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
方法2:8.48+8.54+8.52+8.46
教学札记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巩固练习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第八册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最新资料推荐------------------------------------------------------ 第八册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第 2 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材 5257 页) 课标要求全解目标指南 1.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
教材知识全解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导入新知整数可以按计数单位的大小把数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整理成整数数位顺序表,那么小数是否也可以像整数一样整理出小数数位顺序表呢? 过程讲解 1.分析小数的构成:1. 8、 5. 63、 12. 378 都是小数,观察发现这三个小数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要点提示小数点是小数中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标志。
2.分析各计数单位:观察发现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位上的 1、 5、 2 分别表示 1 个一、 5 个一、 2 个一,左边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12. 375 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1 / 7十。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分别表示 8 个十分之一、 6 个十分之一、 3个十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分别表示 3 个百分之一、 7 个百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表示 8 个千分之一。
3.确定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观察发现: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所表示的计数单位一是十进关系,因此,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整数右面第一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这位叫十分位。
依此类推,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这位叫百分位;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这就是千分位方法提示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一定是 10。
《小数加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
)。
课后作业
2.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0-3.5=7.5。
()
(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
(3)0.49和0.49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
(4)7.5-6.05时,百分位可以看成0去减5,不够到十分位退一作十。 ( )
(5)小数加减法计算时也可以末尾对齐进行计算。
(1)
和
各买一枝,一共要花多少钱?
8.6+8.4=17(元) 答:一共要花17元。
8.6+8.4=17(元) 8.6
+8 . 4
17.0
巩固练习
(2)一枝
比一枝
便宜多少钱?
8.6-5.6=3(元) 答:便宜3元。
8.6-5.6=3 (元) 8.6
-5 . 6
3.0
课堂小结
(1)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就是 要把小数点对齐,即小数部分十分位对十 分位,百分位对百分位……,整数部分个 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2)从末位算起,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 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 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6.45-4.29=2.16
6.45 -4 . 2 9
2 .16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相同数位要对齐。
探究新知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 为什么都要相同数位对齐?
6.45+4.29=10.74
6.45 + 4 . 21 9 10 . 7 4
计数单位相同的数 才能相加、减。
6.45-4.29=2.16
6.45 -4 . 2 9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
课时目标
1.通过结合现实情境,在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利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在互相交流探讨 的过程中,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
《小数加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
纠正方法和建议
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 的理解。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培养他们的自我检查和纠错能力 。
01
02
针对以上错误,教师可以采取以 下措施
03
04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 准确性和速度。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例如,在计算身高、体重指数(BMI)时需要用到小数的除法和减法; 在烹饪时需要按照食谱中的小数配料比例进行调配;在理财时需要计算 利息、汇率等涉及小数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些应用场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 应用价值。
05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计算过程中漏掉位数
错误示例
计算0.2+0.03时,学生可能只加了2 和3,忽略了小数点后的位数,得到 错误结果0.5。
$3$,再对小数部分进行减法 运算得$0.61$,合并得$3.61$ 。
04
生活中实际应用举例
购物时计算找零
购买商品时,经常需要计算找零金额,这时 就需要用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如,购买一件商品价格为9.8元,付给收银 员10元,需要计算找零金额,即10 - 9.8 = 0.2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 实际应用,并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01
运算规则
进行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规则进行计 算。
02
03
04
位数不足时补零
当小数位数不足时,可以在末尾 补零,以便进行运算。
02
小数加法运算技巧
相同位数小数加法
对齐小数点
写下结果
第八册 综合能力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试题及解答
综合能力全解能力讲解例1 有两个小数,它们的和与差各是多少?分析观察小数a和b,它们都有2009位小数,虽然位数多,但计算方法却不变,仍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a的小数点后有2006个0,b的小数点后有2008个0,b中就要有2006个0与a中的0对齐,剩下的两个0和8,就与a中的末三位小数对齐。
求差时,首先还要判断出哪个数做被减数,比较a与b,发现它们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前2006位字都相同,第2007位数上的1>0,所以a>b,要用a-b。
解答a+b=提示笔算小数加、减法关键是要做到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它是正确笔算的前提。
例2 小红、小丽、小雨三人到超市共花了23.75元,小丽和小雨共花了11.28元,小红和小雨共花了13.15元,小红、小丽、小雨各花了多少钱?解法一分析知道三人花的总钱数,还知道小丽和小雨共花的钱数,显然小红花的钱数是三人花的总钱数减去小丽和小雨共花的钱数。
求出小红花的钱数后,小丽、小雨花的钱数便迎刃而解了。
解答小红:23.75-11.28=12.47(元)小雨:13.15-12.47=0.68(元)小丽:23.75-12.47-0.68=11.28-0.68=10.60(元) 或11.28-0.68=10.60(元) 解法二分析可以先把小丽和小雨共花的11.28元与小红和小雨共花的13.15元加起来,所得的便是小丽+小红+两个小雨所花的钱,再减去三人共花的23.75元,所得的便是小雨一人花的钱。
用11.28元减去小雨花的钱便是小丽花的钱,用13.15元减去小雨花的钱便是小红花的钱。
