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企业投资法案例
对外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中国某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是一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民营企业。
2010年,为拓展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决定对外投资,收购美国一家从事生物科技研发的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美国公司”)。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于2011年签订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以下简称“合资合同”)。
合同约定,中国企业以现金出资50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60%的股份,美国公司以现有技术及设备出资,占合资公司40%的股份。
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生物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纠纷起因合资公司成立后,中国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但美国公司却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核心技术。
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中国企业认为,美国公司违反了合资合同,遂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国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并提供核心技术。
美国公司则认为,其提供的设备和技术在合资公司成立前已过时,且中国企业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支付投资款项,因此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美国公司还指出,中国企业涉嫌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其核心技术,侵犯了其商业秘密。
三、诉讼过程1. 美国法院受理案件2013年,中国企业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美国法院依法受理了此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
2. 调查取证在诉讼过程中,美国法院依法调查取证,收集了双方签订的合资合同、相关证据材料以及证人证言等。
3. 开庭审理2014年,美国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此案。
双方当事人就合资合同履行情况、技术提供情况以及商业秘密侵权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
4. 判决结果2015年,美国法院作出判决,认为中国企业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美国公司存在违约行为,且中国企业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商业秘密受到侵犯。
因此,美国法院驳回了中国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1. 合同履行问题本案中,中国企业与美国公司签订的合资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合资公司成立后,美国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核心技术,导致合资公司无法正常运营。
涉外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投资日益增多,涉外投资法律纠纷也日益凸显。
本案例涉及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因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以下是详细案情介绍。
二、案情介绍1. 合资企业成立2008年,我国某市与一家美国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名为“中美合资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
合资协议约定,美国公司出资40%,我国某市出资60%,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纠纷起因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在经营过程中因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问题产生分歧。
美国公司认为,合资公司管理层偏袒我国某市,导致其在公司决策中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某市则认为,美国公司未按约定履行投资义务,且在合资公司经营中存在违规操作。
3. 纠纷升级2012年,美国公司以合资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为由,要求提前终止合资协议。
我国某市拒绝,认为美国公司违反了合资协议。
双方协商未果,美国公司遂向我国某市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终止合资协议,并赔偿其经济损失。
4. 诉讼过程(1)法院受理我国某市所在地法院受理了美国公司的诉讼,并依法组成合议庭。
(2)证据交换双方在诉讼过程中,提交了相关证据,包括合资协议、财务报表、会议记录等。
(3)庭审庭审中,双方就合资协议的履行情况、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
(4)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美国公司虽存在未按约定履行投资义务的行为,但我国某市也存在管理不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根据合资协议的约定,双方应共同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1)终止合资协议,合资公司解散。
(2)美国公司退还其投资款项,并赔偿我国某市经济损失。
(3)合资公司清算过程中产生的债务,由双方按比例分担。
三、案例分析1. 合资协议的重要性本案中,合资协议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明确了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投资比例、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
若协议内容不明确或存在漏洞,容易引发纠纷。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本案中,双方均存在违约行为,但法院根据合资协议的约定,判决双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外商投资企业法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和乙公司(以下简称“乙”)均为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丙公司(以下简称“丙”)为一家外资企业。
2008年,甲、乙、丙三方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名为“中外合资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
根据合资合同,甲、乙、丙三方分别持有合资公司30%、40%和30%的股份。
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2010年,丙公司因经营不善,决定将其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丁公司(以下简称“丁”),丁公司为一家香港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对丙公司股权转让事宜提出异议,认为丙公司未履行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争议焦点:1. 丙公司是否违反了《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未履行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2. 甲、乙双方是否有权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案例分析:1. 丙公司股权转让是否违反了《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二)转让方应当事先征得其他投资者同意;(三)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协议,并在转让协议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
