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歌概述
中唐文学优秀PPT课件
(四)具体表现:
A、注重雕琢炼饰,追求诗歌丽藻与远韵的统一,如 大历诗风。
B、崇俗尚质,追求诗歌浅切尽露的平易之境,如元 白诗风。
c、崇奇尚怪,追求诗歌“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 如韩孟诗风。
第一节 大历诗风
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时期
一、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是指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
《初过龙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万里奉王事。一生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塞下曲》(高适)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出入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q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想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抒写自己生活的艰难辛酸,表现自己孤独寂寥的苦况。
夜雨、黄叶树、残灯、白头人创造一种凄凉清冷的意境。
明谢榛《四溟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 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 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 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以五古成就最高。 •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代表作:《观田家》《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歌描绘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风景画, 诗人偏爱无人赏识的小草和无人光顾的 小舟,表现出恬淡、潇散和退缩的情怀 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投宿主 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 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中唐诗歌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 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 与元九书》 便是一篇最全面、 《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 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 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 形式主义的宣言。 形式主义的宣言。
韩孟诗派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 尚雄奇怪异 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代表人物是韩愈 孟郊, 孟郊 贾岛,卢仝等人 卢仝等人. 贾岛 卢仝等人
一、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 韩愈(768--824)字退 (768--824) 河南河阳( 之。河南河阳(今孟 郡望昌黎, 县)人,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世称韩昌黎。因官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 谥号“ 文公。 文公。
1、在诗的内容上,通过“狠重奇险”的境界, 在诗的内容上,通过“狠重奇险”的境界, 追求奇崛之美
叶燮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 叶燮说: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 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 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 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2、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运动是现代研究者提出的概念, 所谓新乐府运动是现代研究者提出的概念, 指从元和初年,李绅、张籍、元稹、 指从元和初年,李绅、张籍、元稹、白居 易等以新乐府的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 易等以新乐府的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 并提出新乐府理论, 并提出新乐府理论,在当时和以后产生了 显著影响的诗歌革新运动。 显著影响的诗歌革新运动。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韩孟诗派
这一诗派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奇崛险怪之 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特点
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特点
盛唐、中唐、晚唐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三个历史时期,其诗歌特点也有所不同。
盛唐时期的诗歌以气势恢宏、豪放激昂、形象生动著称。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常用壮丽的景象和慷慨激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杜甫的《登高》、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中唐时期的诗歌则更加注重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将诗歌视为一种精致的艺术品。
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多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商隐的《锦瑟》等。
晚唐时期的诗歌则更加注重思想性和哲理性,诗歌中呈现出了对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晚唐时期的诗人们多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杜牧的《赤壁怀古》、李白的《将进酒》等。
总体来说,唐代的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历经盛衰变迁,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唐诗歌
第七章
一、新乐府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与原有乐府诗的区别:1、用新题 2、写实事 3、不入乐
二、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 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 乐府运动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 社会功能。
三、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
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 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 乐府序》) “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 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单纯 追求形式,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 “尚质抑淫,着诚去伪”(《策林》
