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生参考)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生参考)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生参考)一、引言血液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资源,也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临床用血必须确保患者安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血液质量和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血液检测、储存、运输、发放等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输血适应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血液制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个体化治疗:临床用血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4.严格监管:临床用血各环节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血液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临床用血监管,确保临床用血质量。

三、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划和组织实施,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临床用血管理部门: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血液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等。

3.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工作的实施,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四、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输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生审核后,提交至临床用血管理部门。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临床用血管理部门收到输血申请后,应及时进行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3.血液发放:临床用血管理部门根据输血申请和交叉配血结果,发放相应血液制品至临床科室。

4.输血实施:临床科室按照输血操作规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治疗。

5.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科室应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部门。

6.输血记录:临床科室应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情况,包括输血日期、时间、血液制品信息、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职责分工1. 医务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临床用血相关制度、组织临床用血培训、监督临床用血行为等。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3. 检验科负责血液样本的检测工作,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

4. 护理部负责临床用血的护理管理,包括输血前患者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输血后患者的观察等。

5. 财务科负责临床用血费用的管理,包括血液采购费用的核算、血液使用费用的结算等。

四、临床用血管理1.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临床用血指南和标准执行。

2.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优先使用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减少异体输血。

(3)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避免过度使用。

(4)加强输血后的监测,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3. 临床用血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患者需要输血时,由临床医师提出申请,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2)输血科根据申请单进行血液的配制和发放。

(3)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输血操作,并做好输血记录。

(4)输血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五、血液质量安全管理1.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接收、储存、发放、配制、报废等环节。

2. 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查,包括血液的储存温度、有效期等。

3. 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六、临床用血培训与教育1. 医务科应当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用血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急诊科、妇产科等。

三、用血指征1. 术前贫血患者,Hb < 70 g/L;2. 大出血患者,急性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以上;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血引起的贫血;4. 其他特殊情况,例如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

四、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以及用血指征等信息;2. 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并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等;3. 输血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 输血时,护士应根据医嘱,按规定的速度和时间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5. 输血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五、用血注意事项1. 输血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输错血;2.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防止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担过重;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4. 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相关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六、用血监测和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监测系统,对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 医院应建立用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对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用血质控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控小组,负责用血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2.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质控评审会议,对用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八、用血教育和培训1.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包括用血操作技能培训、用血安全知识宣传等;2. 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血知识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质控部门所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收藏)一、概述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临床用血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法律法规,确保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临床用血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血液成分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3.严格规范: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用血过程规范、有序。

4.患者权益:临床用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充分告知患者用血相关信息。

三、临床用血管理组织架构1.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规划临床用血工作,监督、指导临床用血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包括用血申请、审批、血液领取、输血过程管理等。

3.医务部门:负责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填写用血申请单,提交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2.审批: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批准;不符合用血指征的,予以驳回。

3.血液领取:临床科室凭批准的用血申请单,到血站领取相应血液成分。

4.输血过程管理:临床科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用血安全。

5.用血后评估:临床科室对用血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至临床用血管理小组。

五、临床用血质量管理1.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技能。

2.血液安全监测: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监测制度,对临床用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测、预警。

3.用血不良反应处理:临床科室应制定用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用血不良反应,立即启动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4.质量考核:医务部门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续输注。
第三十七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 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 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 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
录。
第三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 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 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凡稀有血型(RhD阴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或特殊 治疗输血应于3天前向输血科提出申请、预约
7、输血科应认真执行核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8、取回得血液应尽快输用,各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9、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 行“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登记报告制度”,并 按照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处理办法对患者进行诊
第十二条、受血者配血试验得血标本必须就是输血 前3 天之内得。
第十三条、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 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 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 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
配血。 第十四条、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
交叉配血RhD阳性血液发放
医院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 管理制度
4、主管院长、医务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定期对紧急抢救输血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得问 题与缺陷追踪评价,督促输血科不断改进和完善
开始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以内
血小板制品、冷 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

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

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

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

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

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

临床用血相关管理及规定(3篇)

临床用血相关管理及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抗体等功能。

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血液的使用对于抢救危重患者、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我国制定了相关管理及规定,以下将从血液采集、储存、运输、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血液采集管理1. 采血机构资质要求临床用血应由具有血液采集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医疗机构应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具备血液采集、检验、储存等条件。

2. 采血人员资质要求从事血液采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医疗卫生专业背景,并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或《护士执业证书》。

