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氮化处理:提高材料硬度的关键技术

氮化处理:提高材料硬度的关键技术

氮化处理:提高材料硬度的关键技术氮化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将金属或合金材料暴露在氮气环境中,使其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这种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模具制造等领域。

氮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气氛控制、温度控制和处理时间的选择。

首先,气氛控制是确保氮化处理成功的基础。

在氮化处理过程中,氮气是必不可少的气氛,它与金属材料表面相互作用,形成氮化物层。

因此,氧气、水蒸气等杂质的含量必须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氮化反应的进行和产物质量的稳定。

其次,温度控制是影响氮化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处理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一方面,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材料表面烧结,使其变脆;另一方面,过低的温度会降低氮化反应的速度,使处理周期延长。

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理温度对于提高材料硬度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处理时间的选择也是影响氮化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氮化层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太长的处理时间可能导致氮化层过厚,而太短的处理时间则可能导致氮化层缺陷较多,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和处理效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时间。

总的来说,氮化处理是一种可以提高材料硬度的关键技术。

通过精确控制处理参数,如气氛、温度和时间等,可以使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较好的氮化物层,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工业生产中,氮化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氮化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材料加工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氮化处理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下面将继续探讨氮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材料硬度提高中的应用。

首先,氮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气氛控制。

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氮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氮化处理技术是通过在磁性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膜,提高磁性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硬度等性能。

氮化处理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氧化法、浸渍法和气相沉积法等。

首先,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中可以提高材料的磁性能。

氮化处理技术可以在磁性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氮化物膜,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提高其磁滞回线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从而提高材料的磁性能。

例如,在磁性材料Nd2Fe14B中,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剩余磁化强度和磁维永久磁体的性能。

其次,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中可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

磁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抵抗摩擦、磨损等力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磨损和薄膜剥落等现象。

氮化处理技术可以形成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膜,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磨损能力,降低材料的磨损率,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磁性材料NdFeB中,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磨性能。

此外,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中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

磁性材料常常面临着腐蚀环境的侵蚀,容易出现腐蚀、氧化等问题。

氮化处理技术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氮化物膜,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能力,减少材料的腐蚀和氧化现象,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磁性材料Fe3O4中,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最后,氮化处理技术还可以提高磁性材料的硬度。

磁性材料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硬度,以抵抗外界的冲击和压力。

氮化处理技术可以在磁性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膜,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增强材料的抗变形和耐冲击能力。

例如,在磁性材料FeCo中,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硬度和抗变形性能。

总之,氮化处理技术在磁性材料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提高磁性材料的磁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硬度等性能,改善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场合对磁性材料性能的需求。

肇庆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氮化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强化处理,提高金属制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氮化处理技术的要求如下:
1.氮化处理应按照制品的要求进行处理,控制氩气、氮气等气氛组成、温度、时间等处理参数。

2.制品应经过清洗、退火等预处理,并在处理前进行质量检验。

3.加工件的表面应光洁无油污,不得有明显的划痕、裂纹和氧化层等缺陷。

4.氮化处理后的制品应经过除渣、清洗等工艺进行表面处理。

5.应保证处理温度、时间、气氛等指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且不得炉膛气氛变化、炉内温度不均等现象。

6.氮气氛处理时应尽量避免铁及其合金部件与不锈钢及钴基合金部件共同处理。

7.处理后的制品应进行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8.出厂前应进行产品质量鉴定,确保按照要求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

热处理工艺中的氮化处理及其应用热处理工艺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物体性质的方法,常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改进。

在热处理工艺中,氮化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全面介绍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氮化处理是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引入氮元素,改变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氮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金属表面与氮气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

在这个过程中,氮气分子离解为氮离子,在金属表面上与金属原子结合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二、氮化处理的方法1. 氨气氮化法氨气氮化法是最常用的氮化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根据加工要求,在特定的气氛中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氮气气氛中的氨气将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

2. 盐浴氮化法盐浴氮化法是将金属材料浸入特殊的盐浴中进行氮化处理。

盐浴中含有氮气和金属氨基化物,通过加热使盐浴中的氮浸入金属材料表面,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3. 等离子氮化法等离子氮化法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能量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

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的活性氮离子,可以使金属表面迅速地与氮元素结合形成金属氮化物层。

三、氮化处理的应用1. 工具材料氮化处理可以提高工具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切削工具、钻头、刀具等制造中广泛应用氮化处理技术,使工具具备更好的切削性能和耐久性。

2. 模具材料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模具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工作负荷和更复杂的加工环境。

在塑料模具、压铸模具和冲压模具等制造中广泛应用氮化处理技术,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 表面涂层氮化处理可用作一种表面涂层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金属氮化物,提高材料的耐磨、耐蚀和耐高温性能。

在汽车、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应用广泛,用于加强金属材料的表面保护。

4. 天然石墨的改性氮化处理可以用于改性天然石墨的制备。

氮化处理后的天然石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用于电池、润滑材料和导热材料等领域。

氮化处理工艺

氮化处理工艺

氮化处理工艺氮化处理(Nitriding)是钢件对热处理外表面保护和强度改进的一种杀伤性表面处理,它是通过向钢件外表面通过气体渗入氮化物,来改变外表面层的组织结构,提升钢的硬度、耐久性和耐腐蚀性来实现的。

一、氮化处理原理氮化处理是一种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利用热处理温度下可结合钢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氮化物混合物而实现,氮化物层具有很高的抗摩擦性、耐磨损性,很好的热韧性和抗腐蚀能力,这种处理可以满足磨损和耐腐蚀性需求,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二、氮化处理的类型1. 蒸汽氮化:也叫做温化氮化,是将空气中的氮分子通过蒸汽的形式放入钢材材料,适用于碱金属基体的氮化处理,能够制得一层较厚、硬度高、耐磨损性强、表面因含有少量氧化物而深灰色的氮化层;2. 气体氮化:主要利用蒸气冷凝或被氧化型非金属基体金属与空气中的氮化物进行反应,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深灰色、光滑、耐腐蚀的氮化层;3. 等离子氮化:它是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低温条件下,以一种比压控制的低温的等离子体处理,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由高分子组成的氮化膜;4.溅射氮化:溅射氮化是利用金属氮化物的表面溅射技术,将氮化物的单体的离子溅到钢的表面,使钢的表面形成氮化膜。

