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清单
禁用食品添加剂名单1. 苏丹红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
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它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4号等几种,它们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称取食品经乙腈提取后,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苏丹红,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辣椒粉等辣椒产品(食品)及其它需着色食品中染色、着色、增色、保色或喂养鸭禽炮制红心蛋等。
鉴别苏丹红,可以看它是否溶于水,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
2. 吊白块(禁用)工业化学名称: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又称“雕白块”,主要成份为:次硫酸钠甲醛,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
有强还原性,在工业上用作漂白剂。
吊白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甲醛,能使蛋白质凝固,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食用掺有吊白块的食品会损坏人体的皮肤黏膜、肾脏、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导致癌症和畸形病变。
食用吊白块后会引起人体过敏、刺激肠道、食物中毒等疾患,严重者影响视力并可能致癌,甚至有生命危险。
由于吊白块对食品的漂白、防腐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因此被不法商家在食品加工中长期使用。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吊白块,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米面制品中面条、米粉、面食、米粉、粉丝、粉条、豆腐皮、腐竹、红糖、冰糖、荷粉、面粉、竹笋、银耳、牛百叶、血豆腐、海产品等食品中增白、增色、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使食品外观颜色亮丽,延长食品保质时间和增加韧性,使食品久煮不糊,吃起来爽口。
3. 工业用甲醛(禁用)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工业漂白剂。
甲醛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通常35%至40%的甲醛溶液称之为“福尔马林”,具有防腐作用,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人体和动物标本。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为水溶性偶
➢易溶于水,水溶
氮类着色剂
液呈红色;溶于
甘油,微溶于乙 溶解度
稳定性
醇,不溶于油脂。
➢耐光、耐酸性、 耐盐性较好,耐 热性强,但耐还 原性差,耐细菌 性也较弱,遇碱 变为褐色。
➢着色能力:因胭脂红耐还原性差,不适 合在发酵食品中使用,其着色力较弱。 0.1%的胭脂红水溶液为呈红色的澄清液, 在盐酸中呈棕色,并会发生黑色沉淀。
❖食品的色彩,给人以味道的联想。常见的颜色对感官起的 作用大致如下:
1、红色
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 感觉。比较鲜艳,引人注 目,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 许多糖果、饮料、糕点都 可以采用。
2、黄色
❖ 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 欲大增的感觉。焙烤食品、 水果罐头、人造奶油等食品 常采用它。
3、橙色
❖ 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 有黄、红两色的优点,可以 给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醇 美的感觉,饮料、罐头多采 用它。
(6)日落黄(sunset yellow,CNS:08.006 )
又称夕阳黄、晚霞黄、橘黄、食用黄色5号,为水溶 性偶氮类着色剂。
为橙红色粉末或颗
粒,无嗅。易溶于
水、甘油、丙二醇、
微溶于乙醇,不溶
3、创新 ❖ 色调的选择不应墨守成规,创新可以给人以新奇
感,如白色咖啡、绿色面包、黑色或彩色豆腐等。 这些都是着色剂在食品中新颖别致的应用。
(二)调配
❖ 为了满足生产中着色需要,需将着色剂按不同比 例调配。理论上由色彩三原色,红、黄、蓝三种 基本色可拼出各种不同色调来,最基本的拼色如 下图:
❖基本色 红 黄 蓝 红
1)着色剂按其来源,分为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
❖ 合成着色剂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 ❖ 天然着色剂按其来源有植物类色素、动物类色素、微
50种食品添加剂
50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香味、保鲜等特点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这些添加剂通常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检测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今天,我们将介绍50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用途。
第一类:色素类食品添加剂1. 甲基红:常用于果酱、糖果等食品,赋予红色。
2. 胭脂红:常用于饮料、肉制品等食品,赋予鲜艳的红色。
3. 日落黄:常用于清凉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金黄色。
4. 洋红:常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紫红色。
5. 孔雀蓝:常用于口香糖、冷饮等食品,赋予蓝绿色。
第二类:增味剂类食品添加剂6.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用于调节酸味。
7. 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用于增加甜味。
8. 麦芽糊精:常用于奶粉、巧克力等食品,增加香甜味道。
9. 酵母提取物:常用于面包、酱料等食品,增加鲜味。
第三类: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10. 亚硝酸盐:常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具有抑菌作用。
11. 苯甲酸:常用于果脯、糖果等食品,具有防腐作用。
12. 乙酸钠:常用于饮料、豆制品等食品,具有抗菌效果。
第四类: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13. 明胶:常用于果冻、炖品等食品,提高质地稠度。
14. 卡拉胶:常用于冷冻食品、糖果等,增加黏性。
第五类: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15. 亚油酸盐:常用于酱料、沙拉等食品,防止油脂溢出。
16. 多聚磷酸钠:常用于肉制品、罐头等食品,保持食品稳定。
第六类:酸度调节剂类食品添加剂17. 乳酸:常用于饮料、乳制品等食品,调节酸碱度。
18. 苹果酸:常用于糕点、果酱等食品,调节酸度。
第七类: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19. 大豆异黄酮:常用于油脂、食品添加剂等,保持食品新鲜。
20. 维生素C:常用于果汁、保健食品等,延长食品寿命。
第八类:硝化剂类食品添加剂21. 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改善食品风味。
第九类: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22. 无水葡萄糖酸钠:常用于面包、蛋糕等食品,增加体积松软度。
第十类:增酸剂类食品添加剂23. 柠檬酸:常用于饮料、果汁等食品,增加酸味。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以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第一部分: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形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方便、多样化的食品选择,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第二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功能,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1. 色素类:色素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提高食品的吸引力。
常见的色素类食品添加剂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人工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如染料类、铝湖类等。
2. 香精类:香精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香气,提升食品的口感。
