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及煎服常识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中药汤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因其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方药,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备受医师的推崇。
但部分患者受生活条件限制无法自己煎煮中药;部分患者甚至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影响疗效,造成药物浪费或产生毒副作用。
但一些临床工作者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很少告诉患者如何煎煮中药,甚至当病人咨询如何煎煮中药时,认为这是基本常识,不当一回事,敷衍了事;很多中医院也缺乏本项工作的宣传。
临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药,如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煎煮方法,甚至中药煎煮焦了加点水煮了再喝等等。
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就大打折扣。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中医的治疗率,确保疗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必要做好该项工作,向患者宣传正确的煎煮中药的方法。
1.中药的选用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
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
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
2.器皿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用水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
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
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
草药较多或第一遍煎煮时可以多放一点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则用热水。
5.方法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1. 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炮制中药是指用各种方法把生的中药材加工成可直接使用的药品的过程。
炮制包括曝、炙、煅、炒、燎、砂、砒、炙、焙等几十种方法。
目的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性状,提高药材的药效,减少副作用。
这样处理之后,中药的药效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中药的药效。
2.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炮制的要求,确定采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操作步骤。
炮制的原则包括保持药材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加强药效、改善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学性质、使药材易于保存和使用等。
3. 中药炮制的方法炮制的具体方法包括炒、煅、炙、炒、熏、焙、曝、热、砂炙、砂炒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性,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得中药材的药效最大化。
4. 炒制炒制是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直至表面微红,内部微焦。
炒制是为了提高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加强其药效,改善其口感和增加稳定性。
炒制时需留意火候,过火过热易损伤中药材,火力太小容易炒焦不均。
5. 煅制煅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火煅烧,使药材的表面产生裂纹,颜色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黄褐色。
煅制主要是改良药材的性味,提高其功效,同时能够减轻毒性,使得中药材更容易使用。
6. 炙制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炙烤,使其表面微微焦黄,炙制目的是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加强药材的适应性。
7. 熏制熏制是将中药材置于热铁上,使其熏烤。
熏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减轻中药的毒性。
8. 焙制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含沙的砂罐中,再用旺火慢慢烘烤,使之干燥,焦外微红,焙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加强药效,减少毒性。
9. 曝制曝制是将中药材曝晒于阳光下,使之受风吸湿,变软,再经夜露冷凝,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太阳曝晒。
曝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10. 热制热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使其温热微黄。
热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一、炮制方法1. 炙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
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
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
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
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
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
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
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
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
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1. 炮制前的加工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处理药材的方法,旨在提高药物的药效、减轻毒性、增加稳定性,并使其更适于人体吸收。
下面是一些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
1. 煎煮(煎服):
•方法: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汤液。
•适用于:多用于植物草本药,如中药汤剂。
2. 浸泡:
•方法: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溶解成药液。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较难溶解的药材,如树皮、硬块状的药材。
