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内氏志贺氏菌I相抗原在E. coliHB101菌株中的表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可以推论先证者父亲及母亲的异常染色体亦
可能由亲本遗传而来。
相抗原的表达是由受体菌从供体菌接受的 I 相 相质粒诱动转移的成 (o I:n, ) 条大质粒带和4 Fr : R%有2 m T5 3 条小 质粒编码的。宋内氏菌 I 质粒带 ( I 除 相质粒外,其余可能是R质粒) 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志贺氏菌活菌苗的研究 。 转移接合子除有2条大质粒带外,还有2 条小 奠定了基础。 质粒带。小质粒带数既不同于供体菌,又和受 ( 上接第 3 页) 3
忍。 c 厅 o Te ` n' t Ka
88 3 6
405 1 82- 1
Te' t
1 Q 0('l : n) ) CFta ; 5菌株由 9 sc T 陆德如、 苏国富指导 组建,
1 )带有编码 I 相抗 原基 因的质粒 ; 2 本实验室诱导的 ) 染 色体基因突变。
32
谨致谢意。 本文于 18 年 7月 8日收到。 95
防 果, 效〔 5 6 1 c
材 料 和 方 法
养基单菌落纯化2 次。 将此重组株于4℃连 2
续传代, 以去除温度敏感的 F 质粒。 T 5 ' n 插人 I 相质粒后, 使其得到 K n a 抗性。 诱动质粒的引人 宋内氏菌 I 相质粒自 身是不可转移的,须引人诱动质粒进行诱动。 R, 3具有较好的诱动作用I R。 7 3引人带有 T 5 I o n 标记的宋内氏菌4051 株中, 82-1 其方法基本如
图2 显示,受体 各菌 株及
图 2 转移接合子 H S的 质粒分析 。 HS2; H 11 c 。 -0 b B ; . 0 . 405 1 (om I: n , 82- 1 r : 5 F T R8 . 3) 6
菌H 11 B0 除染色体
外, 未见任何质粒带。 供体菌 4051 82-1
位的配子, 碰上的均为重组型, 而且全被淘汰,
_ ‘部节缺与复重型_ 1 号分段失重的组;为 2 6 为 1 2 6
t ;8 及 6 ( 1) 4 号节段部分缺失与重复的重组型;
1‘分体 ‘部缺与复1 2 P 单及号分失重;为 6部 为 _ 2 6
4 p部分三体及 6号部分缺失与重复。 在这 1 6 种合子中, 只有完全正常,( ;8 及 i () t41) n 6 携 v 带者可发育成表型完全正常儿童,并可成活至
力。 当温度敏感的 Fsc n 'a : t : ,在40 l T 2 C连续
传代后,F 消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酵乳糖的 能力亦丧失。 '
当以 4051 (o l:n, )为供体、 82-1 r : 5 R, Fm T 3 H 11 B0 为受体进行接合转移时, 得到的接合子 H [B0(o I:n), S 11Fr : 5]其所试生化特性 H m T
[ ] 李麓云等:18。同上,82:2- 14 2 93 () 11 2a G ncl 111:3 y eo. 3()3. , 〔 ] Mi al T e a. 17. s t ad y eo. 5 c e, t : 8 O t . h . l 9 b e n G ncl , 5() 38 33 23: - 1. 0
其母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形成正 常、 号倒位 6
携带者及两组重组型等 4种配子,其父亲与母 亲各 4种配子结合后, 则可形成1种合子( ) 6 图30 参 考 文 献 其 _ 表与型全 常_ ‘臂 〔13 何小轩等:180湖南医学院学报,82:2-10 中6 型核完正 ; 为号 1 为 1 6 93 ()1 9 3, 间位带( 证,6,1平 [33 何小轩等:180遗传,41:4 倒,者口 者 _ ( 8 衡 女 ;为‘ , 先 1 ; 92 ()1 , [ 3 ds K j, ea : 8 A . Ost ad 4 ] a i i T t 17. J b e n a h a i . l 9 . m . t . 易携者 为P分体六 ‘ 分 位带; ‘ 单;为P 六 部 部 三 ;为‘8 ‘6 带;为 体六 , 1 二) 者 ‘ ( , (携 六 P ;及 部单及 ( 1 ‘ 分体 ‘) 分体 ‘6 6 P 三及 ‘ 二) 为 部 ' 二, 6
