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十四章抗战时代的文学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1938年3月27日 在武汉成立,会议选出 郭沫若、茅盾、冯乃超 、夏衍、胡风、等45 人为理事,周恩来、孙 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 事,由老舍支持“文协 ”日常工作。 “文协” 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国统区即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域,其文学创作 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抗战之初亢奋 热烈到相持阶段凝重反思,再到40年代的 喜剧性嘲讽,文学情绪的变化影响着文学 风貌的转换
• 在40年代发生的比较突出的运动有两次: 一次是1938—1942年在国统区和解放区先 后发生的关于歌颂与暴露问题的讨论;一 次是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前对王实味 文艺思想的批判。
三、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论的论争
• 发生在1945—1949年。这场论争的焦点人 物胡风从30年代起就坚持批评文学创作中 的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倾向。
2020/10/24
第一节:抗战文学背景
文学存在的区域化状态对文学思潮发展 的影响。国统区、解放区。
战争把文学与时代社会与政治的关系扭 结得更紧密,不同文学观念的价值取向以 及由此引起的广泛争论就更复杂化
40年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文学和战争与 救亡发生密切的关系。各派作家在民族解放的旗 帜下实现了统一。
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说三个支柱:
• 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 • 其二是“精神奴役创伤”说 • 其三,胡风还提出了“世界进步文艺支流
说”
本章小结
• 本时期的文学论争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片 面性和简单化倾向。这在涉及文艺与政治 关系的诸多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把政 治问题与文艺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至于延 安文艺整风运动前夕对王实味的批判,更 是开了用政治处理来解决文艺思想问题的 先例,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6
第二节:抗战时代的文学论争
• 国统区40年代各种文艺问题、论争、困惑的几个 理论命题:
第一、文艺与政治(时代)的关系 。
第二、现实主义的问题。 第三、文艺大众化的问题。
一、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 争
• 论争主要集中在1939—1941年。“民族形式 ”问题是与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百度文库
二、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 关系问题的论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