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思想性
《红楼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是什么?
《红楼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是什么?红楼梦的核心思想,表面上是治家,封建社会,家国一体,治家即治国,一言以蔽之,即治国。
红楼梦是一部有正反两面的书,此书又名风月鉴,道人送鉴时说,只可照其背面,其所警示的是公子、王孙,而非常人,红楼梦的面世,既是篡改的结果,又是当时的执政者就如现在的世人,强说自己知之一样,考证在“曹家门”里晕头转向,索隐派则为证己意而推出一群作者,单从否定“曹家门”里的此曹雪芹,理论上有点进步意义,因为此曹雪芹一枝独秀之后,便霸占了红楼梦的主导权,为了利益,还不断地为此曹雪芹描眉打鬓,让他们给此曹披上的“衣服”,变得越发艳丽起来,但是,索隐派的全然一片私心,完全遮掩住了那点进步意义的光彩,假如就算是把红楼梦当作一部小说来看,罔顾文本事实,能美其名曰看到了书的背面吗?他们只不过就是一群看到了书的背面定价的人,与之相比,考证派观点是否正确估且不论,至少还有点德,在此二流之外,还有三流,即所谓的探佚,明明是不知道怎样解读金陵诸钗,硬扯出一位公主来,还要争什么阅读红楼梦的权力,这是在证明自己为瞎子,睁着眼说瞎话,是心坏了。
近一两年,冒出一个腰里装着砖头的砖家,又是踢馆又是约战的,然后弄了一个所谓的宝玺学,皇帝有几玺,就算是皇亲国戚、天潢贵胄,能知?敢知吗?能问皇帝本人吗?这与问鼎之轻重有什么区别?从百度上搜索到一点子知识,然后便去瞎扯胡联系,影射早就臭了,大概是被某种油脂蒙住了心,身在鲍鱼之肆,便满眼里只有鲍鱼了。
顺便说个小问题,大观园是皇宫吗?是又不是,它指的是午门前面那一块。
红楼梦的核心思想是治国,其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爱情,所谓的反清复明说,把治清看成反清,古人的脑子一般不会进这样的水。
红楼梦是一部有背面的书,不知其背面,当个故事看也是好的,把己意强加到这部书上,好比拿着自家房门的钥匙,去开别人家的门,累个满头大汗,皓首穷经的结果,你还是在门外。
欢迎批评!。
红楼梦中心思想
1《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大概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历史背景,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
从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来批判和鞭策封建社会,以悲剧的爱情故事来对封建等级观念进行批判。
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
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
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红楼梦思想主旨总结
红楼梦思想主旨总结《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贾府荣府和叶府三个大家族的兴衰史进行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遭遇,提出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从人性、爱情、财富、权力和命运等方面,总结《红楼梦》的思想主旨。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善良正直的宝玉、林黛玉等,也有奸诈狡诈的薛蟠、贾赦等。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红楼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不断面对各种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命运都受到了自己的人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也是如此,人性的众多面向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爱情是《红楼梦》的又一重要主题。
小说中表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爱情却被无奈的现实所打击。
《红楼梦》通过描写这段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无奈的思考。
第三,财富和权力也是《红楼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贾府的家族兴衰和财富纷争成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之一。
小说中所展现的权力斗争、虚荣心和金钱的滋生与腐化,既是作者对封建社会贾府家族的弊端和矛盾的揭示,也折射出现实世界中贪婪和欲望的扩张。
此外,命运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命运的坎坷和曲折,有的命运多舛,有的命运辉煌。
贾宝玉的命运尤为典型,他天生贵族,但却无法逃离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悲剧。
小说通过对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红楼梦》是一部深刻描绘封建社会矛盾和人性弊端的小说,通过对人性、爱情、财富、权力和命运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座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思想的主旨超越了个人和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4篇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希望您喜欢,上五个字,发现学习。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
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
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
红楼梦读书心得。
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
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
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
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
红楼梦读书心得。
家道中落,无奈进京,寄人篱下,心寄宝玉。
在当时迷乱的贾府,在当时奢靡的贾府,在当时礼尚成风的贾府,在当时上行下效的贾府,在当时唯利是图的贾府,在当时人心险恶的贾府,她没有薛宝钗的处事圆滑,稳重端庄,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冰洁,自在,潇洒,恬然。
红楼梦的思想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1、中心思想:《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①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②揭露贾府理家的腐败。
③描写贾府经济上的日益枯竭,入不敷出。
④揭示了贾府精神上的空虚。
堕落,一代不如一代。
⑤批判了贾府政治上的残酷统治,橫行霸道。
⑥描写了贾府少男少女间的儿女真情,批判了贾府上下的淫乱关糸。
⑦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红楼梦》的版本和脂评《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在作者生前只来得及修订整理出八十回,最初以抄本形式从作者亲友的圈子中向外流传,到乾隆中后期,“好事得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程伟元《红楼梦》序)这种传抄本,大都带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习惯上称为“脂评本”或“脂本”。
今存“脂本”11种,简介如下:(1)甲戌本。