三、氮化处理的优缺点优点:1. 氮化处理可大大改善表面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2. 氮化处理可防止表面腐蚀,提高耐腐蚀性,使其具有更好的热韧性;3. 氮化处理可提高表面的抗冲击力,使其对冲击有更佳的表现;4. 氮化处理可改善表面质量,从而改善产品的外观,使其具有增加市场竞争力。

缺点:1. 氮化处理产生的氮化层膜残留不容易去除,容易在表面形成洼槽;2. 氮化处理时有些钢材表面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表面碳化、氢化;3. 氮化处理依赖设备质量,操作环境,控制体系等,不稳定;4. 氮化处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度高。

四、氮化处理的注意事项1. 氮化处理的钢材材质需符合实际需求;2. 氮化处理室环境要求干净,过度脏污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3. 氮化处理温度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保温时间也要适当,以免影响外观品质;4. 氮化处理后的表面要加以小心的处理,以保证表面硬度。

佛山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佛山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佛山氮化处理技术要求氮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在表面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来改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佛山氮化处理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要求氮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氨化气体的纯度、温度、压力和处理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处理温度一般在500~600℃之间,处理时间一般在2~6小时之间。

处理过程中气氛必须保持稳定,氮化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处理后得到的材料能够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

二、设备要求氮化设备要求具有稳定的氮化气氛,设备内壁应采用耐高温、耐氮气的材料,设备内应配备加热装置,以便调节处理温度。

处理过程中应保持设备内的气氛稳定,以免对处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成品要求氮化处理后得到的成品应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其氧化膜应光滑且均匀。

处理后的成品应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四、品质控制在氮化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品质控制,包括材料选择、处理温度和时间控制、检测和测试等方面。

此外,不同类型的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方案,以确保氮化处理后得到的成品能够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五、安全管理在氮化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处理设备应检查每天的漏气情况,以确保不会发生泄漏事故。

此外,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佛山氮化处理技术要求严格,需要在技术、设备、成品和品质控制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处理后得到的成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性能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的作用
氮化处理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膜,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等。

该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具体来说,氮化处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硬度:通过氮化处理,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硬度极高的氮化
物膜,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

例如,在不锈钢上进行氮化处理后,其
硬度可以提高2-3倍。

2. 提高耐磨性:由于氮化物膜具有很好的抗磨损特性,因此经过氮化
处理的金属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这对于机械制造行业尤为重要,在
重载或高速运转环境下使用的零部件如轴承、齿轮等都需要具备良好
的耐磨性能。

3. 提高耐腐蚀性:经过氮化处理后,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均匀
且不易被腐蚀的氮化物膜,从而提高了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这对于汽
车工业和航空航天行业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领域中的零部件需要在恶
劣环境下工作,如高温、高压、酸碱等。

4. 提高抗疲劳性能:由于氮化物膜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经过氮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这对于机械制造行业尤为重要,在高频震动或往复运动下使用的零部件如弹簧、摆杆等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总之,氮化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等多方面特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氮化处理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铸件氮化处理

铸件氮化处理

铸件氮化处理铸件氮化处理是一种通过高温处理和注入氮气的技术,使铸件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层的过程。

它具有增强铸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铸件使用寿命、增加铸件耐腐蚀性、提高铸件表面抗疲劳能力等优点。

本文将从氮化处理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点、应用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工艺原理在铸件氮化处理前,常常需要进行除油、去锈、喷砂等表面清洁处理。

接下来,将铸件放入密闭式炉中,在高温环境下注入氮气,使氮气渗透进入铸件表面组织中。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氮气和铁元素结合,形成Fe-N化合物层,这种氮化物层硬度高、耐磨性强,可以有效提高铸件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

二、工艺流程1、表面清理:清理铸件表面,去除灰尘、油污及其他杂物。

2、预热处理:将铸件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预热处理,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铸件开始进行注氮处理。

3、氮化处理:注入氮气,让氮气渗透到铸件表面中,形成氮化物层,同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铸件的质量。

4、冷却和清洗:等待处理结束后,铸件从炉中取出,进行冷却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和磨光等后续处理。

三、优点1、提高铸件硬度:氮化处理可以使铸件表面硬度提高3~10倍,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2、提高耐磨性:氮化物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特点,能够增加铸件的使用寿命。

3、提高表面抗腐蚀性:氮化层能够稳定地保护铸件表面,避免被腐蚀侵蚀,提高表面耐久性。

4、增加表面抗疲劳能力:氮化层有一定的韧性,增加了铸件的抗疲劳能力。

5、提高加工效率:氮化处理可以减少铸件加工过程中的磨损和冷却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四、应用1、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氮化处理可以大幅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如曲轴、凸轮轴、传动齿轮等。

2、航空航天领域:氮化处理可以提高航空航天领域中使用的铸件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抗疲劳能力。

3、金属机械制造领域:氮化处理可以用于加工工具的注氮处理,提高工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飞轮、连杆、变速箱等机械零部件。

4、塑料成型领域:氮化处理可以增加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氮化处理技术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氮化处理技术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氮化处理技术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氮化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能够将氮原子引入橡胶表面,提高橡胶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从氮化处理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对其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进行探讨。

氮化处理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氮原子引入橡胶表面,改变表面结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常见的氮化处理方法包括氮离子注入、等离子氮化和化学氮化等。

其中,氮离子注入是将氮离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后注入到橡胶表面,通过形成氮化物层来改善材料性能。

氮化处理技术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

通过引入氮原子,可以增加橡胶的硬度和强度,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拉伸性能。

这对一些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的橡胶制品,如橡胶密封件和橡胶导轨等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氮化处理技术可以改善橡胶制品的耐老化性能。

橡胶制品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发生老化,导致性能下降。

通过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橡胶的耐热性和耐黄化性,延长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另外,氮化处理技术还可以提高橡胶制品的耐腐蚀性能。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橡胶制品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性能降低。

氮化处理能够在橡胶表面形成致密的防腐蚀层,有效降低化学物质对橡胶的侵蚀,使橡胶制品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此外,氮化处理技术也有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首先,氮化处理技术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仍需优化,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成本。

其次,氮化处理技术的表面改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研究。

此外,氮化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橡胶材料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应用对橡胶制品性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氮化处理技术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橡胶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可以扩大橡胶制品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然而,氮化处理技术在方法、机理和应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氮化与渗碳处理技术

氮化与渗碳处理技术

氮化处理技术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於经本法处理的製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桿、连桿、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鉬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鉬元素,不仅作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準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準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於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