常见的香精类食品添加剂有天然香精和人工合成香精两种。
天然香精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提取物,如香草提取物等;人工合成香精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如酯类、醛类等。
3. 酸味剂类:酸味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酸味,调节食品的口感和酸碱度。
常见的酸味剂类食品添加剂有柠檬酸、苹果酸等。
4. 甜味剂类: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提升食品的口感。
常见的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有蔗糖、蜂蜜等。
5. 防腐剂类: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常见的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有亚硝酸盐、山梨酸钾等。
6. 抗氧化剂类: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常见的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7. 稳定剂类: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稳定性,防止食品成分的分离和沉淀。
常见的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有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等。
8. 增稠剂类: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常见的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有明胶、卡拉胶等。
第三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且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科学评估,确保其安全性。
22种食品添加剂定义
1.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 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
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3. 能降低水、溶液、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防止泡沫形成,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的物质。
4. 抗氧化剂是阻止氧气不良影响的物质。
它是一类能帮助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祛除自由基对人体损害的一类物质。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5.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一些化学物品,透过氧化反应以达至漂白物品的功用,而把一些物品漂白即把它的颜色去除或变淡。
常用的化学漂白剂通常分为两类:氯漂白剂及氧漂白剂。
6. 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坯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通常应用于糕点、饼干、面包、馒头等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制作过程中,使其体积膨胀与结构疏松。
(膨松剂是在以小麦粉为主的焙烤食品中添加,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咸的一类物质。
)7. 胶姆糖基础剂是赋予胶姆糖起泡、增塑、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
一般以高分子胶状物质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为主,加上软化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和增塑剂等组成。
8. 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按其来源和性质分为食品合成着色剂和食品天然着色剂两类。
9.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或助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和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10. 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化合物。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一、食品着色剂能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叫着色剂,也叫食用色素。
主要作用: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赋予食品以颜色,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使制品色泽统一;帮助区分、识别食品红色: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而且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所以许多糖果、糕点和饮料等都采用。
黄色: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感觉,焙烤食品、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中常采用。
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有红黄两色的优点,给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和醇美的感觉,饮料和罐头等食品常用。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咖啡、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及茶叶等常用。
1.1着色剂的分类人工合成着色剂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好、易溶解、易着色、成本低;安全性低天然着色剂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功能;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1.2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生色团(发色团):凡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内有吸收带的基团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带,但与生色团相连后,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着色剂都是由生色团和助色团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引起分子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1.3 食品着色色调的调配➢天然色素坚牢度低和对环境的敏感性强,不易于拼色调配。
➢只用于人工合成色素。
➢各种着色剂溶解于不同溶剂时,可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
如一定比例的红、黄、蓝三色的混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较黄,而在50%酒精中则会较红。
食品着色的色调选择⏹依据心理或习惯对食品颜色的选择,以及色泽与风味、营养的关系⏹与特定食品应用的色泽基本相似⏹糖果的颜色可以依据其香型特征来选择⏹根据民族、地区的民族习惯和宗教活动的差异⏹符合特定的消费心理三基色:红、绿、蓝。
我国允许使用的色素主要有:红、黄、蓝。
在食品生产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其中2种或3种拼成不同的色谱:1.4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1.4.1人工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应用溶解性: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合成着色剂几乎全是水溶性色素。
2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又称樱桃红,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
性质与性能:着色力强, 耐热、 耐还原性好, 但耐酸性、耐光性很差, 吸湿性强。 酸性时生成黄棕色沉淀, 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
毒性:ADI为0~0.1mg/kg 。 使用:适于对饼干等焙烤食品、罐头,不适 于对酸性强的液体食品和水果糖等。
绿叶中的三种主要类胡萝卜素是叶黄素 (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和新 黄质(neoxanthin)。
34
3、食品着色剂的使用方法
