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基于“公交都市”建设的城市出租车战略发展研究
基于“公交都市”建设的城市出租车战略发展研究出租车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应在“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本文基于“腾讯微博”推出的为期7天的西安市出租车调查问卷,分析现有出租车运营中出现的症结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正在建设与即将步入“公交都市”的城市出租车发展提供借鉴。
标签:出租车发展公交都市建设随着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恶化及低碳城市建设,公交优先发展已成为各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012年,为了推进各大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公交,倡导绿色出行,交通运输部选取了12个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引领我国城市公交发展走向正确的方向。
西安市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已成功申请为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公交设施建设、加大公交投资力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出租车作为一种为公众服务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方便、舒适、灵活、全天候以及“路到门”等特点,其共享程度不及大中容量公交广泛,具有更接近于私人物品的性质。
出租车作为城市常规公交重要的补充部分,在大力建设“公交都市”的进程中,应加强重视。
一、出租车在城市交通客运中的定位出租车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不经济与不可或缺两个特性。
所谓不经济,是指相对于大容量公交,出租车是一种效率低,对环境和道路压力大,便捷、价格较为昂贵的交通方式,不宜作为城市公交的主体形式。
所谓不可或缺,是指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会对出行提出更高要求,如舒适、方便、快捷等,而这些要求是大中容量公交所不能及的,除了私家车能提供这种服务外,便是出租车,相对而言,出租车比私家车可持续,因此出租车需要保持良好发展。
现阶段出租车的定位基本可以确定为满足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群体的个性化出行、部分公务出行和社会大众特殊出行需求的交通方式,是大中容量公交的重要补充。
此外,出租车还具有以下两项基本功能:1.抑制低效率车辆的增长。
嘉峪关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
嘉峪关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规划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嘉峪关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交通枢纽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嘉峪关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对嘉峪关市的现有交通枢纽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我们发现,目前嘉峪关市的交通枢纽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交通拥堵、交通设施老化、交通信息不畅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例如,可以通过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市区道路交通状况;加强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建立智慧交通系统,提升嘉峪关市交通枢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我们着重分析了嘉峪关市未来交通枢纽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我们认为未来嘉峪关市的交通枢纽应该朝着“便捷、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1.发展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更多地铁、轻轨等便民交通设施;2.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通,打造更为便捷的跨城交通系统;3.推广智能交通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缓解交通拥堵问题;4.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出行理念,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对嘉峪关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安排。
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我们还将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嘉峪关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市民的出行体验,为嘉峪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嘉峪关市的交通枢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交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交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交通领域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一环,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直接关系到交通领域的发展状况。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增长、汽车拥有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交通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交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交通领域存在的问题1.交通堵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堵塞既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导致了很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交通行业应当时刻重视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3.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因素导致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交通领域需要对环境污染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研究方法1.大数据分析通过对交通领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的车流量、路况、出行方式等信息,对于解决交通堵塞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交通部门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
2.仿真模拟通过建立交通仿真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情况,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仿真模拟可有效帮助交通部门分析和制定交通规划。
3.交通运营管理对于交通运营管理,交通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运营效率。
如推广共享单车、优化公交线路、推广电动汽车等,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轻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4.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是解决交通事故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等方式,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交通领域的发展与城市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紧密联系,对于解决交通领域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实现交通事故的减少、环境污染的改善以及城市交通运营效率的提高。
《城市交通学研究方法》解读
读书:城市交通学研究方法解读《》石飞缘起城市交通问题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对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巨大,尽管城市交通事业发展良好、各项缓堵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难以触及制约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性问题,如缓堵和治堵的目标不明确(是治理小汽车拥堵还是治理公共交通拥堵)、城市如何适应公共交通的发展(常见的是反向操作,即让公共交通适应城市)、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而易忽视软性政策研讨(存量规划背景下的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等。
可见,有关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很大的广度和深度值得拓展。
而这又远非一个学科领域所能囊括。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建筑师梁思成,他于建国初期留下的“梁陈方案”对交通规划标定方向。
那个年代,还未出现专业的交通规划师或交通工程师,一位建筑师、且为古建保护与设计方向的建筑师为全国人民描绘了首都多中心的美好方案,以及方案下的交通量与能源使用量预测。
可见,建筑、规划领域的学者们很早就在关注城市交通问题,而城市交通也难以脱离其他学科孤立存在。
