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111页PPT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
与化学相关的 生活知识
与生活相关的 化学知识
环境、饮食、能源、材料、日用品 等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与技术》
· ·
资 源
化学生
产 品
社 会
原 料
产技术
材 料
经 济
化学科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焓变概念 焓变计算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的专业态度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专业性向 专业自我
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 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 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 教学行为的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 过程。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发展什么
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大一统的课程结构被打破,逼迫教师要具有基 本的课程意识
大一统的教材被冲击,逼迫老师要树立新的教 材观
稳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体系被替换,逼迫老师要 重构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单一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逼迫老师要学习多 样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师最不适应之处就是专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是“6+0”?,这样是否会削弱化学学科的地位?
高中化学两个必修模块之间是什么关系?是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专题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课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第二讲(上)本讲主题:教学中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是如何处理和呈现的?嘉宾: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的胡久华老师北京15中的徐敏老师。
主持人:高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组核心成员太原五中齐红涛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材又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但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上三套教材各具特色。
在大家了解了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位,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具体呈现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探讨新课程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应该怎样进行。
一、课例中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怎样进行整体设计的关于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具体问题,有这样一个课例。
这个课例是由三部分来组成的,是针对《硫的转化》一节所进行的整体性设计,其中第一课时是由张燕老师来完成的,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转化;第二课时是由宋金秀老师完成的,讨论的是在实验室里硫元素的转化;第三个课时是由徐敏老师来完成的,讨论的是酸雨及其防治。
这三个课时是三位教师来进行的设计,但它的整体化设计做得非常的好。
就这个整体设计,我们来做一下了解。
<课例介绍>徐敏老师: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硫元素的转化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达到三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及转换关系;第二个目标要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最后一个目标是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具体环节如下:首先我们播放了火山喷发的录像,由这个录像让学生去讨论自然界当中硫存在的形式,发现硫的常见的价态以及每一种价态所对应的硫元素的各种化合物;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去讨论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从低价态的硫元素向高价态硫元素实际上是通过氧化反应实现的,反之是通过还原反应实现的。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兼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进展 王磊
系列2:化学与社会 系列3:发展中的 化学科学
必 修 化 学(4学分)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毕 业 要 求
课程内容的修订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学科大概念统领 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提供主题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
修订后
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主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2.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主题2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微粒的空间 排布 主题3 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3.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主题3 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主题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修订重点:进一步聚焦学科大概念整合知识内容;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业要求; 厘清论证必修与选修之间、内容条目之间的关系; 关注 不同模块之间,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原有问题: 化学1课时特别紧; 学生实验不重视; 有机内容和要求不太合理 知识点导向、偏重具体知识 学习要求模糊
修订重点: 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体物质性质的知识; 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 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 素养导向、聚焦大概念、明确学业要求
(二)选修I 课程
修订前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ppt课件
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教师职业的特殊能力是为了保证教学的 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自己的整个 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组织、检查、 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能力,即教师的教 学监控能力。它是以教学和管理为核心,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和教育科研能力在内的一组能力的有机组合, 是教师取得高成效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3)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对教学效 果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静态的呈 现方式,利用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创设 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有效地激发了生的学习 兴趣,而且使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 起,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ppt课件 32
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
反思是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 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 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实践证明,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显著的 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 反思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知识中的程序性知识 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化 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物理化学原理、分析化学 的基本原理等。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主要包括: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 究的专门性方法(如物质结构的测定,物质的 合成、分离和提纯等)两部分。
ppt课件
34