3. 蒸发(蒸发浓缩):
•方法:用蒸汽蒸发药材中的水分,得到药液或药膏。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去除水分、浓缩药液的药材。
4. 炮制:
•方法:用火炮制药材,通常包括清炮、焙炮等。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生药材,以增加药性或改变性状。
5. 炒制:
•方法:用锅炒制药材,改变其性质、味道和功效。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调理气味、增加稳定性的药材。
6. 曝晒:
•方法:将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干燥的药材,如花草、叶子等。
7. 酿制:
•方法:将药材放入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为酊剂。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溶解于酒精的药材,以增强药效的药材。
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功效,以及配伍的需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炮制方法煎煮炒制等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方法煎煮炒制等中药炮制技术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兴趣逐渐增加,中药的炮制技术也备受关注。
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中的煎煮炒制等炮制技术。
一、煎制法煎制法是中药炮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煎制法可以将中药材和水放入容器中,加热煮沸一段时间,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制成中药汤剂。
在中药炮制中,煎制法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优质中药材,洗净并切好。
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合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
2. 配伍处理:中药常常需要与其他药材进行配伍使用,这样能够增强药效或减轻一些药性。
在配伍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相容性和相互作用。
3. 加水煎煮: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制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煮沸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损失,过短则无法完全提取。
4. 汤剂提取:煎制完成后,将药渣去除,留下中药汤剂。
二、炒制法炒制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炒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增强其功效。
炒制法的步骤如下:1. 材料炒制:首先,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慢火炒制。
炒制时间和火候要掌握好,过久或过火都会导致中药材的功效丧失。
2. 冷却处理:将炒制好的中药材放在通风处冷却。
冷却时间要足够,避免中药材过热导致药效降低。
3. 贮藏:将炒制好的中药材贮藏在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发霉。
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去除发霉的材料。
三、煮制法煮制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将中药材和其他配料一起煮制,以达到提取有效成分、发挥药效的目的。
煮制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 中药材和配料准备:将中药材、辅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准备好。
这些材料的配比和处理方式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制剂质量。
2. 加水煮制:将准备好的中药材和配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煮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要制备的制剂而定。
通常煮制时间较长,可以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
中药炮制知识点考点
一、名解:1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方法。
3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4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
5药性一样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6用的附加物料。
7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8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抑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9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展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
10*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11检查其吸水量是否适宜,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1213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切制规格和片型标准的饮片。
1415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部存性。
及炭药的外表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部〔断面或粉末〕应局部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的局部仍应保存药物固有气味。
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区分原药材的形状。
16是净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
17是指将药物密闭缎至全部炭化,不灰化。
18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除去或别离种皮的方法。
19枯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20将净药物参加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的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21*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的特点,而别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22展分类的方法。
二、问答: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是:第一部是南北朝宋时期雷斅所著的?雷公炮制法?;第二部是明代希雍所著的?炮制大法?;第三部是清代仲岩所著的?修事指南?。
