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及其关系命题论文教学设计及反思论文:《命题及其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及其关系命题论文教学设计及反思论文:《命题及其关

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摘要】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的第一节内容.命题、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是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数学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命题,了解命题的基本知识、认识命题的相互关系,对于掌握具体的数学科学知识很有帮助.

【关键词】命题;设计;反思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及四种命题.

教学难点 1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2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及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但不够系统和详细,教学时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关系.

3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大家回顾:什么是命题?能否举出几个命题的例子?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 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命题的分类——给出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详见课

本)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若一个函数是指数函数,则这个函数是增函数.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2)2=-2.

(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观察上述练习中(2)(3)(4)三个命题,都具有什么样的形式?

6“若p,则q”形式的命题

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或者“如果p,那么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练习、深化: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

(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

(3)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5)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3整除.

(6)能被3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6整除.

(7)不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不能被3整除.

(8)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一定不能被6整除.

问题1:上述(5)~(8)四个命题中,命题(5)与命题(6)(7)(8)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7归纳总结

问题1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紧接着结合此例给出四个命题的概念,(5)和(6)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5)和(7)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5)和(8)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

8抽象概括

由上述的例子抽象概括出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定义内容详见课本)

让学生举一些互逆、互否、互为逆否命题的例子.

9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关系

让学生结合所举例子,思考:若原命题为“若p,则q”的形式,则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应分别写成什么

形式?

让学生结合所做练习分析原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将自己探索发现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10小结

(1)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的概念.

(2)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关系.

教学反思对于这堂课,因为是一节概念课,本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还是讲得太多,学生主动去探究体现得不够多,课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必须克服.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