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公司治理学 第一章 总 论

(二) 国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
(1) 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相互制衡论。
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 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 员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 制论。
(1) 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经理论。普罗兹(1998)认为,公 司治理是“一个机构中控制公司所有者、董事和管理者 行为的规则、标准和组织”
(2) 利益相关者控制经营管理者论。希克(1993) (3) 管理人员对利益相关者责任论。布莱尔(1999) (4) 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
狭义:钱颖一(1999):投资者、经理和职工。 广义:科克兰和沃特克、李普顿:谁受益与谁应该受 益的问题
公司治理学 第一章 总 论
公司治理学课程结构
总论 第1章
股份制度 第2章
公司治理
治理理论 第3章
治理主体 董事、监事 独立董事 高层管理 股票与债券 证券市场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 & 关键词 第一节 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第三节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 美国IBM公司的兴衰:公司治理的影响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 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 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公司治理给出了多种解释,但还存 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是把公司治理的目 的理解为相互制衡,而忽视了科学决策。二是更多关 注公司治理结构,而对了公司治理机制研究不够。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 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 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 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一)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的概念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尺度作为辅助性补充。
②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本质特征)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告(财务报表)。
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交易事项实质、会计要素、是否列入财务报告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形成财务报表监督职能: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
社会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债权人——关注企业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企业纳税情况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关注投资方向内部使用者:经营管理者——关注经验管理所需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基础、法律主体以及法律责任,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考核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预计在2023年的考核分值为7分左右。
本章属于考试的非重点章节,复习难度不大,考生们一方面需针对考试掌握基本考点,另一方面更需理解最基本的法理,并熟悉法律语言的表述形式。
▪本章基本框架▪本章教材主要变化新增1.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2.事实行为专题一法律基础▪内容预览考点一法的本质与特征★大纲要求熟悉一、法的概念通说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解释“统治阶级”,泛指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在剥削阶级社会分别指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指全体人民。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解释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三、法的特征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下列方式中,属于国家创制法的方式的有()。
(2022年)A.解释B.制定C.认可D.汇编【答案】BC【解析】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的两条途径。
小结例题·多选题考点二 法的分类和渊源★★★ 大纲要求掌握一、法的分类提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时,习惯和判例中的内容不能成为法律。
第一章 总论(139)

第一章总论(139)一、中英文互译:1.天然药物化学2.有效成分3.植物化学4. 中药化学5.中草药成分化学6.有效部位7.Phytochemistry 8.The 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9.The Chemistry of Tri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0.The Chemistry of Triditional Chinese and Herbal Drugs11.13C-NMR 12.MS 13.1H-NMR 14.GC-MS 15.TLC 16.Active Constituents/Active Extracts/Inactive Constituents17.CCD/DCCC/HSCCC 18.Reverse phase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19.Primary metabolites/Secondary metabolites20.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Partition chromatography21.Physical adsorption/Chemical adsorption/Semi-chemical adsorption22.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Exclusion chromatography23.Chemical shift/Coupling constant 24.Two dimensional development 25.DEPT/2D-NMR26.Glycosylation shift/Acylation shift二、名词解释:1.二次代谢产物2.HPLC 3.DCCC 4.FAB-MS5.一次代谢产物6.水/醇法7.有效成分8.苷化位移9.天然药物化学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第一章:总论

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以国家 的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纪律和会计 信息为依据,对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经 济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
3、两者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 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前提),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保障)。
9 第一章 总论
18 第一章 总论
(二)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1、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 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指会 计核算和监督谁的经济活动,它规定了会计核 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
19 第一章 总论
30 第一章 总论
3、相关性原则
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 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 管理的需要。
会计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如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决定是 否投资或继续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 的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税务部门 要了解企业的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以决定为企 业的纳税情况是否合理等等 。会计核算就要为各 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要面向社会,要满足所有 方面的要求。
(3)可验证:指有可靠的依据以复查数据
的来源及信息的提供过程。
28 第一章 总论
2、可比性原则
a.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 的会计事项时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 可比的会计信息。
