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二代”犯罪现象及其防治手段
分析“富二代”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分析“富二代”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论文摘要几年来“富二代”犯罪案件时常被媒体曝光,这一群体的犯罪虽不是普遍现象,但社会影响却极大,本文分析了“富二代”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论文关键词“富二代” 犯罪预防对策近年来,“富二代”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曝光在公众面前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从”胡斌案“到”“魏志刚案“再到疑似富二代的“药家鑫案”。
这一群体的犯罪案件虽和其他群体的犯罪案件比较起来仅是少数的个案。
但所引起的社会影响却极大。
下面笔者将对“富二代”犯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预防犯罪的相应对策。
一、“富二代”犯罪的原因(一)社会原因在改革的浪潮中抓住了机遇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的“富一代”,由于儿时困苦生活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对金钱和财富产生了一种扭曲的执着和推崇,认为金钱才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这种扭曲的思想在现今的物质社会中更加被夸大,金钱和财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标杆,反之对文化知识和自身素质修养的推崇则逐渐减低,这种现象在“新富阶层”中表现的更为明显,父辈的观念对子女性格和观念的建立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由于部分“富一代”这种“唯钱”价值观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富二代”子女从小就未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丧失了正确的财富观念和平等意识。
现今中国“权钱交易”等社会潜规则日益盛行,甚至存在官位“明码标价”这种极具社会恶性的现象,这种现象恰好可以使富人的财富转化为实际的权力,形成了权钱交易下的权力护航,使他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更加为所欲为,导致了潜规则的畅通无阻,也造成了金钱不断俘虏权力、逼退社会底线的风气。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富二代”出生成长,见惯了权钱交易的黑暗和金钱的力量,使他们养成了遇到难办的事情或者是触碰法律底线的事情时就用金钱解决的办事逻辑,在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他们眼中的社会运行方式,造就了他们骄横跋扈的行事方式。
由此可见,“富二代”问题的产生,社会潜规则是他们的沃土,歪曲的社会风气是他们的肥料,同时也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存在许多体制、法制漏洞不无关系。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背后的经济问题与解决方案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背后的经济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背后的经济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
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统计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不仅涉及到刑事责任,还与经济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2. 经济问题导致的犯罪率上升2.1 就业机会不足由于经济发展不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青少年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缺乏工作的机会和收入来源,使一些青少年陷入了犯罪困境,以谋求经济上的温饱和满足。
2.2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富人越富,穷人越贫。
这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对社会秩序和正当渠道失去了信心,选择了非法手段来获得财富和满足感。
在贫富悬殊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愈发猖獗。
2.3 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青少年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缺乏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3. 解决方案3.1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创新和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青少年提高就业竞争力,减少犯罪率。
3.2 减少贫富差距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富再分配政策,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因经济原因而沉迷犯罪的可能性。
3.3 提高教育投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帮助青少年获取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 结论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背后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和提高教育投入,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走出犯罪的阴影,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聚焦“富二代”犯罪——“富二代”犯罪的法律思考
第三 , “ 富二代 ”是一个 特殊 而复杂 的群体 ,要有 客观 具体分析 ,不 能一 以概之 。 “ 富 二 代 ” 的共 性 是 新 富 代 的 后 代 ,但 由于 家 长 、学 校 、周 边 环 境 等 主 客观 因 素 的 不 同 ,成 长 发 展
的差 别 很 大 ,可 分 为 各 种 不 同 类 型 : ( 1)有 小 部 分 富起 来 的 新 一 代 很 有 远 见 ,十 分 关 心 下 一
在 “ 二 代 ”犯 罪 的 处 理上 ,司法 机 关 究 竟 是 应 该跟 着 老 百 姓 的 感 觉 走 ,还是 应 当保 持 应 有 的 司 法理 性 ?这 些 都 是 非 富 常 值 得深 思的 问题 。2 0年 8 1 日 ,上 海 市 法 学 会 未成 年 人 法 研 究会 召开 了 … 富 二 代 ’犯 罪 专题 研 讨 会 ” ,与会 专 09 月 5 家 学 者及 实务 部 门同 志从 各个 角度 对 以上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探 讨 和 反 思 ,或 许他 们 的思 考 同 样 会 引起 质疑 ,但 这 无 疑 是
代培养 ,以其雄厚 的经济力量创造最好 的条件培养教 育下一代 ,成就 出有学 识 、有教养 、有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稿 日期 1 0 9 8 5 收 0 —0 —1 2
力、能干大事 的 “ 富二代 ” ; ( )富一代全部精 力一直关 注于致富上 面 ,让 下一代错过 了教 2
育 培 养 的 最 好 年 华 ,平 庸 无 为 ,享 受 父 母 成 果 过 日子 ; ( 3)溺 爱 下 一 代 ,唯 恐 子 女 受 委 曲 , 为 子女 提 供 不 符 合 其 年 龄 身份 的 生 活 物 质 条 件 ,结 果 把 子 女 “ 养 ” 成 为 享 受 、挥 霍 、奢 侈 , 培 挥 金 如 土 的 败 家子 ; ( 4)富 二 代 沾染 不 良行 为 ,新 富 代 不 加 阻 止 管 教 ,甚 至 于 凭 自己 “ 钱 金 万 能 ” 的错 误 经验 ,用钱 来 掩 盖 、摆 平 问 题 或 矛 盾 ,被 纵 容 的富 二 代走 在 危 险 的 边 缘 ,极 可 能 越走越 远 ; ( 5)违 法 犯 罪 的 富 二 代 。就 我 个 人 的接 触 和 了解 ,享 乐 、炫 富 、欺 贫 、霸 道 等 表 现 中 下 的 占大 多数 ,富 二 代 犯 罪 还 是 极 少 数 的 ,但 危 害 很大 、影 响 很 坏 。 第 四 ,富二 代 问 题 给 我 们 深 层 次 警 示 的 大 问题 是 下一 代 教 育 、保 护 问题 。从 预 防犯 罪 的 角