”在本案中,丙公司将其持有的股权转让给丁公司,双方均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且丙公司在股权转让前已与甲、乙双方协商一致。
然而,丙公司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未在法定期限内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
因此,丙公司未完全履行《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
2. 甲、乙双方是否有权要求撤销股权转让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跨境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本案涉及中国投资者A公司与英国B公司之间的跨境投资纠纷。
A公司是一家在中国注册成立的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2016年,A公司决定投资英国B公司,双方签订了一份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A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现金出资,获得B 公司10%的股权。
然而,在投资过程中,双方因股权比例、分红、经营管理等问题产生纠纷,导致合作破裂。
二、争议焦点1. A公司是否享有B公司的分红权?2.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提供财务报表?3.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返还出资款?4.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三、法律分析1. A公司是否享有B公司的分红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A公司以1000万美元的现金出资,占B公司10%的股权,因此A公司享有B 公司分红权。
然而,双方在投资协议中并未约定具体的分红比例和分红时间,导致分红问题产生争议。
2.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提供财务报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
因此,A公司有权要求B公司提供财务报表。
3.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返还出资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A公司作为B公司的股东,其出资款已投入B公司,不得要求返还。
但是,若B公司存在违约行为,如违反投资协议、侵害A公司权益等,A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4. A公司是否可以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B公司未按照投资协议履行分红义务,侵害了A公司的权益,因此A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1. A公司享有B公司的分红权,但双方未约定具体的分红比例和分红时间,故A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提供财务报表,以确定分红比例和分红时间。
外商投资企业法案例
解答
• (1)中方和外方首期出资比例和缴纳期限不符合法律规 定。一次性缴纳的,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缴清;分 期缴纳的,第一次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并在 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缴清。本案中,中方和外方首 期出资仅占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0%,并在营业执照签发之 日起6个月缴清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 (2)中方以作为抵押物的厂房投资,外方以通过许可协 议方式取得的专有技术使用权的专有技术出资的约定不符 合法律规定。必须为自有资金、技术等。 • (3)外方以合营企业的财产和权益为其出资担保,不符 合法律规定。
案一
• 美国商人路易斯与中国华泰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一中外合资 企业,双方经协商拟定的合资企业合同,其中部分条款如下: • (1)合资企业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300万 美元,外方出资200万美元。分期缴纳出资,中方第一期 出资为30万美元,外方第一期出资20万美元,必须在企业 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其余出资在企业成立之日起3年 内缴清。 • (2)中方以货币、厂房、场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其中厂房 为中方所有,但已抵押给中国建设银行。外方以外币、设 备、专有技术作价出资,其中专有技术是外方从该国某公 司以许可协议方式取得的专有技术使用权。 • (3)为了保护外方投资者的利益,外方可以以合营企业的 财产和权益为其出资担保。
• (4)外方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的,中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 优先购买权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 (5)有关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确定符合法律规 定,但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不符合法律规定。 • (6)合营期间增加注册资本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还 需报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 (7)选择第三国的法律解决合同争议的约定不符合法律 规定。应适用中国法律解决争议。
外商投资法案:外商投资合规和对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分析
外商投资法案:外商投资合规和对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分析外商投资法案:外商投资合规和对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案例1:法院对外资企业非法收购一家本国企业的裁决时间:2008年6月15日细节:2008年6月15日,某外资企业X公司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方式,非法收购了一家中国本国企业Y公司的股权。
X 公司未按照规定程序对外商投资,没有向相关政府部门备案,直接进行股权交易并掌控了Y公司的所有权益。
Y公司察觉到X公司的非法行为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回被非法收购的股权,并要求X公司赔偿损失。
法院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发现,X公司在收购Y公司股权时违反了外商投资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十五条规定:“外商投资股权或者其他形式的投资业务,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的程序进行。
”而X公司未按照程序进行外商投资,违反了该法律条款。
法院最终作出裁决,判决X公司返还被非法收购的股权给Y公司,并赔偿Y公司因非法收购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律师点评:本案中,X公司的非法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规定,损害了中国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资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程序进行投资,保护当地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2:外资企业因合规问题遭到政府责令关闭时间:2005年9月10日细节:2005年9月10日,某外资企业A公司在中国某城市设立了生产工厂,但违反相关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没有进行法定的企业登记。
