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顾明远)

合集下载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中国著名教育家,曾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人所熟知,被誉为当代教育领域的先锋和领袖人物。

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深刻的革新。

本文将对顾明远关于教育的理念进行详细阐述,探讨他的观点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顾明远在教育领域的最著名的言论之一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句话直接揭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爱,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育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而学习的关键则在于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一观点贯穿了顾明远的整个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深深影响了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顾明远认为爱是教育的核心。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自由地成长,才能够真正地接受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他主张教师应该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在爱的激励和鼓励下,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在道德、智慧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他提出了“爱是教育的灵魂”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关怀,为当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顾明远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他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他提出了“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的观点,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为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在顾明远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爱和兴趣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是教育家和教师应该秉持和传递的精神和情感。

顾明远: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当个好教师

顾明远: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当个好教师

顾明远: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当个好教师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回归到教育本质上,教育首先应回归到人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挖掘。

做一个好教师,要切切实实地反思。

【总页数】2页(P41-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2.2
【相关文献】
1.顾明远: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教育家 [J], 顾明远;
2.认清本质才能挖掘潜力——有线需要细分广播电视网 [J], 罗小布
3.顾明远: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J], ;
4.顾明远: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教育家 [J],
5.怎样才能有充足的好教师——县域义务教育农村师资吸引、留住与退出的策略思考 [J], 秦玉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那么这种观念只是局限于教育的表面,并未触及其本质。

顾明远在其著名的《智育与爱育》中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一观点正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即让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和成长。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真正的爱,没有关心、支持和鼓励,教育便只是空洞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

爱从本质上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教育家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其成为拥有健全人格、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的人。

教育者要善于用爱心影响并教导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够引导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兴趣则是教育中的动力,是推动学习和教育进程的重要因素。

缺乏兴趣,无法持续地去学习某一门课程,更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更何谈发展个性和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好奇心、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和成就感。

总之,教育要充分体现人们的主体性和终极价值,教育者和学生要在爱的引导和兴趣的推动下,开展更有意义和有质量的学习和教育活动。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具灵活性,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与机会,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个性。

顾明远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顾明远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有幸参加了顾明远教授的教育讲座,聆听了他关于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精彩论述。

此次讲座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顾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顾教授强调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劳动技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责任在讲座中,顾教授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以下是我对教师责任的一些思考:1. 关爱学生: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传授知识:教师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发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5. 塑造人格: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育改革顾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

2. 改革课程设置:打破学科壁垒,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依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就是通过改变室内的热湿环境,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个良好的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还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随着我国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不再单单一味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多的开始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的居住环境。

1.1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引言概述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在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整体的产业耗能占比已经接近我国社会整体能耗的三分之一,而对于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整体使用来说,其能耗在建筑整体能耗之中的占比达到了40-50%,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以其出色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被不断推广。

但是,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在施工中往往不受重视,导致发生了很多问题,而且我国的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设计和施工往往由不同单位承包,其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不同,相对应的利益关系也存在很大区别,导致很难有完美的配合。

加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同,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可能由于缺乏施工经验而凭空想象,造成设计不合理;施工人员对设计理解度不够,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设计效果大打折扣等。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和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好坏,加强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施工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质量。

因此,对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进行工程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在这种大形势下,相应的物质需求也就急速膨胀,而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基本的居住工程也成了社会最为关注的重点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之一。

作为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其设施好坏还会对用户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住房的选择,也是考察整个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的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名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只有真正关心和呵护学生,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是因为学习需要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当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理解。

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缺乏兴趣,即使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会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双重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爱来启迪和培育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自愿和自主的行为。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有爱心的引导和激发,而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探索和成长。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爱和兴趣等同于宠溺和浮躁。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严谨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学习要求。

教育者需要在培养学生爱和兴趣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

只有这样,爱和兴趣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顾明远的这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非常有道理。

