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采访稿
微生物生长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件
3、薄膜过滤计数法
用于计 数空气 或水中 的含菌
数
菌数低样品(如水)→膜过滤→培养→菌落计数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n 测定细胞干重法
单位体积培养物中细胞物质的干重
n 含氮量测定法
微生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测出微生物 细胞中的含N量后再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可用凯氏定 N法 。
蛋白质的含量=氮量×6.25
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
微生物群落中数量占少数的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t 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t 使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更快
使待分离的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 上升,方便用稀释法对其进行纯化。
根据所要分离的菌种特性选用培养基,如:
不同菌对营养的要求
分离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pH偏酸 分离放线菌,用高氏1号,pH中性偏碱
Chapter 6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n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n 第二节 细菌群体的生长 n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一.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二. 细菌群体生长的测定
一、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q 微生物在自然界总是混杂地生活,要 想研究某一种微生物,必须把研究对象 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来。
2、最大概率法 (MPN 法)
§ 将待测菌液作十倍系列稀释,每稀释度3—5个重复,培养后 检查细菌的生长,以有细菌生长的最后三个稀释度的管数作数 量指标,由数理统计表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的 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的菌数。
例如:某细菌在稀释培养法中生长情况如下:
稀释度:
10—3,10—4,10—5,10—6,10—7,10—8
§ 稀释分离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陈昕宇;张真;张早立;宋圆圆;曾任森;卢龙【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8)1【摘要】【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
【结果】门一级水平上2种大豆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不同大豆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
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根系微生物优势菌属组成无较大改变,耐盐品种根系中,根系促生菌(PGPB)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变形菌门为维持根系微生物多样性做出了最大贡献。
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组的功能预测表明,耐盐大豆根际微生物在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等方面优于盐敏感大豆。
【结论】盐胁迫下2种大豆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生改变,假单胞菌属是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大豆根系微生物的优势菌属,大豆根际的假单胞菌属或可成为盐胁迫下大豆栽培及土壤改良的可利用资源。
【总页数】10页(P59-68)【作者】陈昕宇;张真;张早立;宋圆圆;曾任森;卢龙【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相关文献】1.盐胁迫下陆地棉耐盐品种根系的抑制消减文库构建2.水稻条斑病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3.盐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NCD-2对番茄促生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4.盐胁迫下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根系离子流及转录组分析5.嗜碱假单胞菌Ej2浸种对盐胁迫下水稻根系内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111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朱河水1,陈宇2,刘记强1(1.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2.河南省畜牧局,郑州 450008)摘要: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作者对蛋氨酸、肽类、有机酸、不同日粮类型等对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对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增强瘤胃微生物的利用率,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瘤胃中图分类号:S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7)0920014203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反刍动物对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情况受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之间的数量比例影响,同时瘤胃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一方面受动物有机体分泌的活性物质的调节,另一方面受日粮中不同物质的影响。
利用各种物质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强反刍动物的消化功能,提高其生产性能已是现在反刍动物研究中的热点。
目前有关瘤胃微生物的研究多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的方法,同时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作者就目前有关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蛋氨酸对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蛋氨酸(Met )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也是反刍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降解,日粮中直接添加蛋氨酸不能明显增加其进入小肠的量,但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无其他氮源和碳源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瘤胃液中添加Met ,对微生物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使产物中游离甘氨酸(Gly )含量和Met 含量极显著增加。
培养液中收稿日期:2007203219作者简介:朱河水(1975-),男,河南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反刍动物生理生化研究。
通讯作者:刘记强。
游离半胱氨酸(Cys 2s )和丝氨酸(Ser )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培养16h 培养液中的游离组氨酸(His )含量较培养8h 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Cys 2s 、Ser 和His 可能对以Met 为唯一氮源和碳源的瘤胃微生物是十分重要的氨基酸。