材“ Z cqn “ a. Ep e in F r I t e h oi l x rso o om A i n : s f ng o S i l sne i H cl HB 0 Sri f g l o ni . i 11 a h e a n o t n
菌株和质粒
表 t o
试验中所用菌株和质粒见
上所述。培养温度均为 30 在含有抗菌素的 7 C, 琼脂平板上选择和抗宋内氏菌 I 相血清凝集之 菌落, 并纯化之。 宋内氏菌 1 相质粒的诱动转移 以含有 T5 n 标记和Rs 3诱动质粒的宋内氏菌为供 体, s 以HB0 为受体,使二者在含有抗菌素 的 L 11 B 平板上杂交。 HB0 接受了宋内氏菌 1 11 相质
志贺氏菌痢是发展中国家高度流行的传染
培养基
L B肉汤,L B琼脂及麦康凯琼
病, 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腹泻病之一。已表明非
经肠道的灭活菌体苗在试验攻击研究和野外试
验中无效[3 用减毒 口服活菌苗则有一 定 预 2。 , 1
脂培养基均本所制备。根据需要加人卡那霉素 ( a 5l/l Kn 0gm、四环素 (e 5E/l ) A Tt 0gm,链 ) c 霉素 (t10gr, S)01/ 氨苯青霉素(m )5g r zr d A p2p /
和亲代 HB 0 完全一致。 11
表 2 各菌株 及转移接合子生化检定结果 菌 株
葡 麦甘 乳 萄 芽露 糖 糖 塘醇 ①O
+ 十 + 十 十 十 十 +
图 1显示,Q 0 ('l : n) 1 9C ta : 5 有 条 F sc T 质 粒 带,宋 内氏菌 4051 82-1染 色体上 方有2条质粒带 ( 最
( 一)转移接合子的生化检 定 按常规
图 1 各菌株质粒琼脂塘凝胶电泳图
方法进行。 表2 结果表明, 'a: 转人 Fsc n t :5 l T
4051 受体菌后, 82-1 使其获得了发酵乳糖的能
a Q 0 ('l : n) b 4051 (o I; . C ta : 5; 82-1 r ) 9 F sc T . F m c 40 - 1 r IFta:T 5; 405 . 2 1 (o , sc:n) d 82- 85 F m 'l . 1 (o I:n) eR cl 88 ; 405 1 r : 5; . (3) f 82- F m T . o i 6 . 1 (om :n, 0 1 r 1 T 5 R8o F : 3
( 二)转移接合子质粒分析
示。
转移接合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如图1 图2 、 所
( 下转第3页) 7
33
数分裂中期, 将形成特有的倒位圈, 经过互换, 理论上将形成 斗 种不同配子,它们分别与正常 配子相结合, 则可形成 4 种不同类型的合子, 其 中仅一种为正常者,一种为表型正常的倒位携 带者,还有两种则为部分节段缺失与部分节段 重复的重组型。重组型是引起流产、 死胎、 死产 及痴呆儿、 畸形儿的原因, 两例臂间倒位的先证 者( 及先证者之妻) 均有过多次自然流产史无 例成功妊振,说明在受孕时没有碰上正常及倒
E. l HB c i 1 o 01
+ 十
O ①① ④ ④O +
带。 当权℃ 脱去 F ' 质粒后,又出现 2 条 质粒带。 当引人 Rs 3 r 后, 表现质粒带加宽, 这是因为质粒分子量 接近,质粒带重迭的
缘故。
HS omI: n ) ( r :T 5 F
e产酸产气; +产 酸不产气; 一 不发酵
遗传
H R DT S ei ) () 3- 3 18 EE IA ( i g 8 - 3 6 Bj n 2 2 9
宋内 志 氏 相 原 E ci 氏 贺 菌I 抗 在 . o l H1 菌 中 表 ‘ B0 株 的 达’ 1
牟 钦 杨 雅刘 博 单 伟毛 基 兆 素 学 传 培
(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 所, 北京)
. l m
