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
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
A。
信号学习B。
辨别学习C。
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3。
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
连锁学习B。
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
A.练习律B.准备律 C。
效果律 D.联结律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 D.惩罚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替代强化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
建构主义学习论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
A.苛勒B.布鲁纳 C。
斯金纳 D。
奥苏伯尔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
A。
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意义学习11。
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A。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A。
社会规范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规范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规范是指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
准则和规则。
遵守社会规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
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首先,社会规范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只有遵守社会规范,才能更好地与
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在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秩
序和礼仪,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都是社会规范的表现。
只有遵
守这些规范,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规范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不断适应各种环境和情境,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规范
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比如,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
和规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尊重长辈和
关爱家人,能够维系家庭和睦和谐。
只有遵守社会规范,才能更好
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社会规范学习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遵守社会规
范可以让人们更加自律和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遵守环保规范可以
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只有遵守社会规范,才能让人们
过上更加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总之,社会规范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遵守社会规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社会规范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守规矩的好公民。
【字数:500】。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及分类一、学习的界说(最早出现于孔子《礼记·月会》篇中“鹰乃学习”一语)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
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是学习者反复练习而形成经验的结果。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1、学习的层次:1)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从简到繁分8个层次):①信号学习。
经典反射即是一种信号学习。
创始者巴甫洛夫。
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
又叫原理学习或命题学习。
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⑧解决问题学习。
2)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依据学习进化水平,划分成4类)①反映性学习②联结性学习③综合性学习④象征性学习2、学习的类型1)依据学习目标分类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个领域,即学习的三种类型: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技能领域学习。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6等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依据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他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⑴智力技能。
又叫智慧认知,包括快速阅读、默读、写作方法。
⑵认知策略。
是核心,包括学会学习,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⑶言语信息学习。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⑷动作技能学习。
⑸态度学习。
3)依据学习内容分类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
⑴知识的学习。
⑵技能的学习。
⑶行为规范的学习,也称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学习的主要理论一.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又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观点: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学习规律:1. 准备律:当学习者在心理上有了准备时,即有了某种学习的心向时学习就会产生满意感,反之,会产生烦恼感。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经典实验: ——主要揭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4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泛化与分化: (1)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 (2)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3)必须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才能形
成分化。
18
模仿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子过程
子过程
活动
注意 保持 复制 动机
突出任务的相关特征,把复杂任务分成细小的部分,使用能 力高的榜样以及演示出榜样行为有效性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复述要学习的信息,以视觉和象征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 的材料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可以提高保持的效果
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心理)表征相对照。反馈能够 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
可以说: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 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5
(三)特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是凭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而实现的
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体
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情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 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 活动也感到烦恼。
12
这一学说的借鉴意义: 1、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
确立“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 功之母”的观念。 2、要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 “学业成就感”。 3、注意练习在巩固学习效果中的作 用。
大家好
1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2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一、学习的本质意义 (一)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
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独立学科。
单选学派: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德。
心理意识是由元素构成,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威廉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研究心理的机能作用(基于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观点强调研究可操作、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洁,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华生。
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形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费洛伊德,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
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人皮亚杰。
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价值。
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有价值的。
代表人马斯洛概念: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概念: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答:描述、解释、预测与控制高等教育所涉及的教和学的现象。
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概念: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简答: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教学认知能力(了解,理解,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的设计,学的设计)教学调控能力(课堂管理)教学评价能力(评学生,评自己)正确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言语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重难点是否清楚,教学态度是否认真)简答: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大学教育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教师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教师的自信。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PPT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 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 反对:如果别人也需要 这种要怎么办呢?要考 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教育心理学
• 结论:6阶段按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道德 社会化发展不仅依赖成熟,还以来于智力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 • • • • • • • • •
2、弗洛伊德的道德情感发展的理论 (1)个性结构: 本我:原始 受本能冲动驱使 无规范 自我:本我与现实之间,既满足基本需 要,又控制过分冲动 被动接受 规范。 超我:在个体内心代表社会道德,监控 自我的行为,通过良心作用,使 之趋向社会规范。
教育心理学
(三)社会规范的作用 1.它是个体社会行为选择及定向的工具 2.是社会控制及社会秩序维持重要手段
•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
乱,乱则穷矣”(《苟子· 富国篇》)
教育心理学
• 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影响因素:
•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的学习:
• 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
将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 • 前习俗水平: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 或服从于权威、成人的判断。 • 习俗道德水平:对是非判断能注意到家庭与社 会的期望。 • 后习俗道德水平:个体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 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
教育心理学
•
•
• • •
•
↗惩罚和服从定向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之前)↘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 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小学中年级)↘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青年期)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
(二)品德的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名词解释(1).