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 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该原则要求 不同的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核 算方法与程序进行,所有企业单位的会计核 算必须建立在相互可以比较的基础上,使其 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便于比较、分析、汇总, 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需要。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讲授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板书设计: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a.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第一章 总论 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A、仅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不与委托者独立。
B、仅与委托者独立,不与被审计单位独立。
C、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不独立。
D、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独立。
2、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B、风险导向审计C、制度基础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
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所依据的准则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D、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4、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是()的成立。
A、威尼斯会计协会B、爱丁堡会计师协会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5、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本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最有效。
A、总会计师B、董事会C、总裁D、主管财务的副总裁6、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限制注册师()。
A、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B、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代编财务报表等服务C、妥善保管在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D、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法律规范B、政府监督C、行业自律D、违纪处分8、内部审计通常不进行()审计。
A、财务报表B、绩效审计C、合规审计D、内部控制审计9、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属于()型。
A、行政B、司法C、立法 D独立二、多项选择1、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审计分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审计可以分为()类别。
A、财务报表审计B、经营审计C、合规审计D、账项基础审计2、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024年中级会计《经济法》必背法条

第一章总论【无效的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法律行为无效: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②当事人通谋虚假表示实施的;③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④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①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②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③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④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4.下列法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撤销:①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②受欺诈的;③受胁迫的;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的。
【仲裁】5.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起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6.根据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民事诉讼】7.根据规定,只有第一审案件的当事人才可以提起上诉;只能对法律规定的可以上诉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诉讼时效】8.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9.根据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①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②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③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④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⑤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⑥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负
应交税费
应付利润
债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概念: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留存收益 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 会计核算前提与会计基础
3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5 第五节 会计计量属性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 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二)普遍认同的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会
计
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含
义
的 内
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容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
三、会计目标和信息使用者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 境地或标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空间范围
会计
会计假设
主体
时间范围
会计 分期
货币 计量
第一章宪法总论

三、宪法定义(一)
(一) 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 4、(德-耶林涅克)宪法是规定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 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以及个 人对国家政权的原则地位的各种原则的总和。 5、宪法决定和规定最高的国家机关的设立。它规定这些 机关与公民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6、宪法是规定国家统治机构的组织规范。特别是近代宪 法规定了以权力的分立为中心的国家重要机关的组织及其 运行的办法,并以确定国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目的。
一、宪法语义
2、中国古代“宪”、“宪法”、“宪章”词义 (1)指一般的法律、法度。 (2)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3)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4)其它如“遵循”(“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制裁”(《南齐书-沈仲传》“中丞案 裁之职,被宪者多结怨”;“监督”(御史台、 都察院——宪台 御史——风宪官) 结论:中国古代的“宪法”一般是指普通法律, 虽然在某些场合具有某些优越与普通法律的含义, 但是其基本含义侧重于公布,而且无组织法的含 义。
是否要在我国宪法中规定“住房 权”,“阳光权”、 “食品安全 权”?
目前,有的学者将我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常 常归结为宪法没有规定,尤其是在基本权 利保障领域,如有学者认为我国住房问题 难以解决,就提出要在宪法中纳入“住房 权”,有的学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堪 忧,就提出“食品安全权”,请从“宪法 是根本法”的角度,来分析以上现象。
“宪法构成国家的根本法和最高法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 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 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 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 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 法实施的职责。
第一章 总论 《中级财务会计》PPT课件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 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要素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个要素所构成。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一)资产
