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电动势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学会使用电动势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电压、电阻等基本电路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更容易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但在区分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点,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掌握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能正确区分并使用这两个概念。
(3)学会使用电动势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功等。
(4)掌握电动势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与电动势相关的问题。
(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际电路,引导学生发现电动势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动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电动势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电动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了解电源内电阻和容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2)通过介绍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树立起保持环境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对电池进行分类处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手段各种型号的电池,手摇发电机,玩具轨道车,太阳能电池,钟表。
五、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进行课前实验,利用电池及充电后的电容器分别对钟表进行放电,观察现象,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池能够产生持续的电流。
电容器只能够产生瞬间的电流。
教师: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造成的,试分析两者电荷移动的区别(以正电荷的移动为例)学生思考并回答:电容器中正电荷由正极板移动至负极板而发生中和。
电源中正电荷由电源正极经外电路到达负极后,再由内电路由负极返回正极。
教师:电源中电荷为何能够持续运动,内部具有怎样的结构?带着问题我们学习一下本节课电动势。
(二)进行新课1、电容器内部结构电容器正极板电荷经导线在电场力作用下由正极板运动到负极板,到达负极板后与负电荷发生中和,导致电荷量减少,电流减小。
2、电源内部结构(1)问:电场的方向是怎样的?答:外电路沿着导线由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由正极到负极。
(2)问:正电荷的移动方向是怎样的?答:外电路由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由负极到正极形成持续的运动。
(3)问:什么力使正电荷发生移动?答:外电路中是电场力作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
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
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
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
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
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六课前准备:实验教具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新课讲解-----第二节、电动势〖问题〗1。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结合课本图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
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
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
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电动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动势以及其概念和定义。
(2)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和定义。
2. 理解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电动势的内涵和外延。
2. 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捏灭一根简单的电瓶,然后问学生:“电瓶被捏灭后,为什么会流出电流?有谁知道是什么产生了电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动势”。
2. 理论讲解(1)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导体回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被称为电动势。
电动势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物理现象。
(2)定义:电动势是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时所做的功。
(3)电动势的计算方法:设电流为I,电势差为V,电阻为R,则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到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ε=IR。
(4)电动势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
3. 实验探究(1)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电源、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
(2)实验步骤:将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阻的两个端点相连接,用电流表测量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用电压表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V,并计算出电动势ε=IR。
(3)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电动势的数值。
4. 知识拓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电动势与电源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电动势与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电动势与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4)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乘以电流?5. 小结与反思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复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八、课堂作业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公式是多少?请你写出这个公式,并用文字解释其中的物理意义。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电动势》教学设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电动势》教学设计第一篇: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电动势》教学设计四川教师招聘面试《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电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动势的概念【难点】对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再结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提问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二)新课讲授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学生阅读教材可得出: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
这个“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
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对此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2.电动势非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多少与电荷的数量有关,不能用做功多少来反映做功的本领。
非静电力把相同数量的电荷从电源的一个极搬运到另一极,做功越多,电荷获得的电势能就越多,可以用非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的比值来反映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电动势也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教师引导学生把电动势的定义完整地说出来,并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
