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教因果思想与信仰缺失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一辈子信佛

一辈子信佛

一辈子信佛,你损失了什么?多年前有个中国的学者。

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佛祖没有下来杀死他。

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佛祖根本不存在!”怎知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

我只是一个农村妇人,不能向你反驳,只想请你回答我心中的一个问题:我信奉佛多年以来,心中有了佛的救恩,十分快乐;我心中充满佛给我的安慰;因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

请问:假如我死时发现佛根本不存在,我这一辈子信奉佛,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好一会儿,全场寂静无声,听众也很同意农村妇人的推理,连学者也惊叹好单纯的逻辑,他低声回答:“女士,我想你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农村妇人又向学者说道:“谢谢你这样好的回答。

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当你死的时候,假如你发现果真有佛,是千真万确,也有天堂和地狱的存在,我想请问,你损失了什么?”学者想了许久,竟无言以对。

谈一谈无神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重德行善,这个国家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反之,则天灾人祸不断,瘟疫怪病流行,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既然如此,现在的人,为何不重德呢?只因人们相信无神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不信有神。

同时,现在的人们所学、所崇尚的是现代科学。

凡用科学方法能证实的,人们就相信;神的存在,无法用现代科学去证实。

故人们不相信有神。

谁说有神,有因果报应等,大家都会笑话你。

现在的人,都想过好生活,私心愈来愈膨胀,希望占有越多越好。

为了个人的幸福,就不择手段地,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还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他不信报应。

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就日趋混乱。

哪还有几个讲“德”呢!最后,这个社会就无法收拾了。

看来,这“无神论”是使人腐败、社会动乱,百姓遭殃的祸根子。

青年人眼中的佛教

青年人眼中的佛教

青年人眼中的佛教陈尧11121063我从未想到,自己能在大学中这样近的接触佛教。

从初中开始,身边的几个朋友便开始接触宗教,那时的我对宗教是无知且胆怯的,我们被灌以宗教迷信的思维,对这些称之为“唯心主义”的思想避而远之,高中时,渐渐接触到佛教的智慧,心里敬畏这样的高深,觉得是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样信仰缺失的时代,不信宗教不信神,偏向于物质与自己。

一路走来总有烦恼,原来上学时候更是如此,觉得没有什么友情常驻,更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依靠,但在心里却有向往。

对于佛教文化,它传承上千年之久,只是每每观之,更多的人只有在门外谈论的闲暇,没有真正敢于出家修行的勇气,再说的实在,我们是求佛不信佛,祈福祈得太不虔诚。

作为青年一代,我觉得我们生命力太盛,多数没经历什么苦难,也就不明白人的脆弱。

也许人这样一根脆弱的芦苇,仅仅抓住另一根,还不够让自己挺立在世上得坚强。

高中时候语文课本学过一篇余秋雨的《道士塔》,那时候总是执于王道士的愚昧卖国,懦弱无知,外国人仅仅用随身的一点物品就换取了大量宝贵的壁画经书,中国的宝贵文物丧失得如此让人心痛。

年轻的生命力与标准答案的全文主旨,很容易让该文成为对高中生实行爱国教育的典型案例。

只是现在想,经书外流,虽让人心痛,但也促进了世界佛教的发展,让文物更完好的保管,让更多人得以了解佛教,这样看,疼痛就缓解一些。

释迦牟尼悟道六年,终于成佛,讲法四十八年,然后涅槃。

玄奘取经十七年返回长安,用二十年翻译上千佛经。

人活一生,所能做的事太有限,有人追求成功然后蔑视成功,有人追求智慧又爱众生,哪种活法都有些浪费,能成就自己已经不易,能在死后仍能解无数人烦恼,这样的一生,不只是伟人的伟大。

人总是得向前看,却时不时回头张望几下,佛家讲因果思维,不只是小时候常常被教育的不做坏事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为在轮回的下一世才偿还,现在觉得人的“造业”不同,在现世也会受报。

我们已经陆陆续续走过了二十岁的门槛,我感谢自己的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大学老师家庭,佛讲因缘,我与父亲母亲的联系,最让我割舍不断,生怕哪天像那句“我们仨走散了”一样轻描淡写,又含着浓浓思念的惆怅。

莫让佛教乱象干扰当代中国人对佛教的信仰

莫让佛教乱象干扰当代中国人对佛教的信仰

莫让佛教乱象干扰当代中国人对佛教的信仰在当代中国,佛教乱象丛生。

比如有的佛弟子给汽车开光、给美女开光、收干女儿、与美女街头搂抱。

等等,这无不违背了佛学的真谛,败坏了佛家,干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由于佛教的特点是深信因果,深信六道轮回的,于是前世、来世正是我们佛教常常提及的也是佛弟子最为关心的,这样一来,一些非正宗佛弟子,于是打着佛教的幌子,随意编纂他人的前世、来世等因果故事并广为传播,误导了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还有一些非正宗的佛弟子,将一些风水、算卦、算命、批八字等中国的民间文化掺揉到了佛教之中,已达到骗取他人钱财的目的。

于是我们说有违佛陀真教诲的一些言论,已成为佛毒,正在危害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