政府工商部门检查发现A公司存在合规问题后,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关闭工厂。
A公司对政府的关闭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主张其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
他们认为,中国的外商投资法与国际法之间存在冲突,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并不需要办理特定的许可手续。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明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工厂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并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外商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在中国市场日益活跃。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外商投资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外方”)是一家世界知名企业,主要从事高端制造业。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外方拟在中国设立一家合资企业,与我国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中方”)共同出资成立。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合资企业合同。
三、法律问题及分析1. 合资企业设立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企业法》),外方和中方可以依法设立合资企业。
该法律规定了合资企业的设立条件、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利润分配等事项。
2. 合资企业合同的法律效力合资企业合同是外方和中方设立合资企业的核心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各方的出资比例、利润分配、股权转让、争议解决等事项。
本案中,外方和中方签订的合资企业合同符合《合资企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3. 外方投资收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本案中,外方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其投资收益的保护。
根据《合资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外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以依法获得保障。
以下是对外方投资收益保护的法律分析:(1)利润分配:合资企业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
本案中,外方和中方约定按照8:2的比例分配利润,该约定符合《合资企业法》的规定。
(2)股权转让: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应经其他股东同意,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本案中,外方若需转让股权,需取得中方同意,并依法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3)争议解决:合资企业合同中应约定争议解决方式。
本案中,外方和中方约定采取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该约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
4. 中方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本案中,中方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其权益的保护。
国际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蒙特雷索项目(Montreuil des Andes Project)位于墨西哥境内,是由中国某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与墨西哥某私营企业(以下简称“墨西哥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的一个综合性项目。
该项目包括房地产、商业、娱乐和旅游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约5亿美元。
2008年,中国企业与墨西哥企业签订了《蒙特雷索项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成立了合资公司“蒙特雷索开发公司”(Montreui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二、争议起因项目初期,双方合作顺利,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
然而,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成本的上升,双方在项目管理和利润分配等方面产生了分歧。
具体争议如下:1. 项目进度延误:墨西哥企业认为中国企业未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工程建设,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收益。
2. 成本超支:中国企业则认为墨西哥企业未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导致实际支出远超预算,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3. 利润分配争议:双方在利润分配比例上存在分歧,中国企业认为墨西哥企业未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利润分配,损害了其利益。
三、争议解决过程面对争议,双方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然而,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协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后,中国企业向墨西哥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墨西哥企业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法院对项目进行强制清算。
墨西哥法院受理了该案,并依据《墨西哥外国投资法》和《联合国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中心仲裁规则”)进行审理。
以下是争议解决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 仲裁庭组成:根据中心仲裁规则,双方共同选任了一名仲裁员,由仲裁员与墨西哥法院指定的仲裁员共同组成三人仲裁庭。
2. 仲裁程序:仲裁庭依法进行了证据交换、辩论和庭审,并最终作出了裁决。
3. 裁决结果:仲裁庭认为,墨西哥企业存在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裁决如下:(1)墨西哥企业应向中国企业支付违约金,金额为项目总投资的5%。
国际投资领域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外方”)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合资合同约定,外方以现金出资,中方以土地、厂房等实物资产出资,双方各占合资公司50%的股权。
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按照约定开展业务,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分歧逐渐显现。
2015年,外方单方面提出终止合资合同,并要求中方赔偿其损失。
中方认为外方的行为违反了合资合同的相关约定,拒绝赔偿。
