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合集下载

齐桓晋王之事译文

齐桓晋王之事译文

齐桓晋王之事译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译文:齐宣王就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他们那些个事儿,你能给我讲讲不?”原文: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wàng)乎?”译文:孟子回答说:“孔子那些徒子徒孙啊,都不咋说齐桓公、晋文公那些事儿,所以后来就没传下来多少,我也没咋听说过呢。

要是实在没啥说的,那咱就唠唠称王天下的事儿呗。

”原文: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译文:齐宣王就说:“德行得啥样,才能称王啊?”原文: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孟子说:“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还能称王的,那可没人能挡得住。

”原文: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译文:齐宣王又说:“像我这样的,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原文:曰:“可。

”译文:孟子说:“能行。

”原文:曰:“何由知吾可也?”译文:齐宣王就问:“你咋知道我能行呢?”原文: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xìn)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ú)觫(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译文:孟子说:“我听胡龁说啊,大王您坐在大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您瞅见了,就问:‘这牛要牵到哪去啊?’那人回答说:‘这是要用来祭钟的。

’您就说:‘放了它吧!我瞅着它吓得直哆嗦,就跟没犯错却要被弄死似的,怪可怜的。

’那人就问:‘那祭钟这事儿就不弄了?’您说:‘那哪能不弄呢?换只羊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事儿啊?”原文:曰:“有之。

”译文:齐宣王说:“有这事儿。

”原文: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文:孟子说:“就您这心啊,足够称王的了。

老百姓都以为您是小气呢,我可知道您是不忍心。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原文:齐桓晋文之事桓公既没,晋人贺姒氏,生子党,母弟晋悼公。

桓公叔带翦楚帅犀首如晋。

齐俘楚归归,齐帅间矢晋,使皐,晋帅叛归怼如。

齐子伯登圉乘入之惠公,其次作治,其叔亦入齐,仕及任事佐乃帅。

惠公薨,齐子东奔晋。

以伐芮息,是晋大难简,赵韩犹不猾,及吾孙子侯服国之际,晋大难策,三晋大阼立,子骀受命,是至齐假首期,莫敢不次。

仲尼行武,闻齐晋之事,门悲遁世塞于国人。

不知异日何后之生,兴兹冀北徼鲁绎,国北宁晋楚斗齐楚。

曾子与孟子曰:“晋之不得力于齐亦蹙。

齐人之不至于东莞亦困。

司寇之政,晋饰其官,鲁不饰其官。

”曰:“庄子家贫,亲授之鼓琴而以为贾市,今人授五侯之师学而以为劒杀,非其德也;授盗贼之道也,贾市之道也。

或之饰面以为场,或之弃之以为污。

是以圣人全法吉。

凡民之所以养其亲也,非重宝财之满廷也,非馈以谷帛也,非居久也。

始自余有一技能以自畜,因市有计幷送之,与通常饭子市舍不迎,使多日不及人也,没有馈贿,无取于人,不几断馈,无所谓道。

故得以閧攻章也。

”曶子换城,仲尼寝之,中行子地死,孔子如之。

何饥之谓饥,曰吴允者。

君子之言:“何若寿者?”曰:“仲尼之谓寿。

”吴人之言:“何骐骥之谓骐?”曰:“季孙之谓骐。

”子曰:“聪明而明讳,不如止。

”译文:《齐桓晋文之事》齐桓公去世后,晋国贺姒氏生下儿子党,党的母亲是晋悼公的妹妹。

桓公的叔叔带翦楚帅犀首叛投晋国。

齐国俘虏了楚国,并回归。

齐国的将领向晋国射去箭矢,使皐,晋国将领叛投齐国,怼如。

齐国的子伯登进入晋国的惠公之庙,兄弟们一起治理国家。

伯登的叔叔也进入齐国,受到任命并协助伯登统治。

惠公去世后,齐子东奔晋国,并进攻芮息。

这是晋国大难简化之时,赵国和韩国都没有趁机进攻。

及至我孙子当国之际,晋国又遭遇大难。

三晋之诸侯举行大阼立礼,子骀受命为晋国君主。

至此齐国假装臣服,无不顺从。

孔子在外行走,听说了齐国和晋国之事,对门悲感到沮丧遁世,闭门不教国人。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对孟子有说齐宣王的描述,详细地反映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晋文公之事源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以下是部分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桓公问晋文公曰:“楚人役于鄢、郢三年者数十万人矣。