这里说佛毒,仅仅是批判佛毒危害社会危害民族,并不是要把佛教灭了,不是要让佛法彻底被人类抛弃,而实际上我们是要拯救佛教、还原佛法的真实与伟大。

佛教的真谛是什么?就是要我们效法诸佛菩萨的行为,利益众生、普度众生。

还是那句话,这里说佛毒并不是说佛陀的法、佛陀的经都是有毒的,而是说之所以现在形成了“佛毒”,其实是因为现在的佛教徒和佛教其实都违背甚至背叛了释迦牟尼的真精神、真宗旨,即背叛了释迦牟尼佛的大慈悲、对众生的大关爱、对人类对众生的大承担、大道德、大拯救;一些人仅仅学得了佛经的文字与皮毛、仅仅学得了佛说的文字之后,又无限制的大肆发挥后的、败坏了佛法,成为了佛法中的“怪胎”、“变种”,因此“佛毒”和佛陀的伟大无关、和佛法的伟大也无关,而是一种“谬种流传”。

中毒太深的佛教信徒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毒,而且这种佛毒和佛陀的真实与伟大完全背道而驰;相反却顽固的认为他们学得的佛毒就是“真法”、“正法”、“良法”:他们争相捐钱印刷各种推波助澜佛毒的经论,结果给自己造了更多的业力。

可是现在的佛教徒们却自己完全不明白他们已经中“佛毒”太深,反而要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加大接受这种“佛毒”的“学习”进程中去,因此正宗的佛弟子应该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种“佛毒”给清除掉。

信仰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信仰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信仰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不知何时,有过这样一个说法:"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

"当时并不理解,中华灿烂的古文化中,道教,佛教,儒学都曾兴盛一时,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人的信仰并不统一,但却不能说是没有信仰吧。

现在想来,的确如此,中国人缺少信仰,或者说缺少对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文化,何来信仰?在浪漫之都巴黎,商人是很讨厌国人的。

不为别的,只为中国人深宵营业。

受法国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法国人都认为夜晚是上帝创世休息的时间,所以夜晚的法国是安静的。

而中国人的商店却给这份寂静平添了一份不和谐的喧嚣,这让其他商人十分不爽,更让其他人对中国人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的确,当外国人信仰上帝之时,中国人却只剩下了数千年传承在血脉中的儒家伦理道德。

这仅剩的一切中华文化,即便全是精华,也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信仰。

所以,中国人少了一份文化的积淀,自然是少了信仰的。

中华五千年的底蕴,带给了炎黄子孙浓厚的民族荣誉感以及民族精神。

然而,有些人便开始满足了,认为中华文化已经完美了,已经登峰造极了,看不起他国文化。

自己对中华文化浅尝辄止,便开始站站自喜。

这样的.国人并不在少数,他即使有信仰,也是伪信仰,他们的行为与信仰并不相符。

可见想要获得信仰,必须静下心来,真正地去理解,去钻研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

真的信仰又是什么呢?那是李白在权贵压迫下豪迈的吟唱,他的信仰是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真正的信仰是什么?那是杜甫低沉的悲颂,他的信仰是山河永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真正的信仰是什么?是太史公在狱中奋笔疾书的身影。

他的信仰是名垂千史,丹书留名!吾之死,重于泰山!这些伟人,文豪们早已将中华文化融入骨子里了,自然而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信仰。

获得信仰的道路是一条黄金之路,在这条路上,你可能璀璨,也可能凋零。

但倘若你能成功走到终点,你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

信仰缺失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这些现象能不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直接关系到当下人们信仰信念的强化。

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

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

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廖乐根摘要:因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而又很容易被误解的重要概念。

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

在佛教中,因果与业力密不可分。

佛 教的因果观包含了五大基本规律:因果不虚、因果不乱、因微果著、自作自受、众缘和合。

也就是说,因果具有真实不虚性、善恶不乱性、增长增值性、自作自受性、错综复杂性五大基本特性。

正确认识 佛教的因果观,对于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明了并深信佛教的因果观,能真正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调整负性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有效对治和化解指责、抱怨、嫉妒、嗔恨等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并能激发和培养接纳、敬畏、感恩、慈悲等正向心态与优良品质。

当然,佛教的因果观在心理治疗的应用中,有一些可能出现的问 题是需要引起重视与注意的。

关键词:佛教因果业心理健康一几个基本概念---因、缘、果、业1.因、缘、果佛教所说的因果,其实是因缘果报的简称。

因和缘,在佛教中有时会 通用,它们都是指产生结果的原因、因素或条件,但重点有所不同。

一般 ** 廖乐根,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

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来说,因,是指主要的、根本的因素,或内部原因;缘,通常是指次要 的、辅助的因素,或外部原因。

因此,通常有主因与助缘、内因与外缘之 说。

比如:对于一棵大树(果)来说,树种是因,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就是缘。

在佛教的思想理论中,对因、缘、果有很多分类与论述,如六因®、四缘@、五果@等,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任何一种结果来说,虽然“因”是主要的、根本的条件,但“缘”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没有“缘”的辅助与配合,仅有“因”是不会产生相应之果 的。