一般分为混合法与涂刷法2种。 ①混合法适用于液态、酱状或膏状食品,如 生产饮料时,可先将着色剂用少量水溶解后 再加到配料罐中进行充分混匀。 ②涂刷法适于不可搅拌的固态食品,这可将 着色剂常常涂刷在欲着色的食品表面,糕点 上彩妆常用此法。
一、定义:食品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 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颜色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食品外表能够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性质和状态等性 质,颜色发生改变,这种食品就会受到怀疑。
二、着色剂分类
按其 来源 和性 质
食品合成着色剂
食品天然着色剂
1、食品合成着色剂
指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 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 合成反应所制的有机着色剂,
总结
熟悉食品着色剂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食品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掌握食品着色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标准
和注意事项。
36
2.2 食品护色剂
动物类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与食品中 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能使制品呈现良好 色泽的物质称之为发色剂或称呈色剂。 GB2760称之为护色剂。 护色剂一般泛指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本身并无着色能力,但 当其应用于动物类食品后,腌制过程中其 产生的一氧化氮能使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 形成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 从而使肉制品保持稳定的鲜红色。
食品用调色剂的使用原则2016版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使用范围色素名称使用范围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凉果类、装饰性果蔬、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肉灌肠类、肉罐头类、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固体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靛蓝及其铝色淀蜜饯类、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 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二氧化钛果酱、凉果类、话化类、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胶基糖果5.0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调味糖浆、蛋黄酱、沙拉酱、固体饮料、果冻、膨化食品、其他(仅限饮料浑浊剂) 、其他(仅限魔芋凝胶制品)番茄红风味发酵乳、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番茄红素调制乳、风味发酵乳、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焙烤食品、固体汤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果冻柑橘黄生干面制品按114高粱红114核黄素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方便米面制品、固体复合调味料黑豆红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黑加仑红糕点上彩装、碳酸饮料、果酒按红花黄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水果罐头、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杂粮罐头、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上彩装、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红米红调制乳、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含乳饮料、配制酒红曲黄色素糕点、熟肉制品、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红曲米,红曲红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腌渍的蔬菜、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腐乳、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熟肉制品、调味糖浆、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β-胡萝卜素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除外) 非熟化干酪、熟化干酪、再制干酪、干酪类似品、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1.002.02 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除外) 1.0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脂肪类甜品、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醋、油或盐渍水果、水果罐头、果酱1.004.01.02.07 除04.01.02.05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 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发酵的水果制品、干制蔬菜、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其他加工蔬菜、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用菌和藻类罐头、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杂粮罐头、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 、粮食制品馅料、焙烤食品、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 、预制水产品(半成品) 、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水产品罐头、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10.03.01、10.03.03除外) 其他蛋制品、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类、碳酸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蒸馏酒、发酵酒(15.03.01葡萄酒除外) 果冻、膨化食品花生衣红糖果、饼干、肉灌肠类、碳酸饮料姜黄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调味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姜黄素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糖果、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调味糖浆、复合调味料、碳酸饮料、果冻、膨化食品焦糖色(加氨生产)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饼干、调味糖浆、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果冻焦糖色(苛性硫酸盐)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焦糖色(普通法)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调味糖浆、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果冻/膨化食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粮食制品馅料(仅限风味派) 、饼干、酱油、酱及酱制品、料酒及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金樱子棕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碳酸饮料、配制酒菊花黄浸膏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可可壳色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包、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喹啉黄配制酒辣椒橙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半固体复合调味料辣椒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 