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关系比较
美国财务制度和中国的不同
美国财务制度和中国的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财务制度是每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财务制度的不同之处对比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财政政策、金融机构和市场、会计准则和监管等多个方面对美国和中国的财务制度进行对比分析。
政府财政政策在美国,政府财政政策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制定。
联邦政府负责制订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预算政策等。
美国的税收政策相对灵活,税收法规繁多,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货币政策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负责执行,其核心任务是维持通货膨胀率、刺激经济增长并保持金融稳定。
预算政策则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包括年度预算案的编制、国债发行等。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府财政政策较为集中,主要由国务院和财政部统筹制定。
中国的税收政策相对较为集中,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执行,其核心任务是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
预算政策则主要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得以体现,包括国家级预算编制和执行等。
金融机构和市场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相对发达,涵盖了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
美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美国的金融市场运作相对自由,市场参与者众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市场效率相对较高。
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性问题和制度性障碍。
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中国的金融市场受政府干预较多,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市场效率有待提高。
会计准则和监管在会计准则和监管方面,美国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的会计准则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其核心是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
浅析“中美政府大楼对比”折射出的财政学理论
浅析“中美政府大楼对比”折射出的财政学理论一.对比图片现象从此图片中我们看到在一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超级大国里,地方政府办公场所竟然那样寒酸。
竟然还有市政厅用着1907年的建筑,真令人不可思议。
经济这样发达,人均GDP 这样高,税收这样多,而政府办公场所却这样差,这样不显眼,不壮观,美国地方政府也确实太吝啬了。
如果按照中国的思维定式来看问题,只看看美国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根本想象不出这就是超级大国美国各级政府的办公地,还以为是那个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
为何美国地方政府办公场所的改善远远落后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为何美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与其高度发达的经济状况那样不匹配?为何美国地方政府的办公场地体现不出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
难道他们就不怕损坏政府形象,失去政府部门的威严吗?反过来,再看看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
可以说,几乎全部是壮观、威严的大楼。
湖北一个县政府大楼,如果不是那块牌子,根本不知道这竟然是县政府的办公大楼,还以为是那个跨国公司的办公场所呢?再看看河南某市委政府大楼,气势磅礴,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好像一个五星级酒店。
就连广东省东源县仙塘镇徐洞村村委会,村官也竟然举债400万元建起豪华办公大楼,仅从村委会办公大楼看,根本不会相信这个村还有一些农民温饱尚未解决。
二、中美政府财政支出及国民税收对比中国民间资产加国有资产共115.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7倍。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基本没有生产性资产,也只有少量的土地。
至2007年底,美国私人家庭资产的总值为7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4倍,比中国的总资产与GDP比值略高一些。
其原因是美国资产的金融化程度全球最高,资产流动性越大,其资本价值就越高。
但两国的总资产与GDP 之比,大致相当。
可是,在两国,财富在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分享结构截然不同。
在中国,多于76%的资产由政府拥有,民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资产。
而在美国,其资产基本都在民间个人和家庭手中。
中美政府财政收支比较
刘鹏 学号:20121517
目录
中美财政支出比较
中美财政收入比较
总结
Your company slogan
2010年各国财政收支比较
Your company slogan
2010年中美政府财政支出项目比较(按功能分)
Your company slogan
一般公共服务:美国6807亿美元,占经常性支出的12.9%,相当于 GDP的4.7%;中国1379亿美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0.4%,相当于 GDP的2.3%。 国防:美国7021亿美元,占经常性支出的13.3%,相当于GDP的 4.8%;中国788亿美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9%,相当于GDP的 1.3%。 公共安全:美国3253亿美元,占经常性支出的6.2%,相当于GDP 的2.2%;中国815亿美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1%,相当于GDP的 1.4%。 经济事务:美国3167亿美元,占经常性支出的6.0%,相当于GDP 的2.2%;中国4480亿美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33.7%,相当于GDP 的7.6%。 城乡社区事务:美国442亿美元,占经常性支出的0.8%,相当于 GDP的0.3%;中国884亿美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7%,相当于GDP 的1.5%。
Your company slogan
财政收入
中国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债、 政府收费、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大部分来自企业,个人所得税所占比例少
Your company slogan
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执行情况