解答小雨:11.28+13.15-23.75=24.43-23.75=0.68(元)小丽:11.28-0.68=10.60(元)小红:13.15-0.68=12.47(元)答:小红花了12.47元,小丽花了10.60元,小雨花了0.68元。
技巧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赛点题库1.(创新题)在“□”中填上相同的小数,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小数加减法(二)教学设计
①小林买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也就是求6.45与8.3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②列式:6.45+8.3提问:这和前面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小数的位数不同)③列竖式计算:(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得数的小数点与加数的小数点要对齐)6 .4 5+ 8 .3玫瑰向日葵月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讲稿班级姓名家长签字预习内容:课本73页例2的内容。
预习目标:1、尝试着探究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试着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基本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预习过程:二、复习铺垫1、化简下面各小数。
7.150=() 3.00=() 0.2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1.2=() 14=()3计算。
4.83+2.97= 7.86-6.57=二、新知分解1、阅读课本73页例2的内容。
(1)小林买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也就是求6.45与8.3的是多少,用法计算。
)①列式:②列竖式计算:(计算方法:对齐,即相同对齐;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得数的小数点与加数的小数点要)6 . 4 5+ 8 . 3(2)要求《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也就是求6.45比8.3多少。
用法计算)①列式:②列竖式计算:(计算方法:对齐,即相同对齐;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差的小数点与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要)8 . 3 注意:8.3在写竖式时,百分位上没有数字,要根-6 . 4 5 据小数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自我检测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2.56+5.8113.04+7.816.40-3.20.3-0.182、已知玫瑰向日葵月季8.6元/枝 8.4元/枝 5.6元/枝问题:(1)一枝月季比一枝玫瑰便宜多少钱?(2)玫瑰花和向日葵各买一枝,一共要花多少钱?四、拓展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第八册 材知识全解小数点移动
第2课时小数点移动(教材61—66页)课标要求全解目标指南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应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知识全解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问题导入小数点移动与的长短有什么关系?过程讲解1.分析图意:图中讲述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保护师父唐僧西天取经,途中取出金箍棒怒打小妖的故事。
2.观察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初步发现规律:金箍棒的变化是0.009米→0.09米→0.9米→9米,在三次变化当中,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数变得越来越大,金箍棒也变得越来越长。
3.小数转化成整数,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变化的规律。
方法提示0.09米=9厘米=90毫米,0.9米=9分米=900毫米,将左边以“米”为单位的数都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便于比较。
(1)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从上往下观察(1)式和(2)式,发现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千分位上的9移到了百分位上,变成了0.09米,即由9毫米变成了90毫米。
因为90是9的10倍,所以0.09也是0.009的10倍。
因此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时,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同样道理,观察(1)式和(3)式,发现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了0.9米,即由9毫米变成900毫米,由此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观察(1)式和(4)式会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用图示表示为:要点提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后,首位的“0”必须去掉。
(2)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从下往上观察(4)式和(3)式,发现9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个位上的9移到了十分位上,变成0.9米,即由9000毫米变成900毫米,因为900毫米是9000毫米的101,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
小数加法和减法PPT课件
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小数加减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例如在建 筑设计、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领域中都需要进行精确的小数计算。
06
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练习题
0.5 + 0.3 = 1.2 - 0.4 =
2.5 - 1.7 =
0.45 + 0.36 =
0.8 + 0.9 =
1.54 - 0.67 =
答案解析
0.5 + 0.3 = 0.8 1.2 - 0.4 = 0.8
0.8 + 0.9 = 1.7
答案解析
• 2.5 - 1.7 = 0.8 • 0.45 + 0.36 = 0.81 • 1.54 - 0.67 = 0.87 •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通过练习可以
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 准确性。同时,答案解析也为学生提供了验证自己答案正确性 的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02
01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0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2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定义
01
小数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小数进 行相加运算的过程。
02
在小数加法中,需要将小数点对齐, 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规则进行相加。
小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将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
从最低位开始逐位相加,满十进位。
小数减法在数学运算、日常生活和科学 计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小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01
02
03
对位相减
将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然后从最低位开始逐位相 减。
借位处理
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 数的对应位时,需要向前 一位借位。
小数加减法(二)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二)》教学设计第三组全体组员:吴丽、吴泉、黄月琼、蓝建钧、莫重平、莫庆林、梁兰勤韦睿、覃晓、赵粒芳、潘学高、雷海涛、檀自才、阮秋萍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2、“做一做”。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写出和下列小数相等的小数:0.6、6.30、10.800。
2.口算:2.4+0.6 5.6+1.3 12.5+5.4 0.15+0.261.5-0.8 4.4-2.5 9.6-3.2 0.87-0.153.解决问题: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1)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并展示。