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在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之语,故称甲戌本。
此本残存十六回,计第一至八回、第十三回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附有大量脂评。
书首之“凡例”为他本所无;“凡例”之末,有七律一首:“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诗亦为他本所无。
第一回楔子中叙石头听得一僧一道谈论红尘中事,不觉打动凡心,求二仙将自己携入红尘,二仙劝阻不住,只好相助,大施幻术,将大石顿时变成一块美玉。
这段共四百二十余字,为甲戌本独有。
此本现知最早为清末刘铨福所藏,1927年为胡适所得,现存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红楼梦》的哲学意蕴
《红楼梦》的哲学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哲学意蕴的古典小说,它涵盖了许多哲学主题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体现的主要哲学意蕴:
1. 人生无常:小说通过描写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体现了人生无常的观念。
贾府盛极一时,但最终却衰落破败,人物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和悲剧。
这反映了佛教中的无常观,即万物皆在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2. 因果报应: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命运往往受到因果关系的影响。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体现,人物的善恶行为最终会招致相应的结果。
3. 人性的复杂性:《红楼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自私、虚荣、贪婪的一面。
这反映了人性的多元性和矛盾性。
4. 虚无主义:小说中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虚无主义态度。
贾府的荣华富贵最终化为泡影,一切皆是空,这反映了一种对物质世界和世俗追求的怀疑和否定。
5. 道家思想:小说中还蕴含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如阴阳调和、
道法自然等。
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这在小说中通过描写贾府的园景、人物的修行等方面得以体现。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背景分析
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背景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描绘了贾府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思想内涵分析1. 家庭观念与封建礼教在《红楼梦》中,可以看到典型封建家庭观念对主要人物行为与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贾府家族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坚持以及围绕家族繁衍后代而展开的斗争等都显示出古代封建礼教对个体自主选择与命运安排上取得平衡点。
2. 唯美主义与享乐主义红楼梦一书中流淌着浓厚的唯美主义氛围,通过精致形象描绘、优美诗词插叙等手法,表现出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同时,作品中也展示了一定的享乐主义倾向,人物角色常以欢愉、逸乐为中心,忘却了现实社会压力及自我责任。
3. 宿命论与命运观《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具有特殊预兆的人物,他注定要经历很多困苦和悲剧。
这种宿命论观念在整个故事中反复出现,突显了作者对命运不可抗拒力量的思考。
时代背景分析1. 清朝封建社会《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是清朝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期,封建礼教压迫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严格规范着婚姻、家庭、道德等方面。
作品通过描述贾府家族内部关系以及与其他家族之间的争斗来展现出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家庭结构等问题。
2. 文化繁荣与变革清朝早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充满了各种艺术、文学和科技成就。
《红楼梦》反映了当时文化精英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艺术美感的追求。
然而,在清朝中后期,社会变革与政治动荡不断,这也为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命运沉浮创造了背景。
3. 士族衰落与社会变迁小说中贾府家族的衰落与士族地位逐渐丧失是当时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标志着传统士族衰弱。
因此,《红楼梦》既体现了封建家族的内部斗争和权势之争,同时也通过贾府命运走向凋敝来揭示清朝封建社会整体上演进衰退过程。
结论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红楼梦》融合了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
《红楼梦》表达了什么
《红楼梦》表达了什么(作者:河南省唐河县刘军义)《红楼梦》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就拿人物塑造方面来说吧,作者就是从多个角度客观地来展现一个人的,他不是单纯的把一个人写的很高尚,例如贾宝玉,他有善良的一面(即对女性的尊重和喜爱等),当然他也有很多缺点(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注】等),像刘姥姥有贪便宜、奉迎巴结贾府的一面,也有知恩图报的一面,......在曹雪芹的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非常尊重现实生活,他是把人物放在现实环境中去描绘的。
当然,作品中的角色,作者也一定综合了现实中相应的人物特点,因为“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嘛。
不仅如此,对于这部书的思想性,也是复杂而客观的。
作者写贾家的败落,叙述的非常全面,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了贾家的败落,作者表述的感情也很复杂,他并没有把家庭的败落全归罪于政治方面的因素,不是完全表达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
作者在整部书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这样的,他重点表达的思想是多种割舍不去的“情”(即以“情”为主,以“怨”为辅):作品中最主要的“情”是宝、黛之间的爱情,其次才是宝玉对众女性之“情”,对这种“情”的抒发冲动,是作者最主要的写作动机;另外,作者还写了在权势的“盛”与“衰”的大背景下的世情百态、人情冷暖,如作品中很多人名的谐音就指明了这一点;还有,作者也写了大家族内部的种种矛盾、腐化堕落,点明了百年旺族不可逆转的衰落趋势,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盛筵必散”的说法,就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悲痛的思想感情(即“怨”);……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现在有人从曹雪芹的语言含蓄、思想表答含蓄等方面入手,并结合清朝康雍乾时期严酷的文字狱环境,分析出作者自始至终都是表达“怨”,即一种因政治原因造成家族败落、而产生的压抑不住的怨气,且作品多处用了黑话,通篇间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这种分析方法严重曲解了作者的原意!至于作者的语言特色深奥含蓄,主要是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个人修养的原因:作者曾经生长于豪门,接触的都是贵族阶层,文化水平较高,品味意趣多雅致,在那个“政文合一”的社会里,一般说来,地位越高文化水平也越高,因此,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起步就较高,耳濡目染,势必影响作者的文学创作语言。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从南京到苏州来和大家交流阅读《红楼梦》的体会。
