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

合集下载

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原创]

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原创]

论述题1、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答题思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答题思路:(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

(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

(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3、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

要点:(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5、结合实例,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要点:教学观念的变革体现在:(1)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新型互动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1)教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教师角色发生位移,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索知识;(3)倡导教师之间合作交流。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教育的本质》教学教案

《教育的本质》教学教案

《教育的本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2. 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的概念:介绍教育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

2. 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本质,包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

3. 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教育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重要作用。

4. 批判性思维与反思: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反思。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育的概念、本质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和沟通能力。

3. 反思日记:收集学生的反思日记,评估他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的本质》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教育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反思日记模板:为学生提供反思日记的写作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思考。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教育本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教育的概念、本质和重要性,确保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七、教学计划1. 第1-2周:介绍教育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定义。

教育的本质性质

教育的本质性质

教育的本质性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本质性质决定了它远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活动,关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性质,揭示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育的定义教育并非简单地指代学校教育,而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涵盖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养。

教育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性质1. 社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取社会文化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价值观,并融入社会整体。

教育不仅在于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包括了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

2. 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认知、情感、德育、技能等多个维度,帮助个体全面提升。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适应性等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 社会稳定和进步教育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石。

良好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人才,推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教育不仅影响个体,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境况。

4. 个体自我实现教育的本质还在于帮助个体实现自我。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认清自身的兴趣、潜力和目标,发展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最终实现自我追求和成就。

教育应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引领其实现自我梦想和目标。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重要任务。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和适应力,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与文明的传承。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

结语教育的本质性质决定了它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本质简介

教育的本质简介

教育的本质简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引导和塑造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另外,教育还能够传承文化、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提升幸福感。

3.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手段,它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另外,教育还能够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4. 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改善个体的就业前景、增强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此外,教育还能够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5.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经济繁荣和创新发展、减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外,教育还能够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认知到其在个体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未来社会能够更加重视教育,为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的本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概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教育的本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1. 传承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本质是传承文明。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和传承前人的知识、智慧和价值观念,使得文明传承不断,社会得以稳定发展。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使他们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更具方向和目标。

2. 培养人才另一个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使得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 促进社会进步教育的本质还在于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进步。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推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前进。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其次,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取知识和技能,避免因为出身或地域等原因而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教育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育的本质?要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教育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多角度思考:从解决问题的多个角度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从文明传承、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理解教育的深刻意义。

•实践检验:通过实践和经验检验教育的本质,不断总结和完善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有效果。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及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科学定义
现代教育学一般将教育区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已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 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 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 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渠道进行的,其中教学是基本途径。
第一节 教育的科学界定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及认识教育本质应掌 握的方法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育是观 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 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
对教育者来说,他要研究认识三个客体: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 手段。教育者的任务是将既定的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授给 学生。
对受教育者来说,他认识的客体是一个:教育内容。他的任务是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手段学习和掌握既定的内容,也就是 将外在的客体转化为内在主体的东西。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形态
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 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 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其一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 个体。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较多,需要 教育所传授和扩展。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 逐渐认识客观自然和人类自己,可以逐渐使他们的认 识由个体的认识水平过渡到人类总体的认识水平。

对教育的意义、本质的认识

对教育的意义、本质的认识

对教育的意义、本质的认识【摘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让教育者具备“自由而中和”的人生态度与社会价值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我潜能与社会作用,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

简要言之,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终身学习;好的教育不单单要传授知识,还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呵护孩子成长的爱心和初心。

作为教师都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努力,让每一位孩子都变得自主、自律、自控。

这样的孩子不仅能经受住成功、赞美和表扬,而且又能承受挫折、打击和煎熬,像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和完整的教育。

本论文将通过一、教育的意义,二、教育的本质,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育的意义1、教育是使人变成生命成长过程,作为过程主体的受教育者值得关注和重视。

个体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和孩子个性的充分释放。

教育的意义应该是让我们获得内心的自由,即通过教育,使自己内心得到充实和满足。

同时在培养人的道德、品格修养和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一定要为教育目标--人的成长目标而努力。

2、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中小学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时时刻刻关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从儿童心理学发展角度,引导孩子树立社会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团队集体意识,从容应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从树人角度看,要培养孩子健壮的体魄,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富有正能量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应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孩子承受挫折、打击的抗压能力。

教育要把培养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通过基础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教给孩子好的方法,提升孩子学习的能力,怎样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应该成教育的重心。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与讨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 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 规定说”等。
•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 1.单因素论者认为教育本质是上层建筑、或者生 产力、或者文化。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 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界定
• 以上界定主要关注教育与社会关系方面,而忽视了人 的发展。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正着重于弄清教育与人 的关系问题。
• 2 多因素论者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 是多质、多层次的,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能将某一种属性看作 是教育的本质。
• 3.特殊范畴论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者 社会化、或者生长、或者生活等范畴。
• 4.教育本质矛盾论者认为教育是各要素对立统一 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解
• (1) 学生的发展是人的潜力的发挥
• (2) 学生的发展是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从教育的功能来讲,实然的教育应该是完 全的、诚实的、感动的、创造性地培养人 的活动。
• 4. 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生产角度讲 • (1)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活动 • (2)教育肩负着生产人类文化的使命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本质与未来教育趋势

