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历史启迪

合集下载

学习“四史”重要意义

学习“四史”重要意义

学习“四史”重要意义“四史”是我国历史上四部重要的史书,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宋史》。

这四部史书涵盖了我国从远古至近代的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和变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以下将就“学习‘四史’重要意义”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第一、“四史”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是文化的延伸,人们的生命和文化的传承历程是紧密相连的。

《史记》、《汉书》、《三国志》、《宋史》是反映我国文化历程的重要史书,《史记》被誉为中国史书之冠,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里程碑;《汉书》是唐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子孙司马光所编写,是汉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库;《三国志》是魏晋时期的陈寿所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三分之政”为主要叙述对象的史书;《宋史》是南宋时期主管编纂的全面性史书,它反映了宋朝的历史和文化。

它们一起反映了我国悠久璀璨的文化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四史”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史记》、《汉书》、《三国志》、《宋史》均是我国历史著作中的瑰宝。

这四部史书各具特色,在它们的收编、篇目、立传、注释等方面都达到了较为完善的程度。

《史记》既介绍了自古以来的君主、职官、制度、宗教、文化等,又涉及到神话传说、医药卜筮、农林手工等方面;《汉书》则从沿革、制度、政治、思想、文教、地理、世情、文艺等方面全面地记载了汉代的历史;《三国志》以描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为主,分魏、蜀、吴三部分;《宋史》所记录的则是五代十国、北宋及南宋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风俗社会和科技发展等的内容。

这些史书以事实为基础,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和历史事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三、“四史”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追逐强大、追逐梦想、追逐文明的信念,是一个民族自身内在力量的表现。

而“四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寒远笔记之 (5)

寒远笔记之  (5)

寒远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之五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西汉(BC202—AD9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年)蜀(221—263年)吴(222—280年)年)年)年):宋、齐、梁、陈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历史启迪

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历史启迪

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历史启迪“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56族儿女共同拥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华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捍卫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穿越数千年风雨,回首六十载足迹,我们怎能不感慨万千,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共创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信心。

从多元走向一体——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千锤百炼,熔铸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

史书和考古资料可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以炎黄部落群为主源,周边不同部落为支源融合而成的民族共同体。

夏商周时期,华夏崛起于中原,发展到四代。

东夷、南蛮、西戎、北帝等各族不断进入中原,以各种形式相互交流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激烈的相互吞并,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广泛而频繁的交往,上演了赵武灵、王、骑射等民族融合的历史活剧。

到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不仅统治了华夏族,还直接统治了许多少数民族。

这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国家。

秦汉建立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央集权国家,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它们关系发展的一切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各民族间内在的联系与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得到加强。

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内华夏而外夷狄”的局面被打破。

这不只是各民族在空间上的简单位移,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融合,北魏孝文帝大张旗鼓的改革,就使鲜卑族完全置于华夏文化的氛围之中。

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中国古代政权沿革(历史发展脉络)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建立:夏朝(约BC2070—约BC1600年)发展:商朝(约BC1600—BC1046年)鼎盛:西周(BC1046—BC771年)瓦解:东周春秋(BC770—BC476年)3封建社会(1)形成:东周战国(BC475—BC221年)(2)发展、鼎盛、衰落:秦(BC221—BC207年)①封建大一统时期 西汉(BC202—AD9 东汉(AD25—220②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220—266年)280年) 蜀(221—263年)吴(222—280年)266—316年)317—420年)420—589年):宋、齐、梁、陈439—581年) 隋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安史之乱”〈775—763年〉)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907—960年)辽(契丹政权)(916—1125年,947年称辽,983年称契丹,1066年称辽)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西夏(1036—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明(1368—1644年)清(1636—1912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近代史)二、历代封建王朝(或时期)的特点或地位和影响⑴春秋战国时期: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国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对历史沿革记叙的作用

对历史沿革记叙的作用

对历史沿革记叙的作用
历史沿革的记叙可以对人们进行警醒、启迪和启迪,了解过去的经历和成就,帮助未来的决策,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发社会团结和责任感,加强文化传统的感受。

