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佛教与文学

合集下载

佛教文化的扩散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之兴起

佛教文化的扩散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之兴起

佛教文化的扩散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之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而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融合,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但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真正开始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中亚地区和西域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此外,一些外国人的介绍和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心理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让人们感到疲惫和无助,同时,一些新兴的阶层对传统的儒家文化开始失去信心,他们对佛教的宗教信仰和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佛教借助了一些巧妙的手段,比如翻译佛经、采用本土化方式等,适应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便于更好的在中国传播。

二、佛教文化的融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逐渐融合到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和南北各地传播和发展的佛教文化,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融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教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活跃的两个流派,它们在某些文化方面互相借鉴和融合。

佛教和道教的共同点在于追求超脱凡尘、灵魂永生等方面,二者的教义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佛教和道教的修行和方法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以禅定和修炼为主要方法。

2. 中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受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佛教文化不断深入到各地,吸收了多种地方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比如,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融合了北魏的壁画技法和中原的书法特色,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3. 受到世俗因素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受到了许多世俗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域、阶层、文化等因素。

中国佛教融合了汉族文化、民间信仰、诗文学艺术等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积极推崇佛教的时期,佛教的影响深刻地渗透进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1. 对婚姻、生育的影响佛教强调菩提道场,主张修行者必须生活在清净无垢的环境中,因此禁止出家人结婚生育。

这导致许多有志于修行的男女出家为僧尼,进而避开了婚姻和繁衍后代的责任,造成了社会上的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失。

2. 对阶级关系的影响在佛教的教义中,一切众生平等,因此贵族和平民在佛教的环境下不再有明显的阶级区别。

此外,佛教信仰的强调对于尘缘和名利的离弃,也培养了人们追求平和、淡泊的心态,许多绅士大族出家为僧尼,以此告别尘世的财富和权力。

3. 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十分深刻。

在诗歌、书法、石刻、绘画等方面,佛教元素都有所体现。

其中石窟壁画和石刻佛像更是成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二、佛教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佛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还深入到了文化领域中,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佛教与道家、儒家的相互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家、儒家的思想交流日益频繁。

佛教强调的无我、空性、菩提心等思想与道家的自然观、无为而治的思想相通。

而佛教看重的菩萨的慈悲之心、普度众生的理念也与儒家注重的仁爱、成就天下的思想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这些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国哲学和文化在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

2. 佛教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影响佛教的经典、教义著作,以及佛教的禅宗、律宗等派别所提倡的策福、律咒等,都对中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如《法华经》、《般若心经》等被誉为佛教大经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及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方面,佛教衍生的一些词汇以及翻译经文的方法都对汉语言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影响。

三、佛教在艺术方面的影响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也很明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交汇。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文化现象对中古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佛教艺术之源”。

本文就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与影响出发,探究佛教对这个时期的影响和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

这种文化现象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大乘起信论》和《涅槃经》的传入,对佛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1、《大乘起信论》的传入和研究《大乘起信论》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经典。

它的传入对中国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经典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对《大乘起信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种研究不仅有利于佛教的宣传和传播,也有利于佛教的自身发展和壮大。

2、《涅槃经》的传入和研究《涅槃经》是佛教的另一个重要经典。

它的传入也对中国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个时期,中国的佛教学者对《涅槃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对该经典进行了解读和注释,使得这个经典被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佛教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文化对儒道文化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发生了交集和相互融合。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是因为它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联系。

这种联系使得中国的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佛教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佛教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道家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道家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道家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动荡的时期,不仅政治经济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文化也有了极大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与道家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有了很多交流和融合。

本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家文化的发展和互动。

一. 佛教文化的传入与发展1.1 佛教的传入随着东汉末年民族游牧民族的侵袭与经济萎靡,社会动荡不安。

此时一股宗教风潮开始兴起,佛教与外国传教士也逐渐传入中国。

西域的僧人们带着佛教传说、经典与雕刻艺术来到了中国,佛教文化逐渐在中国定居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化体系。

