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2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 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 如双臂伸开,又迅速 收回胸前,紧握拳头 等,这个反射约在出 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 他就会做出像游泳 样的动作。这种反 射可能也是种系发 生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母体 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 6个月以后消失。
观看脸所花费的总时间明显占有更高的比例。表 明,婴儿不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图形之中进行分 辨,而且他们更喜欢脸。
法偏 好 方
Fantz(1961)——7个月的婴儿对于十字和圆没有明 显
(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二、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一)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和嗅觉 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听觉刺激分化能力
出生8-10天能听出母亲声音
✓ 声源判断能力
→刚一出生几秒种就能对头部 左或右的声音的转头反应
→1岁时,大体达到成人水平
55
(1) 听觉的产生 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
感受能力。 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
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2) 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
对人脸: (上图)
1个月婴儿扫视人脸时,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
2个月婴儿开始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 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部位上。
约3个月时,婴儿已能精细的区分不同的脸孔。 如他们能认出母亲的照片。
(5)视觉偏好
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 们的注意。 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 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里程碑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里程碑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里程碑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能力上的逐步成长和提高。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里程碑,并分析其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一、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逐渐掌握词汇、语法和语音等语言要素。

在2-3岁时,儿童开始使用简单的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到了4-5岁,他们能够组织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并能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

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它为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提供了基础。

二、记忆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早期,儿童的记忆主要依赖于感官印象和情感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发展出更为复杂的记忆策略,如重复记忆、联想记忆和组织记忆等。

记忆能力的提升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在早期,儿童的思维主要是感性和直观的,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进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逻辑规则。

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儿童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提供了基础。

四、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早期,儿童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和不稳定,他们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延长注意力的时间,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注意力。

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高对儿童的学习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它们为儿童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五、空间意识和时间概念的形成学前儿童的空间意识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早期,儿童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感官经验和直观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和完善的过程。

科学认知是指儿童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包括对事物属性、关系、变化规律等方面的认知。

科学认知的发展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认知的特点、发展阶段以及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认知的特点1. 好奇心强:学前儿童对于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2.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是科学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构建各种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 观察力敏锐: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很强,能够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和规律。

通过观察,他们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促进科学认知的发展。

4. 实验意识: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实验意识,喜欢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他们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从中总结规律。

二、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1. 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建立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 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改变事物,探索事物的属性和规律。

他们会进行各种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他们会通过比较、分类等方式来组织和理解知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科学认知体系。

4. 推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通过推理和假设来解决问题。

他们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可以提供各种科学实验器材、图书、模型等资源,让学前儿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科学认知是指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科学认知的发展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事物规律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的特点、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以及促进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的特点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好奇心强:学前儿童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2. 感性认识为主: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他们通过观察、感受和实践来认识世界。

3.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4. 学习方式多样: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他们通过游戏、探索和互动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二、科学认知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认识事物,他们能够辨别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基本特征。

2. 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他们会用手去触摸、拆解和组合事物,从而了解事物的结构和功能。

3. 形象思维阶段: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和类比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规律。

4. 逻辑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逐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推理和归纳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三、促进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科学认知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给学前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观察材料,如动物、植物、器物等,让他们通过观察来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2. 进行实践探索: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实践探索,让他们亲自动手去操作、拆解和组合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思维发展: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前儿童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推理和归纳来解决问题。

4.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创设情境和游戏,引发学前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认知发展规律:1.感知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发展,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儿童对世界的感知逐渐从模糊的、混沌的整体向更加清晰、具体的方向发展。

2.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他们的记忆从无意识、机械记忆逐渐向有意识、理解记忆过渡。

儿童开始能够回忆和再认之前的事件,并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分类和编码。

3.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他们开始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但仍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行动来理解和思考问题。