我今天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部小说的话,那么我就推荐你读《《红楼梦》》。
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一最伟大,二最复杂。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最伟大最复杂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我们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能没有《红楼梦》,也有人说,《红楼梦》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圣经》,欧洲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欧洲文化遥远达不到的高峰,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写了六百多个人物而西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三十多部戏剧中只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的成就超过了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小说,下面我主要从两点来说它的伟大。
第一,它写的最好。
毛泽东曾经对《红楼梦》做出这样的评介,他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把《红楼梦》与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之最。
《红楼梦》为什么说它最好,一是《红楼梦》文备众体,它不仅仅是小说,而且里面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歇语、灯谜、酒令、骈文,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学样式,而且这些作品都写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诗词曲赋197篇,后四十回有四十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就诗而言,《红楼梦》里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排律,歌行,骚体这是形式,从内容来讲有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谜语诗、打油诗,从写法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等等。
《红楼梦》的思想性
《红楼梦》的思想性《红楼梦》的思想性【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伟元邀请高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的思想性我这里要谈的,是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也就是要排除开现在存世流传的通行本后四十回所写结局,只论前八十回的“曹雪芹原本”,以及脂砚斋批语透漏的、前八十回中“草蛇灰线”提了开头、而现在已经“迷失”的后几十回所写结局。
本文只谈其思想性,是由于:曹雪芹《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它总体的艺术性构成,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俞平伯、周汝昌、义江、梁归智等专家、学者已经文剖评论,鞭辟入里,我佩服得很,不敢,也“毋庸置喙”。
而对于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一些学者的评价,我却认为过于拔高;“知人论世”,我有些话,忍不住一定要说。
曹雪芹《红楼梦》的哲学指导思想,我认为仍然属于儒家,是儒家王守仁“心学”传人李贽一派,但还没有李贽那么激进。
《红楼梦》主角贾宝玉,“毁僧谤道”,却仍然推崇“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贾宝玉推崇儒家经典《四书》中《大学》“明明德”,烧掉其它书而保留了《四书》,显然是认为值得继续学习;女主角林黛玉,其父亲为她延师教读,读的也是《四书》。
如果认为儒家王守仁和李贽学派仍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分支,那么,似乎不应该把曹雪芹抬到“封建叛逆”的高度?曹雪芹《红楼梦》“大旨谈情”,我认为其哲学根源也来自王守仁和李贽:王守仁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著。
”(《传习录》);李贽《童心说》,推崇“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林黛玉“情情”,贾宝玉“情不情”,在曹雪芹心目中,应该都是自然流行的“良知”,都是没有受到现世污染的“童心”。
当然,曹雪芹“大旨谈情”,也受到了汤显祖、冯梦龙、金圣叹等文学家的巨大影响。
红楼梦向读者传递的思想与价值观
红楼梦向读者传递的思想与价值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宏大的气势、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读者。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红楼梦向读者传递了许多思想和价值观。
首先,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呈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与矛盾性。
作品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欲望、痛苦和追求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公子,拥有财富和地位,但他内心却常常感到空虚和迷茫,追求着一种纯粹的、超越世俗的美好。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深情而敏感的女子,她的痛苦和无奈源于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们的困境。
作品中的贾府是一个封建家族,虽然富有,但却充满了虚伪、勾心斗角和道德沦丧。
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得人们无法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例如,贾府中的女性被束缚于封建婚姻制度,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伴侣,这使得她们的婚姻往往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作品中还描绘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貌。
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观察,红楼梦向读者传递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困境的关怀。
此外,红楼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推崇。
通过对诗词的引用和创作,红楼梦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然而,作品中也不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作品中的“脂砚斋”一角,以其对古籍的狂热收藏和对文化的狭隘理解,暗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过度崇拜和僵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红楼梦向读者传递了对于文化多元性和创新性的重视。