因此,当我们说“因果”时,“因”中其实已经包含了 “缘”。

果,就是结果、果报,果是相对因和缘来说的。

2.因果与业佛教讲因果,重点不是在外部的物质世界,而是内在的心理与精神世 界。

谈到因果,必然就要谈“业”,业既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

业是梵文“karma”的意译,它的基本含义是“造作”,包含了所有的身心活动。

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信仰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近代史学家章立凡
章立凡:第一,我认为中国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 它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虽然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但它讲的是法术,个人修行,标榜“一人得道鸡犬升 天”,却不讲普渡众生。儒教强调伦理,但也不是世界 性的宗教。所以,从远期来看,中国人自身的宗教感是 缺失的。
第二,从近期来看,我认为这一系列事件,说明我们诚 信缺失。我们国家也接受外来宗教,比如佛教强调轮回和因 果,但是在经历文革之后,原有的信仰体系也被破坏。外来 的信仰体系到中国,也被本土化得厉害。基督教到中国,被 百年前的洪秀全打上了邪恶的烙印。而如今,我们信仰宗教 也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求佛保佑升官发财,我就给你香火 钱给你塑金身,这是跟佛神做交易。诚信、道德体系在这个 社会不复存在,一切向钱看。 我对我们的民族深感焦虑,不仅传统思想无法得以传承, 而且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培育不出思想家。现在的80、90后, 已经不再思考这些问题,却只能产生功利性想法。
难道中国人真就没有信仰了吗? 其实不然,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 而是没有系统的、统一的信仰。许多 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一样,有人信 仰金钱主义,有人信仰官僚主义,有 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人信仰基督 教……总之很杂很乱。那么,在这种 状态下,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也是不为 过的。
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文化来构建信仰:“智、信、 仁、勇、严”。 “智”即智慧,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和统筹性的思维,能审时 度势,运筹帷幄,有长远见识的大智慧。 “信”即诚实守信。“人无信而不立”,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一 诺千金、一言九鼎。
信仰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存在或 观念体系的确信、尊崇,并奉之为行为的准则。
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说教、或现象、或
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 价值体系。

浅析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_黄亚娟

浅析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_黄亚娟

浅析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_黄亚娟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理论的重要根基。

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受到因果关系的支配,每个人的善恶行为都会给自身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并因此引起人在前世、现世和来世三世间轮回。

因果报应论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学说,是阐发道德和生命关系的理论。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学者结合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和新的阐述,体现了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1.因果报应论产生的根源佛教讲“业”、“业报”。

业,可以理解为造作的意思,即每个人的身心活动。

佛教认为,这种活动和因果关系相结合,会形成产生不同结果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业力”,这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是创造未来生命的动力。

业,从形态上分,有身业、口业和意业三种;从性质上分,有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类。

善业招善报,恶业招恶报,非善非恶的无记业则不招果报。

业是人类向上努力或向下堕落的根据。

如唐朝僧人王梵志的诗所云: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承车马,贱者膊担行。

富者前身种,贫者悭贪者。

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闻强造功德,吃着自身荣。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1]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世间贫富不等、贵贱悬殊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因果报应思想。

佛教的因果报应是善因必产善果,恶因必产恶果,并有“十恶”、“十善”之说。

“十善”与“十恶”相对。

“十恶”指:⑴杀生;⑵偷盗;⑶邪淫;⑷妄语;⑸两舌(挑拨离间);⑹恶口(恶骂);⑺绮语(杂秽语);⑻贪欲;⑼嗔恚;⑽邪见。

离这十恶则是十善。

十恶和十善,依照顺序,一至三属身业,四至七属口业,后三者属意业,通称为“身三,口四,意三。

”从内容来看,十恶、十善基本上是道德修养问题。

佛教因果报应论认为道德的高下是决定人的地位、命运和未来的根本要素。

可见善业恶业就是果报的根源,行善便能向上逐渐求得解脱,行恶却会向下堕入痛苦的深渊。

2.因果报应如何实现因果报应是如何实现的?这是因果报应说的一个根本问题。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一、缺少宗教信仰的原因及对生活的影响宗教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精神世界和社会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发现自己缺乏宗教信仰,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致:1. 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传统宗教信仰逐渐式微,而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技术和功利主义为导向的价值观。

这种环境的变化使我渐渐远离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2. 教育和家庭背景:我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相对较为世俗化,缺少宗教教育的影响。

家庭并未重视或介入宗教活动,也没有给予我深入了解和学习宗教的机会。

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科学的发展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科学解释了很多宗教信仰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这使我渐渐失去了对宗教的信心。

缺乏宗教信仰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我缺乏一种向往超越现实、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导致我在生活中缺乏一种宏观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其次,我对生命和死亡等重大问题缺乏思考和回应,导致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惑和迷茫。

另外,缺乏宗教信仰也使我在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宗教信仰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缺乏宗教信仰可能导致我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模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引导,对于生活中的权衡和选择缺乏准则和价值观。

二、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和反思在自查自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以下问题:1. 精神追求的匮乏:缺乏宗教信仰导致我在精神层面上缺乏追求和寻求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我常常只注重物质财富和个人成就,而忽视了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2. 道德观念的模糊:缺乏宗教信仰导致我在道德观念上产生疑惑和模糊,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和影响。

在一些道德选择面前,我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和选择,容易受到诱惑和外界的压力。

3. 人生意义的困惑:缺乏宗教信仰使我对于人生意义和目标产生困惑。

我无法给予自己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这使我在生活中缺乏方向感和动力。

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

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

信仰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信仰问题的重视,我将在此信中就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整改措施进行探讨和阐述。

信仰是指个体对于宗教、哲学、理论体系或者道德准则等方面的信任和忠诚。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信仰对于个体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些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整改。

首先,现代社会出现了信仰虚无主义的倾向。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信仰倾向越来越偏向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超自然或者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信仰内容持怀疑态度甚至拒斥。

这样的信仰虚无主义使得个体对于生命意义、价值观和目标的追求缺乏指引,容易导致迷茫、无助和价值缺失。

其次,存在盲从和极端思维的信仰倾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体容易受到大众舆论的影响,盲目跟风、盲从是一个明显的信仰问题。