第一章 总 论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 源。
第一章 总 论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 (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 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会计目标解决了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总体上规范了信 息的需求量,即在信息提供的“多与少”上作出了界定。但是合乎需要 的信息还有一个“好与坏”的问题,即信息的质量问题。所有对决策有 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二)负债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第一章 总 论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配比的差额。经营成果要素 一般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构成。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 依据”。
(六)重要性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和特征①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达②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标准性2.法律关系❤☀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内容〔权利和义务〕: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客体: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人身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4.法的形式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方法、规定〕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⑥特别行政区的法⑦行政规章〔标准性文件〕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⑧国际条约☀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5.法的分类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①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标准划分为假设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②划分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③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7.二.经济仲裁1.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①平等主体〔横向关系纠纷〕☀仲裁和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当事人放弃或协议无效时法院才可行使管辖权☀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②不平等主体☀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特殊情况下,eg甲公司对税务机关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2.仲裁适用范围①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②以下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行政争议③以下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3.仲裁的基本原则①双方自愿②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③独立仲裁原则④一裁终局制度4.仲裁委员会①独立性②组成=1主任+2-4副主任+7-11委员〔其中法律、经贸专家不得少于2/3〕5.仲裁协议①书面形式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②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达;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③仲裁协议的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设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④有效的仲裁协议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C.劳动管理
D.实物和价值管理
例10、价值管理就是会计管理。( )
答案:例9、B; 例10、错误;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 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
三、会计目标与会计对象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
地或标准。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满足会
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 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 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
关于会计职能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共识。 但是随着生产里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 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上述基本职能外,现代会 计还具有利用各种预测数据、参与制定经济决策的决策职 能;利用责任会计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强化管理的事中控制 职能;通过对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变动情况进 行分析,从考核企业、单位的经营业绩的评价职能;等等。
一漫长的时期。(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 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中国和外国,都是在 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其特点是:会计以实物和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以官厅会计为主, 会计核算采用单式记账。
民诉第1章 总论

民事诉讼法学第一章总论一、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一)基础理论1、三大基础理论难题:目的是指国家设计的民事诉讼制度所企求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标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提请人民法院确认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
既判力民事判决的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实质上的拘束力。
既判力具有实体法和诉讼法双重性质,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是以在确定判决中经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就是诉讼标的所涉及的主体的范围。
2、基础理论:法律关系法律行为诉权模式民事诉讼模式,也称为民事诉讼结构,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3、基本制度基本原则(二)程序总论1、主体论:(1)法院(主管和管辖)(2)当事人(单数、复数--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原告、被告、第三人) 2、证据和证明:静态和动态(三)诉讼程序分论1、一审、二审、再审(宏观的纵向,但不是直线链接)2、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横向,但可以相互转化)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程序3、结案方式:裁定、裁判、调解、和解4、微观的纵向:审前程序庭审程序(四)审理程序(诉讼程序、特别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1、非讼程序〔特别、公示催告、督促〕2、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死亡认定公民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的宣告(五)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1、海事特别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2、涉外程序(包括诉讼和执行)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财产保全第二十七章仲裁第二十八章司法协助二、民事纠纷(一)概念1、定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例:
例
三、会计分期
A公司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企业会计准则》
年度 中期
半年度 季度 月度
例
㈣货币计量
例:银行存款50元,原材料100万元,固定 资产1 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800万元。
元
《企业会计准则》
注意:考试易出判断题。
注意两点:
例 准则
例
四项基本假设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