清代徐大椿将其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⑴法规是?中华人名国药典?; ⑵质量标准是:①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名国药品管理法?、?全国中药炮制规?、?中药饮片质量通则?。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7大基本常识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和操作规范进行。
正确的制作能够保证中药的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煎中药过程中,有七个基本常识需要注意,本文将一一为您介绍。
1、选择合适的配方和药材中药取材和配方分为南北两派,不同的中药取材和配方对药效不同。
选择配方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进行组合。
药材的选购也十分重要,应该选择外观整齐,无虫蛀和霉变的优质药材。
2、中药洗浸洗浸是煎剂制作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主要目的是清洗药材表面的杂质。
洗浸中药时应注意不要用太热的水或者冷水,最好用温水进行洗浸,同时药材需要反复清洗,直到水清为止。
3、煮开后调制火候煮开后,应在火候适度的情况下进行调制。
其中火候的调节十分关键,适度用大火,煎出来的汤不易混浊;火过旺则药性流失,治疗效果不佳;火过小则不易达到煎制的效果,药性不易释放。
4、煎制时间煎制时间过长会使药性流失,时间过短则药性不易释放。
煎制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方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
在煎制过程中,可以根据药性的特点调整煎制时间。
5、倒汁法倒汁法是煎剂制作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其作用是将汤液中的沉淀物过滤掉,以便得到清汤。
在煎中药时,建议使用布袋倒汁,以免化学反应产生。
6、多次取汤多次取汤是制作煎剂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煎制的效果,使汤液药性更加浓缩。
当然,相应的操作要符合规范,切记不要重复煎制同一批药材。
7、药材遗漏处理药材遗漏是在煎制中不可避免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一般方法是将全药材出现遗漏时,退出部分原药,重新加入遗漏的药材,继续煎煮即可。
总之,正确制作中药煎剂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切实遵循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上七大基本常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煎制过程中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因此,在制作中药煎剂时,最好找到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指导和操作,以确保中药煎制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的炮制、煎、服、忌口小知识
中药的炮制、煎、服、忌口小知识中国医药学,确是世界医学宝库的一枝独秀奇葩,它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科技的心血结晶。
千百年来,我国中医界涌出了象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博青玉、徐大椿..... ....等等一大批名震中外的伟大医学家,他们堪称一代神医。
然而神医们也是非常注重中药的炮制、煎服,忌口诸多具体事宜的。
中国医学界有句名言叫做:对症下药。
即是说,人们患病求医,医师们必先望、诊、听、切,先把患者的病因病症搞准,然后才对症下药,手到病除。
同理,病患者拿到中草药,先得弄清楚药的炮制、服法、忌口,这样才能发挥中药的神妙作用,如愿除病。
否则,患者不具备这些常识,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药未见效,反留下后遗症,这就终身引为憾事了!我们的祖先,对使用中草药是很有些讲究的,也总结了不少传世明理。
如明代李时珍这位伟大医学家就讲过'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 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 我国的中草医著《金峨山房药录》也归纳几大要领说:' 按药量水,掌握火候,按方煎用,守时择扰,随需分剂,美食可俦。
'可见,我们对中医学的常识,必须有个基本概要的掌握,以其事半功倍,妙手回春。
那么,我们在使用中草药医治病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中草药的炮制煎服问题第一个问题:按药量水正确使用水,是煎好中药汤剂的一大要害问题。
我国古代医学家曾总结用水事宜说过:'煎药误,水不洁,油汤入锅必呕哕,呕哕之时病转增,任是名医审不决。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对煎熬中药选用之水,作了40 多种规定选目,其中比较常用的有泉水、井水、河水、雨水、露水、雪水等。
其中雨水、露水、雪水可算作天然蒸馏水,而我们大医院里使用的人工蒸馏水,则取之于泉水、井水、河水。
中药炮制要领知识点
中药炮制要领知识点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改善药物的性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掌握中药炮制的要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发挥药物功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的一些基本要点和常见的炮制方法。
一、炮制的目的和意义中药炮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去除或减轻药材的毒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材的性状和质地、提高药物的易服性和制剂的品质等。
二、常见的炮制方法1.洗净中药炮制的第一步是将选好的药材进行洗净。
洗净药材时要注意采用清水,且用流水冲洗,以确保药材表面的杂质和灰尘被彻底清除。
2.浸泡浸泡是指将洗净的药材放入清水中,使药材充分吸湿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浸泡的时间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有些药材需要较长时间的浸泡,以确保药材的充分吸湿。
3.切片某些中药材具有较坚硬的质地,需要经过切割才能更好地释放药效。
切片时需注意选择适合药材的切割工具,并控制切割的大小和形状,以提高药效。
4.蒸制蒸制是将处理好的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
蒸制的时间、温度和湿度需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以确保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充分释放和药效的提高。
5.炒制炒制是指将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质和性状。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而定,以达到药物的预期效果。
6.加工除了上述的炮制方法外,有些药材还需要进行其他的加工处理,如研磨、炙烤、晒干等。
这些加工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药材的疗效和稳定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1.药材的质量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选择质量良好、无霉变、无虫蛀的药材。