大众的价值观、观点和选择会被少数利益集团或者个人操纵和操控,导致个体对于自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缺乏,信仰过于依赖外部的声音,而非自主形成。

此外,极端思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个体容易陷入极端团体的信仰体系,丧失对于其他信仰或者理念的尊重和包容,造成社会分裂和冲突。

第三,存在利用宗教信仰谋取私利的问题。

在信仰的名义下,一些人或者组织滥用宗教权威,扰乱社会秩序,牟取私利。

通过操纵宗教信仰、渲染宗教矛盾、蛊惑人心,这些人或者组织达到对于其他信徒和社会的控制和剥削的目的。

这种利用信仰谋取私利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宗教的本质,损害了信任和神圣的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整改措施来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宗教和哲学教育。

通过对于宗教和哲学的知识和思考的引导,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不同的信仰体系,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于宗教的理性审视,避免盲从和极端思维。

其次,加强信仰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宣传和倡导。

我们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对于不同信仰的包容和尊重,承认每个个体都有自由信仰的权利,避免宗教狭隘性和排他性的存在。

关于自查自纠信仰缺失方面

关于自查自纠信仰缺失方面

关于自查自纠信仰缺失方面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自身信仰的思考和反省。

本文将探讨自查自纠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帮助人们重拾对信仰的关注和反思。

一、原因分析:1.1 社会乱象的冲击当代社会,各种乱象层出不穷,腐败问题、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对于个体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很容易感到无力和彷徨。

在这种压力下,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信仰,失去生活的方向,从而导致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

1.2 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科技和物质生活,对于传统信仰的需求不断减少。

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功利和个人利益,对于精神信仰的需求变得淡薄,从而导致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

1.3 钝化的思想意识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特点,使得人们的思维变得急躁和浮躁。

人们习惯于浅尝辄止,只追求快速的、表面的满足感。

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也导致缺乏对信仰的反思和自我审视。

二、解决方法:2.1 建立信仰的基石对于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首先要建立坚定的信仰基石。

信仰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归属感和向往,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以通过参加宗教活动、阅读经典文献、听取精神导师的教诲等方式,来增强个人信仰。

2.2 加强自我反省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往往与对自身的反思和审视不足有关。

我们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是否有对自己的交流和沟通的不当行为。

只有通过加强自我反省,才能真正找到自己信仰的缺失点和偏差,及时纠正。

2.3 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道德观念的弱化。

要解决自查自纠信仰的缺失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让人们明白道德的重要性,明确信仰与道德之间的关联,从而促使自己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4 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现代社会注重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容易忽略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

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

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五逆——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又如毁谤三宝、杀人越货、纵火决堤、强暴妇女等重大的犯罪行为,都是不可变转的罪业。

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并长久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必须受报。

古来已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的谚语。

杀生太多,不免引起战争,而相互的残杀与斗争,则会招致兵荒马乱、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等劫难。

“劫”是时间或时限的意思。

恶因若累积到某种程度,便会发生某种灾难,有的是区域性的,有的则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但看造业人数的多寡和所造之业的轻重而定。

今生造业不一定今生受报;但在过去世中,于不同的地方,各人造了某类的恶业之因,就会在未来世中的某个时代的同一环境中,受到相同的恶报。

“数”不是佛学名词。

屈原于《楚辞》的〈卜居〉内有云:“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此数是指占卜之术数;《书经》的〈大禹谟〉则云:“天之历数在汝躬”,以及收录于《文选》应璩所撰之〈与曹长思书〉一文内又云:“春生者繁荣,秋荣者零悴,自然之数,岂有恨哉!”这些都是讲天理、命运或气运之说。

而将之与佛教的“劫”字配合,便产生“劫数”之说了。

佛教所讲的“劫”,是梵语“劫波”(kalpa)的音译,指非常长的时间过程,其有大、中、小劫。

所谓小劫,若用比例来说,如果人类寿命最长可达八万四千岁,最短仅得十岁,那么,从八万四千岁起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只剩十岁,再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如此一减一加的历程,总称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

众生所居住的世间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一循环,是为一大劫。

据佛经所说,只有“住”的阶段有众生活动,其他三个阶段,众生应是迁到他方世界去。

而在还没有迁出之前,遇到“坏”的阶段开始时,会有大火、大水或大风等的灾变发生,称为“劫难”,能把物质世界以至禅定世界全部摧毁。

唯识学的因果思想造业果报

唯识学的因果思想造业果报

唯识学的因果思想造业果报唯识学作为佛教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强调了因果关系在世界中的作用以及造业果报的重要性。

因果思想是唯识学的核心概念,它涉及到个体行为与其所引起的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唯识学的哲学框架下,因果关系被看作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唯识学的角度探讨因果思想以及其对造业果报的影响。

一、因果思想在唯识学中的地位唯识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所生,所有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原因。

因果关系被视为一种紧密联系的连续过程,它表明了一切现象都有其前因,而这些前因又会成为后续现象的原因。

因果关系贯穿于唯识学对世界的解释中,构成了唯识学的基本思想。

二、因果关系的具体表现在唯识学中,因果关系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生命中发生的事件,而是广泛涉及到整个宇宙的存在和运转。

唯识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种依存关系意味着一切行为都会引起相应的结果,即“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个体的言行举止会产生直接的因果关系。