它警示我们,在教育和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和兴趣,让他们在温暖和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和兴趣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教育领域,有一个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就是顾明远。

顾明远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深远而广泛。

他的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也一直被人们传颂。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要义。

本文将从顾明远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探讨这句话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顾明远生于1907年,是中国当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当代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位著名教育学家,专长于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等领域。

顾明远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和现代科学的影响,他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他所强调的爱与兴趣,也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明远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点,它强调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

顾明远认为,教师需要有爱心和耐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爱是教育的动力,也是教育的灵魂。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失去温度和力量,难以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潜能。

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需要被爱,被尊重,被理解,才能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茁壮成长。

爱,是构建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基石,也是塑造学生成长性格的重要力量。

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在教育中传递爱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顾明远所要表达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深刻内涵。

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则深刻揭示了学习的动力和本质。

顾明远认为,学习并非单纯的机械性活动,而是一个主体性和积极性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的动力和效果,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只有兴趣引导学习,学生才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持续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习惯。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中国著名教育家,对于教育理念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与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也备受质疑,而顾明远的理念或许可以提供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顾明远所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传达了他对于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种态度。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者最应有的品质。

无论是作为父母、老师,还是作为教育机构的管理者,都需要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

这种爱不仅是出于对于孩子们的关心和呵护,更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只有真心关心孩子,才能够找到他们的优点、缺点,找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触及到他们的灵魂。

教育者的爱,会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中。

爱可以引导教育者在教育的实践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这种关怀与尊重,会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对于教育者的信任与依赖,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顾明远所说:“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育者的关爱,只有真心地爱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教育他们的才能。

”顾明远的另一句话“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也是他对于教育理念的另一种阐释。

在顾明远看来,学习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被迫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

对于这点,顾明远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好方式。

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即使被强制学习,也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一个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即使在各种困难面前,也会充满动力,乐此不疲地学习下去。

教育者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乐趣。

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学习,才能够真正取得进步,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紧跟步伐。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

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篇一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看了顾明远先生的事迹,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顾明远先生,那可真是教育界的大佬啊!他的那些理念和做法,让我这个小毛头都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教育家嘛,有啥了不起的?嘿,您还别这么说!他对于教育的那种执着和热爱,就像一把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无数学生的前程。

我觉得吧,他的精神里有一种特别牛的劲儿,就是永不放弃。

就好像我们爬山,累得气喘吁吁,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他在旁边喊:“别停,继续!山顶的风景美着呢!”这种鼓励,可不是谁都能给的。

他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这一点我真是深有感触。

我自己在学校里,有时候就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我跟不上,或者太简单了没挑战性。

要是每个老师都能像顾明远先生说的那样,根据我们的特点来教,那得多好啊!也许有人会反问:这能做到吗?我想说,只要有心,有啥做不到的?不过,我也在想,顾明远先生的理念虽然好,但是在现实中落实起来是不是很难呢?毕竟学校里学生那么多,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但再一想,要是因为难就不去做,那啥事儿也干不成啊!总之,看了顾明远先生的事迹,我心里是又佩服又激动,还带着点迷茫。

我就在想,以后我能不能也像他那样,为教育做点啥呢?这一路,思考的可真不少啊!篇二教育家精神观后感顾明远哎呀呀,说起对顾明远先生的感受,那我可真是有一箩筐的话要说!顾明远,这名字一听就觉得特别高大上,对吧?但了解了他的事迹之后,我发现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教育家。

他就像我们身边一位亲切的长辈,用他的智慧和经验,指引着我们这些在求学路上摸爬滚打的孩子。

我在想,他怎么就能有那么多新奇的教育想法呢?难道他脑袋里装了个超级智慧库?比如说,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只盯着分数看。