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炮制成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2.炮制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炮制设备的清洁和卫生状况对于中药炮制的结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炮制前,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炮制设备。
3.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控制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是保证中药炮制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时间和温度来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因此需要掌握好炮制的时间和温度控制。
中药临床药师如何规范中药煎煮与中药炮制操作
搅拌与翻动
在煎煮过程中要适时搅拌 和翻动药材,以确保药液 均匀和防止粘锅。
煎煮后处理及保存
药液过滤
将煎煮好的药液进行过滤 ,去除药渣和杂质。
药液浓缩
根据需要将药液行浓缩 ,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 防止药液烧焦。
药液保存
将浓缩后的药液装入干净 容器中,密封保存于阴凉 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
03
提出了加强中药临床药师 培训、完善相关规范等建 议,以进一步规范中药煎 煮与炮制操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药煎煮与炮制设备将更加智能 化、自动化,提高中药制剂的质 量和效率。
中药临床药学的学科体系将不断 完善,为中药临床药师提供更全 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 药临床药师的队伍将不断壮大, 专业水平将不断提高。
实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案例一
某医院中药房通过规范药材选用和炮制方法,成功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
量和临床疗效。
02 03
案例二
某中药临床药师通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 药煎煮和炮制方法,并在行业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 广。
经验交流
定期开展中药临床药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各自在中药煎煮和炮制方 面的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行业水平。同时,鼓励药师们积极参与学术 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
解答疑难问题
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中药煎煮和炮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中药临床药师应及时给予 解答和指导,确保中药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监督并确保规范操作执行
监督中药煎煮过程
中药临床药师应对中药煎煮过程 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操作符 合规范,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药 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中药炮制方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的中药炮制方法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
本文将汇总中药炮制方法的要点,帮助读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三个:1. 适度处理: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要根据其性味特点进行适度的处理。
比如,性温的中药材需要较短的炙烤时间,而性寒的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炮制。
2. 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得到保留和转化。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药材的炮制效果不佳。
3. 配伍考虑:一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药效或减少毒性。
在配伍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合理搭配使用。
二、常用的炮制方法1. 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材直接烘烤在火上,使其发生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干燥的中药材,能够增强药性,提高功效。
如枸杞子、黄芪等。
2. 曝晒法:曝晒法是将中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充分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有生津作用的药材,如杞菊地黄丸的地黄。
3. 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制,通过高温将水分蒸发掉,使药材变软。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坚硬的中药材,如何首乌。
4. 焙炒法:焙炒法是将中药材放入平底锅中进行炒炙,使其表面变色。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需增加气味的药材,如附子、制附片等。
5. 煮炖法:煮炖法是将中药材与其他辅料一同加水煮沸,保持一定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粘性的中药材,如麦冬、白芍。
三、特殊炮制方法1. 醋制:将中药材用醋进行炮制,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
如乌梅、香附等。
2. 炒制:将中药材经过炒制,使其表面变色,并增强药性。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尿作用,如茯苓、鸡内金。
3. 春草灰法:将春草、草木灰等与中药材一起炮制,能够减少药品的毒性,并改变其特性。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炮制汇总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炮制汇总知识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对于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药炮制相关知识点的汇总。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些药物生品毒性较大,经过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如川乌、草乌等,通过蒸煮等方法降低乌头碱的含量,从而减小毒性。
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去油制霜后可缓和泻下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例如,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热凉血变为滋阴补血。