唯识学把个体的行为称为“造业”,个体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因素,它会影响个体未来的命运和体验。

其次,唯识学还认为,整个宇宙的运转和存在也是由因果关系所决定。

宇宙中的每一个现象都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因果网络。

三、因果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在唯识学的理论中,因果关系对个体的影响是重要而显著的。

个体的行为会通过因果关系影响其未来的命运和体验。

唯识学认为,任何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即个体所体验到的结果。

因果关系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行为会带来积极的果报,负向的行为则会导致负向的果报。

因此,唯识学对个体提出了善恶行为的决定性地位,倡导个体从善行事,以避免不利的果报。

四、造业果报的解释和应用唯识学强调了对造业果报的解释和应用。

造业果报是因果关系的结果,它是个体所经历的善恶果报的集合。

唯识学认为,个体的现在和未来的体验都是由之前的行为所决定的。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一、引言信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奋斗的力量源泉,它是一种信念和追求,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信仰缺失的现象愈发普遍,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不免遭受信仰缺失的困扰。

因此,我决定对自己信仰缺失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自查自纠,以期找到解决之道,重新建立和巩固自己的信仰体系。

二、信仰缺失的表现1. 毫无信念和目标。

长期以来,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缺乏明确的信念和目标,没有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常常感到迷茫、空虚和失落。

2. 价值观念混乱。

对于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我常常无法正确判断和抉择,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念。

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丧失正义感和同情心。

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和困难,我往往选择视而不见,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援助,丧失了应有的正义感。

4. 心灵的虚无感。

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困境让我产生了心灵上的虚无感,感觉生活缺乏意义和价值,对未来充满了无力感和恐惧感。

三、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在进一步自查自纠之前,我认为有必要深入分析导致信仰缺失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1. 社会环境的变迁。

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和物质至上导致了人们对信仰的忽视和淡化,追求功利和享乐成为主流价值观念。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宗教信仰和道德教育,家长对于子女的信仰发展关注不足,以至于子女长大后对信仰缺乏基础和认同。

3. 学校教育的单一化。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对于人文精神和信仰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信仰方面的养成和培养不足。

4. 个人原因。

个人对于信仰问题的忽视和淡漠,缺乏对信仰的思考和探索,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欢愉。

四、自查自纠的具体措施为了解决信仰缺失的问题,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查和自纠。

1. 提高信仰意识。

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和宗教书籍,了解并反思自己的信仰观念和信仰体系,培养和加强信仰意识。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赏,君子必稀;有恶不惩,小人必猖。为形成一种好的道德风尚,为挽救社会人心,必须对因果报应思想
的合理性子以足够的重视。因果报应崽想“为人们解决心与心、身与身、身与社会的矛盾提供r一种理 论,它使得人们在福祸尢常与诸多烦恼尘劳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清静、西调与他人和社会的 关系,凼此其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绵延不息。”o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 向的一致性,决定了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如孝顺父母、宽仁忠厚、诚 实善良、重义轻利等等,这些都同我们今灭提倡的精神文明是共通的,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 容。,
万方数据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因果报应思想影响于社会,不仅限于社会生活方面,对于各种体制的完善和政治生活的人本化也 有着极大的支配作用。其影响性的大小制约于主流意识形态对其合理性的认同程度,同时,其影响性又 是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的有力支柱。善恶赏罚的不到位甚至错位,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最容易引起民 愤,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因果报应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表达了广大人 民群众‘惩恶扬善’的理想和愿望。”o它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理想追求的体现和有力保障,对社会各个 阶层起着警策作用和教育作用,使得善事能够昌行,恶念自然臆退。以古代防治官吏徇私舞弊、贪赃枉 法为例,除去各朝历代的律例之外,防范于前并对官吏产生强大心理震慑作用的,还是因果报应思想。 在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内,有一座叫作公生明的牌坊,位于一进正门处,在正堂的正前方。牌坊E只 有两句话:“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字题在牌坊的后面,为的是让正在升堂的~品 大员看见,起警示作用。这两句话所要传达的是根生于中国人血液里的因果报应思想和报恩观念,在心 理上戒惧当朝官吏。这两句话是宋朝太宗皇帝引用的,题写者是黄庭坚,宋之后又出现在了明清的督抚 衙门里,体现了过去封建王朝的主流意识对这一思想的认可和倡导,表现了这一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 可行性。作为一名官员,所吃所用一切物质供养,均来自于百姓的血汗,国家的税款财政。如果为官不能 为百姓谋利益,造福一方,自是上愧于国家,下愧于人民。如果不仅不为地方造福、百姓谋利,反而做恶 于桑梓,祸害于百姓,那天理昭昭,岂能逃脱恶果的报应?如果能把百姓时刻挂在心上,处处为百姓着想, 恒惕于心,如履薄冰,则自会百姓拥戴,万世流芳。佛教出家僧人有一句话,叫“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今生不得道,披毛戴角还。”为官者也是在吃十方饭,如果不能恪职尽责服务于百姓,也是要“披毛戴角还” 的。“下民易虐,E天难欺”也包含着这方面的道理。百姓无权无势,为官者自是容易欺凌。然而百姓易欺, 因果难逃,时候到时,自有报应。这一句话是在提醒那些正在升堂的官员们,审理案件时要光明正大,公正 无私,不要贪图一时利益而牺牲平民百姓的利益,更不要仗势欺人,为所欲为。在权力与百姓利益的天平 上,要时刻以百姓利益为重。包容因果报应思想的宗教性,利用其超越时代性,借鉴其合理性,必能在社会 各个层面涤除尘垢、标立风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如果人人都能畏惧因果、去恶从善,“小之可以成为自修之正人君子,大之自觉觉他化社会为良善, 化世界为太平,转五浊而为t宝。”o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通过道德力量的作用,有助于建立父慈子 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有助于养成遵纪守法、淳朴诚信的社会风气,实现个人道德、精神境界的升华 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信仰缺失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精选)

