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数据表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区);
(4) 用交叉表法来评价每个评价人与其它人的结果(如表1所示);这些表格的目
的在于确定评价人之间一致性的程度。
表1:A*B交叉表
为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应计算Kappa,当Kappa等于1时,表示有完全的一致性,为
0时,表示一致性不比可能性来得好。Kappa的计算公式为:
4.5线性分析:
4.5.1在测量系统范围内选定5个零件,在全尺寸检验设备上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它们的基准值。
4.5.2一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进行几次测量。
4.5.3零件随机抽取,零件偏移由零件平均值减去零件基准值计算得出。
4.5.4根据偏移与基准值之间的交点绘出线性图,并从最佳拟合点的线性回归直线计算出斜率及拟合优度。
4.4.3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10次。
4.4.4计算这10次读数的平均值,基准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表示测量系统的偏移。即:偏移=观测平均值-基准值。
4.4.5计算偏移%:偏移%=偏移/过程变差,其中过程变差=6б极差。
4.4.6偏移的接受准则:偏移和零没有明显差别,零偏移必须位于偏移T分布的95%的置信区间内。
(5) 建立另一组交叉表(如表3所示),以便将每个评价人与参考决定进行比较。
计算Kappa值,评价每个评价人与参考之间的一致性。
表3 A*参考 交叉表
(6) 计算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如表4),计算公式为:有效性=
表4 有效性判定计算表
对有效性的判定准则为:当有效性大于或等于80%时,就认定为评价人的有效性可接
假设性试验分析的步骤:
(1) 从过程中随机选取50个零件,以涵盖过程变差;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1目得与范围规范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得处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3定义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得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得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得集合;也就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得整个过程。
3.2稳定性:就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得单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就是整个时间得偏倚得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得最小测量单位。
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得十分之一。
Minitab中常用得分辨率指标:可区分得类别数ndc=(零件得标准偏差/ 总得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
σ——过程总得标准差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得平均值就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就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得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得差异。
%偏倚=偏倚得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得工作量程内,偏倚值得差值。
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得波动。
测量系统分析得重点,包括:重复性与再现性3.6.1重复性:就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获得得测量值变差。
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就是由不同得评价人,采用相同得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得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得变差。
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得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就是测量系统得重复性与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σ/ (USL-LSL) *100%。
测量系统分析表格
目录1102-01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1102-02 量具极差法分析表1102-03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 1102-04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 1102-05 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1102-06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1102-07 量具线性分析报告1102-08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2009年度M2变速器总成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表-序号量具名称编号分析内容分析人员计划日期完成日期结果备注12345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量具极差法分析表量具名称/编号:评价人A:评价人B:评价日期:产品名称:特性名称/要求:日期:编号: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数据表编号: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X&R分析报告量具名称量具编号工件名称工件规格检测参数评价人A 评价人B 评价人C分析人员/日期编号:量具偏倚分析报告量具名称/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特性/规格:评价人/日期:基准值次数12345678910平均读数偏倚=观察平均值-基准值=过程变差= (可用规格公差代替)偏倚%=偏倚/过程变差 100%=分析结论:特殊特性的系统偏倚%≤10%:接受。
一般特性的系统偏倚%≤30%:接受。
偏倚%>30%:不能接受:分析人员/日期:量具线性分析报告编号:量具名称/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特性/规格:评价人/日期:产品编号12345基准值 x123试4验5次6数789101112平均值偏倚 y极差(y = b + ax)a= b=线性%=|a| 100%= %分析结论:特殊特性的系统,线性%≤5%:接受。
一般特性的系统,线性%≤10%:接受。
线性%> 10% :不能接受。
分析人员/日期:编号: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量具名称/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特性/规格:评价人A:评价人B:评价日期:产评价人A评价人B品12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满足限值填“Y” ,不满足限值填“N”。