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麦克法登为城市交通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
他凭借“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贡献”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离散选择模型大量应用在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等模型中,常见的如多项Logit 模型。
这是另一个城市交通研究与其他学科牵手的案例。
认知与城市交通关联的学科众多。
交通是城市四大核心功能之一,交通设施是城市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交通问题具有城市性。
不同类型用地各有其区位选择理论,交通问题的产生可能源自空间布局和区位选择,这说明城市交通具有地理性或空间性。
交通是居民生产生活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从维护居民日常出行权利的角度,交通问题具有社会性。
经济杠杆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费率与个人收入水平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居民出行行为,世界级城市中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因此城市交通带有经济学属性。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道路红线宽度: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 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 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在道路的不同部位,这四部分的宽度有不同的要 求,所以,道路红线实际所需的宽度是变化的。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
道路等级 快速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一般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城市道路交通系 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包 括道路网系统以及依托于城市道路的客运交 通系统、货运交通系统和行人交通系统。 城市道路的分类。按照道路在城市总体分局 中的骨架作用和道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对 道路进行分类。 国家标准规定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 次干路、支路四类。 按照交通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 路两类,主要依据道路上交通流的性质来确 定。
客运站:大城市作为地区公路枢纽的城市,常将 客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为多个方向的长 途客运设置相应的客运站,并用城市交通性干道 与公路相连。中小城市一般设一个客运站,或客、 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 货运站、技术站: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运 站应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以工业产品、原料 和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工业区、仓库 区或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可在对外公路交汇的地点 或城市入口处设置公路过境车辆服务设施,这些 设施可与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结合设置相互依托。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
城市主要铁路设施及其布局
铁路站场分为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几类。
会让站、越行站是铁路正线上的“分界点”,主要进行铁 路运行的技术作业,间距约8-12km。其布置形式有横列 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站坪宽度除正 线外,配到发线1-2条。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营发展策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营发展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05-19T11:47:32.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5期作者:余萍[导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经济环保高速高效的独特优势,能有效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公众出行效率。
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武汉硚口 430000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经济环保高速高效的独特优势,能有效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公众出行效率。
智能化、创新化、信息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力争于2025年形成中国式智慧城轨,2035年进入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前列。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分析“互联网+”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主要应用和建设要点,最后探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互联网+”;智能化;发展策略1 智慧城轨的发展意义及目标智慧城轨是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服务、调度、运行等智能化发展,满足乘客多元化的需求、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目标。
2“互联网+”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建设要点2.1“互联网+”在城市轨道的典型应用2.1.1改变支付方式,优化乘客出行体验当前移动支付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利用二维码、NFC、人脸图像识别等技术,改变乘车支付方式,通过不断减少单程票的采购和制作、减少自动售票机的配置数量、降低车站现金交易数额,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金票款难缴的问题。
2.1.2完善交通接驳,提高出行效率市民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同和接受度逐步提高,迫切需要更大运载量的轨道交通方式,对不同交通方式接驳的需求更加旺盛。
利用大数据提供周边信息、交通换乘等实时信息查询服务,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大运量、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对于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运营进行深入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1、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它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效率,还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规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前瞻性原则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交通需求,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城市的长期发展。
(3)可持续性原则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选择环保型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4)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舒适度,设置合理的站点布局、换乘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3、规划的内容(1)线路规划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人口密度、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
线路规划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便捷的换乘体系。
(2)车站规划车站的选址要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商业活动、土地开发等因素,同时要保证车站的规模和设施能够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3)车辆选型根据线路的客流量、运营速度、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车辆类型和技术参数。
(4)运营组织规划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行车组织方案、票务政策等,确保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
4、规划的影响因素(1)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区域会影响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例如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