二、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乾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将金属表面通过氮化处理,使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如下:
1. 清洁度要求高
在进行表面氮化处理之前,必须对金属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以确保氮化处理的效果。

因为金属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会影响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甚至会导致氮化层的脱落。

2. 氮化温度要适宜
氮化温度是影响氮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会导致氮化层过厚,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氮化层质量不佳。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必须控制好氮化温度,以确保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

3. 氮化时间要合适
氮化时间也是影响氮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时间过短会导致氮化层质量不佳,而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氮化层过厚。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必须控制好氮化时间,以确保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

4. 氮化气氛要纯净
氮化气氛是影响氮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氮化气氛中的杂质会影响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必须使用纯净的氮化气氛,以确保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

5. 氮化层要均匀
氮化层的均匀性是影响氮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氮化层不均匀会导致氮化层的质量不佳,甚至会导致氮化层的脱落。

因此,在进行氮化处理时,必须确保氮化层的均匀性。

肇庆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严格,必须控制好氮化温度、氮化时间、氮化气氛等因素,以确保氮化层的质量和厚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氮化处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 -回复
氮化处理工艺是指将材料表面暴露在氮气环境中,通过热处理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形成氮化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抗氧化性能。

常见的氮化处理工艺包括气体氮化、盐浴氮化和离子氮化等。

气体氮化是将材料置于高温高氮气氛中进行处理,通过热扩散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形成氮化层。

盐浴氮化是将材料浸泡在含有氮化剂的盐浴中加热处理,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层。

离子氮化则是通过在真空中向材料表面轰击氮离子,使氮原子从离子束中沉积到材料表面。

氮化处理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塑料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

氮化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品质和耐蚀性能。

需要指出的是,氮化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控制好处理温度、氮气浓度和处理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在涂料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在涂料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在涂料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氮化处理改性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氮化反应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并改变其表面性质的方法。

在涂料材料制备中,氮化处理改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涂料的附着力、硬度和耐磨性等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涂料材料性能的需求。

首先,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涂料的附着力。

在涂料材料制备中,涂料的附着力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通过将涂料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氮化层,提高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增强涂层的附着力。

此外,氮化处理还能改善涂料材料表面的亲水性,进一步提高涂料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

其次,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涂料的硬度。

在一些特殊应用领域,如制备高硬度涂层或防护涂层等,涂料的硬度是一个关键指标。

通过进行氮化处理,可以在涂层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薄膜,其硬度远远高于常规涂层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涂料的硬度。

这不仅使得涂层更加耐磨,还能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此外,氮化处理改性技术还可以改善涂料的耐温性能。

在高温环境下,一些传统涂层材料容易发生脱落或氧化,从而导致涂层性能下降。

通过将涂层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可以形成一层具有良好耐温性的氮化物薄膜,提高涂料的耐温性能。

这使得涂层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在未来的发展中,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在涂料材料制备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氮化处理工艺,提高氮化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以进一步提高涂料的性能。

其次,可以研究氮化层与涂层基材之间的界面性质,以优化涂层的结构和性能。

此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改性方法与氮化处理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涂料的性能,如使用复合改性方法、在氮化处理过程中引入其他元素等。

总之,氮化处理改性技术在涂料材料制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提高涂料的附着力、硬度和耐温性能等,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涂料材料性能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涂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及氮化处理