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可缓和其发汗之力,增强平喘止咳的功效。
3、增强药物疗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使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从而提高疗效。
比如,延胡索醋制后,可增强其止痛作用,因为醋能使生物碱成盐,提高其溶出率。
4、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如黄柏酒制后,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
5、便于调剂和制剂一些矿物类、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经过煅制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煮。
6、利于贮存及保存药效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如干燥、防虫、防霉等,可以防止药物变质,保证药效。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1、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等操作。
纯净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挑拣、筛选、风选等。
粉碎是将药物粉碎成适当的粒度,便于制剂和使用。
切制是将药材切成片、段、丝、块等,利于干燥、炮制和调配。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
常见的有水洗、浸泡、润、漂、水飞等。
水洗是除去杂质和泥沙;浸泡使药材软化;润是使药材内外湿度一致,便于切制;漂是去除毒性成分、盐分或腥臭异味;水飞是将矿物药在水中研磨成极细粉末。
3、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包括炒、炙、煅、煨、烘焙等。
炒又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清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加辅料炒有麸炒、米炒、土炒等。
中草药炮制基本知识
中草药炮制基本知识一、炮制的目的中草药的炮制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技术。
在中药的配制和应用过程中,炮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草药的炮制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纯净药材:通过挑选、清洗、筛选等手段,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证药材的纯净度,为后续的炮制和制剂过程提供质量保证。
2.软化药材:某些中草药需要经过泡润、闷润等手段使其软化,以便于切制和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分解、转化药物成分:通过加热、加辅料等手段,使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分解、转化,以提高药效或降低毒副作用。
4.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一些具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药,通过炮制可以消除或降低其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5.矫味矫臭:某些中草药在生品状态下具有不良气味,通过炮制可以改善其口感和气味,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6.提高药效:通过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干燥等处理,可以使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得以释放或转化,从而提高药效。
7.便于制剂和调配:经过炮制的中草药更易于粉碎、切制和制剂,同时也更便于调剂和制剂过程中的称量。
二、炮制的方法中草药的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需求,可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炮制方法:1.修制:包括对药材的挑选、清洗、闷润、浸润、切制、粉碎等操作。
这类方法主要是为了将药材处理成一定的规格,便于后续的炮制和制剂过程。
2.水处理:包括漂洗、浸泡、闷润等操作。
通过水处理,可以使药材软化,有利于切制和成分的煎出。
同时,漂洗等操作还能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3.火制:包括炒、炙、煅、煨等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处理,使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分解、转化或挥发,以达到调整药性、提高药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4.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焖等操作。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与水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使药材中的成分得以转化或分解,以达到特定的药效要求。
5.其他制法:除了上述常见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如发酵、发芽等。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炮制历史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古至今,中药炮制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制方法经历了演变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原料选择:在中药炮制中,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炮制的原料应该是符合标准的、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的中药材。
2. 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煅炼、炮制和制成等步骤。
煅炼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炮制是指将煅炼后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制成是指将炮制后的中药材加工成成品制剂,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3. 炮制原理:中药炮制的原理主要包括养生理论和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
其中,养生理论是指通过中药的炮制加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是指中药材的特性、属性、药效等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炮制方法。
三、中药炮制的经典工艺1. 研磨: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研磨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2. 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微小火慢炒,使其表面微微发黄,以增加药效。
3. 炒熟: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4. 炮制:是指将炒熟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得更好的药效。