1.2 佛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高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和道教等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佛教文化人物,如康僧会、慧远、善导、慧能、道信等人。

其中,康僧会被誉为“佛法之祖”,他在中国定居之后推广佛教的事迹被后人称为“康僧会传”。

1.3 佛教的影响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佛教强调了“无我”、“生老病死”的人生观,这种哲学自然地呼唤着佛教的涵养、自觉、信仰等元素。

另一方面,佛教借助布施、忏悔、戒律、禅定等方式,强调了自我修行和自我修养的观念。

通过修行和修养可以达到自我完善和解脱的目的,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非常深刻的精神内涵。

二. 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互动2.1 道家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五胡乱华的动荡,大家开始了思考、追求生命、宇宙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时期道家文化逐渐成为当时的一种坚韧文化。

2.2 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在交流互动上是非常频繁和深入的。

道家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发展起着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道之云物有以生,有以为之、亦有以息之”的思想思想都有一定的包容与融合。

同时佛教也吸收了道家自由自在的文化态度和生活态度,如庄子的“周身无事”的思想成为了禅宗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及其影响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真正开始影响到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社会。

在这一时期,佛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和艺术,甚至对政治和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佛教最早是通过传教士的方式传入中国的。

据传说,汉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南亚察觅神秘的瑰宝,其中传教士驮着金书悄悄来到了中国。

随着时代的推移,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一时期,佛教的盛行离不开诸多的原因。

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军阀割据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开始寻求安稳和精神慰藉。

佛教的信仰教义和禅修实践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另一方面,佛教在科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的发展也为社会的普及打下了基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二、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佛教在哲学领域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哲学相互交流,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融合和创新。

例如,《华严经》提出的一切法门的因缘空观念,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融合产生了积极影响。

佛教还在东阳派、涅槃宗等哲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佛教的影响还促进了中国哲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禅宗提出的顿悟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哲学融合的重要产物。

通过对于身心和谐的追求及顿悟的实践,佛教建立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同样深刻。

佛教的美学理念与传统艺术有许多不同之处,它追求内在的意义和精神的力量,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超越视觉的形式。

这种美学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有所差别,但是却满足了人们对于思想、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佛教所带来的优美意境和真理象征,对于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的艺术一定程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和艺术也备受关注。

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佛教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一、佛教文化1.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汉朝。

但是,真正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佛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的。

当时,佛教的传播有多种途径,既有通过中亚和西域传入的东晋佛教,也有通过南海传入的南方佛教,并在中国本土逐渐发展壮大。

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文化,受到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青睐和追捧。

2.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主张“空”、“无我”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为”、“有我”思想产生了很大冲击。

佛教的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反思,影响了中国后来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

同时,佛教也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密切联系,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

3.佛教文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学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楞严经》和《法华经》。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此外,《大智度论》、《华严经》等佛教文学作品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佛教艺术1.佛教造像佛教典故表现的造像被晋代人深刻理解并在造像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佛教造像通常以佛陀本身为其主题,也可以是佛祖的不同化身。

这些造像不仅在当时的艺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对后世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佛教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佛教壁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浅浮雕、浮雕、线刻等多种表现形式。

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敦煌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将浅浮雕、刻线、彩绘相结合,在视觉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

3.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得到了广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佛教建筑的出现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是中国佛教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文化融合,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佛教思想家和文化精英。

在这个时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兴盛和发展,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密切相关。

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有佛教的传播和影响,但正式进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

由于汉朝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使得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发展。

但随着汉朝的衰落和分裂,佛教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阻力。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真正成为一种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文化。

佛教在这个时期的传播和扎根,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周围的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

佛教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推动。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生活日益繁忙。

佛教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心灵的安宁和思想的寄托。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教团为例,当时的佛教教团可以轻松地穿越国界,将佛教思想和文化传播到各地。

