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怎样读《说文解字》
怎样读《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
这部字书收集了9353个正篆,加上1163个重文。
一共10516个字形。
《说文叙》有“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之说,说明它所收的字体主要是小篆,其他还有和小篆形体不同的“籀文”和“古文”。
根据考据,《说文》古文是战国时除秦系文字以外的其他六国文字。
籀文又称大篆,是周宣王时期初步整理过的文字,是小篆的繁体。
古文和籀文只是选取与正篆不同又符合《说文》选字原则的字形,所以数量很少。
《说文解字》是一部字书,但它不是一般的工具书,它因解释古代的思想文化经典而具有了与经典同样重要的地位,是研习经学和文字学不可不读的一部书。
《说文解字》的价值《说文解字》是一部为解释经书而编写的字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立下“挟书令”,儒家典籍不能存在民间。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用董仲舒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博士讲解五经,出现了两种经本和经说。
今文经用通行的隶书写成,其经说旨在为当时政治服务,着重阐释义理。
古文经是河间献王等发现的孔子壁中书,用古文字写成,其经说旨在还原典籍,解读文献和历史,着重在文字训诂。
许慎是古文经学家贾逵的学生,号称“五经无双”,才能写出用五经文字解释经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衍生出一个“说文学”(也称“许学”)。
“学”自书出,是因为“书”里有“学”的精神,从书里开掘出其中的精神,“学”则能得之书而超越书。
“说文学”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字学。
它对中华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影响,十分独特,因为它讲的汉字,是一切典籍与文化的基石。
要想知道《说文解字》和“说文学”的重要性,我们举出三种前人的评价:清代吴派考据学大家王鸣盛在《说文解字正义序》中说:“文字当以许氏为宗,必先究文字,后通训诂。
故《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
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
”我国近代国学大家黄侃,曾列出古代“小学”10部专书,包括字书、韵书和义书。
白话版《说文解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汉字词典,由徐、李两位先生在汉武帝时期编写而成,全书分为540个部首,收录了近9000个汉字及其解释,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首先,《说文》是“说汉语字形变迁的过程”,《解字》则是“解释汉字的词义”。
《说文解字》与其他汉字学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注重研究汉字的本源、演变过程与文化内涵。
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每个汉字的意义,还探究了汉字的形体构成和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说文解字》中的每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比如,人字,是由“从”、“二”、“大”组成的。
从字是“手中力量”的象形字,表示人手具有推拉、托住等多种用途;二则是形声兼备,表示二手两只;大是“人”的本体字,表示人类的形象。
因此,人字的形体与手、二、大三个部分都有密切的关联,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
除了演变过程,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是《说文解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书中记载了“礼”、“启”、“正”等字的大量用法和含义,反映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修身之道的重要性。
又如,汉字“森”由“木”多次堆积而成,形似森林,代表着自然界的极致,富有人文关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说文解字》为汉字词源学打下了基础,开启了汉字学研究的大门。
《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命名、发展、传播和应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使其成为汉字学的国宝级瑰宝。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不仅是一个汉字词典,更是文化传承、历史演进与思维方法的展示。
它以精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为代表,呈现了中国古代的思维和文化精华,向后人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灵魂。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是由《尔雅》、《方言》等古代字书衍化而来的一部汉字字典,在汉字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凡例繁体字简体字拼音解释二、说文解字口者,言之官也。
从口。
發,音也。
从口,其旁旄聲。
,似乎也。
从口,其下牛聲。
,從口,其下口戸,口門也。
目者,明也。
象形,从目。
耳者,聞也。
象形,从耳。
手者,握也。
象形,从手。
足者,行也。
象形,从足。
馬者,所以觀天下也。
从馬,声從口。
,往也。
象形。
从往,聲从口。
,旅行也。
从彳,从馬。
,小馬也。
从馬。
,大驪馬也。
从馬,从王。
龜者,物名也,幸生水中。
从龜,从人,从水。
魚者,物名也。
从魚,从虫。
虫者,所藏之也。
从虫。
鳥者,能飛之物也。
从鳥。
犬者,所以守門者。
从犬。
豕者,物貌也。
从豕。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月。
山者,土傾也。
毛氏曰:言土隆起,高山也。
从山。
水者,下也。
从水。
火者,熱也。
从火。
竹者,中空而直也。
象形。
木者,植物也。
从木。
金者,治也。
从金。
玉者,美石也。
从玉。
土者,生長之所。
从土。
衣者,以羽毛為之也。
从衣。
糸者,繩也。
从糸。
石者,堅也。
从石。
米者,五穀之精食也。
从米。
黍者,一種五穀。
从禾,从虫。
大者,广之形。
从大。
小者,少也。
从小。
上者,物之高也。
从上。
下者,物之下也。
从下。
左者,迷也。
从左。
右者,正也。
从右。
中者,不偏也。
从中。
月者,以時而載物也。
从肉。
金者,白也。
从金。
玉者,美也。
从玉。
戈者,兵器之首。
从戈。
刀者,切也。
从刀。
巾者,織物也。
从巾。
弓者,鳥獸之用也。
从弓。
子者,種也。
从子。
死者,無生也。
从歹。
食者,以章之也。
从食。
飲者,以章之也。
从酉。
父者,所以生也。
从父。
母者,所以生也。
从母。
弟者,小也。
从弟。
妹者,女子也。
从女。
儿者,身也。
从人。
女者,亂之始也。
从女。
血者,易也。
从血。
心者,出入之處。
从心。
耘者,除草以養菜也。