说明给出物理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第二篇: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之《圆周运动》教学设计四川教师招聘面试之《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电动势》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的内电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同时通过了解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重点难点1、重点:“非静电力”的概念,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静电力。
2、难点:非静电力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现代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本节课内容尽管是知识性为主,概念性的教学,相对比较抽象。
但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通过有效和精心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参与互动,通过计算机课件演示、传感器的使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自主探究式学习相互结合,实现互动交流、知识创新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
四、课前准备西红柿(若干)、铜锌片(若干)、电压表(若干)、电流表(一个)干电池(四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托马斯小火车(一套)、自制教具板(一个)、自制范德格拉夫起电机(一个)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播放视频“纸片电池”,引入新课图1 图2(二)探究电源的作用(1)演示电容器给小灯泡供电和电源为小灯泡供电,请学生认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由电容器供电,小灯泡闪亮;由电源供电,小灯泡持续发光(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观看动画)(3)举例说明非静电力自制范德格拉夫起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势能非静电力是皮带作用学生活动自制水果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电势能非静电力是光电作用(4)总结电源的作用: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电动势课程设计
电动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动势的定义,掌握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2. 学生能掌握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并运用相关物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3. 学生能了解电源内部电动势的产生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电源的电动势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压表测量电动势,并正确读取数据;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电动势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培养实验操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动势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动势,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学生能认识到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电动势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动势的定义与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电动势的含义,区分电动势与电压;- 介绍电动势的单位及符号表示。
2. 电动势的计算与测量- 讲解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演示电动势的测量方法,指导学生使用电压表进行实际操作。
3. 电源内部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介绍电源内部电动势的产生原理,如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分析不同类型电源的电动势特点。
4. 电动势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电动势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5. 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动势问题,如电动汽车、手机充电器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动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具体教学内容如上所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动势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电动势》 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理解电动势的定义式\(E =\frac{W}{q}\),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电源的内阻,了解电动势与路端电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水压与电动势,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动势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电源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动势概念的建立。
(2)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类比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手机电池等,提问学生这些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思考电路中电流形成的原因。
(3)通过类比水路中形成水流的原因是存在水压差,引出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存在电势差。
2、电动势概念的建立(1)演示实验:将一个干电池、一个蓄电池分别连接到相同的电路中,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2)提问学生:为什么相同的电路,连接不同的电源,电流表的示数不同?(3)引导学生思考:电源能够提供电能,不同的电源提供电能的能力不同,那么如何描述电源提供电能的能力呢?(4)类比水压,引入电动势的概念: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叫做电动势。
(5)给出电动势的定义式:\(E =\frac{W}{q}\),其中\(E\)表示电动势,\(W\)表示非静电力所做的功,\(q\)表示电荷量。
3、电动势的物理意义(1)讲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电动势反映了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电动势越大,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越强。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电动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动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理解电动势与电压的关系和区别;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4. 掌握计算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电动势概念及计算;
2. 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教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导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动势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解释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
3. 讲解串联电池和并联电池的电动势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验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电动势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动势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重联系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电动势》优质获奖教案