信仰缺失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精选)

信仰缺失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范文(精选)一、问题描述信仰是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人们对于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根本信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需求,信仰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信仰缺失表现为人们对于价值观模糊不清,道德观念淡漠,丧失了对于人生的目标和方向的追求,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伦理观念混乱等种种问题。

1.1 道德沦丧信仰缺失使得人们对于道德标准的认同和遵守变得模糊不清。

在现代社会,诸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例如道德败坏、欺诈行为和利益至上等现象层出不穷。

人们在面临道德抉择时往往追求短期利益,而缺乏内心的指引和道德的底线。

这种状况导致社会的道德沦丧,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

1.2 人生迷茫信仰缺失使得人们对于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感到迷茫。

在物质主义的冲击下,人们往往将生命的追求与物质的满足混淆。

他们似乎陷入了永无止境、永不满足的追求中,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安宁和满足感。

这种迷茫不仅使得个人发展困顿,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

1.3 伦理观念混乱信仰缺失会导致伦理观念的混乱。

在没有明确定义的信仰支撑下,人们往往用自身的主观意志和个人利益来评判和解读事物。

这种主观评判和充满私利的行为,助长了人们的道德奢靡和违法乱纪,减弱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整改措施要解决信仰缺失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教育、家庭等多个层面进行整改。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整改措施:2.1 加强宗教和信仰教育宗教是人类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可以提供人们内心的平静、勇气和正能量。

因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宗教和信仰教育的投入。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宗教课程的设置,扩大宗教学研究的范围,培养学生对于信仰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2 提倡综合发展教育综合发展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

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人文素质。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

的, 人类还回答不了, 更解 决不 了, 到最后都只有找上帝他老 的考验怎么会有扑鼻 的香味?欲得功夫深, 铁杵磨成绣花针, 人家给出答案: 哲学和神学所研究的问题很可能是一样的, 但 没有写完几缸的墨水 , 哪能成就王羲之 的传世字画; 现在社会 因为核心不 同, 所得到 的答案和表现形式也就不一样 了。所 人 心 希 望速 成 , 社 会 生命 就 会 缩 短 , 人 的 生命 就会 畸 形 , 所以, 以, 得 出一个结论就是 , 宗教与哲学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甚至 养身积厚才是养生之道。 目前 ,我们都很关心的 “ 转基因食
准则;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够教你怎样用一颗善 良的、 真诚的、 学 家 提 出地 球 出现 了 问题 , 比如: 天气、 环境、 食物 、 生 态 失去 慈悲 的 心 去做 人 与 做事 , 教会 你 对 世 间万 物 的正确 认 识 , 多 去 平 衡 等 问题 ,最 后 研 究 来研 究去 都 是 因 为人 类 自身 对 地球 的 相信人间的美好。 人类运动学 中, 有一个词叫做“ 意动” , 其实, 破坏 , 甚至有 些是所谓的科学研究给我们带来的灾害 , 比如: 有 的时候只要你想着事情好的一面 , 你的行为、 意识就会随着 现在社会上 流行快餐文化, 不但方便面 、 快餐 品冲击市面, 乃 你所期待的那样去做 , 它就会朝着好的方 向去发展 , 这 也许就 至 有 快 速锅 、 快速 炉 等 等 , 甚 至 生病 了 , 还 有特 效药 , 希 望立 刻 是我们常说的精神指引吧 !
见效, 即刻痊愈, 其实, 世间万事都是一步一步来 的, 不能即刻
人们信仰的宗教有很多种, 但在中国主要有三大教 : 道教、 成效 , 你用药物来浇灌花草使它快速成长 。 就失去了它的芬芳 儒教、 佛教 , 其 中佛教在 中国相当较为盛行些 。 香味, 养猪, 猛喂饲料加速成长, 就失去了肉味, 汽车开得过快

树立正确的佛学观念之因果

树立正确的佛学观念之因果
现实的说法就是:上辈子我吃了你,这 辈子你吃我。
2.2.3结论
以上两种分析并没有所谓的完全的正确 或错误,因为我们都是无知而无力的,我 们只是思考和推测,我们只能说哪一种是 更合理的更睿智的更贴近于事实的。
两种分析分析2是明显更加贴近事实的, 因为它抓住了事物主体,到底什么是第一 接受者,什么是第二接受者,事情的发生 是针对于什么。
2.6戾气与祥和
怨气生魔障,仇恨遮眼明。是非恩 怨何时了,只叹人生多悲情。
我佛慈悲,人多不智。宁静祥和超 生死,清心安神往极乐。
慈航普渡救疾苦,梵音唱诵歌升平。 超脱执妄长自在,一支烛火到天明。
如果写一份生物死亡调查报告,我相信 大家都会写:生物死亡直接原因:生物身 上被系上石块难以行动导致死亡;间接原 因:生物被发现有死亡风险时,老师父没 有及时解除负担导致生物死亡。
但因果来说,杀生凶手却是老师父,小 徒弟只是对上一世阻挠并使自己有死亡风 险的报应吧,或者说是“我不杀伯仁伯仁 却因我而死”。
飞虫报应上一世被毒死、被病菌杀死, 于是将上一世弄死自己的毒死、杀死。
女朋友报应上一世因贫穷得到抛弃,这 一世因贫穷而抛弃他。
大厨报应上一世,使自己的这一世丢了工 作,没了女朋友,丢了好心情,还可能因此 背上人命官司。另外也成了飞虫杀死贵宾的 帮凶,又背上了另外一层的因果。
飞虫报应上一世,直接了却了小命,尸骨 不全,甚至尸骨无存。此外,它还促使大厨 的生活轨迹因此改变,它又有了和大厨的因 果。
女朋友报应上一世,背上了贪财不忠等恶 名,并且又参与了和别人组成家庭的因果, 大厨、女朋友、其他人又有了复杂的关系。
2.4.3分析——现实版因果图
虫子
喷嚏
死亡
大厨
死亡
失业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