4.想象的发展:想象是指创造新的形象或情境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从简单的、模仿性的形象逐渐向更丰富、有创造性的形象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表现一些创造性的行为。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情感表达、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规律:1.情感表达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开始能够体验和表达更多种类的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并开始理解这些情绪的原因和结果。

2.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

3.社交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解决冲突、合作游戏等。

他们开始理解并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如轮流和分享。

三、动作和身体发展动作和身体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发展。

以下是动作和身体发展的主要规律:1.大肌肉运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跑、跳、平衡等大肌肉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正式入学前,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对于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

一、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思维和理解能力逐渐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学前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较高,能够快速察觉和记忆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

2. 对象永恒性的理解欠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对象永恒性的理解,即当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时,他们往往无法理解对象仍然存在。

3. 社会认知的初步形成: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感知和理解与他人的社会互动,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活动来认识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经验和教育支持等。

1. 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部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有的儿童天生具有较强的记忆、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而有的儿童可能对于某些认知任务相对较弱。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亲子互动机会,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3. 社交经验:学前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认知发展。

在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发展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以提供激发学前儿童学习兴趣和培养认知能力的教育环境。

三、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在儿童最早期的生活经历中,通过感知、思考和探索环境,促进他们认识、理解和建构世界的过程。

这一阶段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并探讨其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1. 感知与感觉发展学前儿童通过触摸、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能力来感知周围环境。

他们能够注意到不同颜色、形状、声音和气味,并将它们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当他们看到一只狗时,他们能够识别狗的形状、颜色和声音,从而理解这是一只狗。

2. 认知结构的建构在学前阶段,儿童开始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即他们对于事物属性和关系的理解框架。

他们通过对物体、人和事件的观察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

例如,儿童会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和鸟类,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3. 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语言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通过听、说、读和写来学习和使用语言,并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

在学前阶段,他们逐渐掌握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的规则,并能够使用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分享经历。

语言不仅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工具,也是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4. 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即集中注意力、抑制冲动、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转换注意力,并掌握自我控制的技巧。

例如,他们可以在玩耍时保持专注,完成一项任务,而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

5. 空间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出对空间和数学概念的认知理解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分辨大小、形状和位置来理解空间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数量比较。

例如,儿童可以通过玩具积木建造结构,理解堆叠的规则和空间关系。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与感觉发展、认知结构的建构、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认知控制和执行功能的发展,以及空间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二) -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二) - 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主题(二)思维与想象一、思维发展概述1.思维的界定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学里面思维的概念要比上面的定义宽泛,不仅包括上述定义讲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包括思维的萌芽以及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抽象逻辑思维只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其间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系列演变。

演变的历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从思维反映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以上不是三个发展过程,而是从三个角度来描述同一个发展过程。

2.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解决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性。

概括: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属性或规律提取出来。

儿童的概括水平是衡量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指标。

间接:指借助一定的媒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正是由于思维具有间接性,所以人才能反映不在眼前的事物、未曾经历的事物,才能超越感知觉,认识看不到的事物,才会扩大认识的范围和深度。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产生于问题,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主要作用在于问题的解决。

3.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感觉运动思维、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形式运算思维。

根据思维的内容划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划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4.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 时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 - 正 方形 - 半圆形 - 长方形 - 三角形 - 八边形 - 五 边形-梯形-菱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
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觉(肌肉、神经)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肤)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 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 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幼儿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2资料.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2资料.
• 3、幼儿在听老师讲完故事后,用画笔将 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在纸上。
• 在什么情况下,注意的转移比较缓慢?
• 1、前一种活动注意紧张度高,注意转移会困难。 • 2、主体对前一种活动特别感兴趣,注意转移会困难。 • 3、两种活动没什么内在联系,注意转移会困难。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一、记忆的基本概念 • (一)什么是记忆 •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 (三)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 这个时期婴儿的注意以无疑注意占主要地位。 • 当他们要独立行动、运用双手摆弄物体,他们在行动中及必须留心周围事物,
在操作中必须注意运用的物体。 • 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维持时间十分短暂,需成人不断提醒才能集中注意
力。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 (四)幼儿期注意的发展 • 幼儿期注意的发展特点总的概括为:不稳定,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
• 婴儿有记忆吗?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二、记忆的发生发展 • (一)记忆的发生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记忆的发生应当在新生儿期。采用习惯化、条件反射和重
学节省等判别指标研究验证:婴儿最早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便产生了记忆。 •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记忆发生的标志。(母亲喂奶的姿势、对熟悉的事物产生“
婴儿选择性注意发展的特征: 1.越来越偏好复杂 的刺激物
(1)越来越偏好复杂的人脸轮廓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 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 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2.偏向于有同一中心的、对称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图形多于无 同心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 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4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幼师考编学霸笔记-幼儿认知的发展(2)

