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及安全性分析41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的政务服务,以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
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1. 保障政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系统储存着大量的政府敏感信息,如公民个人信息、财务数据等。
如果这些信息被黑客攻击或者泄露,将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造成严重威胁。
2.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政务服务的质量。
如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将导致服务中断、信息泄露等问题,从而影响政府机构的形象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1.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等,及时发现和阻挠网络攻击,保护系统免受恶意软件和黑客的侵害。
2. 加强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机制,如密码、指纹、虹膜等,确保惟独授权人员才干访问敏感信息和系统。
3. 数据加密与备份对政府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此外,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4. 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对系统的操作和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5. 培训与意识提高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以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四、案例分析以某国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为例,该系统采取了上述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和加强身份认证,系统成功抵御了多次黑客攻击。
同时,数据加密和备份措施确保了政府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安全审计与监控系统的运行,发现了一些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通过培训和意识提高活动,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结论电子政务安全是保障政府信息安全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解决方案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电子政务系统旨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
首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等方面。
首先,对于数据安全,电子政务系统需要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可以通过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备份恢复策略等措施来实现。
其次,对于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监控等机制,以阻止恶意攻击和网络入侵。
最后,对于系统安全,电子政务系统需要确保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包括定期更新和修补漏洞、设立多层次的系统权限和密码策略等措施。
接下来,我们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设计,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和规程、组织内部培训和教育,以及建立监督和审计机制等。
其次,加强对系统和网络的安全防护。
这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防御机制,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反病毒软件等来实现。
同时,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考虑安全性要求,包括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性测试,以及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漏洞。
此外,加强数据的保护和安全性。
这可以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备份恢复策略等来实现。
另外,制定合理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
最后,建立应急响应和恢复机制。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培训,并与相关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以便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恢复。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还有其他一些额外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加强监督和审计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设计与优化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治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中,以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安全设计与优化成为必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设计与优化展开讨论,探究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是确保政府信息和用户隐私得以保护的关键。
政府机构在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具体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一、网络安全防护电子政务系统通常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在线交互,因此网络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政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数据加密等措施,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身份认证与授权电子政务系统中,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系统安全的前提。
政府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手段,如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并为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三、数据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
政府机构应当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采取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监管措施,严格限制数据的使用和访问权限,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
四、灾备与容灾电子政务系统作为政府的重要应用系统,必须具备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政府机构应当建立起健全的灾备与容灾机制,及时备份和存档重要数据,确保系统能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恢复运行,保障政务服务的连续性。
除了上述基本的安全设计要求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一、信息共享与协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的关键。
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政府机构应当建立起安全合作机制,包括信息加密、访问控制和数据审核等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的机构和人员才能访问相关信息,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与安全性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与安全性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的进程,电子政务系统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处理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和业务流程。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和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和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前端接入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
1. 前端接入层前端接入层是用户与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用户端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浏览器和应用程序。
用户通过前端接入层与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交互,发送请求、填写表单、上传文件等。
2.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电子政务系统内部的核心部分,包含各种应用服务和业务逻辑。
它负责处理用户请求、调用数据库和其他服务,以及生成响应。
3. 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存储和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政府文件、公共数据等。
它提供数据访问和管理的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底层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
它提供系统运行和存储的物理支持,同时也承担着系统的安全保护责任。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是促使用户、政府和企业放心使用系统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用户名密码验证、双重因素认证、指纹识别等。
访问控制则是基于用户身份和权限的权限管理系统,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有权限的资源。
2. 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大量的个人和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证号码、财务信息等。
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和隐私至关重要。
加密技术、数据备份、访问日志和审计、访问控制等措施都可以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从而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管理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成为现代政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管理是确保政府信息安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围绕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管理展开讨论。