因此,历史沿革的记叙对以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启发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了解:历史沿革的记叙可以使我们了解过去人类的经历和决策,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帮助未来的决策:通过对历史沿革的了解,人们可以学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错误教训,以便更好地决策未来的方向。

3.加强社会团结和责任感:历史沿革的记叙可以带给人们集体历史的意识,并激发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增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4.文化的传承:历史沿革的记叙可以使人们了解和传承不同文化的传统,从而加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5.对未来的期望:历史沿革的记叙可以激发人们对未来更好的期望和信念,帮助人们更加充满信心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提要:当前正处于责任制度的改革阶段,本文通过对实行经济责任制历史沿革的观察和总结,从中得出经验与教训,并对未来经济责任制的管理工作给予重要启示。

关键词:经济责任制;历史沿革;启示经济责任制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迄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源于苏联实行管理责任制,并于我国得到发展,大致经历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时期、承包经济责任制时期、全面经济责任制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

通过分析总结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把握未来经济责任制发展的方向。

这对经济责任制管理工作的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历史沿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济责任制的实行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的重大调整与变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责任制管理逐步完善,管理水平上逐步提高,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纵观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农业生产责任制时期关于责任制管理的”雏形”,早在三年困难时期就已经出现。

当时由于灾荒的影响,农村的困难最大,农民们为了渡过灾荒,维持自己的生存,许多地方就自发地开始试行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由最开始实行的”小包工”,到后来农民们已经开始勇敢地实行了”包产”,以至于出现了”包产到户”和”责任到田”。

但从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这些”雏形”却被批成”刮单干风”、”定资本主义道路”,被当作修正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在”文革”时期,一切都是以”大批判”开路的,自然也就不需要有什么”责任制”,更不可能还要有什么”经济责任制”。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责任制还是在社会主义中孕育而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承包经济责任制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从外部环境解决了影响经济责任制发展的不利条件。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特征是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乡篇:启迪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案

故乡篇:启迪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案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一份关于启迪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案,主要旨在通过故乡篇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文将从故乡篇的教学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启迪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故乡篇是现代散文作品的代表之一,以笔下的永安,勾勒出一个生动的故乡形象,表现出真挚深厚的爱国情思。

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地方风俗、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和文学语言。

地方风俗是故乡篇的重点,也是学生感性认识祖国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永安的传统文化、特色饮食等,激发学生对故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地理环境是故乡篇的基础,也是学生对祖国土地的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课外考察等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永安的四季变化、山水美景等,深入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多姿。

人文背景是故乡篇的灵魂,也是学生深度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永安的历史沿革、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爱国精神的根基。

作为一篇散文作品,文学语言是故乡篇的最大亮点。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要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

教学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我们需要在课堂内外共同努力,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乡篇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升华,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沿革对于保护历史遗迹有何价值?

沿革对于保护历史遗迹有何价值?

沿革对于保护历史遗迹有何价值?一、历史意义: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明1.1 保护历史遗迹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过去的历史,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1.2 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通过保护它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精神。

1.3 历史遗迹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它们可以为后人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历史的研究和传播。

二、文化意义:丰富多元文化,弘扬民族精神2.1 历史遗迹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交融,保护它们有助于丰富多元文化的发展。

2.2 历史遗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

2.3 历史遗迹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保护它们有利于推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三、美学意义:呈现艺术与建筑之美,提升生活品质3.1 历史遗迹的建筑和艺术风格独特,保护它们可以让人们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之美。

3.2 历史遗迹的保存与修复需要借助现代科技,这是对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保护和发扬。

3.3 历史遗迹的保护可以提升城市和社区的文化氛围,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四、经济意义: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4.1 历史遗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它们能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2 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4.3 历史遗迹保护的成功经验可以被运用到其他遗址和景点的保护上,形成良好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五、教育意义:启迪智慧,塑造价值观5.1 历史遗迹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保护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观察和研究的场所。

5.2 历史遗迹是教育的资源库,它们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5.3 通过参观和学习历史遗迹,人们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