(2)人口与就业分布人口密度和就业岗位的分布是决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的重要因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作,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但从我国城市公交现状看,不少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问题并提出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发展问题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加重,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1.2研究目的及意义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化,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舒适、安全快速、低污染的交通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2.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2.1.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有公交汽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和自行车组成。
现如今,我国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与城市公共交通承载量不匹配,制约着城市交通发展的同时,更限制着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发展。
2.1.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问题城市交通体系是保障当前城市正常运作的动脉,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持续增加。
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1)城市公交的出行率低。
虽然在一些城市中实施了公共交通优化策略,且公共交通的数量和运输量也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公交的出行占比仍然不高。
(2)公交服务水平低。
车辆准点率低、路线不合理、换乘不方便、卫生差、密度低,这些都是服务水平低的表现。
(3)公交基础设施缺乏整体性。
国内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缺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统一规划。
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往往是容易被忽视掉的,这导致居民出行的不便和管理城市。
(4)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进行公交网络规划时,一些交通规划设计师对于城市的分析深度不够,只是生硬的参照规范条例,没有形成科学化的研究,使得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工作效率不高。
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本文先提出目前我国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而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城市道路,并探讨了城市道路合理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道路规划管理,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化城市交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
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很多城市进行了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定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专项规划,通常是根据历史和现状的城市交通供需状况与城市人口、经济和上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城市未来的人口、上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交通运输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出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3 我国城市现有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系统普遍存在着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道路负荷均已接近满载,平均车速甚至下降到10 km /h。
从总体上讲,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少对城市交通总需求和总容量的预测;缺乏城市交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政策的研究以及对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政策、措施的深入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系列健全的交通方面的法规,如《公共交通法》、《停车场法》、《轨道交通法》等。
与之相比,我国在交通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健全,即使立法状况较好的北京,也是从2001年起才开始实施《北京市机动车道路停车秩序管理办法》。
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规划研究
ar eas.
 ̄
m ml Gaect, a tr a g h u Ralrn p r t n Trn p r t nh b D v lp n t tg t , t i E se nGu n z o . i a s o ai , a s ot i u , e eo me t r e y ! y t t o ao sa
开发 区的 产 业 基础 和 发 展 平 台 , 以 “ 国际 化 ,商 务 、生 态 、 便捷 、综 合 高 效 、可 实施 ” 六 大 主题 来 规 划建 设 广 州 东 部 交通 枢 纽 中心 、 广 州 东部 地 区综 合 性 公 共服 务 中心 , 成 为 广 州市 门户 功 能 区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入的研究,沈景炎提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 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的构想[,段进以高速铁 川 路和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例提 出枢纽规划应 注意城市空间发展的建议[,薛东提出轨道交 引 通换乘枢纽与配套商业综合开发的模式E ,戴 3 ]
浅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
浅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活动得以良性发展的血脉。
长期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增长和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瓶颈。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从总体上有效处理好城市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和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及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问题交通发展目标战略引言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如何从总体上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目标。
制定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从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和问题的症结入手,依据未来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经验,确定一个时期的交通战略目标,寻求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以保证交通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我国当前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尽管中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严重失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每况愈下。
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道路交通环境恶化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汽车有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增长缓慢,致使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城市路网总容奄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
大量的自行车与汽车交叉混行,使拥挤阻塞的程度更加严重。
城市中心地区的道路网负荷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最终使小汽车这种本属高效率的交通方式走向高效率的反面。
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四网融合”首次见诸于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意见提出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四网融合就是要缝合从城市到区域的界限,打通跨条块、跨部门的壁垒,真正实现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同时促进区域交通低碳发展。