果冻/膨化食品辣椒油树脂再制干酪、腌渍的蔬菜、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复合调味料、膨化食品蓝锭果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亮蓝及其铝色淀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虾味片、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仅限可可玉米片)、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调味糖浆、水果调味糖浆、香辛料及粉、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萝卜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类、糖果、糕点、醋、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按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落葵红糖果、糕点上彩装、碳酸饮料、、果冻、玫瑰茄红糖果、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密蒙黄糖果、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类饮料按、风味饮料、配制酒按生柠檬黄及其铝色淀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除外)、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虾味片、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 、糕点上彩装、蛋卷、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布丁、糕点) 、水果调味糖浆、其他调味糖浆、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 、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葡萄皮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糖果、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配制酒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水果罐头(仅限西瓜酱罐头) 、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05.04除外)、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虾味片、粉圆、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布丁、糕点) 、水果调味糖浆、其他调味糖浆、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桑椹红果糕类、糖果、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果酒、果冻、沙棘黄氢化植物油、糕点上彩装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酸枣色腌渍的蔬菜、糖果糕点、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天然苋菜红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甜菜红116苋菜红及其铝色淀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水果调味糖浆、固体汤料、果蔬汁(浆)类饮料、高糖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固体饮料、配制酒、果冻、橡子壳棕、可乐型碳酸饮料、配制酒新红及其铝色淀凉果类、装饰性果蔬、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胭脂虫红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熟肉制品、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胭脂红及其铝色淀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水果罐头、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4装饰糖果、顶饰和甜汁除外)、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虾味片、糕点上彩装、蛋卷、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水果调味糖浆、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除外) 、蛋黄酱、沙拉酱、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胭脂树橙(又名红木素,降红木素) 熟化干酪、再制干酪、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 、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冻、膨化食品、杨梅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上彩装、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酒(仅限于配制果酒) 、果冻氧化铁黒,氧化铁红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叶黄素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糖果、杂粮罐头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谷物和淀粉类甜品(仅限谷类甜品罐头) 、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冻叶绿素铜稀奶油、糖果、焙烤食品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蔬菜罐头、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糖果、粉圆、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仅限使用叶绿素铜钠盐,、果蔬汁(浆)类饮料、配制酒、果冻、诱惑红及其铝色淀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水果干类(仅限苹果干)、用于燕麦片调色调香载体、装饰性果蔬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仅限可可玉米片) 、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除外)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以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玉米黄氢化植物油、糖果、越橘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藻蓝(淡、海水)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香辛料及粉、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果冻栀子黄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蜜饯类、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坚果与籽类罐头、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 、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仅限禽肉熟制品)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栀子蓝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焙烤食品、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膨化食品植物炭黑、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粉圆、糕点、饼干、紫草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果酒紫甘薯色素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配制酒紫胶(又名虫胶)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苹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胶基糖果、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威化饼干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保持、调色、增香、增味、防腐、抗氧化等目的,通过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法规和标准,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