2、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除学习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清新自然、 活泼开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沉雄俊爽、豪迈昂扬 的风格。其诗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刘白唱和集 解》)。 (1)其诗在悲凉的色彩常常透视着昂扬的精神,如《酬乐 天扬州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凄凉地”的长期贬谪中, 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悲 凉沉郁中仍见豪放俊爽。 (2)其诗歌善用比兴寄托。 (3)其民歌体作品,意境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 韵和谐,既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细腻精巧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他的七律、七绝成就最高。七律苍劲浑 厚,气韵沉雄;七绝精炼警策,寓意深长。
大 历 诗 风
• 李贺诗的比喻。 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 钱锺书《读艺录10· 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 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 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 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 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 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 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 云:‘敲日玻璃声’,日比玻璃,皆光明故, 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 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 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 耳。”
刘禹锡比柳宗元多活了24年。
刘禹锡丁母忧满后,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重视民歌, 写竹枝词。任满,调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 54岁的刘禹锡奉命回洛阳。途经扬州,遇白居易。刘 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调长安任主客郎中。 《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因宰 相裴度推荐,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后任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64岁的刘禹 锡,因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闲居洛阳与白 居易多有来往,诗歌唱和,还尝试词的创作。会昌二 年(842)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白居易有诗哭之。
他们同时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集团 的核心人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元年,重用具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 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分别被任命为屯 田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他们都认为这 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积极 参加革新,形成以“二王刘柳”为核心 与宦官、贵族旧官僚对立的局面。他们 实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 史学家的赞扬。
他们同时在京兆府所辖地方任官。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 正字调任京兆府兰田县尉。
唐代文学史·第六章 中唐诗歌
(3)闲适诗的内容 A、白居易另有不少记游写景的“闲适”之作, 很有自己的独特风貌。 如他被贬之后写的《题浔阳楼》、《读谢灵运 诗》、《宿简寂观》、《咏意》等诗,都能以审 美的眼光和清新的笔调,观照自然,抒写心愫, 排遣忧愁,超然物外,表现出“逸韵谐奇趣”的 特点。他的《大林寺桃花》虽仅短短四句,却理 趣悠长,活泼可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 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2
(2)知足保和的心境渊源
A.源于他对政治的厌倦和佛、老思想的影响; 他炼丹服药,诵经坐禅,释、道二家在他的人生态 度、生活情趣中都留下了甚深的印记。 B.也源于根深柢固的浅俗思想。 他的很多闲适诗,都热衰于铺叙身边琐事,将衣食 俸禄挂在嘴边,千篇一律,令人生厌。 苏轼说“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谓白 之俗,主要就表现在这里。
17
(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2)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 重内容轻形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 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 核而实,使来之者传信也,其体质而肆,可 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3)写作方式。 写作新乐府,即事名篇,首章标其题,卒章 显其志。
18
6
第一节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元白诗派的形成 二、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主张 三、白居易讽谕诗的得与失 四、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
7
一、元白诗派的形成
1、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 王建等。 2、他们之所以形成一个流派,主要原因有两 个: ①都写了许多写实性的“新乐府”诗: ②风格都是通俗平易。
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特点
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特点盛唐、中唐和晚唐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诗歌特点。
盛唐时期(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盛唐时期的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我我唐诗的兴盛: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浪漫、奔放的风格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主题广泛多样:盛唐时期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也有议论社会、抨击政府的诗歌,还有表达个人情感、描绘历史事件的诗歌等。
诗人们通过不同的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爱情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3. 修辞技巧的运用:盛唐时期的诗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技巧,如比喻、夸张、对仗、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中唐时期(唐中叶,约800年-850年)是盛唐和晚唐时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语言简练:中唐时期的诗歌语言更加简练明快,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注重表达简洁明了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主题偏向于抒情:中唐时期的诗歌主题更多地偏向于抒情,表达个人感情和情感的体验。
诗人们通过自然景物、季节变化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加质朴、真实。