渗氮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原理应用渗入钢中的氮一方面由表及里与铁形成不同含氮量的氮化铁,一方面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合金氮化物,特别是氮化铝、氮化铬;这些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热稳定性和很高的弥散度,因而可使渗氮后的钢件得到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性、抗大气和过热蒸汽腐蚀能力、抗回火软化能力,并降低缺口敏感性;与渗碳工艺相比,渗氮温度比较低,因而畸变小,但由于心部硬度较低,渗层也较浅,一般只能满足承受轻、中等载荷的耐磨、耐疲劳要求,或有一定耐热、耐腐蚀要求的机器零件,以及各种切削刀具、冷作和热作模具等;渗氮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钢铁渗氮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20年代以后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的气体渗氮,仅限于含铬、铝的钢,后来才扩大到其他钢种;从70年代开始,渗氮从理论到工艺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适用的材料和工件也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之一;气体渗氮一般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需要获得高的表面硬度;它适用于38CrMoAl等渗氮钢;渗氮后工件表面硬度可达HV850~1200;渗氮温度低,工件畸变小,可用于精度要求高、又有耐磨要求的零件,如镗床镗杆和主轴、磨床主轴、气缸套筒等;但由于渗氮层较薄,不适于承受重载的耐磨零件;气体参氮可采用一般渗氮法即等温渗氮或多段二段、三段渗氮法;前者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渗氮温度和氨气分解率保持不变;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氨气分解率为15~30%,保温时间近80小时;这种工艺适用于渗层浅、畸变要求严、硬度要求高的零件,但处理时间过长;多段渗氮是在整个渗氮过程中按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氨分解率、不同时间进行渗氮和扩散;整个渗氮时间可以缩短到近50小时,能获得较深的渗层,但这样渗氮温度较高,畸变较大;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保温~3小时,氨分解率为35~70%,工件表层可获得化学稳定性高的化合物层,防止工件受湿空气、过热蒸汽、气体燃烧产物等的腐蚀;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放入通有含氮介质的负压容器中,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氮遂渗入工件表面;与一般的气体渗氮相比,离子渗氮的特点是:①可适当缩短渗氮周期;②渗氮层脆性小;③可节约能源和氨的消耗量;④对不需要渗氮的部分可屏蔽起来,实现局部渗氮;⑤离子轰击有净化表面作用,能去除工件表面钝化膜,可使不锈钢、耐热钢工件直接渗氮;⑥渗层厚度和组织可以控制;离子渗氮发展迅速,已用于机床丝杆、齿轮、模具等工件;氮碳共渗低温氮碳共渗又称软氮化,即在铁-氮共析转变温度以下,使工件表面在主要渗入氮的同时也渗入碳;碳渗入后形成的微细碳化物能促进氮的扩散,加快高氮化合物的形成;这些高氮化合物反过来又能提高碳的溶解度;碳氮原子相互促进便加快了渗入速度;此外,碳在氮化物中还能降低脆性;氮碳共渗后得到的化合物层韧性好,硬度高,耐磨,耐蚀,抗咬合;常用的氮碳共渗方法有液体法和气体法;处理温度530~570℃,保温时间1~3小时;早期的液体盐浴用氰盐,以后又出现多种盐浴配方;常用的有两种:中性盐通氨气和以尿素加碳酸盐为主的盐,但这些反应产物仍有毒;气体介质主要有:吸热式或放热式气体见可控气氛加氨气;尿素热分解气;滴注含碳、氮的有机溶剂,如甲酰胺、三乙醇胺等;氰化cyaniding,指高温碳氮共渗早期的碳氮共渗是在有毒的氰盐浴中进行;由于温度比较高,碳原子扩散能力很强,所以以渗碳为主, 形成含氮的高碳奥氏体,淬火后得到含氮高碳马氏体;由于氮的渗入促进碳的渗入, 使共渗速度较快,保温4~6h可得到~的渗层,•同时由于氮的渗入,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加上共渗温度比较低,奥氏体晶粒不会粗大,所以钢件碳氮共渗后可直接淬油,渗层组织为细针状的含氮马氏体加碳氮化合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弯曲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但一般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浅,所以一般用于承受载荷较轻,要求高耐磨性的零件;氮碳共渗不仅能提高工件的疲劳寿命、耐磨性、抗腐蚀和抗咬合能力,而且使用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时间短和工件畸变小,有时还能给工件以美观的外表;辉光离子氮化b、渗氮层脆性检验一般采用维氏硬度计,试验力10公斤,试验力的加载必须缓慢在5-9S内完成,试验力加载完成后必须停留5-10S,然后卸载试验力,特殊情况也可采用5KG或者30KG试验力;c、维氏硬度压痕在显微放大100倍下进行检查,每件至少测3点,其中两点以上处于相同级别时,才能定级;否则需重新检验;d、渗氮层脆性应在零件工作部位或随炉试样的表面上检测,一般零件为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对于渗氮后留有磨痕的零件,也可在磨去加工余量后的表面上进行测定e、经气体渗氮后的零件,必须进行检验;渗氮前的处理在渗氮零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渗氮往往是最后一道工序,至多再进行精磨或研磨;渗氮零件的工艺流程一般为: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精磨→渗氮→精磨→装配;氮化前的预热处理包括正火退火、调质处理、去应力;a.正火退火,其目的是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锻造应力;b.调质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保证零件心部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又能使渗氮层和基本结合牢固;c.去应力处理,对于形状复杂的精密零件,在渗氮前应进行1~2次去应力,以减少渗氮过程中的变形;渗氮前的生产准备a.去污处理;零件装炉前要用汽油或酒精进行脱脂、去污处理,零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及脏污;b.防渗处理;对零件非渗氮部分,可用电镀或涂料法进行防渗氮处理;c.渗氮件的表面质量应良好,不允许有脱碳层存在,因此,零件在预先热处理前应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以便在渗氮前的机加工能将脱碳层全部去除,以保证渗氮层的质量;d.装炉前检查设备和渗氮夹具、电系统、管道、氨分解测定仪等应保证正常使用;渗氮夹具不允许有赃物或氧化皮,如有应清除;e.随炉试样;随炉的试样应与渗氮零件通材料并经过同样的预先处理;③渗氮工艺常用的气体渗氮工艺有等温渗氮、二段式渗氮和三段式渗氮三种方法;a.等温渗氮也称一段式渗氮法;它是在恒温下进行长时间保温的渗氮工艺,渗氮温度510~530℃,其渗氮工艺曲线如图2-42所示;第一阶段保温15~20h,为吸氮阶段;这一阶段采用较低的氨分解率18%25%;零件表面因洗后大量氮原子而与零件心部形成氮浓度差;第二阶段为扩散阶段;在这个阶段为家少活性氮原子的数量而将氨分解率提高到30%~40%,保温时间在60h左右;为减少渗氮层的脆性,在渗氮结束前2~4h进行退氮处理,氨分解率提高到70%以上,退氮温度提高到560~570℃;等温渗氮工艺过程简单,渗氮温度较低、渗层浅、零件变形小、表面硬度高,但渗氮速度慢,产生周期长,适用于渗氮深度浅,尺寸精度和硬度要求高的零件;b.