一种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特性研究
一种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特性研究
李平兰;江汉湖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该文以植物乳杆菌G9菌株为试材,对其细菌素的产生条件及细菌素粗提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数末期其抑菌活性最高,对热相对稳定,易被胰蛋白酶,蛋白酶K失活,显示活性的pH值范围为4。
.0-6.0-,细菌素粗提液表现为不仅抗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的一些菌株,而且抗一些非乳酸菌的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没有任何抑制作用。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平兰;江汉湖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微生物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微生物组【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
【相关文献】
1.1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抑菌性质研究 [J], 董雨馨;张君超;张红星;谢远红
2.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生物学特征研究 [J], 李平兰
3.一株从泡菜中分离的产细菌素乳杆菌的鉴定及细菌素特性研究 [J], 张国强;樊明涛;师俊玲;方江平
4.鸡肠道中植物乳杆菌JX98所产细菌素的理化特性研究 [J], 黄微薇
5.酸马奶提取植物乳杆菌DSM20174细菌素的理化特性研究 [J], 姜晶;敖日格乐;王纯洁;张燕;赵称赫;吴宏军;郝剑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CX17022)。 作者简介:胡利锋(1980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微 生物学教学与科 研工作。 通讯作者:刘祥英(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农药的教学与研究,E-mail:157577856@ 。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5
微生物学是农林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微生 物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技术[1]。微生 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掌 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基本 实验 操作 能力方面具 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2]。国内多所 农 林 院校设置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遍开设了微生物学及实验 课程,该课程是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 检疫学、动物病原学、动物检疫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微生 物学涉及的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很强, 现有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 作后的发展需求[3-4]。本文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改正的措施。
手能力。且要增加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可 占50%或以上),降低实习报告所占的比例(30%以下),其 余 作为平时成 绩。在实验 报 告书写的内容中,要求 加入 对 实验的分析,包括心得体会和问题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更 认真的投入实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将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组成以培养基的制作、微生 物的形态观 察、微 生物的分离培养、微 生物的染色等验 证 性实验为主,设 计 性和创新 性的实验 很 少。验 证 性的实验 尽管 对巩固课 本基 本知 识的掌 握 及训练 基 本的实验技 能 必不可少,但是缺乏设计性及创新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1.3 考核方式简单
哈维氏弧菌Bf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2期
张志强等:哈维氏孤菌Bf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25・
参照文献3描述的方法,SDS-PAGE电泳后, 将蛋白胶转移至PVDF膜,用蹑子取出PVDF膜浸 泡在含5%脱脂奶粉(w/v)的封闭液中,浸泡条件 为:4汇、12 h。TBST洗液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 加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体积比]:1000稀释) 后室温放至摇床孵育2 h,TBST漂洗后加入 HRP-Tag山羊抗鼠IgG(体积比1 : 5000稀释)室温 放至摇床孵育2 h,TBST漂洗后使用BAD显色液在 避光条件下显色5 min, ddH2O终止反应,拍照观察 结果。 1.2.6 rBfr蛋白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检测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又称哈氏弧菌)广 泛引起多种海洋鱼类、甲壳类动物感染发病,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⑴,是重要的渔业致病菌。目前,多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处理哈维氏弧菌感染发病的动
收稿日期:2019-12-03 基金项目: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或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参考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
哈维氏弧菌VHCL-1的基因组。根据GenBank上已 公布的哈维氏弧菌酚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 CP 025796.1),分别设计含BarnH I和So/1酶切位 点的上下游引物,上游引物P1:5'-CGGGATCCATGAAAGGCGATCCAATCATAATCC-3' (BamR I),下 游引物 P2 : 5'-GCGTCGACACTCTTCATCAACGTAT TGCGCTTG-3'(SaZI)o以哈维氏弧菌VHCL-1的基 因组为模板链扩增断基因。PCR反应体系为50 |xL,反应条件为 95七 5 min;94%: 30 s,54七 30 s,72 七lmin,30个循环;72T延伸10 min,扩增的目的 片段用纯化试剂盒纯化,再将纯化产物与载体 PMD18-T连接,16°C连接2 h后转化至DH5 a感 受态细胞,经LB液体培养1 h后,取200|jlL涂布于 平板培养基,经过夜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PCR 验证,并送至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⑴切。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单磊;魏开建;张桂蓉;邹桂伟;王卫民【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4【摘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
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n)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
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
种群问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18,15.74%遗传变异源于种群间差异,表明种群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