综上所述,红楼梦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向读者传递了许多思想和价值观。
作品中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困境的关怀使读者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文化多元性的重视使读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红楼梦推荐理由
红楼梦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其地位不言而喻。
作为一部中国文学的杰作,《红楼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包括了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深度可谓是非常可观的。
以下分别从其文学性、美学性、思想性、历史意义四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现《红楼梦》之伟大。
一、文学性《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文学性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红楼梦》的语言十分优美,它融合了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运用了大量的唐宋古诗词和汉赋典故,运用天真烂漫的幽默技巧,极尽繁琐、优美、曲折之能事,从而创造出如梦如幻、富有诗意的想象空间,在文学史上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也极为出色。
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都是细致入微、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
在《红楼梦》中,人物的思想复杂,情感细腻,这不仅展示了清代封建社会细致入微的表现文化,也体现出作者的别样才情和人文情怀。
最后,无论在小说的结构、篇章、情节或语言描写上,《红楼梦》的文学性都是可以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相媲美的。
二、美学性《红楼梦》的美学性是指其所体现的哲学观、审美意识和境界体验。
其美学性的表现体现为:其思想深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小说中对女性的关注与尊重、贫富平等的审美观念、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注定了《红楼梦》的高雅,使其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作品,成为一部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的文化瑰宝。
其次,《红楼梦》的艺术性很高. 小说中描述的人物情感具有极高的厚度和深度,而且表现细致入微,极尽深情款款之能事,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更能体现出作品的美感。
总之,《红楼梦》所体现的崇高情感、深刻意蕴以及相得益彰、互相渗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等,使得其美学价值与精神深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思想性《红楼梦》的思想性上包含了人性、家庭、礼制的反思和探讨。
首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 作品中描绘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品行和思想,其中即包括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人性缺陷或者偏执,从而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总结红楼梦的主要思想
总结红楼梦的主要思想《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封建社会下官宦家族荣华富贵、亲情友情爱情的破碎与消逝,以及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其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汇哲学思考。
《红楼梦》中融汇了儒、释、道等多种哲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品中表现出对悲剧性人生命运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的虚空和空灵的思考。
通过描绘宝玉、黛玉等人物的成长和遭遇,作者试图揭示宇宙和人生的奥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妄。
第二,揭示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红楼梦》通过对官宦家族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导致了黛玉等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官宦家族的权力斗争和亲友之间的勾心斗角,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性的丑恶。
第三,关注女性身世和权力受限的问题。
《红楼梦》重点描写了女性身世的命运和权力受限的问题,通过对黛玉等人物的生活经历和遭遇的描写,呈现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点,有坚强和独立的贾母、又有无奈和被动的黛玉,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种种遭遇。
第四,探讨人性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红楼梦》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作品中有痴情的黛玉、纯净的宝钗、浪漫的宝玉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有爱情、友情、亲情等多种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交融和碰撞,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作品,它融汇了丰富的哲学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关注女性身世和权力受限的问题,通过多样性的人性塑造和相互关系的展示,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人生世界。
这些思想观点和人性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影响了几代读者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红楼梦的主要思想
总结红楼梦的主要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要思想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悲愤、对世态炎凉的触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
一、对封建社会的反思和批判《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内外情况。
小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封建礼教的弊端、权贵享乐的堕落等问题,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首先,小说通过描绘大观园的兴废和贾府的兴衰,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衰败的必然性。
