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本科教育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育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社会,本科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提高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步。
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一方面,要确保基础课程的扎实性,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工科专业中,可以增加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在文科专业中,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研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育人精神。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
同时,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应该积极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面对激烈竞争的时代,高校如何在培养人才中实现突破,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多元化的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将留学生融入到校园和社会中,是重要的挑战。
高校应该加强留学生的入学资格审核,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以保障留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业质量。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留学生的教育,并注重培养其多文化交往能力。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关注课堂教育和实习经验,但未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多渠道地与企业和产业合作,开展实践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要打通学科壁垒和地域壁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尤其要加强与对外交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要营造良好的国际学习氛围,提供有力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外的优秀教育和文化,提高语言和国际视野。
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要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教师的优质教学和学科研究成果的落实。
以此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加强学风建设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校的学习中实现个性和自主,从环境中吸收营养,发掘自身的才能和价值。
要建立奖励制度,加强对学风建设的宣传与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的提升和保障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建立起有效的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断完善、丰富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创造更为优秀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人文精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对论 .并不 会对 他 们 的 生 活 幸 福 和 工 作 成 就 产 生 多 少 化 的 扑 面 来 风 ,大 学 生 的 吃 苦 精 神 、奋 斗 精 神 、献 身
道计 算 机 的 深 奥 原 理 和 内 部 构 造 , 只需 学 会 如 何 在 键 击 。少 数 大 学 生 在 个 人 目标 选 择 与 民 族 长 远 发 展 ,在
对 人 的 尊 重 和 对 人 的 主 体 性 的 祈 盼 和 高 扬 ,对 生 死 、 信 仰 、幸 福 、生存 意 义 等 问 题 的 反 思 和 对 人 类 的 终 极
、
人 文 精 神 的 不 可 替 代 性 决 定 高 校 要 着 力 于 人
文精 神 教 育
所谓 人 文精 神 ,是 指 人 类 和 人 类 社 会 自我 完 善 所 需 的美 好 的精 神 要 素 ,是 在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中 起 基 础 作
“ 牙 塔 ” 里 ) 而 没 有 人 文 大 众 ( 社 会 的 每 个 角 象 , 在
正 的人 文 进 步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也 就 无 法 构 建 。 二 、 当代 大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缺 失 呼 唤 要 强 化 人 文 精
神教 育
的 “ 心人” 空 ,也 将 摒 弃 那 些 不 懂 技 术 , 侈 谈 人 文 的 落 ) ,就 绝 不 可 能 耕 耘 出肥 沃 的人 文 土 地 ,也 就 没 有 真
维普资讯
高等 农业 教 育 ,2 0 — ,7 34 0 67 :4 —5
H i he g r Agrc t r lEd a i , 2 6 7, 7: 4 — iulu a uc ton 00 — 3 45
人文精神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的着力点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措施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措施。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师资队伍三方面谈一谈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措施。
高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可以增加案例研究和团队项目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为了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高校可以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通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该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
学习资源和学术指导。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高校能够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措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研究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讨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举措之一。
高校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方式。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二、课程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规划专业设置。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标。
此外,高校可开设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学生实习的指导力度,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四、评估机制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评估结果应作为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改进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高校还应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评估,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
总结起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评估机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从优化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优化教育体系优化教育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接受到系统、全面、实用的知识。
其次,我们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3.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此外,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结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从优化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措施,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质量
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质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与人才质量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因此,需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以提升人才质量。
一、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综合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因此,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综合评估,并科学地设置课程。
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等。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人才质量。
二、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因此,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教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首先,学校应设立教师培训机构,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其次,学校还应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通过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才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强社会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仅限于校内培养,还应与社会进行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学校应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加强社会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才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要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优化教师队伍和加强社会合作,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举措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举措以下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举措:1. 明确培养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2.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更新课程内容。
3. 提升教师素质:定期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 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