种群间遗传距离(D)为0.067-0.206,太湖与鄱阳湖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
聚类分析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种群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种群与太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总页数】6页(P453-458)【关键词】泥鳅;二倍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作者】单磊;魏开建;张桂蓉;邹桂伟;王卫民【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5【相关文献】1.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 [J], 杨帆;张立2.黄腹角雉笼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再引入项目进行的种群内近交水平评估 [J], 董路;牛文慧;周祯婷;许育诚;孙岳;HuwLloyd;张雁云3.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J], 李乃伟;贺善安;束晓春;汪庆;夏冰;彭峰4.黄腹角雉笼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再引入项目进行的种群内近交水平评估 [J], 董路;牛文慧;周祯婷;许育诚;孙岳;huwlloyd;张雁云5.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J], 周玲玲;张桂蓉;魏开建;邹桂伟;王卫民;梁宏伟;冉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微生物学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 畜牧微生物学A 姓名:年学期: - -1 学号:考试时间: -01-18 班级: 动物科技学院级1-4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 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 共10分)1.创造了低温消毒法的是____。
标准答案: BA. 荷兰人吕文虎克B. 法国学者巴斯德C. 德国学者柯赫D. 德国学者贝哲林克2.酵母菌属____。
标准答案: BA.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 多细胞原核微生物D. 多细胞真核微生物3.对乙醇这个药剂来说, 其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
标准答案: CA. 25%B. 55%C. 70%D. 95%4. ____含量越高, 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差。
标准答案: BA. 乳酸B. 丁酸C. 酒精D. 醋酸5.类毒素具有____。
标准答案: CA. 免疫原性和毒性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命名正确的为____。
标准答案: CA. staphylococcus aureusB. Staphylococcus AureusC. Staphylococcus aureusD. staphylococcus Aureus7.担子菌是以产生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
标准答案: CA. 节孢子B. 分生孢子C. 担孢子D. 孢子囊孢子8.沙门氏菌的吲哚试验为阴性, 说明该菌不能分解____。
标准答案: DA. 葡萄糖B. 胱氨酸C. 吲哚D. 色氨酸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 产生____菌落, 据此可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相区别。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本章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培养基制作方法和过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无菌操作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观察制片技术,尤其是革兰氏染色、芽胞染色和荚膜染色技术。
此外,应重点掌握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二、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间的异同点;要求能够独立绘制一幅原核细胞(细菌)和一幅真核细胞(真菌)的模式图,并详细描述其细胞结构与功能。
三、微生物营养重点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基本需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特点;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原则。
四、微生物的代谢重点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特点,代谢调节机制,了解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次生代谢的重要经济意义。
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以细菌为例,描述细胞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微生物生长的常用测定方法和原理,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概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此外,以真菌为例,描述其生长、繁殖规律和环境的影响。
六、病毒重点了解病毒的基本形态特点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噬菌体为例,详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及其特点。
简述亚病毒因子的特点。
七、微生物遗传重点了解原核微生物的几种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质粒和转座因子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类型。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以及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八、微生物生态重点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作用,尤其是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和转化中的作用。
九、微生物分类鉴定重点掌握细菌分类内容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华中农业大学高校教师微生物学专业考试大纲2006-09-22 14:46:20 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主要参考文献1.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黄秀梨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李阜棣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陈作红:专研“毒菇”的科研行者
陈作红:专研“毒菇”的科研行者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第7期文/本刊记者雷蕾李瑚图/受访者供图“这些都是剧毒的蘑菇,得把它们脱水烘干,以便制作标本。
”6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作红教授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整理从宁乡采集回来的几大袋蘑菇样本。
烘干后的蘑菇样本装在一个个透明网纱袋里,袋子里附有记载了蘑菇详细采集信息的小纸片。
“这些还只是一小部分,”陈作红打开一个冰柜,里面已经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毒蘑菇样本,“这是我们十几年来收集的样本,这些可都是宝贝。
”陈作红的话语里充满自豪。
实际上,这26年来,陈作红一直在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而他刚刚凭借在毒蘑菇研究方面的科普作品《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荣获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十余年磨一剑——强强联合凝成科普著作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每年的6到9月,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进入高发季节。