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10.79亿元,完成预算 的112.6%,比2009年增长23.0%,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88.1%。 税收收入中,流转税(含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进 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扣除出口退税)收入合计41486.27亿元,占 税收收入的56. 7% 所得税(含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合计17680.81亿元, 占税收收入的24.2%,其中,企业所得税12843.54亿元,完成预算的 103.5%,比2009年增长11.3%,个人所得税4837.27亿元,完成预算的 114.2%,比2009年增长22.5%。 关税2027.83亿元,完成预算的128.3%,比2009年增长36.7%。 房产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其他税收收入合计 达1201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6.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1.财权、财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央、地方政府各自利益的满足程度。
2.总体上说,中央与地方在财权的分配上是存在着一定矛盾的。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分税制”上。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后,名义上是实行“分税制”,但实际上,真正的“分税制”是税种分开,地方政府有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中央政府有中央政府的主体税种,地方立法机构有地方税种的立法权。
而我国的税种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这就决定了税收的绝大部分利益都归集到了中央,对地方来说有点不公,有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进行税收征管的积极性。
3.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分布情况在中国,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例如增值税地方分享25%,中央分享75%,证券交易税地方分享20%,中央分享80%;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被充实为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小税种,以及不含银行总行、铁道部门、各保险总公司所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
由上可见,中央与地方各自的职责和提高征收效率的原则是分配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
4.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划分情况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等。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费、部分武警经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中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比分析
中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国财政状况的异同。
在预算收入对比分析中发现,美国预算规模较大,而中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财政支出方面,美国在社会保障和医疗等领域支出巨大,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较多。
债务情况对比分析显示,美国债务规模高于中国,但中国债务增速较快。
在财政健康状况对比分析中,美国财政状况较为脆弱,中国财政状况相对稳健。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美政府财务状况的不同之处,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然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
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两国财政状况,为两国政府财政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对比分析、预算收入、财政支出、债务、财政健康状况、财务状况、建议、展望、研究局限性、后续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政府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压力。
中美两国政府的财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国家治理水平。
通过对中美政府的预算收入、财政支出、债务情况和财政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为国际经济政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中美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深入分析两国的财政状况,发现其中的异同,并对这些差异进行解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中美政府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两国的经济实力和治理水平,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政府的财务状况,揭示两国在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和财政健康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国内外税收政策差异分析
国内外税收政策差异分析在国际贸易及全球化进程中,税收政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社会资源分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政策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在此,我们将从税制宏观调节、税制收益结构以及税收方案制定等方面,简要分析国内外税收政策的差异。
一、税制宏观调节税制宏观调节是指税制系统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和调节作用。
横向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中,可以发现差别悬殊。
在欧美国家大多实行的是高税收和高福利政策,即政府通过较高的税收收入来提供福利、退休金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此保障民众的社会保障和未来生计。
而亚洲地区则以“少税少福利”为主,税负较轻,社会保障也较为不完善。
二、税制收益结构税制收益结构是指各项税收在总税收中所占的比重。
在国内层面,我国税收收益以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为主,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重占大多数。
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收入税等三项税收占了总税收的大多数。
三、税收方案制定不同国家对于税收共同遵循的原则和制定方式不尽相同。
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税收的决策多数为政府机构集体决策,并由政府全会或议会最终批准。
而在以公民个体为主体的国家如法国,政府常规采用民间专家会议等形式收集各方面意见,最终由国家政府决定税收方案。
