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22eb65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f.png)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db483af705cc17552709ca.png)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二、新课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
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
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
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课堂实录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b4b0d2ceefdc8d376ee3282.png)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的造园精神;如何体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如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苏州园林的鉴赏为重点鉴赏内容。
2.难点:中国的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需要了解的造园专业用语比较陌生,不大容易真正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幻灯片播放《园林沙画》---3分钟教师:先带大家看一段视频……通过这段沙画的欣赏,大家看见的沙画的内容是什么?哪个国家的园林?学生回答:圆明园,颐和园的玉带桥,优美的园林景色……中国园林!教师:为什么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园林,说明中国园林独具特色,有特点才能让人铭记在心。
那么本节课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园林到底是什么风格特点?如何造就的?2、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2分钟教师:首先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园林的历史(幻灯片操作):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中国园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园林的本名不叫做园林,而叫做“囿”,它是用来专门给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通常是选定自然地域中的一部分划出的范围。
原始的园林是没有人为景色的,只是把自然景色划出一个范围。
3、园林的分类:---3分钟教师提问:那么关于园林,你还知道哪些园林呢?学生:苏州园林、颐和园……(把学生说出的园林分类板书)教师:接下来,我们把刚才说出的园林分一下类(幻灯片操作):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例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规模较小的称之为私家园林,例如苏州园林。
还有一类是寺庙道观与园林相结合,叫做寺观园林。
以上是不同种类的园林,在国际上,它们被统称为中国园林。
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当然是因为中国园林有自己独特的建造特点和建造风格。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050d54028915f804dc2a7.png)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
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
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
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
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学生带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
美术鉴赏《宛自天开》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宛自天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979f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4.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认识宛自天开这一艺术风格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学会运用美术术语,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对宛自天开的山水画进行鉴赏和分析。
3.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知识,对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正确的评价,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3.教师引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宛自天开风格在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如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幅宛自天开的山水画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2.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分析作品,讨论宛自天开风格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3.教师引导: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宛自天开风格的艺术魅力。
2.难点:宛自天开创作手法的掌握;学生能够独立创作一幅具有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宛自天开风格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魅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宛自天开风格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d.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宛自天开创作手法,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e.实践创作:指导学生运用宛自天开创作手法进行绘画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f.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在独立分析、评价宛自天开风格的山水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35568489eb172ded63b766.png)
《宛自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教案——达州市一中王海鸥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2、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二、教材分析:内容结构:1、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中共古代建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它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自由、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并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3、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做了系统的论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园林艺术的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2、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3、中国古代园林所包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四、教法:说教、多媒体、问答式等,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五、教学过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1、热身:播放一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宫廷建筑、民居建筑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自由、诗情画意。
如果说“一正两厢”的建筑形制代表着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园林的自由浪漫而隐逸的建筑形制则体现了道家思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由此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阿拉伯园林体系。
②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
③明清两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而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则是造园艺术的鼎盛时期。
④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叠山、理水、树木花卉、建筑、鸟兽鱼虫、音响匾额楹联。
叠山:园内堆筑假山,唐前以土堆筑,唐始用石头堆叠,明清发展为专门的技艺——叠山。
从此造园必须有石,所谓“无园不石”,尤以太湖石、灵璧石为上品。
(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人的爱石情节)。
其叠山作品,都是以小尺度而创造峰峦、沟壑、山岭、悬崖、峭壁等形象写照,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c920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c.png)
建筑点缀
在园林中布置亭、台、楼、 阁等建筑,作为观景和点 景之用,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融。
借景入园
通过建筑的门窗、廊道等, 将远处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引入园内,形成内外空间 的相互渗透。
景观层次
运用建筑的遮挡、透漏等 手法,形成园林景观的层 次感和深度感。
空间布局与意境营造
空间划分
通过地形、建筑、植物等手段将 园林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功能的 区域,满足游赏、居住等需求。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 化的交流融合,中西方 园林艺术将继续在交流 中发展,创造出更加多 元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园林艺术定义
园林艺术是一种通过布局、造景、绿化等手段,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具有自然 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合性空间艺术。