教学设计2电动势本节分析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电动势是电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教材直接给出了电动势的定义式,但只是说“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没有用比值的方法严格定义.电源的内阻在后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习中很重要,本节作了一些铺垫.我们常说要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实验认识新的规律,通过阅读来了解前人的工作过程,跟着教师的思路循序渐进地接受新的概念等,这都是经历科学过程的不同形式.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电场的学习已经知道了静电力及其做功的特点,在对《电源和电流》一节的学习中了解电源的作用及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本节通过复习静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类比,分层次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逐步明确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将形成电流和水流条件进行类比,通过非重力对水的作用和非静电力对电荷的作用进行类比得出非静电力的概念.通过讨论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逐步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并通过对电动势和电压概念本质区别的讨论,加强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形成电流和水流条件的讨论,认识类比的方法.(2)通过对电源内部原理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建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重难点1.电动势的概念.2.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讨论、练习等.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的小型电池,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设计(设计者:杨东升)教学过程设计参考解释: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板书设计 2. 电动势一、电源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移送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二、电动势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 与被移送的电荷q 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 =Wq3.单位:伏特(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 C 电荷量时,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注意: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三、电源的几个重要参数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四、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与联系电动势:表示移送单位正电荷消耗化学能(或其他形式能).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压:表示移送单位正电荷消耗的电势能.反映把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本领电动势=电压+电源内阻×电路电流.教学反思“电动势”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难在概念的本身比较抽象,而且在讲述中又引入一个“非静电力”,学生学习时感到十分空洞.所以从“化抽象为具体”的角度来突破难点,使学生认识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式讲解,一是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动势,把电源移送电荷和抽水机抽水进行类比:电源移送电荷增加电荷的电势能,这就像抽水机抽水增加水的重力势能.不同的抽水机工作时,水能被举起不同的高度,即单位质量的水增加的重力势能不同,与此类似,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也不同,即把一定数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搬运到正极,非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有多有少,非静电力对电荷做功较多电势能就增加的多,反之,电势能增加较少.二是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闭合电路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阐述电源内部存在静电力及非静电力做功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电源的电动势就是表明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最后运用电动势的概念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就不会感到空洞难懂.备课资料●1.化学电池的原理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正极活性物质由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盐或固体电解质等.当外电路断开时,两极之间虽然有电压,但没有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电能.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压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2.各类电池的性能特点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1)锌锰电池:电压较高(新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达1.5 V)、价格便宜,但容量最小、内阻大、稳定性不好,废电池对环境有污染.(2)碱性电池:电压高(新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达1.5~1.6 V)、容量大,稳定性好、放置时间长、小电流放电性能极好,尤其适用于长期需要小电流放电的环境(如石英钟、收音机)中.但低温性能不好、大电流放电效果不好(单可适用于没有电流保护的闪光灯),废电池对环境有污染.(3)锂电池:电压高(不同规格的电池电压不同)、容量大、稳定性好、放置时间长、大电流和小电流放电性能都很好;使用中电压长时间保持稳定并下降缓慢,废电池对环境有严重污染.(4)镍镉电池:电压比碱性电池和锌锰电池都低(正常电压为1.2 V,刚充满电时电压可达1.3 V),相对于镍氢电池价格便宜,但容量比镍氢电池小,内阻小、稳定性不好,有明显的记忆效应.充电不满或放电不彻底都会影响电池的容量、低温性能不好、小电流放电效果不好,可反复充电200~500次;废电池对环境有严重污染.(5)镍氢电池:电压比碱性电池和锌锰电池都低(正常电压为1.2 V,刚充满电时电压可达1.3 V),但容量大、内阻小、稳定性好;充电电流大、充电时间短、耐充性强,没有明显的记忆效应,低温性能好,大电流放电效果极好(非常适用于闪光灯、数码相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可反复充电500次以上.好的镍氢电池如瓦尔塔(VARTA),可充电1 000次,甚至1 200次;废电池对环境污染很小.(6)锂离子电池:电压高(不同规格的电池电压不同)、容量大,内阻小、稳定性好,大电流放电性能好,使用中,电压长时间保持稳定,但一旦电量耗尽,电压会一下子降到0;完全没有记忆效应,充电不满或放电不彻底都不会影响电池的容量,低温性能不好,小电流放电效果不好,可反复充电400~500次,废电池对环境有严重污染.。
《电动势》 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理解电动势的定义式\(E =\frac{W}{q}\),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电源内阻的概念,知道电源内阻对电路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动势概念的建立。
(2)对电动势定义式\(E =\frac{W}{q}\)的理解。
2、教学难点(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2)区分电动势和电压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类比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电路知识,提出问题:在电路中,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动势。
(二)新课讲授1、电源的作用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其中包含电源、开关、电阻和电流表。
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让学生思考: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电路中要有电源,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的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持续电流。
2、电动势的概念(1)类比抽水机用水泵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增加水的势能,类比电源把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搬运到正极,增加电荷的电势能。
(2)能量转化强调电源在搬运电荷的过程中,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例如,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动势的定义给出电动势的定义: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3、电动势的定义式(1)公式推导设电源搬运电荷量为\(q\)时,非静电力做功为\(W\),则电动势\(E =\frac{W}{q}\)。