晚唐时期(唐末至907年)是唐代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忧国忧民:晚唐时期的诗人们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和忧虑,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乱世的痛苦和对国家的忧虑,呼吁振兴国家,关注百姓疾苦。
2. 唐诗的变革:晚唐时期的诗歌开始出现新的变革,如五言绝句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出现了一些“田园诗”和“山水诗”,以及“诗人自述”等新的题材和风格。
3. 宿命思想的体现:晚唐诗歌中常常体现出宿命思想,诗人们对命运和人生的无奈和思考。
总的来说,盛唐、中唐和晚唐时期的诗歌特点各不相同,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三个时期的丰富多样性和变革。
中唐诗歌
竹枝词(九首选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泊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二首选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柳宗元 柳宗元是位性格激切、甚至有些偏狭的 执着型诗人。他思想深刻,有着极敏锐的 哲学洞察力,但却无法从政治悲剧中超拔 出来。他的诗具有沉郁劲峭、淡泊简古的 特点。
一.刘禹锡 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他 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 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 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⑴,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⑵。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边⑴。 一身去国六千里⑵,万死投荒十二年⑶。 桂岭瘴来云似墨⑷,洞庭春尽水如天⑸。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⑹。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 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第三节 中唐诗歌
中唐时期指的是代宗大历年间至德宗贞元年 间一段时期(764—805)。这一时期的大量作品 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 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宁 静淡远的情致,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从而形成 中唐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 刘禹锡、柳宗元是中唐诗坛两位重要诗人。 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 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 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他们诗歌 创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
2.古文运动的形成 内在原因:骈文过于程式化,改革文体以适应现实需要。 外在原因:鉴于“安史之乱”,社会要求复兴儒学。
3.古文运动的理论 思想内容方面:文以明道 气盛言宜 不平则鸣 艺术形式方面:含英咀华 务去陈言 文从字顺
。
中唐3 “诗圣”,对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执着态度,
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2.艺术成就
① 沉郁顿挫 的风格
② 千锤百炼 的语言
③ 精细妥帖 的声律
中唐4 ●《登高》
思想内容: 抒发老病孤愁的情感。
艺术特点: ① 笔法错综 ② 语言精工 ③ 韵律奇变
三、元白诗派
中唐5
1.新乐府运动 在理论和实践上光大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
神 的人生理想,豪壮而超逸,形成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浪漫 风●格《蜀。道难》 思想内容:送友人入蜀之作
艺术特点:① 鲜明的个性,浓烈的感情。 ②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
③ 奔放的气势,自然的语言。
一、唐韵的转变
中唐1
1.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变化
一方面是杜甫诗歌批判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一方面是大历诗歌内容浮而不实,风格浮而无骨。
● 在风格上,伤时怀旧,气度萎弱, 审美情趣偏于颓唐式的细腻。
二、代表诗人
1.杜牧 具有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 咏史诗特具忧患意识。 其诗气骨俊逸,意象明丽, 七绝尤受后人激赏。
晚唐2
●《赤壁》 思想内容:咏史诗,以史为鉴。 艺术特点:形象性,即小见大。
2.李商隐 失意的境遇和敏感的性格使其 诗充满感伤抑郁的情调。 艺术上孜孜追求,最擅七律, 创造出一种新的朦胧美: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完全版)
三、汉代——汉乐府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 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
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 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但它又与《诗经》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汉乐府发 歌以叙事为其特色。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五、隋唐五代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 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 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王(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溢,不满
☆陈子昂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 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辛 弃 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小令,也叫 “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是单支的曲 子。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五、隋唐五代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 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 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 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 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 求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 式百花齐放。到盛唐时代,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 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 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 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 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 中国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 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 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 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 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白居易诗派