总结:保护历史遗迹对于社会的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保护历史遗迹,我们不仅可以传承历史记忆,丰富和弘扬多元文化,还能够欣赏、学习建筑和艺术之美,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启迪智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1. 四史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历史的价值,学会了用历史来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2. 四史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尤其是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面,受益匪浅。

3. 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激发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和国家的历史传承。

4. 四史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繁荣与衰落、辉煌与艰辛,学会了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让自己更加有思考深度和眼界。

5. 四史学习让我了解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了我继承和创新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中更加自信与有力。

6. 四史学习提高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文化的繁荣贡献我的力量。

7. 四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教训和发展道路,更好地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8. 四史学习让我尊重历史,学会了用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发展。

9. 四史学习让我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10. 四史学习提醒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不被形势所压倒,为我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

11. 四史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未来发展的价值,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12. 四史学习提高了我对历史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学会了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3. 四史学习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四史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努力。

15. 四史学习让我学会了放眼全球、提高自我,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我的力量。

16. 四史学习让我明白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更有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华夏故园之引领

华夏故园之引领

华夏故园之引领——读杨素梅和她的《三祖圣地——涿鹿》曹森华夏子孙在新千年(2000年)回首望望自己的故园,一定是无限情怀,思绪万千。

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家的时候总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盈。

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歌声响彻耳鼓的时候,有一位名叫杨素梅的女作家,1996年刚刚从鲁迅文学院求学而归,回到她的故里——桑干河畔的涿鹿县(黄帝战蚩尤的古征战地)不久,就将一部近20万字,以散文和游记为主要体式合成的集子,送到时任县委书记武尚诚的案头。

此时正当涿鹿开发黄帝城之际,需要大幅度的宣传。

这位武书记看过书稿之后,即刻与县长张卫东拍定,全力支持这本书的问世。

于是,墨洒三年四易其稿的《三祖圣地——涿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终于与她的读者见面了。

杨素梅以她朴厚虔诚的热心,在开卷之首写下了:谨以此书,献给到涿鹿寻根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并且庄严宣告:这不是一块平常的土地,这是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是中国人文历史上最朴拙最原始的一道底色。

就是黄帝城那一围老城墙,蚩尤寨那半座土堡,几株老树;就是那古泉、古墓、古村落,以及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说,执著地记录着华夏民族最初的本真和美丽的传颂,不屈地固守着民族的渊源,先人的伟业,让五千年之文明的印痕在涿鹿这块诞生地上亘古地峥嵘到现在守望到现在。

位于冀西北塞外的涿鹿县,是我国古人类繁衍征战融合的重要址地,是炎、黄二帝与蚩尤三始祖争雄创业,进行民族文明活动的摇篮。

大量的古迹、文物,以及至今传世的史书,都忠实地记载了“千古文明始涿鹿”的史实。

……土生土长在这片民族圣地上的杨素梅,正在县文联上班办县报,一批批人到涿鹿考察,到文联要资料,资料的紧缺与宣传的急切,让她想到必须要有一本全面介绍这片古土的书了,必须有人来做一做这件繁杂艰巨的工作了。

于是,为了给涿鹿寻根问祖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指一指归家的路径,为了掀开历史尘埃下沉睡了五千年的始祖文化信息,让先人们的慧勇启迪当代人对生存的意义、生命价值的拷问;让沉迷、贪婪的灵魂在远古的碧泉中涤荡净化,做一次华夏古国中精神的引领,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学四史对学生的意义

学四史对学生的意义

学四史对学生的意义
学习四史,就是学习经历历史洪流而传承下来的“四史”,也就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春秋》。

学习四史,目的是促进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文明观念。

1、学习四史,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四史既有历史的重要性,又有文化、政治、经济的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既是我们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对历史的一种深入领悟,从而拓宽我们的历史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2、学习四史,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

