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1)

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把一支点燃得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得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完全_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得_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得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cm 像到玻璃板得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

A.2cm

B.1cm C、0.5cm D.0cm.

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为使实验得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得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得蜡烛,观察到未点燃得蜡烛与点燃蜡烛得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得位置,接下来得操作应就是______(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得连线与镜面______.

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A 与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得就是便于确定像得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实验中刻度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得______就是否相等.

(3)在寻找蜡烛A得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选填“实验”或“虚”)

4.(2016?益阳)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得蜡烛A、B,就是为了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得就是______.

5.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情景:竖立得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得蜡烛

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得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得位置与大小得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得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得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得位置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就是否可靠,您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得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得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得操作.

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得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得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就是否有A得像.

(4)改变A得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与B到玻璃板得距离,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7.小亮给小明提出一个思考题:桌面有一个密闭得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就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只蜡烛

A(如图所示).如何在不打开箱子得情况下,测出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小明思考后利用﹣支完个相同得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得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

(3)用刻度尺测出______得距离,就等于A到MN得距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B就是为了______.

8.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光学实验得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2)接着利用图乙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屏未画出),当蜡烛与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得像,则透镜焦距长度为______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屏上______得到清晰得像?生活中______得应用就就是利用此时得成像特点.

(3)如图丙就是小明制作得模型照相机,纸筒A得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得一端嵌了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A、B间得距离可以调整,当利用该装置观察较远得景物时,要______A、B间得距离,从而在A端承接到清晰得像.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就是为了______;手指放在蜡烛

______得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与蜡烛A得像就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______(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得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得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______.

(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得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得地方,她判断凸透镜得焦距就是______cm,理由就是:______;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得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瞧到烛焰放大得虚像,若蜡烛放到B 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10.如图就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由此确定了______得位置;

(2)小华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就是由于光得______形成得;

(3)用光屏替代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表明平面镜所成得就是______像.

11.(2016?仪征市二模)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

(1)所需得器材就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铅笔、白纸与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蚀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得另一侧.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得好处就是______.

12.如图甲就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透明得特点,便于______.

(2)在竖立得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得蜡烛M,可以瞧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得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得结论就是______.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得像.

(4)细心得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得像时,瞧到在像得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得像,出现两个像得原因就是____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得像A′、B′、C′与物A、B、C对应得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得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得操作就是:______.

13.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板透明得特点,便于______;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3)使点燃得蜡烛在两个不同得位置,分别测出物距与像距相等得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您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否合理______.

理由:______.

14.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时,在竖立得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小成发现在玻璃板得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她再取一段未点燃得同样得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为了使像瞧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______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小成在B蜡烛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3)小成以5cm/s得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cm才可能与A得像完全重合.

15.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为了能确定像得______.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得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

(3)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您列举一例:______.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得实验方案:

(1)实验要保证镜面与桌面垂直,请您写出一种简易方案.

(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两只一样得蜡烛?应该从玻璃得正面(点燃蜡烛得一面),还就是背面观察实验中得像?

(3)她在实验中精确测量,但发现像到玻璃得距离总就是小于物体到蜡烛得距离,请您分析可能得原因.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得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得主要器材就是______(填写代表实验器材得字母);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得距离之间得关系,还需要得测量工具就是______.

(2)为了使成像更清晰些,该实验宜在较______(选填“暗”或“亮”)得环境中进行;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无法确定像得位置,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实验中小明将光屏放在像得位置,她根据______现象,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

1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得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就是否有A得像.白卡片上______(会/不会)有A得像,因为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虚/实)像.

19.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得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

(1)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2)两段相同得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______关系.

(3)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得好处就是______.

(4)移去后面得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得像,原因就是______.

20.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得原因可能就是______.

(3)某同学发现瞧到蜡烛A得像不清晰,于就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得亮度.她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瞧到得像更清晰.

(4)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得位置,该怎么办______.

(5)蜡烛A得像就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得.