教育的本质与未来教育趋势

教育的本质与未来教育趋势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传统上,教育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需求的改变,教育的本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还在于传承文化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接触到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未来教育的趋势1.个性化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天赋和潜能,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2.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进入到教育领域。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跨学科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教育。

传统的学科划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未来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

4.生涯规划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生涯规划教育。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未来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选择,提供相关的职业指导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质的规定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需要我们仔细琢磨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含义。

首先,教育具有三大特性:目的性、育人性和社会性,此考点着重作为多选题备考。

其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

就目前所处的阶段而言,要培养的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究其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本质属性是育人性。

此考点着重作为单选题备考。

然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培养的是什么人呢?培养的人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人,即教育促使个体社会化,培养学习社会规范,能够适应社会的社会人。

二是自然人,即教育使社会个性化或社会个体化,培养独立自主、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自然人。

此考点着重作为判断题备考。

最后,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追根溯源,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文字的产生和语言的传递,不仅可以让个体掌握人类的经验,也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让人类掌握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财富,这一特点也证明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此考点着重作为单选题备考。

2、教育的三大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该特点意味着动物界没有教育,因此羊羔跪乳、乌鸦喝水等动物行为不属于教育。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这句话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意味着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不属于教育,如思考时托下巴的习惯、偶然学习到的知识都不属于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不等同于本能,如婴儿吮吸,膝跳反射不属于教育。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以,在判断属不属于教育时,需要分析和判断是否具有这三种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家一定要牢记一个易错点:学生自学不属于教育,因为该活动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影响。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育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是指对教育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知识的总称。

教育知识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特性和内在属性。

在教育的定义中投入术语纷繁,但对于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费说:教育是建立在对幸福公平、正义、人质共存环境的根本尊重和热爱之上,而且是在保护该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效果。

传统上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主要分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和人格修养功能等。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确定目标和标准。

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和各个时期,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

教育的任务是指教育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要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 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符合一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教育的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和不可忽视的普遍性和内在规律性。

教育原则主要包括自由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差别教育原则等。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活动应该包括的教学内容。

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方法包括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信息技术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个体通过感知、认知、思维、想象、觉知等心理过程,使行为、态度、价值观、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三种。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学分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记忆、思维、知觉、语言、智力等。

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有

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有

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教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价值,也反映了教育本身的本质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究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基于人的关注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基于人的关注。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品德、身心等方面。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成员。

2. 社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还体现在其社会性上。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

教育不仅受到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通过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等方式,发挥着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持续性教育的本质特征还表现为持续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上的传授,更涵盖了整个个体生命的各个阶段。

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整个生命中都会有教育的存在和作用。

4. 平等性教育的本质特征还在于其平等性。

教育应当是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接受的权利,不应受到种族、性别、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平等的教育能够帮助每个人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5. 终身性最后,教育的本质特征还表现为终身性。

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年轻时期,而应该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终身教育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学习、持续进步,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保持竞争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基于人的关注、社会性、持续性、平等性和终身性。

这些特征体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也指引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育在促进个体成长、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原创整理)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原创整理)

第三章教育的本质一、选择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与其他事物区别之所在,就是教育的特性,认识教育的特性是把握教育本质的基础。

2、确定教育的特点就是确定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是在已有的教育事实基础上对教育特性的抽象和概括。

4、教育质的规定性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社会性和意识性。

6、人类传递社会经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有人有意识地提供行为模式或活动模式,让另外的人模仿;其二是有人用语言文字将知识经验总结归纳出来,以浓缩化、集约化的方式提供给另外的人,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即教育。

7、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即认定教育活动的主要标准之一:社会经验的传递。

8、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是教育。

9、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0、教育的基本目的或直接目标是人的身心的变化和发展。

1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

1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育”作此解释是许慎《说文解字》。

13、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亚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1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的人的活动。

15、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6、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与方向

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与方向

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与方向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

然而,教育这个概念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一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与方向,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先回答的。

教育的本质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考虑,例如从它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从它对个人心智和人格的发展,以及从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来看,教育是一种传递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行为。

这种传递和积累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产生的。

主体可以是老师、家长、社会团体等等,而客体可以是学校、家庭、教科书、电子设备等等。

通过这种传递和积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从个人的心智和人格发展方面来看,教育是一种心智和人格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活的技能、原则和社会价值。

这些技能、原则和价值不仅仅形成了个体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影响了这些个体对未来生活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从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来看,教育则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渠道。

教育所承载的文化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从教师、家长和社会中汲取的社会、道德、历史、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种文化传承,教育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的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

二、教育的方向对于教育的方向,我们的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教育的方向需要以学习为中心。

教育的本质是传递和积累知识和技能,学习是教育的中心,应当是教育方向的核心。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为个体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内容。