园林艺术特点
园林艺术具有立体性、综合性、时序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运用山石、水体、 植物、建筑等要素,通过巧妙组合与布局,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
古代园林艺术的历史背景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囿和台。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艺术逐渐与文学、绘画等领域相互渗 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化背景
古代园林艺术深受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天 人合一”的境界,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诗词歌 赋等文学作品也为园林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书画意境的延伸
书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美感,在园林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通过借鉴书画艺术的审美法则和表现手法,园林造景更加 丰富和生动。
书画活动与园林雅集
古代园林中常有书画活动和雅集,文人墨客在园林中挥毫 泼墨,交流艺术心得,为园林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19149a50242a8956aece41c.png)
特点: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 皇家园林 代表作品:北京圆明园、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 私家园林(私家古典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 代表作品: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
圆明园 颐和园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 圆明园: 由圆明园、 绮春园、 长春园 占 地350公 顷 聚水 成景,园 中有园。
圆 明 园 平 面 图
• 颐和园:
分为宫殿区(前朝后寝)和景观区(排云殿、佛香阁、智慧 海) 占地290公顷,颐和园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组景、借景等造 园手法。
颐 和 园 鸟 瞰 图
颐 和 园 佛 香 阁
颐 和 园 佛 香 阁 特 写 镜 头
颐 和 园 昆 明 湖
颐和园西堤
颐 和 园 长 廊
•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设计精巧,融诗文、书画、音乐、戏剧于一体,讲究“不下堂筵, 坐穷泉壑”,追求清雅、幽静、闲云野鹤般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比西方起步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18年11月 收集整理
1
颐 和 园 长 廊
2
颐 和 园 长 廊
3
• 承德避暑山庄: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 ,占地564公顷,地势高 俊,气候宜人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1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2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3
承德 避暑 山庄
4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
因文人荟萃,诗文、书画、音乐、戏剧使造园有了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 设计思路以山水画为蓝本,以山水画意境为旨趣。
人教版 高一 中国美术鉴赏
宛自天开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0f54d6102de2bd96058871.png)
宛 自 天
远城邻内借仰借北借苏寺州—塔—晴空万里
开
古
代
园
借景的方法比较多,远借、近借、互借
林 艺
邻借、仰借、俯借、应时借等等 。
术 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苏州拙政园——
堵而不断,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
梧竹幽居
——————————————————————————————
宛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术
园林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追求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境界。
——————————————————————————————
——
构成园林的要素
宛 二、赋予建筑物特殊的人文内涵
自 天 开
古
代
园
林
艺
陶渊明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术
颐和园夕佳楼
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赋予建筑物特殊的人文内涵。
——
古代园林的特点
宛
自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天 开
这既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
古 代
大特点,也是造园的根本原则
园
林 庄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艺 术
法自然。”
由造园的要素看出中国园林最讲求回归自然,模仿自然,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 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私家园林:拙政园、个园
古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1)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5b09db8b76a20029bd642de4.png)
高中美术《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1)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关于说课的基本步骤有很多种,这里编辑为大家提供这篇具有一定打典型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能给你启发!《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说课稿三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我的说课设计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总体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古代园林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三课第二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墓室壁画》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赏析、评价园林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
3.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故宫建筑。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二说教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们都知道《古代园林艺术》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一门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古代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艺术----宛自天开](https://img.taocdn.com/s3/m/160d6d4c69eae009581bec08.png)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青岛崂山第二中学郭俭『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重点和难点』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教学过程』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北海);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第三种是寺观园林。
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
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高中美术_宛自天开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美术_宛自天开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4a6ff4fd0a79563c1e72dc.png)
明亮艳丽
古朴淡雅
功能的对比
祭祖 拜佛
读书 休憩
区别
1.规模 2.布局 3.体态 4.风格 5.色彩 6.功能
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严整对称 高大雄伟 雍容华贵 明亮艳丽 祭祖拜佛
私家园林
规模小巧 自由多样 轻盈精巧 精致雅趣 古朴淡雅 休憩读书
课堂小结:
1.园林的定义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1)自然美 (2)空间美 (3)人文美 4.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1.障景 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
“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 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 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即所谓 “曲径通幽”,层层叠叠。
2、添景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构景手段之一。当远
方有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时,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 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在中间或近处种植乔木 或花卉作为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添景可以 通过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3.自然园林 4.寺庙园林
属于皇家园林的:
1 北海公园
4 承德避暑山庄
5 颐和园
属于私家园林的: 6 圆明园
8 颐和园
2 拙政园波形廊
3 网师园
7 网师园灌缨水阁
9 拙政园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1.自然美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2.空间美 可行 可望 可游 可居 3.人文美 寄情山水 诗情画意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什 么 是 园 林?