学习四史,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创新意识,加强我们的判断力,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拥有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拥有创新精神,不断汲取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放大思维宽度,以及深入思考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二、学习四史的方法
1、通过阅读四史,熟悉其历史知识,了解中华古文化,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可以浏览四史,体会其中的文化特色和文学气息,塑造出自己的历史感,尝试将四史的内容灵活运用,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当今时代的社会现象,启迪自己的思想。

3、可以回溯四史中古代的历史沿革,深入剖析其中史实的真实
性,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以及历史的发展演变,从而深入了解历史的演变规律,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思想。

总之,学习四史,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当把学习四史放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序列上,去正确理解历史,重塑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发扬革新精神,在全面发展中获得成功。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全面展示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读物。

该书通过叙述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等,贯通了从三皇五帝到近现代的历史脉络。

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该书选取了几百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写,又囊括丰富的历史事件。

它不是板起面孔教育读者怎样认识一个事件,怎样评价一个人物,而是寓情于理,通过各个既相对独立又连为一体的故事,启迪读者思考,从而培养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仅翔实地记述了对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影响的重大事件,还以细腻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重要人物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全书展现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让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知晓过去,了解民族的兴衰荣辱,还可以继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并从中提升自我的学识与修养。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教材,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坚定文化自
信,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四史教育主题班会策划

四史教育主题班会策划

四史教育主题班会策划背景介绍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各级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活动。

四史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

为了切实做好四史教育工作,本次班会将以“四史教育”为主题,以班级团结、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活动。

活动安排一、主题演讲班级以此次主题为切入点,组织一场主题演讲,邀请班级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此激发大家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四史考试为了检验学生对于四史教育的掌握程度,班级将进行一场四史教育知识考试,并按照分数进行排名,以激励班级成员。

三、团队合作活动此次班会特意安排了一项团队合作活动,以检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将通过“拼图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幅中国古代名画的拼图,最终评出最先完成的小组。

四、文化分享通过“文化分享”环节,班级成员分享自己的修养和兴趣爱好,以此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活动准备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如下准备:一、活动场地班级需要寻找适合的场地,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物资考虑到本次活动需要使用各类物资,班级需要提前准备完备的物资及设备,包括投影仪、活动用品、饮用水等。

三、活动时间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班级需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或者过短。

活动效果本次四史教育主题班会将通过多种形式,向班级成员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和中国精神之伟大,从而达到以下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感。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本次班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四史教育主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发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效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600字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6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我们的中国读后感600字最新我们的中国读后感600字9篇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我们中国了不起-这就是中国精神》,里面讲了许多我国各领域专家、名家的故事,其中三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的作文

有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的作文

有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小小的五年级学生,今天我想和您分享一下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被学校里处处可见的中华文化氛围所深深吸引。

走在校园里,哪里都能看到那些精美的剪纸挂饰;每当过节的时候,校园里总是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氛。

我最喜欢的就是农历新年了,那时学校里到处贴着大大小小的春联,连值日室的小黑板上也会写着"福虎生威"之类的对联谜面。

在课堂上,我们也时常学习中国文化知识。

老师会给我们讲解诸如二十四节气、岁时Folk风俗等中华文化瑰宝。

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学习剪窗花,我费了老大力气才剪出一朵牡丹花,虽然歪歪扭扭的,但我还是很自豪地把它贴在了书包上。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我们学过的成语典故。

老师总是把这些出自古籍的成语和典故讲得妙趣横生,让我们过目不忘。

比如"望梅止渴""却之不恭"等等,听起来就很有趣。

我在家里翻了翻爸爸收藏的古书,想从中去寻找这些成语典故的来源。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节日了。

除了春节,我们还会过元宵、端午、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

每逢佳节,老师都会讲解节日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还会组织我们做燕窝、剪窗花之类的手工,度过一个别开生面的节日。

我最难忘的就是去年的中秋节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包了自己亲手捏的汤圆,吃得是那么香甜可口!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找到了很多快乐的源泉。

我觉得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就像一个宝库,里面存放着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好好传承下去。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许表达得还很生疏,但这都是我衷心的感受。