幼师考编学霸笔记-幼儿认知的发展(2)

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3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与回忆这三个环节(客观题)表述2: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表述3: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再认: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的。

(比如:看到后,想起来。

好比选择题)(客观题)•再现:识记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使之呈现在头脑中。

(事物不在眼前,能够想起来)(一)幼儿记忆的特点记忆口诀:无机形两亿(客、主观题,一定背会)•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意识性)•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理解性)•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记忆内容)•记忆的恢复现象•回忆的发展。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意识性)(标红的以客观题为主)•幼儿时期最主要的识记方式是无意识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有意识记发展的速度明显高于无意识记。

(3岁前只有无意记忆)效果: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2.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理解性)•由于生活经验缺乏,理解力差,幼儿在记忆时较多地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

效果: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记忆内容)(主观题:材料分析为主)(1)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

(2)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并且它们的差别逐缩小。

(例子:给幼儿园小班说长颈鹿两种方式:一是看图,二是说长颈鹿的特点,看图效果优于说的效果;大班孩子给看图与说长颈鹿的特点效果差距不大。

)效果: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补充: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口诀:运情形语(先后顺序)•运动(动作)记忆: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比如:喂奶)出生后2周左右最早•情绪记忆:(印象最深刻)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比如:色彩鲜艳的玩具)6~12个月左右的记忆。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辅导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婴儿感知觉发展研究的方法婴儿不能用语言向成人描述出自己的感觉或知觉,也不能以熟练的行为对刺激作出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让婴儿“告诉”我们他们所感觉到和知觉到的东西。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反射法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

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

所以当一个刺激出现时(如一盏强度适中的灯打开),如果婴儿有无条件反射(瞳孔变小),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这个刺激(“我已经感觉到光的刺激了!”)。

如果某个刺激未能引出新生儿相应的反射,我们就很难断定新生儿是否察觉到了当前刺激,也许他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从而抑制了反射行为。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三)视觉偏好法所谓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范茨用这种方法做了很多关于婴儿的形状知觉与视觉偏爱的研究。

在他的实验中,同时给婴儿出示两个图案,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

如果婴儿看两个图案的时间不一样长,说明他们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刺激。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婴儿的感觉能力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婴儿已经有了听觉、视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等重要感知觉能力,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听觉和视觉。

(一)听觉在新生儿出生之前,他们的听力就已经在发育了。

新生儿的听觉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发展。

婴儿更喜欢高频率的声波、悦耳的音调、动情的声音。

所以妈妈们会不自觉的使用这种高频声波和他们的宝宝说话,因为妈妈们发现,这样的交流更能吸引她们的宝宝。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开始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

科学认知的培养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特点、科学认知的培养方法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促进科学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感知能力逐渐成熟:学前儿童通过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知。

他们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感知世界,认识事物。

2.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创造性游戏等活动,这种想象力为后期的科学认知奠定了基础。

3. 语言能力逐渐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得到迅速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4. 注意力不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某项活动,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学认知的培养工作。

二、科学认知的培养方法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认知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

2. 实践体验:让学前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认知事物,例如在游戏中模拟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来理解科学知识。