彼其久矣,不可以亡,不可以存。

请与之为寰宇。

”晋文
公许之。

翻译:
齐桓公问晋文公说:“楚国几十万人在鄢、郢做工长达三
年了。

这样久的时间,既不能亡灭,也不能保住。

请我们
把这一整片土地让给他们吧。

”晋文公同意了。

原文:
齐桓公侈出捕五禽,入,见桓子,曰:“天下莫敌桓子之
猷也。

”曰:“臣能教五禽。

”桓子以告戎昭子。

戎昭子
使为弟子之应声。

足以召之,手足皆正。

于是大会五禽,
桓子设人教之,抟与之环者十数人,曰:“谁能令我拜,
宾服之!”群臣莫敢对。

晏于是对曰:“君所赐土田者,
莫有不拜,不敢不拜也。

”桓子骺然然而敬曰:“很好!”
翻译:
齐桓公挥霍浪费地去捕五种禽兽,回来后,见到桓子,说:“天下没有人能敌得过桓子的才智。

”桓子说:“臣能使
五禽做出应对。

”桓子告诉了戎昭子。

戎昭子叫来学生为
五禽做出堪应的声音。

接着他用手召唤,脚步也跟着对齐。

于是召集了许多人,桓子设人教他们,轮流与他们环绕,说:“谁能让我鞠躬致敬,我就奏请效服于他!”群臣都
不敢回答。

晏敢于回答:“君赐予土地的百姓没有一个不
鞠躬致敬的,不敢不鞠躬致敬的。

”桓子感到非常高兴和
敬佩说:“很好!”。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知识创造未来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晋文公战齐桓公于长勺,大败之,获桓公之弟申公巫臣、骀,俘其
将士千余人。

使申公、骀以伐齐。

遂败之于黄棘之野。

公亲享其功,五月甲申,即用师于于皋。

齐桓公自微子杜之之臣为楚所围,舍之。

其守囚奔晋。

桓公讨之,杀之。

戊寅,杀子兰。

乙亥,公败楚於楚
丘而获子罕騞。

秋,晋贡成周公之细功庆,立于闾阎。

齐庄公来享,七月乙丑,齐庄公、魏献子盟于澁澦之陂。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晋文公在长勺战胜齐桓公,大大地打败了他,在战斗中俘获了桓公
的弟弟申公巫臣和骀,并掳获了他的士兵一千多人。

晋文公派遣申
公和骀去攻打齐国,在黄棘之野取得了胜利。

晋文公亲自享受了这
个胜利的果实,五月甲申(农历五月初三),即刻前往于皋再次启
动军队。

齐桓公自身被微子杜围困,最终被楚国所救,并留在楚国
避难。

齐国的守备囚犯逃亡到了晋国。

桓公指使他们追捕逃亡者,
并将其杀死。

戊寅(农历六月十七日),杀死了子兰。

乙亥(农历
七月初二日),晋公在楚丘战胜了楚国,俘获了子罕騞。

秋天,晋
国以周公的成功庆功为贡品,将其展览于闾阎之间。

齐庄公前来享受,七月乙丑(农历八月初四日),齐庄公和魏献子在澁澦之陂盟
誓友好。

1。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齐恒晋文之事译文

齐恒晋文之事译文

齐恒晋文之事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的译文如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迹,我能听您讲述一下吗?”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具体事情,因此这些事迹在后世并未广泛流传,我也未曾听说过。

如果大王不一定要听那些历史事迹的话,那我们可以谈谈如何凭借德行来成就王道。

您问:‘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成就王道呢?’我回答说:‘只有真正做到爱护人民,以民为本的君主,其王者之业是无人能够阻挡的。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做到爱护人民,实行王道吗?’孟子肯定地回答:‘可以。

’接着齐宣王追问依据何在,孟子便举了一个齐宣王不忍心杀牛衅钟的例子,以此说明齐宣王内心存在着仁慈与怜悯之心,具备推行仁政的基础。


这段对话中,孟子通过引导齐宣王关注施行仁政、保民而王的重要性,从而劝谏他放弃霸道,转而追求更为高尚和持久的王道治国理念。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那么王乎?”孟子答复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假如〕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那么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假设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答复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假设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那么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假设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晋侯入于齐,齐侯问曰:‘臣有五事欲请于先君名臣,先君不能纳我,今臣请于君。