在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青岛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结合其独特的海湾型、离散式、超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布局,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组织层次,强化突出市域(郊)铁路在铁路网和轨道交通网之间的重要作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出行需求,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一、四网融合现状1.1 基本情况目前青岛市轨道交通与铁路网络主要存在四个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目前运营城市轨道线路7条,运营里程合计315km,分为市域快线和市区线,其中市域快线主要服务于城市郊区和周边新城、城镇与中心城区联系,设计速度一般为120-160km/h,与市域(郊)铁路速度相当;市区线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的通勤(学)、公务等出行,设计速度一般不超过80km/h。
市域(郊)铁路:主要服务中心城区与市域卫星城的出行,满足日常的通勤(学)、商务、公务、旅游等客流,运行速度高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速度一般在100-160km/h,目前运营市域(郊)铁路有2条,分别为青岛-平度、青岛-莱西。
城际铁路:主要服务于相邻城市之间的出行,设计速度一般在250km/h及以下;高速铁路:提供青岛市与其他距离大于300公里的城市间出行服务,设计速度一般为250-350km/h。
1.2 存在问题(1)“四网”主体明晰,工作界面独立,缺乏互动和联动。
城市轨道以青岛地铁集团作为主体实施部门,高铁、城际铁路以国家铁路部门为主体。
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交通需求特征以及运营服务存在较大差异,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方法随着我们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益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旅客数量,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Traffic Demand Analysis交通和运输的增长要求城市规划者进行有效的交通规划。
首先,必须了解交通需求,并根据现有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容量,准确地估计未来几年内的交通需求。
交通需求分析关注的是两方面:汽车流量和客运量。
汽车流量可以通过汽车排放量的监测或交通调查的方法来分析。
客运量的分析一般是通过对外部城市的客运量和内部客运量的统计和分析来完成的。
Traffic Network Modeling城市交通规划还涉及到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建模和分析。
城市交通网络包括公路网、地铁网、公共汽车网络和其他公共交通系统。
建模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用 GIS具来模拟和分析。
该工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交通状态,并建立更有效、安全的铁路网络结构。
Safety Assessment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城市计划者需要进行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包括对轨道设施、运营管理系统以及司机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安全评估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安全运营。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Rail Transit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和施工方面,除了考虑城市的规划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地形、地下管线等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便确保系统的安全和效率。
施工时,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设备来完成,并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Operational Management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式开通后,仍需要对其进行经常性的运行监控。
运营管理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策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能耗和环保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途径。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传统的轨道交通模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交通需求不断上升,传统的轨道交通模式已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交通需求。
2.提高运输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运营模式,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和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节能减排: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污染排放,创新模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排放。
2. 创新发展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化运营: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效率。
2.自动驾驶技术:采用自动驾驶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速度,降低运营成本。
3.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调度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4.多元化服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如定制化出行、一站式出行服务等。
5.绿色环保: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降低轨道交通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3. 发展策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土地使用权、税收优惠等。
2.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推动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提高轨道交通的性能和效率。
3.人才培养:加强轨道交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价值2.1 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较大的运输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车的出行频率。
2.2 提高出行效率相较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运行线路和时间表,能够为乘客提供准时、快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能耗低,有利于提高城市整体出行效率。
2.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能有效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轨道交通还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2.4 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低的能耗和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轨道交通还能减少城市噪音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5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发展实力。
美观、舒适的轨道交通设施,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3.1 科学规划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确保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的高效运行。
3.2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政策。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3 技术创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研发新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节能环保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现轨道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3.4 人才培养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持。
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南海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城市。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口市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选定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作为课题,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海口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提高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
二、研究目的1.了解海口市公共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海口市公共交通的供需状况;3.探讨优化海口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和发展方向;4.提出科学合理的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海口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网络和覆盖面积、线路设置和客流状况、车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分析。