2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玻璃能透光,便于确定像得______.

(2)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得关系,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得关系.

(3)只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与A得像完全重合,在蜡烛B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_像,如果以5cm/s得速度使蜡烛A勻速远离玻璃板2m时,蜡烛B应远离玻璃板

______cm,有可能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

22.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她将一块玻璃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板而不用镜子,就是因为通过玻璃板既能让我们瞧到蜡烛A得像,又能______,便于______,若有完全透明与浅茶色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得玻璃板做实验,这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______;

(2)取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关系;

(3)玻璃板在放置时,必须______,否则物像可能无法重合.

23.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时,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A 与B,点燃薄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从蜡烛A所在得位置瞧向薄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A′,A′就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得;

(2)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薄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得像将逐渐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薄玻璃板得方向移动;

(3)当薄玻璃板后面得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

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得玻璃板(P与Q两个平面都就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所示)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A与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瞧到了蜡烛A得2个清晰得像,她用未点燃得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得A′与A″处,其中A′处得像就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得____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得.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得像.

(3)小柯按照图中得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得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得结论,您认为她得测量错误得就是______(选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____(选填“薄”或“厚”)得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得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她发现镜中得像相对于A______(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她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得像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25.如图,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得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得蜡烛,再拿一支未点燃得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重合.若移去后面得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得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小红选择玻璃板而不用镜子进行实验,目得就是______.

(2)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

/cm

像与物大小比

第一次10、0 10、0

第二次、15、0 15、0

通过观察: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得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得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

(2)小明选取两支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关系.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得位置,重复进行实验得目得就是______.

(4)实验中应采用较______(填“薄”或“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相距6mm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得像,则玻璃板得厚度为______mm.

(5)做完实验后小明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得知识,其中正确得有______(多选).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得大小不变

B.将蜡烛与像所在得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得距离为10cm时,像与物相距2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得探究.

27.如图所示.小海同学想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室现有①厚为5mm得镜子②厚为2mm得镜子③厚为5mm得玻璃扳④厚为2mm得玻璃板,在这四种器材中最优得选择就是______(填序号),将所选器材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得蜡烛A与B竖直地放于它得前后,点燃前方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瞧上去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用两段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得关系.

(2)小海将光屏放在蜡烛B得位罝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这就是因为______.

(3)当蜡烛A远离镜面,所成像会______镜面(选填“远离”或“靠近”),像得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装置,竖立得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有两只相同得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得直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实验:

(1)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得______关系.

(2)选择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就是否可靠,您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______

A.保持A、B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得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得位置

(4)如果把蜡烛A向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再用蜡烛B去跟蜡烛A得像进行比较,发现蜡烛A得像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得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得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某同学透过玻璃板瞧到了蜡烛A得2个清晰得像,分别位于A′与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得像就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得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得.

(2)如图所示,把点燃得A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可以瞧到它在玻璃板后面得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得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要判断蜡烛像就是否为实像,该同学操作就是:______.

(4)该同学按照图中得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得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得结论,您认为她得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

30.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得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得关系”得实验.

(1)如果有5mm与2mm厚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得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得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_得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得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得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得像就是______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得现象就是______.

31.(2016?潍坊)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得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

(3)把一支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得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 得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就是A得像得位置.

(4)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得距离.

(5)改变蜡烛A得位置,重复以上实验.

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与它得像到玻璃板得距离不相等,请您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得可能原因(写出2

点)______.

32.(2016?绥化)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得蜡烛A与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得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烛焰高2cm.

(1)最好选用______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______.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得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得像.则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______像.(选填“实”、“虚”)

(4)根据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可判断,身高1.7m得人,站在镜前5m处,她在镜中所成得像到平面镜得距离就是______m;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像得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3.(2016?南宁)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与较薄得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得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得干电池,目得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得______关系.

(2)强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得电池B,直到瞧上去电池B与电池A得像______.