这话说得太对啦!可现实中,为啥还是有那么多老师和家长只看重成绩呢?难道他们没听到顾明远先生的呼喊?也许是因为改变太难了,大家都习惯了旧的模式,不敢轻易尝试新的。

顾明远有关生命教育语录

顾明远有关生命教育语录

顾明远有关生命教育语录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我对生命教育没有研究,但是我觉得,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教育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径。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一要生存,二要繁衍,三要发展。

要生存就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要繁衍就要生儿育女;要发展就要教育、学习,把前辈的生产经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而这三者也是分不开的,人类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战胜恶劣的环境,获取更好的生存、繁衍的条件。

可见教育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教育,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

因此我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

追求身心的健全发展其实,自古以来的教育家们都是在追求如何使下一代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发展。

虽然东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样的。

无论是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东方的孔子、孟子,都追求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

但由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方面教育被历代的统治阶级所利用,一方面被压迫、被统治的阶级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教育的本质被掩盖了,教育成了各种利益集团的工具,忽视了人的生命的发展。

生活即教育及至文艺复兴,批判了神的统治,打破了神权,提倡人权。

儿童发展问题逐渐得到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视。

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如夸美纽斯、卢梭等都关注儿童的自由发展。

20世纪以来,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儿童中心主义”,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再一次引起对儿童生命发展教育的关注。

陶行知先生从他的老师杜威那里得到启发,在中国创建“生活教育”,并且把老师的教育理念反转过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他们两者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不过在方法途径上不同。

转变教育理念至于“生命教育”的概念是何时、何人最先提出来的,已无从考证,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如何实施。

我觉得,近几年“生命教育”之所以热起来,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弊端实在太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压抑了儿童的发展。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顾明远)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顾明远)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思想汇】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发布的《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简称富尔报告)和1996年发布的《教育,内在的财富》(简称德洛尔报告)以后第三份重要的报告。

这份报告必定像前两份报告那样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 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反思教育》(下面简称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

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报告提出未来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

报告强调经济发展必须遵从环境管理的指导,必须服从人们对于和平、包容与社会正义的关注。

报告认为,人文主义方法可以让教育辩论超越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作用,应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

教育和学习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

要将通常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进来,包括妇女和女童、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年人以及受冲突影响国家的民众。

这将要求采用开发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法。

由此,报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

2. 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关于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解,报告在最后一章作了详细的解释。

我认为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

报告强调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报告提出:“根据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教育权”。

指出:“国际发展讨论常常会将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和一项公益事业。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提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动力。

顾明远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和过程。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怀有真诚的关爱和悉心的呵护。

只有教育者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爱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顾明远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实践。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他们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和苦差事,效果必然不佳。

教育者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顾明远对教育和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人格。

只有在充满爱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爱和关怀,从而愿意去接受教育。

他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够真正地去深入学习和探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有些教育者只注重灌输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厌恶感、枯燥感甚至是反感。

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把爱和兴趣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他们应该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和发展。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中来,共同塑造一个爱与关怀、充满兴趣与激情的教育环境。

顾明远的观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观点,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这一观点。

顾明远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者要真心关爱孩子,为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负责。

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温暖和力量的来源。

教育者的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爱的教育中,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用心去引导学生的成长。

教育者的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和被认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支持。

顾明远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学习者的兴趣是多样的,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兴趣。

教育者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展现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顾明远的这一观点还体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成长。

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顾明远的观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和被接纳。

教育者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只有在爱和兴趣的引领下,教育与学习才能够实现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顾明远先生教育故事演讲稿

顾明远先生教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以爱为底色,做温暖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是什么”贯穿于教育学发展的始终,作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非常关注教育的本质问题。

顾明远先生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教育家。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有多部知名著作,比如《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没有人规定一朵花必须要成为向日葵或者玫瑰,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所以我希望你自由生长,勇敢无畏,又酷又飒的去享受生活,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这与顾明远先生所强调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是教育的真谛。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同时顾明远强调,教育中的爱不同于父母的爱,它是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爱、对未来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

