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积的近似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在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商品总价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引出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在求积的近似数中的应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对于保留小数位数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计算结果错误;还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四舍五入”的规则。
二、学生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一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
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而一些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参与度较低。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直观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求积的近似数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过于单调,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数学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错误预估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预见到学生在保留小数位数和“四舍五入”规则应用上会出现较多的错误。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积的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积的近似数_人教新课标本节课教学《积的近似数》,这节课我参考了名师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体会。
我觉得能把看似枯燥的运算课上得生动有味,情境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积的近似值”的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让学生获得差不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我从个人买香蕉的例子开始,我告诉学生昨天我买了一点香蕉中,大伙儿猜一猜我付了多少钱?我还告诉学生香蕉1.8元一斤,我一共买了二斤一两,你明白我付了多少钱吗?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开头的引入,一方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使学生初步感受求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主动关注自然和社会。
始终关注摸索的主体是学生在那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我做到只是依照学生随时显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在运算积的近似值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摸索,先尝试自己解决,巧妙设计有意犯错用“=”、答题不用上“大约”,并进而在交流中加深明白得、达成共识(强调看清题目要求积应保留几位小数,强调取近似值中应注意用“≈”,答题中应注意用“大约”)。
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中练习形式略显单一,能够多样化练习,例如:设计一些改错题,口头练习。
学生上黑板练习中的错误能够保留,能唤起学生的经历。
练习设计中对数值的设计没能让学生专门好的应对,这些差不多上值得摸索的不足之处。
教学中数学方法总结能够让学生先说,教师再总结,最后还能够让学生读一读,加深经历。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知识传授不够清晰:在教学中,可能没有清晰地传达给学生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近似值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正确应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清晰地介绍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在教学中,可能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导致学生对于近似值的意义和用途不够清楚。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测量等,来引导学生理解近似值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缺乏巩固训练:在教学中,可能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巩固训练的机会,导致他们对于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掌握不牢固。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他们的计算技巧和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4. 缺乏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可能没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近似值计算方法,缺乏启发式教学的元素。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同的近似值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求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通过复习引出“四舍五入”法。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是横式中的“≈”号个别学生不会写,还有答句中没有用“大约”等词。
原因是我没有指导学生书写“≈”号答的时候只是例题点一下。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范文(二)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
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
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
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
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
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
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积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近似数教学反思引言积近似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积近似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计算方法不准确等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积近似数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问题分析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积近似的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近似”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理解积近似的本质。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忽略掉小数点后的数位,只保留整数部分等等。
另外,学生们在进行积近似的计算时也经常出现错误。
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还会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改进方法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改进积近似数的教学:1. 概念讲解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积近似的概念进行讲解和解释。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积近似的本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积近似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联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计算训练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
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让他们掌握积近似的计算方法,并在计算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
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3. 错误分析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学生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通过集体讨论、错误答案回顾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结论通过对积近似数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积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积的近似数课后反思
积的近似数课后反思《积的近似数课后反思》哎呀,今天我们学了积的近似数这一课,这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呐!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好多数字和算式,一开始我还觉得挺简单的,不就是四舍五入嘛,这有啥难的?可真当自己动手做的时候,我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比如说,有一道题是让我们求3.14×2.5 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
我心想,这还不简单,一乘一除,再四舍五入不就完了?可我算出来是7.85,保留一位小数应该是7.9 呀。
但我一着急,居然写成了7.8 ,这可把我给郁闷坏了!我就问旁边的同桌:“你算对了没?”同桌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我算的是7.9 ,你咋错啦?”我不服气地说:“哼,我就是一时粗心!”还有一道更难的,是0.56×1.3 ,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我算了半天,好不容易算出结果是0.728 ,可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0.73 啊,我差点又写错!这时候,我后面的同学凑过来问我:“你算出来多少?”我没好气地说:“算错啦,别烦我!”他却笑着说:“别着急,咱们再好好想想。
”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时候,我听得可认真了,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错过什么重要的知识点。
老师说:“同学们,这积的近似数啊,就像是我们去买东西,有时候老板会给我们把零头抹掉,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我一听,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有好多地方都粗心大意了。
我就想啊,这学习可真不能马虎,稍微不注意,就会出错。
这不就像跑步比赛,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就被别人超过去啦?通过这堂课,我也明白了,遇到难题不能着急,要静下心来慢慢思考。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稳稳地搭,才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而且,还要多和同学们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总比自己一个人闷头苦想好得多。
总之,这堂关于积的近似数的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认真、细心,下次一定能把这些题都做对!。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第【1】篇〗《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 :二.求商的近似数.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第【2】篇〗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五上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7篇
五上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7篇五上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1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计构造不清楚。