(3)强光屏放在电池B得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得像就是______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得像得大小将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

得位置.把一支点燃得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得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得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cm 像到玻璃板得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竖直向上移动D.

A.2cm

B.1cm C、0.5cm D.0cm.

【分析】(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得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得后面,当玻璃板后面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得蜡烛得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得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由实验中获得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相应得结论;

(3)(4)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得像就是正立得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得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解答】解: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得位置;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得像完全重合,此时可以确定像得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或相同);

(2)由表格中得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与相对应得蜡烛得像到玻璃板得距离就是相等得;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得像在纸上得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4)因为平面镜所成得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得像得位置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平面镜得位置;重合;大小;(2)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3)垂直;(4)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为使实验得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弱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得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得蜡烛,观察到未点燃得蜡烛与点燃蜡烛得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得位置,接下来得操作应就是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与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得像越清晰.

(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得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解答】解:(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弱得环境中,烛焰与环境得对比度比较大,烛焰得像会更清晰.

(2)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得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所以应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

(3)连接物体与物体得像点,发现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弱;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垂直.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得实验.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及实验过程,就是解答此类问题得关键.

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A 与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得就是便于确定像得位置.选取两段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实验中刻度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得距离就是否相等.

(3)在寻找蜡烛A得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虚像.(选填“实验”或“虚”)

【分析】(1)实验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瞧到成像物体得像与镜后与像对比得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得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得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得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2)要比较像与物得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便可得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3)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与物体等大得虚像.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瞧到蜡烛A得像,也能瞧到代替蜡烛A得蜡烛B,当蜡烛A得像与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得蜡烛又与前面蜡烛得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得.

(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就是来测量像到镜得距离与物到镜得距离,从而得出二者得关系.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得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得烛焰得像,所以平面镜成得像就是虚像.

故答案为:

(1)位置;大小;

(2)距离;

(3)不能;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得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4.(2016?益阳)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薄玻璃板(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得蜡烛A、B,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得像,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虚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得就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1)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不重合得像,干扰实验;

(2)用两个相同得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得就是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得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

【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会影响实验得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选取两只完全相同得蜡烛A、B,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在蜡烛像得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得像,从而说明了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4)一次实验得出得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得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得偶然性.

故答案为:(1)薄玻璃板;(2)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3)虚;(4)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得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得原因,进行改进.这就是试题得走向.

5.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情景:竖立得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得蜡烛

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得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得位置与大小得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得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得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

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得位置发现,像与物得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相等.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就是否可靠,您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

A、保持A,B两支蜡烛得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得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得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得操作.

【分析】(1)①成像得物体与环境得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实验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瞧到成像物体得像与镜后与像对比得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当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得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

【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得环境中,烛焰与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与黑暗环境得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瞧到蜡烛A得像,也能瞧到代替蜡烛A得蜡烛B,当蜡烛A得像与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得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得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得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得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得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6.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得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薄(选填“较厚”或“较薄”)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像与物大小相等.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得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得位置,应在玻璃板前(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就是否有A得像.

(4)改变A得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与B到玻璃板得距离,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得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得干扰,像得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得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瞧到物体又能瞧到物体得像;眼睛在像得一侧,只能瞧到物体,不能瞧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得像.

(4)根据表中物距与像距得数值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得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得像得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得判断;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得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得前侧观察,直至B与A 得像完全重合,这样做得目得既确定了像得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在玻璃板前面能瞧到蜡烛与蜡烛在平面镜中得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瞧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光屏上就是否有像.

(4)由表中物距与像距得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得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较薄;(2)像与物得大小相等;(3)前;(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及其应用.这就是光学中得一个重点,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7.小亮给小明提出一个思考题:桌面有一个密闭得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就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只蜡烛

A(如图所示).如何在不打开箱子得情况下,测出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小明思考后利用﹣支完个相同得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得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得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得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3)用刻度尺测出蜡烛B到MN得距离,就等于A到MN得距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B就是为了使蜡烛B 成得像更明亮.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得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利用替代法进行分析;

(2)为验证物像得大小形状相同,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得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未点燃才能保证另一侧光线比较暗,便于成像,

要比较像与物得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得距离便可得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关系.