51、人的三种表征(表象)系统(布鲁纳):①动作再现表象;②图像再现表象;③符号再现表象。
52、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为什么和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43、加涅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5分类:①言语信息;②智慧技能;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44、布卢姆学习(教学目标)3分类:①认知领域学习;②情感领域学习;③动作技能领域学习。
45、我国心理学家学习4分类:①知识学习;②动作技能学习;③智慧技能学习;④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4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代表有皮亚杰和布鲁纳和维果斯基。a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b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c学生观:教学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47、认知学习理论:
①苛勒(德国)的完形-顿悟说:由格式塔心理学派(又称完形心理学)提出。<经典实验是黑猩猩“接竹杆实验”。>他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②。加涅的信息三级加工学习理论:他认为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A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B执行系统C期望系统。√信息三级加工系统过程——环境—感受器—感觉登记(瞬时/感觉记忆)—短时记忆+注意/复述—长进记忆+提取/检索—反应发生器—反应器+环境—期望事项—执行控制。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教学课件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
(一)主要内容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 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 4.品德心理; 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此外,科学趋向的教学论进入教育心理学也成为一种趋 向。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本章知识要点 • 1、掌握学习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各种学习
事例; • 2、了解学习的不同标准的分类; • 3、掌握与熟悉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4、了解元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 重点 学习理论 • 难点 元学习理论 •
进入
第二章 学习理论
• 第一节 学习概论 • 第二节 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元学习理论 • 本章复习思考题
– 中国:
•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荀子:“教学相长”
– 西方:
•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阶段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
第二章二、填空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4)的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教育心理学 7知识的理解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掌握知识可 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知识的 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理解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基 础, 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也是知识的应用的前提。 知识的应用是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最 终目标。同时,知识的应用能有效地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二节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2)难下定义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这 (2)难下定义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这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S. 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S. H. Hulse) 等人根据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否明显, 是否易于用规则加以表述而作出的分 类。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3)初级概念和次级概念。这是奥苏伯 (3)初级概念和次级概念。这是奥苏伯 尔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提出的分类。 初级概念是指从概念的正反例中分析 和概括出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 二级概念是指不经过对例证的观察分 析,直接从规定其本质特征的定义中 获得概念。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 过程。 过程。 因此,以同化的方式获得概念需要具 备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学生头脑中必须有相应的有关概念, (1)学生头脑中必须有相应的有关概念, 以同化新概念。 (2)新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新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感性的概括是在教材直观过程中自 发进行的,其作用是分出事物的共 同特征,它不一定能区分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学生在通过直观获得感性知识的同 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对直观对象进 行概括,但这种概括比较表浅。
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
理性概括是在意识到经验不足时发 生的自觉分析综合的结果,其作用 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质和内在联系。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社会性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研究者视野是在20世纪30年代幼儿社会能力是影响其认知、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读社会性包括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社会性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里特性。
二、社会性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品质、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性情绪第二节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社会能力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亲社会行为能力(助人、合作、分享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前提、条件)亲社会行为能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给予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带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社会能力的价值1.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被拒绝和被忽视型幼儿比受欢迎型幼儿在人格、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更多的内向、冲动等特征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特别关注内向、自卑、情绪低落、易激惹的幼儿•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发现不同观点间关系的能力站在他人角度,感知、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理解他人需求•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幼儿的社会行为是一系列信息编码的过程,包括社会线索编码,对社会线索的解释理解、目标澄清、达成反应建构、反应决定,及实施行为等过程影响社会能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两种社会加工模式,认知理解归因模式-儿童如何理解、解释他人的行为;心理理论的反应决定模式,即幼儿根据社会情境的线索、已有的社会交往经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期,并付诸行动。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