5. 撒制:是指将炮制后的成品进行晾晒或加工成颗粒、丸剂、散剂等。
四、常见中药炮制方法1. 煅炼法: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2. 炒制法: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小火炒制,增加药效和保存时间。
3. 混合炮制法:指将多种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炮制,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配伍作用。
4. 润湿、炒熟法: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五、中药炮制的原料处理1. 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中药煎药知识点总结
中药煎药知识点总结中药煎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制剂方法之一,通过水煮或蒸馏,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便人体吸收利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知识,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中药煎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一、中药煎药的基本原理1.中药煎药的目的:中药煎药的目的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去除杂质和毒性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通过煎药可以增强中药的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2.中药煎药的基本原理:中药煎药的基本原理是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煎煮,通过加热和溶解,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然后将药液加热浓缩,将药渣过滤,得到中药液。
中药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提取出有效成分。
3.中药煎药的特点:中药煎药与西药制剂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对中药原料的处理和药液的制备。
中药煎药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煎煮,以发挥中药的疗效。
二、中药煎药的操作技术1.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中药煎药的常用器具有煎药壶、煎药炉、煎药锅等。
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可以更好地控制火候和煎药过程,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2.掌握火候和时间:中药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
一般来说,中药煎煮时先用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煎煮一定时间,待药液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味道时即可停火。
3.掌握煎药的配伍关系:中药煎药时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煎煮。
一些中药材需要先煮后煎,一些需要反复煎煮,一些需要一起煮,一些需要分开煎煮等,需要掌握好配伍关系。
4.注意药液的保存和处理:煎好的中药液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和氧化。
同时,煎药后的药渣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5.注意煎药的卫生和安全: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避免煎药过程中发生意外。
三、常见中药煎药方法1.汤剂:将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煎药后过滤得到中药液。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增强药效、改善性味、消除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等。
炮制后的中药通常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更适宜的用药方式。
2. 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可以分为干炒、水浸、蒸馏、煎炮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的药材。
3. 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炮制的时间、火候的把握、炮制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 干炒干炒是指用炭火炒热干净容器,然后放入中药材,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并不断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
2. 水浸水浸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煎煮或干燥。
水浸可以去除一部分毒性成分,使中药更加安全。
3. 蒸馏蒸馏是指将中药材装入蒸馏器,用水蒸发蒸制,再将蒸馏的药液进行收集。
蒸馏可以使中药材的药效更加纯净和浓缩。
4. 煎炮煎炮是指在煎煮中加入适量的酒或盐,以增强中药的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煎炮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
5. 清洗清洗是指用清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将中药材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材质量。
三、常见中药炮制材料及方法1. 附子炮制附子时,常用的方法是先将附子切片后在坛中浸透黄酒,再置于坛内封坛(称为附子制斛)。
也有炙炒后包扎小药包小包,密封方式炮制(称为牛黄制斛),目这样炮制的附子性味更温和。
2. 人参炮制人参时,可以将鲜人参晒干后用沙炒糊,也可以用清水泡浸后炮制。
炮制后的人参药效更加显著。
3. 虎骨虎骨炮制常见的方法是用清水将虎骨洗净后晒干,然后用黄酒浸泡,再晒干。
炮制后的虎骨有更好的药效。
4. 茯苓茯苓的炮制方法包括水浸、黄酒炮制等,以去除苦味和增强药效。
5. 黄连黄连炮制时,可以用清水浸泡或用黄酒研磨成泥,再经过蒸馏。
炮制后减轻了苦味和毒性,更适宜用于临床。
四、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1. 完善的工艺流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要合理完善,确保炮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操作标准都得到严格遵守。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中药煎煮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中药制剂的常用方法之一、正确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取和利用,以及确保煎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煎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煎煮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水煎法、蒸煮法和浸泡法。