佛教教团通常由一些有着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士组成。

这些人士不仅掌握了佛教经典的精髓,还对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

他们以佛教教义为核心,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理性又富有情感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也在思想框架、宗教庙宇、艺术表现、文学创作等方面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佛教思想家如竺法深、慧远、慧灯等在经学、哲学和逻辑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一些寺庙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遗产,不仅是艺术上的珍品,而且也是佛教文化在建筑和艺术方面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学创作,擅长于描写情感,通常把佛教的思想融入到文艺作品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历史地位也非常的重要。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不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还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演变。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佛教最初是从外来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

特别是晋代,朝廷的宣传和推广,使得佛教文化得以进一步的普及和深化。

佛教文化的传入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它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佛教文化强调四谛、八正道、烦恼和涅磐等概念,这些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同时,佛教文化还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不乏一些争议和问题。

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变革显得尤为明显。

首先,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教义和学术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佛经译注和经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创新,人们对于佛教的学术和教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佛教文化也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民间信仰等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实践和传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在北魏时期,佛教徒由于受到限制和压迫,开始向南方迁移和传播,从而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同时,佛教文化的实践方式也从传统的出家僧侣转向了在家信徒,佛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

最后,佛教文化的演变还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

比如一些佛教徒的腐败和世俗化,一些佛教活动的超商业化和虚无缥缈化等,这些都是佛教文化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难题。

三、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启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发展,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浅析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文学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佛教是在东汉永平年间传入到中国来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佛教渐渐与儒学、道教相并列,成为中国古代三大教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这足以看出,佛教的传入,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有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坛。

在汉代,儒家诗教占统治地位,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工具。

可以看出,佛教传入之前的文学基本上是为政治上的教化而服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有关。

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和三纲五常限制了文学作家的创作题材,这一时期的文学展现的多半是规劝教化、经纶致世的文章。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渐渐出现。

“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文学的自觉性已经开始出现。

这种变化的标志之一是张衡的《归田赋》,赋中虽然尚未显示鲜明的个性,但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值得到了关注。

文学自觉性变化的标志之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玄言诗盛行。

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玄学。

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哲学上的思考。

玄学不仅是道家的一种思想体现,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佛学的成分。

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被附于黄老之家,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所以玄言诗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佛学思想的影响。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与文化建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与文化建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影响与文化建设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其间的文化和宗教影响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开始大规模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建设。

在这个时期,佛教的影响对文化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它不仅仅改变了当时的信仰,而且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印度传入中国的。

佛教的经典翻译工作确保了这些文化和宗教的实际传输。

其中,以翻译翻译咒经、《金刚经》、《心经》、《法华经》为代表的一批经典的翻译是当时文化的重要产品,促进了中印文化之间交流的发展。

佛教的传播使中国文化得到了富于创新和多元化的发展。

佛教在中国早期时期被视为异教,在它传入中国的早期,遭遇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这在一些方面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因为它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佛教文学的出现不仅增强了中国诗歌和小说的表现力,还通过建立寺庙和塔而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佛教的影响也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包括佛教的理解和对人类生命的批判。

它的许多基本教义和概念也激发了许多中国哲学家的思想探索。

佛教道德规范的实践为中国社会的伦理实践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使它们不断寻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佛教强调的慈悲、自由、平等、爱与博爱的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系统,对中国文化价值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还影响了民间宗教和民俗文化。

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宗教文化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民间绘画、雕刻、书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等文化艺术的发展。

佛教的艺术物品和佛教体系的其他文化要素使中国的民间艺术变得更为多元化和复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影响深刻而长远。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影响几乎贯穿中国历史中断断续续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全新的文化风格。

这不仅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中国哲学和思想的促进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为动荡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时期。

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兴盛,对当时的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逐渐开始在中国得到推广,成为当时的一种主要文化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佛教信仰由一些湖南、江西等地方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罗兰说过,“一个文化的出现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交织,来源于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叠加。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文化在中国也得到了生长。