第二,教育的方向需要以个性化和整体教育为基础。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以个性化的方式来教育各种不同的个体。

此外,整体教育也需要被看作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个体进行认知、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的过程。

而要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本质特点1.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念、技能等,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

2.系统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3.社会性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4.个性化教育需要考虑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以培养每个个体的潜力。

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育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环境中的教育活动,而教学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指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

2.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身体、情感、道德、审美等多方面,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3.教育的手段与方式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方式。

4.教育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应当满足社会的要求,助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5.教育与人的自由教育应当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权、自由,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灌输。

总结教育的本质特点包括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个性化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需要注意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育的目标、手段与方式、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自由的关系等方面。

只有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的本质特点与正确理解教育概念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讲 教育的本质

第一讲 教育的本质

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 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学校教师 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实践活 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 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对整 个教育活动起领导作用。 2、教育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矫正 者,对整个学习活动起着校正方向、调整内容、激发 动力、教给方法的作用。 3、教育者的教育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人才规格,控制着 整个教育过程的推进和教育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人才 规格,因而教育者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 的发展质量。 4、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内容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 控制着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效果,因而在教育活动中居 主导地位。
第一节
教育的科学界定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及认识教育本质应掌 握的方法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三、教育的科学定义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育是观 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 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 。 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受 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 3.双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 。 4.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本质上具“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 、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 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 5.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使 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 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简答题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简答题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引言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教育的本质特性,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旨在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文化。

通过教育,人类能够传承文明,提升个人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的本质特性1. 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一个主要本质特性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一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会通过各种方式向学习者传授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能力。

2. 塑造个性和习惯除了传递知识和技能,教育还通过塑造个性和习惯来影响学习者。

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人格特质。

3. 促进社会交往教育还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和合作。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

4. 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观点。

5. 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是多方面的,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塑造个性和习惯、促进社会交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只有通过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还涉及到培养人的品德、智慧、态度等各个方面。

那么,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教育的培养功能首先,教育的本质特性之一在于其培养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各种技能,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态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培养功能使得个体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还具备了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其次,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在于其社会化功能。

通过教育,人们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更是从小就开始融入社会、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获得社会认同感,并最终成为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教育的发展功能另外,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在于其发展功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它能够促进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水平,推动社会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

教育的自我完善功能最后,教育的本质特性包括了它的自我完善功能。

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不断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同时,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得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的本质特性是多方面的,包括培养功能、社会化功能、发展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

这些特性使得教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意思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意思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意思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它不仅是传承知识和文化的手段,更是塑造个体人格、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但教育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本质特性呢?本文将通过分析教育的本质特性,揭示教育的真正意义。

1. 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的本质特性之一是其综合性。

教育是一个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多地是涵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教育,个体不仅能够获取专业知识,还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2. 教育的人本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在于其人本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引导学生自我实现,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因此,教育不能简单地强调传统知识技能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有思想的人。

3. 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还在于其社会性。

教育是一个社会活动,它不仅仅是个体与知识之间的互动,更是社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育通过传授知识、价值观等,不仅可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人,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教育的可塑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还表现在其可塑性上。

教育是一种可以塑造人的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因此,教育不仅可以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 教育的持续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还体现在其持续性上。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类的学习与成长从出生到终老都伴随着教育。

不仅如此,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量,通过持续的教育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包括综合性、人本性、社会性、可塑性和持续性。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和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塑造个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特性,重视教育的真正意义,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1、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答题思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答题思路:(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

(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

(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3、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

要点:(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5、结合实例,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要点:教学观念的变革体现在:(1)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新型互动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1)教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教师角色发生位移,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索知识;(3)倡导教师之间合作交流。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答题思路:(1)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如中等师范教育已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2)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即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已经成为潮流;(3)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已经达成共识。

7、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你是如何在业内获得发展的)?答题思路:(1)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但目前教师职业离专业标准还相差很远,还处于“半专业”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努力。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这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就必须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进修,同时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资格、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3)就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因素又包括“系统外因素”和“系统内因素”:前者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后者是指学校内的因素(如果你是校长或教育行政人员,可以着重从教研活动、学校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主观因素包括教职观、情感、教师知能和遭遇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可以着重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8、针对义务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针对本地义务教育的执行情况谈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题要点:义务教育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

看法或建议:(略)9、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

答题要点:(1)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①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

(2)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10、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题要点: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如果能得到以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11、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

要点:(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2、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

要点:(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13、现代教学任务。

答题要点:(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14、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对策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倾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6、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如何指导、组织学生学习?答: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性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了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7、联系实际,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答:我课程改革后我国课程的基本精神及教师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上,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变革。

(1)教学观念: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

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课程的对象,或仅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的造者者、课程的主体。

如果说旧有的师生关系的实质是单方面服从,那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平等的交往,通过交往师生互动加强,从而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仅把课程中所教科书和学科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融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与学生到互动共同探索知识;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综合课程的实施更是需要教师打破壁垒,介入别的学科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3)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性学习"道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