根据其作用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分类:1. 色素:-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具吸引力。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2.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通常比糖分更高度甜味,可以降低食品的热量含量。
包括蔗糖、蜂蜜、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等。
3. 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4.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
5. 增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味道,提高口感。
包括酵母提取物、味精等。
6.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改善口感。
包括明胶、琼脂、卡拉胶等。
7. 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中水和油的混合性,防止分层。
包括卵磷脂、明胶等。
8. 漂白剂:-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杂质和颜色,提高外观质量。
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乙酰等。
9. 稳定剂:-用于维持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
10. 调味剂:-用于调节和增强食品的味道,使其更加可口。
包括盐、酱油、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合理的配方和适量使用,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一、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红曲色素,另一种是红曲素。
其中,红曲色素是一种从红曲菌中提取的颜色素,可以用于食品加工
过程中。
而红曲素则是一种由红曲菌产生的生物激素,常被用于食品、药品中。
二、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用途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调色,能够使食品呈现出红色或橙红色。
同时,由于红曲素具有抗氧化、抑菌、降血脂等功能,因此它也常被
用于制作保健品、药品等。
三、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1. 使用量标准: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规的规
定进行控制,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红曲红色素的限量为3g/kg,而红曲
素的限量则为35mg/kg。
2. 使用条件:红曲红食品添加剂只能在符合卫生要求的生产车间中进
行使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
3. 标签标识: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红曲红食品添加剂时,应在食品标
签上标注“红曲红食品添加剂”,并注明使用剂量等相关信息。
四、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红曲红食品添加剂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但如果使用不当,过量使用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总之,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相应的标准,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相关信息,以保障自身健康。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一、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
1.苯甲酸:也叫做食品乙酸钠,可以抑制微生物和酵母菌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果汁、糖果、蛋糕和罐头等各类食品中。
2.山梨酸:是一种天然产物,也常用于食品防腐中,特别是在面包、奶酪、沙拉酱、调味料和肉类加工品等食品中。
3.丙二酸二钠:简称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它主要用于肉类、奶制品、糖果、罐头和饮料等食品生产中,作为一种pH调节剂和防腐剂。
4.溴酸钾:常用于处理海产品,如龙虾、蟹类、虾和鱼等,也适用于水果和蔬菜。
5.亚硝酸盐:它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主要应用于肉制品、鱼类加工品和罐头等食品中。
二、抗氧化剂:可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1.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作用,在果汁、蔬菜制品、饼干等食品中广泛使用。
2. 维生素E:也称为生育酚,就像维生素C一样,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在油脂含量较高的食品中经常使用,如坚果、油炸食品和动物脂肪等。
3. 茶多酚:属于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茶叶和一些水果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4. 硫代双胍:是一种对空气中的氧气有极强的还原作用,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在麦片、罐头、饼干、肉制品等食品中应用广泛。
5. 花青素:也称为花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颜料,在葡萄酒、蔬菜、水果和豆腐等食品中广泛存在,并以其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而著名。
三、酸味剂:可使食品呈现酸性。
1. 柠檬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柠檬、石榴、草莓和柑橘等水果中的有机酸,常用于饮料、果酱、罐头、沙拉酱、糖果和蛋糕等食品的调味中。
2. 苹果酸:也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苹果、圆桌等水果中的有机酸。
它通常用于腌制、调味、制作饮料和水果汁等。
3. 葡萄糖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具有很强的酸味和抗菌作用,广泛用于罐头、饮料、果冻、糖果和口香糖等食品制造中。
4. 醋酸:是一种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机酸,常用于腌制、调味、制作饮料和酱汁等食品。
国家明令禁止的71种食品添加剂详细说明介绍
国家明令禁止的71种食品添加剂详细说明介绍1. 苏丹红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
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它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4号等几种,它们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称取食品经乙腈提取后,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苏丹红,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辣椒粉等辣椒产品(食品)及其它需着色食品中染色、着色、增色、保色或喂养鸭禽炮制红心蛋等。
鉴别苏丹红,可以看它是否溶于水,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
2. 吊白块(禁用)工业化学名称: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又称“雕白块”,主要成份为:次硫酸钠甲醛,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
有强还原性,在工业上用作漂白剂。
吊白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甲醛,能使蛋白质凝固,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食用掺有吊白块的食品会损坏人体的皮肤黏膜、肾脏、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导致癌症和畸形病变。
食用吊白块后会引起人体过敏、刺激肠道、食物中毒等疾患,严重者影响视力并可能致癌,甚至有生命危险。
由于吊白块对食品的漂白、防腐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因此被不法商家在食品加工中长期使用。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吊白块,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米面制品中面条、米粉、面食、米粉、粉丝、粉条、豆腐皮、腐竹、红糖、冰糖、荷粉、面粉、竹笋、银耳、牛百叶、血豆腐、海产品等食品中增白、增色、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使食品外观颜色亮丽,延长食品保质时间和增加韧性,使食品久煮不糊,吃起来爽口。