【解答】解:

(1)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得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2)在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得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目得在于确定蜡烛A与蜡烛B得像就是否完全重合得问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可知,像到镜得距离、物到镜得距离相等,用到刻度尺测量出蜡烛B到MN得距离,即蜡烛A 到MN得距离.

故答案为:(2)蜡烛B得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3)蜡烛B到MN;使蜡烛B成得像更明亮.

【点评】此题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考查了转换法在实验中得应用,注意实验中用一个完全相同得未点燃得蜡烛得原因:

①判断像与物体就是否完全重合;②使对侧光线较暗,利用蜡烛成像.

8.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光学实验得探究.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就是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

(2)接着利用图乙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屏未画出),当蜡烛与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得像,则透镜焦距长度为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屏上不能得到清晰得像?生活中放大镜得应用就就是利用此时得成像特点.

(3)如图丙就是小明制作得模型照相机,纸筒A得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得一端嵌了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A、B间得距离可以调整,当利用该装置观察较远得景物时,要缩短A、B间得距离,从而在A端承接到清晰得像.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析;

(2)首先根据u=2f,成倒立、等大得实像求出凸透镜得焦距;

求出物距,根据凸透镜焦距与物距之间得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得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得实像;

u<f,成正立、放大得虚像;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变大,照相机所成得像变小了,像距也要变小,镜头到底片得距离变小.

【解答】解: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就是纸板EON与FON 不在同一平面上;

(2)如图,物距为u=40cm﹣10cm=30cm时,成倒立等大得实像,u=2f,所以2f=30cm,所以凸透镜得焦距为: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物距为u=40cm﹣30cm=10cm,u<f,成正立、放大得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生活中放大镜就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得;

(3)模型照相机“拍照”时,凸透镜得焦距一定,物距一定,像距也就是一定得,要调节AB之间得像距,才能得到清晰得像,如果瞧近处得景物很清楚,再瞧远处景物时,物距变大,像要变小,像距也变小,要把两筒间间距缩短,即应该调节B,缩短AB之间得距离.

故答案为:(1)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2)15;不能;放大镜;(3)缩短.

【点评】本题就是探究光反射时得规律实验与凸透镜成像得实验,就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就是为了便于确定像得位置;手指放在蜡烛B得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与蜡烛A得像就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b(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得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得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得观察位置应该就是c.

(3)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得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得地方,她判断凸透镜得焦距就是5cm,理由就是: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得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瞧到烛焰放大得虚像,若蜡烛放到B点左(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分析】(1)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就是在物体A一侧能瞧到物体A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A得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②蜡烛B处就是虚像位置,手指放在此处不会烧伤手指.

(2)①观察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透过透明玻璃板观察蜡烛B,当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时,确定像得位置,比较物像大小.

②用光屏就是否能承接像就是判断实像与虚像得最佳方法,但就是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

(3)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

③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得虚像,并且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得虚像越大.

【解答】解:

(1)使用透明玻璃板就是采用其透明得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A一侧能瞧到物体A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A 得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手指放在虚像蜡烛B位置不会烧伤手指,手指放在蜡烛A处,蜡烛A处就是烛焰,温度比较高,会烧伤手指.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B,所以眼睛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得位置观察蜡烛B;

用光屏就是否能承接到像,判断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

(3)从“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得地方”,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得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得焦距约为5cm;

B点得位置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得虚像.并且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得虚像越大.所以若把蜡烛放到B点左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得位置;B;(2)b;c;(3)5;当物距很大时,像距非常靠近焦点;左.

【点评】(1)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与操作得目得,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眼睛从什么位置观察、刻度尺得作用等.

(2)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得焦距、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这三种知识点经常出现,一定要熟练掌握.