3. 采血程序(1)患者自愿:患者本人或家属自愿选择是否献血。

(2)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告知献血的相关知识、风险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3)登记、体检:对患者进行登记、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采血: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采血,确保血液质量。

(5)血液检验: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包括血液常规、血型、传染病标志物等。

三、血液储存管理1. 储存条件血液储存应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冷藏设备中进行,确保温度在2-6℃范围内。

2. 储存期限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储存期限如下:(1)全血:保存期为35天。

(2)红细胞悬液:保存期为21天。

(3)血小板:保存期为24小时。

3. 储存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储存记录,详细记录血液品种、数量、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储存温度等信息。

四、血液运输管理1. 运输工具血液运输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冷藏运输车,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稳定。

2. 运输人员从事血液运输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医疗卫生专业背景,并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或《护士执业证书》。

3. 运输程序(1)出库:根据临床需求,从血液储存设施中取出所需血液。

(2)装车:将血液放入血液冷藏运输车,确保温度稳定。

(3)运输:按照规定路线、时间进行运输。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疗行业汇总)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疗行业汇总)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医疗行业汇总)一、引言血液是拯救生命的重要资源,临床用血是医疗救治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我国医疗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对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汇总,以期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临床用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是首要任务,包括献血者筛查、血液检测、成分制备、储存运输等环节。

2.合理用血:根据患者病情、血红蛋白水平、心肺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和输血量。

3.严格监管:加强对临床用血过程的监管,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信息公开: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公开用血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

5.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用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用血水平。

三、临床用血管理流程1.献血者招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者招募。

2.献血者筛查: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

3.血液采集:采用无菌、密闭、一次性采血器材,确保血液采集安全。

4.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

5.成分制备:根据临床需求,将全血分离制备成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

6.储存运输:采用专用设备储存血液,确保血液质量。

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血液变质。

7.输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向输血科提交用血申请。

8.输血科审核:输血科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用血合理性。

9.血液发放:根据输血申请,发放相应血液成分。

10.输血过程: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1.输血后评估: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临床用血管理措施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制定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临床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流程,并确保用血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规定医院临床用血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用血合理、必要。

2. 用血指征和禁忌症的明确:明确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指征和禁忌症,防止不必要的临床用血,减少用血风险。

3. 用血的分级管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用血的紧急程度等,将临床用血分为不同级别,确保高危患者可优先获得血源。

4. 用血前的血液检验和交叉配血:规定临床用血前必须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确保血液品质和血型适配性。

5. 用血品种和用量的严控:规定不同病情需要用血的品种和用量,防止不合理的浪费或供不应求。

6. 用血过程记录和追踪:规定医院要对每一例临床用血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血液来源、血液使用情况等,便于事后评估和血液质量管理。

7. 用血教育和培训:医院要进行相关用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用血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8. 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和规定医院用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程序,及时发现和解决用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用血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用血质量,减少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是指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的一套制度。

其目的是保证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医疗质量。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用血指征的制定:制定详细的用血指征,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输血,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 用血审批程序:规定临床用血的审批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批和使用。

3. 血液管理委员会: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指征的更新和审核、用血指导方针的制定和宣传等工作。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安全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由本医院制定并实施,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输血操作、管理等相关工作。

2.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病人的用血安全,确保用血合理合规,减少用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3.本制度包括用血适应证、临床用血策略、输血前检查、输血操作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4.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护人员,所有涉及到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内容1.用血适应证(1)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者需要输血。

(2)有严重贫血症状的病人需进行补血治疗。

(3)手术患者术前出血约四分之一体积以上需输血。

(4)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输血。

(5)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输血的病人,需经医生审查后确定。

2.临床用血策略(1)实施输血前临床评估,明确输血的指征。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防止滥用输血。

(3)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的安全。

3.输血前检查(1)抗体筛查: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确保无抗体反应。

(2)血型鉴定:根据病人和供血者的血型,确保输血匹配。

(3)病人感染筛查:定期检查病人的感染情况,确保不会通过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

(4)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其他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

4.输血操作规范(1)准备输血前:准备输血所需的器具、药品等,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2)患者确认: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输血单据等,确认患者身份。

(3)输血过程:按照医嘱,将血袋连接到输血管路,逐步输血。

(4)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及时拔除血管内导管,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反应、输血后感染等,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