随后,双方就合资合同的解除及损失赔偿等问题产生争议,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合资合同是否有效解除?2. 双方是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3. 外方提出的损失赔偿请求是否合理?三、法院判决1. 合资合同有效解除法院认为,根据合资合同的相关约定,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应共同经营、承担风险。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外方单方面提出终止合资合同,且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解除合资合同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
因此,法院认定合资合同已有效解除。
2. 双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院认为,在合资合同解除过程中,双方均存在违约行为。
外方未履行通知义务,擅自终止合资合同,构成违约;中方未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合资公司的利益,亦构成违约。
据此,法院判决双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 外方损失赔偿请求不予支持法院认为,外方提出的损失赔偿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首先,外方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损失与合资合同的解除有直接因果关系;其次,合资合同解除后,外方已从合资公司退出,其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
因此,法院判决外方损失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国际投资领域的法律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 合资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本案中,合资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
一方面,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规定,合资合同解除需符合法定条件。
展业案例分享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案例
展业案例分享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案例01案例描述A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8000万(其中未到位注册资本6000万),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通信线路和设备安装等业务。
外商投资企业C公司创建于2020年,注册资本为6000万,主要经营范围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A、C公司外方股东B公司为香港上市集团,分别持有A公司和C公司100%股份。
境内D公司于2016年成立,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和集成电路设计等服务。
案例一:2020年4月,外方股东B公司拟将其持有A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C公司,双方约定转让价格为2000万。
2020年12月,A公司向注册地F银行申请办理FDI外转中登记。
案例二:2020年5月,外方股东B公司对C公司进行FDI出资6000万(C公司已在E银行办理FDI新设登记和FDI入账登记)。
根据B公司和C公司的股权转让合同,A公司未完成的出资义务后续将由C公司继续出资,因此C公司拟将收到的6000万资本金支付给A公司作为义务出资对价款。
2020年12月,A公司向F银行申请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
2020年8月,C公司发生增资200万,已在E银行办理FDI增资登记。
2020年12月,C公司拟将收到的增资资本金200万用于投资境内D公司,2021年1月,D公司向F银行申请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
(上述案例所涉币种为美元,金额均已折算为人民币)02案例分析F银行按照《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汇发〔2019〕28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外国投资者境内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的通知(汇发〔2013〕21号文)》和展业三原则等相关政策规定,对该案例涉及的FDI股权转让以及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业务展开尽职审核。
(一)客户准入与分类F银行为客户办理直接投资外汇收支业务前,预先审核了客户的准入条件:经查询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A、C、D公司均未被业务管控,且A公司已及时、准确、完整报送了以前各年度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数据,C公司由于成立于2020年,暂无需报送以前年度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数据。
外商投资企业法案例
案例5.1:某境外公司(如下简称“甲公司”)准备向中国境内投资,拟定了两份投资计划。
计划一:并购中国一家公司,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公司。
向中国商务部提交旳方案中,部分要点如下:①甲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且在境外公开合法旳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②甲公司拟以增发旳股份作为支付手段并购中国某国有公司旳部分资产;③已聘任在境外注册登记旳中介机构担任中外双方旳“并购顾问”。
商务部此外理解到,半年前甲公司旳副董事长因内幕交易,受到本地监管机构旳惩罚,并因此导致甲公司旳股价大幅震荡。
商务部经审核,觉得不符合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旳条件,不予批准。
计划二:与境内乙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公司,向我国商务部报送旳合同旳部分要点如下:①合营各方投资总额9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旳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
公司注册资本中,外方投入60万美元;②中方旳出资一次缴清,外方旳出资分期缴纳。
外方旳第一期出资,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③合营公司设立董事会,不设股东会,董事每届任期四年。
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公司旳合同经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修改后,按法定程序设立了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设立后,浮现了如下问题:(1)外方合营者未经中方合营者批准,决定将自己持有合营公司旳部分股份转让给丙公司。
中方得知后,表达反对。
(2)中方觉得合营公司应设总会计师,但外方投资者不批准。
(3)该公司共有7名董事,经外方A董事建议,召开临时董事会,出席会议旳董事有4名。
董事会上外方投资者提出将合营公司变更为中外合伙经营公司旳方案,方案要点是:变更后外方合伙者在前4年先行收回投资,每年固定收回投资12万美元;该部分支出列入合伙公司旳每年生产成本。
并规定合伙期满后,合伙公司旳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但中方合伙者要予以外方合伙者15万元旳残值补偿。
问题: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外商投资公司法律制度旳规定,回答问题:(1)甲公司哪些方面不符合并购境内公司旳条件?阐明理由。
外商投资案例
外商投资案例案例:外商投资案例事件发生时间:2009年案例描述:2009年,某国工程技术公司寻求与中国合作,向中国投资了一项海外工程项目。
公司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工程公司将提供技术和设备,中国政府将提供场地和建设费用。
合同的签署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根据合同,工程公司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并按照一定进度和质量标准进行工程施工。