佛教文化的兴盛为当时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

例如,佛教艺术家们开始在艺术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宗教信仰,塑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佛像和佛教图案,在经典装饰、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艺术领域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同时,佛教文化也为中国当时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新的理念,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这种影响对中国后来的文化艺术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佛教文化与艺术的相互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与艺术的相互影响达到了顶峰。

佛教文化为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创作题材,创作出了许多充满哲学思想的佛教艺术品,如“莲花会”、“观音菩萨”、佛像等等。

佛教艺术品形象的变化表明了佛教文化思想的演变。

同时,艺术又为佛教文化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

例如,佛教艺术品中经常出现佛教故事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些作品直观地将佛教思想传达给观众,成为佛教学识普及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佛教文化与艺术之间还相互渗透,在艺术方面引入了佛教艺术表现手法,如线描、晕染等,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创新。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兴起也为佛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佛教建筑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塔、佛像和石窟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建筑在造型、构造和装饰上都高度凝练了佛教信仰和文化的核心思想,如盘云式结构、经幢式建筑、宝顶式建筑等,都表现出佛教信仰的特点。

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佛教与文学

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佛教与文学

2、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 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提出“形尽神灭”的观 点。
❖ “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 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 故数尽而不穷”
❖ 精神是无名无相的,它能感受到外物而活动,也能 凭借某种规律而行动;虽然能感受到外物,但它本 身不是物,所以物消失了,它仍然存在;虽然能凭 借某种规律,但它本身不是规律,所以规律不在了, 它依然永恒。
5、庐山东林杂诗 (晋)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 这首诗写慧远登临庐山时触景生情,产生了对佛理 禅机的感悟。
❖ 高山上散发着清新空气,幽谷中驻留着神仙踪迹。
❖ “僧祇户”是专供僧侣谷物的农户,多为掠 夺过来的俘虏。
❖ “佛图户”是专为寺庙充劳役和耕种的奴隶, 由判重罪的犯人充当。
二、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学派
❖毗昙学派:亦称毗昙宗,起于南北朝。
以研习和传播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及 其思想的佛学派别。它主要是通过对佛教法 相的分析来表述“四谛”等佛教的基本思想 以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 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 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 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 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 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 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 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 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 披面;柽松芒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社会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社会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与社会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佛教是一种来自印度的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宗教之一。

首先,佛教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来自外国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这个教义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有着极大的不同,给中国的哲学思想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其次,佛教的传播得到了当时朝廷和士族阶层的支持。

在北魏时期,佛教官方地位得到了提升,佛教寺庙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一些士族阶层也开始赞同佛教,如慕容垂、谢安等人。

最后,佛教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名僧的影响。

如东晋时期的法显、南朝宋时期的慧远等人,他们不仅对佛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将佛教的教义进行了整理和传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佛教文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意义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佛教的诸多教义对于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佛教主张“舍己为人”,尊重生命,反对杀戮和欺凌。

这些教义得到了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认同,佛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德标杆。

在佛教的影响下,当时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灵和内心修养。

其次,佛教的发展也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佛教的传播带来了一系列佛教艺术作品,如佛塔、佛像等等,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部分。

佛教的传播也使得文化交流开始得到了增加,如佛教信仰的传入,也使得诸如印度、中亚等地的文化也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中。

最后,佛教的传播还对于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宗教信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宗教信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宗教信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佛教与宗教信仰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同时,道教、儒教等传统宗教也在这一时期继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和宗教信仰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传入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不稳定、战乱频发,人们对传统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佛教得以迅速传入中国。

佛教起源于印度,弘扬人间解脱、涵盖众生平等的思想,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吸收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并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逐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成为当时社会不稳定时期的一种精神寄托。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1.皇室的佛教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皇帝对佛教抱有崇敬之心。

例如,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曾亲自前往讲经的地方听佛教讲座,还广泛征集佛经,推崇佛教的思想。

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皇帝也高度重视佛教,并亲自参与佛教的事务,给予佛教以权威和地位。