’晋侯曰:‘请言之,吾必尽言之。

’齐侯曰:‘昔者,先君有罪于楚,晋国救之。

先君不能报晋国之劳,以旦暮之累散。

晋国由是亡,此先君之罪也。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公羊传》。

臣闻国有常法,两君有累散之务,则有洪范之说。

先君不报晋国之难,亦不能自解。

请问曰:晋国既无补于先君,惜哉!则使君将何以莅之?’” “第二曰:鲁夫人无子,先君举宋公而立之。

宋公十有二年,先君没。

今鲁夫人死之十年,鲁不得为萧。

夫人有宗庙,男女同之。

若鲁服于宋之君,则所属之地,归于鲁矣。

今鲁服于其庶子,不服于其君。

以夫人之故,而为庶人之用,是不替也。

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三曰:先君为楚伐郑,破其北门,而后赐其田宅之地于楚人,以为永固之计。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左传》矣。

不然,楚人虽得田宅之地,其也贵之乎?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四曰:西鄙有陆地百里,先君使田於楚,业千户,其租入之所,晋年子多受之。

其後,晋有难,晋年子胜之,而使先君之墓墓于西鄙,以示不识敬死者之名。

故臣以为,先君之事不可以居于《春秋》矣,请问曰:君将何以莅之?” “第五曰:先君贵国之人,使固吏,城鄢陵,雒邑,恐其叛。

固何以堪其民哉?是故有《管辂之诰》。

由此观之,苟君不能自明伐罪,而曰我以先君之故,不可轻矣,请问曰:君将汰之乎?”译文《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晋侯纳见齐侯时,齐侯提出了五个问题,他曾希望在先前的君王名臣面前提出但没有被接受,但是齐侯今天向晋侯提出这些问题。

晋侯表示:“请提,我必全部回答。

”齐侯说:“从前,先王犯有罪行被楚国惩罚,晋国曾援助先王。

然而,当先王无法回报晋国的恩情并加重债务之时,晋国为此灭亡。

这是先王的罪行。

我认为这件事不能载入《公羊传》中,我听说国家有常规、两国有债务,对于累散之事,就有所谓的洪范之说。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冬,十月,齐人执晋桓公于阳城之市。

劳公于曹氏之庙。

臧文仲入见曰:“吾闻君之不可以连复。

”对曰:“然。

”文仲曰:“晋国桓公曰:『大夫无作讼,事君谋。

』诸侯从之,而晋国既乱。

公尝事晋陈文子、蔡瑕,文子、瑕亦尽言诸侯,诸侯益请。

以故吴、楚之言行国让,诸侯之用相请,皆由其门者,故晋叔向有言曰:『贤者使国无士。

』今晋国有宗廪之多、宠溺之士,微仪于他国,不遑正己,以事天子、诸侯。

夫是之谓失国,弗能久也。

今君在虢、阳,无乃不发大事乎!”君曰:“吾弗堪也!且观吾宜何如。

”文仲曰:“君无与此民戕戕,而群臣出命。

不吝班之,而卒偿之,奸贼且塞。

败之则将相补也。

”遂见群臣,群臣不敢对曰:“文仲知之。

”冬十有二月己已,公脱于阳。

实十有之日,晋侯崩。

文仲曰:“始吾闻矣,知其将然。

忠劝以瘖,纵弛以百川,助之以五合,结之以夏台,卒有其志。

始公审事也,终公有终,百事不回。

”以武公有春齐国夺爵于晋。

春乃反于曹氏之庙。

翻译:《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冬天,十月,齐国人将晋国的桓公拘禁在阳城的市场上。