(2)海口市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
(3)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主要从公共交通运营模式、车辆管理、路网规划、智能化等方面出发,提出科学有效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查阅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现有文献,了解公共交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运营实践。
(2)问卷调查法。
通过编制合理的问卷,对海口市市民和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公共交通的现状和需求,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实地调研法。
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交通从业人员等多种方式,对海口市公共交通情况进行了解。
(4)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海口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和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海口市公共交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出合理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提供支持。
四、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海口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海口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交通强国战略下城市交通发展要求与对策重点
文章编号:1672-532(2020)06-0001-09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DOl:l().13813/ll-5141/u.2()2().()041交通强国战略下城市交通发展要求与对策重点陆化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北京100084)摘要:中国城市正面临交通拥堵严重、雾霾现象普遍等“大城市病”的困扰,交通强国建设为破解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在对城市交通现状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解读交通强国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
提出城市交通应按照系统工程思想、交通工程原理,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新技术等综合对策来解决。
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应从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三个层面,全面实现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构建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系统。
需要尊重交通规律,分析交通机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制定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
同时,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是关键。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强国;交通管理;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TOD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Key Points and Strategies Guided by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Enhancing Transportati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Lu Huapu(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Chinese cities are currently facing typical"megacity syndromes”such as sever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widespread smog.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enhancing transportati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solving urban traffic problems.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for enhancing transportati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Itis proposed that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should be resolv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ystems engineering,fundamentals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and fully utilizing the new intelligent traffic technologies.To implement of the Program of Enhancing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 Transportation,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should be fully realized from the three levels:cluster of cities,metropolitan area and city,and a comprehensive green transportation oriented system should be built.The paper emphasizes that the bes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come from understanding traffic fundamental laws,analyzing traffic mechanisms,fully utilizing data and intelligent means,which canlead to the scientific,systematic,intelligent,and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s.The paper concludesthat the integrated systems are the key to solve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blems.Keywords:urban transportation;enhancing transportati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traffic management;integration;green transportation;intelligence;TOD收稿日期:2020-03-13作者简介:陆化普(1957—),男,辽宁铁岭人,博丄,教授,博丄生导师,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规划、智能交通、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第一章总论1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
从运输性质,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类型。
从交通的位置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按交通性质和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2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关注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和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
3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4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都同道路密切相关,(1)宏观景观,(2)中观景观,(3)微观景观。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宫城、衙署)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6 我们从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到: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对城市布局的不同要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形态;不同的城市布局又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形态,,交通形态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 交通分流有三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出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包括在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上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以把中远距离的快速交通同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出来。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和步行专用路。