一、电子政务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架构设计要合理统一,确保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系统应具备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以便根据不同政务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定制化。
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系统应考虑用户群体的多样性,采用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提供易于操作的导航及搜索功能。
3. 数据管理与云服务数据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适当的云服务提供商,确保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可行性。
4. 移动化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电子政务系统需要提供移动化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政府服务。
移动应用的设计应考虑到设备兼容性、网络可靠性和数据安全等因素。
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1. 身份验证与权限控制电子政务系统要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权限的精确控制。
采用强密码策略、双因素认证等措施,严格控制系统中各个角色的权限,实现信息的分级访问和保密性。
2.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涉及到敏感信息,必须采用加密方式进行保护。
SSL/TLS协议可用于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对于重要数据应使用更高级别的数据加密算法。
3. 安全审计与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监控系统应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登录时间、操作内容等,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威胁。
4. 漏洞管理与更新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同时,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抵抗最新的安全威胁。
5. 培训与意识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还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正确操作。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评估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工具。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和威胁,安全性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安全:电子政务系统大多采用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因此网络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在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安全时,需要考虑网络架构的安全性、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以及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安全性等。
2. 数据安全: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个人隐私数据、政府机密数据等。
因此,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安全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等。
3.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电子政务系统需要确保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敏感信息。
在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时,需要考虑用户的身份、权限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密码的安全性等。
4. 应急响应与管理:即使在一切安全措施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电子政务系统仍然可能遭受各种安全威胁。
因此,建立应急响应与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应急响应与管理时,需要考虑安全事件的监测与检测、灾备与恢复措施,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置等。
其次,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工具:1. 安全漏洞扫描:通过使用安全漏洞扫描工具,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全面扫描,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2. 渗透测试:渗透测试是指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能。
通过模拟各种攻击方式,发现系统的弱点并提供修复建议。
3. 安全评估框架:安全评估框架可以帮助进行系统安全性的定量评估。
通过定义一系列安全指标和评估标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客观量化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课件
政务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
协同性
交互性
服务性
服务性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系统的构成
• 所谓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 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 关内部、其它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 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它由 政府部门内部电子化、网络化政务信息 子系统,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 政务信息子系统,政府部门与社会和公 众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政务信息子系统 组成,其系统构成包括:1个信息资源中 心+3个信息管理模块。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1、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 全问题
• (1)技术层面的问题。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 段,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其中 最为常见的是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被窃 听,造成许多明文传送的数据被他人截 获,或者恶意的将特殊的数据包注入网 络,流向系统,造成网络瘫痪。
电子政务意味着国家的信息受到威胁。
要想落实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就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不仅要建立政府自己的技术队伍,政府内部也有应用开发,
或与开发单位沟通,明确需求,并确保应用数据的安全。在
管理上,无论是系统管理员、网络员、数据库管理员,包括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构成
图1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构成图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系统的结构模型
图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结构模型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 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 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 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 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 “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 从总 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 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 ,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防护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防护第一章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防护,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
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威胁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信息泄露、数据篡改和服务拒绝等。
网络攻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任务变得尤为重要。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如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审计性。
同时,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四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策略为了增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策略。
其中包括网络安全策略、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策略、数据保护策略、恶意代码防护策略等。
这些策略相互配合,构建起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
第五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技术在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安全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第六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
包括制定安全政策、风险评估与漏洞管理、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通过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并及时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第七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评估与审计为了检验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需进行安全评估与审计。
通过评估与审计,可以寻找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修复。