(2)单位电动势的单位是伏特(V),与电压的单位相同。
4、电源内阻(1)介绍电源内部也有电阻,称为电源内阻,用\(r\)表示。
(2)影响电源内阻会消耗电能,导致电源输出的电能减少,同时也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三)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电动势的计算和概念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版)《电动势》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潮州金中张祥勇一﹑【课标要求】在上一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教材分析】本节概念抽象,电动势是本章重点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科书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本节是为后面学习闭和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
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重点﹑难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用具】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学生电压表不同阻值的电阻导线若干.七﹑【教学设计思想】八﹑【教学流程】。
《电动势》示范教案
2.2电动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投影)(如图所示)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思考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
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学生思考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引入: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二)进行新课1、电源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教师:(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
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教师: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学生:正功;减少。
《电动势》优质获奖教案
第2章第2节电动势【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
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过程】★重难点一、正确理解非静电力★一、正确理解非静电力1.模型类比如图甲所示,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但若在水池A、B间连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那么在水管中就有源源不断的水流了。
如图乙所示,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抽水机的作用,它能不断地使流到负极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通过非静电力的作用再搬运到正极,从而保持正、负极间有稳定的电势差,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2.能量转化的比较当水由A流向B时重力做正功,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在电源外部,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减少的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在抽水机将B中的水抽到A的过程中,要克服水的重力势能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
在电源内部,要靠非静电力作用于正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荷的电势能。
3.非静电力的作用从力的角度看,非静电力将正电荷由电源负极搬到电源正极,从而维持电路两端有稳定的电势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特别提醒】(1)静电力做功与非静电力做功不同,静电力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而非静电力做功是在电源内部对电荷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从力的角度来看,非静电力将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使正、负极之间保持稳定的电势差.(3)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典型例题】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流的定义式Q I t,只适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B .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时,静电力所做的功C .电动势为1.5V 的干电池,表明干电池可以使2 C 的电量具有3J 的电能D .2号干电池比5号干电池的体积大,电动势也大【答案】C★重难点二、电动势和内阻★1.电动势(1)定义: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与被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电源的电动势.(2)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电动势是表征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概念理解①电源的种类不同,电源提供的非静电力性质不同,一般有化学力、磁场力(洛伦兹力)、涡旋电场力等,其大小也不同。
电动势 教学设计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电路了有关的知识,但是没有深入研究电源的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电荷在电场中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以及知道了电源是将正电荷从负极搬运到正极的装置,从而维持一定的电势差。本节将从能量的角度重新认识电源的作用,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接受,但是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了解电路中(电源外部和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和非静电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基本含义,知道它的定义式。
4.理解电源内阻和容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理解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干电池导线电压表手摇发电机发光二极管小灯泡可乐牛奶食用油铜片锌片电容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电动势》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课题
电动势
授课人
略
学校
略
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二节43-45页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设计思路
先以一个演示实验,展示电容器短暂的供电、而电源可以持续的供电这一现象,引发学生对电源作用的思考。通过理论解释,使学生认识电源要提供非静电力。通过化学电池和手摇发电机两个实验,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深刻理解电源的作用以及清楚不同电源非静电力的来源。通过牛奶、可乐两种不同化学电池所测得铜、锌两级电势差的不同,引入电动势的概念。通过理论解释使学生清楚电动势与电压的不同。最后来认识容量和内阻的概念。
《电动势》电动势教案
电动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二:重点难点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三:教法学法探究法:探究在电源内部,电势能的变化。
讲授法:和学生讲解非静电力的概念与能量转换的思路。
讨论法:讨论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从这个角度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复习概念:电源,电流,电势差。
电源内部和外部的电场的方向是怎样的?引入: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电源的种类比较多,干电池、蓄电池、充电锂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不同的电源的工作性能往往不同,怎样描述他们不同的本领呢?2):新课教学探究一:电源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怎样形成的?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4、从能量的角度电源是怎样定义的?画出电路图:包括电池内部的电路。
带学生分析电路的组成:内外电路的差别;提出问题: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在电路中有几个能量守恒的表达?回答: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上节课内容);两个能量守恒的表达:第一是电池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第二是外电路中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