(2)追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索计算方法,共享思考成果。
1、不同数位小数加法:(1)出示例2第(1)题: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数学家》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小组合作探究:(2)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3)仔细观察对比,和例题1有什么不同?(4)第二个加数的百分位上少了一个数字,那么百分位应该怎么加呢?列竖式解决。
(5)小组展示汇报,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依据是什么?(6)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并且验算,小组内互相说说验算的方法。
2、不同数位小数减法:小组合作探究:(1)完成第(2)题:《数学家》比《大自然》便宜多少钱?(2)小组内展示交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后再减。
(3)验算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并展示。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共13张ppt)
⑥ 9.6+5.4=15(元)
归纳总结:
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 最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所得 小数的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探究点 小数退位减法 2012年,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办。
5 3. 4 - 5 1. 6
1. 8
3 6 8. 4 0 - 3 3 7. 6 2
列竖式计算。 1.59+4.37= 5.96 1. 5 9 + 4. 3 7 5. 9 6
3.78+11.8= 15.58 3. 7 8
+ 1 1. 8 1 5. 5 8
74.6+5.41= 80.01 7 4. 6
+ 5. 4 1 8 0. 0 1
6.35+7.75=14.1 6. 3 5
+ 7. 7 5 1 4. 1 0
明明有15元钱,他想买两本不同的书,需要多少元钱?
(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9.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
1
56 .1 5
45.8+5.65= 51.45(元) 12.55+10.35= 22.9(元)
4 5. 8 + 5. 6 5
5 1. 4 5
1 2. 5 5 + 1 0. 3 5
2 2. 9 0
填空: (1)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 )对齐,
从( 低 )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 所得小数的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 去掉 )。 (2)两个数都是3.35,它们的和是( 6.7 )。 (3)比13.6多0.97的数是( 14.57 )。 (4)有一箱糖果,吃了4.52千克后,还剩0.78千克。这箱糖果原 有( 5.3 )千克。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小数加减法入门教程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小数加减法入门教程小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迈向高中数学的重要一步。
小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货币、温度、比例、测量等等。
学好小数加减法,不仅可以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计算,同时也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们一步一步地学习小数加减法。
1.认知小数的概念我们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小数的概念。
小数是指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所有不是整数的实数都叫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使用小数点来表示小数,小数点左边是整数,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末尾有时需要补0。
2.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步骤如下:例1:计算5.7+3.2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加,进位后把进位后的数字加上到前一位的和中,一直重复直到把所有数字都加完为止。
把答案的小数点写在和中两个数的小数点正下方即可。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完成例1的计算过程,得出5.7+3.2=8.9。
例2:计算0.43+1.67同样按照前面所述的步骤,我们得出0.43+1.67=2.1。
3.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步骤如下:例3:计算7.3-5.6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从右往左逐位相减,不够减时,需要向前面借位,一直重复直到把所有数字都减完为止。
把答案的小数点写在和中两个数的小数点正下方即可。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完成例3的计算过程,得出7.3-5.6=1.7。
例4:计算2.68-1.35同样按照前面所述的步骤,我们得出2.68-1.35=1.33。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多运用,巩固并提高他们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和熟练程度。
总结:小数加减法虽然是小学数学中的内容,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通过学习小数加减法,不仅可以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计算,同时也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参加这节课程,掌握小数的定义,并逐步学会小数加减运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数学教学PPT课件(5篇)
7.8+0.02= 7.82 1.12+0.6= 1.72 13.9-0.5= 13.4 6.3-0.3=6
2 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我们班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75.8 + 45.5=121.3(元)
75.8
+4 5 . 5 12 1 .3
小数末尾的0去掉,不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
答:可以买75.80元的排球和45.50元的足球,需要付121.3元。
位位
6.4 5
+8 . 3 0 14 .7 5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 在百分位上这添个“月 0”后再加。
5+0=5 4+3=7 6+8=14
在和的十位 写1,个位写4。
只有个位进的1,所以写1。
(1)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6.45 + 8.3 =14.75(元)
加数=和这-个另月一个加数
1.8 5
验算: + 61. 41 5 8.3 0
被减数这=个差月+减数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1.85元钱。
怎样验证得这数个月是否正确呢? 得数等于被减这个数月,计算正确。
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减 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小数点要对齐。
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时,可 以根据需要在末尾添“0” 后再计算。
6km-2km860m =6km-2.86km =3.14km
1千克= 1000克
1千米= 1000米
4 找规律填数。
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0.2。
(1) 0.2,0.4,0.6,0.8,___1_____, ___1__.2___。 1.26+0.05=1.31 (2) 1.11,1.16,1.21,1.26,___1_._3_1_,___1_._3_6___。
小数加减法--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册教案
汇报
收集信息
交流信息
汇报:发现跳水比赛的得分都是用小数记录的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将所有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取自己是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从分地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同时.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
对了.是奥运会.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3.你知道都有哪些醒目获得金牌吗?