(2)输血反应处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停止输血、输液等。

(3)输血后感染处理:一旦发现输血后感染,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6.记录和报告(1)输血操作相关记录:对每一次输血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疗程、病人反应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合理。

第四条临床用血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六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由医疗、护理、输血、感染控制、药学等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七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三章采购与储存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供应情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制品,建立血液制品采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制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液制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储存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库、专锁、专人管理。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程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室),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科(室)应当具备独立的采血、检验、输血等功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因素,合理选择输血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输血指征、血液制品种类、剂量、输血时间等信息。

第十四条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急诊实用文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急诊实用文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急诊实用文档)一、引言血液是临床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尤其在急诊救治中,及时、安全、有效的输血是救治生命的关键。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和高效,提高用血救治成功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临床科室、输血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院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指导、监督和评价,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

3.各临床科室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输血医师、护士等组成,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管。

三、用血申请与审批1.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

2.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核,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制定用血计划,并在《临床用血申请单》上签署意见。

3.临床科室根据输血科的审核意见,严格执行用血计划,确保用血安全、合理。

四、血液的采集、储存与发放1.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和发放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2.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实时掌握血液库存情况,确保临床用血的及时供应。

3.输血科对临床科室的用血申请进行审核,根据患者病情、血型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制定用血计划,并在《临床用血申请单》上签署意见。

4.输血科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科室提供合理用血的指导和建议。

五、临床用血规范1.临床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合理选择输血品种和输血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输血前,临床科室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3.输血过程中,临床科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后,临床科室应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输血效果,为患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环节中,通过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统筹和控制用血活动,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用血相关的风险和浪费,保障患者用血的需要的一种管理措施。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合理使用血液资源,确保用血安全、高效、节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度需要包括如下内容:
1. 用血适应症的明确: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不必要的用血,降低风险。

2. 用血要求的申请审核:制定用血审核流程,确保用血符合规定,并审核用血目的、数量等信息。

3. 用血指标和用途的合理规定: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血指标和用途规定。

4. 临床血液治疗方案的制定:制定科学的血液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适量、适时的血液治疗。

5. 危急用血申请和处理:建立危急用血申请和处理机制,确保危急患者得到及时的用血支持。

6. 用血操作规范:制定用血操作规范,确保血液采集、输注等操作过程符合标准,避免操作风险。

7. 用血质量控制:建立用血质量控制机制,包括血液质量监控、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等,确保用血质量。

8. 用血信息管理:建立用血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用血信息,提供追溯和评估依据。

9. 用血培训和教育:开展用血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管理水平。

10. 用血审计和评估:定期进行用血审计和评估,发现问题和
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制度。

通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规范和控制临床用血活动,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和效益。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输血科、质控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科学高效的用血管理体系。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实验室实用文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实验室实用文档)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实验室实用文档)一、概述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患者和献血者的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用血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医院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用血专家组成。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日常工作。

3.医院各临床科室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组成,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三、临床用血管理要求1.医院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知识和技能。

3.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临床用血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

4.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临床用血质量检查和评价。

四、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核1.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合理申请临床用血。

2.临床用血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申请用血种类、数量和申请医生签名等。

3.临床用血申请单由申请科室护士长或指定护士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申请用血是否符合指征、申请用血量是否合理等。

4.审核通过的临床用血申请单由输血科进行备血,备血完成后由护士长或指定护士进行核对和发放。

五、临床用血过程管理1.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合理选择用血种类和数量。

2.临床用血应由具有临床用血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临床用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临床用血结束后,医生应填写临床用血记录,包括用血种类、数量、开始和结束时间等。

六、临床用血质量控制1.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医院应定期对临床用血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用血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各科室用血,必须按照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液。

血液预约方法: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并签字,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不、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12:00前送达输血科(急诊例外),试管上应有采血护士签名。

输血科按照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

血库必须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治理机构校定、合法的血液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临床输血有关样本送达输血科时,有关人员应与输血科接收人员一起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将标本收下备血。

输血科所备各型血液及血液制品,应有明显的标志,严格按要求储存于不同温度冰箱或保血振荡箱内,并随时观看温度变化。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各种输血前检查,必要时复查血型。

血液发出前应认真检查,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采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血液有效期、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取出血库。

护士在输血前认真核对,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

输血后血袋送还血库,血库保留24小时。

如果输血时显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讲明情形,填写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并与有关部门一起查明缘故。

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出入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晰,有关资料应按国家法规规定的年限妥善保管,非经院有关领导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