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1 资 料 与 方 法 .
2 k m ) 正 常 组 ( MI 2 k/ ) 5s 2 和 / B < 5 sm2 。 0 5 ,见 表 2 。 0)( ) 13 判 断 标 准 : 以亚 太 地 区 B 的 分 类 与肥 胖 相 关 疾病 的 危 险 度 为 . ① MI 表 2 肥胖 组 与 正 常 组 高 血脂 人 数 比 较 标 准 , B : 重 ( g / 高 ( 2)8 5—2 . k m 即 MI体 k)身 m 1. 2 9 2为 正 常 ,3 0—2 k 2. 5 盯 l 2为超 重 , MI 2 k m 为 肥 胖 。 ② 高 血 压 : 缩 压/ 张 压 ≥ 10 B ≥ 5S 2 / 收 舒 4/
r l 2 0 6: 2 o , 0 6, 1 .
体非特异性拮抗剂 , 研究发现 N A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 P X MD 2 7受体激动剂 sos ol a baniuyi v o N t emsi20 8 6 :5 7 8 pnet o l ri n r i . a N u c,05,( )7 2— 5 . c j n v B A P介导 的神经节细胞 内 c 浓度升 高和神经 节细胞 凋亡作用 p 。国 zT a J [ ] Bom D Ma o JBasa e 1C aati tno 3 r C, t nD , r hwE,t . hrce z i N一(dma— o s d a ra o f aa n 外学者曾报道 P X受体可能参与了 NMD 2 A受体对 痛觉信号 的传 导, 活的 激 t — — l e y 一 一[ 3 a i — y o d — — Im t 1 一 a l y t 1 5 ( R— m n pr l i l y) e y] 2 n m h) o rin h P X受体引起 中枢性谷氨酸 的释放 , 2 释放 的谷氨酸 可进一 步诱 发脊髓 背角 c lr h o o—b n a d . 7 7 a tg n s i i lmo l o an a d i . e z mi e a 1 2X n a o it n a ma des fp i n n n N D M 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 导致热痛觉过敏的持续存在 。 fmm t n JP am cl x hr2 0 e ,2 ( )6 0— 3 l ai . hr ao E pT e,0 8D c37 3 :2 3 . a o 本实验中氯胺酮治疗 组在给予 氯胺酮治 疗后 T wL明显长于 C I 型 C模 [ ] F l ni Tcz ,a e C e a P r dtoi z T o T ) e 4 u ez A,i z P G bl A, . e oa d e A P( A P r g oi t 1 i e x id . 组, 且其脊髓 P X 2 7一R A和 P x N 2 7受体表达含量也都明显低于 C I C 模型组 , d c s h p r le i n mie:n o v me t f 2X e e tr n l a in u e y e ag sa i c i v l e n o P 7 rc p o sa d i i to s mp c 这表 明氯胺酮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降低脊 髓 l x 】 7受体表达而阻断 痛觉信 2 f hrp .n r npto P a cl20 a o teay ItJImu oa l hr o,0 8 Jn—Ma,1( ) 6 r n h ma r2 1 : 1 号的传导。这一研究结果可能是 由于外周伤害性刺激导致脊髓 A P含量增 T 71 . 高, 激活脊髓神经元及神经胶质 细胞 P X 2 7受 体 , 造成 C2 a 离子 内流, 内流 [ ] CakA Y pP Gi ,t 1Ihbt no ia mi llete s 5 l K,i K, rt e a.n iio f pn c i a pi S r sJ i s l mga h n 的 C2 a 离子引起神经突触大量释放 Gu 激活神经胶 质细胞 , l, 而激活的神经 f h ee a o erpti pi. r a cdS i20 ,0 ( 5 : o t r rl f uo a c a Po N t A a c,0 7 14 2 ) r e vs n h n c l 胶质细胞进一 步使脊髓 A P含量增高 , T 同时上调 P X 2 7受体表达 , 形成 正反 1 6 5— 1 6 0. 0 5 06 馈环路 , 导致慢性神经病理痛最终形成 。而 氯胺酮及 其代谢产 物能够竞争 性 抑 制 N A受 体 , 而抑 制 神 经胶 质 细胞 活 化 , MD 从 能够 部分 阻 断 上述 正反 馈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肥胖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而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问题与人类基因密切相关。

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成为了肥胖问题和代谢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本文将探讨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

一、肥胖相关基因概述肥胖相关基因指的是和人体脂肪代谢和分布有关的基因,如LEPR、FTO、MC4R等。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基因是LEPR(leptin receptor)基因,它是调控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关键基因。