“富二代”犯罪怎么看
“富二代”犯罪怎么看作者: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20期“富二代”犯罪不是伪命题文/姚建龙在许多学者眼中,“富二代”犯罪还远远没有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从司法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中“富二代”所占的比重的确很小,而“穷二代”、“农民工二代”等才是当前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人群。
“富二代”犯罪的广泛热议,不乏媒体又一次成功炒作的成分,亦不乏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富二代”犯罪这一公共议题所承载的是民众对于富人尤其是“富一代”的基本观念。
中国自古即有“为富不仁”之说,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是对富人之“仁”的期待。
其中既有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致富手段之要求,亦有致富之后应当承担与其财富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之角色要求。
然而,从对“富二代”犯罪的广泛热议来看,民众对“先富起来”的富人之失望情绪是显然的。
马克思曾经经典地论述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如果说资本与生俱来之原罪尚可以被理解的话,那么在完成财富积累后富人之“为富不仁”则是不能饶恕的。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第一代富人向“富仁”嬗变中的表现已经令民众日益感到失望,甚至是愤慨。
据中国慈善事业部门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资产总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中国企业中,仅有不到10万家曾经有过捐赠行为,比例竟不到1%。
而在近期所曝光的数起“富二代”犯罪案例中,新贵恃财狂妄与对公民生命漠视融合在一起的嘴脸,的确容易激起民众的愤恨。
从这个层面来看,并不难理解“富二代”犯罪何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演变为一个公共议题。
仅仅因为“富二代”犯罪在司法统计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就将其视为一个伪命题是草率的。
1949年,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出版了《白领犯罪》一书。
这部犯罪学经典著作首次提出了“白领犯罪”的命题,将犯罪学的视角投向了拥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人群,扭转了传统犯罪学认为犯罪是贫穷者专利的偏见,被誉为犯罪学上的伟大进步,也促进了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
正确看待“富二代”现象
的话 , 么时下的 “ 那 富二代” ,其家庭至 少得拥有千万资 产。这样算来只是 想表明 , 中国目前能称上 “ 在 富二代”
的,人数 并不 多,但社会才干 ,将他们培养成为父辈放 心、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 班人 。
个词 “ A Y WNS ( o n dW el yb t r 1 , 思 ” Y ug n a a h u Noma ) 意 t
第一 ,哪些家庭的子女称得上 “ 富二代”?在上世
纪 9 年代我 国的一些沿海城 市,大概拥有百万家庭资产 0
即可称之富翁。 时下 , 但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 区, 拥有一 百 万,肯定不再属于富裕 家庭 ( 北京、上海、深圳 , 市 像 在 中心拥有一套 10 0 平方米旧公房 , 价值 至少在上百万元 ) 。
是 “ 年轻 、富有 , 为人低调” 但 。对这个词的解释是 “ 年
龄在2 ̄ 0 04 岁之 间的财富新贵 , 生活朴素且 关注环保 , 具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 。目前, 欧美私人银行 正在运作成
熟的 “ 富二代 ”财富教 育活动 ,让 那些富人 经常鼓励子 女 参加 慈善义工、环保工作等,上述方式值得借 鉴。而
“ 富二 代 ”他 们 的 命 运 直接 关 系到 国 家前 途 和社 会 稳 定 , ,
百姓 所关注或诟病 。针对 “ 富二代 ”现 象,笔者认为有
几 个 问题 还 是 需要 厘 清 的 。
因此 , 他们有理 由获得政府 、 社会 的更 多关注和 照料。 而
对 “ 二代 ” 则 应加 强 思想 训 练 。发达 国 家 时下 流行 一 富 ,
问题 实质 。
特殊群体 , 只要是 “ 富二代 ” 犯事 , 就会被媒体传播、 迅
二阶层的犯罪方法认识错误
二阶层的犯罪方法认识错误犯罪方法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低阶层犯罪分子在不断创新和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同时,也逐渐升级自己的犯罪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犯罪的难度和危险性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二阶层犯罪水平上,其策划和实施犯罪活动的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在认识这些错误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对付这些犯罪行为。
一、二阶层犯罪方法的认识错误1.认为二阶层犯罪只涉及高科技和高端技巧,忽视了常规犯罪手段的使用。
二阶层犯罪分子不仅具备了常规犯罪手段,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同时也会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2.认为二阶层犯罪方法过于复杂,无法防范。
虽然二阶层犯罪方法更加狡猾和隐蔽,但只要我们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加强对安全防护的措施,就能有效地遏制二阶层犯罪活动。
3.忽视了二阶层犯罪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二阶层犯罪分子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社会环境和制度的问题密切相关。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治理与对居民的服务,才能够减少二阶层犯罪的发生。
二、对付二阶层犯罪的方法和策略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惩治力度。
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加强对重点区域和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增加处罚的威慑力,从而降低犯罪分子的积极性。
2.增强社会防范意识。
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二阶层犯罪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犯罪行为。
同时,要加强社区的管理和巡逻力度,成立监督小组,监督社区的治安和环境。
3.加强对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能够提供有效信息的技术,公安机关要善于利用这些科技手段,进行预警和打击,提高二阶层犯罪分子被抓住的几率。
4.提高警方执法能力。
公安机关要加强警察的培训和素质提高,提高警力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警方的执法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对付二阶层犯罪。
5.加强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