另外,一些国家在制定税收方案的时候选择了采用民间投票或引进外资涉及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法令。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在不同国家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作为一个开放型国家,我国应当对国际上成熟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采取借鉴和收纳。
同时,政府还应尽可能地协调利益关系,体现公平和公正原则,让每个纳税人真正在感受到税收政策的利益。
这是一个艰难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过去和未来的政策制定中,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项问题。
比较中美政府预算管理的差异与共性
管理论坛比较中美政府预算管理的差异与共性张曼曼(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简言之就是政府各级预算管理部门构成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政府之间预算管理问题上,预算管理体系起着根本作用。
对一个国家而言,健康良好的预算管理体系有着与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在预算管理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所以本文主要从中美预算管理差异和共性出发,希望通过与美国预算管理的对比,能对中国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管理;差异;共性1引言政府预算实际上就是政府安排财政收支的计划,政府通过合理的安排财政收支,使社会资源能合理分配。
政府每年都会制定政府预算,对一整年的财政收支做出合理估计,通过预算计划,规定下一年度政府经济活动的大致范围、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关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预算来调控财政收支和组织经济活动。
财政不仅是政府制定的年度收支计划,而且它还具有法律效力,财政预算必须通过立法批准才可以实施。
财政预算是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中心,它对完善国家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财政预算也是一个国家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一个国家对政府预算的管理是否科学显得十分重要。
2中美政府预算的共性中美两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都有相关的法律支撑和监督体制。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预算管理体制都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在国家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两国也都在尽力提高政府预算管理能力的提高。
3中美政府预算的差异3.1政府预算立法体制的差异(1)美国的预算立法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政府、司法彼此制衡。
美国财政预算制定由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以后,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了法律效力。
行政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遇到预算执行中的困难必须向国会报告,只有国会批准,才能做出适当调整。
美国财政预算立法相当严格,与财政预算相关的法律体系也比较健全。
中美公共预算体制比较分析
中美公共预算体制比较分析摘要:由于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随其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历次改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
本文仅以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为参照,从三方面与我国预算体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公共预算体制、对比、启示所谓公共预算: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
由于我国公共预算体系是从过去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下脱胎而来,从涉及公民财产和公共利益的预算和税收立法及制衡关系看,政府当家甚至是部门当家的色彩较浓。
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必须进行变革。
本文仅以美国的公共预算体制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公共预算体制的改革与进步提供启发。
预算立法体制对比分析公共预算立法体制,主要界定和处理公民与政府的税收与预算关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议会与政府之间对税收和预算的权力分界与制衡来体现。
包括预算法、税法等等的起草、讨论、听证、表决通过等等,更重要的是也包括当年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议会对年度预算的编制、讨论和批准通过,最后作为年度法律来执行。
(1)美国的预算立法体制美国的国体是联邦制,权力在议会、政府和司法之间进行制衡。
从内容上讲,立法体制指立法思想、法律、立法和执法机构,及其立法过程的设置、制衡关系等等。
美国将税收法典、《预算法和会计法案》等列入法律,也将每年一度的财政预算,只要在议会通过,也视作为很严肃的法律。
各种财政税收法律的起草、通过、实施反映各方的制衡关系。
(2)中国预算立法体制现状我国公共预算体制立法,就税收来看,《宪法》在制衡关系上存在空白。
《宪法》中虽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而对税收的开、征、停、减、免以及公平税负等却未予以规定。
在预算的法制化建设方面,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颁布了《预算法》以来,预算制定和实施由政府负责,预算审核及批准由人大负责的权利关系格局已理清。
中美税制比较
一、中美税制模式比较美国税制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13年前,先后经历了以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阶段,和以商品税为主体的复税制阶段,1913年至今,为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阶段。
并且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所得税制。
美国不承认税收饶让抵免,这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给予美国公司和美国投资的公司的优惠最终并未使纳税人受益,而是流入美国财政部。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税式支出刚好弥补了一部分美国的财政赤字,这也是美国防止国内资金过度外流的一个措施。
基于确保财政收入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中国把流转税作为主体税。
这个选择既是出于客观需求的考虑,也是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一方面,我国所得税的征管方面不够完善,税务部门征管条件受限,企业建账体系存在较大缺陷等都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另一方面,税收征管的社会基础薄弱,民众缺乏自主纳税意识,相关机构对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导致税收征管情况不容乐观。