LEPR基因突变会导致食欲升高、能量消耗降低,使体重增加,甚至引起肥胖。

二、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指的是同一基因在人群中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变异类型。

在肥胖相关基因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

以LEPR基因为例,研究发现至少存在8种常见突变,每种突变与肥胖和代谢疾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这表明了肥胖相关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具有多样性。

三、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肥胖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非常复杂,不同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1. LEP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LEP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LEPR基因的几种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此外,LEPR基因的AA基因型携带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等代谢疾病。

2. FTO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FTO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有关。

研究表明,FTO基因突变的人群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对于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3. MC4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代谢疾病MC4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代谢疾病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表明,MC4R突变会影响胆固醇代谢,加重胆固醇沉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结论肥胖问题和代谢疾病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分析
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8(30)4
【摘要】肥胖症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据WHO估计目前全世界超重人数已超过10亿,肥胖患者超过3亿。

肥胖是高血压病(HT)、2型糖尿病(T2DM)、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因此,研究肥胖与T2DM、HT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504-505)
【作者】王晓惠;经小梅;张俊芳
【作者单位】052160,河北省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052160,河北省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052160,河北省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探讨 [J], 谢爱霞;吴胜利;李农;黄雪芳;高晖;高丽霞;王海丽;张红霞
2.过度肥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和糖尿病1例 [J], 高倩;刘兴会
3.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J], 韩中炎
4.南阳市卧龙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肥胖状况及认知情况调查 [J], 张琳
5.肥胖与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相关性的研究 [J], 张红雁;白毅;娄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的研究

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的研究

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的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肥胖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肥胖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控制方法。

1. 概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在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风险随着BMI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2. 研究结果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调整身高体重比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在一项跟踪观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BMI指数在25以上的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而将BMI指数控制在18.5-24.9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

此外,调节身高体重比例可以防止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3. 调节身高体重比例的方法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节身高体重比例:- 合理饮食:保持膳食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摄入果蔬和粗纤维食品的比例。

- 锻炼:每日进行适量的锻炼,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对身体健康也有不良影响。

- 戒烟:吸烟是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显著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4. 结论身高体重比例对于高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身高体重比例,不仅可以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减轻其他慢性疾病的负担。

饮食上的合理搭配和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体重和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我们应该引起对身高体重比例和健康的重视,努力掌握身体健康的掌控方法。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身高体重比例与血压控制的研究的分析。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知道保持身高体重比例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了解一些实际可行的控制方法。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全网发布:2011-06-23 20:24 发表者:孙聪 (访问人次:2064)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HO早就将肥胖症定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集结出现。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肥胖顾问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肥胖咨询会议, 不仅重申肥胖是一类疾病, 并指出肥胖是当今全球侵蚀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 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9年WH0将中心性肥胖症定为代谢综合征的成分之一。

肥胖症也可作为某些疾病【如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20年来,肥胖症的患病率上升很快。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04 年报告示,30 %以上成年人是肥胖患者,且年致死人数超过40 万,并将成为未来的首位致死病因[1 ]. 在中国,近10 年间肥胖人数增加了1 亿人, 截止2002 年我国肥胖人数达到2.6 亿人[2 ] . 肥胖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而且亦开始影响发中国家,在中国肥胖已对公共健康形成了威胁. 故研究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肥胖症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一.肥胖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靠食物供给能量,若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网络取得精确的平衡,则体重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

任何能量摄入增加和(或)消耗减少均引起能量正平衡,过剩的能量便以脂肪的形式逐渐积存于体内。

因此,肥胖症是慢性能量平衡失调的结果。

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由遗传因素或主要由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有24种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的孟德尔遗传病,其中,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分别有9种和10种。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了6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肥胖症,但这些病例很少。

肥胖、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

肥胖、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
降, 血压 变异增大 , 较多 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 体位 性低血压发生增加。
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 的 25 ; 尿病 倍 糖
患者至少 13 上合并 高血压 , / 并发 肾脏损害者 高血压 患病
率达 7 % 8 %。这类患者有 明显 的代谢紊 乱和较 严重 的 0 0 靶器官损害 , 降压药的疗效减低 , 控制 血压的能力受影 响 , 构 成一种特 殊类型高血压… 。从心 血管病事 件链 引 出的心血 管危险新概念 角度 , 这类患 者属 于心血管 危险 的高危 群体。 从 多重心血管危 险因素控制 的角度 , 反映肥胖程 度的体重指 数 (M ) 高 , B J越 平均危险因素数 目越多 , 这类患者就是这种多 重 ,t t 管危险 固素的集合俸 : 2  ̄
张素 Ⅱ【 I 不低 = A1) 5大动脉弹性提早减 退 . 脉搏压力 渡传 导速 度加快 , 脉