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信仰缺失自查自纠报告自查自纠报告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诱惑。

人们对物质与享乐的追求日益增加,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悄然滋生。

在这种背景下,信仰的缺失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自省自己在信仰方面的缺失和瑕疵,同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积极自查自纠,并借此引起他人对于信仰的重视。

一、自身信仰的缺失和反思1. 过多关注物质享乐。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倾向于物质享乐。

自我也不例外,过去一段时间,我被物质诱惑所迷惑,忽视了对于信仰的重视和发展。

这种现象让我反思,我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并调整追求的方向。

2. 利己主义思想丛生。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时常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干扰和诱导,让我对于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忽视了。

这当然也造成了对于信仰的漠视。

回头看,我深感痛悔。

信仰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我要学会践行,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3. 缺乏精神修养和思考。

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许多人都陷入了短期快速获得信息的需求中。

同样,我也时时刻刻被各种资讯所淹没,没有时间去思考和修养自己的精神层面。

这导致了对于信仰的忽视,以及对于自身情感的麻木。

我要通过多读书、看净化心灵的电影和音乐等方式来修养自己的精神,保持对于信仰的敏感和敬畏。

二、自身信仰缺失的原因1.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风气的变化对个人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物质向往、功利主义等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让人们对于信仰的重视程度降低。

社会环境中缺乏对于信仰的教育和引导,也造成了信仰缺失问题的普遍存在。

2. 个人思想不成熟。

个人思想的成熟是信仰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思想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信仰的真正理解和接受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

在我个人而言,受限于我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个人思想较为不成熟,对于信仰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浅薄性。

3. 个人对信仰的认知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4【收稿日期】2013-04-05【作者简介】方文风(1989-),女,甘肃天水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级诉讼法学专业(国内安全保卫方向)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经济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思想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人民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我国民众缺乏信仰,失去了道德的底线,所以做出了许多道德沦丧的事情。

不少人开始探索,是什么造成了民众的信仰危机,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一、佛教因果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起源于印度,两千七百多年前传入了我国,在适应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其中佛教因果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少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都反应了这一思想。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反应了有因必有果这一思想;“他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在告诫人们,不管谁做恶,都要承担后果;还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则说明从因到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等等。

佛教因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把世间万物都容纳在因果体系中。

大到宇宙、人生的起源与归属,小到人世间细枝末节的事,都离不开因果规律。

一个人的出生是一个“果”,这个果就是由前世的“因”所造的,因不同,果也会各有差异。

在这一世,人又会造就新的“因”,也会受现世的“果”,这些因果相折抵,又会形成下一世的“因”。

人的生生世世就是在这样的因果中无限的轮回下去,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所以佛教告诉人们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解脱之法也在这因果规律中,这也是佛教因果思想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因果规律中,因永远会导向一定的果,果都是由因得来,这是人们无法改变的,但是人们可以自主决定去种什么样的因,通过主导因,从而改变果。

在人的一生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自心。

只要我们发善心,福报会随我们而来,命运也会因我们而改变;只要我们有超脱之愿,当积累了足够的善因与智慧之后,我们也可从轮回中超脱出来而得涅槃。

[1]佛教因果思想深深的根治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它也是人们在行为处事时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

然而,受无神论观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死轮回持怀疑态度,现代文明的发展让我们更加肯定了世上并不存在神,宗教只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也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佛教的因果思想也被人们摒弃,人们不再相信因果轮回。

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道德沦丧的事件,就是由于人们敢于去种各种各样的“恶因”,因为他们不相信“恶果”会随之而来,他们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非常手段”去化解各种“恶果”。

[2]人们对生死轮回的质疑是正常的,无人亲眼见证它的存在,但不能因此否认佛教因果思想的根本智慧———即因果相续的道理。

二、我国信仰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我国信仰缺失的现状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古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儒释道精神,看重道德信仰的建设。

新文化运动带给我们“民主”和“科学”,我们开始关注政治信仰,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渐树立起了共产主义信仰,相信无神论,质疑宗教信仰。

[3]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崇尚物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不断的见证了“科技”的伟大,这种对物质的崇尚逐渐演化成了对“金钱”的崇拜。

因为钱,商人唯利是图,枉顾社会法纪,置消费者的生有关佛教因果思想与信仰缺失问题的思考方文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佛教因果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已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不再相信“因果”思想,肆无忌惮的去做坏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沦丧的事件。

分析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意在让大家对佛教因果思想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坚固大家的因果观念,促进我国社会和谐。