10.如图就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跟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由此确定了像得位置;

(2)小华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就是由于光得反射形成得;

(3)用光屏替代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表明平面镜所成得就是虚像.

【分析】(1)选用A、B两支完全相同得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得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得蜡烛得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得位置;

(2)平面镜成像就是由光得反射形成得;

(3)要掌握虚像得概念,知道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得,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解答】解:(1)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得另一侧来回移动与蜡烛A完全相同得蜡烛B,直到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蜡烛B得位置即为蜡烛A像得位置;同时说明了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2)小华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得像就是由于光得反射形成得;

(3)用光屏替代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表明平面镜所成得就是虚像.

故答案为:(1)大小;像;(2)反射;(3)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及其应用.这就是光学中得一个重点,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1.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得实验时:

(1)所需得器材就是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铅笔、白纸与刻度尺.

(2)在实验过程中,将蜡蚀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则蜡烛B应放在玻璃得另一侧.操作过程中蜡烛B不点燃得好处就是使A得像更清晰.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物与像得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

(2)实验得目得就是确定像得位置,而若就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得真实火焰.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得距离,刻度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得距离;

(2)实验中,另一根蜡烛不需要点燃,这样可使得点燃得蜡烛在玻璃板中得像更加清晰,更容易确定像得位置.

故答案为:(1)刻度尺;(2)使A得像更清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就是光学中得一个重点,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2.如图甲就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透明得特点,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在竖立得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得蜡烛M,可以瞧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得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得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得结论就是像与物大小相等.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M(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得像.

(4)细心得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得像时,瞧到在像得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得像,出现两个像得原因就是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得像A′、B′、C′与物A、B、C对应得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得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得操作就是:连接对应得像点与物点,判断连线就是否与镜面垂直;测出像点与物点到玻璃板得距离进行比较.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得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得另一侧,便于找到像得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得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得蜡烛得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与她成得像大小相等.

(3)根据平面镜成得像就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蜡烛A得像得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哪一侧观察;

(4)从玻璃得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得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5)平面镜成像得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得操作步骤.

【解答】解:(1)为了确定像得位置,让蜡烛A得像与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得玻璃板.

(2)未点燃得蜡烛与点燃得蜡烛得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与她成得像大小相等.

(3)由于平面镜成得就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得像得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M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M在玻璃板中所成得像完全重合;

(4)由于像就是由光得反射形成得,而普通玻璃得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瞧到了同一个蜡烛得两个像.

(5)本实验就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得特点,所成得像就是虚像;像与物体各对应点得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她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得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就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与像得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与像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

(1)确定像得位置;

(2)像与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得像点与物点,判断连线就是否与镜面垂直;测出像点与物点到玻璃板得距离进行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13.如图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就是利用玻璃板透明得特点,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3)使点燃得蜡烛在两个不同得位置,分别测出物距与像距相等得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您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否合理不合理.

理由: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得就是为了确认物像得位置及大小.

(2)由平面镜得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得像与蜡烛C不能重合.

(3)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得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

【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就是透明得,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得瞧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得位置与大小.

(2)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得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得像完全重合.

(3)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得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得结论才具代表性.

故答案为:(1)确定像得位置;

(2)另一支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3)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及其应用.这就是光学中得一个重点,也就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4.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时,在竖立得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得蜡烛A,小成发现在玻璃板得后面出现蜡烛得像,她再取一段未点燃得同样得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为了使像瞧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较暗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小成在B蜡烛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可能(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3)小成以5cm/s得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30cm才可能与A得像完全重合.

【分析】(1)物体射出得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得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得像越亮.在比较亮得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得视线.

(2)从平面镜成像得性质:成得就是正立等大得虚像来分析此题.

(3)根据小成以5cm/s得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可求出A蜡烛移动得距离,然后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中得像物等距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得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得视线,在较黑暗得环境中,蜡烛就是最亮得,蜡烛射向平面镜得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得光线最多,感觉蜡烛得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得环境中进行实验.