2.文化人士的佛教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佛教学者和翻译家。

他们研究佛教经典,将其翻译成中文,有力推动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其中最有名的是鲁仲连和竺法深等人,他们为后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寺庙的建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寺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三国时期开始,各地纷纷修建大规模的佛教寺院,成为信仰中心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寺庙不仅是供奉佛陀的场所,也是学习佛教教义、修行修养的地方。

三、宗教信仰多元化尽管佛教在这一时期的传播与发展颇为显著,但它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宗教信仰。

相反,道教、儒教等传统宗教同样保持了自己的影响力,并继续发展壮大。

1.道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兴起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道教在这一时期吸收了佛教的一些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义中。

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

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

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经历了一个发展的空前阶段。

这个阶段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期,其间取得了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佛教文化的部分面貌。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出现的时间比较的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以及道教和儒学两种思想文化的角逐,在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一、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背景1、佛教传入中国据传,佛教最早是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汉代中国。

但是进一步发展非常缓慢,在魏晋时期才真正开始快速传教。

在4世纪中叶之后,佛教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影响范围逐渐扩展到中原地区以至于中国各个角落。

2、社会矛盾变相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应该指出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曾经受到长期的排斥与打压。

这是由于佛教一度被认为是吸引民众注意力和地位的渗透性宗教,且夹杂着异族色彩。

但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压力的巨大推动下,佛教逐渐成为了一种宗教里程碑性的信仰之路,也是一种社会矛盾解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被视为是中国佛教兴起的重要背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主流文化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宗教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佛教文化范畴内渗透着诸多的民间道德和价值观念,并推动了当时绘画、文学、建筑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1、佛教发挥调和作用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扮演的,是一种代表社会和谐的角色。

佛教强调导致和谐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包括丰富生活与理智对待自我、族群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佛教的传播还推动着心理、文化和美学等领域的增进和提高。

2、佛教的教义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佛教的理论体系以空和无为观念为单体,激发了当时各种文化模式的变迁。

比如说,在绘画方面,佛教的传入推动了壁画的兴盛,还开创了中国绘画中的新时代;在音乐方面,佛教也推动了当时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的进步和发展。

三、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特点1、佛教规模空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是持续增长的,形成了极其剧烈的发展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与政治变革密不可分。

佛教的传入更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为当时中国的文化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一、佛教的传入据考证,佛教最早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

当时,一些有知识的中国人和外国僧人在印度等地接触学习佛教,将其带回中国。

最初,佛教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真正开始盛行。

二、佛教的影响1. 文化发展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入,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发展。

佛教为中国带来了印度文化和高度发达的佛教文明,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中国文人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学问视野。

2. 宗教信仰佛教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很快就获得了大量信徒。

佛教让中国人找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生命意义和境界,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影响。

3. 艺术发展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艺术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起来以后,不断演变,形成了众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艺术形式,如佛像、壁画、宝塔、经幡等。

三、佛教的继承1. 道教的继承在唐朝以前,佛教受到了道教的继承,道教取经向仙派、炼丹术等与佛教的介入直接相对抗或者接纳传统的儒、法、道思想形成独立的宗教。

此外,佛教对于道教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 禅宗的继承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现,为禅宗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那个时期,禅宗的诞生和传播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佛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佛教文化在中国现代传承中也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中国大陆的佛教文化传承有很多,其中崇尚禅修的佛学中心数量最多。

现代佛教文化还在以不同的形式、方式和角度来介绍和宣传佛教文化,如读书会、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为禅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与文化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里,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逐渐加深,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和文化。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从东北印度传入中国的,随着经过长途跋涉,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和组织,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因为受到了大乘经典的影响,促使了它的文化特征愈加丰富,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二、佛教文化与当时的政治局势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一个乱世,但同时又是一个承载了艺术、文化、宗教与哲学交汇的繁华时期。