【关键词】因果思想;传统文化;公平【中图分类号】B 94,D 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01(2013)04-0120-03No.4,2013General No.67,Vol.122013年第4期第12卷(总第67期)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120死于不顾,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让人寒心,还有一些致富怪招也是令人瞠目;因为钱,官员权力腐败,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的事比比皆是,民众的仇官仇富思想也越发明显;因为钱,普通民众奔波于社会底层,不断飙升的房价和物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许多社会矛盾也油然而生等等。

长期以来,金钱成了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习惯于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但这种对金钱的崇尚并没有带给人们满足感,而是无限的彷徨与迷茫。

人们开始意识到,内心深处的标杆———信仰已经混乱。

从上述信仰缺失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第一,人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现实世界中迷失了自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许多人都急于获得成就,而把自身的一些美好品性丢弃以换取功名,在不断的拼搏中,只是越发的迷茫,不知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自己。

第二,模糊了对善恶好坏的认知。

当我们把钱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后,就会逐渐失去对善恶好坏的认知,起初我们可能只为自己的利益犯点小错误,但在这个浮躁社会的腐化下,犯小错误会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进而去犯更大的错误,到最后,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怎样是善,怎样是恶都无法判断,或者压根不想去判断。

第三,社会“不公”的现象时刻刺激的我们的神经。

我国是一个提倡人人平等的社会,在各项制度中都十分重视每一个人的权利,努力去为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

然而,当我们把钱作为社会价值评判标准时,各种“不公”的现象就会出现。

在目前的社会中,社会财富不可能均等的分配给每一个人,只要这种差距存在,贫富的差别待遇也会存在,富人的骄奢淫逸和底层人的拮据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社会问题也因此产生。

只要我们一天不把信仰的标杆树立起来,我们就一天不能把迷失的自己找回,更无法正确的去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三、佛教因果思想对人内心世界的规范作用人的一生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我们所身处的现实世界,一个就是完全由自己操控的心灵世界。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要遵守各项即成的规章制度,服从社会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要求;在心灵世界中,我们也要同样遵守一些规则。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在心中想象一些事,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其实不然,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并非两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它们通过人这个个体相互交织、互相影响。

现实经历会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同样,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对外在行为的约束是治标的工作,对内在思想的规范才是治本的工作。

所以,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立一个规则,让它去规范我们的心理活动,佛教的因果思想恰恰能提供这一规则作用。

(一)佛教因果思想教导我们去主导自己的人生佛教因果思想在解释人的生死轮回过程中,并不是在阐述宿命论,而是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如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那样“命自我造”,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去积累善业,提升智慧,我们就能改变自己原有的命运。

我们要积极的去把握各种机遇,在社会现实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钱”固然重要,但我们要正确对待,不能让钱驾驭了我们的人生,而是我们去合理利用钱。

这和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主流思想是相同的,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一个新未来。

(二)佛教因果思想要求我们弃恶扬善在佛教规范中,对善恶行为都做了划分,佛教因果思想就是要告诫人们不要去做恶的事,要多做善的事。

佛教对善恶划分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因为人的恶念在作祟。

如果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个善恶标准,都相信因果规律,就不会有人再去种各种“恶因”,自然也就不会生出“恶果”,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加和谐。

(三)佛教因果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人生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公的现象,同样的一个犯罪行为,有权有势的人可以通过暗箱操作,仍然逍遥法为。

无权无势的人就没有他们的侥幸。

佛教因果思想对这样的“不公”给出了一个合理解释,“众生平等”,每个人都要自食恶果,任何人都无法帮你跳出你自身所种的因果链条,更何况“权”和“钱”,只是从因到果的转化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果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上,拥有再多的“权”和“钱”不一定就是光鲜的人生,背后的苦楚只是外人没能亲眼目睹而已。

在因果规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用和别人去作比较,而是努力去为自己积累善因,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用佛教因果思想来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信仰缺失问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于如何去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现状的信仰体系的问题,大家观点各异。

许多人倡导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我们建党立国的根本理论依据,要一如既往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向科学和法律致敬。

[4]有些人则把目光转向了宗教信仰,世界几大主要宗教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在当今社会仍然屹立不倒,像“基督”、“佛教”等宗教在一些发达国家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说明宗教在教化民众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来提高我国民众的道德修养。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信仰模式,都在强调着一个词“公平”,有外在公平和内在公平两层含义。

外在公平,是指机会与待遇上的公平,也就是说,在一个社12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4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都有同等的机会去参与社会竞争。

我国的各种社会制度和规定都致力于为民众提供一个公平的外在环境。

内在公平,是指心理感受上的公平,即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能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是平等的。

在一个社会中,只有让每个成员都体会到内在的公平,才能让每个成员和睦相处,外在公平设立的目标就是要大家都体会到内在的公平。

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中,只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分到了公平的利益成果,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争执也就会减少,甚至不见。

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现实,无法保障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内在的公平。

佛教因果思想注重自身的修为,它教导人们以一种十分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世间万物。

在它用因果理论解释世间一切时,可以让每个人心悦诚服,从而感受到内在的公平。

[5]当面对各种不顺的境遇时,它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层面去寻找问题,而不去抱怨种种外力因素;当面对各种顺境时,它也提醒人们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延续这种幸福。

这正是目前社会中许多人都忽视的东西,处于逆境的人总是不停的去抱怨社会,抱怨国家政策不好,抱怨他人伤害自己的利益,从不正视自身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