总结词
以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为特点的诗人群体
详细描述
白居易诗派以白居易为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通俗易懂和社会责 任感,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对后世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中唐著名诗人
李贺
总结词
独特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处理而著称,他的诗 歌常常表现出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语 言精练,意象奇特,富有想象力,被誉为"鬼才"。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诗派特点
中唐诗派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主要特点,注 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中唐诗派的特点
题材广泛
中唐诗派的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 找题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语言优美
中唐诗派的诗人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 达,形成了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语 言风格。
情感真挚
中唐诗派的诗人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作品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共 鸣。
贾岛诗派
总结词
以苦吟著称、注重推敲的诗人群体
详细描述
贾岛诗派以贾岛、姚合为代表,强调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和推敲,追求“苦吟”的 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对晚唐及宋代的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禹锡诗派
总结词
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歌流派
详细描述
刘禹锡诗派以刘禹锡为代表,主张“意在言外”,强调诗歌的意境和内涵,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艺术价值
中唐诗歌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审美价值。中唐诗歌在形式、语言、 意象、意境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为后 世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和启示。
唐代文学之中唐诗歌
❖中唐诗风的转变: 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干时用世转为忧
时拯世。 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
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
❖中 唐 诗 歌 的 分 期 : 中唐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
• 大历十才子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诗,或寄情趣于山水景物, 或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 的隐逸风调。皎然《诗式》:“大历中词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 以为己有,吾知诗道之丧,正在于此。”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 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多写得精 致工整,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 李益的边塞诗。李益壮年时从军达26年,他的边塞诗,尤其 是七绝,常常在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虽带有盛 唐诗的一些特色,但其诗中的感伤悲凉情调,应与大历时期 的时代风貌有关。《春夜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为其 代表作。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 大历间经济一度回升、繁荣,政治上出现了短时的升平气象,其时大体活 跃著一群诗人 ,他们大都是由盛唐过来的,盛唐时他们七、八岁,对当时 社会印象很深,追慕、向往盛唐之音,后人称之为“大历十才子”。据姚 合《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卢纶传》: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 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对大历十才子具体诗人,后 人亦有其他不同说法。可参蒋寅《大历诗派研究》,中华书局出版。
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
• 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 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 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 象。
中唐诗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贾岛
推敲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②奇峭的用字、冷艳凄迷的意象,构成幽凄冷艳的诗境
明·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元好问评价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绝句》)
四、诗鬼李贺
1、李贺生平。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19.中唐诗歌
孟郊: 孟郊:
中唐诗歌
韩孟诗派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关注社会,同情百姓疾苦: 寒地百姓吟》 关注社会,同情百姓疾苦:《寒地百姓吟》 自述穷愁潦倒的生活: 秋怀》 自述穷愁潦倒的生活:《秋怀》、《借车》 借车》 织妇词》 如何织纨素,自着褴褛衣” 《织妇词》:“如何织纨素,自着褴褛衣” 《秋怀》之四 秋怀》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一人荒乐万人愁”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帛” “一人荒乐万人愁”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帛”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苦辛”
中唐诗歌
大历诗坛
由盛唐积极热情的浪漫主义转向中唐现实主义的 冷静思考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唐代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 的一批诗人共同创造风貌,代表人物为刘长 的一批诗人共同创造风貌, 韦应物、大历十才子等人, 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等人,其作品表现 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 的情调,但内容贫乏,题材狭窄, 的情调,但内容贫乏,题材狭窄,偏重诗的 形式、技巧, 形式、技巧,虽有风味但气骨顿衰 刘长卿: 五言长城” 刘长卿:“五言长城”、“秋风夕阳诗人” 秋风夕阳诗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
《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中唐诗歌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资料
五、隋唐五代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1、诗眼? 2、感情基调(抒发什么感情)?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 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 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 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 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