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研究表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 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知识。 由于实践知识具有个体性、情境性、 开放性和探索性等特征,难以形式化和通过 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教师只有通过日常 教育实践中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能得以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PPT文档113页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与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教师专业成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2021年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程结构及必修课程内容》(北师大王磊)
• 其中陈述性知识是定向调节机制的经验基础程 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执行调节机制的经验 基础。
王磊,教育研究,2016.9
知识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和素养发展价值
知识是认识主体针对研究对象,在特定问题驱动下,选取 特定认识角度,经历特定推理过程和认识路径,形成的特定 认识结果。
45%
40.00% 40%
35.20% 35%
30%
25%
20%
18.80%
15%
10%
4.80% 5%
0.00% 1.30% 0%
水平6 水平5 水平4 水平3 水平2 水平1
水平 等级
6
水平描述
自主基于多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完成探究创 新型任务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更加整合 更有功能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更加具体明确 更有学科内涵
课程结构的调整
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 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
高中化学的学段、模块和学分的规划
任
选 选修
要 求
(0--4学分) 0.5学分 为单位
完全校本 任意组合
学习要求模糊
修订后 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2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修订重点: 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体物质性质的知识;
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 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 素养导向、聚焦大概念、明确学业要求
化学2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
化学2模块解读和模块整体备课专题简介:本专题首先通过场内、场外讨论梳理化学2模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师在化学2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涉及四个层面:化学2模块教学内容、化学2教材使用与分析方法、化学2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同步资源的建设。
现场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建议。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支瑶嘉宾: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磊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支梅山东省青岛市化学教研室教研员赵玉玲一、在化学2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积累了哪些成功经验?遇到的主要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1、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反思●成功的经验:通过实施整合教学,成功解决了课时问题。
●深广度的把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深广度把握,在教学中有两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到底讲不讲;二是原电池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否要落实。
●必修与选修的衔接:第一章对应选修的物质结构,第二章对应选修的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对应选修的有机基础,这些内容在必修讲到什么程度,什么内容放在选修讲。
特别是第三章,有些学校选修了有机化学基础,有些学校没有选,在这种情况下,必修内容的深广度不好把握。
●教学方式单一:化学2的内容以概念原理居多,教学方式的丰富性远不如必修1,为了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任务,大多数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缺少交流研讨和活动探究。
●教辅资料不配套:尤其是化学反应限度这部分,不知道怎么出题。
●海南教师吴益平对化学2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总结:教师对新课程教材蕴含的理念和学科思想理解的不够深入;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效率不高,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过分关注高考,忽视从化学2到选修模块内容上的螺旋式上升,将化学2中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打通,有机化合物的内容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打通,这样就使得新课程中模块的独特功能价值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教学理解与实践 王 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又要积极促 进学生的发展 发展学生什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原有认识和认识方式的转变和发展)
教学的结构观
从具体性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到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在联系 搭建合理的知识内容组块 促使知识结构功能化 知识结构分层构建 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转化观 向下分解与向上归属,化学主题引导,价值取向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物质中心到元素中心,从性质学习模式到转化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 • • • • • • 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案例教学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学生自主性学习
课标\教材\教学\考试\高考 之间的关系
1.课标是对学段目标、学习结果的规定 和表述; 2.教材是对学习序列、内容组织、内容 的内涵和外延、学习过程的一般性设计 和规划;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三维目标 •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 教学内容深广度 哪些是更重要的? 哪些是高中才学的?哪些是选修才学的? 联系实际和探究的内容也应注意深广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教学理解与实践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wangleibnu@
必修课程实施中遇到的 主要困难和问题
• 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不会 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超前”、 “超标”、“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 教学,致使课时紧张。 •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尚 未真正理解新教材对知识内容处理的 特点,盲目依赖过去的教学内容处理 经验和惯性,导致穿新鞋走老路。
科学教育的新兴研究领域_学习进阶研究_王磊
美国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N S F) 又 资 助 召 开 了 全 美 “ 学习进阶 ” 研 究 专 题 研 讨 会 。 同 年 , 国 际 著 名 《 科学教 学 研 究 杂 志 》 ( J o u r n a l o f R e s e a r c h i n ) 第 卷第 期专刊讨论 了 该 T e a c h i n 4 6 6 S c i e n c e g 主题 。2 0 1 2 年, 美 国 新 一 代 科 学 教 育 标 准 的 前 期框架 《 K 1 2 科 学 教 育 的 框 架: 实 践、 交 叉 观 - 念和核心概念 》( A F r a m e w o r k f o r K 1 2S c i e n c e - :P ,C , r a c t i c e s r o s s c u t t i n C o n c e t s E d u c a t i o n g p ) , 以学习进阶的形式呈现学科核 a n d C o r e I d e a s 心观念和科学实践的学段发展 , 并将之运用到评 价领域 。2 新一代 0 1 3年 5 月正式颁布的美国 《 科学教育标准 》 则贯穿着学习进阶研究的成果和 思想 , 学习进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 不难 发现 , 学习进阶的研究正在成为科学教育研究的
[ 2]
自2 0 0 5 年以来 , 美 国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N S F) 持 续资助了关 于 学 习 进 阶 的 研 究 , 到 2 0 0 8 年, 它 已经至少建立了 1 5个不同的研究组来开发和研
[ 3] 究K 1 2 年级 的 科 学 领 域 的 学 习 进 阶 。 2 0 0 9年 -