其中,水煎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火上煮沸,调小火慢慢煎煮。
一般情况下,将药材加水煮沸后继续煮15-30分钟即可。
煎煮过程中需注意掌握水温,避免药液溢出,还需不断搅拌,以充分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煎煮完成后,用纱布过滤渣滓,得到的药液就是煎剂。
2.蒸煮法:将中药和适量的水放入木质煎药罐中,罐口要密封,上锅蒸煮。
水煎一般用大火蒸煮约30分钟,小火煎煮约1小时。
使用蒸煮法时,需注意控制蒸汽的温度和时间,以免药液煮沸后外泄或者水蒸汽过热损失中药有效成分。
蒸煮法通常用于煮制脂溶性较高的药材。
3.浸泡法:将中药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文火浸泡片刻即可。
使用浸泡法煎制中药时,需将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左右。
浸泡法适用于那些易腐烂、易溶性高的药材。
除了上述的煎煮方法之外,中药煎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控制煮药时间:不同的药材煮制的时间不同,一般来说,药材的煮制时间在15-60分钟之间。
时间过短会导致有效成分提取不充分,时间过长则容易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
2.控制火候:煮药时应采用小火慢煎的方式,以免药液煮沸后溢出或烧焦。
若遇到需要加旺火的情况,可事先加足够的水量,防止水分过少导致药液煮沸后烧焦。
3.使用专用器具:中药煎煮时最好使用煎药罐或煎药机,以保持温度稳定且易于操作。
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液的质量。
4.严格卫生要求:煎煮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等污染物进入药液中。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等,以防止外界细菌进入煎药过程。
5.煎剂保存:合理保存和使用煎剂,可提高药效和延长药液的保存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和煎煮过程之后,才能发挥出其最佳的药效。
正确地掌握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和炮制时间,供读者参考。
一、煎煮方法1.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煎煮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冷水中,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使药材浸泡在水中,继续加热。
(3)根据药材的特殊情况,适时加热保温,保持水位不变。
(4)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情况,醋的加入可以改变药性,增强药效。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水位稳定,药材浸泡在水中。
(3)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3.蜜炙法蜜炙法常用于一些寒凉性的中药材,通过与蜂蜜炙烤,提高药材的温热性,改变药性。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2)将调制好的药材加热至材料外表稍微泛黄。
(3)取出调制好的药材,晾干后即可使用。
二、炮制时间1.炙炮炙炮是一种将中药材暴露在直接火焰下进行炙烤的炮制方法。
一般适用于寒凉性药材,炙炮可以温热药材,增强其药性。
炙炮时间以药材变色或出现焦香味为宜,常见炙烤时间为2-3分钟。
2.炒炮炒炮是将中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制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寒凉性药材,可以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
炒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药材的情况酌情调整。
3.烘炒烘炒是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炉火中进行烘炙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烘炒可以去湿、驱寒、干燥药材。
烘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根据药材的湿度和需要酌情调整。
总结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煎中药的十二个基本常识
煎中药的十二个基本常识一煎药前的浸泡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
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
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
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
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
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
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五、服法有讲究煎好的汤剂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
一般一剂分2~3服,一日一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一日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
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针对具体情况也可凉服。
六、服药有禁忌中药历来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因此绝不能盲目使用民间偏方、秘方,切莫自当“郎中”酿“苦酒”。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配方抓药。
以妊娠为例,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视为妊娠禁忌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麝香、三棱、莪术、水蛭等。
孕期应慎用的有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及煎服常识
第一部分中药炮制
一、概念:是指对原药材根据中医药理论、用药目的、以及储存、配方或制剂的不同要求,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这些加工处理的方法统称为炮制。
炮制在古代叫做炮炙、修事或修治。
逐渐演变为炮炙专指火制药物(蒸、煮、炒等),修事或修治专指对药材的纯净、粉碎、切除等不用水火处理的简单加工处理。
现代的炮制即是炮炙和修治的总称。
二、目的及作用
来源于自然界的中药材,大致分为植物类、矿物类、及加工类。
其原药材大多形体粗大、质地坚硬,或含有毒性成分及非药用成分等,往往需要加工后采适合入药,由于现代中药生产的社会分工已经非常明确,进入到医院或药店的已经基本炮制完成,不需要我们再去亲自动手炮制。
了解炮制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了解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治疗效果,便于临床选择用药。
1、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时,经常要加入一些辅助药物(辅料),其作用虽然互不相同,但主要都是为了增效。