6.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强化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8.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9. 国际化教育: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10.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11. 完善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指导与服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12. 加强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1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4. 优化教学设施: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15. 建设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6.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17. 加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18. 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9. 建立校友网络: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20. 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举措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求。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要本文在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并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确立科学育人理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传承先进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实现大众化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育人理念是高校理念的核心。
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
只有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才能正确地指导育人实践,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
目前,作为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现代高校职能之一的人才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校最为基本的职能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
因此,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使命,将提高教育质量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
钱伟长曾讲过:“过早专业化的结果常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懂什么,学生只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把这个方向上的东西学四年,别的都不懂,这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而社会需要能带着满脑子的问题从高校走出来的人,需要有创造性而不是模仿性的人。
通识教育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的长远考虑,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
”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关键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跨领域、跨学科的很多方面,因此对学生进行通识化教育势在必行。
3、树立国际化培养的理念。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
在高校人才培养取向上,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张培养适应在国际环境中学习、工作和发展的人力资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括较全面的是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喜多村和之教授,他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
高校“三全育人”的四个着力点
高校“三全育人”的四个着力点作者:何旭娟来源:《成才之路》2020年第34期“三全育人”是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高校实施“三全育人”,要切实把握好四个着力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一、明确育人目标,把握方向性高校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高校要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通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赋能,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培养目标分类、培养过程分段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要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落实劳动教育,加强体育和美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聚合育人资源,体现协同性“三全育人”,“全”是关键。
实施“三全育人”,必须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
建强主力军,推进思政工作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协同。
一是要注重交流合作,选拔优秀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要注重培训指导,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促进两支队伍资源共享、同心同向;三是注重实践研究,搭建协同育人的项目平台,融合两支队伍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形成成果。
畅通主渠道,推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
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计划,倾力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金课”;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强化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责,提高育人能力,确保课程育人效果。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各个层面和角度进行思考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措施:1.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道德素养;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培训:对于职业教育领域,应注重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提供符合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的专业培训。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学徒制度,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掌握技能。
此外,还可以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
3.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
评价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运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项目、演示等形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还应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的产出和贡献。
5.加强与企业合作: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更实际、实用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与企业合作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实践经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学生应具备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为此,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1.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3.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5.健全协同培养机制。
6.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7.构建寓研于教的培养模式。
8.深化学分制改革。
9.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
三、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
10.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13.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使命感。
14.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5.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
五、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16.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17.构建高校联动发展平台。
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18.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9.健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七、扎实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20.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21.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
22.鼓励以创新为导向的教改研究。
八、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3.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4.发挥高校文化育人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
过程,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江苏特色、具有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九、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25.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宏观指导。
26.切实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27.加大内涵建设投入。
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得怎么样 , 不是看一时 的规模数据 , 而是要以长远 的眼光 、
所作的贡献 , 看它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所产生 的影响 。 要 强化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 , 把社会评 高,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人 的发展需要。蒙
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 出什 么样 的人才 , 看 它对国家 、 民族 激发和鼓励学生 的创造 性思维。要多采取互 动式教学方
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 人才培养质量高不 科教学 工程 ” 为有力 抓手 , 完 善 国家 、 地方 和高校 三级体 着头 、 关着门 , 脱离社会需求是 办不好大学的。 高校要更加 建设 , 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 切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注重以社会评价为导 向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 把社会需求
德智体美 , 以德为先 。 蔡元培曾说 , 怎样才配做现代学生? 要
重要标杆 。 教师教育学生 , 一是知识 、 二是方法 、 三是品格 , 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 。教 师要将 爱 国精神 、 事业心 、 责任 感、 团队意识 、 认真刻苦等品格 , 融入课 堂、 融人课题 、 融入 文章 , 以高 尚师德 、 人格魅力 、 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 做 学生健 康成长 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要建立 中青年教师社会 实践制度 , 促进他们在教学科研的实践 中锻炼成长。
“ 立德树人” , 最根本 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 , 把 好 青年领军人才 队伍建设 的同时, 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 科学精神、 思想品德 、 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 师成长发展规律 ,抓住师德 和创新实践这两个关键环节 ,