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 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 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 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 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 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 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 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 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五、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起兴
•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 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 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 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 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 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 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 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中唐诗歌——精选推荐
中唐诗歌中唐诗歌 中唐,⼀般指代宗元年⾄⽂宗⼆年太和年间。
唐诗发展到中唐,流派众多,风格多样,是唐诗发展史上的第⼆次⾼潮。
1.元结、顾况 元结(约719年-772年),字次之。
少不羁,年⼗七始折节读书。
其创作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杜甫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乐府的创作理论,重视诗歌对现实的反映和规讽作⽤。
如他在《箧中集序》提出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
他的理论也成了⽩居易诗歌理论的先声。
代表作《舂陵⾏》、《贼退⽰官府》。
顾况(727年-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说华阳真隐),晚年⾃号悲翁。
他的诗歌主张与元结相似,重视诗的讽喻作⽤。
存诗不多,代表作《囝》。
2.⼤历诗风 ⼤历诗风指的是唐⼤历⾄贞元年间,以⼤历⼗才⼦以及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诗⼈所形成的创作风格。
①⼤历⼗才⼦ 据姚合《极⽞集》和《新唐书》载:⼗才⼦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作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诗歌⼤多为题赠送别之作,多抒发个⼈的种种感受。
虽有⾃⼰的特⾊,但艺术和思想深度不⾼。
他们中较好的作品是卢纶的《塞下曲》和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②刘长卿、韦应物 刘长卿(709年-780年?),字⽂房。
他以诗驰名上元、天宝年间,尤善五⾔,权德舆曾称其为“五⾔长城”。
其诗受到王维的影响,多写⼭⽔隐逸闲情和贬谪飘零之感慨。
代表作《逢雪宿芙蓉⼭主⼈》。
韦应物(737年-792年),少时以三卫郎事明皇,晚年折节读书。
他的创作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冲和平淡,⽓貌⾼占。
韦应物长于五⾔诗,他的五⾔古体和刘长卿的五⾔近体诗是中唐诗中的⼆绝。
代表作《滁州西涧》。
③李益 在⼤历诗坛,与⼤历⼗才⼦及刘、韦不同,李益因其边塞诗显得独树⼀帜。
他曾居边塞⼗余年,故其诗多描写戍边战⼠的'思乡之情,表现对深受边戍之苦的战⼠的同情。
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
3.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指的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崇尚奇崛怪异之美的⼀个诗歌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诗歌概述中唐诗歌主要分前期唐代宗大历时期(766-779)和后期唐宪宗李纯元和时期(806-820)两个阶段。
大历时期,元结和顾况以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猗玗子,河南(今洛阳附近)人。
“上感于上,下化于下”代表作《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
主张作诗要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
代表作有他根据《诗经》的讽喻精神写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模仿《诗经》四言格式写的反映现实的讽刺劝戒之作;还有他吸收了民歌俚曲创作的《竹枝词》。
大历时期,山水田园诗人有刘长(zhang)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
曾自称“五言长城”。
其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接近王孟一派。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P152)。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韦江州”或“韦左司”。
其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形式多五古,如《寄全椒山中道士》(P150);五律也有佳作,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还有七绝名作《滁州西涧》(P98)。
大历时期,边塞诗人主要有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
其诗以七绝见长,人们长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
他的诗形象完整丰富、韵味含蓄深长,音韵和谐宛转,语意精练自然。
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P102)、《从军北征》;此外他的七律,如《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P150)和小诗《江南词》也颇为人传诵。
大历时期还有以卢纶、钱起为首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元和时期,影响最大的就的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
除了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
他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文学观点也完全一致。
反对“沿袭古题”,主张“美刺见事”这很大地推动了新乐府运动。
代表作有可与《长恨歌》并称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
元稹的七律悼亡诗三首《遣悲怀》(P165)感情真挚,通俗易懂,较之潘岳悼亡诗尤为人喜爱。
其小诗如《行宫》也含蓄有味。
张籍(766?-830?),字文昌,又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其乐府诗约七八十首,用古题约一半,但内容精神却和自创新题并无二意。
代表作有《野老歌》、《征妇怨》、《节妇吟》(P164)等。
王建(766?或768-830?),字仲初,与张籍是好友,乐府也齐名,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水夫谣》等。
其《宫词》一百首特别出名。
还有一些小诗,如《新嫁娘词》(P164)李绅(772-846),润州无锡人。
为人短小精悍,人称“短李”。
他是第一个以“新题乐府”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第一人。
他写了《新题乐府》20首,元稹和了20首,白居易则扩至50首,并改名《新乐府》。
李绅20首不传,但其《悯农》诗二首十分有名。
韩愈(768-824),字退之。
“奇崛险怪”。
其代表作有《听颖师弹琴》。