贾府本是富甲一方、家族昌盛的代表,然而因为内外因素的影响逐渐没落。
这一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由封建制度及其弊端所决定的。
其次,小说中对封建文化及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之一。
小说中众多角色的命运表明,封建礼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与独立,使人们成为了权力和利益的牺牲品。
例如,林黛玉、贾宝玉等青年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被迫迎合男性的喜好、辞官烹饷的风气,最终导致了个人命运的悲剧。
最后,在小说中贾府豪华壮丽的描绘背后,是官僚阶层的肆意挥霍和腐败现象,以及庶民阶层的贫困困顿。
这无疑借助贾府的形象对封建社会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与对庶民的冷漠漠然进行了揭示,并对这种社会现象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慨。
二、对世态炎凉的触动与思考《红楼梦》不仅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世态炎凉的触动与思考。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各色人物,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现实社会中各种人性的弱点和矛盾,对社会不公、人欲横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首先,小说中的虚情假意、见风使舵、权谋算计等现象,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例如贾宝玉、贾母等人经常面临各种权谋,他们总是为了得到或保持权力地位而不择手段。
这种权谋算计与人心险恶,让人们对人性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并对社会的虚伪性提出了警醒。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性格复杂,描绘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
《红楼梦》好在哪里?
《红楼梦》好在哪里?——一部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这部小说极富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
那么,《红楼梦》好在哪里呢?一、《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思想性的小说《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他们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人性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荣辱得失等方面的问题。
小说中的宝黛情缘、宝钗冷艳、薛宝钗淡然、贾母权威等形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权力腐败等问题,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对人性的理解。
二、《红楼梦》是一部极具艺术性的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小说的结构非常巧妙,采用了“嵌套式”结构,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小说的语言非常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曲折而又深刻,富有诗意和音乐感。
小说的描写方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写景不写人”、“写人不写景”、“写人写景相结合”等多种手法,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出色。
三、《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文化内涵的小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小说中的诗词歌赋、风俗习惯、礼仪规矩、婚姻制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情”、“理”、“道”等思想观念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
小说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生观念、美学理论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巨著,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都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
阅读《红楼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体验。
高中语文《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一、主题思想的定义主题思想是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也是文学作品内在的精神财富和价值所在。
主题思想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情节、人物、语言等因素形成一种整体、有机的关系。
二、《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思想以“人生苦短,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善美”为核心。
1. 人生苦短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表现出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贾宝玉在入宁府之前,过着逍遥自在、挥金如土的生活,但随着他被逼入宁府,他的家族逐渐没落,情感也受到磨难,使他明白了人生的苦短和无常,并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2. 珍惜时间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琏、贾母等人物的塑造,表现出人生的短暂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贾琏因为过于贪图享受,在短暂的人生中挥霍一生,最终陷入困境。
而贾母在人生的晚年,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开始对人生有所领悟,并不断地提醒子孙珍惜时间。
3. 追求真善美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人生应该追求真善美的思想。
贾宝玉天生聪明,但因家族的堕落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变得懒散,心灵也长期处于空虚和迷茫之中。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和独立思想的女子,她不仅追求自我完善,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改善人类命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例题分析1. 【题目】《红楼梦》中的主题思想有哪些?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
【分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大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并通过深入的思考,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回答该题时,考生可以采用“主题思想+人物/情节”的分析方法,逐一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并通过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来加深说明。