“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毒蘑菇中毒事件缺少有效的调查和研究,这种情况给有效弄清我国毒蘑菇种类资源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也对我国蘑菇中毒分型和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
有文献报道,某地区1985年至2000年间的378起蘑菇中毒事件中有八成以上未能鉴定出有毒蘑菇的种类,且毒蘑菇中毒的死亡率超过20%。
”一起起中毒事件的发生,一个个生命的逝去,让陈作红惋惜不已。
而1994年发生在湖南省长沙县的一起9人误食毒蘑菇后全部死亡的事件,则是让当时在一线调研的陈作红意识到,对毒蘑菇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刻不容缓。
“从那之后,我的研究方向从食用菌转向了有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
”这一干,就是26年。
这20多年来,哪里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哪里就有陈作红的身影。
湖南、湖北、广东、江西、贵州、云南……通过对十余个省市350余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陈作红基本弄清了我国南方的主要毒蘑菇种类及其中毒症状。
发酵过程中鲜鱼的细菌群落动态和品质特征变化
发酵过程中鲜鱼的细菌群落动态和品质特征变化于美娟;杨慧;谭欢;刘学文;马美湖;李高阳【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8(039)014【摘要】为揭示传统固态发酵鲊鱼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规律及自然发酵本质,采用Ill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0~180d共10个时间点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对其质构特征、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发酵阶段,包含10个门类群、30个纲类群、60个目类群、90个科类群、130个属类群.在发酵初期(0~10 d),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相对丰度大于0.1%的科水平达40多个,其优势菌为葡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48%)、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9.46%)、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5.57%)、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 (2.1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10~50 d),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相对丰度值由0.017%上升为1.35%,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由0.018%上升为0.88%,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由0.0%上升为0.61%,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由0.002%上升为0.32%,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由0.006%上升为0.31%;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海洋螺菌科(Oceanospirillaceae)、假交替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等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快速下降,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下降为零,其优势菌转变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和乳酸类细菌.另外,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发酵50 d后有快速生长的趋势,对发酵有不利影响.同时发现质构指标、氨基酸组分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下降趋势,并与时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因此,发酵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总页数】8页(P158-165)【作者】于美娟;杨慧;谭欢;刘学文;马美湖;李高阳【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4【相关文献】1.包装鲜鱼肉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过程的研究 [J], 许霞;张钦发;汪雪雁2.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 [J], 郑雪芳;刘波;朱育菁;卢舒娴;蓝江林;3.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 [J], 郑雪芳;刘波;朱育菁;卢舒娴;蓝江林4.沙棘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品质特征和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J], 汤灿辉;王梦禅;刘少雄;徐云;邱沙英;姚如梦5.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特征 [J], 刘建斌;熊建军;张淑彬;刘培财;殷晓芳;王幼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微生物造福人类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学家陈文新
让微生物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学家陈文新佚名【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50)19【摘要】陈文新院士,女,1926年9月出生于湖南浏阳县,著名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农业教育家。
陈文新出生于革命烈士家庭,父亲陈章甫是毛泽东同志的同窗挚友,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30年遇难。
陈文新1948年夏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化系,1953年考取留苏预备班,翌年到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读研究生,1958年获理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工作至今。
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分委会委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细菌学家;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细菌分类学;人类;北京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相关文献】1.红色记忆——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陈文新 [J],2.微生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玉米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 [J],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3.世界著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创天 [J], 周洪英;卢利平4.世界著名的晶体材料科学家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创天 [J], 无5.红色记忆——访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陈文新 [J], 于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禽饮水中微生物的净化