汇报
指名汇报
告诉大家
由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和奥运会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展开教学
2
二.引入新知
1.请大家看.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关于这场比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3.中国队赛前预测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加拿大对。当时两队的每一轮比赛都扣人心悬。瞧.亮亮和爸爸正在观看这场比赛呢.我们也一同和他们一起看吧
4.把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写到记录卡上
第一轮动作完成准确到位.知道看中国对和加拿大队的成绩各是多少?接下来的比赛就更家激烈了.……
3
中国对领先加拿大多少分?
知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用小数加减法来解决问题的?
10.看来.我们生活中许多时候都要用小数加减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会小数加减法.真的要处处碰壁的.就让我们一学习吧。
汇报:用到小数加减法
学生交流
4
三.自主探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助学生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经历.师生共同总结笔算方法.使学生思考提升对小数加减法笔算过程的认识
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2)【教案】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科书P70例2,完成P70“做一做”,P71~72“练习十七”第5、6、7、9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究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习题)(1)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2:计算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果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0”去掉。
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2)]【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既复习了旧知,激活了经验,又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小丽买书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小林买书的问题。
看,小林也买了两本书。
(课件出示)◎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1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18.3元。
预设2:提出的问题有:小林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一共花了多少钱?《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设计意图】通过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目 录
• 小数的加法 • 小数的减法 •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 生活中的小数加法和减法 •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01 小数的加法
整数与小数的加法
整数与小数的加法规则
将整数与小数相加时,可以直接将整 数与小数部分分别相加。例如,$2 + 0.5 = 2 + 0 + 0.5 = 2.5$。
长度中的小数加法和减法
总结词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也需要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
详细描述
例如,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需要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这涉及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计算 多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时,需要将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相加或相减,得到总距离或差值,即小数加法和 减法。
05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基础练习题
顺序规则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01
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时,应先进行加法运算,再
进行减法运算,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02
在有括号的情况下,应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括号外的
运算。
乘除法与加减法的优先级
03
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因此在有乘法和除法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解析
整数部分$-1$与小数部分$0.2$相加得到$-1.2$,再将整 数部分$-1$与小数部分$-0.4$
相加得到最终结果$-1.6$。
02 小数的减法
整数与小数的减法
整数与小数相减
将整数转换为小数,然后进行减 法运算。
例子
5 - 2.5 = 2.5,将整数5转换为小 数5.0,然后进行减法运算5.0 2.5 = 2.5。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2)数的运算: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空间与图形:三角形,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统计与概率: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应用——营养午餐、小管家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时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总结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例1: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通过父子二人观看____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
教材用表格呈现我国运动员和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第二轮动作后的得分情况,呈现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兴高采烈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对话促使学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小数加减运算便产生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
①先教学减法。
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
)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为什么?●要求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多少分,怎么解答?学生中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教材100—103页)课标要求全解目标指南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明确运算顺序,灵活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
难点:明确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灵活进行计算。
教材知识全解知识讲解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导入环城自行车赛各赛段资料一览表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观察图表及一家人的对话,使我们了解到:自行车环城赛共有五个赛段,已知每一赛段的里程数及总里程数,让我们求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解答此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用总里程分别减去第1、第2赛段的里程,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43.9-98.8=345.1(千米)方法提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相同。
在没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方法二:用总里程减去第一、第二赛段之和,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83.4-138.3=345.1(千米)观察算式一和算式二,发现483.4-39.5-98.8=483.4-(39.5+98.8),可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方法提示同整数运算相同,此算式中出现了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方法三:把剩下赛段的路程加起来,即165+80.7+99.4。
165+80.7+99.4=245.7+99.4=345.1(千米)方法提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检验结果:可以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再算一遍,既可以检验自己笔算的结果,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4.解题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
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 混合运算)精品课件
PPT教学课件
估算一下:买下面几样食品各一袋,大约共需要 多少元钱?
