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为何无恶报与因果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两句话可以以历史来作证。自古以来,凡是过于憨厚、积善的人家,他的后代往往会发达。纵然没有大的发达,也能够保住平安过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灾。这是在历史上能看到的,在我们现前也能够观察得到,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去观察。
换句话说,如果是相反的,这个人家过去的先人,以及他的本身积恶,欺负别人,尽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人家必定不能够久享富贵,纵然现前他是大富大贵。所以有一些人看到这个现象,这个人家无恶不作,为什么还大富大贵?这是他不明了道理。这是他们家中过去生中,或者是他本人,他的前辈过去生中修的福大。佛家讲“修福不修慧”,因为他没有智慧,这一生当中他才造作恶业。造作恶业必定折福。
譬如,他过去生中修的福有千万财富,这一生当中虽然发财,心术不善,处处欺压别人,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他的福报折了,千万财富变成了百万财富,损失太多太多了。可是他还有百万财富,比起一般人,他还是富有得多。因果通三世,他这一生这个余福享尽,他的罪报就现前。有些人他的果报在来生,有些人在这一生,晚年就没落,破产了。什么原因?“积恶之家”,他的报应是这样的。人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对自己个人,对自己家人,对自己的宗族,决定有大利益。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佛教之所尚,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著,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响,而其远因实由儒辟佛有于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
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而为善,祗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逐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
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子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逐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洲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逐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
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