才培养的全过程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 把整个教师 队伍 的素质和水平搞上去 。 师德是社会道德的 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 问题的实践能力 。 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书育人 , 育人为本 ;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从改善教育体制、加强实践环节和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改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是教育。
当前的教育体制在提供基础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改变现有教育体制的缺陷。
首先,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其次,教育应注重实践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最后,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理论教育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首先,学生应参与实际项目或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其次,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
此外,学校可以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学校应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如开设创新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等。
其次,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界的专家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创新需求。
四、建立评估机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改进。
评估机制既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估,又要兼顾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此外,评估结果应被公正透明地使用,供社会各方了解培养质量的情况。
五、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主要方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型大学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并着重把握好三个着力点:首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特色型大学要在深入挖掘以往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规格定位,做好顶层设计,转变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到涵盖知识、能力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转变。
即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业素质和谋生素质,而是作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不仅发展智力,更要突出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并重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
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要实现从传统单一性规格定位向多元化规格定位的转变。
不仅要培养学术型的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各类工程型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满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还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在人才培养特色上,实现从单一趋同性向突出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转变。
“茅以升班”、“詹天佑班”、“思源班”等特色班正是北京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突出学科特色的有益探索。
其次,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关键。
特色型大学要将基于研究和探索的创新培养模式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三个层面的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式向多项互动式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一是把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着力提高实践能力。
心得体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着力点(最新)
心得体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着力点(最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可以把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
以纳米科技的研究为例,该研究领域既属于化学学科又属于物理学科和材料领域。
二维石墨烯纳米材料,是用一种简单的物理剥离方法成功制备的。
其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能源、生物医学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新颖的化学还原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石墨烯的制备,与物理方法相比,更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
因此,需要多学科领域共同引导授课,才能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并建立宽广的知识面。
在完善的教学体系下,可以通过早期科研训练等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
注重科研创新方法的养成一是塑造严谨的科研品德。
保证科研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检验性是对每个科研参与者的基本要求,抄袭、伪造和编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严格杜绝。
所以,除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应该在日常科研中加强引导并通过管理规范严格督促。
二是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是科研素质的基础。
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知识在内的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
三是鼓励大胆实践。
从拥有创新精神到大胆创新,还需要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
搞科研不能总是重复别人的实验,如果这样做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永远做不出有原创性的成果。
四是提高表达能力。
在成功汲取了各方面知识信息并有效理解转化为创新性科研成果之后,如何将其有效输出一直是初期科研工作者的难题。
对此,包含两个方面,即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
口头表达是激发思考的重要途径。
通过汇报近期的工作进展来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与大家共同讨论难点或感兴趣的问题。
这样不仅提高了报告者的理论水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参加者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
人才培养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和分类:从范围来看,有宏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微观质量;从运行层次上分,包括理念层、制度层和操作层;从内容上来看,有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育教学、产学研合作和学生管理等。
无论如何划分,笔者认为,要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把握“融合、特色和人本”三大着力点。
多元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体现在高校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外部融合和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
在高校内部,有学科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高端人才需要。
当前,大学分成12个学科门类、80个一级学科和358个二级学科。
分科过细,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
内蒙古大学将数学与物理融合,从1995年开始试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数理专业点,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等重点院所的欢迎。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大使命,二者的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
比如,华中农业大学以“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为指导,将科研基
地和经费向本科生倾斜,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案例融入或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企业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基地或企业,结合教师课题开展实习。
特色是外界认知学校的一个符号标识。
高校的特色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错位发展,后来居上”的后发型院校发展策略,是形成“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发展格局的有效措施。
当前,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上。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采取倾斜政策,民委直属的院校生均拨款高于一般高校。
比如,内蒙古大学招收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蒙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年的大学预科教育,毕业生中有40%考取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被985高校录取。
院校特色与高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相关,最突出的是农林类、医学类、工程类、师范类、艺术类和综合类。
北京林业大学在脱离行业后,在福建三明、河北平泉与沧州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和产业上的联合。
在地方特色方面,一些地方院校在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北京工商大学建设“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具有北京特色、中国特色的新型品牌食品、配料及其专用技术与工程装备,引导北京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与餐饮生产的现代化与标准化。
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体现的
是人文精神,是高校内涵发展的灵魂。
高校应注重对自然、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而关怀学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
比如一些大学尊重学生选择,允许学生在学习期间自由转换专业,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福建医科大学自2006年扩招后,原有的4个附属医院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为保障教学质量,福建医科大学尝试招标非行政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获得极大成功。
师资队伍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关怀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安徽财大虽地处非省会城市蚌埠,但是教师们安心工作,这与学校实行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这四大措施有关;校方采取的主要举措有:解决教授住房,发放博士津贴、设置学术岗位、实行龙湖学者评聘。
北方民族大学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派出30多位处级干部挂职,举办干部培训,经费每年100万元。
(佛朝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