希望老师能不吝赐教。

篇2你们好,我是小明,今年上小学五年级。

这学期,老师布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让我们每个人选一项中国传统文化自学,然后写一篇学习心得。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总结,更是我们进行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那么,学习历史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呢?一、增长知识,丰富眼界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同时,历史也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让人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比如通过学习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可以了解他的用人观、教育观和管理思想等内容,更好地认识一个时代的教育发展和历史背景。

此外,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通过一些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提高我们的做事能力、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古代的治国之道,进而指导我们的现代政治理论,同时也能了解到历史上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从而提高我们的智商和智慧。

三、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历史是民族记忆的源泉,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民族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思想精神等,树立弘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和历史名人的事迹,能够激发人们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历史不仅能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和塑造人格的范本。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传承,用历史的智慧,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传承文化振兴中华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承文化振兴中华主题班会PPT课件
共同为中华文化的振兴贡献力量
携手共创
让我们一起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同参与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主动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传播文化
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介绍和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让更多人认识和欣赏这一璀璨的文明。
持续践行
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在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中充分体现,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引。
思想哲学
中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教等,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观。
艺术瑰宝
中华文化涵盖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众多艺术形式,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成就。
节庆传统
中华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节庆传统,如春节、中秋节等,体现出独特的民俗特色。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积淀深厚,凝结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从古至今,这些传统一直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
灿烂多样的艺术形式
中华文化创造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生生不息的价值理念
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传承着永久不息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5000
5000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成就。
30B
30亿
中华文化影响力辐射到全球30亿人口。
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1
学习
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的历史、艺术、哲学等内容
2
践行
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弘扬
通过行动和言语向他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价值
4
保护
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反对文化同质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1. 引言1.1 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和发展方向,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各种社会现象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历史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历史,大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所做出的选择及其后果,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可以帮助大学生重视历史对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影响。

通过历史的镜鉴,大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树立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和对民族精神的自豪。

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在新时代不断学习、探索、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理解历史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理解历史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启示之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沿革,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并非死板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教训和经验,通过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理解历史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决策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

历史不仅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有助于大学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报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报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报告一、前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重要要求。

共同体意识,总结来说,就是指全体中华儿女要树立起“天下大同、大家一起干、共同建设”等意识。

为了加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我校在国家号召下,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本报告旨在对该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二、建设目标1. 培养国家意识: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伟大成就,培养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2. 塑造集体意识:建设共同体,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各类人群共同行动,增强全民的集体意识,共同为社会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3. 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时代精神理念,强调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内外战略优势,推动全体中华儿女都积极迎接挑战,勇敢创新。

三、建设方案1. 建设内容(1)中华民族历史展览室: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伟大成就等,帮助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增强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发展的自信。

(2)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设立书画室、琴棋书画室等,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启迪。

(3)国家发展展览厅:通过展示国家的发展成就以及科技进步,引导人们树立强国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繁荣与稳定做出贡献。