电动势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题电动课型新课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
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重点难点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一、导入新课实验引入:按如图所示电路分别接入三节干电池和铅蓄电池(学生电源)依次接通开关,观灯泡亮度变化。
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同样是四个灯泡,不同电源供电,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电源本节课研究电源的内部结构,那就得解剖电源推进新课[事件1] 教学任务: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师生活动:由上一节“电源和电流”知道,电路中之所以能有持续的电流,是因为在电源两极聚集了大量的正负电荷,导线中存在着电场,导线中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正极向负极运动。
同时一个新的问题提出,电源的两极聚集了大量的正负电荷,在电源内部也应该有电场。
那么,在电源内部电荷是如何运动到两极的呢? (投影展示图1。
)【思考】(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
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学生讨论:电源内部电荷是如何运动到两极的呢?结论:电源内部应该还有除了电场力之外的其他力。
[事件2] 教学任务:提出电源中“非静电力”的概念。
电动势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公式;(2)了解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之间的关系;(3)学会使用电动势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电动势的概念及公式;(2)电动势与内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电动势公式的应用;(2)电动势与内阻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工作原理,进而引出电动势的概念。
2. 电动势的定义及公式(1)讲解电动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动势是电源在单位时间内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能力;(2)介绍电动势的公式,让学生掌握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3. 电动势与内阻的关系(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电动势与内阻之间的关系;(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动势与内阻之间的关系式。
4. 电动势公式的应用(1)讲解电动势公式的应用,如计算电源输出的功率、电压等;(2)举例说明电动势公式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动势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动势》教学设计
《电动势》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2-02-28T13:26:19.258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作者:曾林[导读]曾林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523000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047-01一、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知道电源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明确电动势的具体意义。
2.教材内容与地位分析本节课所用教材为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的第2节,电动势是本章的重点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中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的角度来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在教学地位上是对电源的深入的探究和学习,既可使学生认识电源的属性,又为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安排充分体现新课程注重知识建构过程的精神,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层面初中教材介绍过不考虑内阻的理想电源,这会使学生对电源电动势和电压两个量混淆。
2.知识层面学生通过上一章《静电场》的学习,已掌握电场力的性质,能根据牛顿运动规律和能量观点分析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过程;且在本章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中已了解电源在内部通过搬运电荷能使外电路维持着一定的电势差。
3.能力层面在初中的教材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用比值法定义电动势的方法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已多次涉及,学生对这种定义方法的理解是没什么困难的,但对电动势本质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经历从乒乓球循环滚动情景到电源工作原理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恰当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2.通过对干电池和手摇式发电机的了解,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熟悉非静电力的表现形式及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势》教学设计
潮州金中张祥勇
一﹑【课标要求】
在上一章学习电势能的基础上,知道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概念抽象,电动势是本章重点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科书提出了“非静电力”,让学生从功和能角度理解非静电力,知道非静电力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本节是为后面学习闭和电路欧姆定律做铺垫。
三﹑【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分析过电路,但没有深入研究过电源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电场有一定的了解,对电场内功与能的转化关系有一定的掌握。
对于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本质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知道什么是非静电力以及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
3.理解电动势的本质,能区分电动势和电压。
4.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类比使学生了解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初步培养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正确地
获取知识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五﹑【教学重点﹑难点】
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用具】
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学生电压表不同阻值的电阻导线若干。
七﹑【教学设计思想】
八﹑【教学流程】
正电荷从负极不断地移回到正极,此过程受到电场力,但电场力是阻力。
因此,还需要某种动力,这种力不是静电场给的,所以我们把他称做非静电力
(如图)
学生讨论:分析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移到正极过程中所伴随的功能关系。
阐述:
为了形象的说明电源作用,现用类比方法进行描述:电源好比电动机
(演示),答: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做功,使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势能,电荷电势能增加。
F
九﹑【板书设计】
1.电源: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
(2)定义式:E=W/q 单位:伏(V)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注意】: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3.电源的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十﹑【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2﹑3。
十一﹑【教学反思】
1.电动势这一概念非常抽象,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并结合类比法,学生对电源
的作用以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就没有问题。
2.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学的根本。
我们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关
键是要让学生自己理解﹑建立知识结构。
通过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