善待每一个学生,包容每一个美丽的错误,以爱为行,包容学生,爱生如己,教生如子。

从一粒沙里看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天堂,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把无限握在自己的手心,物尽其用,因材施教,用爱包围学生,才能让每一朵花都开的绚烂、开的耀眼。

第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学生主体说”就是顾明远现代教育思想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主张。

兴趣是动力,是养料,是妙手偶得的前提,是创新发展的源泉。

彼得德鲁克曾说:“创新始于细微之处,它并不宏大,只是努力做一件事情而已”。

创新并不只是需要挥洒汗水,更是需要能使人愿意挥洒汗水的动力,而这份动力便是兴趣。

几千年来,教师一直处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没有学生的参与,去观察,去操作,去交流,去思考,导致了一批批的虚假学习者,最终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永远都赶不上来。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

《教育的本质》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叫做《教育的本质》。

这本书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著,主要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于教育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其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此外,我认为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而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认为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都不相同,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经历,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种子,缺少水分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直到秋天到了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揠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起来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欢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会管什么东西有营养,什么东西没有营养,更不会管什么营养均不均衡,食物搭配是否协调,只会去想这个食物口感好不好。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推崇。

他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2000字中,我们将从顾明远的教育理念入手,探讨教育与爱、学习与兴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顾明远的教育理念。

顾明远是中国现代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

他提出了“情感教育”、“学习兴趣”等观念,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

这句话不仅包含了教育的深刻内涵,还点出了学习的本质。

让我们首先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点展开。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培养。

顾明远认为,教育的核心是爱,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怀,才能够茁壮成长。

在顾明远看来,学生在受到爱的滋润下,才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更有勇气去追求知识。

而这种爱,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包括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热爱。

爱是一种能够感染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力量。

正是因为顾明远深知爱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理念,强调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而关于“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一点,顾明远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解。

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

顾明远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效果的关键。

而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激发。

在顾明远看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需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只有在兴趣中学习,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那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顾明远的教育理念呢?我们应该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具备情感教育的理念,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创造有爱的教学环境。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从头脑到行动的具体实践,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指导等方面。

而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则取决于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方式。

对于教育者来说,爱是最根本的动力和基础,而兴趣则是学习的桥梁和推动力。

爱是教育的动力。

爱可以让教育者不断努力进取,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能够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尽职尽责地教育学生。

爱是教育者心中的火焰,能够带给学生温暖和力量。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话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更能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无论教育者如何努力,都很难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它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融入到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

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或一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去深入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教育者而言,只有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切合实际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所突破和进步。

教育中的爱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教育者要用爱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的温暖;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当爱和兴趣相结合时,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发展会事半功倍。

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需要爱和兴趣的双重力量。

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营养,能够给予他们温馨和安全感。

父母也需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爱和兴趣,只是一味地要求和管束,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学习和成长产生抵触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爱和兴趣的重要性,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成绩表现。

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工具,只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如果缺乏了爱和兴趣,就无法真正引导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思想汇】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发布的《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简称富尔报告)和1996年发布的《教育,内在的财富》(简称德洛尔报告)以后第三份重要的报告。

这份报告必定像前两份报告那样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 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
《反思教育》(下面简称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

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报告提出未来教育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

报告强调经济发展必须遵从环境管理的指导,必须服从人们对于和平、包容与社会正义的关注。

报告认为,人文主义方法可以让教育辩论超越经济发展中的功利主义作用,应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

教育和学习要超越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

要将通常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进来,包括妇女和女童、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年人以及受冲突影响国家的民众。

这将要求采用开发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法。

由此,报告提出,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

2. 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
关于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的理解,报告在最后一章作了详细的解释。

我认为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是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

报告强调教育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公正、平等,使人们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报告提出:“根据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教育权”。