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
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探讨范波峰(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阐述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供需状况,明确了交通需求管理在我国城市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改变出行分布、优化交通结构、均衡路网交通等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需求管理;实施策略引言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解决城市的交通阻塞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实践证明,增加交通供应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无限增长的,只靠加大投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一个交通系统要有效率地运行,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必须达到相对平衡。
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交通供给与需求,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交通需求管理(f m M)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交通需求管理(Tr ave D em a nd M a ne ge m e nt简称TD M)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来影响出行者的行为,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对空间和时间的出行需求的目的,从而使交通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运行。
根据城市交通供需双方关联作用的时空范畴,城市交通供需关系的结构层可以细分为四个子层面: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组织管理【l J。
首先,政府在城市战略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经济、政治、自然等发展因素。
为城市交通供需的规模定下基调。
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综合规划,决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人121、就业岗位等分布,在宏观上决定了交通发生、吸引、分布和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与流量,从而政府对交通需求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接着,制定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具体规划城市路网结构、交通结构、交通枢纽、站场、港口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等专业规划,从而通过规划城市交通的供给结构,确定交通设施和客货运在城市空间范围的分布。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网 络 的 连通 性 等 条件 。 由于 中 国城 市 的 主 干 路 、 干 路 与 支 路 的长 度 比例 次 大 多 呈 倒 梯 形 , 成 了 一 种 非 稳 定 结 构 , 而 在 快 速 路和 干 路 上 集 中 的大 形 因
、
量车流难以从 网络上 分流 。在这种情况下 , 不仅加重 了干道与快速路 的交 通 负荷 和拥 挤 阻塞 程 度 , 且 , 旦 发 生 交 通 事 故 或 车 辆 “ 锚 ”极 易造 成 而 一 抛 , 局 部 交通 瘫 痪 。 3 停 车 空 间和 停 车 设 施 严 重 不 足 , 停 车现 象 相 当普 遍 、 乱 由 于种 种 历 史 和 现 实 的原 因 , 致 使 汽 车 停 车 设 施 严 重 短 缺 的矛 盾 , 已 从城市 中心区扩展到城市外 围、 机关单位大院和生活居住区 。静态交通设 施“ 硬件 ” 短缺和“ 软件 ” 到位 , 不 加上停车者 只考 虑个人方便省 事, 致使乱 停车现象正大范 围蔓延。 这种无序现象, 既影响市容观瞻 , 占用大量道路 又
【 扩大 。大量的 自行车 与汽 车交叉混行, 使拥挤阻塞的 程 度 更 加 严 重 。 城 市 中 心 地 区 的 道 路 网 负荷 经 常 处 于 超 负荷 状 态 , 终 使 最 小汽车这种本属高效率的交通方式走 向高效率 的反面 。 2 路 网 结 构 和 客 运 交 通 结构 不 合 理 , 重 了交 通 拥 挤 阻 塞 、 加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胡建 中
【 摘
( 西 交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陕
科论 学坛
陕西 西 安 7 0 1 ) 1 0 8 要】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 的核心 问题 , 是从总体上有效处理好城市持续增长 的交通 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 间的关 系,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宁【摘要】我国城市发展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交通系统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广泛关注。
如何面对挑战,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成为摆在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995年9月由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技术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交通规划的目标、任务、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
提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995年11月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讨论和认识中国城市交通行业所面临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探讨未来城市交通政策和战略的走向。
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1996年周干峙院士等著《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总结过去,面对现在,抓住现代化交通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21世纪初叶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
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开展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纲要》等陆续出台。
武汉于2000-2003年在世界银行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第一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2004-2004年又通过国际招标,由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了第二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规划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意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应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创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市交通政策,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正确认识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把握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有助于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将各种交通模式和土地利用相结合,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有助于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明确发展政策,25建立一种各交通模式相平衡的交通系统,并通过改善道路、公共交通,货运交通及行人与自行车者设施等来适当满足交通需求;有助于科学民主决策,指导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为交通投资和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化提供依据。
3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思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以下内容: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思路一般是: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现状,预测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战略实施计划和相关政策建议。
在实践中侧重点各有不同。