这个时期,有很多政府和皇室对佛教的支持和赞赏,这种奉佛教为国家宗教的风气,促使了佛教在文化和艺术上的蓬勃发展,因为佛教的宗教性质,它与时政有一定的联系。

三、佛教艺术的繁荣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助推了佛教艺术、文化的繁荣。

在艺术领域,佛像、佛塔、佛龛、佛殿等众多佛教建筑和装饰开始出现。

佛教艺术主张“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菩萨和佛的造像,不断推动佛教艺术的发展和改进。

它们的造型通常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奥秘性,派生出了许多业已闻名的佛教艺术品。

四、佛教艺术与民间文化融合佛教艺术与民间文化的融合,创造了很多让人们赞叹的作品。

出现了舞狮舞龙、民间表演艺术、带发饰等等佛教艺术物品。

除了民间文化,佛教艺术还与一些专业人士联系,比如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壁画创作者和曲艺演员的创作等等,都与佛教艺术息息相关。

五、独特的文化传承佛教艺术与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特文化传承。

佛教的传播、宣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这对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佛教所包含的慈悲、智慧和宽容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独特的艺术和文化。

六、佛教艺术的现代价值随着时间流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意义,为人们所珍爱和向往。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与思想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与思想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与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见证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其中佛教文化和思想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佛教的传入及发展随着东汉末年社会的衰弱和蚕食,北方人口大量流动南方,佛教也随之传播。

据史书记载,佛法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信仰和思考方式,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儒家思想一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被视为一种新的宗教观念,其在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方面对中国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佛教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佛教传教士的宣传、后代佛教僧侣的不断努力、东汉末年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等等。

同时,佛教也与当时的文化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也逐渐开始吸纳佛教的影响,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也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化的特点之一。

二、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和文化层面,还涉及到政治和社会层面。

佛教强调个体的自我性和心灵救赎,这与儒家思想的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相去甚远。

因此,佛教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着重大的影响。

1. 文化层面佛教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崭新思想和文化概念,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缘起”概念,他的产生对于整个唐代的佛教哲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唐代,缘起的思维模式被更廣泛运用到了具体的思维实践中,这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和生活性,而成了唐代佛教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佛像、佛教经文等等都为当代以至后来的视觉和文学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社会层面佛教的传入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1)重义解轻信仰;文人们关心的是佛教教
义,但不热衷于佛的信仰。 (2)儒释调和;文人们通常把佛教思想与占 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统一起来,儒释互为表 里来寻求中国传统思想领域中没有解决好的 关于宇宙和人生问题的解释。
(二)佛教与玄言诗
魏晋玄学的兴起与流行,为文人接受佛教提
涅槃学派:
是以研习和弘扬大乘《涅槃经》而得名的佛
教学派;其主要思想是:“泥洹不灭,佛有 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三、神灭与神不灭的“佛教事件”
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与排佛者之间进行了一场
有关神(灵魂)是否因死亡而灭绝的争论。 神灭论主张人死则形神具灭。代表人物:范 缜《神灭论》 神不灭论认为人死而灵魂依然存在。代表人 物: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佛教与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佛教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急剧发展的时期,
据唐法琳《辨正论》记载,魏国境内曾有 “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如此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统治阶级的
大力扶植。 南朝梁武帝以为道有96种,唯佛为尊;他曾 施舍千万财物,广建寺庙,立八仗佛,富丽 堂皇,宏伟壮观。 北魏道武帝,“好黄老,颇览佛教”,在他 统一北方的战争中,“见诸沙门、道士,皆 致精敬”
2、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提出“形尽神灭”的观 点。 “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 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 故数尽而不穷” 精神是无名无相的,它能感受到外物而活动,也能 凭借某种规律而行动;虽然能感受到外物,但它本 身不是物,所以物消失了,它仍然存在;虽然能凭 借某种规律,但它本身不是规律,所以规律不在了, 它依然永恒。
4、郦道元《水经注》
郦道元(约470—527),北朝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博 览群书,广游天下、四处搜集 各地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 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 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 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