MSA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XXX 公司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日 期:实 施 人: 评 价 人: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分析结论: 合格 不合格审 核: 批 准: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目录稳定性 ……………………………………………………………………………………… 1 偏倚 ……………………………………………………………………………………… 4 线性 ……………………………………………………………………………………… 7 重复性和再现性 (9)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2017年2月23日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 张志超数显卡尺(中间检验) XXX第一节稳定性分析1.1 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2017 年 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 Xbar-R控制图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1.6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第二节偏倚分析2.1 偏倚分析概述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第八章测量系统分析-1
第八章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MSA)一、有关术语及定义1、测量系统——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间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他装置,诸如试剂和电源。
1)一个测量系统可以仅包括一台测量仪器。
注:测量系统——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1)一台可单独使用的测量仪器是一个测量系统。
2)测量仪器可以是指示式测量仪器,也可以是实物量具。
3、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
4、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给出的量值。
5、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
6、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察觉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7、显示装置的分辨力——能有效辨别的显示示值间的最小差值。
8、仪器偏移——重复测量示值的平均值减去参考量值。
9、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简称稳定性。
稳定性可用几种方式量化:1)用计量特性变化到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间隔表示。
2)用计量特性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变化表示。
10、仪器漂移——由于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变化引起的示值在一段时间内的连续或增量变化。
1)仪器漂移既与被测量的变化无关,也与任何认识到的影响量的变化无关。
11、影响量引起的变差——当影响量依次呈现两个不同的量值时,给定被测量的示值差或实物量具提供的量值差。
1)对实物量具,影响量引起的变差是影响量呈现两个不同值时其提供量值间的差值。
12、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例:1)用安培计直接测量交流电流恒定幅度时的频率。
2)测量某杆长度时测微计(千分尺)的温度。
13、测量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简称重复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全套表格模板(全公式未加密)
1、2、3、4、5、线性GRR计数型Kappa分析MSA测量系统分析全套表格模板稳定性偏倚Excel原件可在本文档左侧回形针处取出再现性Kappa=(Po-Pe)/(1-Pe)A*参考 交叉表A01总计Po:0.95Pe:0.51B*参考 交叉表B01总计Po:0.97Pe:0.51C*参考 交叉表C01总计Po:0.96Pe:0.5130期望的数量26.4636.5463数量38487期望的数量数量60363一致性好6666Kappa 一致性好判定误发期望的数量638728 4.76%可接受2.30%可接受 4.76%可接受3.45%可接受可接受5.75%可接受01参考总计62063871501C0.90有效性判定重复性检查总数匹配数漏发A A B 评价人评价人%B 93.33%可接受判 定判定0.9383.33%2530 3.17%36.5450.4687数量638715090.00%可接受0.92A C 一致性好150期望的数量B 期望的数量36.9651.0488数量6387150期望的数量26.0435.9662数量38588期望的数量6387数量60248.7284150数量6387150期望的数量35.28数量28284总计01Kappa 判 定A*B 0.89一致性好C 3027A*C 0.93一致性好参考B*C 参考总计可接受期望的数量27.7238.280.90一致性好数量615Page 11 of 11。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1.⽬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提⾼测量数据的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持。
2.适⽤范围在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于测量产品的特性与性能的测量系统。
3.引⽤⽂件《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4.术语定义4.1.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4.2.量具:任何⽤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4.3.测量系统:⽤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4.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基准或零件的单⼀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4.5.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4.6.重复性(EV):是由⼀个检验员,采⽤⼀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7.再现性(AV):是由不同的检验员,采⽤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8.零件变差(PV):不同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在多⼈多次同⼀个量具测量出的平均值的变差。
4.9.总变差(TV):测量值与真值(基准值)之间的总变差。
4.10.检具能⼒: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例关系确定.5.职责5.1.质量部负责并组织研发、⽣产等测量系统涉及⼈员实施测量系统分析5.2.新产品开发APQP⼩组成员评价测量系统的可接收性,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根据测量,在检验基准书上配置合适的量检具6.⼯作程序6.1.测量系统的分类6.1.1质量部组织确认测量系统类型,类型包括计量型测量系统、计数型测量系统、复杂测量系统、量化过度测量系统。
6.1.2质量部组织确认需要研究的范围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线性)
g mg ∑ ; X - (∑ X) / mg ∑
2 2
h. 截距 b = ∑ Y / mg - a * (∑ X / mg) ; i. 线性拟合优度 R 2 = a 2 j. k.
s= Y - b∑ Y - a∑ XY ∑
2
X ∑ Y ∑
2 2
- mg * (
2
) 2 ]s
1
⑥ 作图(EXCEL 的 XY 散点图)包括: a. 95%置信区上限 ;
2
b. 95%置信区下限 ; c. 回归直线 ; d. 偏倚点 ; e. 偏倚平均值 ; f. 偏倚 0 线; ⑦ 分析: a. 若“偏倚 0 线”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区间以内,则测量系统可被 接受;否则不接受; b. 若 R 数值过低,则表明线形模型对于数据是不合适的。 c.
