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_学校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合集下载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学校教育在奴隶社会萌生有其现实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使教育从生产劳动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当时的王、史、卜、贞等人就是我国早期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推动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

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出现了早期的学校,这些国家正好也是较早产生文字的国家。

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国家的建立,意味着阶级对立的更加深化。

在奴隶社会中,拥有财产、不劳而获者,只能是少数,并且往往是处于权力顶端的少数。

有权、有闲、有钱,进而分化出了一批特殊的教育对象。

统治阶级迫切需要把这些人培养成为本阶级的继承人和统治人才,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统治。

这些都需要创建学校。

在这样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学校产生了。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学校的萌芽,但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则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

据考证,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王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据我国《礼记》等书记载,在夏朝已出现了“庠”、“序”、“校”等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了“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教育机构的设立,这些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学校。

中国的古代历史教育与学校

中国的古代历史教育与学校

中国的古代历史教育与学校中国的古代历史教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们在塑造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与学校的发展和特点。

一、古代学校的起源与演变在中国古代,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起源。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公侯贵族就开始建立私立学校来培养子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古代学校的演变历程非常丰富多样。

最早的学校多由贵族子弟聚集在一起,在家长或有经验的学者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后来,随着社会阶级的出现,学校逐渐成为贵族阶层特权的象征。

当时的学校以礼仪、音乐、文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和社交能力。

随着历史的演进,学校逐渐普及化,不再仅限于贵族子弟。

尤其是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使得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一时期的学校,以儒学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忠孝精神,如成立的国子监等。

二、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在中国古代,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体制相对统一。

学校一般由校长、教师和学生组成。

校长负责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决策,教师则负责教授知识和指导学生。

学生则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报名参加。

教师在古代学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教育能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培养他们的人格和思维能力。

学生则需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参加各类课程和活动。

在古代学校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和实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三、历史教育的内容与特点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了经义学习、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经典的教诲下,学生们被灌输着忠诚、孝顺、廉洁等传统道德观念。

古代学校的教育特点在于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发展简史

学校发展简史

学校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它的发展史承载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社会的期待。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学校的发展简史。

正文内容:1. 学校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1 学校的起源: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的神殿学校、古希腊的哲学学院等都是早期学校的代表。

1.2 初期发展:在古代,学校多为私人创办,以培养贵族子弟为主,教学内容以经典文化和道德教育为核心。

这些学校往往由知识渊博的学者或宗教人士创办和管理。

2. 学校的普及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2.1 学校的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增加,学校逐渐向更多人开放。

公立学校的兴起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教育成为社会的共识。

2.2 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学校开始按照科目设置课程,引入科学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3.1 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教育在不断改革中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倡导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度增加,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2 课程设置的创新: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了STEM教育、艺术教育等新兴学科的设置,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4. 学校的国际化发展4.1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学校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项目,开展学生交流和教师互访,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

4.2 留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学校提供留学辅导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5.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技术的应用5.1 信息化建设:学校开始引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获取知识和进行学习。

5.2 教育技术的应用: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技术的应用,如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育学发展史(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教育学发展史(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二)学校的产生1、学校产生的条件2、人类最早的学校(1)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过程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即生产力的发展使脑体分工成为可能)(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日益复杂。

使原来那种融于劳动之中的,以口耳相授为主要方式的,自发的教育不能满足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需要,学校的产生便成为必要。

1、学校产生的条件(3)文字的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的楔形文字,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使知识有了载体,使师生之间的传授有了依托。

现在一般认为专门的学校教育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如我国早在夏代(前21—16C)就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庠”。

《孟子·公孙丑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人类最早的学校而世界最早的学校则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的宫廷学校。

我国最早的正式学校的产生是在商朝。

结论: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学校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农业社会的教育(二)工业社会的教育(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点: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夏:“庠、序、校”孔子:“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艺”是基本教育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2)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出现了“士”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统一局面。

秦: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的独尊地位。

在选仕制度上,采用“察举制”,始设太学,官学体制比较完善。

两晋:佛、道、儒并立。

南北朝:延续,儒学地位提高。

隋:儒学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始实行科举取士(607年开始,至1902年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年之久)。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学生第七章教师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与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2.•••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二、相关概念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随机主动二、相关概念灌输多引申为知识、思想的输送。