在例题呈现以后,学生进展尝试解答,应让学生赐予讲解,将新学问传递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在教案设计中满足预设,在教学中,只匆忙让学生说了一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呈现。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没有考虑到差生的状况,在教学中耽搁了较长的时间。
2、教材预备不充分。
首先是对教材的把握不精确。
本课应是在加强小数除法计算的根底上,处理多位小数或无限小数在生活中运用的问题。
在教学中强调了小数的计算而轻视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造成局部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缘由之一。
其次,过高估量了学生的计算力量,并且一错再错。
最开头的口算,只有8题,学生的速度相差太大,为了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将时间占用较多。
例题计算时仍旧按规划进展,片面强调计算,再次占时间,完全可以利用图上的结果直接进展四舍五入计算。
最终的“做一做”没有准时讲清晰其中的捷径,耽搁了大量的时间。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
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觉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赐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完成。
在如,学生已经把握了四舍五入的根本方法,还重复的匆忙地讲了一次,既没有呈现学生的主体性,还铺张时间。
在马上下课时,将全课的点睛之笔匆忙总结出来,没有形成书面的学问点,不利于学生的把握。
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1、在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特殊是在新学问的呈现中,先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呈现自己的想法,再进展讲解。
在口算、复习旧学问和练习中,将学问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
2、在做一做中,由于学生力量的强弱差异较大,他们的速度分化严峻,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忙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
3、在马上完毕时,适时总结学问点,虽然没有形成书面的语句,但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五上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2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因此,课始,我出示了1.995让学生保存整数,学生在我的引导订正下,对此题的思索过程进展了精确的表达,接着我又出示了保存一位小数的题,在学生熟识的求近似数的”说法“保存几位小数”的根底上,我换了一种说法“假如把1.995准确到百分位”你会求吗?优生对此题进展了分析,准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存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的5。
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及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案五一班邓小红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11页例6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会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为以后学习商的近似数知识打好基础。
通过积的近似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他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数也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掌握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2、出示导纲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2、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3、如果把题中的“45”换成“46”呢?•4、如何求积的近似数?3、自学设疑4、小组讨论5、展示评价(1)0.049×45(2)0.049×45≈2. 2 (亿个)(3)0.049×46≈2. 3(4)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上的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并用“≈”连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感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2.我要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3.我要学会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知识储备四舍五入法:是一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它的原则是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时,就舍去这些数字;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就要在保留部分的末尾数字上加上1。
例如:520000000≈5亿180000000≈2亿一.前提测评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1.计算下面各题1.87×2.5=0.85×3.02=问题2.将上面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并在小组里讲解保留方法。
1.87×2.5≈0.85×3.02≈(一位小数)(两位小数)问题3.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1).我会用横线标出题中的已知条件;用波浪线标出题中的问题。
(2).列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问题4.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再按照()法求出结果,结果要用()符号表示。
三.达标测评1.1.61×1.5的积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0059×1.7的积有()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列竖式计算。
4.17×0.12(精确到十分位)3.8×0.48(保留两位小数)3.《故事会》(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半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4.王老师为参加文艺演的16名小演员定做服装,已知每套服装用布1.65m,做这些服装至少需要多少米布料?5.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23。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篇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6篇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1在预备《积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这几个环节:1、复习数位顺次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同学做了适当的复习:〔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可能忘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这样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涌现一个点,引发同学猜想,最末让同学按顺次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次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吗?通过几位同学的精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次表,让同学一目了然。
〔2〕让同学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觉假如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同学当时的掌控效果就好了,但假如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非常位。
”确有不少同学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也说明白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同学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控知识。
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同学的长远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2、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
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同学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同时练习的难易程度也能在肯定程度上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得到有效的进展,加强同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同学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3、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同学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觉许多同学虽掌控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楚地表述出来。
因此通过巩固练习后,我让同学进行小组争论和沟通,同学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大胆而且精确地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同学胜利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们总是常常要面对不同的同学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时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符合同学学情水平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同学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积的近似数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小数的乘法运算以及对结果的合理近似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这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精确性和近似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积的近似数教学的反思。
首先,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积的近似数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还不够熟练,这导致他们在进行积的近似数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加强小数乘法的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基本运算,是提高积的近似数教学效果的前提。
其次,学生对于近似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仅仅停留在“四舍五入”的表面操作,而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意义。
例如,学生在进行近似计算时,往往只关注结果的位数,而忽略了实际应用中对精度的需求。
因此,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近似数概念的解释,让学生明白近似数的选取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精度要求来决定。
再者,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在积的近似数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
我发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近似数的计算过程,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积的近似数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近似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近似数的选择是否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近似计算,还学会了如何评估近似结果的合理性。