社会治理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化解,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减少二阶层犯罪的发生。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引言概述:犯罪问题向来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犯罪行为,我们需要对犯罪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对预防犯罪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1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状况对犯罪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往往犯罪率较高,因为贫困和失业等问题容易导致人们走上犯罪道路。
1.2 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也是犯罪形势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增加犯罪的发生。
1.3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与犯罪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从而减少了犯罪的动机。
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2.1 价值观念: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对犯罪形势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社会普遍存在着不尊重法律、不尊重他人权益的价值观念,犯罪行为就会更加容易发生。
2.2 媒体影响: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过多的暴力、犯罪题材的媒体内容容易导致人们对犯罪的认知失真,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
2.3 社会凝结力:社会凝结力的缺失是犯罪形势恶化的重要原因。
如果社会缺乏互助、合作的精神,人们就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
三、技术发展对犯罪形势的影响3.1 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
网络犯罪的手段多样化、隐蔽性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挑战。
3.2 数据分析:技术发展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这对于预防犯罪形势的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犯罪行为的模式和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3 监控技术:监控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对犯罪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清摄像头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犯罪行为更容易被监测和识别,从而降低了犯罪的发生率。
四、社会预防策略的重要性4.1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犯罪的打击效果。
4.2 加强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人们对犯罪的认知和警惕性。
富二代犯罪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二 ,富 二 代 犯 罪 问题 为 社 会 高度 关 注 ,一 方 面 ,可 以说 深 受 媒 体 炒 作 的 影 响 ,另一 方 面 是 由于 当前 处 于 社 会 矛盾 凸 显 期 。富 二 代这 一 特 殊 群 体 的个 案 犯 罪 (由于 施 害 者 与受 害者 之 间 经 济 条 件 存 在 的 巨 大 反 差 )容 易 引起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但 就 我 所 了解 的 情 况 , 当前 富 二 代 犯 罪
国贫富差距过大 引起社 会的强烈不满 ,二是 媒体的过度炒作 。而关 于富二代犯罪问题 的思考 ,
我 有 四 点看 法 ,以 供 大 家 参 考 。
第一 ,富一 代 的 界 定 争 议 很 大 ,这 也 导 致 富 二 代 的 概 念 并 不 明 确 。 富 一 代 的兴 起 是 在 市 场
对 于 富 二 代 犯 罪 问题 ,我 想 表 达 以 下 几个 观 点 :
第 一 ,在 我 看 来 ,富二 代 的概 念 本 身就 有 问题 ,其弹 性 过 大 ,不 容 易确 定 。 有关 富 二 代 犯 罪 没 有 必 要 做 重 点 研 究 。从 我 所 掌 握 的数 据来 看 ,上 海 外 来 人 口第 二 代 犯 罪 比 较 突 出 ,我 们 需
从 总 体 而 言 ,主 观 恶 性 不 大 ,普 遍 性 也 不 强 。 而 且 如 果 强 化 对 富 二 代 犯 罪 的 刑 事 处 罚 ,其 操 作
性 也 很 差 。因 此 ,没 有 必 要 在 法 律 上 对 富二 代 作 重 点研 究 。 第三 ,当 然 ,从 犯 罪 预 防 的 角度 也 是 可 以 对 富 二 代 犯 罪 进 行 研 究 。其 中 有 几 个 问题 需 要 注
当代中国“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当代中国“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富二代”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家庭教育造就了他们的独特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富二代”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市场文化的缺陷,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隐忧,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杭州骇人听闻的富家子飙车事件,使“富二代”再次粉墨登场,走入公众视线。
事实上,早在2004年,罗雪挥、潘丽就曾在《新闻周刊》上指出:“一个靠继承财富,自然拥有资产的新“富二代”阶层开始随着民企一、二代交班而逐渐形成。
”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中国最早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开始向子女们移交财富。
“富二代”开始登上新中国的历史舞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纵观古今中外,“富二代”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阶层。
而何以当代中国的“富二代”们如此与众不同,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的市场经济行为文化、教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市场文化的某种缺陷。
一、当代中国独特的“富二代”现象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当代中国的“富二代”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后代。
他们大多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数目可观的家产。
父辈的努力将他们推上金字塔尖,成为没有经历过打拼的“社会精英”和“强势群体”。
但他们往往不思进取、生活奢侈、骄纵妄为,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富二代”现象还不是很突出,因为他们还没有长大。
而近些年,在人们享受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的同时,“富二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使公众不得不产生焦虑。
由于“富二代”身处特殊的时代。
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批依靠合法继承取得巨额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青年人,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上比较,当代中国的“富二代”都有其独特性。