t a ≤t ( gm -2,1-α/2)
2
且 tb
≤t ( gm -2,1-α/2)
, 则测量系统对所有的参考值具有相同
的偏倚。这个偏倚必须为 0,该线性才可被接受。 不可接受情况下进行原因分析: --仪器需要校准,缩短校准周期; --仪器、设备或夹具的磨损; --维护保养不好-空气、动力、液体、过滤器、腐蚀、尘土、清洁; --基准的磨损或损坏,基准的误差-最小/最大; --不适当的校准(没有涵盖操作范围)或使用基准设定; --仪器质量不好-设计或符合性; --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 --应用了错误的量具; --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准备、载入、夹紧、技巧; --随着测量尺寸不同, (量具或零件)变形量不同; --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 --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 --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 视差) 。 以上具体请看《测量系统分析》 (第三版)的 P92-P96。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测量系统可分为“计数型”及“计量型”测量系统两类。
测量后能够给出连续性的测量数值的为计量型测量系统;而只能定性地给出测量结果的为计数型测量系统。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通常包括(Bias)、稳定性(Stability)、(Linearity)、以及重复性和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roducibility,简称R&R)。
在测量系统分析的实际运作中可同时进行,亦可选项进行,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测量:是指以确定实体或系统的量值大小为目标的一整套作业。
我们通常用分辨力、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等评价测量系统的优劣,并用它们控制测量系统的偏倚和波动,以使测量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
有效测量的十原则:1.确定测量的目的及用途。
一个尤其重要的例子就是测量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在进行最终测量的同时,还必须包括用于诊断的过程间测量。
2.强调与顾客相关的测量,这里的顾客包括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
3.聚集于有用的测量,而非易实现的测量。
当量化很困难时,利用替代的测量至少可以提供关于输出的部分理解。
4.在从计划到执行测量的全程中,提供各个层面上的参与。
那些不使用的测量最终会被忽略。
5.使测量尽量与其相关的活动同时执行,因为时效性对于诊断与决策是有益的。
6.不仅要提供当期指标,同时还要包括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对现在及以前的测量固然必要,但先行指标有助于对未来的预测。
7.提前制订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展示的计划。
8.对数据记录、分析及展示的方法进行简化。
简单的检查表、数据编码、自动测量等都非常有用,图表展示的方法尤为有用。
9.测量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用进行阶段评估。
其中,可用性包括相关性、可理解性、详细程度、可读性以及可解释性。
10.要认识到只通过测量是无法改进产品及过程。
基本概念:3.稳定性:测量系统保持其位置变差和宽度变差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4.偏倚:观测平均值(在重复条件下的测量)与一参考值之间的差值。
(整理)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莱州市XX机械有限公司作业文件文件编号:JT/C-7.6J-003版号:A/0(MSA)测量系统分析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制:受控状态:分发号: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1目的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
3职责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4.1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c)新产品、新过程;d)新增的测量仪器;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6分析研究过程 6.1稳定性分析研究1)取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进行稳定性分析。
MSA测量系统线性分析
6.7 MSA 测量系统线性分析说明:参考张智勇所著《ISO/TS16949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编写。
6.7.1 .1 线性概述线性概述每个测量系统都有其量程,因此,好的测量系统应该要求在量程的任何一处都不存在偏倚。
但由于偏倚可以通过校准而加以修正,因此有时可以对测量系统的偏倚放宽些要求,但为了在任何一处都能对观测值加以修正,我们必须要求测量系统的偏倚具有线性。
测量系统的线性是指如下两点要求:1)偏倚应是基准值的线性函数。
若记x 为基准值,y 为偏倚,则应有:y ax b =+ 这个要求对控制偏倚有好处,这样一来,当测量基准值较小(量程较低的地方)时,测量偏倚会比较小,当测量基准值较大(量程较高的地方)时,测量偏倚会比较大。
2)该线性函数的斜率a 要求较小。
因为斜率a 偏大,将会导致偏倚分散。
而斜率a 偏小,将会导致偏倚集中(见图6-14)。
图6-14 14 斜率斜率a 对偏倚的影响对偏倚的影响6.7.2 线性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方法1)选择g 个(g≥5)零件作为基准件,这些零件的测量值应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
2)用比要研究的测量系统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对这些零件进行多次测量,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它们各自的基准值,如案例6-3所示。