把你的估算方法 和大家交流一下。
61.3元 26.9元 8.7元
按“四舍五入法”
把它们都看成整 一袋奶粉和一袋豆
元钱……
粉正好70元……
算一算:实际需要多少元钱?
这样算:
2.96
= 2.96-2.5
- 1.6
= 0.46(米)
1.36 - 0.9
答:窗户离房顶0.46米。
0. 4 6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4+6.58-3.08
=7.98-3.08 先算加
=4.9
后算减
3.17-(4.46-1.54)
=3.17-2.92
先算括号
=0.25
后算减
3.71-2.34+1.09
做一做
3.25+1.6+0.68
=4.85+0.68 =5.53
0.25+0.85+0.75+0.15
=(0.25+0.75)+(0.85+0.15) =1+1 =2 2.56+7.24+7.44+3.76 =(2.56+7.44)+(7.24+3.76) =10+11 =21
一根绳子长7.2米,第一次剪去0.58米, 第二次剪去3.42米。还剩多少米?
7.2-0.58-0.42 7.2-(0.58+0.42)
7.2-0.58-3.42 = 6.62 -3.42
= 3.2 (米)
7.2-0.58-3.42 =7.2-( 0.58 + 3.42 ) =7.2- 4 = 3.2 (米)
答:还剩 3.2 米。
小华在文具商店买了下面的文具,一共用了 多少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教材100—103页)
课标要求全解
目标指南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明确运算顺序,灵活地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求异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
难点:明确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灵活进行计算。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讲解
知识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问题导入
环城自行车赛各赛段资料一览表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观察图表及一家人的对话,使我们了解到:自行车环城赛共有五个赛段,已知每一赛段的里程数及总里程数,让我们求第二赛段结束后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
解答此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用总里程分别减去第1、第2赛段的里程,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43.9-98.8=345.1(千米)
方法提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相同。
在没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方法二:用总里程减去第一、第二赛段之和,即483.4-(39.5+98.8)。
483.4-(39.5+98.8)=483.4-138.3=345.1(千米)
观察算式一和算式二,发现483.4-39.5-98.8=483.4-(39.5+98.8),可见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方法提示
同整数运算相同,此算式中出现了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方法三:把剩下赛段的路程加起来,即165+80.7+99.4。
165+80.7+99.4=245.7+99.4=345.1(千米)
方法提示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检验结果:
可以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再算一遍,既可以检验自己笔算的结果,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4.解题体会:
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
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误区警示
误区一35.65-(18.65+4.15)=35.65-18.65+4.15=17+4.15=21.15
错解分析此题主要错在不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去小括号后没有按要求改变括号内的运算符号。
正确解答35.65-(18.65+4.15)=35.65-18.65-4.15=17-4.15=12.85
温馨提示(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括号里的两个加数,即a-(b+c)=a-b-c。
(2)括号前面如果是减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变号,即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
误区二27.24+18.6-20.3=29.1-20.3=8.8
错解分析此题主要错在计算不够准确。
27.24+18.6应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百分位上的4要落下来,十分位上的2应与6相加。
正确解答27.24+18.6-20.3=45.84-20.3=25.54
温馨提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不仅要掌握运算顺序,更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考点题库
1.(重点题)计算下面各题。
17.59-9.74+5.13 19.92+11.55-9.92
65.41-(15.72+23.89) 40-(2.75+0.14)
答案:12.98 21.55 25.8 37.11
2.(难点题)列式计算。
(1)50与31.87的差再加上15.9,和是多少?
(2)83减去17.93与35.07的和,差是多少?
答案:(1)50-31.87+15.9=34.03
(2)83-(17.93+35.07)=30
3.(变式题)将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再计算。
10018
105
10031
-+ )10015
10027
(109
-- 答案:原式=0.31+0.5-0.18=0.63
原式=0.9-(0.27-0.15)=0.78
4.(应用题)一根3.7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插入池底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
池水深多少米?
答案:解法一:3.7-0.4-0.8=2.5(米)
解法二:3.7-(0.4+0.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