宋内氏菌I 相质 粒 的T 5 记 n标 在I 志贺氏菌( 简称宋内氏菌) 一个大的非接合性 I 相质粒接合转移过程中,对于质粒的转移没有 相质粒 ( W 0 6tn,通过质粒诱动 可检出的选择特性。为此,须用 T 5Kn 标 M 1 X dt ) 2 1 ao 0 n( al ) 相质粒,作为抗药性选择标记。 用含 有 系统, 转移到宋内氏I相菌中。 他们发现,宋 记 I I 内氏菌 I 相杭原的合成及其毒力的表达与该大 Fsc 5 'a :n 质粒的Q 0 株作T , t : l T 9C菌 n 的供体。 质粒有关%J 通过志贺氏菌 I , 。 相质粒或有关 供体和受体各接种于L B肉汤, 分别于 3℃ 和 2 染色体基因的转移研究志贺氏菌活菌苗,是一 3℃ 过夜。第二天再转种 L 7 B肉汤,继续培养 条有希望的途径。 本文通过 T 5 n 标记宋内氏菌 3 小时。供体和受体等量混合, 涂布L 琼脂表 B I 相质粒, 诱动质粒 R‘将其诱动进 人 E ci 面, 2 3 . o l 3℃温育一 小时后洗下菌苔, 2 4 用不同稀释 HB0 受体菌, 11 而使宋内氏菌 I 相抗原得到表 度的菌液涂布含抗菌素的麦康凯选择培 养基。 达。 3℃ 培养2 -4 小时,选择乳糖发酵阳性及 2 4 8 和抗宋内氏 I 相血清凝集之菌落。并用同一培 近年来,K pco Snoei等将宋内氏 oe , s t k a nt
表 I 试 验所用菌株 和质粒 菌 株 质 粒 抗药性 来 等组建 源
E. l Q9CFtlc : 5 K n, s 中科院微生物所 c i 0 '< :Tn o _ a a` A mp
首都 医院检验科 S r Ka ' t` n H c lHB 1 . i 1 o 0 中科院微生物所 S sn e . n i o ) I 相质粒, A p=K n 本所 细菌室 , m ` a'
生育年龄, 造成异常染色 体的传播。4 部分单 p 体及4 部分三体虽可出生, p 但表现为严重智力
低下及畸形,至于其他各种合子均在胚胎早期 夭拆在宫腔内,造成流产。病例2的先证者是
真可谓不幸中之大幸。病例 2 6 号臂间倒位的 先证者之父、 母均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实属罕
其父母 1种合子中多次淘汰的幸存者。 6 根据先 见, 其父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形成正常、( 1) 证者的祖母也有过多次流产史及 新生儿死亡 t;8 4 携带者, p 4 部分单体及4 部分三体4 p 种配子, 史, 先证者外祖母多年不育, 只生其母一胎,是
I 相质粒
染色体
粒。这种转移接合子( S 以H 表示) ,单菌落连
续纯化 3 次。 血清学检测
I相抗原。
抗宋内氏菌 I 相血清由生
小质 位
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用常规玻片凝集试验检测
质粒 DN A分离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各 菌株及转移接合子的质粒分离与检测,均按以 前报道的方法进行h 1 0
结 果 和 讨 论
体 菌不同 , 从而表明 HS为一新的重组株。 参 考 文 献
( 三)血清学测定 受体菌 H 11 B 0 与抗 宋内氏菌 I 相血清凝集阴性,H 菌株和供体 S 菌一样与 I 相血清凝集阳性,即H 表达宋内 S
上端 1条为 I 相质粒
带) 。两菌株杂交后,
4051接受了F质 82-1 ‘
粒 ,显示出 3 条质粒
E cl Q 0 ( ' l :T 5 . i C ta : n) o 9 F sc

+ 十 +
S s n 4051 (o 1 . e 82-1 r ) o i n F m
S sn e 405 1 ( om Fta:T 5 . ni 2- 1 r 1 ' l : n ) o 8 F , s c S sn e 405 1 ( om :T 5 . ni 2一 1 r I:n ) o 8 F S s。。 405 1 ( om : n , 6 . 二i 2- 1 r I T 5 R8 o 8 F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