韩愈的诗多古体诗而少近体,但也有出色近体诗,如《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P139)。
孟郊(751-814),字东野。
其诗和韩愈并称韩孟诗派。
金代元好问说:“东野(孟郊字)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贾岛世称贾长江,人称“郊寒岛瘦”,其诗风格不同于孟郊,特点是“清奇苦僻”代表作如《剑客》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世称刘宾客、刘白。
代表作为《竹枝词》(P155)、《浪淘沙》,其特点是多用比兴、双关谐音,情调清新爽朗,节奏响亮和谐,情感大胆,成为后来词的先声。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李贺人称“诗鬼”。
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梦天》(P149)、《苏小小墓》、《雁门太守行》等。
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特点,善于用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表现“哀愤孤激之情”,晚唐诗坛概述杜牧、李商隐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同时,晚唐诗歌风格形式也向着华艳纤巧的形式主义发展。
杜牧(803-853),字牧之又称“杜樊川”。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
其爱情诗最为有名,或以《无题》为名,或取篇中两字为名(《锦瑟》),他继承了杜甫的锤炼严谨、沉郁顿挫,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缅邈、绚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晚唐继承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诗人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
他们的诗批判相当尖锐,成就却不及中唐新乐府诗人。
晚唐还有一些沉湎于歌舞声色或隐逸于山水田园的诗人,代表为韦庄和司空图。
韦庄著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品》影响很大。
白居易生平及思想简介一、白居易生平简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一生三期: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入仕之前“志在兼济”生活使他能接近人民,对其诗歌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着重大作用。
*中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后期:“独善其身”二、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诗歌理论与创作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
《白氏长庆文集》新乐府运动诗歌形成第二次高潮——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 名称的确立◆“乐府” 与“新乐府”◆“新乐府”主要理论主张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序》)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新乐府序》)白居易的诗歌类型讽喻诗:白最重视的诗。
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
闲适诗感伤诗: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杂律诗长恨歌第一部分:淫欢倾国(“汉皇重色思倾国” 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诗人针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姊妹权重一时的情况进行叙述、描写。
第二部分: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情节逆转,悲剧发生,从此阴阳两隔,帝王初尝死别之苦,继而起相思之情。
此节画面变换急促,先紧张而后舒缓,不同节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巧妙。
第三部分:帝思缠绵(“天旋日转回龙驭” 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睹物思人,刻骨铭心的相思充斥了每事每物、时时刻刻,思念与悔恨交织,十分动人心魄。
第四部分:长恨无期(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位列仙籍的杨贵妃对唐玄宗深情的思念和不渝的忠贞。
诗人通过浪漫主义笔法,最终完成了栩栩如生的杨贵妃形象的刻画。
《长恨歌》多重复杂的主题对《长》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爱情诗2、讽喻诗3、双重主题说:“爱情”+“讽喻”4、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1、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该说认为,此诗通过描写李、杨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真挚而专一的爱情。
主要理由:从诗的结构看,贯穿全篇内容的是李、杨的爱情。
为了突出爱情主题,作者有意识地剔除了历史材料中荒淫不纯的东西,选择和集中了最能表现李、杨真诚、动人爱情的情节诗的前半部内容含有讽刺和谴责之意,但仅是为了交待悲剧发生时的情形,显示结局的必然性。
不可否认,李、杨之间的爱情存在一定的基础。
2、长恨歌主题之讽喻说该说认为白居易通过此诗中李杨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意在讽刺、暴露和批判他们的荒淫生活以及由此导致的误国之罪。
▲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标出了讽刺对象和内容。
▲《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白居易其他诗作中对杨贵妃多持批判态度。
3、长恨歌主题之双重主题说所谓“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诗中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长》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导致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也着力刻画贵妃惨死,玄宗思念,人仙相隔的悲剧。
第一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占主导,后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的同情和咏叹。
★这种矛盾态度是由帝妃的爱情特点决定的:4、长恨歌主题之第四说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应摒弃单一主题说,分三个层次把握《长恨歌》主题:即从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人物形象分析男主人公:唐玄宗形象§重色集中体现在诗歌第一部分。
“思倾国”-“得倾国”-“宠倾国”,导致朝政荒废,一步步走向政治危机。
§多情主要体现在生离死别时的依依不舍,回归旅途中的悲痛、独处宫中时刻骨铭心的相思,以及令方士多方寻觅杨妃等事件。
女主人公:杨贵妃形象§描写贵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拟人)“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对比、衬托)§刻画贵妃的忠贞“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艺术特色1、纷纭复杂的主题思想。
多重旨趣,理性与情感矛盾,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
2、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4、旋律婉转,情韵谐调,词采华美,声情并茂,缠绵悱恻。
5、字字珠玑,名句叠出,字里行间充满着艳美和凄美。
叙事、写景、抒情的完美结合★叙事:虚实相间,曲折婉转;★绘景:随物赋形,借景寄情;★写人:情貌写意,富于个性;★抒情:爱恨交织,曲尽情致。
当时号称“千言律诗”。
唐宣宗李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思考与练习:1、你对《长恨歌》的主题是怎样评价的?为什么?2、这首诗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有何特点?3、你认为此诗最美在哪些方面?为什么?4、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