3)选择1个测量人,对每个零件件重复测量m 次(m ≥10次),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数据表里(见案例6-3)。
测量时,应注意保持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统计独立性,也就是要使后面的测量读数不受前面读数的影响,具体方法就是使各个零件和测量次数的组合随机化。
记i x 为第i 个零件的基准值,i j x ,为第i 个零件第j 次重复测量时的测量值,这样共有g m ×对数据:i i j x x ,(,),12i =,,......,g;j=1,2,......,m。
4)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i j B ,及每个零件的偏倚均值i B 。
i j i j i B x x =−,,1m i jj i BB m==∑,5)在线性图上画出相对于基准值的每个偏倚及偏倚均值(线性图见案例6-3)。
MSA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报告
tb=
95置信上限
1/gm+
(xi)2 ∑∑(xi-xi)
i=1j=1 g m
2
10.158
-0.4000 -0.6000
-0.8000
□︱ta︱≤tgm-2,1-a/2,H0:a=0,线性可接受; 判定 □︱ta︱>tgm-2,1-a/2,H0:a≠0,线性不可接受。 结果 □︱tb︱≤tgm-2,1-a/2,H0:b=0,偏倚可接受; □︱tb︱>tgm-2,1-a/2,H0:b≠0,偏倚不可接受。
4
∑xi
g
∑xiyi (∑xi)2
i=1
∑xi2
∑∑(xi-xi)2 x t58,0.975
y ∑y2
-0.053333 0.723333
g i=1 g i=1 g i=1 m
2
g m i=1j=1
∑xiyi-(∑xi∑∑yij)/gm a=
-0.50 -0.50 -0.50 -0.40
g
2
-0.13167 ∑xi -∑(∑xi) /gm
35.13 7.7083 -0.2917 0.30 -2.3333
基准值 95%置信区间 2.0000 上限 回归直线 =b+ax0 下限 0.5806 0.4733 0.3661 4.0000 0.2858 0.2100 0.1342 6.0000 0.0086 -0.0533 -0.1152 8.0000 -0.2409 -0.3167 -0.3925 10.0000 -0.4728 -0.5800 -0.6872
测量人员 测量日期
g= 5
偏倚值 Yij -0.40 -0.30 -0.20 -0.30 -0.20 -0.20 -0.20 -0.30 -0.20 -0.50 -0.40 -0.30 10.00 9.10 9.30 9.50 9.30 9.40 9.50 9.50 9.50 9.60 9.20 9.30 9.40 137.60 9.3833 偏倚值 Yij -0.90 -0.70 -0.50 -0.70 -0.60
MSA--线性研究报告
MSA--线性研究报告在当今的制造和质量控制领域,测量系统分析(MSA)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其中,线性研究作为 MSA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测量系统在预期测量范围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线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线性是指在测量系统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变化是否与被测量的量值成线性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测量系统在不同测量值下的测量结果偏差是否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如果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线性,那么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测量结果的偏差应该相对稳定,不会随着测量值的增大或减小而出现明显的波动。
二、进行线性研究的重要性1、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个具有良好线性的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无论被测量的量值大小如何。
这对于产品质量的评估、过程控制以及决策制定都至关重要。
2、降低成本和风险不准确的测量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决策,例如过度加工、废品增加或者不合格产品的流出,从而增加成本和质量风险。
3、满足法规和标准要求在某些行业,特别是对质量要求严格的领域,如汽车、航空航天等,进行线性研究并确保测量系统的线性是满足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条件。
三、线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1、选择标准量具和样品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经过校准的高精度标准量具作为参考,同时选取覆盖测量系统预期工作范围的多个不同量值的样品。
2、测量样品由多个测量人员使用被评估的测量系统对每个样品进行多次测量。
3、数据记录与分析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计算每个样品测量值的平均值和偏倚。
偏倚是测量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4、绘制线性图以被测量的量值为横坐标,偏倚为纵坐标,绘制线性图。
5、计算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6、评估线性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截距以及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决定系数(R²)等,评估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否可接受。
四、线性研究中的关键指标1、斜率斜率反映了测量系统的敏感度。
理想情况下,斜率应该接近 1,表明测量系统的响应与被测量的变化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