有的在深入分析现状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直接提出对策和建议;有的重点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多种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方案;有的通过国内外城市的类比分析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有的着重研究近期的投资重点和建设项目安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最终都必须针对具体城市的特点提出交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近期缓解交通问题的对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4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主要研究方法4.1 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预测方法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是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础,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预测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4.1.1 交通调查。
我国大城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展系统的交通调查,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出行调查、公交客流调查、机动车流量、出入口交通调查、吸引点调查、车速调查等等。
每年进行小样本调查,3-5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有利于及时掌握城市交通发展变化情况。
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编制《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全面收集整理城市交通信息并宣传、发布,很有价值。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及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交通信息系统也将不断完善。
4.1.2 现状分析。
对城市现状交通问题的分析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归纳现状突出交通问题的现象,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分类分析在对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客观评价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4.1.3 交通预测分析。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是研究的难点。
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较难把握,而城市交通的发展涉及城市人口、就业岗位的规模和分布、城市用地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能力、居民生活习惯、城市文化和政策导向等方方面面,更加难以把握。
例如对机动车增长的预测必须综合考虑现状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趋势、居民购车意愿、政策导向、国内外同类城市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提出高、中、低不同可能性的方案,再研究确定合理的幅度。
4.1.4 交通模型。
交通预测模型可以提供在假定前提下城市交通状况的一系列数据和图形,帮助人们较准确、直观地认识城市交通状况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合理、科学的交通规划,模型的作用不可替代。
交通预测模型使规划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有了定量分析,才能对定性分析所得到的概念进行量化界定,对由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测试检验。
交通预测模型为定量预测分析城市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手段。
国内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武汉等大城市都具备运用交通模型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模型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必须在定性分析的指导下进行定量分析,不同的预测前提和参数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对提高研究质量十分有效。
例如,通过交通模型模拟未来几年的交通需求在现状道路系统上的运行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将要出现的交通问题;提出的改善方案也可以通过模型检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2 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分析方法在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考虑影响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可能性,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包括城市布局,人口、岗位分布等;然后制定与土地利用方案相适应的交通发展方案,包括道路设施、公共交通、交通管理方案等;重点运用区域走廊法对不同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估,推荐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较为协调的方案。
4.3 价值工程研讨方法价值管理是指确保价值实现的一种方法,可以确保目标清晰明确,真正的需要得到认同,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
当其用于工程方面时,常常又被称作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包括以下阶段:(1)信息采集阶段。
提出必要的背景信息,让所有参与的人对关键问题和约束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
(2)分析阶段。
回顾关键问题和约束条件,建立首要的和次要的战略功能,划分工作小组来确定更清楚的战略目标,确认用于评估的价值指标体系,确定价值指标权重。
(3)创新阶段。
建立战略备选方案,划分工作小组并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寻求更多的备选战略,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
在此阶段不做质量或可行性判断,为下一阶段总结所有的想法。
(4)评估阶段1。
对每一种备选战略进行初步评估,排除不符合需求和约束条件的战略;明显不如其它方案好的战略;必须要在某种特定条件才能采用的战略。
(5)评估阶段2。
每个保留下来的方案将通过使用价值标准和评分矩阵来评估。
这个过程是可以循环的,评估结果要对项目后续阶段进一步的交通战略研究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274.4 国际案例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国际案例与研究对象城市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在案例的选择和比较过程中在要注意不同城市在社会经济背景、发展阶段、研究范围、指标统计口径等方面的差异。
除以城市整体交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之外,在不同的专题研究中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国际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4.5 综合考虑确定战略实施计划的方法在研究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近、中、远期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重点;相关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项目实施先后排序;城市可用财力和融资能力;项目的投资额和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社会可接受性;项目实施可能性及实施难点,如拆迁难度;项目的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立交通发展战略实施项目库,提出不同时期的交通发展战略实施计划。
5 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分析实例武汉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中进行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分析。
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和规划的城市发展都需要交通系统的支持,交通系统本身的发展也将促进具有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考虑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整合分析,有利于选择使两者协调的发展模式。
研究方法见附图。
土地利用与交通战略整合研究方法框图5.1 提出土地利用发展的不同方案为适应大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可以考虑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多种可能,制定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并结合不同交通发展方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深入比较各方案的优劣,作出合理的选择。
5.1.1 新城方案在主城之外规划一系列的卫星城,中间用绿带隔开。
规划的新城都是混合型土地利用,因此从交通角度来讲希望这些新城可以相对独立,出行主要发生在新城内部而不是往来于主城之间,与主城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以道路为基础的交通走廊实现。
这是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案。
由于新城将承担大量的预期人口增长,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镇内出行比例随之减少,与主城之间的联系增加,因此需要某种形式的轨道交通或公共交通(如快速公交系统)为新城服务。
但是由于规划绿带的隔离,交通走廊两侧将不能得到发展,即使根据需要提供了这些造价不菲的交通连接,它们也无法得到有效地使用。
事实上,现有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出轴向发展的态势,因此要控制住原定为生态绿带区域的开发绝非易事。
5.1.2 指状发展轴方案该方案基于现有沿交通走廊的轴向发展趋势而制定,但对于现有趋势将有更好的引导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