单方向主动的调双方互动学生具有能动性。

互动和能动性是教育和灌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二、相关概念与“规训”相比,教育关注的是“人”及“生命”的价值,而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及驯服。

二、相关概念教唆可以解释为“怂恿唆使”,一般用于指使他人做坏事。

教育与教唆的区分,就在于其正面、正向、积极的价值属性。

正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因而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学生。

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之一。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从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体是教育内容。

•讲解归纳与举例)A.B.C.D.【正确答案:A】讲解归纳与举例【参考答案】••谢谢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2.3.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

据古籍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

•“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

“庠”“序”“校”分别是夏朝时期学校的名称。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学、私学和书院。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2.•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模式也可分为两种类型: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3.•中国奴隶社会——周朝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中外教育史完整PPT

中外教育史完整PPT

•书院的组织管理特点:
–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学生也参与管理; –课程设置‍灵活,学生自学讨论,重平时考核; –学规严密,师生共同遵守; –经费自主; –重视自己‍的特色。
•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
–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允许不同学‍派讲学; –入学不受地域限制; –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多采用问难论辩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爱 护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相长。
(8) 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 驱。同时,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通过讲学 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 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 华办学进行教育渗透的特权。早期的教会教育主要是为 了传教,培养一批中国人为传教助手,从而扩展其教会 势力。后期教会教育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进行赤裸裸 的文化侵略,培植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0.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 及壬戌学制的成败优劣
8.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逐级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经历多个朝代1300余年的 发展变化。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科举制度在唐代逐步完善。科举考试步骤是:乡试-省试--吏部复试。
•宋代科举制度得到强化和改革:扩大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及第者的地位和待遇;严密立法,防止作弊。
•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 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 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大致具备;
–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 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

广东教师考编教育学判断题练习含解析(一)

广东教师考编教育学判断题练习含解析(一)

教育学(判断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育社会属性中的永恒性。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学校教育就存在。

()3.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4.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背道而驰的,强调个体功能会削弱社会功能。

()5.相对于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更能反映教育起源的本质。

()6.教育的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7.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并由此获得火的有关知识。

这一过程可以称为“教育”。

()8.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讲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9.学校教育不仅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并能够依据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切实有效地培育人才,并明显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

()10.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11.课堂教学、书刊阅读、影视欣赏都属于狭义的教育。

()12.从广义上讲,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教育者。

()13.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客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4.只有当社会的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才会发挥负向功能。

()15.老猫能教小猫逮老鼠,老鸭子能教小鸭子游泳。

因此,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6.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7.更狭义的教育是指“德育”。

()18.教育既作用于人,又作用于社会,但归根到底是首先并且直接作用于人。

所以,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影响人的发展。

()19.教育的发展必然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2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未来性特点的要求。

()21.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封建社会,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

()22.在古代,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C.教学课题的提出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

A.1951年B.1950年C.1949年D.1952年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5.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过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6.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7.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

A.杜威B.夸美纽斯C.赞可夫D.布鲁纳8.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

A.综合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外部评价D.内部评价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 )。

A.促进个体发展B.影响政治发展C.影响文化发展D.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11.认知策略是( )。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C.信息加工的策略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3.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外国教育史练习题(1-7讲)

外国教育史练习题(1-7讲)

第一讲学校的产生和古代埃及的教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学校的产生1、识记:学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之中。

2、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3、简单运用:正确理解和说明学校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4、综合运用:根据学校教育产生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理解和说明教育的本质。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识记:古代埃及各类学校的名称。

2、理解:古代埃及各类学校的职能和招生对象。

3、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情况。

5、综合运用:说明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_____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___的需要。

(二)改错题1、学校产生于原始社会初期。

(三)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____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_____。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____。

A.生动活泼 B.直观有趣 C.严肃认真 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__等。

A.寺庙学校 B.教区学校 C.文法学校 D.修辞学校(四)解释概念题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五)简答题1、古代埃及“宫廷学校”的产生。

(六)论述题1、试说明学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二讲古代希腊的教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斯巴达、雅典教育及其异同点1、识记:“五项竞技活动”、“教仆”、“三艺”等概念。

2、理解:斯巴达、雅典教育各自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3、简单运用:从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各方面说明斯巴达、雅典教育差异的原因。

4、综合运用:比较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得出可供借鉴的结论。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一)填空题1、“三艺”是辩证法、文法、_____。