浅析“富二代”“官二代”大学生现象-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富⼆代”“官⼆代”⼤学⽣现象-精选教育⽂档浅析“富⼆代”“官⼆代”⼤学⽣现象何谓“富⼆代”?指的是我国改⾰开放以来,最早⼀代民营企业家“富⼀代”们的⼦⼥,他们⼀般是80年代后出⽣,靠继承家产,拥有过亿财富。
早在2004年,罗雪挥、潘丽就曾在《新闻周刊》上指出:“⼀个靠继承财富,⾃然拥有资产的新‘富⼆代’阶层开始随着民企⼀、⼆代交班⽽逐渐形成”。
⽽所谓的“官⼆代”们,较之“富⼆代”们,似乎更占据天时地⼒⼈和的优势。
近⼏年来,关于“富⼆代”“官⼆代”⼤学⽣的负⾯新闻频频出现在各⼤媒体的头版。
从⼏万元的零⽤钱花消、开法拉⼒跑车上学、把⼤学寝室装修成带空调、冰箱、沙发的豪华单间等“普通”炫富⾏为,到2009年轰动⼀时的“胡斌案”(把马路当赛车道疯狂飙车撞死⾏⼈)及发⽣在2010年10⽉的“李刚门”(在河北⼤学新校区,⼀辆⿊⾊轿车撞倒两名⼥⼤学⽣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友。
返回途中被学⽣和保安拦下,却⾼喊“我爸是李刚!”事后证实两名⼥学⽣,⼀⼈死亡,⼀⼈重伤)和“药家鑫案”( 21岁⼤学⽣药家鑫开车撞倒骑电动⾃⾏车的⼥服务员张某,发现张某在看⾃⼰的车牌号后,竟然“怕撞到农村的⼈,特别难缠”⽽连捅张某8⼑,致其死亡。
)等“严重”的犯罪⾏为,⼀再刺痛着⼤众敏感⽽脆弱的神经。
不容否认,“富⼆代”与“官⼆代”正成为今⽇⾼校所⾯临的教育新课题。
作为教育者和学校,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些有着“特殊背景”的学⽣。
不仅关系到这些学⽣的成长,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富⼆代”“官⼆代”⼤学⽣的特点⒈家境富裕这些青年⼈,家境富有,且基本是独⽣⼦⼥,家⾥的独苗。
“富(官)⼀代”们,也就是他们的家长尤其是⽗亲们,要么是私企⽼板,要么是国企⾼管,要么是握有实权的官员。
⽗辈们在经历⽩⼿起家,艰苦创业,挣下庞⼤的家业后,对孩⼦更是呵护倍⾄,过犹不及。
名表、名车、豪宅、⾼档货、奢侈品,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富⼆代”和“官⼆代”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奢华⽣活。
关于“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关于“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富二代”现象指的是指来自富有家庭的第二代年轻人,他们通常在物质上享受着父母的财富和资源,而在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对“富二代”现象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富二代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了中等收入甚至高收入群体,他们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相比之下,以前很多人在这方面可能并不具备条件。
因此,富二代并非是一种少数人的特权现象,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
然而,富二代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首先,富二代在物质条件上更加优越,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更难体验到一般人的磨难和挫折。
他们缺乏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无法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人生的困境。
与此同时,他们可能过于依赖家庭的财力,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这导致了他们在生活和职业方面的困惑和迷茫。
其次,富二代现象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许多人认为,富二代过度享受家庭财富的同时,缺乏对社会的回报和责任感。
他们可能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同时,一些富二代也被指责为盲目追求虚荣和享乐,缺乏对社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这些批评不仅挑战了富二代个人的道德水平,也暴露了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的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对待富二代现象。
有些富二代不仅在物质上享受着父母的财富,同时他们也在教育和培养中接受到了家庭的熏陶和引导。
他们可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并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物质条件来否定这些富二代的努力和贡献。
对于富二代现象,我们需要综合而全面地理解和思考。
首先,家庭确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富二代触犯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富二代这一群体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他们出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优渥的物质生活,却因为种种原因触犯了法律规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本文将从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原因、具体案例、反思与警示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富二代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往往缺乏父母在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父母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导致他们在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2. 价值观扭曲富二代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容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
他们追求奢华、攀比、虚荣,忽视道德底线,最终导致触犯法律规定。
3. 缺乏责任感富二代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被过度宠溺,缺乏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容易逃避、推卸责任,甚至违法犯罪。
4. 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等信息的传播,富二代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
他们在追求刺激、追求新鲜感的过程中,可能触犯法律规定。
二、具体案例1. 案例一:富二代酒驾致人死亡某富二代在酒后驾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富二代因酒驾、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被依法处罚。
2. 案例二:富二代涉黑恶势力某富二代因参与黑恶势力活动,被警方抓获。
他在犯罪过程中,利用家族背景和财富,试图逃避法律制裁。
最终,他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3. 案例三:富二代网络赌博某富二代沉迷于网络赌博,导致巨额财产损失。
在警方调查过程中,他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但因其犯罪情节严重,仍被依法处罚。
三、反思与警示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社会责任感富二代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承担责任,遵守法律规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富豪触碰法律案件(3篇)
第1篇在我国,富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
然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一些富豪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引发了众多法律案件。