新型研究领域 。 二 、 学习进阶的源起 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与科学教育三大研究领 域有密切的继承关系 : 一是学习领域的研究 , 二 是课程领域的研究 , 三是评价领域的研究 。 ( 一 ) 从学习领域的发展看学习进阶 从学习理论的发展来看 , 人们对学习的认识 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 。 最初的行为主 义者将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 , 认为理 解就是收纳一堆事实性或者程序性知识 。 它因忽 视了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影响而受到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 。 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学 习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 一是揭示个 体认知成长的历程 , 即提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四 个主要阶段 ; 二是揭示个体认知成长的机制 , 即 — —将 新 的 信 息 纳 入 自 己 的 图 式 内, 顺 同 化— — — 修正自己原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信息 。 这 应— 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推动了之后的认知发展心理 学研究,以及关于个人概念以及概念转变的研究。 皮亚杰学派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研究的重要意 义在于将认知心 理 学 与 发 展 心 理 学 进 行 了 融 合 。 而被人认为研究 的 局 限 则 主 要 体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一是仅仅关注了个体逻辑推理的阶段化发展即一 般逻辑能力的发展 , 而忽视了具体内容领域这一 重要的学习变量 ; 二是其所谓的建构不太重视社 会因素和物理环境对个人认知建构的影响 。 而近 三十年来科学教育领域关于专家和新手的研究不 仅论证了具体领 域 知 识 对 于 认 知 建 构 的 重 要 性 , 同时指出了事实性知识的有效组织才是认知成长 的关键 , 因为研究发现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拥有更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北师大王磊)
学业质量标准
大观念
内容标准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学段
课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评价建议
主题或模块
【例】必修 主题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2 化学实验与探究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主题4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主题5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
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
• 知道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 量关系和能量转化形式,能从物质的组成、构成微 粒、主要性质等方面解释或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 征;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能根 据实验数据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 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 具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能 主动关心并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社会议题的讨论,赞 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做的贡献;能运用所学 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 学问题,如酸雨防治、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认 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系列2:化学与社会 系列3:发展中的 化学科学
(0—4学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选修化学1 (0—6学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必 修 化 学(4学分)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 科学素养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科学探究 与实践 实验探究 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
知识技能
过程 方法 科学思维 与方法 变化观念 平衡思想
科学认识 与观念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化学科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的学段、模块和学分的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 化学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精选】
更加符合学科本质
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更好地解决差异问题
更好地解决操作性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
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王磊魏锐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 100875通讯作者: 王磊,E-mail:wangleibnu@摘要在 2017 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部分的修订基于以下原则和思路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彰显知识的素养发展功能,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删减调整部分内容,明确规定学生必做实验,基于主题进行教学指导,提供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境素材等。
其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重点在突出核心观念引领、调整具体内容等方面相似,同时又基于 2 类课程的定位不同各有侧重。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经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形成和发展的正确态度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
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是如何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导向选取和制定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的?本文做一简要介绍。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重点根据课程内容修订的原则和思路,针对不同内容主题的不同特点,确定修订的重点。
下面以必修化学课程的重点主题“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核心观念统领,聚焦学科大概念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力素养培养价值的学习主题。
对于无机元素化合物主题来讲,主题大概念应该是元素观。
在必修课程阶段,元素观的发展内涵包括:“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1],这可以简言概括为基于价类二维的元素观。
这是必修阶段学生需要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认识方式,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的重要标志。
1.1.2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专题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性认识第一讲(下)本讲主题:在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一第一讲(下)中,王磊教授、罗滨老师、李世瑜老师、胡久华老师老师们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其主要论题包括以下几点: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2一线老师如何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应该如何排课?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选修课应该怎样排课?5怎样看待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设相关模块的问题?6新的课程结构下,教师工作量会不会不足?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胡久华]关于课程结构,很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听说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那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首先请王教授给大家进行介绍。
[王磊]这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课程在化学学科方面设置了这样一种课程结构,从整体上看它实际上是八大学习领域当中的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跟其他学科一样化学课程也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因而体现出它的层次性。
另外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还体现出了多样性,其表现为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八个模块,它们分别是必修1、必修2,这是两个必修模块,然后六个选修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
怎样看待这一课程结构,我想请大家关注这样几点:▲首先,两个层次——必修和选修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两个模块是严格按照从1到2的顺序依序开设。
六个选修模块在理论上是并行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顺序问题,它们都是跟着化学2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