(2)因平面镜成得就是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得会聚点,所以小成在B蜡烛得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可能被点燃;

(3)小成以5cm/s得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A蜡烛移动距离:s=vt=5cm/s×2s=10cm,则A蜡烛与平面镜得距离为:5cm+10cm=15cm;

因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中像物等距,所以B蜡烛与平面镜得距离也就是15cm,则B蜡烛应与A相距30cm才可能与A 得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较暗;(2)不可能;(3)30.

【点评】此题需要注意得地方主要在(3)小题,有两点:①要明确蜡烛A与平面镜得距离为5cm,所以当求出其移动2s后得距离时,此时蜡烛A得距离要加上原来得5cm;②注意题目得不同问法,问得就是B蜡烛应与A相距多远才可能与A得像完全重合,而不就是与平面镜相距多远才可能与A得像完全重合.

15.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为了能确定像得位置.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就是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得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得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

(3)平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您列举一例:商店装饰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扩大视野空间.

【分析】(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得位置就是关键.像得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得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瞧到物体A得像,又能瞧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得玻璃板.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得蜡烛与玻璃板前面蜡烛得像不能完全重合.

(2)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或改变光路改变光路来举例.

【解答】解:(1)为了确定像得位置,让蜡烛A得像与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得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得玻璃板.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由于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得像.

(3)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广泛得应用,例如:

①家庭用得穿衣镜、练功房里墙壁四周得镜子、牙医检查牙齿时放入口中得小镜子等都就是平面镜;都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②海底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特点;

③商店装饰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扩大视野空间.

故答案为:(1)位置;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2)不能;(3)商店装饰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扩大视野空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得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得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得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得实验方案:

(1)实验要保证镜面与桌面垂直,请您写出一种简易方案.

(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两只一样得蜡烛?应该从玻璃得正面(点燃蜡烛得一面),还就是背面观察实验中得像?

(3)她在实验中精确测量,但发现像到玻璃得距离总就是小于物体到蜡烛得距离,请您分析可能得原因.

【分析】(1)为了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可以用三角板得两条直角边分别靠在桌面与玻璃板上.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观察时如果从玻璃板得正面观察时,同时能瞧到物体得像与代替物体得蜡烛;如果从玻璃板得背面瞧,只能透过玻璃板瞧到物体不能瞧到物体得像.

(3)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平面镜成得像就是虚像,像到平面镜得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得距离.

【解答】答:(1)将三角板得两直角边靠在桌面与玻璃板上,可以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就是垂直得.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实验时要从玻璃板得正面观察,能确定像得位置,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得蜡烛与前面蜡烛得像完全重合,目得就是:①比较像与物得大小;②确定像得位置;如果像与蜡烛没有完全重合,可能会造成测量距离不相等.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得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得主要器材就是BCG(填写代表实验器材得字母);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得距离之间得关系,还需要得测量工具就是刻度尺.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3.(2019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13 / 1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4.(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5.(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 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 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___来代替平面镜;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 7.(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_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8.(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镜中像的高度为 m。 9.(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的 C. 池里水看

