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中考试总复习课后十首古诗词赏析
七下期中诗歌赏析剖析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时,旭日 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 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抒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 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 ,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 内心感受。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或“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这两句更多抒写诗 人的主观感受。“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 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 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 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 相应。(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 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 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 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 的精神状态。
1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
光、山色、澄波பைடு நூலகம்仅使鸟儿欢悦,而且
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
:
,
;描写佛寺禅院曲
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 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 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 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 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 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 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首古诗则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对这些古诗的解读与学习,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十首古诗的知识点:一、《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七言诗,是最有名的七绝之一。
通过描写登高的一系列过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追求高峰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感慨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古风·鲁山》,唐·杜牧这首古风是一种七言歌行的文学形式,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脆弱生命的关怀,并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和歌颂。
三、《江雪》——柳宗元这首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五言古诗。
它通过对江雪的深入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并营造出一种幽静美丽的诗意境界。
四、《静夜思》——李白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五言绝句。
它通过描绘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境况,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情感。
五、《清明》——杜牧这首五言绝句,生成唐代,于唐代时期名气不大,无人为之翻译造成传承的局面。
但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位诗人“三峡南过”李清照,钟情于写《清明》一诗,从而使这首诗传遍海内外,成为代表唐诗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和生死轮回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追忆和思考,极富哲理性和人文情感。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将诗句反复,不断使用古说句式和黄老骈文风,形成了隐隐的比兴语言,加强了诗歌的意向性和辞藻华丽性,极富文学性。
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是一首八言古诗,通过对美丽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探索,打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这首七绝五言诗,主要是描绘了早春时节江南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精神。
九、《将进酒》——李白这首诗是唐代颇具盛名的五言古诗,表现了作者引领诸侯参观康广仪表的情形,以此形式抒发诗人不服命运压迫,坚持崇高理想的精神。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初一下册语文课本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每首诗后附上了简要的解释,以帮助理解和记忆:1.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诗词内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解释:这首诗是杜甫在江南偶遇老友李龟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望岳》 - 杜甫- 诗词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释:《望岳》是杜甫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立志要攀登高峰的决心。
3. 《春望》 - 杜甫- 诗词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解释:这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春天景色的感慨。
4.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诗词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解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5.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释:《江雪》是柳宗元描绘江上雪景的诗,通过孤舟和独钓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诗词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解释:这首诗通过描写园中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7.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时所作,通过明月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诗词赏析.docx
课后诗词赏析(七下)(一)、《山屮杂诗》【南朝•梁】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Miftio(见译文)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LT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屮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唐】王维(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身上。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见译文)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处、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岀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T•里蜀江行旅图,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最新8篇)
《竹里馆》王维篇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
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
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
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篇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汇编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古诗阅读(6 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19.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解答:18.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9.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2.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9.(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10.(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简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1、《饮酒》(陶渊明):①主旨: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②”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大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这是自然和谐风景)。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污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2、《次北固山下》(王湾):①主旨:此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思乡之情,表达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归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大雁之北飞想到了“鸿雁传书”的传说,景实而情真,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客游他乡的思乡之情。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①主旨:此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渴望得到明君赏识的心情。
4、《雁门太守行》(李贺)①主旨:描绘了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②全诗写了三个场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③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④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五言绝句)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 人。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代表作品:《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1.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
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赏析(含译文)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赏析(含译文)01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0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03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04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它们费尽心思纷纷争奇斗艳。
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散在空中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主题】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通过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写法】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有哪些1、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作者】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望岳【作者】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作者】韩愈-唐代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宋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客【作者】赵师秀-宋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8】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宝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第2讲:古诗文阅读(考核17分左右):古诗鉴赏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古诗鉴赏以课本篇目为主,题型难度★★★★第一步:知识点讲解(一)古诗分类绝句(四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八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二)阅读关键1.注意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往往集中而又含蓄地概括出了文章内容、主旨。
认真分析题目,可以较快把握住诗歌内容。
2.关注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
3.品味关键词(诗眼),把握主要情感。
4.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5.其他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想象、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等。
(四)古诗词阅读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绘画面题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所表现的画面。
这种题目其实就是翻译题,只不过要我们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翻译,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办法,一是使用修辞手法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一是使用恰当的联想和想像,在描绘中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感受到了……”等句式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
2.“炼”字题即对古诗中单个字的赏析。
注意单字对于整诗的作用,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义以及言外之意等。
3.赏析名句明确所用手法,此手法在文章中具体怎样使用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期中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1)阅读下面古诗, 完成1-2题。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1. 展开联想和想象, 描绘“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 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春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乙】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啼,宣称还现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 两首诗都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
2. 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写子规鸟啼鸣,请分析其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诗歌颔联用____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2.杜牧和李白都有思乡情结,但两人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结合本诗尾联和《春夜洛城闻笛》中后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两题。
春行即兴①李华宜阳②城下草萋萋③,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④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②宜阳: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亲爱的宝贝。
是最棒的。
(㊣殷老师正版奉送㊣)(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 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
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唐】王维【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山峰环绕,竹林茂盛,是一幅静景。
一个“窥”字把静景写活了。
鸟在人家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
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见其安闲自得。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 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 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
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秋高气爽,秋色明朗,有“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情“的意味。
初离故乡,有些恋恋不舍,借托月亮,寄托离愁。
一个“暗”字别有韵味。
“折柳”唤起了诗人的乡情。
“故园情”点明题旨。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主题〕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五)《逢入京使》 【唐】岑参【此诗作于天宝八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念之情。
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
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
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五、逢入京使(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写眼前实景。
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
一方面写了对亲人、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自”是全诗的诗眼,“舟”是诗人的自喻。
& 译文:1、带韵译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
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