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

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儿童通过思考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4. 多感官刺激:利用多种感官刺激学前儿童的认知,例如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途径,让他们全方位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5. 合作探究:鼓励学前儿童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究科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指在2岁到6岁之间的幼儿期,儿童对于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感知、处理、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逐渐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与思维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时期,儿童的感知能力快速发展,他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

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信息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从单一的感官刺激转变为对多种感官信息的综合利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知自己所处的环境。

其次是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运动能力在这个阶段突飞猛进。

他们从起初的爬行、走路到逐渐掌握跑步、跳跃等基本技能。

通过运动,儿童能够更多地探索周围环境,发展触觉、平衡力和协调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脑部发育。

此外,运动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儿童发展空间关系和方向感,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形成。

最后是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通过认知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的思维过程逐渐从感性的行动转变为理性的思考。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他们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

他们开始通过逐渐建立的概念和模式来理解和组织信息。

并且,他们的记忆力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回忆以前的经验和知识。

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他们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刺激,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玩具、图书和游戏等适合儿童年龄的工具,帮助儿童开发触觉、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信息的处理能力。

同时,鼓励儿童参与各种运动活动,帮助他们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自信心。

此外,通过与儿童一起探索、互动、对话和思考问题,家长和教师也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儿童通过感知、运动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逐渐建立了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教育学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学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学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学前教育是指对3岁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培养的阶段,它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儿童认知发展与学前教育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维过程逐步成熟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通过观察、感知、模仿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并以此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前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学前教育机构通常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教具、图书和儿童玩具等,这些资源能够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

此外,学前教育还创设了有序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使得儿童能够在和其他儿童互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刺激。

其次,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

学前教育通过游戏、故事、歌唱和手工等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

例如,儿童可以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游戏来培养理解力和逻辑思维,通过观察和探索的活动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会接触到其他儿童和教师,并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来与他人互动。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会关系,还能锻炼他们的情商、沟通技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社交互动的过程中,儿童需要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意图和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策略为了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首先,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鼓励探索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儿童进行讨论和尝试,最后一起总结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

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认知的能力,包括思维、观察、注意力、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儿童整个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和提升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成为了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1.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需要基于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教育者可以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故事书、游戏、玩具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从而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探索和学习。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提供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 注重亲子互动和社交交往亲子互动和社交交往是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与家长和同伴的交流可以帮助儿童拓展思维,提高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鼓励儿童参与到各种亲子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4. 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媒体教育者可以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媒体帮助学前儿童提升认知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玩益智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电视、电脑等媒体资源,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学习和思考。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饮食均衡等。

同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主动思考、沟通表达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总结起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亲子互动和社交交往,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媒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也就是3到6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分为语言、思维、记忆、注意力和感知五个方面。

本文将会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一、语言认知能力发展语言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

学前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语音和语言学前儿童能够识别不同的语音和语言,并且能够将其准确地分类。

2. 理解语言内容学前儿童能够理解简短的语言内容,并且能够准确地回答简单的问题。

3. 表达语言内容学前儿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能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二、思维认知能力发展思维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最为发展迅速的能力之一。

学前儿童的思维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分类学前儿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能够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组。

3. 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最为突出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善于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想象。

三、记忆认知能力发展记忆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记忆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时记忆学前儿童有较好的短时记忆力,能够记住短时间内的信息。

2. 长时记忆学前儿童能够形成较长时间内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通常是以情境和意象为基础的。

3. 记忆策略学前儿童善于利用简单的记忆策略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如重复、变化和图像等。

四、注意力认知能力发展注意力认知能力是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中较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注意学前儿童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干扰,因此他们的分散注意力比较差。

2. 持续注意学前儿童能够维持短时间内的持续注意,但是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 选择注意学前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关注的内容,但是他们往往很难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首先,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对于声音、气味、触觉、味觉等感官刺激的感知能力都逐渐增强。