家禽饮水中微生物的净化
李新
【期刊名称】《养禽与禽病防治》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水是家禽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而饮水中的微生物污染(如大肠杆菌、病毒等)常常威胁着家禽的健康。
通常情况下,封闭的饮水线中存在有高水平的需氧菌,有的可达每毫升上百万个细菌。
因此,定期对饮水系统中的细菌总数进行检测并进行净化是家禽饲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李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4
【相关文献】
1.家禽饮水中微生物的净化 [J], 李新
2.再生水中致病微生物的净化要求和安全限值 [J], 匡华成
3.菖蒲湿地处理含油废水中微生物与净化效果 [J], 马玉;肖昕
4.微生物净化技术在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分析 [J], 李剑锋
5.含氟饮矿泉水中氟的净化工艺研究 [J], 王凤鸣;王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
方祥;胡文锋;张辉华;曹永长;毕英佐
【期刊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2000(12)5
【摘要】从动物粪便中分离乳酸菌 ,得到产酸快、代谢物抑菌活性强的乳酸菌菌株共 6株。
其中 O- 2菌株的产酸、抑菌、耐酸、耐胆盐和生长性能都优于其他菌株 ,是一株有潜质的有益菌菌株 ,经鉴定表明为乳杆菌。
不同的营养配比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发酵实验表明 ,R2培养基配料简单 ,成本低 ,发酵 2 4h产生的菌体总数多 ,48h培养液的抑菌活性强 ,且其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总页数】3页(P262-264)
【关键词】益生菌;乳杆菌;抑菌活性
【作者】方祥;胡文锋;张辉华;曹永长;毕英佐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佛山科技学院动物科技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117
【相关文献】
1.新疆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代谢特性 [J], 凌空;翟磊;姚粟;宋振;杨玉新;程池
2.苯乳酸高产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J], 李明华;孟秀梅;徐咏梅
3.酱油渣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J], 唐素婷; 区锡敏; 孙张乐; 黄桂东; 娄华; 钟先锋
4.浓酱兼香型酒醅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布氏乳杆菌生长特性分析 [J], 张松;缪礼鸿;张明春;刘蒲临;廖卫芳
5.一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J], 徐云凤;张欣;褚泽军;张萌;张敏;陈俊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聚焦智控非洲猪瘟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4期行业快讯第二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聚焦智控非洲猪瘟汪长春3月16-17日,第二届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海内外业界精英350人参会,智控非洲猪瘟成为本届论坛焦点,在20位参会作主题报告和交流的专家、嘉宾中有13位聚焦智控非洲猪瘟。
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社长鲁满新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从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赵书红副院长、何启盖教授、雷明刚教授、苗义良教授担任主题报告和交流的主持嘉宾。
王从严副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战略,猪业振兴关系国计民生,猪粮安天下。
中国智造是新时代新业态,智造猪场是传统猪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当前,防控非洲猪瘟是我国养猪界的首要使命。
创新解决难题,创新驱动发展,智造与创新随行,智造的猪场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智造的猪场才有高效的生产力,智造的猪场才有持续的竞争力。
武汉中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旭代表特别赞助单位在开幕式致辞,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远飞、正大集团中国区副董事长李奇安、百钧达科技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福明代表协办单位在开幕式致辞。
新闻热线:************121··. All Rights Reserved.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4期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智造规模猪场,智控非洲猪瘟,智引行业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梁运祥,武汉理工大学傅剑副教授分别作了《关于饲料(绿肥)油菜》《我国猪病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生猪产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养殖趋势》《非洲猪瘟精准检测与临床防控》《养殖污水智能化处理》《规模猪场智能饲喂技术创新》学术报告;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服务养猪事业部总裁高远飞,正邦集团总裁室成员、正邦研究院院长王闯,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何京翔博士,丹麦农场设计公司总裁Bjarne Kornbek Pedersen 博士,百钧达冻精商学院(筹)院长孙建成,奥特奇生物制品(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敖志刚博士,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成,比利时浩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技术部经理林欣其分别作了《结构化防控非洲猪瘟》《正邦规模猪场的智造战略》《智能养猪迎来重大机遇期》《猪场设计和生物安全》《利用猪冻精新技术降低非洲猪瘟风险》《母猪年产30头以上活仔的营养策略》《饲料途径阻防非洲猪瘟的探索》《后抗生素时代猪场肠道健康的调整》专题报告;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彭英林、湖南省养猪协会会长刘艳书、安徽省猪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东风、河北省养猪协会秘书长张军辉、江西省养猪协会秘书长杨恒、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栾志峰分别针对非洲猪瘟严峻形势下规模猪场“活法”智慧、发展智道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探讨和互动交流。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
【年(卷),期】2006(37)8
【总页数】4页(P239-240)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院;食品;生物;教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智能传感团队”陈伟教授专访 [J], 傅利军
2.执着无悔科研路永矢弗谖强国梦—记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曹树青教授 [J],
3.创新不止在生物科学的海洋中遨游--记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曹树青教授 [J], 田静
4.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J],
5.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一学期认识大自然分解者
龙源期刊网 用一学期认识大自然分解者作者:章燚覃西贝来源:《大学生》2019年第10期日常餐桌上的香菇和珍贵稀有的冬虫夏草这两者,可能很难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但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林文飞的眼中,它们有着一样的身份——大自然的“分解者”,菌菇中的一员。