然而,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公司发现中国政府提供的建设场地并不符合工程要求,并且政府违反了合同约定,未能及时支付合同款项。
在此过程中,公司发现政府的管理和决策层出现了矛盾。
一些政府官员试图利用项目,牟取不正当利益。
这一行为导致项目进度的延误和工程质量的下降。
工程公司迫于压力,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他们聘请了一位国际商法律师,以就合同违约以及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律师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了合同的具体条款和政府行为,并提出了详细的诉讼方案。
他首先要求政府补偿由于错误场地引起的额外费用,例如重新选择并租赁新的建设场地,并要求政府按时支付合同款项。
律师还指出政府部门内部的矛盾和不规范行为,要求政府采取改革措施以解决项目延误的问题。
政府在律师诉讼的压力下,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们撤换了原先管理项目的官员,并建立了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以防止类似的腐败行为发生。
此外,政府积极与工程公司进行沟通和合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尽快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在律师的努力下,最终成功解决了项目延误和违约问题。
政府支付了合同款项,并补偿了额外费用,以满足工程公司的要求。
工程项目最终按照规定的进度完成,并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标准。
律师点评:这起外商投资案例充分体现了合同法的重要性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在跨国合作中,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律师在该案件中通过对合同条款的仔细分析,并指出政府行为中的违约和侵权事实,成功为工程公司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
国际外商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外资企业(以下简称“外资企业”)于2010年在中国某市成立,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外资企业在成立初期,与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由外资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一个电子工业园区。
合作协议期限为10年,自2010年起至2020年止。
在合作协议履行过程中,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因合作项目的投资回报、股权转让、利润分配等问题产生了纠纷。
外资企业认为,国有企业未按照合作协议履行义务,导致合作项目投资回报低于预期,且国有企业未及时归还外资企业的投资款项。
国有企业则认为,外资企业未能按照合作协议提供技术支持,且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合作协议的有效性2. 国有企业是否履行了合作协议的义务3. 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是否符合预期4. 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三、案件审理过程1. 证据收集(1)合作协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是本案的核心证据,需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合法有效。
(2)财务报表:审查外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其投资回报情况。
(3)审计报告:审查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判断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4)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证实双方是否存在违约行为。
2. 争议焦点分析(1)合作协议的有效性:经审查,合作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均具备签订协议的主体资格,协议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合作协议合法有效。
(2)国有企业是否履行了合作协议的义务:经审查,国有企业未按照合作协议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且未及时归还外资企业的投资款项,存在违约行为。
(3)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是否符合预期:经审查,外资企业的投资回报低于预期,原因包括:①国有企业未按照合作协议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②外资企业未得到预期的技术支持。
(4)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经审查,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国有企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外商企业投资法案例
某外商企业将其在华子公司股权转让给另一外商企业后,发 现受让方存在隐瞒重大债务的情况,遂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股 权转让协议。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受让方存在欺诈行为,判 决撤销股权转让协议。
案例三:外资企业的退出机制
外资退出规定
某外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力 因素,无法继续经营,根据《外商投资 法》规定,该企业可以向商务主管部门 申请退出中国市场,并按照法定程序清 算关闭。
外资企业经营
某外商企业与中方企业合资成立一家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外商企业向合资公司转让技术并授权使用 其商标,同时合资公司需向其支付技术转让费。在经营过程中,外商企业发现合资公司存在违约行为 ,遂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案例二:外资企业的股权转让
外资股权转让程序
某外商企业欲将其在华子公司股权转让给另一外商企业,根 据《外商投资法》规定,双方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报经 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同时,受让方需满足相关资 质要求。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外商企业投 资法的相关规定,确保法律的
有效实施。
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商投资 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 领域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包括 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流程等, 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扩大开放领域
在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吸
VS
外资退出案例
某外商企业在华投资设立了一家生产型企 业,因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经营困难,经过 与中方合作伙伴协商,双方决定关闭公司 并清算资产。在退出过程中,外商企业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确保了退出 过程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外商企业投资法案例
涉外投资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外投资活动日益频繁。