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 以及应交款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 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 的投入资本。
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现代企业明晰产权关系的重要标志。
资金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总结
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最高概 括,是会计对象的第一层次。
会计对象的第二层次是会计要素。 第三层次是会计科目。
单选题 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 A )。 A.资金运动 B. 经济活动 C. 财产物资 D. 货币资金
2、下面关于会计对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C )。
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会发生各 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就是单位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
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 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交换 ,如销售和购买产品、提供和接受劳务等 。(公允价值计价)
经济事项是指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 响的各类事件,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 旅费、计提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历 史成本或账面价值计价)
财务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 总论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3学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注释
第一章总论
〖理论知识〗
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含义
现代企业会计根据服务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因其侧重于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决策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故也称“对外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主要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主要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础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一章 总论

LNB SCCHK 5 2 X 000001
1
2
34 5
6
1. 1~3位(WMI):世界制造商识别代码,表明车辆是由谁生的,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LNB-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 4~8位(VDS):车辆特征: 轿车:种类、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及约束系统类型。S-索纳塔轿车,C-
1.首部: 企业名称代号,两个字母
TJ7100
EQ1041
2.中部: 车辆类别代号,一位数字 主参数代号,二位数字。 产品序号,一位数字。
3.尾部: 专用车辆分类代号,一至三 个字母。 企业自定代号,拼音或阿拉 伯数字,位数不限。
CK6980
HY 5100 GJYZ
HY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5专用汽车,10总质量10t级,0第一代产品,G罐式汽车, JY专用汽车用途特征代号为加(Jia)油(You)车。Z企业自定代号,表示植的汉语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代总质量为9700kg的食用植物油加油车。
乘用车
基本乘用车 MPV SUV
交叉型乘用车
乘用车主要用于 运载少量人员及 其随身行李或临 时物品,包括驾 驶员座位在内最 多不超过9座。
商用车
客车 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 货车非完整车
商用车主要用于 运送大量人员
(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 大于九座)或以 载货为主要目的
轿车是基本型乘用车的俗称,包括高级乘用车、普通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活顶乘用车、 敞篷车等。从外观上区分,高级乘用车有4个或6个侧门,6个或6个以上侧窗, 4个或4个 以上座位,至少二排,且后排前可安装折叠式座椅;普通乘用车有2个或4个侧门,4个或4 个以上座位,至少二排;小型乘用车有2个侧门,2个或2个以上的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习题【例题1.单选题】(2019年)甲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师代客户乙公司进行纳税申报,申报后因少缴纳税款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承担该罚款的是()。
A.税务师B.甲税务师事务所C.税务师、乙公司、甲税务师事务所D.乙公司【例题2.多选题】(2016年)依法涉税专业服务原则包括的内容有()。
A.承办的涉税专业服务业务,都要以法律、法规为指针B.承接的涉税专业服务范围,都要以法律、法规为设定C.从事涉税服务的机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D.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涉税专业服务对象的合法意愿E.涉税服务必须按规定出具报告【例题3.单选题】(2018年)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中,税务师占比应高于()。
A.30%B.40%C.60%D.50%【例题4.多选题】(2018年)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税务师事务所可采取的组织形式有()。
A.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B.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C.个体工商户制税务师事务所D.特殊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E.股份公司制税务师事务所【例题5.单选题】(2013年)下列行为,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得实施的是()。
A.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代理记账B.以个人所在税务师事务所的名义承揽业务C.就汇算清缴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咨询D.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例题6.多选题】(2018年)税务师在税务事务所执业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A.购买委托人的股票B.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C.拒绝接受委托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委托D.以个人名义受聘税务顾问或提供税务咨询E.分别在不同省份的两家以上税务师事务所从事执业活动【例题7·多选题】税务师的下列行为,符合税务师行业管理有关规定的有()。
A.向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经营规模、纳税资料、处罚记录等涉税情况B.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经劝阻无效,终止执业并拒绝出具有关报告C.经委托人认可购买其发行的债券D.发现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E.不在出具有保留意见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例题8.单选题】(2018年)税务师张某因入股甲税务师事务所而离开原执业的乙税务师事务所。
张某在乙税务师事务所服务未到期的受托顾问服务应()。
A.由乙税务师事务所单方面终止涉税顾问服务B.由受托人单方面终止涉税顾问服务C.办理涉税服务变更,由乙税务师事务所另行指派其他税务师继续担任税务顾问D.办理涉税服务变更,由甲税务师事务所指派张某继续担任税务顾问【例题9.单选题】2012年关于税务代理关系终止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税务师没有按照协议约定提供服务,委托方欲终止代理行为,应与受托方协商并经过受托方同意后终止B.在代理期限内委托方被法院宣告破产,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单方终止代理行为C.在代理期限内委托人提供虚假资料造成代理判断错误,税务师事务所可单方终止代理行为D.委托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终止代理行为的,提出终止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终止的具体事项由双方协商解决【例题10.多选题】(2019年)税务师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A.对于涉税鉴证服务,可以出具否定意见的鉴证业务报告B.接受的涉税服务业务,可以不签订业务约定书C.分别在不同省份的两家以上税务师事务所从事执业活动D.在执业中发现不能胜任,单方面终止协议E.以口头或其他方式提供涉税服务,不出具书面的业务报告【例题11.多选题】税务师职业道德是税务师行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下列关于税务师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独立、客观、公正”是税务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B.独立性是税务师执行涉税专业服务业务的灵魂,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C.公正性是指税务师应当力求客观,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左右发表的专业意见D.诚实信用是税务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贯穿于税务师执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E.实施税务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维护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的合法权益,只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执业,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执业风险【例题12.多选题】作为服务的一方必须是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税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其他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这体现的税务师行业特点是()。