本文将探讨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1. 郭某某非法集资案:郭某某,一位知名企业家,涉嫌非法集资数十亿元。
该案牵涉众多投资者,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2. 杨某某贪污案:杨某某,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
该案暴露了企业内部管理漏洞,引发了社会对企业家道德素质的质疑。
3. 陈某某洗钱案:陈某某,一位知名富豪,涉嫌利用海外账户洗钱数十亿元。
该案揭示了富豪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
二、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原因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富豪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忽视了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只是束缚他们的枷锁。
这种观念使他们容易触碰法律底线。
2. 权力诱惑:富豪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容易受到各种诱惑。
一些富豪为了满足私欲,不惜触碰法律红线。
3. 企业内部管理漏洞: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富豪触碰法律提供了可乘之机。
4. 社会风气影响:我国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富豪们的行为。
一些富豪认为,只要有钱,就能摆平一切,这种观念使他们容易触犯法律。
三、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影响1. 社会影响:富豪触碰法律案件,容易引发社会对企业家道德素质的质疑,损害社会风气。
2. 经济影响:富豪触碰法律案件,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引发经济波动。
3. 政治影响:富豪触碰法律案件,可能损害政府的形象,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四、防范富豪触碰法律案件的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富豪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富豪触碰法律。
法律制裁富婆的案例(3篇)
第1篇正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的财富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侵害他人权益,扰乱社会秩序。
本文将以一起法律制裁“富婆”的案例,探讨法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李女士,女,45岁,某城市知名企业家,资产丰厚。
然而,在李女士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起令人咋舌的诈骗案。
2018年,李女士结识了张某,张某以低价销售高档商品为诱饵,骗取李女士巨额资金。
在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李女士不仅参与了诈骗,还涉嫌多项违法犯罪行为。
三、案例经过1. 案发经过2018年,李女士在一次商业活动中结识了张某。
张某自称是某知名品牌的高层管理人员,能以低价销售高档商品。
李女士对张某深信不疑,两人迅速成为好友。
在张某的游说下,李女士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购买高档商品。
2. 案情发酵2019年,李女士发现张某提供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且部分商品根本不存在。
李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向警方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张某与李女士交往期间,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李女士巨额资金。
3. 案件侦破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李女士不仅参与了诈骗,还涉嫌多项违法犯罪行为。
经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李女士利用自己的财富优势,为多名犯罪嫌疑人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
四、法律制裁1. 判决结果2020年,法院依法对李女士进行审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法院判决李女士犯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2. 社会影响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法律制裁“富婆”表示支持。
这起案件不仅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也警示了那些企图利用财富优势违法犯罪的人。
五、案例启示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贫富,都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手段侵害他人权益。
2.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只有坚持法治,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 人民群众是法治的受益者。
浅析社会转型期的“富二代”现象论文
长治学院2012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浅析社会转型期的“富二代”现象学号: **********: *******: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系别: 政法系完成时间:2012年5月浅析社会转型期的“富二代”现象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姓名:赵宝峰学号:08402140指导老师:刘隆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富二代”的出现以及“富二代”的道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通过社会人士提供的问卷调查发现,如今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富二代”的道德现状是好的,而极少数“富二代”出现的道德问题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加强“富二代”整个阶层的道德教育,应从他们个人的自觉意识、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
本文将对“富二代”出现的现状、出现的原因加以阐述,并究起原因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富二代;道德问题;成因;对策“富二代”这个代名词在当今中国社会已众所周知,但是公众对这个词赋予的更多是“纨绔子弟”、“败家子”、“混世魔王”等贬义的含义;其实,“富二代”是一个中性词,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他们大多出生于80年代,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的财富。
“富二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现在或是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或影响力将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富二代”的教育问题社会应该引以重视:既要给予足够的包容,认识到“富二代”是一个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又要加以引导,尤其是年轻的这一代作为“富二代”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充分利用其优势促进其成才,真正成为经济的贡献者和社会的接班人。
然而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富二代”与我们社会大众共同付出不懈的努力。