在此背景下,涉外投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探讨一起发生在A国(虚构国名)的中资企业投资纠纷,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路径。
二、案例概述2010年,我国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中方企业”)在A国设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其中中方企业出资500万美元,占比50%,A国当地企业出资500万美元,占比50%。
合资公司运营初期,双方合作顺畅,但随后因种种原因,双方产生纠纷。
三、纠纷原因分析1.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双方签订的合资合同中部分条款表述模糊,导致后期产生争议。
2. 投资环境变化:A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活动,给合资公司的运营带来一定影响。
3. 经营管理分歧:中方企业认为A国当地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项目效益不佳;而A国当地企业则认为中方企业对项目投入不足,且决策不透明。
4. 文化差异:双方在沟通和决策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导致沟通不畅,加剧了矛盾。
四、法律问题分析1. 合同纠纷:合资合同中部分条款不明确,导致双方对合同理解存在分歧,形成合同纠纷。
2. 投资政策风险:A国政府政策变化,给合资公司带来投资风险。
3. 经营管理权争议: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权归属不明确,导致双方在经营管理上产生分歧。
4. 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文化差异导致双方在沟通和决策过程中产生误解,加剧了矛盾。
五、解决路径1. 合同纠纷解决:双方可以协商修改合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或者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合同纠纷。
2. 应对投资政策风险:中方企业应密切关注A国政策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降低投资风险。
3. 经营管理权争议解决:明确合资公司经营管理权归属,确保双方在经营管理上的合作。
4. 加强沟通与交流:双方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尊重彼此文化差异,提高沟通效率。
泰国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求海外投资。
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的目光。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收购泰国企业案为例,分析泰国投资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决定收购泰国某知名企业(以下简称“泰国企业”)。
泰国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电子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遇到了以下法律问题:1. 外汇管制:根据泰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资企业在泰国进行投资时,需要遵守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
跨国公司收购泰国企业需要向泰国央行申请外汇许可。
2. 市场准入:泰国政府对电子行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外资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3. 合同签订:跨国公司与泰国企业签订收购合同过程中,涉及合同条款的制定、审核和签订等问题。
4. 法律合规:跨国公司需要确保收购行为符合泰国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风险导致收购失败。
三、案例分析1. 外汇管制在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首先需要向泰国央行申请外汇许可。
根据泰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资企业在泰国进行投资时,需要将外汇收入存入泰国央行指定的账户,并按照规定进行结汇。
跨国公司需提前了解泰国外汇管制政策,确保收购过程中外汇合规。
2. 市场准入跨国公司在收购泰国企业前,需要了解泰国政府对电子行业的市场准入政策。
根据泰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资企业在进入泰国市场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注册资本:外资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泰铢。
(2)技术要求:外资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能够为泰国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环境保护:外资企业需遵守泰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
外商直接投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选择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
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合资企业往往会因为投资协议的履行、股权转让、利润分配等问题产生纠纷。
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外商直接投资法律案例。
二、案情简介(一)当事人原告:某外国公司(以下简称“外方”)被告:某中国企业(以下简称“中方”)(二)案件事实2005年,外方与中方签订了一份合资企业合同,约定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合资企业,从事某项业务。
合同约定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外方出资4000万元,占40%股份;中方出资6000万元,占60%股份。
合同还约定了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转让、利润分配等内容。
2008年,合资企业成立后,外方发现中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如擅自调整经营策略、挪用合资企业资金等。
外方认为中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合资企业的利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资企业合同,并要求中方赔偿损失。
三、法院审理(一)法院审理过程1. 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2.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调取了合资企业合同、相关证据材料,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
3. 法院对案件事实进行了认定,认为外方提出的证据充分,符合法律规定。
(二)法院判决1. 解除合资企业合同。
2. 中方赔偿外方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外商直接投资法律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合资企业合同的法律效力本案中,合资企业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在合资企业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二)合资企业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本案中,外方发现中方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损害了合资企业的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合资企业股权转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2. 依法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3. 不得损害合资企业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答