从耒。
鼓者,德之至也。
从鼓,从皮。
患者,心慮也。
从欠,从心。
威者,權也。
从大,从里。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
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
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
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
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
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
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
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
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
还有指事,《说文》举“上” “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
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
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
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说文解字》版本
《说文解字》的版本有很多,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版本:
1. 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简称《系传》,俗称“小徐本《说文》”)。
2. 宋代的徐铉的《说文解字》(俗称“大徐本《说文》”)。
3. 清代的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俗称《段注》)。
4. 清代的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义证》)。
5. 清代的王筠的《说文句读》(简称《句读》)。
6. 清代的朱俊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简称《定声》)。
此外,中华书局在1963年以陈昌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了《说文解字附检字》,但因多次印刷,底版模糊,且检字不便使用,于2013年重新制版,印行《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同时推出了《说文解字(大字本)》。
这些版本都采用了“原文+注解”的编写体例,其中原文部分都是完整的许慎《说文解字》。
第1页共1页。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说文解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说文》。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 說文解字 》 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 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 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 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萨《说文解字》概括
萨《说文解字》概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而成,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这部书以汉字的造字形声结构为主线,详细解释每一个汉字的构成和含义,为研究汉字文字学、文字语言学等领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共分六卷,其中包括540部分,列举了9353个汉字,并附有注释和引证,是研究汉字文字起源和演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书中对每个字的解释都非常详尽,解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从形体结构、典故引证、音韵演变等多个角度来解读每个字的含义,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了解。
《说文解字》对中国汉字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被后人认为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奠基之作。
在该书的基础上,后世许多学者继续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学理论体系。
《说文解字》的编纂历时较长,许慎为了确保书中所涉及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性和详实性,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他自己总结编纂《说文解字》的初衷是:“取古今之学术,以通天下。
”可见,他希望通过这部书能够传承和弘扬古代的学术成就,促进汉字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汉字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它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汉字文字学的发展,对后人研究汉字的形体、音韵和意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学术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说文解字》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中国,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这些地区的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书是一部贯穿中华文明和东亚文化的重要著作,具有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
在当今社会,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主要表达形式,仍然在文化传承和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研究《说文解字》这部经典著作,对我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深入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慎-《说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
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