一、社会转型期“富二代”产生的社会背景(一)社会转型是“富二代”产生的前提条件“富二代”的产生有个社会背景,这个大背景就是中国的社会转型期。
社会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富二代触碰法律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富二代,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逐渐暴露出骄纵、奢侈、无知的本性。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触碰了法律,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二、案例经过1. 骄纵成性小明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的宠爱有加。
然而,这种宠爱却让小明养成了骄纵的性格。
在学校,他经常欺负同学,甚至有一次将一个同学打成重伤。
由于家庭背景,小明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父母的袒护。
2. 奢侈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
他沉迷于奢侈品,每天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名牌服装、包包、手表等。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小明开始利用父母的钱,甚至盗用公司的资金。
3. 法律触碰在一次聚会上,小明结识了一个不法分子。
在对方的诱惑下,小明参与了盗窃活动。
在一次盗窃过程中,小明被警方当场抓获。
原来,不法分子利用小明对法律的轻视,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帮凶。
4. 家庭破裂小明的违法行为让父母颜面扫地,家庭陷入了一片混乱。
父母为了挽回声誉,不得不辞去工作,四处奔走为小明赎罪。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小明的罪行。
最终,小明被判刑入狱,家庭也因此走向了破裂。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对他的宠爱导致了他的骄纵、奢侈,而缺乏法治观念的教育,使得小明对法律视若无睹。
2. 社会环境因素小明所处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学校,他因为家庭背景而受到同学的羡慕;在社会上,他结识了不法分子,受到了他们的诱惑。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小明触碰法律。
3. 自我约束能力差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他无法抵制物质的诱惑,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种缺乏自律的品质,使得他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四、案例启示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环境的净化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富人被害”现象的犯罪学思考
第35卷第4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Vol.35 No.4 2020 年 7 月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J u l. 2020•犯罪学研究•“富人被害”现象的犯罪学思考张歆摘要:近些年来,富人被害案件呈高发态势。
从犯罪学角度来看,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日益扩 大的贫富差距、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5见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滞后以及富人自我防范意识薄弱 等多个方面。
为此,相应的防范工作需包括:积极创新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完善法律法规,建 立合理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不断改进犯罪控制和预防体系;进一步加强富人的自我防范意识等方面。
关键词:富人被害;犯罪;预防中图分类号:D91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20(2020)04-0053-05_、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公民拥有的财富迅速暴增。
据胡润百富榜统计,2009年至2010 年,内地亿万富豪从5.5万人增至6万人左右。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百万富豪已突 破7000万人,平均每2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百万富豪;千万富豪的数量达到400多万人,而亿万富 豪也已经超过15万人。
随着财富的增加,富人们面对的安全风险也呈上升趋势。
针对富人群体的侵害主要以“取财”为 目的,突出表现为抢夺、抢劫、绑架、敲诈、勒索、诈骗、盗窃等刑事案件,但其中也不乏为取财而 杀人的恶性案件。
这方面的典型案件有:2003年甘肃长青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亿万富豪刘恩谦 被害案;2005年内蒙古祺泰服饰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亿万富豪云全民被绑架、杀害案;2006 年临海江海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海船王”严宝龙被敲诈、枪杀案;2009年四川鑫泰新实业有限 公司和香港润连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亿万富豪刘庆新被刺案;2015年河北亿万富豪苑刚碎尸案等等。
这些犯罪活动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也对社会公共秩序构成了极大危害。
对“富二代”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2该资料来源于新京报2007年7月15日报导“据称陕西秦巴山区可能再现野生华南虎”,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相关资料.
一些国外专家开始宣称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
对“富二代”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柴华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引用本文格式:柴华对“富二代”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学位论文]硕士 2013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public,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blank off all the information.
But now the monopo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s challenged by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y a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faking but also the accelerating factors, which is self-contradictory.
体制性造假是受到体制逼迫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面临体制的困境时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为了达到体制性造假的目的,地方政府又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制资源和力量来造假,“华南虎事件”讲述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在体制困境之下如何“趋利避害”的故事。
体制性造假受到网络、媒体、公众等的制约,造假将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但造假又不得不为,因此地方政府凭借体制对专家的控制来造假。
中国人在焦虑与不安中期待着,祈祷某种奇迹的出现!