(4)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增强集体意识和社区认同感。

2. 建设过程(1)设立专门的基地建设指导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

(2)开展前期调研和规划活动,确定基地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方案。

(3)进行文物、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准备展品、设备等。

(4)建设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合作,争取资金,提高建设质量。

(5)建设完毕后进行试运营,根据试运营结果做出相关调整。

四、建设效果1. 提升国家意识:通过展览等形式,提升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认同感,加深爱国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溯民族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个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公认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而是历史的必然。
从同一性到延续性——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巨大的民族凝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怒吼。正是这种共同的命运,把中国的各兄弟民族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体,使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深深地烙入中华儿女心中。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称号完全为各民族所共有。我国各民族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在其后的元、明
、清各朝代,各民族间的融合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客观上模糊了夷夏界限,不同民族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接触、交流、了解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蒙古族定鼎中原之后,创设了“行省”制度,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并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辖。尤其是元朝首次将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完整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清朝取代明朝后,先后统一了蒙古族的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平定了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系列叛乱,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经过康、雍、乾三朝长达14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至我国南部、东部的整个地区,各民族都统一在祖国版图之内。
从分裂是祸到统一是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所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们对《三国演义》这句话印象极深。其实,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年间,虽出现过内乱、分裂、民族战争和改朝换代,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实体始终存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长期孕育和积淀的团结、统一、和谐的宝贵民族精神,时刻滋养和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行。千百年来,正是由于国家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才开创了欣欣向荣的汉唐盛世,延续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从历史的眼光看,每一次民族融合带来的都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每一次统一都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都有一些新的民族融合于多民族的国家之中,最终凝聚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的统一、经济的交往、文化的交流和互相促进,使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和不能分离的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经过几千年的酝酿和融合,现在的中华民族已是由国内诸多民族组成的一个整体民族。中华民族经秦汉初步形成、隋唐发展,到明清最终形成,犹如一条巨流,汇合着无数条潺潺流动的民族小溪,构成一条波涛汹涌的民族大流,永不休止地奔流向前。
从多元走向一体——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千锤百炼,熔铸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起源具有多元性。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华夏民族是由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源,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夏商周时期,华夏兴起于中原并向四裔开拓发展,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各族则不断进入中原地区,彼此以各种形式交往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之间激烈的相互兼并,华夏族和四周民族接触广泛而频繁,上演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的历史活剧。迄至秦汉,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不仅统治了华夏族,也直接统治了许多少数民族。这不仅在地域上而且在事实上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
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党的领导是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保障
回顾历史,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0多年间,既是中华民族遭遇列强欺凌的屈辱史
,也是中国各族外御强敌、内求统一,反对分裂、追求富民强国之梦的奋斗史。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直至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一切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实践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行的。
我们党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当家做主,促进各民族从政治上的平等到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平等。目前,我国已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通过制定一系列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实施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开工建设南昆铁路、南疆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结合起来,把政治与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既有利于祖国统一,又有利于各民族当家做主和全面进步,是民族团结发展的成功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力推进,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
秦汉建立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央集权国家,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它们关系发展的一切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各民族间内在的联系与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得到加强。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内华夏而外夷狄”的局面被打破。这不只是各民族在空间上的简单位移,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融合,北魏孝文帝大张旗鼓的改革,就使鲜卑族完全置于华夏文化的氛围之中。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促成了“胡越一家”盛况的出现。宋朝虽然先后与契丹族的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并立,但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交往十分密切。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大力吸收汉族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融入了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
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形象地说:“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环顾中华大地,四周的天然屏障使其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这是各民族繁衍生息之地,也是各民族始终依恋的共同家园。同世界古代四大文明的其它三个地区相比较,可以看到:埃及主要靠一条尼罗河,两侧是沙漠,没有大的支流;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规模比长江、黄河小得多,四周又没有大的屏障,很难阻挡其他力量进入和破坏;印度的恒河和印度河都在北部,并且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去。中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的众多民族相互交融、内向凝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族同胞过去、现在、未来都荣辱与共。各民族利益的实现,有赖于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也有依赖于各民族利益的契合与融合。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密切交往、和睦相处的时期,大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时期。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成为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经济关系是民族之间的基本关系和必然联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生活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在古代,每个民族都由于物质联系和物质利益而团结在一起。”莽莽神州大地,活动于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为了达到经济生活上的相互需要而彼此交往、相互补充、绵延不断。长城的关口不只是战场,更多的是互通有无的集市贸易场所,如历代中原王朝在边疆地区广设互市,以金帛茶盐跟少数民族交换马匹骆驼等。广泛而持久的经济交往,最终把我国各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内在需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造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特殊关系。
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力量
翻开世界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存在着不少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它的成员彼此可以承认是同一国家的国民,却未必在民族上认可有一个共同的总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曾几何时便土崩瓦解,它们的国民从来不把自己称为罗马民族或奥斯曼民族。而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风云变幻,面临一次次外部敌人的侵扰,迎受一次次异邦文化的冲击,却依旧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历史启迪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56族儿女共同拥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捍卫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穿越数千年风雨,回首六十载足迹,我们怎能不感慨万千,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共创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