经历几十年的税收实践,虽然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流转税的比例仍超60%,因此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中规定我国的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复税制模式,并且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流转税制。
对比同样为复税制的美国,我国以流转税(间接税)为主体税,而美国则是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税,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美国现行的税制模式实现了国家鼓励竞争,支持自由贸易政策的目的;第二,是缓和社会各阶层矛盾的要求;第三,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矛盾;第四,美国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以及较高的人均国民收入为实行所得税模式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税制的结构上,美国是一个以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
据统计,在联邦一级,联邦财政收入中主要收入为个人所得税收入,其次是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关税、遗产税、赠与税和其他各项税收等。
中国则是一个以间接税为主体的国家,增值税占全部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而美国虽对增值税研究多年,却一直没有征收。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
中美土地财政收入问题比较研究■张涵山东财经大学[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土地财政收入方面进行了异同点的对比,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中得出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土地财政财产税土地出让金土地财政收入指的是与土地相关的税费等形成的财政收入。
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收入,形成了学术界热衷研究的“土地财政”问题。
而在美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收入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对中美两国土地财政收入相关方面进行对比,从美国的土地财政发展状况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发。
一、美国土地财政收入状况概述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出现过三种形式:一是将土地作为资产出售形成的资产性收益;二是以土地及其地上附属建筑物为载体形成的税收收入,如财产税、对土地和房屋征收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三是政府以非税收的形式征收的其他与土地有关的财政收入,如不动产出售收益等。
在不同时期,美国土地财政的形式以及归属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1776年到内战时期,美国的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且基本上归联邦政府所有。
而从内战至今,财产税成为主要形式。
在内战结束后,土地财政收入是由州和地方共享的。
后来随着州政府开始开辟新税种,将财产税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占州政府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02年的52%,下降到1942年的10%。
但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财产税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二、中美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同点1.形成原因都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美国的土地财政开始于建国初期。
那时的美国刚刚经历完独立战争,各级政府迫切需要筹集大量的财政收入来修复战争创伤,建设新国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尚未恢复,税源狭窄,无法短期筹集到政府需要的收入。
而我国在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财权上收,而地方政府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减少。
地方政府拿少数钱却要做多数的事,就必然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减税降费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振企业居民信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
美国在2017年12月税改方案落地,预计十年减税1.5万亿美元,中国近年来也大力减税降费。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产业竞争的背景下,中美税负孰高孰低?税制有何不同?如何改革中国税制?摘要一、中美税收制度对比: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相对独立,税收法制化程度高,以直接税为主。
中国税权高度集中,以间接税为主,法制化程度有待继续提高。
美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联邦、州和地方相互独立,没有上下级关系。
美国联邦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州政府主要来自所得税、一般销售税和总收入税;地方政府主要来自财产税。
税制相对独立,以直接税为主。
中国1994年建立了中央、地方的分税制,但税权高度集中。
中国根据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划分为中央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税收主要来自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以间接税为主。
税收的法制化程度不够健全,存在寻租空间,非税收入比重较大,地方自由裁量权较大,部分地方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二、中美宏观税负对比:中国全口径的宏观税负(含土地出让收入)高于美国,非税收入占比更高。
1)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包括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全口径下2018年中国的“宏观税负”为35.2%,高于美国的26.3%,美国减税后可能减少宏观税负平均0.8个百分点/年,对中国产生压力。
如果考虑中国社会保障的低层次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中国宏观税负偏高,大量财政预算收入用于供养庞大的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和建设性支出,民生支出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居民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
2)中国的非税收入主要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中国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仍较高,2018年为14.7%。
美国联邦非税收入在美国联邦财政收入占比较低,不足4%。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但是土地出让收入、社保收入持续上升带动宏观税负上升,抵消了部分减税降费的成果。
中美税制比较