八年物理平面镜成像练习题(附答案)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两块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度。 3.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去. 4.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 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m ,若他沿着平行于镜面的方向以1 m/s 的速度运动了3 s ,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m 。 5.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钢笔尖垂直接触一厚为2毫米的大平面镜,则笔尖所成的像到笔尖的距离为 . 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则其反射角为______度.如果将平面镜顺 时针旋转15°,光的入射角为_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平面镜MN 高30厘米,与一支长20厘米的铅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上.它们间相距20厘米 (1)倘若铅笔绕B 点逆时针转过90°,则其像转过____°,此时铅笔尖端A 与像A '之间的距离是____厘米; (2)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可将铅笔转过____°; (3)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转过___°,尖端AA '相距___厘米. 1.如图所示,平面镜的物象关系正确的是图( ) 2.下图中,M 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 3.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 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 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4.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 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 ,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6.如图是发光点S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S ′是S 的像,我们能看到S ′是因为( ) A .S ′也是一个发光点 B .S ′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 C .S 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 D .S 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 7.用笔尖垂直地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头10 mm ,则镜子玻璃的厚度是( ) A .10 mm B .2.5 mm C .5 mm D .20 mm 8.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C.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9.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 A .30° B .45° C .15° D .60° 10.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1. 关于光路可逆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遵守 B .只有在镜面反射中遵守 C .漫反射不遵守 D .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路可逆性原理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 (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 (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3. (2019 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 .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 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 素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4. (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5. (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m ,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 来代替平面镜;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_ 。 (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 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造成光污染。 7. (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 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镜中像的高度为m。 8. (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 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MN为平面镜,在图1中正确画出反射光线。 2.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 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4. 有一光源S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的两束反射光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6.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7. 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8.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在平面镜前的物体 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0. 如图所示,发光点S置于平面镜MN前,想一想人要看到S的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你能画出人可以看到S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范围吗 11. 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12.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镜面向下且足够大),放置于地面 上方并与地面平行。P为 不透光的长方形物体,S 为点光源。试画图作出P 右侧能被S照亮的范围。 13. 如图所示,AB表示一水平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E、F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S点处的小孔(其位置见图),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P1P2上把这部分用斜线标出。 14. 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1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16.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 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S在平面镜里的像S′ 17.小宇同学家的阁楼上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如图3所示.但他每天做光学实验时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才能做实验.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1) 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_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_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 A、2cm B、1cm C、0、5cm D、0cm. 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就是______(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与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就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就是否相等. (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就是______像.(选填“实验”或“虚”) 4.(2016?益阳)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就是为了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就是______像;

平面镜成像专题复习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复习 【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A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器材:;B.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作用:;C.用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 这种研究方法是; D.玻璃板应该 在桌面上,好处是 ;E.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作用是 ;F 如何确定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G 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 。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②像和物体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④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典型例题一】 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 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15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 像(“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 (“变大”、 “变小”或“不变”)。(6)若在实验中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7)如果有3mm 和5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做实验。 (8)如果实验中玻璃板没放正,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9)在实验中测得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就得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 【跟踪训练一】 1.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A.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D.若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玻璃板 刻度尺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难)

》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两块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 度。 3.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去. 4.一个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m,若他沿着平行于镜面的方向以1 m/s的速度运动了3 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 __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__m。 5.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多万倍,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亿5千万千米.地面上有一深9千米的湖,则太阳在湖中所成的像离湖面____________千米.像的大小_____实际太阳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钢笔尖垂直接触一厚为2毫米的大平面镜,则笔尖所成的像到笔尖的距离为. 7.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则其反射角为______度.如果将平面镜顺 、 时针旋转15°,光的入射角为_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平面镜MN高30厘米,与一支长20厘米的铅 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上.它们间相距20厘米 (1)倘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转过90°,则其像转过____°, 此时铅笔尖端A与像A'之间的距离是____厘米; (2)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可将铅笔转过____°;(3)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转过___°,尖端AA'相距___厘米. 9.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 远离了平面镜20 cm & 10.如图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S′是S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 A.S′也是一个发光点 B.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 C.S发出的光线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D.S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11.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A.30° B.45° C.15° D.60° " °或70°C.20°或70 D.只能20° 12.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要想使反射光线从原来位置偏转60°,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多选)() A.将平面镜顺时针转60° B.将平面镜顺时针转30° C.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偏转30°

七年级下册科学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七年级下册科学平面镜 成像作图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