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
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
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
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
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
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
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
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
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
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
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简介
篆
古
• 古汉字字体的 名称。广义的古文 名称起于汉代,泛 指秦统一文字前所 有的文字。 • 狭义的古文则 指《说文解字》中 所见的壁中书。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 所使用的文字。
文
籀
• 古汉字一种书体 的名称,又称大篆。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 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 传于今世的《石 鼓文》、《诅楚文》 皆战国中期秦的作品, 书法精美。
• 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 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 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 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 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 ,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 《说文解字》的价值 • A、收字范围广,留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 字知识。 • 今叙篆文,合以文籀,博采通人,至于小 大,信而有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 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 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毕载。 • B、首创分析字形的理论和方法。
• C、创立了以部首来编排文字的方法,为 后代立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 D、记载了丰富的古汉语词汇,保存了大 量的词的古义,反映了上古词汇的历前,有仓颉 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为, 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 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有六 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量地 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 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分析 《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 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 、民族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许慎
许慎(约54年~约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郾城),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四、“从某从某,某亦声”:“禮,履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亦声字
亦声字:《说文解字》中有一部分字,许慎分析为“从某从某,某亦声”,先指明会意关系,再附带指明“亦声”,强调某些偏旁在会意字中兼有表意记音的双重功能。学者们称之为“亦声字”。
对于“亦声字”,学术界看法不一致。
会意
《说文》标明会意字的体例:
一、从某从某。如:及(P64下),逮也。从又从人。,取(P64下),捕取也。从又从耳。
二、从某某。如:是,直也。从日正。
三、从某,……。秉(P64下),禾束也。从又持禾。莫(P27下),日且冥夜。从日在茻中。丈(P50下),十尺也。从又持十。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说文》释义的方法:
一、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说明字义。理论依据:汉字的形义统一。
《穴部》:“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
《宀部》:“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宰,本族的人犯罪后沦为奴隶,在主人家里干活,是奴隶的头子。进入封建社会后,宰变为官员。)
形训中一定要区分造意和实意。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序》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
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二、古文、籀文、奇字
籀文:即小篆的前身“史籀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中的文字,因取自《史籀篇》,故称“籀文”。《说文》所列籀文,都是结构与篆文相异,留存以备参照。如P7“旁”、“祺”等字。(《说文》注明籀文的有二百多个。)
古文:《说文》所收古文,主要出自孔子壁中书和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东方各国的文字。(《说文》所称古文近五百字。)
重文:所谓重文,即今天所说的异体字,也就是一字的不同形体。此不同形体,包括古文、籀文、奇字、或体、俗体。前三种与小篆属于不同时期形体上的差异,后二种和小篆则是同一时期的不同形体。
七、 《说文》的说解(释义)
《说文》说解的体例:
一、凡许慎对于文字的说解,必先字义,而后字形。
二、凡说解形体,必先举本部首,而后再举别部之形体。(有少数例外:离308上,杸66上)
今文经学家为了捏造所谓的“微言大义”,就随心所欲的解释经书。