德育原理,讲义第三章 德育的发展历史

德育原理,讲义第三章  德育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德育的发展历史第一节德育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德育一、德育的起源(一)德育的生物学前提人类产生时所具备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是人类德育起源的物质基础。

(二)德育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1.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时德育产生的根本动因2.最初的德育产生于维护群体或社会生活规则的自在行为3.劳动和交往为德育起源提供了必要条件二、原始社会的德育特征1.原始社会的德育实际上就是德育的初始状态,其特征如下:2.原始社会的德育形态是一种“生活式德育”;(劳动、生活、教育一体)3.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以习俗传承为主;(简单的社会规范,基本的原始禁忌和原始宗教)4.原始社会的德育对象具有全民性;(群体每位成员均融入各种活动)5.原始社会的德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榜样示范。

(原始社会最有特色的德育方法)第二节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一、学校德育的产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学校产生,教师产生,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思想道德和社会生活,为学校德育的产生提高了可能和要求。

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

二、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1.组织化程度增强;(国家产生,学校产生)2.价值取向等级性明显;(古代学校德育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及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教育)3.内容变化凸显阶段性;(勇敢、智慧、服从)4.表现形态具有神秘性;(宗教或类宗教特性)5.实施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理念、猜想巨多,缺乏科学证据,棍棒教育强调记诵)三、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1)规模化;(班级授课制)2)民主化;(学校的普及:培养目标变成了民主社会的公民,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民族参与的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民族参与意识。

)3)世俗化(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相分离)4)科学化(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教育学、伦理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可能)2、现代学校德有发展的趋势1)现代学校德育越来越强调实现个人全面且自由的发展2)现代德育的综合系统化或整体结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3)现代德育内容多样化,全球化趋势加强4)现代德育将在名种观念的交流与冲突中不断变革,寻求平衡。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讲解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讲解

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论述题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

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五、名词解释题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班级教学制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

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班级教学制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班级教学制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5.发现研究是由美国教育家XXX提出的,班级教学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和上课、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说服教育。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准备阶段和运用阶段。

缺点:1.由于班级教学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2.班级教学制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不足,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完全满足。

3.班级教学制的课堂教学难以完全覆盖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会被忽视。

4.班级教学制的教学内容可能会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

改写后:班级教学制是当前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班级教学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3.班级教学制能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班级教学制有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5.美国教育家XXX提出了“发现研究”,班级教学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和上课、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说服教育。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准备阶段和运用阶段。

缺点:1.班级教学制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2.班级教学制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社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最初,这种传授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长辈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年轻人。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组织和系统化教育过程。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在这些文明中,学校是由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组织,教授特定的学科和技能。

在古代埃及,学校主要是为贵族子女和神职人员准备的。

学生们接受各种学科的教育,包括科学、文学、宗教和艺术。

希腊也有类似的学校系统,其中包括著名的希腊文化中心——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教堂控制的修道士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的目的是为修道院培养人才,并传授基督教的知识。

随着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学校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时期,新的学科如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出现,并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此外,学校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允许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到了现代,学校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阶段。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六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学校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概述一、学校的概念和性质(一)学校的概念与动物相比,人类之间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最小,自然属性是人类之间最抽象的共同性。

(二)学校的性质1. 学校具有规范性2.学校具有强制性3.学校具有公益性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条件:第一,人类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下一代青少年所掌握的程度;第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这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三,文字的出现也催生了学校;第四,国家机构的建立,也在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经验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一)学校的萌芽(二)学校的产生1.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的情况,且伴随着文字的出现,古代东方各国以及我国都相继出现了学校。

2.在古代东方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学校是位于现在伊拉克卡边西亚省尼善尔以南的苏美尔学校。

3.我国的学校早在路今4OOO多年前的五帝和虞舜时期就已出现。

4.无论是古代东方各国还是我国的学校,其基本理念都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

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学校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文科中学,与之前的学校相比,文科中学的组织更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人学标准都更为严格,它标志着现代学校的形成,但组织更为严密的学校系统还没有形成。