第八章国际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经验,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研究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第九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其安全至关重要。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安全性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安全性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性是保障政府信息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安全性分析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1. 用户友好性:电子政务系统应该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简单、直观、易用的界面。
系统设计应尽量减少用户的操作复杂性,提供标准化的菜单和指导,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2. 数据集成性:电子政务系统应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确保公共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不同部门的数据应能够互通互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3. 安全性与保密性: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保护政府数据不被未授权人员访问和篡改。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
4. 可扩展性:电子政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按照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容量扩展。
系统应能够适应政府业务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保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长期使用。
5. 统一标准:在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时,应当遵守相关的政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标准化的设计能够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难度,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分析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在于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可靠性。
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密码加指纹、密码加智能卡等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细粒度的管理,实现用户角色管理和权限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信息泄露。
2.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在传输用户数据和政府敏感信息的过程中,应采用加密技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采用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可有效抵御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窃取。
此外,对于重要信息的存储,也要采用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3. 系统漏洞与威胁分析: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威胁进行分析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机构用于管理和运营的信息系统,如电子政务平台、政务网站等。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威胁。
1. 网络攻击威胁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来自黑客、病毒、木马等网络攻击的威胁。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政府机构的重要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甚至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2. 数据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系统中储存着大量的政府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可能会对公民的权益产生严重影响。
3. 身份验证不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身份验证机制对于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
如果身份验证不完善,可能会导致虚假身份的滥用和信息泄露。
二、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改进措施为了增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1. 安全意识培训政府机构应加强对员工和管理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网络攻击和数据安全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安全风险意识,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2. 网络安全设施政府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流量监测系统等,以提供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的威胁。
3. 数据加密和备份对于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4. 强化身份验证加强对用户身份的验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方式,例如将密码、指纹、手机验证码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结合使用,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安全审计和监测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测机制,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安全运行。
电子政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1前言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
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
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2 电子政务业务与信息流(1)电子政务业务模型根据政府机构的业务形态来看,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应用领域。
其业务模型可以用图1表示。
(2) 电子政务信息流1.3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图1电子政务业务模型图2 电子政务信息流模型1.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构建的电子政务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应用系统和一个网络通信平台。
(1)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结构电子政务一般有两个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即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
内网主要承担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副省级(2). 政务处理逻辑结构政务处理逻辑组织将系统结构划分成数据层、组件层、功能层和应用层,如图9.8所示。
(3)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 1.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图8电子政务处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纵向电子政务系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测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方案分析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方案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安全威胁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
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感染、数据泄露等都可能导致这些敏感信息的被盗或滥用。
2. 网络攻击威胁网络攻击威胁是电子政务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其中,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网络钓鱼、网络入侵等攻击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攻击中,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 结构漏洞和人为失误电子政务系统中可能存在漏洞或开发人员在编码过程中出现失误,这些漏洞和失误可能会被黑客利用,导致系统被入侵。
此外,人为失误也是电子政务安全面临的风险之一。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方案为了有效应对电子政务面临的安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方案:1. 强化网络安全•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加强对网络设备和软件的安全设置,及时修补漏洞。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政策,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3. 多层次身份认证•引入多层次身份认证,如密码+验证码、指纹+密码等。
•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定期安全审计和评估•定期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查找潜在的安全风险。
•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弱点,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 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权限。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要的任务。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化的特点,并且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同时探讨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政府服务的特殊性。
首先,系统需要提供大量的政府服务,包括行政审批、公共资源分配等,因此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其次,系统需要满足政府部门的流程和管理要求,因此必须支持多级权限控制和工作流程。
最后,系统需要与其他政务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据接口和格式兼容性。