双方都减少10万元出资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 双方都减少 万元出资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合 万元出资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不能减少, 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不能减少 , 其次中国法律对合资 企业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比例有规定,400万美 企业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比例有规定, 万美 元投资总额的合资企业,其注册资本必须达到210万 元投资总额的合资企业,其注册资本必须达到210万 美元, 美元 , 本企业再减少注册资本就违反这一法律规定 了。
解
答
由第一问可知省机电作出的担保是无效的 所以不用偿还 不用偿还。 由第一问可知省机电作出的担保是无效的,所以不用偿还。法 担保是无效 律规定能够进行外汇担保业务的单位主要有中国银行 律规定能够进行外汇担保业务的单位主要有中国银行、中国银 能够进行外汇担保业务的单位主要有中国银行、 行各分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行各分行、中国银行信托咨询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及若干省、 自治区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及若干省、市、自治区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 福建、上海等分行;中国投资银行; 东、福建、上海等分行;中国投资银行;外国银行在国内开设 的若干分行;其他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的若干分行;其他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有外汇 收入来源的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法人。既然省机电局的担保无效, 收入来源的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法人。既然省机电局的担保无效, 那么,外方欠信托投资公司的贷款,还是只能由外方偿还。 那么,外方欠信托投资公司的贷款,还是只能由外方偿还。
案例简介(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在外方贷 款到期时,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 款到期时,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外方很少分得 利润,所以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省国际信托投资公 利润,所以没有能力偿还贷款。 司多次催讨不果后,宣称将向法院起诉, 司多次催讨不果后,宣称将向法院起诉,要求由担 保人清偿债务。 保人清偿债务。
中外合作企业
案例简介
某跨国公司A欲在在中国北京寻求一位中国合作者, 某跨国公司 欲在在中国北京寻求一位中国合作者,共同 欲在在中国北京寻求一位中国合作者 成立一家生产净水设备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成立一家生产净水设备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以下简称 合作企业” 合作期限为8年 “合作企业”),合作期限为 年,合作企业注册资本总 额拟订为250万 美元 。 A公司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 万 美元。 公司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 额拟订为 70%,中方合作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 ,中方合作出资额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0%。A公司除 。 公司除 机器设备、工业产权折合125万美元出资外,还由合作 万美元出资外 以机器设备、工业产权折合 万美元出资外, 向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贷款50万美元作为其 企业作担保向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贷款 企业作担保 向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贷款 万美元作为其 出资。 中方合作者可用场地使用权、 出资 。 中方合作者可用场地使用权 、 房屋及辅助设施折 合出资75万美元。 合出资 万美元。 万美元
解
答
对于外方50万美元 以其在中国境内投资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缴 对于外方 万美元—以其在中国境内投资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缴 万美元 的货币出资, 纳—的货币出资,币种应为外币,且按缴款当日中国人民银行 的货币出资 币种应为外币, 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 公布的基准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或者套算成约定的外币?? 对于外方出资的另外50万美元是以外方的名义借贷的外汇,这 对于外方出资的另外 万美元是以外方的名义借贷的外汇, 万美元是以外方的名义借贷的外汇 是可以的,但不能由中方给予担保, 是可以的,但不能由中方给予担保,更不能由中方的上级主管 部门给予担保。因为根据中国法律规定, 部门给予担保。因为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合营各方作为出资的 货币,必须是自己所有的现金, 货币,必须是自己所有的现金,或者是以出资者自己的名义取 得的银行贷款。任何一方都不能用以合营企业名义取得的贷款 得的银行贷款。任何一方都不能用以合营企业名义取得的贷款 作为自己的出资, 作为自己的出资,也不得以合营企业的财产和权益或合营他方 的财产和权益为其出资做担保。 的财产和权益为其出资做担保。
案例简介(续)
西方公司可与中方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规定: 公司 西方公司可与中方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规定:A公司 在合作企业正式投产后的头5年分别先行回收投资 在合作企业正式投产后的头 年分别先行回收投资,每年 年分别先行回收投资, 先行回收投资的支出部分可计入合作企业当年的成本, 先行回收投资的支出部分可计入合作企业当年的成本 , 合作企业的税后利润以各占 50% 的方式分配 的方式分配, 合作企业的 税后利润以各占50%的方式分配 , 在合作期 税后利润以各占 限届满时, 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限届满时 , 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 但中国合作者应按其残余价值的 给予A公司适当的补 但中国合作者应按其残余价值的30%给予 公司适当的补 残余价值的 给予 偿 。
外商投资企业法案例
宁
宁 赵宽 李浩举 刘钊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案例简介
某省红星电器厂与一外国商人合资成立一家电器有限公司, 某省红星电器厂与一外国商人合资成立一家电器有限公司, 合同约定: 公司投资总额为400万 美元 , 注册资本为 合同约定 : 公司投资总额为 万 美元, 注册资本为210万 万 美元, 外方出资150万 美元 , 中方出资 万 美元 。 外方的 美元 , 外方出资 万 美元, 中方出资60万 美元。 150万美元出资中, 有 100万为货币形式, 其中 万为自有 万美元出资中, 万为货币形式, 万美元出资中 万为货币形式 其中50万为自有 资金,但以其在中国境内投资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缴纳; 万 人民币利润缴纳 资金,但以其在中国境内投资分得的人民币利润缴纳;50万 美元由他向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借贷,但是要由中方及其上 美元由他向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借贷,但是要由中方及其上 级主管部门──省机电局给予担保 。 外方的另外 万美元出 省机电局给予担保。外方的另外50万美元出 级主管部门 省机电局给予担保 资为实物形式, 资为实物形式,合同约定由外方在境外采购合资企业生产所 需要的部分设备投入企业。中方的 万美元出资中 万美元出资中, 万为 需要的部分设备投入企业。中方的60万美元出资中,30万为 土地使用权出资, 万为货币出资 万为货币出资。 土地使用权出资,30万为货币出资。
谢
谢!