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在这个过程中,富二代这一群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富二代,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拥有优越物质条件的年轻人。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富二代在成长过程中触犯了法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从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所面临的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原因1. 家庭溺爱:许多富二代出生在富裕家庭,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法律意识的认识也相对薄弱。
2. 教育缺失:一些富二代家庭过分注重物质生活,忽视了子女的教育,导致他们在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3. 心理问题:部分富二代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容易产生优越感、自私自利等心理问题,从而在行为上触犯法律。
4. 社会风气: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不良风气对富二代产生了影响,导致他们在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产生扭曲。
二、富二代触犯法律的具体表现1. 交通违法:富二代驾驶豪车、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2. 暴力犯罪:部分富二代在冲动、攀比心理驱使下,容易发生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
3. 贪污腐败:一些富二代凭借家庭背景,插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投标、项目审批等环节,进行贪污腐败。
4. 毒品犯罪:部分富二代在追求刺激的过程中,染上毒品,走上犯罪道路。
三、富二代触犯法律所面临的后果1. 法律制裁:富二代触犯法律后,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拘留、判刑等。
2. 家庭破裂:富二代的违法行为,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3. 朋友疏远:富二代的犯罪行为,会让他们失去朋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 自我毁灭:富二代在触犯法律后,容易陷入自我毁灭的境地,导致人生轨迹发生重大改变。
5. 社会声誉受损:富二代的违法行为,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声誉,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富二代”犯罪现象及其防治手段摘要:近年来,“富二代”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个案往往引起社会关注,尤其以交通肇事案为典型。
“富二代”们是心理上的“留守儿童”,物质上容易满足但精神上的渴求却往往被忽视,有着孤独的心灵,缺少对生命的起码敬畏,这都是其犯罪的原始动因。
对于这类群体,要从根本预防他们的犯罪,需要的不仅是刑事政策,还需要最好的社会政策。
笔者将从社会政策及刑事政策的概念入手,结合当下典型社会案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求刑事政策的制定方法,来达到医治社会病态、预防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富二代”精神渴求心灵刑事政策社会政策一、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关于刑事政策,“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刑事政策的著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刑事政策定义”【1】。
最早使用刑事政策一词的是德国的费尔巴哈,他被西方学者誉为“刑事政策之父”,他在1800年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
”,后来另一位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提出了“刑事政策是国家与社会据以组织反犯罪斗争的原则的总和。
”并提出了“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著名的论断【2】。
法国刑法学家马克·安塞尔提出:“刑事政策是由社会,实际上也就是由立法者和法官在认定法律所要惩罚的犯罪,保护‘高尚公民’时所作的选择。
”【3】法国刑法学家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认为:“刑事政策就是社会整体据以组织对犯罪现象的反应的方法的总和,因而是不同社会控制形式的理论和实践。
”【4】日本刑法学家藤木英雄认为,刑事政策“系以犯罪之镇压、防止为目的之公私组织之活动。
”【5】对刑事政策的正确解读,一是离不开犯罪,它是刑事政策得以确立的客观前提;二是离不开社会,在我国尤其是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国家,它是刑事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刑事政策并非只是单纯的刑法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公共政策的问题。
所谓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第一个给予社会政策以科学概念的是瓦格纳(AdolphWagner)。
1891年他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社会政策是运用立法和行政手段,调节财产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的分配不均问题。
”而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政策也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的社会政策范围仅涉及劳工及贫民生活,而广义的社会政策则包括国民福利、就业、住房、健康、文化、教育、人口、婚姻、家庭生活、社区及社会公共环境以及宗教等等。
显然,狭义的界定所对应的只是狭义的社会福利政策,而广义的界定则对应于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
在本文中,对社会政策采取比较宽泛的理解。
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同属政策范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社会政策较之刑事政策更为积极主动,更符合人道精神。
二、典型个案2009年5月8日,杭州警方通报说,7日晚,一位年仅25岁的高校毕业生在走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警方通报说,根据初步调查,7日晚,肇事者胡某驾驶三菱跑车从杭州城东开往城西,结伴同行者两人也各自驾驶跑车。
20时05分左右,胡某所驾跑车在西湖区文二西路由东向西行驶至南都德嘉西区门口时,车头撞上了由南往北过斑马线的路人谭卓,造成其受伤,经浙江省同德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遇害者谭卓年仅25岁,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某企业员工。
据他的同学和同事反映,谭卓在浙江大学就读和工作期间表现十分优秀,近期正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
这起交通事故引起杭州社会舆论强烈反响,目击者纷纷通过网络等途径声讨肇事者。
事故发生后,杭州当地一个网络论坛就出现一个题为"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的帖子,并附有现场照片,引来大批网民发表对飙车族的留言。