两段式渗氮两段式渗氮工艺曲线如图2-43所示;第一阶段的工艺参数除保温时间外与等温渗氮相同;第二阶段把渗氮温度提高到550~560℃,以加速氮原子的扩散,缩短渗氮周期,氨分解率提高到40%~60%;根据对渗氮层的脆性要求,急速前也应提前2h提高氨分解率和温度进行退氮处理;两段式渗氮的时间比等温渗氮短,表面硬度稍微低,变形略有增大,适用于渗氮层较深批量较大的零件;c.三段式渗氮三段式渗氮工艺曲线如图2-44所示;它是在二段式渗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工艺是将第二阶段的温度适当提高,以加快渗氮过程,同时增加较低温度的第三阶段,以弥补因第二阶段氮的扩散快而使表面氮浓度过低,保证表面含氮量以提高表面硬度;三段式渗氮能进一步提高渗氮速度,但硬度比一般渗氮工艺低,脆性、变形等比一般渗氮工艺略大;氮化处理经氮化处理后的工件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目录展开本文源自宁波奇威金属科技材料运用研究所,刘先生131****2600氮化引;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铝的渗氮结果最佳;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SAE H11 SKD – 61H12,H13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因此选用材料时,宜注意材料之特征,充分利用其优点,俾符合零件之功能;至于工具钢如H11SKD61D2SKD –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强度;氮化处理技术流程:1、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较好,但在渗氮前之最后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ive cleaning ;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 coating;2、渗氮炉的排除空气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爆炸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排除炉内空气的要领如下:①被处理零件装妥后将炉盖封好,开始通无水氨气,其流量尽量可能多;②将加热炉之自动温度控制设定在150℃并开始加热注意炉温不能高于150℃;③炉中之空气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气体含90%以上之NH3时,再将炉温升高至渗氮温度;3、氨的分解率渗氮是铺及其他合金元素与初生态的氮接触而进行,但初生态氮的产生,即因氨气与加热中的钢料接触时钢料本身成为触媒而促进氨之分解;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并按渗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时,处理温度即保持在520℃左右;4、冷却大部份的工业用渗氮炉皆具有热交换机,以期在渗氮工作完成后加以急速冷却加热炉及被处理零件;即渗氮完成后,将加热电源关闭,使炉温降低约50℃,然后将氨的流量增加一倍后开始启开热交换机;此时须注意观察接在排气管上玻璃瓶中,是否有气泡溢出,以确认炉内之正压;等候导入炉中的氨气安定后,即可减少氨的流量至保持炉中正压为止;当炉温下降至150℃以下时,即使用前面所述之排除炉内气体法,导入空气或氮气后方可启开炉盖;气体氮化技术:气体氮化系于1923年由德国AF ry 所发表,将工件置于炉内,利NH3气直接输进500~550℃的氮化炉内,保持20~100小时,使NH3气分解为原子状态的N气与H气而进行渗氮处理,在使钢的表面产生耐磨、耐腐蚀之化合物层为主要目的,其厚度约为~m,其性质极硬Hv 1000~1200,又极脆,NH3之分解率视流量的大小与温度的高低而有所改变,流量愈大则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则分解率愈高,温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温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气在570℃时经热分解如下:NH3 →〔N〕Fe + 2/3 H2经分解出来的N,随而扩散进入钢的表面形成;相的Fe2 - 3N气体渗氮,一般缺点为硬化层薄而氮化处理时间长;气体氮化因分解NH3进行渗氮效率低,故一般均固定选用适用于氮化之钢种,如含有Al,Cr,Mo等氮化元素,否则氮化几无法进行,一般使用有JIS、SACM1新JIS、SACM645及SKD61以强韧化处理又称调质因Al,Cr,Mo等皆为提高变态点温度之元素,故淬火温度高,回火温度亦较普通之构造用合金钢高,此乃在氮化温度长时间加热之间,发生回火脆性,故预先施以调质强韧化处理;NH3气体氮化,因为时间长表面粗糙,硬而较脆不易研磨,而且时间长不经济,用于塑胶射出形机的送料管及螺旋杆的氮化;五、液体氮化技术:液体软氮化主要不同是在氮化层里之有Fe3Nε相,Fe4Nr相存在而不含Fe2Nξ相氮化物,ξ相化合物硬脆在氮化处理上是不良于韧性的氮化物,液体软氮化的方法是将被处理工件,先除锈,脱脂,预热后再置于氮化坩埚内,坩埚内是以TF –1为主盐剂,被加温到560~600℃处理数分至数小时,依工件所受外力负荷大小,而决定氮化层深度,在处理中,必须在坩埚底部通入一支空气管以一定量之空气氮化盐剂分解为CN或CNO,渗透扩散至工作表面,使工件表面最外层化合物8~9%wt的N及少量的C及扩散层,氮原子扩散入α – Fe基地中使钢件更具耐疲劳性,氮化期间由于CNO之分解消耗,所以不断要在6~8小时处理中化验盐剂成份,以便调整空气量或加入新的盐剂;液体软氮化处理用的材料为铁金属,氮化后的表面硬度以含有Al,Cr,Mo,Ti元素者硬度较高,而其含金量愈多而氮化深度愈浅,如炭素钢Hv 350~650,不锈钢Hv 1000~1200,氮化钢Hv 800~1100;液体软氮化适用于耐磨及耐疲劳等汽车零件,缝衣机、照相机等如气缸套处理,气门阀处理、活塞筒处理及不易变形的模具处;采用液体软氮化的国家,西欧各国、美国、苏俄、日本;离子氮化技术:此一方法为将一工件放置于氮化炉内,预先将炉内抽成真空达10-2~10-3 Torr㎜Hg后导入N2气体或N2 + H2之混合气体,调整炉内达1~10 Torr,将炉体接上阳极,工件接上阴极,两极间通以数百伏之直流电压,此时炉内之N2气体则发生光辉放电成正离子,向工作表面移动,在瞬间阴极电压急剧下降,使正离子以高速冲向阴极表面,将动能转变为气能,使得工件去面温度得以上升,因氮离子的冲击后将工件表面打出等元素飞溅出来与氮离子结合成FeN,由此氮化铁逐渐被吸附在工件上而产生氮化作用,离子氮化在基本上是采用氮气,但若添加碳化氢系气体则可作离子软氮化处理,但一般统称离子氮化处理,工件表面氮气浓度可改变炉内充填的混合气体N2 + H2的分压比调节得之,纯离子氮化时,在工作表面得单相的r′Fe4N组织含N量在~%wt,厚层在10μn以内,此化合物层强韧而非多孔质层,不易脱落,由于氮化铁不断的被工件吸附并扩散至内部,由表面至内部的组织即为FeN → Fe2N → Fe3N→ Fe4N顺序变化,单相εFe3N含N量在~%wt,单相ξFe2N含N量在~%wt,离子氮化首先生成r相再添加碳化氢气系时使其变成ε相之化合物层与扩散层,由于扩散层的增加对疲劳强度的增加有很多助;而蚀性以ε相最佳;离子氮化处理的度可从350℃开始,由于考虑到材质及其相关机械性质的选用处理时间可由数分钟以致于长时间的处理,本法与过去利用热分解方化学反应而氮化的处理法不同,本法系利用高离子能之故,过去认为难处理的不锈钢、钛、钴等材料也能简单的施以优秀的表面硬化处相关标准GB/T11354-2005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18177-2008 钢件的气体渗氮HB/Z79-1995 航空结构钢及不锈钢渗氮工艺说明书JB/T6956-2007 钢铁件的离子渗氮JB/ 机床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5渗氮、氮碳共渗JB/T9172-1999 齿轮渗氮、氮碳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JB/T9173-1999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化学热处理钢的气体渗氮CB3385-1991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方法。