统治阶级扶植佛教,不仅把佛教看作是一种祈 福平安、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自觉地把佛教 当成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制定了比较完备的 僧官制度。
“监福曹”是国家对佛教的管理机关。 “道人统”是国家任命的僧官。 “僧祇户”是专供僧侣谷物的农户,多为掠
夺过来的俘虏。 “佛图户”是专为寺庙充劳役和耕种的奴隶, 由判重罪的犯人充当。
供了契机;玄释合流,又产生了玄言诗。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与
儒家思想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 以自然无为、达生顺民的老庄思想为主旨, 同时又糅合儒家经义学说,因而带有儒道兼 综的色彩。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 阮籍等。 他们论道说理玄妙,行事标榜清高、旷达洒 脱。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它的出现一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学派
毗昙学派:亦称毗昙宗,起于南北朝。 以研习和传播说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及 其思想的佛学派别。它主要是通过对佛教法 相的分析来表述“四谛”等佛教的基本思想 以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成实学派:
是研习并弘扬《成实论》的佛教学派。“成
实”意为成立“四谛”真实的道理。其主要 思想是人法两空,人空如瓶中无水,法空如 瓶体无实,人法皆无自性。

慧远(334—416),俗姓 贾,中国东晋山西人,从 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 十三岁时随舅父令狐氏游 学许昌、洛阳等地。精通 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 岁时,前往太行山聆听道 安法师讲《般若经》,悟 彻真谛,感叹地说: “儒道九流学说,皆如糠 秕。” 于是削发出家,随从道安 法师修行。

后来入住庐山东林
1、范缜《神灭论》
《神灭论》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阐
释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和形是相互 结合的统一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 则神灭”
范缜在文中还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的形体
与精神的关系比作是刀口与锋利的关系。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 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以及富有哲理的雄辩 色彩,使《神灭论》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 名篇之一。

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朝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
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清晨入 古寺,旭日初升,光照树林,禅房幽静,鸟 儿愉悦。诗人看到此景此情,不禁感到内心 烦恼涤净空荡,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 妙;四周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悠扬钟磬 之音,把人们引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3、《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片段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 游。于时,交徒同趣三十余人,咸拂衣晨征,怅然 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 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 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 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 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 石台、石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 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 披面;柽松芒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
是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跟 佛教流行有很大关系,是玄释河流的产物; 它的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阐释老庄和佛 教哲理;代表人物孙绰、许询。
5、庐山东林杂诗 (晋)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这首诗写慧远登临庐山时触景生情,产生了对佛理 禅机的感悟。 高山上散发着清新空气,幽谷中驻留着神仙踪迹。 稀有细微的声音演奏着天地的万籁,只听到山泉叮 叮咚咚响。 有一位游人在这里信步漫游,随意走没有目标。 挥手拍击云门曲,思考着内心的障碍怎样去突破。 私心杂念不断碰撞佛门玄理,但性体和法相之间是 没有分隔的。 怎么样才能不借助冲天之羽翼,也可以飞过九霄云 天呢? 妙境来源于平和的心,开悟时一定会胜过三界。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寺,与刘遗民 等人 结社,专修“净土” 之法,以期死后能 往“西方极乐世界” 故后世净土宗尊称 他为“净宗初祖”。
东晋是一个对自然山水觉醒
的时代,众多文人墨客淡泊 名利、藐视权贵,自觉走出 狭小书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谢灵运率先创立了山水诗派, 陶渊明则成为田园诗派的创 始人。 慧远则写下了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山水游记《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
四、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文人
佛教自东汉在中国流传,到魏晋南北朝已被
中国文人知识阶层广泛接受,研究佛教对中 国文学的影响,应从这一时期开始。 在中国士大夫眼里,佛教传入中土是一种外 来宗教信仰对一个文化高度发达国家的传播, 它不是对中国人意识的“征服”,而只能是 “融合”,即把它自身独特的思想内容,补 充到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