指出:“国际发展讨论常常会将教育作为一项人权和一项公益事业。

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并且有助于实现其他各项人权”。

这意味着国家要确保尊重、落实和保护受教育权,除了提供教育之外,还必须成为受教育权的担保人。

报告批判了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

报告认为,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

报告说:“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众多国际发展讨论体现出的人力资本理念。

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维护和增强个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


二是强调教育的共同利益。

报告认为,“共同利益”可以定义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

”报告认为,共同利益的概念超越了个人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

共同利益不是个人受益,而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的事业。

在界定什么是共同利益时,强调参与过程,知识必然成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

指出,“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

”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控制、获取、习得和运用向所有人开放,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

报告批评了教育私有化,并为知识的私有化趋势担忧。

报告说:“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不应将教育出让给市场。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要确保教育权的落实。

三是强调多样性、多元化。

报告认为,共同利益的含义必须根据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关于幸福和共同生活的多种概念来界定。

共同利益有多种文化的解读。

因此,在尊重基本权利的同时要承认并培养关于环境、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

教育作为共同利益应该具有包容性。

因此,必须探索主流知识模式之外的其他各种知识体系,承认并妥善安处其他知识体系,而不是将其放在劣势地位。

这里指的是各种社会、民族,特别是弱势群族的文化知识体系。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过去人们总是用工具理论来解释教育。

教育要不是作为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的工具,要不就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缺乏对教育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缺乏教育对人的本
体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确离不开政治和经济并要为它们服务。

但教育更是人的权利,同时只有人个体得到发展,才能为政治经济服务。

3. 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报告认为,面临当前的社会挑战,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

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

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

报告批评当前国际教育讨论张口闭口谈学习,但“主要关注的是教育过程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关注结果,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面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教育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同时,报告认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过去,把教育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

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是制度化的。

但是人的许多学习是非正式的。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并非有意为之。

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

”所以要重视非正式学习。

报告提出要“反思课程编排”,强调人文主义课程和多元化课程,反对一切文化“霸权”、定型观念和偏见。

把课程建立在跨文化的基础上。

当今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消息和知识的途径、交流方式。

报告认为,数字技术为表达自由创造了更多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个人信息涉及隐私和安全等重要问题。

需要用法律和其他保障措施来防止数字技术的误用。

“在这个新的网络世界里,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新一代‘数字国民’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应对现有数字技术乃至今后更新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4. 学校教育和教师不会消亡
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学校和教师起什么作用?会不会消亡?报告的回答是否定的。

报告提到,现在有些人认为,由于电子学习、移动学习和其他数字技术提供了大量学习机会,学校教育没有前途。

但是报告认为,正如富尔报告和德洛尔报告中说的,虽然知识的来源改变了,人们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也改变了,但正规教育系统变化缓慢。

因此,报告认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没削弱。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学习和在家庭之外实现社会化的第一步,是社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学习。

”这一段话,既说明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又说明当代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习不是个人埋头读书,需要与同伴和老师共同学习。

当然,数字化、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学习空间,给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带来挑战。

报告介绍了慕课(MOOC)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教育机构,转向混合、多样化和复杂的学习
格局,实现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让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机构与其他非正规教育经验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延续终生。

报告指出,某些人起初预测,教师职业会消亡,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教师。

但报告认为,“这种预测已不再令人信服”,教师应当成为“向导,引导学习者(从幼儿时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轨迹)通过不断扩大知识库来实现发展与进步。

”因此“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


(顾明远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链接
《富尔报告》发表在1972年,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充满了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的精神。

该报告认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学习化社会。

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

而“教育是随着经济的进展而进展的,从而也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演进而演进的”。

因而科学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与训练,也就是教育有了全新的意义。

报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特别强调“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两个基本观念。

这两个观念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德洛尔报告》发表在1996年,是在世界经济经过七八十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步走向衰退的时候,也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

人们期
望21世纪经济能有更好的发展、社会矛盾能有所缓解、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报告充满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并对教育充满了希望。

在教育上提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