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威胁建模,确定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对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系统需要满足的安全性能和功能。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适的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
最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弱点测试,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修复。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为了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用户的权限,只允许用户进行其所需操作,并且对关键操作进行审计。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例如使用密码和指纹进行同时认证,提高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可以引入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最后,我们可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弱点测试,及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政府服务的特殊性,确保系统具备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浅析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安全
浅析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安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我国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的飞跃,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政府形态和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逐渐锻造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开创了一个无纸办公时代,而且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高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标签:电子政务政府管理信息化服务1 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在世界上,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信息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信息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可公开向公众提供的信息资源还很不充分,政府信息化水平与主要信息技术国家的差距很大。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在政府内部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 电子政务的基本条件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应用中势必存在内网与专网、外网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然而基于内网数据保密性的考虑,我们又不希望内网暴露在对外环境中。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政务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1. 保护政府数据的安全性:政府拥有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等。
如果这些数据被黑客攻击或者泄露,将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造成严重影响。
2. 保障政府系统的稳定性:政府系统的稳定性对于顺利进行日常工作至关重要。
任何系统的中断或者瘫痪都可能导致政府工作的停滞和延误。
3. 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为公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如在线申报、在线缴费等。
然而,如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公民对于使用电子政务系统的信任度将大幅下降。
三、电子政务安全的解决方案1.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a. 建立防火墙:通过建立防火墙来限制非授权访问,防止恶意攻击和入侵。
b. 使用加密技术:对政府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c.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强化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a. 使用多因素身份认证:采用密码、生物识别等多种因素进行身份认证,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b. 设定合理的权限管理:根据不同角色和职责,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划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访问仅限于有权限的人员。
3. 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a. 采用云存储技术:将政府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云平台上,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b.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政府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4. 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a. 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培训:教育政府工作人员有关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b. 提供公众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视和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引言电子政务系统已经逐渐成为政府机构处理各种公共事务的标准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此类系统常常受到网络攻击的威胁。
因此,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章网络攻击的种类网络攻击种类较多,涉及到多个方面,常见的攻击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可以在未经主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取计算机上的敏感信息、蠕虫、病毒、木马等。
2. 拒绝服务攻击:该攻击方式是对电子政务网站发起大量请求,使网站崩溃或访问速度缓慢。
3. SQL注入攻击:这种攻击方式主要针对网站使用的数据库,攻击者可以修改数据或者获取服务器访问权限。
4. 网络钓鱼攻击:攻击者冒充其他网站来收集用户敏感信息,严重破坏了用户的信任度。
第二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威胁在电子政务系统当中,安全威胁特别显著。
主要安全威胁有以下几种:1.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的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合法用户访问系统,进而获取系统管理的权限。
2. 系统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系统的漏洞来修改系统配置和内容。
3. 数据泄露:由于数据是电子政务网站最重要的资产,数据泄露的风险也特别显著。
4. 网络攻击:前面提到了网络攻击的四种类型,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攻击也极为常见、严重。
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防范为了有效地保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如下:1.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建议采用双重验证方式,优化保护机制。
2. 更新系统:不断更新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网络攻击还在不断发展,针对旧系统的攻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3. 网络安全性监测:监测系统日志记录,检测网络攻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攻击者的行为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4. 加密和备份: 对重要机密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并创建多个备份,以防止数据被意外地丢失或遭到破坏。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了网络攻击的种类及常见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建议,可以有效地防范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威胁。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安全及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推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大量政府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
二、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分析1. 数据泄露风险: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储了大量敏感政府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等,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
2. 网络攻击风险: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等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给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如何保障通信过程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4. 系统可用性问题:电子政务系统需要保证24小时运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遭受攻击,将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公众的利益。
三、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和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监控。
2. 强化访问控制措施:采用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包括密码、指纹、智能卡等,限制用户的权限,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3. 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4. 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通过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保护系统免受外部威胁。