病理生 理特 征
1容量依赖性 : 这类患 者 肾脏 排钠能 力下 降 , 内总可 体 交换钠增多 , 血糖升 高. 导致循 环血容量和细胞 外容量增加 , 心输出量相对较高 , 心脏舒张期腔径增大 。

(A ) R s 激活 , 一氧化氮 ( O 减少 . ) 内皮 索 ( r1增 多 , E _) 使血 管 平滑肌细胞舒张能力减弱和增殖 能力增强 , 使血管壁 的胶 原 合成沉积增加 , 而影 响动脉弹性 。 从
二 、临床表现特点
0 13ka和 54mlH ; S O M试验 中采 用西布 曲 明 .3 P) i g 在 T R l
使以后体重有所 回升。临床 上也常见 一些有 胰 岛素抵 抗 的
活性降低 , 氢离子 交换增 多 , 及血 管 壁增厚 与 壁/ 比 钠. 腔 值增 大, 导致血 管活性 物 质作用 下 的阻力 血 管收 缩反应 增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问题及其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同时分析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在中国成年人中日益严重,而这两种状况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剖析超重、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对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进行描述,包括超重和肥胖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在中国成年人中的分布情况。

随后,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探讨超重和肥胖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

文章还将分析其他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以全面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府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公众了解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也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文献综述糖尿病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其中,超重和肥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关于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其对糖尿病发病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

这些研究主要从流行病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超重和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生理学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糖尿病。

分子生物学研究则深入探讨了超重和肥胖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如基因表达、信号通路等。

除了超重和肥胖外,糖尿病的发病还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这个现象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普遍。

与此同时,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在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一、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与肥胖最有关联的疾病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超过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肥胖或超重的。

肥胖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主要机制。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当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胰岛β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主要细胞类型。

因此,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

二、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是指在动脉中的血液压力持续升高的状况,同样也与肥胖密切相关。

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肥胖可以引起机体内内源性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例如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可以导致体液潴留,从而增加血容量,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肥胖还会引起交感神经活性的升高,进一步增加血压。

总体而言,肥胖对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脂肪肝是一种以肝脏脂肪堆积为主要特点的肝病,与肥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中,通过脂肪酸的转运和合成增加,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程度。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的异常,进一步损害肝脏的功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四、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肥胖会引起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此外,肥胖还会导致动脉硬化的发展,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肥胖还可以通过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血液凝固异常等机制,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程度。

肥胖与高血压

肥胖与高血压

2 体重指数=Kg/m
计算方法是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 理想值为22 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 正常范围18.5-23.9, BMI>26为轻度肥胖 BMI>28为中度肥胖 BMI>30为重度肥胖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0亿超重或肥胖人群,

肥胖与高脂血症均为常见病与多发病,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 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肥胖促使高血压发生的原因
据调查表明,由于肥胖病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大量堆 积,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地增加,亦使小动脉的外围阻力 增加,心脏必须加强做功,增加心搏出量,以保证外周 组织的血液供应。由此而致的小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 促使高血压发生,加上肥胖病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水钠 储留,进一步增加了血液循环量,会加重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60 ~179
≥180 ≥140
100 ~109
≥110 <90


诱发高血压的因素
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 以上者发病率高。 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 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 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 发病率30%。 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 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 于农村。
肥胖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公众健康负担。有多项 研究提示体重每增加5%,高血压的风险变增 加20%~30%,且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的可 能性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

摘要糖尿病和肥胖是两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将介绍糖尿病和肥胖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我们将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对肥胖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生活方式等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1. 简介糖尿病和肥胖是世界范围内持续增加的两种疾病。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症,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

而肥胖是体脂肪过多引起的一种代谢紊乱状态。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并被认为是相互促进的因素。

2. 糖尿病对肥胖的影响糖尿病可能会促进肥胖的发展。

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肪细胞的脂肪合成增加,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患者的细胞无法有效吸收血糖,导致能量储存不足,进而引起食欲增加和摄食行为的改变,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3. 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的影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会释放出更多的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这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展。

此外,肥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的风险因素相关,进一步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4. 饮食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饮食是糖尿病和肥胖发生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合成的增加,从而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此外,高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减少摄食量,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5. 运动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缺乏体力活动是糖尿病和肥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糖的升高。