3. 工业用甲醛(禁用)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工业漂白剂。
国家明令禁止的71种食品添加剂详细说明介绍介绍
国家明令禁止的71种食品添加剂详细说明介绍1. 苏丹红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
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它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4号等几种,它们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称取食品经乙腈提取后,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苏丹红,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辣椒粉等辣椒产品(食品)及其它需着色食品中染色、着色、增色、保色或喂养鸭禽炮制红心蛋等。
鉴别苏丹红,可以看它是否溶于水,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
2. 吊白块(禁用)工业化学名称: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又称“雕白块”,主要成份为:次硫酸钠甲醛,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
有强还原性,在工业上用作漂白剂。
吊白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甲醛,能使蛋白质凝固,使蛋白质失去活性。
食用掺有吊白块的食品会损坏人体的皮肤黏膜、肾脏、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会导致癌症和畸形病变。
食用吊白块后会引起人体过敏、刺激肠道、食物中毒等疾患,严重者影响视力并可能致癌,甚至有生命危险。
由于吊白块对食品的漂白、防腐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因此被不法商家在食品加工中长期使用。
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吊白块,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米面制品中面条、米粉、面食、米粉、粉丝、粉条、豆腐皮、腐竹、红糖、冰糖、荷粉、面粉、竹笋、银耳、牛百叶、血豆腐、海产品等食品中增白、增色、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使食品外观颜色亮丽,延长食品保质时间和增加韧性,使食品久煮不糊,吃起来爽口。
3. 工业用甲醛(禁用)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工业漂白剂。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态等特征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
根据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色素类食品添加剂:色素类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变食品的色彩,使其具有诱人的外观。
常见的色素类食品添加剂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种。
合成色素包括染料类和涂料类,如柠檬黄、苏丹红等。
天然色素主要来自于动植物,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二、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有硫酸一钠、山梨酸钾等。
三、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提高口感和食欲。
常见的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有蔗糖、果糖、安赛蜜等。
四、食品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食品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和口感,使食品更加丰满。
常见的食品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有明胶、果胶等。
五、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体积和松软度,使食品更加可口。
常见的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有发酵粉、泡打粉等。
六、润滑剂类食品添加剂:润滑剂类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减少食品的粘性。
常见的润滑剂类食品添加剂有甘油、淀粉等。
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还有很多其他功能的添加剂,如增酸剂、发酵剂、乳化剂等,它们都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质量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也应引起重视,因为过量或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品时,要尽量选择不添加或添加量较少的食品添加剂,并注意食品包装上明确标注的添加剂成分及其用量,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健康。
最常用的十种食品 添加剂
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
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
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04175食品添加剂自考整理讲解
04175 食品添加剂先行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食品毒理学一、名词解释1、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包括营养强化剂2、食品防腐剂:加入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3、食品着色剂:是指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4、食品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容的流体均匀地分散成乳浊液的物质,是一种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5、食品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色泽得到改善的食品添剂6、食品漂白剂:是指能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退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7、酸味剂:是指用于改变或维持食品酸碱度的物质8、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9、鲜味剂:是指增强食品鲜味感的一类物质,包括风味增强剂10、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也被称为食品强化剂、营养供给剂。
第1章绪论一、掌握1、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p5 四方面色香味形品质需要;赋予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保证储存和货架期品质;加工工艺技术需要2、食品添加剂选用方法,p17 5条正确的使用目的;绝对禁止的行为;使用合法的;规范的使用;经济性是限定使用的条件3、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p23-----1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标签通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管理规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报与受理规定二、熟练掌握1、食品添加剂分类来源;天然/人工合成功能:23类GB2760 ①酸度调节剂;②抗结剂;③消泡剂;④抗氧化剂;⑤漂白剂;⑥膨松剂;⑦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⑧着色剂;⑨护色剂;⑩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3其他。
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FOOD INDUSTRY I INTERPRETATION表1 课程思政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融入结合点章节培养目标知识切入点思政元素绪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起源、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国内外管理手段的差异。
《本草纲目》中豆腐凝固剂、《神农本草经》栀子染色,食品添加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了解着色剂、漂白剂、护色剂的概念呈色机理,应用实例。