气体氮化处理

气体氮化处理

气体氮化处理概述气体氮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该方法通过将材料暴露在含有氮气的高温气体环境中,使氮原子渗透到材料表面并与其形成化合物层,从而改善其表面性能。

原理气体氮化处理的原理是利用高温下氮分子的活性和扩散能力,将其渗透到材料表面并与其形成化合物层。

在高温下,材料表面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包括:1. 氮分子分解为单质态的氮原子;2. 氮原子与材料表面上的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3. 化合物层不断增厚直至达到所需厚度。

这些反应过程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通常需要在500℃以上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此外,不同类型的材料对于气体氮化处理也有不同的响应。

方法目前常用的几种气体氮化处理方法包括:1. 氨基气体(如NH3)法:将工件置于高温气氛中,用氨基气体作为渗透剂,使其分解为氮原子和氢原子,其中的氮原子与工件表面上的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2. 离子氮化法(Ion Nitriding):利用离子束轰击工件表面,使材料表面发生电解质反应,从而形成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较好的化合物层。

3. 气体淬火法(Gas Quenching):将工件加热至高温状态后,在含有氮分子的高温环境中进行淬火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组织结构的情况下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

优点1. 气体氮化处理可以在不改变材料整体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2. 相比于其他表面处理方法,如电镀、喷涂等方法,气体氮化处理具有更长久的效果;3.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材料,包括钢铁、铜、铝等金属以及塑料等非金属材料。

缺点1. 气体氮化处理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需要使用专门的加热设备和保护措施;2. 该方法对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有一定限制,较大的工件难以进行气体氮化处理;3. 气体氮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应用领域气体氮化处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

金属氮化处理种类及用途金属氮化处理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氮化物层来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金属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高温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金属氮化处理的常见种类及其用途。

1. 气体氮化处理:气体氮化处理是最常见的金属氮化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暴露于含有氮气的高温气氛中,使金属与氮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层。

常用的气体氮化方法有氨气氮化、氮气氮化等。

气体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刀具、模具等领域。

2. 离子氮化处理:离子氮化处理是采用离子源将氮离子注入到金属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的方法。

离子氮化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克服了气体氮化处理中氮化层产生的低温和低速的不足。

常用的离子氮化方法有直流离子氮化、脉冲离子氮化等。

离子氮化处理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航空发动机部件等对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 真空氮化处理:真空氮化处理是将金属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中,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注入氮气或氨气完成金属表面氮化的过程。

真空氮化处理可以避免气体氮化过程中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和碳氮共渗等问题,保证氮化层的纯度和均匀性。

真空氮化处理常用于精密仪器、光学器件等领域,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光学透过率和耐蚀性。

4. 浸渗氮化处理:浸渗氮化处理是一种将金属材料浸渍于含有氮化物的盐溶液中,使氮化物在金属材料表面反应沉积而成的方法。

浸渗氮化处理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常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处理。

浸渗氮化处理适用于金属钢铁材料的氮化处理,常用于汽车发动机缸套、轴承、齿轮等领域。

总的来说,金属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不同的金属氮化处理方法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选择,以满足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氮化处理与渗碳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

氮化处理与渗碳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

氮化处理与渗碳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氮化处理与渗碳处理技术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氮化处理是一种在材料表面形成氮化物层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离子氮化、气体氮化或盐浴氮化等方法实现。

氮化层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氮化处理可以应用于不锈钢、铜合金、钢铁等材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渗碳处理是一种将碳元素渗入材料表面形成碳化层的技术。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体渗碳、盐浴渗碳或液体渗碳等。

渗碳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渗碳处理常用于低碳钢、合金钢等材料,并广泛应用于轴承、齿轮和工具等领域。

在硬度方面,氮化处理的硬度通常比渗碳处理更高。

这是因为在氮化处理中,氮原子与基体原子形成固溶体,使材料表面硬度显著提高。

而渗碳处理中,碳原子主要作用于金属晶界和缺陷,使得硬度的提高程度有限。

在耐磨性方面,渗碳处理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渗碳层中的碳化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可以增加材料的使用寿命。

而氮化处理中的氮化物层因为脆性较高,容易开裂剥离,降低了耐磨性能。

在抗腐蚀性能方面,氮化处理相对于渗碳处理更具优势。

氮化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防止金属表面氧化和金属离子的溶解。

而渗碳处理在一些腐蚀介质中容易发生腐蚀。

此外,渗碳处理的工艺更为复杂,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完成。

而氮化处理的工艺时间相对较短,可以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成。

这使得氮化处理更适用于批量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综上所述,在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方面,氮化处理和渗碳处理各有千秋。

选择使用哪种处理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使用环境来决定。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氮化处理和渗碳处理的组合也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特殊材料的表面处理,以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

在氮化处理和渗碳处理技术的应用方面,两者都有各自的适用领域。

氮化处理常被应用于不锈钢、铜合金、钢铁等材料的表面处理。

对于不锈钢来说,氮化处理可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同时改善其抗腐蚀性能。

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氮化处理技术是一种将物体置于含有氮元素的气氛中,通过高温处理使氮原子渗透到物体表面的技术。

在刀具制造中,氮化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刀具表面的硬化和涂层,以提高刀具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从而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

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氮化处理可以使刀具的表面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磨损,特别是在切削硬材料或高速切削时,刀具的表面容易出现磨损和塑性变形。

通过氮化处理,可以在刀具表面形成高硬度的氮化物层,使刀具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塑性变形能力。

第二,氮化处理可以提高刀具的耐蚀性。

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润滑液、冷却液和工件中的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刀具表面锈蚀和腐蚀。

通过氮化处理,可以在刀具表面形成致密的氮化物层,阻隔外界物质和刀具表面之间的接触,提高刀具的耐蚀性。

第三,氮化处理可以增强刀具的切削性能。

氮化处理可以改变刀具的摩擦系数和界面结合力,使刀具的切削性能得到改善。

研究表明,氮化处理可以降低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摩擦热,从而提高切削速度和效率。

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发新型氮化处理工艺。

目前,氮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气氛氮化、盐浴氮化和离子氮化等多种方法。

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工艺复杂、能耗大、生产效率低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出更简便、高效的氮化处理工艺,以满足刀具制造业的需求。

第二,优化氮化处理参数。

氮化处理的效果与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氮气氛浓度等参数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处理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刀具的变形和失效。

第三,应用先进的氮化处理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氮化处理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未来的氮化处理设备应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实现在线监测和控制,提高刀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总之,氮化处理技术在刀具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氮化工艺的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

氮化工艺的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

氮化工艺的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氮化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强化和耐磨性提高。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的特性。

本文源自宁波奇威金属科技材料运用研究所,刘先生 131 23 822 600氮化引;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

气体渗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国人Fry首度研究发展并加以工业化。

由于经本法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例如钻头、螺丝攻、挤压模、压铸模、鍜压机用鍜造模、螺杆、连杆、曲轴、吸气及排气活门及齿轮凸轮等均有使用。

二、氮化用钢简介传统的合金钢料中之铝、铬、钒及钼元素对渗氮甚有帮助。

这些元素在渗氮温度中,与初生态的氮原子接触时,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钼元素,不仅作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为降低在渗氮温度时所发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钢中的元素,如镍、铜、硅、锰等,对渗氮特性并无多大的帮助。