晋国诸侯在曹氏的宫庙中劳苦公。

臧文仲进见说:“我听说君主不能连续地统治。

”桓公回答说:“是的。

”文仲说:“晋国的桓公曾说过:‘大臣们不要争讼,要一同为君主策划。

’诸侯都遵循这个说法,结果晋国混乱不堪。

公曾经侍奉晋国的陈文子、蔡瑕,文子、瑕也曾劝告过其他诸侯,诸侯进一步请求。

因此,吴国、楚国言行谦让,各诸侯之间的请求,都是缘于他们家门之内的人。

所以有人说晋国的叔向曾经说过:‘贤者让国家不论士人。

’现在晋国的粮仓充满了,拥有恩宠的士人多得不可计数,在其他国家做作腼腆的作态,没有心思专注于使天子和诸侯满意。

这样的做法就是失去国家,不能长久。

现在君主居住在虢国、阳地,岂不是没有展开大事业的心思吗!”君主说:“我无法忍受啊!而且我还要观察应该如何行事。

”文仲说:“君主不要因这个民众的残酷行为而导致群臣表里不一,放心地派遣他们,最后虽然能够偿还,但是奸邪之辈会堵塞道路。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左传》中有一篇名为“齐桓公晋文之事”的篇章,记录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的一段历史事件。

下面是该篇章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晋人惠公之卒也,齐桓公欲发兵取之。

管仲曰:“不可。

晋人将欲成礼而后举丧,不可夺之。

”桓公乃止。

及晋人成礼而举丧,桓公乃发兵击之。

遂败晋师于鞍丘。

晋人请和,约为兄弟。

许之,而晋人不许为己。

晋人重来请之,而又请齐为弟。

齐桓公许之。

于是邹、鲁、薛、卫、郑、曹皆从之,而管仲为之谋。

晋文公问管仲曰:“寡人欲归鲁桓公之女,请以为何礼?”管仲对曰:“以鲁女归之,而自取晋女,为二国之好,民无贰心。

”晋文公乃以鲁女归齐桓公,自取晋女,齐桓公亦以其弟妻之。

译文:晋国的惠公去世后,齐桓公想要动兵取回他们失去的领土。

管仲却向桓公建议:“不可。

晋人将会完成丧礼后才会举行战争,不能打断他们的仪式。

”于是,桓公停止了这一计划。

等到晋人完成了丧礼,举行了仪式后,桓公才动员军队打败了晋国在鞍丘的军队。

晋人请求和平,桓公和晋文公结为兄弟。

桓公同意了,但晋文公却没有对外宣布这个协议。

晋文公再次请求时,还要求齐国成为晋国的弟弟。

齐桓公同意了。

于是,邹、鲁、薛、卫、郑、曹等国都跟着他们的盟友齐国,并由管仲带领策划。

晋文公向管仲问道:“我想将鲁桓公的女儿嫁过来,以此换得鲁国的友谊,你认为应该如何礼遇?”管仲回答:“将鲁公主嫁给他,而自己取晋国的女子,这样两国就会结成好的关系,人民也不会有分裂的心理。

”晋文公便将鲁国的公主嫁给了齐桓公,自己则取了晋国的女子,齐桓公也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晋文公。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齐恒晋王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恒晋王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

’这的确是不能做。

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

’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

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

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
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

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
“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齐宣王说:“不,我对这个有什么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东西。


孟子问道:“大王您很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琴瑟歌唱不够听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给,您难道为的是这些么”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很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北面朝见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问道:“事情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哩。

爬到树上去捉鱼,尽管捉不到鱼,却不会有什么后患;凭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很想得到的东西,要是尽心竭力地去做,必然会留下灾祸在后头。


齐宣王说:“您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反问道:“假如邹国人跟楚国人开战,大王您认为谁会得胜呢”
齐宣王回答道:“当然楚国胜。


孟子说:“这样说来,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现在天下拥有千里见方土地的国家一共只有九个,齐国的土地凑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

拿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这跟邹国和楚国对抗又有什么两样呢您又何不回到根本上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呢现在大王您如果发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想做官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朝中做官,耕田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田野里种地,经商的人都愿意到大王您的街市上做生意,旅行的人都愿意到大王您的国土上来游历,天下那些痛恨自己的国君的人,都愿向大王您诉说。

要是真能做到这样,又有谁能跟您对抗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

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

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


孟子道:“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

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假使没有这种思想,那就会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设下网罗陷害老百姓。

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遇上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然后要求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所以老百姓也就容易服从了。

现在所规定的老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年成好也要终身困苦,遇上凶年饥岁,更免不了要饿死。

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礼义呢大王您既然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那就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绵袄了;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生长的季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

一家一户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得到耕种,八口人吃饭的人家,就可以不闹饥荒了。

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叮咛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再肩挑背负出现在道路上了。

年老的人穿丝绵、吃肉食,一般老百姓也不至于少食缺衣。

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以实现王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