适度的运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大庆市47689例中老年居民BMI与血糖、血脂、血压相关性分析

大庆市47689例中老年居民BMI与血糖、血脂、血压相关性分析

大庆市47689例中老年居民BMI与血糖、血脂、血压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庆地区中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大庆市五区四县9个社区卫生中心为抽样单位,随机选取47689名45岁以上居民开展体检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肥胖、超重比例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并根据 BMI不同分为体质量低下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年龄、腰围、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肥胖率低于女性,女性的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不同 BMI 组之间年龄、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随着 BMI 的增高,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压、血脂是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呈递进关系。

结论:男性超重人数比例大于女性,女性肥胖人数比例大于男性,超重和肥胖与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相关,BMI 增加会使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升高。

【关键词】大庆市中老年;BMI;相关分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及其并发症发展日益凸显,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超重,肥胖人数仍然呈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率及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34.3%和16.4%,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1]。

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

因此,提高人民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大庆市五区四县9个社区卫生中心为抽样单位,随机选取47689名45岁以上居民开展开展体检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256例(46.7%),女25433例(53.3%),年龄70(67~74)岁,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肥胖、超重比例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并根据 BMI不同分为体质量低下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

肥胖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疾病特征-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肥胖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疾病特征-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肥胖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疾病特征-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肥胖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常常并发或伴随多种疾病。

本文就肥胖常见伴发疾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相关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抑郁症和肥胖相关肿瘤、相关死因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具体描述,以便广大医务人员早期正确识别肥胖疾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

关键词:肥胖; 伴随疾病; 临床特征;Abstract:Obesity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worldwide,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co-morbidities. The comm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orbidities of obesity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obstructive sleepapnea/hypopnea syndrom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obesity-associated neoplasia. The aim is that obesity-related diseases should be recognized at an early stage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 so that they can be diagnosed and treated early in their progression.Keyword:obesity; co-morbidit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肥胖是目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肥胖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在当今社会中,肥胖和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旨在探讨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风险关系,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方法。

第一部分:肥胖与糖尿病的定义与原因肥胖是指人体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所导致的。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基因遗传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糖尿病的原因可以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第二部分: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非肥胖人群。

据统计,全球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释。

首先,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其次,肥胖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增加,进一步损害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加剧糖尿病的发展。

此外,肥胖还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其他糖尿病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针对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预防和控制肥胖对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调整饮食习惯:选择健康、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

增加蔬果、全谷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取。

2.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坚持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控制体重。

3. 减少久坐时间: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肌肉松弛、脂肪堆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应该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休息和活动。

4.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及时进行干预。

第四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但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这种关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肥胖症

肥胖症

肥胖症著者:努尔比亚·西里甫摘要: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慢性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的一种疾病。

除人类外,许多宠物也会患肥胖症。

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储藏脂肪过多,以至于健康受到影响。

关键词:病因,症状体征,检查化验,鉴别诊断,饮食保健,疾病预防,治疗用药,药物治疗进展发病原因1.内因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者中有些有家庭发病倾向。

父母双方都肥胖,他们所生子女中患单纯性肥胖者比父母双方体重正常者所生子女高5~8倍。

Vanllallie对1333名出生于1965~1970年期间的儿童进行了纵向调查也发现,父母一方有肥胖, 其所生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超出正常的比值(odd ratio)也随之增加,1~2岁肥胖儿童到成人早期肥胖为1.3,3~5岁肥胖者为4.7,6~9岁肥胖者为8.8,10~14岁者22.3,15~17岁为17.5。

(2)神经精神因素已知人类与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

一对为腹对侧核(VMH),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LHA),又称饥中枢。

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

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

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属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

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

另外,该区与更高级神经组织有着密切的解剖联系,后者对摄食中枢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

下丘脑处血脑屏障作用相对薄弱,这一解剖上的特点使血液中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易于向该处移行,从而对摄食行为产生影响。