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

其中铝是最强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铝的渗氮结果最佳。

在含铬的铬钢而言,如果有足够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没有含合金的碳钢,因其生成的渗氮层很脆,容易剥落,不适合作为渗氮钢。

一般常用的渗氮钢有六种如下:(1)含铝元素的低合金钢(标准渗氮钢)(2)含铬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钢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热作模具钢(含约5%之铬) SAE H11 (SKD – 61)H12,H13 (4)肥粒铁及麻田散铁系不锈钢 SAE 400系(5)奥斯田铁系不锈钢 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锈钢 17 - 4PH,17 – 7PH,A – 286等含铝的标准渗氮钢,在氮化后虽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层,但其硬化层亦很脆。

相反的,含铬的低合金钢硬度较低,但硬化层即比较有韧性,其表面亦有相当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化處理技術氣體滲氮在1923年左右,由德國人Fry首度研究發展並加以工業化。

由於經本法處理的製品具有優異的耐磨性、耐疲勞性、耐蝕性及耐高溫,其應用範圍逐漸擴大。

例如鑽頭、螺絲攻、擠壓模、壓鑄模、鍜壓機用鍜造模、螺桿、連桿、曲軸、吸氣及排氣活門及齒輪凸輪等均有使用。

一、氮化用鋼簡介傳統的合金鋼料中之鋁、鉻、釩及鉬元素對滲氮甚有幫助。

這些元素在滲氮溫度中,與初生態的氮原子接觸時,就生成安定的氮化物。

尤其是鉬元素,不僅作為生成氮化物元素,亦作為降低在滲氮溫度時所發生的脆性。

其他合金鋼中的元素,如鎳、銅、矽、錳等,對滲氮特性並無多大的幫助。

一般而言,如果鋼料中含有一種或多種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後的效果比較良好。

其中鋁是最強的氮化物元素,含有0.85~1.5%鋁的滲氮結果最佳。

在含鉻的鉻鋼而言,如果有足夠的含量,亦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沒有含合金的碳鋼,因其生成的滲氮層很脆,容易剝落,不適合作為滲氮鋼。

一般常用的滲氮鋼有六種如下:(1)含鋁元素的低合金鋼(標準滲氮鋼)(2)含鉻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鋼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熱作模具鋼(含約5%之鉻)SAE H11 (SKD –61)H12,H13(4)肥粒鐵及麻田散鐵系不鏽鋼SAE 400系(5)奧斯田鐵系不鏽鋼SAE 300系(6)析出硬化型不鏽鋼17 - 4PH,17 –7PH,A –286等含鋁的標準滲氮鋼,在氮化後雖可得到很高的硬度及高耐磨的表層,但其硬化層亦很脆。

相反的,含鉻的低合金鋼硬度較低,但硬化層即比較有韌性,其表面亦有相當的耐磨性及耐束心性。

因此選用材料時,宜注意材料之特徵,充分利用其優點,俾符合零件之功能。

至於工具鋼如H11(SKD61)D2(SKD –11),即有高表面硬度及高心部強度。

二、氮化處理技術:調質後的零件,在滲氮處理前須澈底清洗乾淨,茲將包括清洗的滲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1)滲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氣體去油法去油後立刻滲氮。

但在滲氮前之最後加工方法若採用拋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產生阻礙滲氮的表面層,致使滲氮後,氮化層不均勻或發生彎曲等缺陷。

此時宜採用下列二種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層。

第一種方法在滲氮前首先以氣體去油。

然後使用氧化鋁粉將表面作abrasive cleaning 。

第二種方法即將表面加以磷酸皮膜處理(phosphate coating)。

(2)滲氮爐的排除空氣將被處理零件置於滲氮爐中,並將爐蓋密封後即可加熱,但加熱至150℃以前須作爐內排除空氣工作。

排除爐內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氣分解時與空氣接觸而發生爆炸性氣體,及防止被處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

其所使用的氣體即有氨氣及氮氣二種。

排除爐內空氣的要領如下:(1)被處理零件裝妥後將爐蓋封好,開始通無水氨氣,其流量盡量可能多。

(2)將加熱爐之自動溫度控制設定在150℃並開始加熱(注意爐溫不能高於150℃)。

(3)爐中之空氣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氣體含90%以上之NH3時,再將爐溫升高至滲氮溫度。

(3)氨的分解率滲氮是鋪及其他合金元素與初生態的氮接觸而進行,但初生態氮的產生,即因氨氣與加熱中的鋼料接觸時鋼料本身成為觸媒而促進氨之分解。

雖然在各種分解率的氨氣下,皆可滲氮,但一般皆採用15~30%的分解率,並按滲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時,處理溫度即保持在520℃左右。

(4)冷卻大部份的工業用滲氮爐皆具有熱交換幾,以期在滲氮工作完成後加以急速冷卻加熱爐及被處理零件。

即滲氮完成後,將加熱電源關閉,使爐溫降低約50℃,然後將氨的流量增加一倍後開始啟開熱交換機。

此時須注意觀察接在排氣管上玻璃瓶中,是否有氣泡溢出,以確認爐內之正壓。

等候導入爐中的氨氣安定後,即可減少氨的流量至保持爐中正壓為止。

當爐溫下降至150℃以下時,即使用前面所述之排除爐內氣體法,導入空氣或氮氣後方可啟開爐蓋。

三、氣體氮化技術:氣體氮化系於1923年由德國AF ry 所發表,將工件置於爐內,利NH3氣直接輸進500~550℃的氮化爐內,保持20~100小時,使NH3氣分解為原子狀態的(N)氣與(H)氣而進行滲氮處理,在使鋼的表面產生耐磨、耐腐蝕之化合物層為主要目的,其厚度約為0.02~0.02m/m,其性質極硬Hv 1000~1200,又極脆,NH3之分解率視流量的大小與溫度的高低而有所改變,流量愈大則分解度愈低,流量愈小則分解率愈高,溫度愈高分解率愈高,溫度愈低分解率亦愈低,NH3氣在570℃時經熱分解如下:NH3 →〔N〕Fe + 2/3 H2經分解出來的N,隨而擴散進入鋼的表面形成。

相的Fe2 - 3N氣體滲氮,一般缺點為硬化層薄而氮化處理時間長。

氣體氮化因分解NH3進行滲氮效率低,故一般均固定選用適用於氮化之鋼種,如含有Al,Cr,Mo等氮化元素,否則氮化幾無法進行,一般使用有JIS、SACM1新JIS、SACM645及SKD61以強韌化處理又稱調質因Al,Cr,Mo等皆為提高變態點溫度之元素,故淬火溫度高,回火溫度亦較普通之構造用合金鋼高,此乃在氮化溫度長時間加熱之間,發生回火脆性,故預先施以調質強韌化處理。