5.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漏洞修复:利用安全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定期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6. 加强网络通信安全: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建立安全的通信隧道,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7. 建立灾备和容灾机制:制定灾备和容灾计划,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四、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的效果评估1. 安全性评估:通过对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管理体系、访问控制措施等进行评估,检测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安全防护能力。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成为现代政府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风险和挑战。
为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保护政府机构和公民的信息安全,研究与设计安全性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与设计需要考虑防御措施的完整性和完善性。
安全性研究应从系统架构设计和网络拓扑结构出发,同时确保系统的核心组件和关键功能模块拥有高度可信性和稳定性。
例如,政府应通过强大的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阻断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加密技术是传输数据和保护数据存储的有效方法,政府应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和技术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
其次,安全性研究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漏洞分析和漏洞修复。
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漏洞扫描和漏洞修复工作,及时修复已知漏洞,并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测。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保持跟踪最新的网络攻击技术和威胁情报,及时更新安全策略和修补程序,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
此外,安全性研究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问题。
政府应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机制,确保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例如,使用基于生物识别、智能卡和密码等技术结合的身份验证系统,加强对用户身份的确认。
同时,采用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为不同的用户和角色分配合适的权限,实现权限的最小化原则。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被未授权访问和滥用的风险。
此外,安全性研究与设计还需要重视系统的物理安全。
政府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物理安全。
例如,限制物理访问权限,设置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对关键设备和重要区域的监管。
此外,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信息灾难恢复提供保障。
最后,政府应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性研究与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从人员和流程层面进行综合考虑。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与可信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与可信设计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子政务系统在各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普及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在设计和实施电子政务系统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信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系统不会受到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的关键。
在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时,应采取多层次、多措施的安全策略。
例如,在系统的物理安全方面,可以采用安全门禁措施、监控摄像等技术手段来保护机房和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安全。
在网络安全方面,应加强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以防止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
同时,加密技术的运用也是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密码学算法和安全传输协议,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不被窃取或篡改。
其次,电子政务系统还应具备可信度。
一方面,系统的可信度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即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系统的使用范围和权限,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系统的可信度还需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在使用系统时要感受到便利和安全,系统的输出结果需要准确可靠,从而建立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度。
为此,电子政务系统的接口设计要简洁明了,操作流程要合理顺畅,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保障,让用户对系统的“可信度”有实质性的感受。
另外,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与可信设计还需要关注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保护。
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背景下,政府机构需要确保公众获取的信息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为此,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应包括完整性验证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功能。
完整性验证可通过数据签名、哈希算法等技术手段进行实现,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
同时,数据的保护也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政府机构应采取数据备份、安全存储等措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数据的访问权限也应加以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能够获取相应数据,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数据库安全需求——数据库完整
性
②数据库的逻辑完整性:保护数据库的结构不 受到破坏 。
DBMS提供的方法: (a)完整性约束
数据值的约束、唯一性约束、引用完整性 (b) DBMS能够对并发事务加以控制,保证数据
的一致性、相容性和数据库的完整性
33
3.数据库安全需求——数据库完整
性
③数据库的元素完整性:数据库元素的 正确性或准确性。
26
1.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3) 按照发生的方式分类——蓄意的侵犯或敌意的攻击 .授权用户滥用、误用其权限 .病毒、特洛伊木马、天窗、隐通道 .绕过DBMS直接对数据进行读写 .为了某种目的,故意注入错误数据到数据库,使之保 存错误信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
27
2.数据库系统安全需求
(1) 系统运行安全——环境的安全
财政结算 业 务 逻 辑模块
接入平台
工作流引擎(对内)
通用电子政务构件 (对内)
个性化管理(对内)
接入平台
工作流引擎(对外)
通用电子政务 (对外)
个性化管理(对外)
工行 农行 建行
…… 银河证券
…… 人寿保险
……
金融服务系统
网上邮政 业 务 逻 辑模块
网上税务 业 务 逻 辑模块
服务集成模块 (对内)
19
3.安全服务分类
1.认证 2.访问控制 3.数据的保密性(加密) 4.数据的完整性(防篡改) 5.不可否认性(抗抵赖性)
20
4.安全防御方法
1.构建安全系统 2.数据库安全 3.操作系统安全 4.网络安全(略)
21
1.构建安全系统
1.以最小权限运行 2.默认系统安全 默认给予系统最小权限服务,默认下仅开启
分组讨论: 1 总体上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2 2 列出完成计划
4.1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
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及组成 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 对内: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面向公务员,
办公 二类 对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面向公众,网上纳
税,申报项目等 由三部分组成:政务业务内网;政务外网;安全平台 2.安全平台-
6
4.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所在的网 络信任域
是基于PKI/PMI的服务平台,主要包括: 。Web门户服务平台:可信J2EE,结构设计 。系统运行维护:基于PKI的可信发布、可信日
志管理、服务机构、安全机构 。门户应用服务平台:业务系统 。安全保密服务平台:设置5级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国家、省等) 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目前DBMS提供的方法:
(a) DBMS可以利用域检查,确保某个域 的所有值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b) 访问控制: 规定有指定权限的用户访 问他可以访问的数据。
34
3.数据库安全需求——访问控制
①限制一些用户使其只能对数据库某些授权 的数据子集进行访问或修改
②同时也限制非法用户对数据库的任何访问 行动,以免数据丢失或泄露
服务集成模块 (对外)
一站式服务框架 可信web service 可信XML 可信SOAP 可信VDDL 可信WSDL
第三方公正机构
PKI CA RA KA
PMI AA RA
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
5
一站式平台提供的职责: 。统一性:提供统一的接入平台,包括互联网接入、电信
公网拨号接入、无线接入等 。安全性:提供安全支撑平台
14
1.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
1.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露 (1)传导发射,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辐射 (2)计算机处理器、显示器有较强的电磁辐射 在1000M以外能接受和还原计算机显示终
端的信息,而且较清晰。微机工作时,在开阔 地100M外,用监听设备能收到辐射信号 Ⅰ.由计算机的运算控制和外部设备发射,频率 在10MHz到1000MHz,用相应频段的接收器, 但解读较复杂
在整合需用构件时,如ActiveX控件、自定义 控件、COM组件、. NET的程序集等,可能引 入重大的安全威胁:后门、病毒、木马…。
23
1.构建安全系统
因此必须对所用组件的任何输入进行验证。
(3)安全异常 是指有 .NET代码中的安全错误被探测到,
即执行了一个其没有权限的操作。关于错误处 理的指导: 对于经常发生的错误,返回空; 不暴露过多的信息给用户; 安全地停止运转.