这些因子包括: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胰岛素等。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cm(成人小号);(2)上臂围27~34
em X30
cm,
袖带尺寸16
35—44
em(成人标准号);(3)上臂围
cm×36
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I>2项以上危险因素聚 集风险增加2~3倍;肥胖(BMIt>28 kg/m2)者90% 以上患者有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或危险因素聚 集;腹型肥胖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 的4倍以上Ⅲj。中国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分为肥
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高血压与 肥胖的关系可以是血压升高继发于肥胖,也可以是 血压升高先于肥胖,目前临床上并未予以明确区分, 统称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二、肥胖与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临床常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也可促进多重心血管 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加重心脑血管损害。2003年
表2 中国成人体重和腰围与相关疾病风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体重过低可能预示其他健康问题;BMI为体重指数
万方数据
主堡!坠鱼篁瘟盘查!!!!至!旦箜丝鲞苤!塑坠l!』堡!型塑:坠!竺!!Q!!:!!!:丝盟!:!
其他代谢指标的目标值:血脂、血糖、血尿酸和 血同型半胱氨酸等代谢指标参考中国相关疾病治疗
用“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obesity—induced hypertension,obesity associated
11.9%(图1),6—17岁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
胖率为6.4%。
1991年中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
患病率为11.88%,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 况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增至18.8%。2007年至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课件课件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课件课件

β受体阻滞剂可 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长期大剂量使 用可能对糖 脂代谢有不良影响, 但兼具α、β受体双重 阻断的卡 维地洛、阿罗洛尔等则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较 小。
肥 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明 显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时可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
由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系统激 活, 可应用具有α、β受体双重阻断的p受体阻滞 剂。
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为控能量平衡膳食。
建议 肥胖男性每日能量摄人为1 500~1 800千卡, 肥胖 女性为每日I 200~1 500千卡, 或在目前能量摄入 水平 基础上减少500~700千卡/d。
减少钠摄 人, 食盐摄人量<5 g/d, 增加钾摄入, 可适当 选择高钾低钠盐。
控制饮酒 量, 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 g/d, 女性不 应超过 15 g/d, 白酒、葡萄酒(或米酒)和啤酒的量应 少于 50、100和300 ml。
目标血压: 小于140/90mmhg
目标体重: 体重应在6个月内下降达5%,严重 肥胖者 (BMI>35 kg/m2)减重应更严格,应使BMI 减至28 kg /m2以下。
其他代谢指标的目标值: 血脂、血糖、血尿酸和 血同 型半胱氨酸等代谢指标参考中国相关疾病治疗 指南。
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最主要的生活干预 方式。 此外,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戒烟, 限 酒, 心理 调节和压力管理也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 组成部分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重要特征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肥 胖 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
高血压与 肥胖的关系可以是血压升高继发于肥胖, 也 可以是 血压升高先于肥胖, 目前临床上并未予以明确 区分, 统称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临床常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 围作 为判断肥胖的指标。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相关性的分析

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相关性的分析

学方 法。 S S 用 A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计算体重指数 与高 血压 、 () 血脂异常 、 脂肪肝 、 尿病等因素的相关 陛。2对体重指数 糖 ()
与高血压 、 血脂异常、 脂肪肝 、 糖尿病等 因素进行逐步 回归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与餐后血糖 、 空腹血糖 、 甘油三酯 、 高密度脂 蛋 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 蛋白胆 固醇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脂肪肝 、 收缩压 、 舒张压 、 血尿酸 、 谷丙 酶、 谷胺 酰转 移酶均有关 , 卜 与冠 心病 、 电图异常及尿 素氮无关 ; 心 以标准偏 回归 系数 分析可以看出 , 甘油三酯 、 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 、 密度脂 蛋 白胆固醇 、 高 低 脂肪肝 、 血尿酸均 对体重指数有贡献 , 以脂肪肝 的贡献最大 。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对降低 脂肪肝、 血脂异常 、 高血压 、 尿病 、 糖 尿酸偏高 、 肝功异 常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 关键词】体重 指数 ; 相关性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 脂肪肝 ; 糖尿病
o e i ; e u e e S ot ae t n y e te rs l ,tp s er sin a ay i Wa sd b st W sd t AS sf r o a a s h eut se wie rgeso n ss s u e .Re u t MIWa eae o fsig a d y h w l s l s ls B s rlt t a t d n n
28 1 第6第O 0年O 4 3 0 月 卷 期
・ 康研 究 ・ 健
体重指 高血 血 旨 常、 肝、 数与 压、 月异 脂肪 糖尿病等因 素相关 分 性的 析
于雅杰 高丽敏 z 范 波 王一书
(. 1 北京小汤山医院 , 北京 12 1 ;. 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 0 2 12北京 北京 10 2 ;. 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 中心 , 0093 北 北京 10 1 ) 0 0 3

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的关联研究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

而代谢性疾病则是指由于机体代谢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代谢性疾病和肥胖之间的关联,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的关联以及其具体机制。