2. 【题目】你认为《红楼梦》中的“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分析】该题属于文学与生活的联系性较强的题目,需要考生通过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探讨主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诗亦有真情实感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曹雪芹的智慧和观察力,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写,探讨了社会、人情、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性、爱情、婚姻、家庭、权力等方面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立的人性特点。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贾宝玉是一个情感真挚、善良纯真的人物,他对待周围人的感情充满了真诚和善意。
林黛玉则具有深情、敏感、自视颇高的特点,她对自己的命运缺乏自主性,最终以悲剧收场。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提醒读者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其次,爱情是《红楼梦》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关系,以及贾宝玉与黛玉、宝钗的不同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爱情故事,作者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爱情不仅包含了甜蜜与幸福,还有痛苦与失落。
作者通过对这些爱情故事的描写,呈现了爱情的种种变幻,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
再次,婚姻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
小说中婚姻的安排与命运紧密相连,反映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影响。
贾宝玉作为世袭世家的继承人,他的婚姻固然有利于家族的延续,但也失去了对自身情感的选择权。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典型的婚姻受害者,她最终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丧失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
通过对婚姻的描写,作者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对个体人生选择的限制,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再者,家庭是《红楼梦》思想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以大观园为代表的贾府是一个富贵且庞大的家庭,展现了家族衰落的过程。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矛盾与冲突的源头。
作者通过对贾府众多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亲情、爱情、权力斗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思想性
【作品简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伟元邀请高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的思想性
我这里要谈的,是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也就是要排除开现在存世流传的通行本后四十回所写结局,只论前八十回的“曹雪芹原本”,以及脂砚斋批语透漏的、前八十回中“草蛇灰线”提了开头、而现在已经“迷失”的后几十回所写结局。
本文只谈其思想性,是由于:曹雪芹《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它总体的艺术性构成,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俞平伯、周汝昌、义江、梁归智等专家、学者已经文剖评论,鞭辟入里,我佩服得很,不敢,也“毋庸置喙”。
而对于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一些学者的评价,我却认为过于拔高;“知人论世”,我有些话,忍不住一定要说。
曹雪芹《红楼梦》的哲学指导思想,我认为仍然属于儒家,是儒家王守仁“心学”传人李贽一派,但还没有李贽那么激进。
《红楼梦》主角贾宝玉,“毁僧谤道”,却仍然推崇“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贾宝玉推崇儒家经典《四书》中《大学》“明明德”,烧掉其它书而保留了《四书》,显然是认为值得继续学习;女主角林黛玉,其父亲为她延师教读,读的也是《四书》。
如果认为儒家王守仁和李贽学派仍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分支,那么,似乎不应该把曹雪芹抬到“封建叛逆”的高度?
曹雪芹《红楼梦》“大旨谈情”,我认为其哲学根源也来自王守仁和李贽:王守仁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著。
”(《传习录》);李贽《童心说》,推崇“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林黛玉“情情”,贾宝玉“情不情”,在曹雪芹心目中,应该都是自然流行的“良知”,都是没有受到现世污染的“童心”。
当然,曹雪芹“大旨谈情”,也受到了汤显祖、冯梦龙、金圣叹等家的巨大影响。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大胆追求爱情的“有情人”,并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推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冯梦龙编出版《情史》,汇聚古今男女情感、情欲事迹,在序言中说自己“余少负情痴”,扬言“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金圣叹批点小说《水浒传》、戏曲《西厢记》,提升它们的地位和《庄子》、《史记》并列,推崇表现男女爱情的《西厢记》是“天地妙文”。
谈情,钟情,往更远追溯,有儒家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有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对曹雪芹更重要的,我以为是魏晋时期阮籍、王戎等人的作为。
张宜泉诗序记曹雪芹“字梦阮”,敦诚赠诗说曹雪芹“步兵白眼向人斜”,把他比作阮籍;这些,我在《爱红谈》的相关文章中已经引述。
《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曹雪芹对这个典故应该很熟悉。
他后来四十多岁就英年早逝,我认为是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一是他创作的《红楼梦》要“进呈御览”,被强迫修改,他悲愤莫名却又无可奈何;第二就是他唯一的“幼子”因病殇逝,他“悲不自胜”!
曹雪芹《红楼梦》“发泄儿女之真情”,“使闺阁昭传”,表现出来的男女爱情观念是最先进、十分高级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曹雪芹创造的经典:他俩思想意识相通,互相理解包容;通过接触“试探”,从有冲突到相怜爱,你情我愿接受对方。
这样的爱情,社会发展几百年以后的今天,大多数的青年男女恋爱,都还难以做到。
难怪,在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笔下,这爱情终于没能有完美结局,令一些青年读者不由得然泪下。
宝钗虽然美丽贤淑,却由于热中“仕途经济”,而得不到宝玉爱情。
曹雪芹也写宝玉欣羡宝钗雪白的膀子,银盆儿似的脸盘,也敬重她的聪明博学和对自己的关爱;可就是不能发展为爱情。
即使已经成婚,宝玉也忍心“悬崖撒手”!