他们可以通过听觉辨别不同的声音,通过嗅觉识别出不同的气味,通过触觉感知到物体的硬度、柔软度等。

这种感知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后续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学前儿童开始逐渐形成对自己和周围物体的基本概念。

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和命名自己的身体部位,比如头、手、脚等。

他们也能够对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比如把玩具分成大小、颜色等不同的类别。

此外,学前儿童开始具备一些数学概念,比如简单的数量概念,可以对一些事物进行计数。

再次,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逐渐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他们也能够逐渐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此外,学前儿童的词汇量也逐渐增加,可以掌握大约2000个左右的词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另外,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可以逐渐延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能够更加专注于一件事情。

同时,他们也可以逐渐开始掌握一些记忆技巧,比如通过与图像、动作等联想来记忆事物。

通过这些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学习内容。

最后,学前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一定的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和研究事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他们也能够逐渐发展出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能力、基本概念的形成、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记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些能力的逐渐提高和完善,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家庭和学校等教育环境应该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感知、思维、语言、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的发展在学前阶段,孩子的感知能力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他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于这些感官的使用越来越熟练。

他们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声音等不同的感觉,并能够将这些感觉进行组合和分类。

为了促进孩子的感知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提供各种感觉输入,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不同的感官刺激。

二、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他们认知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渐开始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概念和逻辑思维规律。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推理等思维活动。

此外,他们的记忆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教育者可以提供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孩子们进行思维训练和逻辑推理。

三、语言的发展在学前阶段,语言的发展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语言是儿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关键手段。

学前儿童会通过模仿和模拟的方式学习语言,慢慢地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

他们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理解别人的语言。

为了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教育者可以提供各种语言刺激,如儿歌、故事书等,同时也要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将信息存储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忆和运用。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歌曲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于事物的记忆。

同时,建立规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二)婴儿学习的三个层次
• • • • • • • •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1)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收到某种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 (2)去习惯化: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就去习惯化。 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作用:婴儿自然出现的一种学习方式 (2)操作条件作用: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婴儿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 这一分类反映了婴儿学习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三、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 幼儿学习的方式随着言语的发生机其在心理活动中作用的增长而又所变化,主 要有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尝试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等; • 1.观察模仿学习 • 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观直接接触,即视觉、听觉、触 觉、味觉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案例分析】 • 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芭蕉扇”,既没有直观 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总是一遍又一 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在 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这是为什 么?你认为保持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具有什么特点的事物或活动 有利于幼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 • • (二)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个体有无意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感觉登记
刚刚你看到了什么?
请读一遍下面的一行数字
149162536496481
请尽量按照原来的顺序,将刚刚看过的数字写出来