问
题
A公司拟在中国北京与中方合作者共同举办的合作企 公司拟在中国北京与中方合作者共同举办的合作企 业的出资方式、 利润分配比例、 业的出资方式 、 利润分配比例 、 约定先行回收投资 的方法以及合作期限届满后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处理 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解
答
出资方式: 出资方式:不符合规定 合作企业的任何一方不得由合作企业为其出资作担保 利润分配比例: 利润分配比例:符合规定 合作企业的合作各方可以自行约定利润分配比例 约定现行收回投资的方法: 约定现行收回投资的方法:不符合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外商在合作期限内可以现行收回投资, 根据有关规定,外商在合作期限内可以现行收回投资,但 是在合作企业的亏损未弥补前, 是在合作企业的亏损未弥补前,外国合作者不得现行收回 投资,这表明,合作企业只能以其利润用于先行收回投资, 投资,这表明,合作企业只能以其利润用于先行收回投资, 本例中将先行收回投资计入合作企业成本是不符合规定的。 本例中将先行收回投资计入合作企业成本是不符合规定的。 合作期限届满后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 合作期限届满后的全部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规定 凡是外方在合作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的, 凡是外方在合作期限内先行收回投资的,当合作企业合作 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期满时,企业的全部财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解
答
合资企业外方的实物出资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三个条件: 合资企业外方的实物出资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三个条件: 实物出资必须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三个条件 合资企业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中国不能生产,或虽能生产,但 合资企业生产所必不可少的;中国不能生产,或虽能生产, 价格过高,或在技术性能和供应时间上不能保证需要的; 价格过高,或在技术性能和供应时间上不能保证需要的;作价 不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或其他物料当时国际市场价格。 不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或其他物料当时国际市场价格。一般地 说,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不能由一方采购,而应采用共同招 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不能由一方采购, 标、联合采购的形式。本案中合资企业对外方的实物出资任凭 联合采购的形式。 其采购报价,未进行准确作价,这是重大失误。事后发现外方 其采购报价,未进行准确作价,这是重大失误。 的虚假出资虽然为时已晚,但也能采取补救措施。 的虚假出资虽然为时已晚,但也能采取补救措施。中方可以提 请商检部门重新进行检验和鉴定,确实估价过高的, 请商检部门重新进行检验和鉴定,确实估价过高的,外方应当 补足出资;如果是不能使用的设备,外方应当负责更换。 补足出资;如果是不能使用的设备,外方应当负责更换。外方 还应当承担因此给合资企业造成的损失。 还应当承担因此给合资企业造成的损失。
案例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例简介(续)
外方从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到美元后, 外方从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贷到美元后 , 与其自有资金 一起投入了合资企业, 一起投入了合资企业 , 又从国外二手货市场低价购买了 旧设备, 交工厂修理后, 作价50万美元投入合资企业 万美元投入合资企业。 旧设备 , 交工厂修理后 , 作价 万美元投入合资企业 。 中方办理了相当于30万美元的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后 , 中方办理了相当于 万美元的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后, 万美元的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后 又投入了相当于20万 美元货币, 以后再也没有缴纳出资。 又投入了相当于 万 美元货币 , 以后再也没有缴纳出资 。 经过一段时间经营, 经过一段时间经营 , 中方发现外方投入的实物原来是人 家淘汰的设备,其价格只有40万美元 万美元, 家淘汰的设备 , 其价格只有 万美元 , 中外指责外方虚 假出资, 要求其赔偿合资企业因此受到的损失。 假出资 , 要求其赔偿合资企业因此受到的损失 。 外方则 认为中方的指责没有依据, 认为中方的指责没有依据 , 还提出是中方没有按时缴纳 出资,承担违约责任的应当是中方。 出资,承担违约责任的应当是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