事故发生后,西湖交警大队赶至现场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
警方表示,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已经超速。
胡某也承认,当时未注意到行人动态。
目前他已被警方控制。
三、“胡斌案”启示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说过,贫穷是培养大众犯罪的温床,但社会发展至今,富裕的环境亦可滋生犯罪。
近年来,“富二代”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个案往往引起社会关注,尤其以交通肇事案为典型。
“胡斌案”就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和深刻的思索。
关于这个案子判决的是非曲折,如何定罪量刑等刑法上的问题我们就不再多做讨论,笔者在此关注的是这个案件背后的“富二代”犯罪问题的原因及其预防。
结合胡斌的案件,可以总结出“富二代”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对法律的无知,对生命、对他人的漠视,行事常出于游戏心理,悔罪感差。
肇事者胡斌曾拿下过F2卡丁车大赛的冠军,组织那次卡丁车场地赛的杭州艾弗尔汽车运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彦领透露:“我觉得明星车手要具备三要素:谦虚、心细、能吃苦。
但他不是很谦虚。
举个很小的例子,他过来的时候开的就是那辆肇事三菱EVO,每次倒车入库,都不减速,速度很快,动作很吓人。
”黄彦领还表示:“其实比赛刚开始时,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他对比赛很认真,经常来练车,车感不错,悟性也蛮高,团队精神也有,是棵好苗子,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在暗中观察他了。
最后发现,作为一个车手,他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爱炫耀、太张扬、不谦虚,比赛后,经常以冠军车手自居。
开车的人不懂收敛,这是很危险的。
另外,他周围的那帮朋友,开车也大多不懂得收敛。
”肇事之后胡斌几位朋友赶到了事故现场,照片上看去,他们打扮时髦,手揽漂亮女孩,嘴叼香烟吞云吐雾。
现场除了三菱跑车,还有英菲尼迪、保时捷、法拉利几辆豪车。
他们在现场完全没有目睹事故和生命消逝的慌乱,自顾聊天,好像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富二代”作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很多“富二代”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从小的任性妄为使他们缺乏对传统规则的认同感,反而会在青春躁动的驱使下以挑战规则为乐。
此外,很多“富二代”不工作,游手好闲,把打架、抢劫当成消遣,将偷东西、做黑客当成刺激。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部港片《新警察故事》,现在想想其实讲的就是“富二代”犯罪的问题。
一群富家子弟以抢劫银行、劫持人质为乐趣,甚至连警察的生命都是他们游戏的对象,虽然当时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我仍然记得影片结尾时,那名“主犯”的父亲赶来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想让你给我多点关注,想让你知道我并不是废物。
”然后就从大楼上跳了下去。
很讽刺的是,他的父亲正是香港警署的警司。
这也就使我在以上“富二代”个人原因分析之外,更想探究一下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为什么他们拥有安稳舒适的生活状态却选择最不计后果的运动?对于“富二代”来说,从小到大他们的一切都来得太过容易,人生缺乏奋斗和追求的动力,更何况面对父辈的成就难以超越,于是只能在速度中证明自己。
父母忙于事业而缺少对一个孩子成长所应给予的帮助,所以他们在自我纵容和外界压力面前,选择不与外界沟通。
他们的行为令常人无法理解,而大众也总是带着“仇富”的有色眼镜审视他们。
可事实上他们在炫富背后常常面临着更大的精神空虚。
胡斌的案件在认定案件性质时,许多人主张危害公共安全罪,并同时引发了酒后驾驶入刑的讨论。
但是单从刑法的层面上,加大惩罚力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了吗?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刑法只是惩治危害社会行为的最后手段,并非主要手段。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政策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效果。
四、专家观点对此,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姚建龙认为,金钱不是“富二代”犯罪的根源,资本的富足并不是原罪,罪魁应是道德荒芜。
“这些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意识,缺少公德底线,对生命没有起码的敬仰、畏惧之心。
他们的犯罪动机突发,没有很明确的目标,这类犯罪可以称为‘游戏型犯罪’。
”其实,“富二代”犯罪,错不在“富”,而是这些孩子内心压抑的情感没有找到一个正常的发泄口。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永明表示,“疏导不力,‘富二代’只能迷恋网络甚至不惜犯罪。
”“这不是富的问题,而是青春期特有的问题。
”杨永明认为,十几岁的孩子,世界观、价值观等都没有形成,犯罪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阵痛”。
不管是富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都处于阵痛期,“富二代犯罪严重”只是人们的一种误读、放大。
“既然是成长阶段的一种必然,家长的教育便尤为重要。
不管是富人家,还是穷人家,都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正确教育和引导。
”五、预防建议首先,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需要得到重视。
“富二代”虽然从小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给予孩子的关注很少,精神上的交流沟通远远不能满足成长的需要,极容易导致孩子因缺乏正确引导走上歧路。
所以,建立以社区、基层组织为单位的监督机制,或者建立需要家长填写的儿童成长档案都不失为可行的方案。
其次,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预防项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富二代”在野营、拓展游戏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释放多余的精力。
第三,对少年司法制度也需进行完善。
“富二代”犯罪因为提供担保的能力更强等原因,往往比一般的孩子容易获得取保候审等“宽”的待遇,司法机关要特别注意“平等保护”,不能让“富二代”生成“钱能搞定一切”的观念,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心。
肇事的三菱跑车曾数次超速,而且也有媒体报道披露该车涉嫌改装,我们都知道“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第一次超速受罚后胡斌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社会危害性而停止这种飙车行为,那是否可以避免其日后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正是由于每次在违法时太过轻松地渡过难关,使得现有的司法制度无法达到教育惩戒的作用。
总结: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的这一观点如今仍有普适性,在我国预防犯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和未来刑法的轻缓化趋势,发挥社会政策的重要作用,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