法律约束性B.主体的特定性C.执业活动的知识性与专业性D.代理活动的公正性【例题13.多选题】下述情形中,委托方在代理期限内可单方面终止代理行为的是()。
A.委托人死亡或解体、破产B.委托人提供虚假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的C.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破产、解体或被解散D.涉税服务人员未按照委托方的授意进行税务代理【例题14.多选题】下列属于税务师的义务的有()。
A.税务师应当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B.税务师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在对外出具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凡经税务师签字盖章的涉税文书,税务师要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C.税务师对执业中知悉的委托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D.税务师执业中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并可能影响审核报告的公正、诚信时,应当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立即终止执业E.税务师应当不断更新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技能,并按规定接受后续教育【例题15.多选题】根据规定,税务师不得有()行为。
A.索取委托合同约定的酬金B.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C.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D.买卖委托人关联方的债券E.为了开展工作,暗示向主管税务机关税收专管员行贿【例题16.多选题】根据有关规定,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予以约谈的情形包括()。
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未办理行政登记的B.未按照业务信息采集要求报送从事涉税专业服务有关情况的C.报送信息与实际不符的D.拒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调查的E.未按沙税专业服务相关业务规范执业,出具虚假意见的【答案及解析】【例题1.单选题】【答案】D【解析】涉税服务关系的建立并不改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其本身所固有的税收法律责任的承担,所以应该由乙公司承担该罚款。
【例题2.多选题】【答案】ABCD【解析】依法涉税服务原则:首先,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机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其次,税务师承办一切涉税专业服务业务,都要以法律、法规为指针,其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税务师制作涉税文书,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依照税法规定正确计算涉税专业服务对象应纳或应扣缴的税款。
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涉税专业服务对象的合法意愿,在涉税专业服务对象授权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例题3.单选题】【答案】D【解析】合伙人或者股东由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担任,其中税务师占比应高于百分之五十。
【例题4.多选题】【答案】ABD【解析】税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合伙制或者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
合伙制税务师事务所分为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和特殊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
【例题5.单选题】【解析】税务师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例题6.多选题】【答案】ADE【解析】选项A,税务师执业期间,不得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选项D,税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或者收费;选项E,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不能同时在两家以上的税务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股东或者从业。
【例题7•多选题】【答案】BD【解析】选项A,正确的表述应当是:税务师可以要求委托人提供有关会计、经营等涉税资料,税务师可以向税务机关查询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选项C,税务师执业期间,不得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选项E,税务师应当在对外出具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例题8.单选题】【答案】C【解析】由于税务师发生变化,属于涉税专业服务关系变更的情形。
应当由乙税务师事务所另行指派其他税务师继续担任税务顾问。
【例题9.单选题】【答案】A【解析】税务师未按代理协议的约定提供服务的,委托方可单方终止代理行为,所以选项A错误。
【例题10.多选题】【解析】选项B,应签订业务约定书:选项C,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不能同时在两家以上的税务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股东或者从业;选项D,不能单方面终止协议,但应提前通知对方,并由双方协商解决。
【例题11.多选题】【答案】ADE【解析】选项B,独立性是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灵魂,非鉴证业务不对独立性提出要求;选项C,客观性是指税务师应当力求客观,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左右发表的专业意见。
【例题12.多选题】【答案】B【解析】在涉税专业服务法律关系中,涉税专业服务行为发生的主体是特定的,作为服务的一方必须是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税务师、税务师事务所和其他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
【例题13.多选题】【答案】C【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方在代理期限内可单方终止代理行为:①涉税服务人员未按涉税专业服务协议的约定提供服务;②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被注销资格;③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破产、解体或被解散。
【例题14.多选题】【答案】CE【解析】选项A是税务师的权利;选项B是不正确的,税务师应当在对外出具的涉税文书上签字盖章,不能自主选择;选项D不正确,税务师遇到类似情况,应予以劝阻,劝阻无效时,应当终止执业。
【例题15.多选题】【答案】BCE【解析】税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1)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2)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者利用执业之便,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3)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4)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选项A,索取委托合同约定的酬金是正当行为;选项D,对税务师买卖委托人关联方的胶票、债券没有限制。
【例题16.多选题】【答案】ABCD【解析】根据《监管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涉秕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予以约谈;逾期不改正的,由税务机关降低信用等级或纳入信用记录,暂停受理所代理的涉税业务(暂停时间不超过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税务机关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予以公告并向社会信用平台推送,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税务机关不予受理:(1)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未办理行政登记的;(2)未按照办税实名制要求提供税务师事务所和从事涉税服务人员实名信息的;(3)未按照业务信息采集要求报送从事涉税专业服务有关情况的;(4)报送信息与实际不符的;(5)拒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调查的;(6)其他违反税务机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税务师事务所有上述第(1)项情形且逾期不改正的,省税务机关应当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