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AB。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 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 线. 13.如图12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14.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15.如图9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L"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1、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平面镜来帮助测量,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如图1),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米。 2、王璐瑶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刻是______;何洪宇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_。 3、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下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 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和S 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 有关系?答____。(选填“有”或“没有”)。 4、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如上图所示。则图中的眼睛不能看到其虚像的发光点是() A、a B、b C、c D、d 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要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40°角,入射角应为,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 6、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 的光竖直向下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A.镜子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7、如图2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3中的()图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项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6.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平面镜成像(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徐汇区二模)《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名作,荷塘中月球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球到水面距离相比() A.相等 B.较小 C.较大 D.无法比较 2. 利用平面镜不能做到的是() 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改变像的大小 C.成正立的虚像 D.制成潜望镜 3. 要让一支铅笔跟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它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10° B.30° C.45° D.90° 4. 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5. (多选)站在平静的水池边,看到水中有一片云彩,水中的云彩(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深 D.到水面距离等于天上云彩到水面的距离 6.(2014秋?惠山区校级期中)下列装置不是使用凹面镜的是() A.汽车的后视镜 B.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C.医生检查耳道用的镜子 D.太阳灶 二、填空题 7.(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人从近处远离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 8. 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 简易潜望镜是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汽车上的观后镜是________面镜,汽车车头灯中用________面镜做反射面。 10. 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

专题03 平面镜成像特点(原卷版)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学考练之20个重要规律:专题03 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学啥 一、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⑤像和物“左右相反”.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3.平面镜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成像应用有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法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里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频繁出现,分值是4——5分。考查的要点有(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2)玻璃板要与纸板垂直放置的要求;(3)实验中用到两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2019年或者以后,如果再考这个实验,下列总结出来的命题点需要引起重视: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择玻璃板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 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5.实验中玻璃板垂直于桌面. 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7.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9.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10.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11.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 12.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是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13.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 14.多次实验要改变蜡烛的位置. 15.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 16.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 1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18.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什么环境中进行?较暗处。 19.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未点燃的蜡烛位置即是像的位置,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0.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哪个玻璃板做实验效果好?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1.本实验还可能出现的考查点有哪些?说出一点即可。测量误差。 此外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中也经常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考法 【例题1】(2019湖北随州)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平面镜成像作图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练习班级姓名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左下图中画出物体 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如下图所示,S为某发光点,SO是它发出的 其中一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入 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1题图) (2题图) 3.己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如下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5.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 (3题图)(4题图)(5题图) 6.在下图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7.如图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 法一:利用反射定律做图:画出法线得1分.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B点再得1分。 法二:利用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做图:画出物体的像(对称点)得1分,画出反射光线得1分。 (6题图)(7题图) | 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上,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 (8题图)(9题图)(10题图) 11.如图(甲)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12.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 (11题图)(12题图) 13.如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 1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作图) … S A’ B’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_(含答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 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8.如图8-6所示,小华家的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 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9.如图8-7所示,眼睛处在平面镜前的E点处,眼睛 不能看到的是()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二.填空题 1.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2.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三.实验题 1.照如图8-9所示那样,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面出现蜡烛的像.某同学在实际实验中测量如下 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做图题

作图题 1、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 “观天”的最大范围. 2、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 示人眼所能看到的档板右侧范围 大小,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 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 向)。 3、如图甲,S为光源,MN为不 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 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4、在图1中画出电线杆在太 阳光下的影子。 5、图中作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 围。 6、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7、如图乙所示,室内一盏电灯通 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 两条细小光束.请根据这两条光 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 置. 8、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 得到如图所示的蜡 烛清晰倒立的像, 请在图中确定成像 仪上小孔O的位置(画出光路图).10、如图甲,路灯下站着小赵,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并用粗实线画出小赵落在地面上的影子. 11、图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o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请在图 甲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13、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 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 图中画出所需平面镜的位置(要求 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4、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 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 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 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 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 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15、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反 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16、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 射定律作出眼睛能看到点光源 S像的观察范围。 17、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 光线经平面长MN反射 后的两条反 射光线.如图 所示.试做出这两条反 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18、太阳光以与水平地面成 300角的方向射到井口。为使 光能照亮井底,请在图中作出 平面镜。 19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 1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 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 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 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如何改进?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