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谱》读后感——铁骨铮铮,赤血豪情

《红旗谱》是中国现代优秀作家梁斌老师的代表作品,这部传奇般的革命事迹,感染了几代人。使几代人为之热血沸腾,为之慷慨而歌。

梁斌老师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并参加了二师的学潮斗争。1933年去北平,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写杂文、散文和小说,挣一点稿费维持生活。而后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戏剧表演,担仍坚持文学创作,写出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夜之交流》。

1937年春天,梁斌回到故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区新世纪剧社社长,游击十一大队政委、冀中文化界抗战建国会文艺部长等职。这期间他写出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中篇小说《父亲》,这些作品中开始出现了《红旗谱》中的人物。还写出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谷丰登》、《爸爸做错了》、《血洒卢沟桥》等剧本,在冀中地区演出数百场,激励了冀中军民的革命斗志。1945年起做地方工作。

在1953年梁斌开始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在梁斌的创作历程中,自身的求学和生活经历也是他能创作出著作《红旗谱》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生经历,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锁井镇朱严两家农民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这两个典型的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从历史视角高度的概括大革命前夕中国北方城市和农村阶级斗争的革命面貌。

《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第一代农民形象朱老巩,第二代农民形象朱老忠和严志和,第三代农民形象大贵,运涛和江涛。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塑造的最为成功。朱老忠是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是长篇小说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朱老忠这个形象激烈的表现出农民阶级对剥削阶级无比仇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一种冀中平原豪放粗犷的气息。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朱老忠是《红旗谱》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豪气干云。虽然“大闹野猪林”“红脯鸟事件”“反割头税运动”“保校运动”这几个主要的事件朱老忠并不是当事人,但字里行间无不贯穿他的存在,都对他成长为一位无产阶级战士有重要作用。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巩在与敌手冯兰池的斗争中失败,他的父亲和姐姐惨死之后,他只身一人远走他乡。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尽管身在异地,但时刻没有忘记复仇,所以,几十年之后,他带领妻子和对地主阶级无尽的恨意千里迢迢重返故乡——锁井镇,重新开始与冯兰池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在几十年的奔波生涯中,在长白山挖过参,在海兰泡淘过金,增长了生存和对敌斗争的经验。因此,与父辈相比,他有着更多的斗争的智谋,懂得了斗争的策略和方式。恰当地处理“脯红鸟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谋这一性格特点的显露。而且还制定一文一武的斗争策略,送江

涛去读书,送运涛去参军,为阶级斗争储备力量。朱老忠有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这可以说是他韧性性格的一个凝结点,也是他不同于一般农民英雄形象的一个显著特征。他有着农民的朴实勤劳,也有着农民不具有的智慧和城府。“出水才见两腿泥”有两方面含义,其中除了蕴有坚韧不拔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例如,高蠡起义失败后,他痛苦万分,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志到底的信念。尤其是他后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小说在表现朱老忠韧性的同时,还表现了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这种侠义心肠在朱老忠身上表现为: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朱老忠对朋友意重情深,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对晚辈体贴慈爱寄予厚望,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运涛参加革命后被捕入狱,严志和病重不起,严奶奶撒手西去,严家遭遇前所谓有的巨大打击,而这时朱老忠挺身而出,安排严家诸事,并带领江涛千里迢迢去济南探监。这一切都是他侠义性格的具体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认识朱老忠这一性格时一定要把他和古代农民的英雄主义区别开来。朱老忠在革命斗争中,把这种英雄品格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仅仅得到土地,而是获得真正权利,得到应有幸福生活。不是一个人的以死相抗,而是一个集体的不断斗争。把农民的抗争精神与革命斗争的宗旨统一起来,因此,这种传统的英雄品格在朱老忠身上便放射出崭新的光彩。朱老忠就像一块玄铁,经过生活的锤炼使他百折不挠,但党组织的领导却使他百炼成钢。

郭沫若先生赠给梁斌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红旗一举乾坤赤,别开生面万物新。”红旗就像开启智慧,凝聚力量的标志,是血和泪染就的。

《红旗谱》是真实的,震撼人心的,将生活气息和革命斗争精神达成统一。它既写出了祖国历史的风云,农民心灵的演变,又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总结了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起来,斗争才会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