、(4)动机。
10、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是(1)习得效应、(2)抑制与去抑制、(3)反应
促进、(4)刺激指向、(5)情绪唤醒功能。
11、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是(1)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3)自我强
化。
12、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3、下列学习策略中不属于麦基奇分类体系的是(3)。
(1)元认知策略;(2)资源管理策略;
(3)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4)认知策略。
4、下列有关认知策略学习的论断正确的是(3)。
(1)认知策略不能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发现习得;
(2)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与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没有区别;
(3)认知策略应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习得;
、(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
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阶段的第三、四阶段。
13、皮亚杰首创对偶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重要性;(2)开展学习竞赛;
(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
提高学习效率。
7、儿童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做了写作指导,可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4)。
(1)生活经验;(2)观察力;(3)思维灵活性;(4)写作策略。
教育心理学学习概述-2
学习与成熟的关系: (1)新学习受制于已有的学习准备; (2)学习又不能消极地迁就已有的学习准备,而 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准备。
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条件
一、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智商、知识准备、学习态度、意志特
征; 外部条件:教材内容与编排方式、教师的特征、 教学方法、集体风气、合作与竞争、家庭教养方 式、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条件
三、认知变量和非认知变量
认知变量: 认知结构 智力发展上的准备、智商 学习策略、认知方式 教材 非认知变量: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如求知欲强 情感特征、意志特征:乐观、有毅力 人格特点,如大胆尝试。
第五节 学习的生理机制
二、脑的结构和学习 1、大脑成熟与大脑可塑性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与大脑的语言区的功能变化相联系。 美术和非美术专业大学生对颜色的识别:激活脑 区范围、 激活的程度不同。 2、脑功能的定位 语言区:枕叶、颞叶、额叶 感觉区 运动区 3、大脑半球优势效应:相对性 左半球: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理性的、逻辑的 右半球:视觉的、平行的、整体的、模拟的、想象的、 艺 术的、直觉的 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两半球参与
第一节
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掌握知识、技能这类学习内容来看,学 生所学习的是人类的社会历史经验。 第二,从学习的形式看,学生的学习以间接获得 经验的形式为主。 第三,学生处于身心不断发展时期,因此学生的 学习要求德、智、体诸方面统一协调地发展。
教育心理学 学习及学习分类
1、一个婴儿在牙牙学语“嗒-嗒-嗒-嗒-嗒”; 2、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3、一个学步儿童在唱歌,“old McDonald has a farm,EI-E-I-O ” ; 4、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的吸引着; 5、当儿童看到医生拿着针筒走进来时,他感到害怕; 6、当突然听到门“砰”的一声,托儿所里的一个孩子跳了 起来; 7、当邻居的小狗冲过来时,幼儿园的一个孩子尖叫起来; 8、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式 是:用2除后再乘以10(例如,428ⅹ5可以表示如下: 428/2=214ⅹ10=2140)
大师们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美国学者代表性的观点 R.M.Gagné认为人类的学习现象极为复杂,必须进行分类。
1965年出版的《学习条件》一书,经1970、1977、1985年三次修 改,最后版改名为《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其中将学习划为分 五种:
2、智慧技能
主要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其中又分为五个小类: (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如区分两张不同的面孔,区分两 个不同字母如b与d的音和形。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如从大量餐具中识别“碗” 和“杯子”,从大量动物中识别“马”。具体概念一般不能下定义, 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并归纳出来的。
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 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 ( )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 (1)言语信息 (2)态度 (3)动作技能 (4)智慧技能。 3.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 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 学习是( )。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 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 习。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学习分为知识学习11111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 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5.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6. 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9.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
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1. 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14. 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可比性。
15. 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信度(可靠性)16.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信息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中。
1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20.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2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3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3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4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48.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师人格特征。
51.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5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乱,乱则穷矣”(《苟子·富国篇》)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及影响因素:
•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的学习:
• 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
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 主体内在行为需求,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 行为调节机制(即品德)的过程,即规范 内化。
• 第二节
合肥学院教育系