• •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得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 组块化 扩展了短时记忆的容量。
欢人叶顺天大好公帆喜龙快心一地风
叶公好龙 欢天喜地 大快人心 一帆风顺
• 婴儿有记忆吗?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二、记忆的发生发展 • (一)记忆的发生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记忆的发生应当在新生儿期。采用习惯化、条件反射和重 学节省等判别指标研究验证:婴儿最早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便产生了记忆。 •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记忆发生的标志。(母亲喂奶的姿势、对熟悉的事物产生“ 习惯化”) • 但近年来胎儿研究工作者发现,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妊娠8个月)就已有了 听觉记忆。 • 婴儿的记忆力仅仅开始发展,记住的时间也很短暂,大多属于再认的方式。最 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7个月,表现为“认生”现象。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 (三)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 这个时期婴儿的注意以无疑注意占主要地位。 • 当他们要独立行动、运用双手摆弄物体,他们在行动中及必须留心周围事物, 在操作中必须注意运用的物体。 • 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维持时间十分短暂,需成人不断提醒才能集中注意 力。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 • • •
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又可分为 (1)手把手的操作 (2)尝试错误的操作 (3)模仿示范的操作 (4)反复练习的操作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3、语言理解学习 语言理解学习,用于在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与婴 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方式,包括倾听、提问、对话等;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在某种学习活动,兼有几种学习 方式,特别是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
•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 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反之,对 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 定性就小。 • (2)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 的时间比在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比在 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得多。 •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请判断下列活动中注意转移的难易: • 1、刚玩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 ,马上坐下来学计算。 • 2、幼儿在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妈妈喊 他过来吃饭。 • 3、幼儿在听老师讲完故事后,用画笔将 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在纸上。
• 二、注意的发生与发展
• (一)0—1岁婴儿注意的发生 • 新生儿在出生时就具备了原始的注意能力,基本上是先天的无条件定向反射, 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 无意注意的发生:出生后2—3周,新生儿出现了明显的视觉集中和听觉集中的 现象,出现注视、追视和倾听的表现,这说明无意注意已经发生了。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二)记忆的发展
• 新生儿末期已具备特定的长时记忆能力。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 达4周之久。 • 1岁以后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一些简短的儿歌,尤其是对有韵律的、歌词重复的儿 歌更加喜欢。但这一时期婴儿对于这些儿歌还不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去记住某些 经历过的事物。 • 对于记住的东西也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需要反复教、不断复习才能继续记住。
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 形象记忆(6---12个月) → 语词记忆(1岁左右)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三)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 3.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 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现象性,往往只能记住一些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 联系,因此机械记忆表现突出。 • 4岁以后,伴随幼儿言语能力的提高,幼儿记忆不再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也 会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改造。 • 幼儿的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在于进行意义识记,可依靠过去的知识经 验,也就把识记才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这样,新材料在头脑中并不 孤立。
• 2、操作学习 • 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学习的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 离不开幼儿操作活动。 • (1)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2)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 (3)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活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重 要的方式。 • (4)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一、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有意记忆的任务和要求 二、使幼儿明确记忆目的,提高记忆积极性
三、在游戏中积极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的能力
四、记忆的材料要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五、引导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六、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七、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第三节 学习的发展
• 一、学习的基本概念
• (一)什么是学习 • 学习是指婴儿在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 变化的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 • 首先,学习使以行为或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 其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 最后,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三)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 • • • 2.形象记忆为主,语词记忆正在发展 根据识记材料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指对自己的动作或身体运动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的喜爱、依恋、厌恶、害怕什 么都是情绪记忆的结果。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记忆都带有强烈的情绪性。 •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的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 主导地位,幼儿最易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材料。(认生) • 语词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发展较晚,是随儿童 言语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2
——注意、记忆与学习
思考:如果当声音和物体 不在同一个方位上同时出 现,你觉得新生儿会选择 注意声音,还是选择注意 物体呢?
• 新生儿听觉刺激也引起注意,往往倾向于注视声音 的方向,而不是视觉方位。 • 先听———后视觉
第一节 注意的发展
•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 • • •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 一些对象。 •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 (三)注意的功能 •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婴儿选择性注意发展的特征:
1.越来越偏好复杂 的刺激物
(1)越来越偏好复杂的人脸轮廓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 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 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2.偏向于有同一中心的、对称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图形多于无 同心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 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
1岁
再认 再现 几天
2岁
几个星期 几天
3岁
几个月 几个星期
4岁
一年以前 几个月
7岁
三年前 1~2年
结论: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 (三)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 幼儿期记忆发展的特点总的概括为: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出现并 逐步发展;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正在发展;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 记忆。 • 1.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 记忆的目的不明确。 • 幼儿不会自觉地运用反复识记的办法来记住某件事情。 • 活动的动机对儿童记忆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 (四)幼儿期注意的发展 • 幼儿期注意的发展特点总的概括为:不稳定,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 注意初步发展。 • 1.幼儿期无意注意的特点 • 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无意 注意。 • 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多变的事物,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 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第二节 记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