王何必曰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王何必曰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法、讨论法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讨论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利义关系

重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领会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利义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与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

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今天

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二、文本翻译

1、文言知识积累:

(一)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

2、然而不王.者

3、孳孳

..为善者4、蹠.之徒也

5、利与善之间.也(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4、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 6、然而

..不亡者7、孳孳

..为善者

8、舜之徒.也9、利与善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提示:1、相互2、如果3、交战4、停止5、意向6、这样而7、勤勉、

努力不懈的样子8、类9、差别10、背离)

(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意动用法)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意动用法)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未之.有也(否定句代词宾语

前置)

(五)“而”字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

①叟,不远千里而来(表修饰:“地”)

②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表因果/假设,不译)

③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表并列,不译)

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却”)

⑤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表顺接,不译)

⑥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表因果:“因为”)

⑦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军之师(表顺接:不译)

⑧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表顺接,不译)

⑨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表转折,不译)

⑩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表转折“却”)

2、文本解读

解读:

1、找出孟子在第一则中的中心论点?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正反对比论证

(1)亮出观点

(2)A、“后义先利”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3)B、“先义后利”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

(4)首尾呼应,突出立场——义先于利

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论证?

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出“先生之号则不可”的

看法。

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

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

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

然也就称霸天下。

3、第三则强调了什么内容?

明确: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扬善——圣贤之君

逐利——杀人魔王

“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

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评析:鸡鸣而起,孳孳为善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之美是一

种可与日月同辉的大美和壮美。

教学

小结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