许慎对这种随心所欲地解说文字和解释经典的现象非常愤慨。他认为“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是造成典籍解释混乱的根本原因。为了纠正这一时弊,有必要对语言文字作深入的探讨。因为“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史,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目的: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四、历代对《说文解字》的研究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仿许字书”——魏张揖的《字诂》,晋吕忱的《字林》。梁顾野王的《玉篇》在《说文》基础上又有创新。
二、唐:李阳冰
三、徐铉、徐锴
四、宋:郑樵《六书略》
五、元:戴侗《六书故》
六、清: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说文四大家
二、义训:直接陈述字义。相当于今之字典。
《说文》中有两种形式的义训:
一、同义为训:即选择同近义字相训释。这是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训释方法。
1、互训:甲乙两词互相训释。(讽,颂也。颂,讽也。)
2、同训:几个词用同一个词训释。(祥,福也。祉、福也。)
3、递训: 几个词递相训释。(遭,遇也。遇,逢也。)
2、擅改《说文》,存在多处错误。
五、《说文》的基本理论——六书
一、“六书”的定义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是周代晚期到汉代,人们分析周代以前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二、“六书”的起源及发展
班固《汉书· 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假借
《说文》用下列方式来指明某字是属于假借的:
一、“故为”、“故以为”、“以为”、“故借以为”、 “故因以为”、“或以为”。如:凤、鸟、来。
二、“古文以为”、“籀文以为”。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文字的早期假借现象。如:“旅(141上),军之五百人为旅。……古文以为鲁卫之鲁”、“爰(84下),引也。籀文以为车辕字。”
娶:娶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P259)
取:本义——获得、取得;引申义——取妻。为避免混淆,在原字形基础上加义符,用原字形作声符,新造一形声字“娶”来表示引申义。
愾:大息也。从心从氣,氣亦声。(P222)
氣、餼、愾均由“气”所孳乳分化。
我们认为,从《说文》中亦声字的字形发展情况来看,这类亦声字多是孳乳分化字,从构形上讲,主要应当是形声字,只不过这类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意作用而已。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liu4hang
三、“六书”的内容
指事
《说文》标明“指事”的体例:
1、“指事”:“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下,底也,指事。”——抽象符号
2、“从某,象某某之形”: “亦,人之臂亦(腋)也。从大,象两亦(腋)之形。”“从某”,指明所因之形,依从这些基本字形,加上标志性符号,指明字义之所在;“象某某之形”,启发人们根据那些符号去“察而见意”。——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注指示符号(除去所从之形外,剩下的是不成字的抽象点画符号,这些符号的作用就是指明字义所在。)
说文解字·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段玉裁注:“篆文,谓小篆也。许重复古,而其体例不先古文、籀文者,欲人由近古以考古也。小篆因古籀而不变者多,故先篆文正所以说古籀也。隶书则去古籀远,难以推寻,故必先小篆也。其有小篆改古籀,古籀异于小篆者,则以古籀附小篆之后,曰“古文作某”、“籀文作某”,此全书之通例也。其变例则先古籀后小篆……皆由部首之故也。”
奇字:《说文解字·叙》说,王莽时六书,“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段玉裁注:“分古文为二,‘儿’(P176下,读ren,与‘儿’本为一字)下云:‘古文奇字人也。’‘無’(P267下)下云:‘奇字无,通于元者。’许书二见。盖其所记古文中时有之,不独此二字矣。扬雄传云:刘歆之子棻,尝从雄学奇字。”“奇字”为古文的特异写法,盖出于古文逸经,应属古文一类,也为战国文字。
三、凡言“从某某”者,是连文以为意,以意为主,不必以部首为主。所以说解形体不必先举本部首。如:《说文·艸部》25下
四、《说文》“一曰(或曰、又曰)”之例。并录不同的说解,或形、或义、或音,两说并存。(祝P8下: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琱P12上:治玉也。一曰石似玉。)
五、《说文》连篆字为句之例。《说文》中的篆字是被注释的对象,但有时候篆字要与正文中的第一个字合起来,作为被注释的词语。这一体例是钱大昕的发明。参P141上:商星也。昧P137下:爽旦明也。離P76下:黄仓庚也。怅P222上:望恨也。
三、或体、俗体
或体:即同一字之异形异构。王筠《说文释例》:“《说文》之有或体也,亦谓一字殊形而已。”一般说来正篆之外之异体,都是“或体”,但《说文》于古籀奇字皆有注明。那么“或体”主要指的是篆文异体。《说文》重文绝大多数是或体字,在说解中往往列出或体字。指明“某或从某”,分析结构之不同。
俗体:即时俗所用之异体文字,也就是汉代流行的、不合于正篆的异体。一般用“俗某从某”标明。许慎在书中注明的俗体,后代大多变为正体。由此可知,许慎所说的俗体主要是相对于秦篆而言的。
1、“从某某声” :“荆,楚也。从艹,刑声。”“祥,福也。从示,羊声。”——最基本的术语
变例:
2、“从某,从某,某声”、“从某某,某声”、“从某,某某皆声”:“寳,珍也。从宀,从玉,从贝,缶声。”“柩,棺也。从匚,从木,久声。——多形多声(“多形多声”并非处于同一层次,即造字时并非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符或声符,而是在文字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应按形成的过程采用二分法,不必把他们放入同一平面解剖)
3、“象……”:“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
4、“从某,象……之形/象形”:“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合体象形/复杂象形字(每部分均实有其物可象,不存在指事符号。)
形声
《说文》标明形声字的体例:
3、“从某省,某声”、“从某,某省声”:“考,老也。从老省,丂声。”“恬,安也。从心,甜省声。”——省形省声(这种现象是汉字由繁而简发展的自然结果,正确揭示未省之原形,对省后结构可以获得合理的解释,有一定的必要性。《说文》揭明省形之例少,省声多达三百余个。由于材料所限,不少省声字是靠不住的。今天可以利用古文字材料进行纠正)
李阳冰对《说文》的整理:
整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修正篆文:对篆文中形体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如大徐本“王”下引李阳冰之说: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意。“玉”下引李阳冰之说:三画正均,如贯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