明代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筌》说︰“酒炙提升,姜炙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平肝而收敛,……去瓤者免胀,抽心者除烦。
”所添加的酒、醋、姜、盐
等,能增强被加工药材的作用效果。
如蜜炙桑叶、百部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通活血作用。
而不加辅料清炒某些子仁类药材(如莱菔子、决明子、冬葵子、桃仁、杏仁等),可使其表面爆裂,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而增强作用。
将药物切制破碎等处理,不仅仅是为了饮片外表美观,调配方便,更主要是为了增大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使其有效成分更快更多的溶出,增强药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牛胆汁制天南星,可增强其解痉作用;甘草水制黄连可提高其抑菌能力5-6倍。
某些含苷类有效成分的经加工处理以后,其相应的酶被破坏或失去活性,可防止苷类水解而避免重要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
如人参、黄芩等。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有些药物存在毒性或明显的副作用,如马钱子、天南星、乌头、常山等,如果不经炮制而直接生用,即是在常用的有效剂量内,也很容易产生毒副反应和副作用。
如天南星含有苛辣性毒素,对口、舌、咽喉等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口舌麻木、声音嘶哑,甚至粘膜糜烂和坏死,如与白矾、生姜水浸泡煮透后,毒性基本消失。
乌头含乌头碱,对人的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有明显毒性反应,炮制时要用清水浸泡后再与捣碎的黑豆甘草熬煮数日。
临床常用的黑附片即为乌头的附根,炮制方法与乌头基本相同。
马钱子治疗风湿类疾病有独到的疗效,但其毒性较为剧烈,临床发生过不少服用炮制不当甚至直接使用生马钱子中毒的案
例,必须高度重视。
3、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使其更加适应病情或扩大应用范围
某些药物经过炮制处理后性能和功效会发生一定变化,可以更有效的适应病情需要。
如麻黄止咳平喘,又善能发汗解表,最宜于外感风寒表证、无汗而喘者。
但如果出现肺热喘急有汗之证,可将麻黄蜜炙使用,去除其辛温发汗的作用,保留其止喘作用。
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主要是对药材进行切片、粉碎、晾晒、除尘等。
5、矫味除臭,便于服用一些药物具有天然的刺激气味,服用时难以下咽,服后还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经炮制后可矫味矫臭减轻刺激。
如麸炒僵蚕、地龙,可去除腥味,醋制乳香,没药可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从而努力做到“良药不再苦口”。
三、炮制方法
传统炮制方法主要分五大类:
1、修治类:包括纯净处理(除去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粉碎处理(使药材变成较小颗粒或细粉现代制药企业有使用空气压缩原理可使药材达到纳米级别的颗粒)、切制处理(切成一定规格的薄片、丝状、节段、小块等),以方便调配、制剂或储存)。
2水制类:是以较低温度的水处理药物的方法。
常用的有喷淋、淘洗、浸泡、漂洗及水飞等。
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
如槟榔浸泡软化便于切片,盐苁蓉去咸味,吴茱萸漂洗去除
烈性等。
3、火制类:
(1)炒法:将洗净后的药物放入容器内,直接翻炒(清炒)或加辅料翻炒(辅料炒),常用辅料有土、米、麸皮等。
(2)炙法:以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常用的有蜜炙、酒炙、醋炙、姜炙、油炙等。
(3)煅法:将某些矿物质或甲骨类药材置于无烟炉火或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放于火上煅烧,使药物质地酥脆或功效改变。
如煅牡蛎、煅石膏、石决明、血余炭、棕榈炭等。
(4)煨法:将药材用面粉、湿草纸包裹后置于火灰中烫至熟透。
4、水火共制法:
(1)淬法:某些矿物质烧煅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使其易于粉碎和增加疗效。
如磁石醋淬。
(2)惮法:将药物投入滚水中浸烫后迅速捞出。
如桃仁、杏仁惮后除皮,并破坏其非药用的酶类成分。
(3)蒸法:药材放置容器内隔水加热。
(4)煮法:药材放容器内与水煎煮。
5、其他制法类
(1)制霜法:巴豆榨去油称巴豆霜;芒硝放西瓜内,日后在西瓜外皮收集的白色粉末为西瓜霜;柿饼日晒夜霜后表面析出的白色粉末状物为柿霜,砒石升华为砒霜;鹿角煎煮后制成鹿角霜。
(2)发酵法: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利
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产生新的药物品种,如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等。
第二部分中药的服用方法
也即给药途径,除口服和皮肤给药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鼻腔给药、直肠给药、阴道给药等。
采用现代方法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又增加了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这里主要介绍中药汤剂煎煮的一般常识。
1、煎煮器具:主要选用砂锅、陶瓷器皿,因其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2、煎药用水:日常生活饮用水即可。
3、加水量:一般方法是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饮片2cm;质地坚硬、粘稠或需要久煎的药物(子仁、矿物质类)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松软、煎煮时间短的药物(花草类),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4、煎前浸泡: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药物浸泡20-30分钟,子仁类浸泡1小时。
5、煎煮火候:一般解表药及含挥发成分的宜武火急煎,矿物类、甲骨贝类宜文火久煎。
6、煎煮次数:一般可煎3次,最少2次。
因首煎时药物有效成分析出,药材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平衡时,有效成分不再扩散,需要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
7、入煎方法: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
但由于药物的性质不
同,有以下几种特殊煎法:
(1)先煎:主要有一是矿物质类、甲骨贝类,二是部分毒性药物(如乌头、附子、雷公藤等),先煎可使药物中的毒性成分迅速水解。
(2)后下:含挥发性成分的如花蕾、芳香类物质如薄荷、沉香、白芷等。
或个别有效成分不耐久煎的如大黄、番泻叶、白芥子等,都应后下。
(3)包煎:药材有刺毛的(辛夷、旋复花)、或煎煮后容易使药液浑浊不易取汁的(海金沙、蒲黄、五灵脂、车前子等),应用纱布包裹入煎。
8、需要特殊处理的几种
(1)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羚羊角、藏红花等,为避免药材浪费,应单独煎煮取汁。
(2)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等,与其他药材同煎时会粘附在药材表面,影响有效成分析出,可最后放入煎好的药汤加热熔化。
(3)冲服:某些动物类药物因富含蛋白成分,加热煎煮会使其凝固,可研磨直接冲服(全蝎、蜈蚣、僵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