从三原色到最终的颜色,着色剂调色的过程充满奇妙的未知。
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调香类食品添加剂香精与香料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香精的制备工艺。
香精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自我限定”,自身带有限量,加多了味道反而很刺鼻。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甜味剂和酸味剂之间会产生“味的变调”作用。
矛盾是统一与对立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调质类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增稠剂、凝固剂、有机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和使用调控方法。
乳化剂的作用是让清水与油品看似是相互排斥的两种物质,在酯类乳化剂的作用下,能够两者融合在一起。
表面界面剂的作为拉住左右两边的油和水行成稳定的体系。
界面剂的作用就像我们为人处世时,遇到欣赏或者是打击的不同声音,要学会包容体谅,统一战线,百花齐放。
食品防腐剂天然防腐剂和化学合成的不同分类、作用机理、注意事项。
食品的腐败变质大多需要像栅栏一样的条件,比如,食物包装内微生物数量、空气介质里氧气浓度、整个体系空气湿度,各参数慢慢积累变化,腐败变质的结果在所难免。
这和做人做事是相似的道理,当发现自己有小毛病、小问题时,要及时改正。
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食品抗氧化剂氧化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不仅导致食品中的油脂裂变,而且导致食品变色、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破坏、甚至产生哈喇味。
食品添加剂2
几种常用抗氧化剂
异抗坏血酸钠
无维生素C的抗坏血酸作用,但抗氧化作用超过维 生素C 无阻碍维生素C的吸收作用 能使发色剂亚硝酸盐产生更多的氧化氮,……减少 亚硝胺的产生 加强亚硝酸钠的抗肉毒杆菌的效果 用作啤酒、无醇饮料、果汁等的抗氧化,防止褪色、 变色、风味变劣 抑制果、蔬的酶褐变 作为α-生育酚的增效剂,防止动物油脂氧化
几种常用抗氧化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油溶性抗氧化剂因其抗氧化能力较强,耐热及稳定 性好,无特异臭,遇金属无呈色反应,且价格低廉, 所以在我国为主要的抗氧化剂 ADI 0-.03mg/kg· bw 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 使用量为0.2g/kg
几种常用抗氧化剂
色素本身 化学合成的原料不纯、中间有毒产物 有害金属污染
人工合成色素
我国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 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 靛 黄、亮蓝,以及为增强上述水溶性酸性色素在 油脂中分散性的各种色素 应用范围:
果味水、果味露、汽水、配 制酒、糖果、罐头、糕 点上的彩装、固体饮料、豆奶饮料等 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 黄、亮蓝 、靛蓝 均为0.05g/Kg
抗氧化剂不能改变已经酸败的食品 ,应在 食品尚未发生氧化之前加入
04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作用
抗氧化剂自身易被氧化,放出氢离子: 向被氧化脱氢的脂肪所产生的自由基供氢使其 还原 向被氧化生成的过氧化自由基供氢使之成为氢 过氧化物,中断脂肪的过氧化
油溶性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十基 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 水溶性抗氧化剂:D—异抗坏 血酸钠、茶多酚
预制菜中常见的添加剂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预制菜中常见的添加剂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预制菜是指事先经过加工或烹饪好的食物,供消费者购买和食用。
这类食物便捷、快速,节省时间和精力,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预制菜中常见的添加剂却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会介绍预制菜中常见的添加剂以及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健康饮食的替代建议。
1. 防腐剂:防腐剂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亚硝酸盐、硫酸盐等。
然而,过量摄入防腐剂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损害肝脏功能、刺激胃肠道等。
因此,在选择预制菜时,应尽量避免添加过多的防腐剂。
2. 增稠剂:增稠剂是为了改善食物的质地和口感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纤维素等。
然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增稠剂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问题,例如胃肠不适和消化不良。
建议选择不添加或添加较少量增稠剂的预制菜。
3. 味精:味精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
然而,过量摄入味精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因此,在选择预制菜时,应尽量避免过量添加味精。
4. 调色剂:调色剂是为了改变食物颜色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调色剂包括染料、合成色素等。
然而,某些调色剂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等。
因此,选择不添加人工调色剂的预制菜可以减少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5. 高盐含量:预制菜中常常添加过量的盐以增加风味和保质期。
然而,摄入过多的盐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为了保护健康,应该选择低盐或不添加盐的预制菜。
替代建议:- 自制饮食:自制饮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可以控制添加的成分和量。
尽量使用新鲜、天然的食材来制作饭菜,从而减少对添加剂的依赖。
- 拒绝预制食品:减少摄入预制食品的数量,选择更健康的食物,例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添加剂的摄入,还能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营养。
- 阅读标签:在购买预制菜时,仔细阅读标签上的成分表。
如发现添加剂过多或不健康的成分,应尽量避免购买该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咯类衍生物天然着色剂
叶绿素 着色性能:稳定性较差,很少直接添加到食品中,
实际上是直接使用植物的叶和干燥粉末。 毒性:ADI值不做限制性规定。 使用建议:糕点、饮料、利口酒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叶绿素铜钠盐
着色性能:着色坚牢度强,色彩鲜艳。但在酸性 食品或含钙食品中使用时沉淀,遇硬水也生成不 溶性盐而影响着色性能和色彩。
(6)酸性红
性质与性状:为紫褐色粉末或颗粒。水溶液呈带蓝的红色, 发浅黄色荧光。耐热、耐光、耐碱、耐氧化、耐还原性及耐 盐性均佳。 着色能力:食用焦油色素中着色牢固度最强者。 毒性:ADI0-4mg/kg
26
(7)柠檬黄
食用黄色5号,又称酒石黄,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性质与性状:对热、酸、光及盐均稳定;耐氧化性差;在酒石 酸和柠檬酸中稳定,遇碱变红色,还原时褪色。 着色能力:是着色剂中最稳定的一种,可与其他色素复配, 匹配性好。是黄色色素中使用最多的。 毒性:ADI<7.5mg/kg体重。 使用:主要用于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糖果等。
1.发发色色团团均具有双键。
如:-N=N-, -N=O, C=S, C=C, C=O等。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与发色团相连后,
可2使.助整色个团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如:-OH, -OR, -NH2, -NHR, -NR2, -SH, -Cl, -Br 等
作用敏感,不适合于发酵食品中使用。 ➢ 毒性:能使受试动物致癌致畸。ADI为0~0.5mg/kg(bw) ➢ 使用: 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用量为0.025~0.3g/kg,主要限用
于糖果、糕点、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种类。
21
(2)胭脂红
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性质与性能:红色至深红色均匀粉末或颗粒。对光和酸较稳 定,耐热性强,但对还原剂的耐受性很差,能被细菌所分解, 遇碱变成褐色。 着色能力:不适用于发酵食品,着色力弱。 毒性:无致肿瘤作用。ADI为0~4mg/kg 。 使用:同苋菜红。另外还可用于豆奶饮料、果冻、红肠肠衣 等。 是红色使用色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22