一、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也会加剧,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研究还表明,经过有效管控体重,减轻肥胖症状,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二、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肥胖与高血压也是密切相关的。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导致体内释放出过多的细胞因子和激素,这些物质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此外,肥胖还会使肾脏的滤泡单位受损,引起水盐代谢紊乱,进一步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减轻体重、控制肥胖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肥胖与冠心病的关联肥胖与冠心病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

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引发冠心病。

此外,肥胖还会诱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恶化心血管状态。

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预防肥胖,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代谢性疾病与肥胖的共同机制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关联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释放过多的脂肪酸和炎症因子,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

其次,肥胖还会改变脂质代谢的平衡,使血脂异常,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另外,肥胖患者通常会伴随着内脏脂肪的积累,这种脂肪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激素,进一步恶化炎症反应,损害心血管功能。

综上所述,代谢性疾病与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肥胖还会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近年来,伴随肥胖者逐渐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

大量资料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HT)等的危险因素。

肥胖症的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据WHO估计目前全世界超重人数已超过10亿,肥胖者超过3亿。

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1]。

因此,研究肥胖与T2DM、HT的相关性已成为21世纪心血管和内分泌领域的热点,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在扬州市级机关门诊部健康体检中筛选出200例肥胖者为观察组;非肥胖者2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在20~50岁。

既往均无HT和T2DM病史。

1.2 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科医生和护士对受试者(空腹、脱鞋、免冠、穿单衣裤)测身高、体质量、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休息至少15 min后测右肱动脉血压。

晨起6:00~8:00采静脉血8 ml,测定过夜空腹血糖(FPG)。

BMI=体重/(身高)2,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2];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2周服用降压药;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空腹血糖≥7.0 mmol/L[3]。

2 结果
两组年龄比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WC、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x±s)
组别例数年龄(岁)BMI(kg/m2)WC(cm)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
观察组20044±629.8±3.694±8138±1788±9
对照组20040±1022.6±2.373±6127±1675±7
注:观察组的HT和T2DM分别为49%和8%显著高于对照组9%和2.5%(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

目前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

肥胖引起糖尿病的可能机制为,肥胖使体脂堆积,脂肪分布异常,由于腹内脂肪分解速度较其他部位快,因此腹部脂肪形成后可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高水平的游离脂肪球抑制骨胳肌中胰岛素刺激的糖的利用和肌糖元的合成。

随着游离脂肪酸摄取和氧化增加,脂肪内氧化也增加,且伴随糖氧化、糖储存的减少,胰岛素介导的糖异生受损,肝脏和骨胳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的灭活下降及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当肥胖患者的细胞能代偿分泌胰岛素时,血糖可正常,如不能代偿时就出现高血糖,并发展为糖尿病。

研究证实腹型肥胖由于游离脂肪酸直接进入门静脉,比外周脂肪更易造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致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是:在器官组织水平的肝抵抗,使肝糖产生及输出增多,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和处理减少,胰岛素抑制的脂肪分解作用减弱,游离脂肪酸增高;在受体水平的胰岛素抵抗形成、胰岛素分子机构异常等;血糖和游离脂肪酸增高对β细胞的毒性,使β细胞功能不断恶化[4]。

因此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更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产生2型糖尿病[5]。

此外肥胖还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变异等有关。

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者中腹型肥胖高血压病患者率最高,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致
高血压的可能机制有:①影响细胞内外离子的转运,最终导致小动脉平滑肌对血管加压物质反应性增强;②增加肾对Na和水的重吸收;③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使血浆去甲肾上腺升高;④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6]。

血胰岛素水平增高,通过刺激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血压升高,这可能是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肥胖者身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引起尿3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增高。

近几年来发现脂肪组织也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增加,与BMI呈正相关,而参与高血压的发病[7]。

本研究发现,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治糖尿病与高血压,控制肥胖与腹型肥胖、降低体质指数与腰围是最基本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支涤静, 沈水仙.肥胖的危害及预后.中国全科医学,2003,6:282-283.
[2]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1-15.
[3]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9.
[4] 雏继红,李新立.高学压、糖尿病与肥胖.高血压杂志,2002,10(6):508-510.
[5] 傅祖植,傅茂.肥胖和糖尿病.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2:1-3.
[6] Defronzo RA.Insulinresistance,hyperinsulinemia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complex metabolic web.Cardiovase Phaarmacol,1992,20(suppl ll):1.
[7] 汪恕萍,周波.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危害及其后果的评估与探讨.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2: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