没有宝黛式爱情作基础,纵使结合为家庭,在曹雪芹笔下,也多变成“怨偶”;如贾和王熙凤、迎春和孙绍祖、蟠和夏金桂,等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婚姻家庭方面,曹雪芹仍然是秉承的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即男子可以一妻数妾。
宝玉的父亲贾政、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我以为,都还属于“正面人物”;而他们全都有妻还有妾。
宝玉心中除了要娶黛玉为妻外,已经当面委婉应许袭人、紫鹃做小老婆;即使不说月吧,晴雯若不早逝,想要做宝玉妾侍的愿望,在曹雪芹笔下,宝玉应该也是愿意满足她的.。
周汝昌先生提出:贾宝玉的爱情对象,其实是史湘云。
这个问题牵扯面广,要另作别论,这里不谈。
曹雪芹《红楼梦》的政治观点,我以为,仍然停留在中国式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民主”这样的西方传统,还才由卢梭重新阐发,传播到北美殖民地;这种现代玩意儿,那时还没有传来中国,曹雪芹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呢。
他贬斥“国贼禄鬼”,只是反对那些专为自己谋私利的官吏;和王守仁、李贽一样,他并不反对皇帝。
他让主人公贾宝玉歌颂“那朝廷是受命于天”,还说要“作践”匈奴“犬戎”,发扬武勇,“为君父生色”。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王夫之等人已经著文立论,反对封建专制;对比起来,曹雪芹《红楼梦》在这个方面不能说是先进的。
曹雪芹《红楼梦》,是揭露了中国式封建社会的种种腐朽没落,把后代历史学家都称赞的“康、雍、乾盛世”贬为“末世”;但是,当时已经具有的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应该有其思想政治要求,曹雪芹却没有表现它们,没有为封建“末世”指示任何出路。
当然,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立场,苛求于古人。
曹雪芹虽然“无材可去补苍天”,甚至到后来他还很可能脱离了“包衣旗籍”;但是,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诸方面,他和清朝满族统治者,仍然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认识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决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把他看得、评价得好像一个“革命者”。
曹雪芹在他的巨著中,形象地描述,多方面探讨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各种各样的努力,想要生活得更好;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腐朽衰败,必然灭亡。
曹雪芹《红楼梦》如此思想性,已经够了不起了。
根据先生《红楼梦魇》的研究,曹雪芹《红楼梦》的早期稿本,所写的贾宝玉,是一个“性格的悲剧”。
贾宝玉富于同情心与想象力,思慕太多,以致人我不分,念念不忘;没有能够专心读书,科举出仕,家庭败落以后就只能成为无业游民。
“性格决定命运”,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导致他必然只有悲剧命运。
而现在存世的脂评本《红楼梦》,主要是曹雪芹后期修改创作的稿本;这其中的悲剧,已经是社会性悲剧,“历史必然性的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徒有美好的人生理想,不见容于当时那腐朽社会。
贾宝玉的爱情理想超前高级,然而,在那个家庭那个社会却不能实现。
贾宝玉即使按他封建家长所愿,与宝钗成婚,努力读书应试、步入仕宦,又能如何?书中就写有贾政,出外做官,方正清廉,却被机巧者看作迂腐,终于被蒙骗,不能当好官。
反面,贾雨村奸巧狠恶,巴结权贵往上爬,为贾赦夺人古扇,竟生生地制造出冤狱。
但是,按照脂批提示,最后结局,不也“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没有好下场吗!
也就是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封建社会、封建家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鼎盛过后,就必然衰败,任你怎么“补天”补地,也改变不了悲剧的命运。
《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就让跛足道人唱“好了歌”,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预示全部结局。
辩证地看,“了”也就是完结;旧的因缘完结了,可以开始新的因缘,这也就“好”。
“好”也就是完满;既完满,就必须完结,否则,“乐极悲生”,仍归完结,但却是别样的完结,你本心所不愿意有的完结。
因此,社会人生,确如曹雪芹让跛足道人所唱所说,“好”就是“了”,
也必须“了”。
外国智者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看歌德《浮士德》,和鬼订了协议的浮士德,刚一感叹“真美啊”,那非斯特就来收取他的魂灵了。
因此,论述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就要注意到:他表现出一个巨大的社会性悲剧,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两难处境,窥见了宇宙演化的秘奥。
在这个社会性悲剧中,人世间美好的东西都被撕碎了。
但是,青春、亲情人情、纯洁的爱情,仍然如此美好,令人不能忘怀!怎样才能保全永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读《红楼梦》,促使你不断思考、反复辩难。
不只艺术魅力,《红楼梦》的思想性,也魅力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