最后,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作业、测验和课堂提问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这些信息帮助我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积的近似数教学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积的近似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5篇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5篇有价值是的教学反思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的,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是可以让我们今后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篇1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就要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解决。
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两点:一个是取近似值的方法,另一个是区分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相应的方法。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
首先出示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里最多可盛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得到商为两位小数时。
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把商是两位小数的,就放在哪就不管了。
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瓶子的个数时,有个吗?应该保留到什么数呢?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整数。
)老师又问:6个瓶子够吗?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整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进一法法求商的近似数。
接着例12(2)学习了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所以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练习,所用的时间比较多多。
另外,将学生的水平估计得太高,出示的题目相对比较难,导致学生在计算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浪费了一些探索新知识的时间。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加大了对比的力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对三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困难,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区别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小数乘法教案 积的近似数 教案
积的近似数。
(教材第11页)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重点: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地取积的近似数。
表格。
投影出示准备好的表格。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1.4862.9034.765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回答。
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 教学教材第11页的例6。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已知条件:①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②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怎样列式计算?(0.049×45)(3)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4)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讲评。
(重点突出积的近似数的实用价值)(5)提问: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如果我们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那该怎么做?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汇报:把得数2.205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只要看小数部分第二位上的数。
因为小数部分的第二位上是0,所以就可以把0和5省略掉,即2.2。
2. 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抽学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3. 小结。
在实际计算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
这时可根据需要和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如需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第二位上的数是几,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小数部分第三位上的数是几……然后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三篇)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求积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通过复习引出“四舍五入”法。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是横式中的“≈”号个别学生不会写,还有答句中没有用“大约”等词。
原因是我没有指导学生书写“≈”号答的时候只是例题点一下。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二)一、是从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做数学,教学中多次营造现实情景,用“‘分’后面小钱怎样处理”,“操场面积保留到哪位”等具体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考体会近似值的产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突出“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在学生掌握近似值有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是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学中提供了很多让学生表达,倾听,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后体会,如讨论“分”后面的“千”怎样处理,讨论操场面积用近似值还是用精确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这些交流后讨论都深化了学生对近似值的理解,丰富了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是创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练习二第三题进行改造后作拓展数学内容,这样创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能体现生活中的数学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三)在数学教学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近似值。
近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涉及到计算、测量和估算等方面。
而其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近似值概念就是积的近似值。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积的近似值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困难和误解。
因此,我对于这一概念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11、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准确。
这是基础,学生做题出现问题跟教师有直接关系。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教师要有自己的威严,要严慈相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把控课堂活动,要顾及全体学生,不能只看回答问题的学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讨,不要满堂灌。
4、备课要全面。
备教材,备学生。
对于知识体系有关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于新授课程有铺垫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了解,可能直接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
5、主副板书使用要合理,主板书部分要留给新授例题。
6、小组活动探究或者学生自己做练习时,教师要下面巡视,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易错点和共性问题,做到心里有数。
7、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其精华,转变成适合自己的模式。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篇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有不同的收获,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在本课程的研磨过程中,我发现以下这几个环节尤为必要:1、复习数位顺序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复习,复习工作主要有以下两大亮点:(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连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都不了解,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出现一个点,引发学生猜想,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序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呢?学生回答时,可见中等生和学困生一时还反映不过来。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模版(三篇)
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模版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
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
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应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
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
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
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
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
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应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应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
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
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根据客观生活需要对于乘积进行位数保留。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近似值的知识,所以计算问题我列在了次位,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应用题的审题。
只有拥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比问题的对错更有意义。
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积的近似值,然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由生活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积的近似值的兴趣。
由于前面有求小数近似值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没有用很多的时间讲怎样求积的近似值,而是重点讲解什么情况下求积的近似值,在理解什么情况下求积的近似值时再一次突出了“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
强调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