NH3氣體氮化,因為時間長表面粗糙,硬而較脆不易研磨,而且時間長不經濟,用於塑膠射出形機的送料管及螺旋桿的氮化。

四、液體氮化技術:液體軟氮化主要不同是在氮化層裡之有Fe3Nε相,Fe4N r相存在而不含Fe2Nξ相氮化物,ξ相化合物硬脆在氮化處理上是不良於韌性的氮化物,液體軟氮化的方法是將被處理工件,先除鏽,脫脂,預熱後再置於氮化坩堝內,坩堝內是以TF – 1為主鹽劑,被加溫到560~600℃處理數分至數小時,依工件所受外力負荷大小,而決定氮化層深度,在處理中,必須在坩堝底部通入一支空氣管以一定量之空氣氮化鹽劑分解為CN或CNO,滲透擴散至工作表面,使工件表面最外層化合物8~9%wt的N及少量的C及擴散層,氮原子擴散入α–Fe基地中使鋼件更具耐疲勞性,氮化期間由於CNO之分解消耗,所以不斷要在6~8小時處理中化驗鹽劑成份,以便調整空氣量或加入新的鹽劑。

液體軟氮化處理用的材料為鐵金屬,氮化後的表面硬度以含有 Al,Cr,Mo,Ti元素者硬度較高,而其含金量愈多而氮化深度愈淺,如炭素鋼Hv 350~650,不鏽鋼Hv 1000~1200,氮化鋼Hv 800~1100。

液體軟氮化適用於耐磨及耐疲勞等汽車零件,縫衣機、照相機等如氣缸套處理,氣門閥處理、活塞筒處理及不易變形的模具處。

採用液體軟氮化的國家,西歐各國、美國、蘇俄、日本、台灣。

五、離子氮化技術:此一方法為將一工件放置於氮化爐內,預先將爐內抽成真空達10-2~10-3Torr(㎜Hg)後導入N2氣體或N2+ H2之混合氣體,調整爐內達1~10 Torr,將爐體接上陽極,工件接上陰極,兩極間通以數百伏之直流電壓,此時爐內之N2氣體則發生光輝放電成正離子,向工作表面移動,在瞬間陰極電壓急劇下降,使正離子以高速衝向陰極表面,將動能轉變為氣能,使得工件去面溫度得以上昇,因氮離子的衝擊後將工件表面打出Fe.C.O.等元素飛濺出來與氮離子結合成FeN,由此氮化鐵逐漸被吸附在工件上而產生氮化作用,離子氮化在基本上是採用氮氣,但若添加碳化氫系氣體則可作離子軟氮化處理,但一般統稱離子氮化處理,工件表面氮氣濃度可改變爐內充填的混合氣體(N2 + H2)的分壓比調節得之,純離子氮化時,在工作表面得單相的r′(Fe4N)組織含N量在5.7~6.1%wt,厚層在10μn以內,此化合物層強韌而非多孔質層,不易脫落,由於氮化鐵不斷的被工件吸附並擴散至內部,由表面至內部的組織即為FeN → Fe2N → Fe3N→Fe4N順序變化,單相ε(Fe3N)含N量在5.7~11.0%wt,單相ξ(Fe2N)含N量在11.0~11.35%wt,離子氮化首先生成r相再添加碳化氫氣系時使其變成ε相之化合物層與擴散層,由於擴散層的增加對疲勞強度的增加有很多助。

而蝕性以ε相最佳。

離子氮化處理的度可從350℃開始,由於考慮到材質及其相關機械性質的選用處理時間可由數分鐘以致於長時間的處理,本法與過去利用熱分解方化學反應而氮化的處理法不同,本法系利用高離子能之故,過去認為難處理的不鏽鋼、鈦、鈷等材料也能簡單的施以優秀的表面硬化處理。

舍舍夫工艺简介| 与气体氮化比较| 与离子氮化比较| 特点与性能| 处理后零件性能|离子氮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处理体积较大的零件,这是由于为得到辉光放电(离子体)和避免弧光须保证最短问题●难以对形状尺寸差异大的零件放在一起混合处理●难以处理形状复杂的零件●不可能处理带孔/小直径的零件●几乎不可能很好地处理铸铁件舍舍夫(SURSULF)工艺技术则对零件体体氮化在实际应用上,遇到的问题:●适用于钢制零件,但不能很好处理铸铁,特别不适合处理那些具有游离石墨的铸铁●形成ε相和γ'相混合的化合层(γ'相的含量取决于钢材的成份:钢中合金元素越少,γ'相占比例越大)●可以得到表面化合层深12um,扩散层深达0.2mm到0.6mm●导致处理零件的变形极大●渗层均匀性不好●表面硬度值低舍舍夫(SURSULF)工艺技术则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盐的化学成份,能处理所有的钢和铸铁件●舍舍夫(SURSULF)工艺形成ε相单相层,因而不脆(它具有良好的表面抗疲劳强度),与气体氮化生成的Y'+ε混合相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处理四、六缸曲轴几乎不变形,可满足一般高精度零部件氮化要求渗层均匀性极佳●表面硬度高,有很高的耐磨性●化合层深度可达15~25um以上,扩散层深度可达0.3~0.8mm以上●处理的冲压模寿命比气体氮化提高3~10倍●表面硬而不脆,不易剥落,整体性极好钢的化学热处理--软氮化为了缩短氮化周期,并使氮化工艺不受钢种的限制,在近年间在原氮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软氮化和离子氮化两种新氮化工艺。

软氮化实质上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氮碳共渗,钢的氮原子渗入的同时,还有少量的碳原子渗入,其处理结果与一般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氮化低,脆性较小,故称为软氮化。

1、软氮化方法分为:气体软氮化、液体软氮化及固体软氮化三大类。

目前国内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气氛中进行低温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介质有尿素、甲酰胺、氨气和三乙醇胺,它们在软氮化温度下发生热分解反应,产生活性氮、碳原子。

活性氮、碳原子被工件表面吸收,通过扩散渗入工件表层,从而获得以氮为主的氮碳共渗层。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值最高。

氮化时间常为2-3小时,因为超过2.5小时,随时间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很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