一、园林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 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
【教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0484ea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6.p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所属学科高中美术微课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分类及造园理念。
2.体悟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和基本造园手法。
3.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学习热情,培养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
适用对象高一教学过程项目内容解说词片头1.片头课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年级:高一主讲人:林蔚导入2.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美术微课堂!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而园林艺术更是中国人一个长久的梦,从遥远的西周,缠绵至今。
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园林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一场美轮美奂的意境之旅吧!知识点讲解3.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其以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
虽是人力所为,但有天然生成的妙趣,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的显著特征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主要在北方,代表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一带,代表有拙政园,留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元素及造园手法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艺术境界。
4.品味园林艺术的意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园林设计中有哪些元素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元素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匾额,楹联及刻石,园林建筑巧用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
建筑中一墙一垣、一桥一廊以及匾额楹联,都具有成景、点景、观景等功能,空亭供人停歇,廊舫引人入胜,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建筑上悬挂对联、匾额,石上铭刻题咏,成为园林中精彩的点缀,充满意趣和意境。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386fc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3.png)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学科:高中美术授课年级:高二讲课题目:《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章节名称《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学时一课时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本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主题,观察搜集园林素材,构思创意游戏环节检验教学评价设计环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西方钱伯斯吸收中国园林造园思想的内容,与文学、绘画跨学科融合,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思想。
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中的主题二园林艺术。
在本单元建筑、园林与城镇建设三大内容中,园林相对独立又与其他两大主题相互关联。
通过对园林的造园理念、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等内容进行讲授,准确完成了整个大单元里以建筑为明线的园林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感受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为暗线的文化情怀。
本课既突出了园林的精神性和文化传承特征,强调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意境营造手法,培养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初步鉴赏能力,建立自身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
学习难点克服无法实地参观教学的困难,使学生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分析探索不同表现形式下的园林艺术。
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已有基本的审美感知力,基于现有对园林艺术的了解,通过课堂师生间的内容讲授与接收、课前自主查阅与探究和课后以本地实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与知识落地,完成本单元主题二的内容传达,掌握中国园林的精神文化表征。
学习目标审美感知方面:通过学习园林的构成要素、造园手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理念。
艺术表现方面:掌握具体园林意境营造的造景手法,认识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掌握跨学科间的文化关联性,确立自己的观点。
文化理解:理解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感受中国园林艺术对外传播的深远影响。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钱伯斯在中国的经历,自我总结概括钱伯斯丘园中国塔与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异同。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2篇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f9906c52ea551811a6874f.png)
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art appreci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编订:JinTai College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2篇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2、篇章2: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案教学目的①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② 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内容结构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二、新课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
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宛自天开 教案
![宛自天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3910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9.png)
宛自天开教案教案标题:宛自天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宛自天开》;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宛自天开》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特点;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宛自天开》的复印件;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李白的肖像、自然景色等;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李白的肖像和自然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
二、呈现课文(10分钟)1. 分发课文《宛自天开》的复印件,让学生阅读;2. 要求学生默读一遍,然后选择一两句诗句读给同桌听,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5分钟)1. 分析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意境;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感受和想法;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或视频素材,与诗歌中的描写进行对比;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自然景色的美;3. 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的背景和影响。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宛自天开》的理解和感受;3. 课堂测验:设计一份简答题或选择题测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
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
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
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
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
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学生带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媒体短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天坛-------。
今天我们同样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
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
园林的历史: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
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
”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
寺观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
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
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学生: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但是风格上不一样。
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
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教师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
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
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凡尔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
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
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四(课堂拓展)忆水绘园
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
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水绘园是苏北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
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
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
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是以四个活动(了解思考—感受体验—探索分析—课堂拓展)为主线,思路清晰,节奏紧凑。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控制好知识的深浅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美的东西存在。
合理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放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