2016年,林文飞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教授李卫旗合作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程《神奇的菌菇世界》。
虽课程排在周末,却少有学生请假,甚至有不少申请旁听的学生找上门来。
因时间问题,这门课在2018年停了一個学期。
但2019年,林文飞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旭芬和霍颖异又合作重新开设这门通识课程,并将课程名称改为《多彩的菌菇世界》。
在林文飞的课堂上,菌菇为何有着如此大的魅力?了解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便知道。
除了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课程内容还包括菌种分离,试管、菌棒制作,栽培,虫草接种,制作孢子印,提取多糖等丰富的实验内容。
课程的大多数时间都安排在实验室或野外基地。
虫草接种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环节,同学们需要亲手捕捉活蛹,并在种子活蛹里面打上菌种。
在林文飞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非生物专业的同学也能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林文飞老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让同学们的学习过程既有一定的挑战,又在接受范围之内。
除了教学内容,同学们还可以享受林文飞准备的独家福利:一顿丰盛的“菌菇宴”。
林文飞会汇集18道菌菇制成的菜品,邀请同学们品尝,并在“美食轰炸”的同时讲解菌菇的加工方法和营养价值。
相较其他课程,《多彩的菌菇世界》的每个环节都是难以复制的。
由于菌菇怕热不怕冷的习性,实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的影响;在野外能否采集到珍稀的菌种菌菇各类,用林文飞的话来说,也需要和菌菇的“缘分”。
同学评价道:“这门课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亲近大自然让我走出了教室,见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门课对我的影响很深远,走在路上或者在餐桌上见到蘑菇,都会想起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下的勤读力耕利己达人
显微镜中大世界,微生物里有乾坤。
近日,微生物教研室被评为我校优秀教研室。
该教研室由陈华葵院士1950年创建,一直坚持“注重规范、狠抓改革、培养队伍、提升质量”的发展方针,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高水平的基层教学组织,有着重视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优良传统,科教融合特色明显。
“我们可以接受采访”,微生物教研室的负责人陈雯莉教授的一句回信,不仅消除了之前我们的各种顾虑,更让人兴奋的是,这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了解陈老师、去揭开微生物学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神秘的面纱。
“三化五式”担重任
微生物教研室现有20人,9位教授,9位副教,2位讲师。
年龄从30岁到61岁不等,全部坚守在一线岗位上,面向各院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前沿课程12门,承担36班次1000余人的繁重教学任务,责任重如泰山。
该教研室坚持“教学内容系列化、实践教学综合化、教学体系立体化”的“三化”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式、探究式、案例式、教研互动式、双语式等“五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教学人才培养,推进深化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真切的感知各个微小世,在带给学生最前沿的、最深入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课程浓厚的兴趣,并给学生以后的保研指明了方向。
在一旁的郑老师说道:“这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现象已经常态化。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微生物教学讲求理论与实验并重,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由于微生物实验所需器材复杂特殊,要求极高,往往每学期第三周才开课,老师们第一周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
实验课面向36个班级,每班40个学时,人员众多,课程繁重。
实验室从周一至周五全天都不得“安宁”,指导老师一站就是数小时,聆听一场场属于试管与培养皿的音乐会。
尽管站得腰酸背痛,老师微笑的面容不改,耐心接受同学们的疑问,改正一处处错误,指导一个个步骤。
同时,由于各地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验基础参差,为了保证实验效率,老师们私下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小灶”,有针对性的从最基本的操作教起,不放过任何一处问题,不落下任何一个同学。
教研室还开设了暑期微生物培训班,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地,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吸纳本科生开展科技项目。
载着厚重,一路继往开来
微生物教研室以教材建设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标的,推进并深化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从1947年陈华癸院士主编《土壤微生物学》起,60年来,教研室先后主编了10本微生物学理论教材,3本实验教材,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其中《微生物学》(第五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同时教研室获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而且《微生物学》(第七版)将由陈雯莉老师主编,4月17日将在我校与四大农林大学受邀老师开展编写会议。
在微生物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前有众多前辈悉心灌溉,后有一批有志之士继往开来。
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该教研室采用导师制,试讲制,实验预讲制,跟班听课制,外语培训及出国进修等方法让青年教师建立极强的归属感,迅速融入集体,在先进的教学培养制
度的锻炼下成为骨干。
7位教师中有6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1位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不仅如此,近10年来,该教研室主持了1个国家级教改项目、4个省部级教改项目、2个校级教改项目,分别获4个省部级教改成果奖,并率先在我校开展了《微生物生物学》双语教学,建成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
在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陈老师用期待、肯定的语气说:“由于教研室任务繁重,在科研教学成果与外界分享方面做得还不够,为此我们将加强与各方面的成果分享交流。
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将教改提升一个档次;也希望年轻老师都能出国进修,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带回更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还希望能够邀请到国外知名教授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到我校授课。
”
一滴汗水,一份收获。
近年来,该教研室先后3人获湖北省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2人获校青年教师讲课三等奖,5人获教学质量优秀二、三等奖,被誉为我校优秀教研室当之无愧!如陈老师所说,就是因为教研室成果如此丰厚,才更要兢兢业业,秉承传统,锐意改革,跑在时代的前列。
在此,编者也祝愿我校微生物教研室能继续昂其精神,扬其意志,与科学共舞,与时代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