(二)品德的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
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P406)
• • • •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 指人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通 常表现为对道德现象或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 及其意义的认识。它包括对一定道德知识(如道 德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等)的掌握,也包括以这 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变为信念,并且 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
将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 • 前习俗水平: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 或服从于权威、成人的判断。 • 习俗道德水平:对是非判断能注意到家庭与社 会的期望。 • 后习俗道德水平:个体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 社会法律及其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
合肥学院教育系
•
•
• • •
•
↗惩罚和服从定向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之前)↘工具性的相对主义阶段 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小学中年级)↘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青年期)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 社会规范的学习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
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品德形成发 展的过程。
合肥学院教育系
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一、什么是品德: • (一)定义: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 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 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一种个体 心理现象,实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 规范在个院教育系
• 2、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
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包括他人和自己)是否 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 验。 • 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知或能满足自 己的道德需要的,都会产生积极的、肯定 的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 的情感体验
合肥学院教育系
• 3、道德意志
合肥学院教育系
• 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强调儿童发展的 主体性。 • 皮亚杰在二三十年代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 了创造性的研究,但当时未能引起重视。
合肥学院教育系
•
(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A、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 B、研究结果:通过个体对故事情境问题的回答,
认知,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 锻炼。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一)品德形成的理论 1、道德认知形成的理论 (1)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 A、基本观点: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 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 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 地、公道地对待别人的人。着重研究了儿童对 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以及儿 童公正观念和对成人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 对偶故事法
•
合肥学院教育系
•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 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知的倾向和深度。 • 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志这种个体意识 力量的来源,道德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知和道 德情感形成的速度和水平。 • 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知的指导和道德情感的催 化以及道德意志的调控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 炼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
合肥学院教育系
(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 1、交往需要
↗禁止性范 • 2、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 ↘倡导性规范指 • 3、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 • 4、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社会规范学习关键)
合肥学院教育系
三、社会规范学习的意义: • 1.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内 容和主要手段 • 2.社会规范学习与心理健康: • 3.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的形成发展:
前习俗水平
合肥学院教育系
服 从 和 惩 罚 定 向 工 具 性 的 相 对 主 义 阶
依据行为结果,评 赞成:可以偷,因为他 定行为好坏,受赞 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 扬行为既是好行为,东西,不该受罚。 受惩罚行为既是不 反对:头东西会受罚。 好的行为 评定行为好坏,主 赞成:他妻子需要这种 要看是否符合自己 药,他需要与妻子共同 的要求和利益。 生活。 反对:他的妻子在他出 狱前会死,因而对他没 有好处
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排除内外障碍 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 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 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内心矛盾的过程。体现 意识的能动性。 • 在人为实现道德目标所进行的行动中 这种能动作用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或坚韧 自制这两种行为方式。
•
合肥学院教育系
• 4、道德行为
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进行 的各种具体行动,是实现道德需要、道德 动机的手段。 • 是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合肥学院教育系
好 孩 子 定 向 阶 段
维 护 权 威 和 社 会 秩
第一节 社会规范学习的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规范 (一)社会规范的定义 社会规范(social norms)是社会组织 根据自身的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 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准则或规 则。
•
合肥学院教育系
(二)社会规范的特点 • 1.标准性: • 2.社会制约性 • 3.历史性
合肥学院教育系
(三)社会规范的作用 1.它是个体社会行为选择及定向的工具 2.是社会控制及社会秩序维持重要手段
合肥学院教育系
• B、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阶段:P408
无律阶段(5岁前):按自己的想象接受规则,规 • 则不具约束力。 他律阶段(5-8岁):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依 • 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对错 • 赞成严厉惩罚。 自律阶段(9-11岁):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公 • 平公正)进行道德判断,意 • 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学会 • 依据内在动机和后果判断行 • 为强调惩罚与错误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