(3)赤藓红
又称樱桃红,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 性质与性能:红色至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着色力强,耐热、
耐还原性好,但耐酸性、耐光性很差,吸湿性强。酸性时生成 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 着色能力: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尤其对蛋白质的染色。在需要 高温焙烤食品和碱性或中性食品中着色力较其他合成红色着色 剂强。 毒性:ADI为0~0.1mg/kg 。 使用:适于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糖果等,不适于对酸性强的
2.1.1 食品的着色与调色
8
发色机理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可见光区
(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所呈现出的
颜色。它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未被吸
收的光所组成的综合色。即人们看到的颜色是被
在吸紫收外或光可组见成光颜区色(20的0~互80补0n色m)。具有吸收带的基团。
27
(8)日落黄
性质与性能:为橙红色粉末或颗粒 ,易溶于水、甘油, 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耐光、耐酸、耐热,遇碱变 红褐色。 着色能力:在酒石酸、柠檬酸中稳定,比较稳定,着 色牢固度强,可与其他色素复配。 毒性:ADI为0~2.5mg/kg体重。 使用:可用于饮料、碳酸饮料、糖果等。
28
(9)亮蓝
毒性:ADI值为0-15mg/kg(bw) 使用建议:饮料、饼干、糖果等,最大使用量
0.5g/kg
异戊二烯生物类衍天然着色剂 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素和含氧衍生物叶黄素的
总称,为从浅黄色到深红色的脂溶性着色剂。
结构: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中间两个尾尾连 接,两端的首尾连接,形成一个链状的共轭结构, 链的两端可以连接不同的基团。
缺点:有一定毒性。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多为由苯、 甲苯、萘等物质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 等有机合成反应制得。
天然色素特点( )
优点:品种繁多、色泽自然、毒性低、使用范围和日 允许用量都比合成着色剂宽,不少品种还有一定的营 养价值或疗效性能。
缺点:着色力弱、不稳定、较难溶解、有异味、臭 味,难以调出任意色、有批次色差、成本高。
饮料 (beverage)
* 黄色: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感 觉,焙烤食品、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中常采 用。
焙烤食品
水果罐头、饮料
人造奶油
* 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有红黄两色的优 点,给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和醇美的感觉,饮料和 罐头等食品常用。
饮料(beverage)
罐头(canned food)
颜色的要求以及色泽与风味、营养的关系。
“相近”原则
食品的常见颜色
* 绿色和蓝色:给人以新鲜、清爽的感觉。多用 于酒类、饮料等食品中。
青梅酒
饮料
* 红色:给人以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而且比 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所以 许多糖果、糕点和饮料等都采用。
糖果(candy)
糕点( cake)
巧克力色
---
25
---- 15 60
---
咖啡色
10
---
35
6
---
49
注意事项:
拼色调配往往使用合成色素。 在调配过程中,各种着色剂溶解于不同溶剂时,
可产生不同的色调和强度,尤其是在使用两种或 者数种着色剂拼色时,情况更为显著。 各种色素的稳定性的不同可能导致合成色调的变 化。 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食品着色剂使用要求,还有 美学和民族习惯。
* 咖啡色: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咖 啡、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及茶叶等常 用。
咖啡
巧克力
饮料
啤酒
糕点
食品着色色调的调配
红、黄、蓝三种基本色。 调色原理为:
红 黄 蓝 红 黄(基本色 ) 橙 绿 紫 橙(二次色) 橄榄绿 灰 棕褐(三次色)
配色例子(%)
复合色 苋菜红 赤藓红 胭脂红 亮蓝 日落黄 柠檬黄
境下产生有变碱色性,,限而酚制羟了基它有们酸的性应,所用以。花青素随介质的pH 常见的有变:化而改变,从而同一种花青素的颜色随环境pH的
花青素 变化而改变。 •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
儿茶素
黄酮类色素
酮类衍生物天然着色剂
红曲色素:
•已知的呈色物质有六种不同的成分,红色色素
姜(黄红斑素素、红曲红素)、黄色色素(红曲素、
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 性质与性能: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呈现绿光蓝色,弱酸时
呈青色,强酸时呈黄色,在沸腾碱液中呈紫色。耐光性、耐 热性、耐酸性、耐盐性均很好,耐碱性和耐氧化还原特性也 好。 毒性:ADI为0~12.5mg/kg 使用:饮料、糖果、加工坚果与籽类和熟制豆类。
29
(10)靛 蓝
称酸性靛蓝、磺化靛蓝,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 性质与性能: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溶于甘油、丙二醇,难溶 于乙醇、油脂。对热、光、酸、碱、氧化作用均较敏感,耐盐 性也较差,易为细菌分解,还原后褪色。 着色性能:有独特的色调,但着色力差,牢固低,较不稳定, 很少单独使用。 毒性:ADI<5mg/kg体重。
液体食品和水果糖等。
(4)新红
又称桃红,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 性状 红色均匀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呈艳红色溶液。微溶
于乙醇,不溶于油脂。遇铜铁易变色,对氧化还原较敏感。 毒性 未见致癌、致畸、致突变。 使用 主要用于糖果、饮料等。
(5)诱惑红
性质与性状:为深红色粉末。中性和酸性水溶液呈现红色, 碱性呈暗红色。 着色能力:着色牢固度较强者。 毒性:ADI为0-7mg/kg
食品合成色素的应用
(1)毒性 对人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般毒性(致肝炎、结石、过敏症) 致泻作用(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2)使用
添加食品色素时,要严格执行规定标准,并准确称量,以免 形成色差。
食品着色剂一定要配成溶液再使用。 染色适度。 在使用混合着色剂时,要用溶解性、浸透性、染着性等性质
红曲黄素)和紫色色素(红斑胺和红斑红胺)各2种。
相近的着色剂,并防止褪色与变色的的发生。并考虑色素间 和环境等的影响。 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各种因素对合成色素的影响,色素的加 入应尽可能放在最后。 水溶性色素因吸湿性强,宜储存于干燥阴凉处,长期保存时, 应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受潮变质。
(3)发展趋势 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色素 不被人吸收的高分子聚合物色素 合成色素使用性能进行改造
①多酚类衍生物:萝卜红、葡萄皮红
②异戊二烯衍生物:β-胡萝卜素、辣椒红
天然色素
结构
③四吡咯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 ④酮类衍生物:红曲红、姜黄素
⑤醌类衍生物:紫胶红、胭脂虫红
来
⑥其他类色素:甜菜红、焦糖色
源
水溶性
溶解性
脂溶性
结构 合成色素
油溶性偶氮类 偶氮类色素 溶解性
水溶性偶氮类
非偶氮类色素
色淀和不吸收的聚合着色剂
易被氧、脂肪氧化酶和氧化剂氧化而褪色
具有生理活性的抗氧化剂,能清除羟基自 由基,在细胞中与细胞膜中的脂类结合,能 有效抑制脂质氧化。抗癌、抗衰老。
β-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胡萝卜素、南瓜、辣椒等蔬菜中,水果、谷类、 蛋黄、奶油中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性状与性能:为深红紫色至暗红色有光泽的微晶体或结晶 性粉末。色调在低浓度时呈黄色,在高浓度时呈橙红色。 在一般食品中较稳定,且不受还原物质的影响,但对光和 氧不稳定,受微量金属、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等影响 易氧化,重金属尤其是铁离子可促使其褪色。
食品添加剂
2 调色类食品添加剂
2
2.1 食品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添 加剂。
食品的颜色是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食品外表能够反映食品的新鲜程度、性质和状态等性质,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