中美税制的比较应用外语学院洪燕(7)摘要:美中两国都是复税制模式,但美国是以所得税(直接税)为主体,我国则以流转税(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是实行鼓励竞争及自由贸易政策的要求;是缓和社会各阶层矛盾的要求;是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矛盾的要求。
另外,无论从广度与深度上,我国税收的宏观调节与美国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从微观方面看,美国对企业主要是采用降低所得税税率,而中国大多采用减免优惠来进行调节。
美国的调低税率是税收本身的操作,有利于维护税收的规性,中国的减免税方式更多的是一种行政上的操作,对市场经济运行会起一定的扭曲作用,会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
这也是目前我国所得税制不完善、不规的原因之一。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税收征管有以下缺陷:税收征管的方式还比较落后,自行申报纳税与计算机服务管理不普遍;税务代理制还有待规和完善;税收执法不严,越权减免和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现象还普遍存在;税务监督不力,收效不大。
通过对中美两国税制主要方面的比较,有以下启示:税制改革与建设中主体税的选择问题;改革税收的调控方式,提高税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坚持以法治税;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和方法,坚持以法治税。
关键词:税制模式复税制流转税财政职能调节经济纳税申报税务审计以法治税一、中美税制模式比较美国现行税制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787年~1861年)以关税为主体的间接税阶段,第二阶段(1861年—1913年)以商品税为主的复税制阶段,第三阶段(1913年至今)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阶段。
尽管在二三十年代美国相继开征了联邦赠与税、社会保险税并在60年代已上升为联邦税收中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号税种,而且从80年代起两次减税改革使得所得税比重有所下降,但美国现行税制仍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结构,并且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的所得税制。
中国税收制度与欧美国家有何不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税收制度与欧美国家有何不同篇一:关于西方国家税收制度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两次经济危机带来负面影响以及税制自身的弊端.我国通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分税制模式,基本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税制的改革与完善已成为必然.西方国家税制改革虽然体现许多共同的趋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税制改革不应只看税制的优、缺点,更应该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国情因素,不能麻木的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税制改革,在追求税制国际化的同时要注意与税制的本土化相结合,立足于本国现实来开展税制改革.本文以西方税收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西方国家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1.王乔.席卫群比较税制20xx2.殷玉辉.龙晓柏西方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税改的启示[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xx(08)3.刘军.郭庆旺世界性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20xx4.李大明中国税制应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期刊论文]-涉外税务20xx(02)5.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财政学原理20xx西方发达国家税制改革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了解西方发达国家近年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将给我国税制改革工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制度的最新发展状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国宏观税负出现下降趋势。
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税制改革的主旋律是减税,然而减税减的只是所得税的名义税率或边际税率。
税改开始阶段,各国在降低税率的同时,将所得税的税基却相应拓宽了。
这样,发达国家初期税改的减税,实际上并没有影响税收收入的规模。
相反,各国税收收入的水平还普遍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各国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一些国家在税制改革中相应加大了对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不再一味追求“宽税基”的原则,这自然造成了税收收入规模的下降。
中美地方财政支出比较研究
一
、
美 国地 方 财 政 制 度
美 国作为一个典型的联邦制 国家 , 地方政府在 政治 、 经济方面具有高度 自治性 , 地方政府在权力
和财力 配置 方 面拥 有 完整 的 系统 , 地 方 财 政 管理 体 制独具 一格 。
( 一) 美国地 方政 府层 级 划分
作为联邦制 国家 , 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是横 向平等的关系 , 州以下政府称为地方政府 。美国地 方政府的设立严格按照宪法要求 , 模式各有特点并
海外传真
x 。 口 《 “ *f 4 e 4 ¨ ∞ l 0 ml {
中 美 地方财政支出比 较研究
党艳东 王子涵
( 华 中师范 大学 , 武汉 4 3 0 0 7 9 ) 内容 提 要 : 地 方 财政 是 一个 国家 财政 支 出的 主要 部 分 , 通过 财政 支 出结 构 可 以显 见 政府 的 主要 职能 和 角 色定位 。本 文 对 比 中关两 国地 方财 政 支 出结 构 , 分析 两 国地 方政 府
作 的重点 内容 , 从 中可 以窥 见一 级 政 府 在社 会 中所
的财政收人划分 到对应 的服务项 目上 。如污水 治 理项 目会有专 门的基 金项 目,对污染企业 的征税 收入会直接打人基金账 户 , 专款专用 。一般地 方政 府并不积极争取扩 大财权 ,因为财权扩大就 意味
着 事权 的扩 大 。
府财政税收 、 借款 、 支 出等有决定权 , 选 民对地 方政 府财政管理体制 、 预算使用等有决定权 , 这就决定 了地方政府 的财政运行必须 以满足选民的需求 为 目标 ,因此美国地方财政在支出上大量用于教育 、
治安 、 消防、 排污 、 公共保健和 医院 、 公 园及 娱 乐 等 民生 方 面 ,这有 利 于 地方 政 府 正确 地 履 行 其 职 能 , 把 治理范 围界定 在 市场 失灵 领域 。 3 . 独 立 的税 权 。 财 产 税 为 地 方 政 府 收 人 的稳
地方税收与中央税收的关系
地方税收与中央税收的关系在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地方税收是指各个地方政府为满足自身运行需求而征收的税款,包括地方政府自主征收和代收的税收;而中央税收则是指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款。
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合作与互补,又有制约与协调。
一、合作与互补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合作与互补的关系。