(1)按照导致的后果分类
. 信息泄露: 未授权的用户有意/无意得到的信息。由授 权读取的数据,通过推理得到不应访问的数据
. 数据修改: 未授权的数据修改,违反信息完整性 . 拒绝服务: 影响用户访问和数据库资源的使用
(2)按照发生的方式分类——偶然的、无意的侵犯或破坏
.自然或意外的灾害 .硬件或软件的故障/错误导致的数据丢失和泄露 .人为的失误
1) 法律、政策的保护,如用户是否有合法权利,政策 是否允许等; 2) 物理控制安全,如机房加锁等; 3) 硬件运行安全; 4) 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如数据文件是否保护等; 5) 灾害、故障恢复; 6) 死锁的避免和解除; 7) 防止电磁信息泄漏。
28
2.数据库系统安全需求
(2) 系统信息安全 1) 用户身份标识与鉴别 2) 用户访问控制权限 3) 数据存取权限、方式限制 4) 审计跟踪 5) 数据加密
最必须的服务 3.验证输入 (1)验证应用程序的输入 客户端验证是第一道防线,如验证
22
1.构建安全系统
验证(包括验证控件) RequiredFieldValidator RangeValidator RegularExpressionValidator CompareValidator CustomValidator (2)验证外部组件的输入
测); 6.风险趋势分析
9
.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所在的网络
信任域
GSM/ GPRS
INTERNET
PSTN CDMA
10
统统
网上工商S
统
一一
一
的的
网上税务S
的
接w
信
入 eb
网上邮政S
息
平门
交
台户
金融服务S
换
平
平
台
其他S
台
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
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所在的网络信任域
PKI / PMI
11
个人
企业 互 联 网
移动 用户
电子政务综合业务平台
门户 Web
应用服 务系统
安全保 密系统
DB
可信时间戳 服务系统
系统运行 维护系统
办公服 务系统
某
单位1
市 政
单位2
务 网
…
单位N
自然人RA中心
设备RA中心 机构RA中心 政书审核 注册中心
12
网络信任域及管理系统
根CA 自然人 中心 CA中心
7
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1.安全策略配置和管; 2.入侵检测; 3.病毒监测; 4.内部人员不规范操作的监测(审计); 5.漏洞监测(网络安全监测,操作系统安全监
测); 6.风险趋势分析
8
பைடு நூலகம்
安全保密管理系统
1 .安全策略配置和管理; 2. 入侵检测; 3. 病毒监测; 4. 内部人员不规范操作的监测(审计); 5.漏洞监测(网络安全监测,操作系统安全监
16
1.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
如BO,BO2000 (5)网络管理员自身的保密意识不强 3.计算机媒体泄密 (1)使用过程中有疏忽和不懂的技术 (2)大量使用磁盘、磁带、光盘等外存储器
很容易被复制 (3)处理废旧磁盘不彻底 (4)计算机故障时,硬盘处理不当
17
1.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
29
3.数据库安全需求 ——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
(1)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① 数据库的物理完整性 ② 数据库的逻辑完整性 ③ 数据库元素完整性
30
3.数据库安全需求——数据库完
整性
①数据库的物理完整性: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不受停电、 失火等灾难的影响,可重建被灾难破坏的数据库。 DBMS提供的方法:
15
1. 计算机泄密的主要途径
Ⅱ. 由计算机显示器的阴级射线管辐射的视频电磁波, 频率在6.5MHz以下。可在有效距离内,用普通电视 机或相同型号的计算机直接接受。现为国外情报部门 常用窃密技术
2.计算机网络化造成的泄密 (1)计算机连网,传输线路大多由载波线路和微波
线路组成,可在网络中任一节点、终端截取 (2)黑客利用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网络攻击 (3)Internet造成的泄密,网络上涉密 (4)在Internet上,利用特洛伊木马技术攻击网络。
24
2.数据库安全
1. 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2. 数据库系统安全需求 3. 数据库安全需求
——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 4. 安全配置微软SQL数据 5. 针对嗅探的防护 6. Access的安全 7. MSSQL的安全 8. MYSQL的安全
25
1.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a)定期地备份数据库系统中的所有数据文件: 联机备份、转储备份、增量备份、 异地备份
31
3.数据库安全需求——数据库完
整性
①数据库的物理完整性
(b)在故障点重建数据库:DBMS采用REDO 和UNDO日志,使得系统在发生故障之后重 起DBMS时使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
(c)双机热备份:保持主从备份数据库的一致,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从数据库自动取代主 数据库
涉密系统
公开服务网
内部办公网-税务
金融服务系统
GSM
国家授权中 心
金融机构 KM
PSTN CDMA
电信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