地方政府为了履行各项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需要一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而中央政府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也需要收取一定的税款来满足其运行需求。
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互相补充,合作共建了完善的税收制度,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制约与协调虽然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合作与互补,但同时也存在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关系。
一方面,地方税收受到中央税收政策的制约。
中央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税收目录和税收比例等,直接影响了地方税收的征收范围和幅度。
另一方面,地方税收的征收也对中央税收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方政府的税收状况和征收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
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的关系还在于协调。
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政府职能和财政责任方面存在差异,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税收制度的稳定,需要通过协调来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规范与中央税收政策的协调是保持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关系良好的重要因素。
地方税收与中央税收关系的稳定与良好是实现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和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重要前提。
只有通过合作、制约和协调的方式,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相得益彰的良好关系。
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税收体系,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方税收与中央税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既有合作与互补的方面,也有制约与协调的一面。
这种关系体现了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最终,地方税收和中央税收关系的稳定与良好需要依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合作和全面协调。
(完整版)中国央行和美国央行的比较
中国央行与美国央行之比较一、中美央行本质区别——公有中央银行与私有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政府直属银行,是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政府机构有,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币值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美联储是私营机构,按公司化运作,美联储主席是由股东推荐,总统提名,国会通过。
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
二、中美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我国央行与我国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领导下的直属部级机关,二者不存在你属关系,两者以平等的身份协调合作,但实际上我国财政部变相向人民银行借款和透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是的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们关系复杂。
美国央行独立于财政部门,不受到财政资金的制约,也没有向财政部门提供资金的义务,关系清楚,这使得美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高,有利于对于资本市场的调控。
三、央行分支机构的比较:我国央行是按行政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的,即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一级分行,在地级市县设立二级分行。
对于这种设置的弊端是,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经济利益,对央行分支机构进行施压和影响,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央行分支机构设置了九大分行和两个营业部,改革后的央行分支独立性增强,逐步与国际接轨。
美国央行采用按经济区域来设置央行分支机构,作为二元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典型代表,美国12家联邦储备银行是私有的公司实体,接受美联储委员会的广泛监督,日常中央银行活动基本独立,不受干预。
在货币决策中各个分支机构能发挥重要作用,普遍重视研究活动,在透明度方面也强于中国中央银行体系。
四、中美央行关于监管职能的比较: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过去直接监管的职能转换为履行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
美国不仅仍将银行监管职能保留在联邦储备委员会,而且通过的《金融现代化法》还赋予了美联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摘要:中央和地方关系是与国家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体现了了国家国内政府间关系,并且决定着整个国家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
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
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负责组织征收的收入,不是按财政体制计算的收入分成数。
关键字: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管理税收1 从财政收入方面来说1.1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1.2财政收入的原则1.2.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1.2.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所谓“兼顾三者利益”是指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性。
“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是指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
按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国家财政是分别由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构成的两级财政。
两级财政有各自具体职能,也形成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兼顾两级利益关系。
1.2.3“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1]。
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