2.进人到18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学校出现了新的类型-实科中学。

中国教育史全套

中国教育史全套
《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 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 仆学射”。 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 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 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
首页
索引
“六艺”教育
(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 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 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首页
索引
4、论教育内容- 六经(1)
《诗》:即《诗经》。“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 以怨”。
《书》:即《尚书》。“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 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即《仪礼》。“为国以礼” ,“不学礼,无以 立”。
《乐》:是“诗”的曲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 。
《易》:即《周易》。卜筮之书。
首页
索引
一、学校的产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 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 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 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页
索引
二、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
1、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2、商朝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 3、商朝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
首页
索引
四、奴隶社会学校 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客观原因: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3、说明: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
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首页
索引
第一章复习题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17
(三)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
古印度佛教文化
18
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1.婆罗门的教育 A.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背诵《吠陀经》。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B. 古儒教育:所谓古儒,是一些对经义粗具研究的人,他 们兼具笃信梵天而又能阐述经典的双重品质。他们周游各地,教
学校的雏形出现,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政教合一 的场所。
21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建立,此时,文字已经 产生,学校教育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序:逐渐由“习射”转向“习礼”为主。
学、瞽宗: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礼乐教育为主要 内容。
8
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 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
(一)古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 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 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
22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1.西周社会概况: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从周王朝建立 到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 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的建立。 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A.类型:分国学、乡学两种。前者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有小、 大两级。后者是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B.教师:“官师合一”即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 C.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按其内容的性质, 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书数是基础 文化课。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它的发 展初期,是一种注意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德智体等方面都等到发展的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_1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_1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最新版(二)1、判断题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简答题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问想象能力; (4)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判断题教师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4、简答题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操场上上体育课,学习打篮球,体育教师给学生讲解完打球要点和有关注意事项后,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组,练习投篮和抢篮板球。

张某 (10 岁) 和王某 (10 岁) 分在一个组内。

因场地不平,张某在抢球时不慎摔倒在地,恰巧被奔跑上来的王某踏在腿上,致使小腿骨折。

此时,教师正在指导其他小组练球。

张某住院三个月,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加上张某父母误工费共计约6000 元。

有人说这 6000 元应该由体育教师支付,请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根据对案例的分析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案例中安全事故的责任完全由体育教师来承担是不合理的。

总体说来.在这场事故中,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是有责任的。

首先,学生是在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对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2。

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初期)3。

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4.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孔子)5.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6。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7。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8。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其作者是(夸美纽斯)9。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说)10。

下列教育家中,属于实用主义代表的是(杜威)11.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12.以“教育的全民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2。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3.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本次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4。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

7.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8。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9.下列不属于教育独立性的表现的是(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过程)10.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11.不能凸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都无视教育的社会性,脱离了教 育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 行为的基本特点,而生物行为、儿童对成 人的摹仿恰恰也是一种无目的自发行为 (或 称本能行为),他们都抛开了这个前提。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前苏联教育界试图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改革,掌握教育发展
的规律。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二,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 教育史的知识是教育理论中的基础知识,教育 史学科则是教育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学习教育
史有助于其他教育学科的学习。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三,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 养。中外教育史中许多教育家的关于教学方 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论述,对今天的
结论:
第一,原始的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 了可能性。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的 本身”。劳动使人的四肢分离使手脚分工, 手成了制造与使用工具的器官;劳动使人 类有了较之其它动物有了更发达的思维器 官——大脑;劳动中为交流劳动成果与信 息,便产生了信息的媒体 —— 语言。手、 脑、语言无不是后天教育形成的物质条件。
三、学校的萌芽
《礼记· 文王世子》:“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春秋繁露》:“成均:均为五帝之学。” 《礼记· 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孟子:“庠者,养也。”
四、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内容为生活经验 3、教育活动在生产中进行 4、教育手段为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别 6、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其二、人类的生存方式是生活。人们必须在 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的情况下,去满足生活基本 必须,这就形成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 这就构成了最原始的人际关系,形成了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也需要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因此,传递“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即 是教育产生的根源,又是教育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这些经验的积累无不是以劳动为前提的。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1831— 1902)提出。
他从庸俗的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教育 是由生物进化而来,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 教育产生的基础。
人类行为与一般动物行为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 产 劳 动 教 育 (一)工具制作 (二)火的发明与使用 图 (三)渔猎 例 (四)农业技术教育 (五)畜牧业 (六)天文、历法与数学 (七)原始手工,工艺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内容
取火、渔猎、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等
返回
二、生 活 习 俗 教 育
(一)关于婚姻与家庭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生活能力的教育 (三)民俗教育
三、原 始 宗 教 教 育
自然崇拜中的教育活动
图腾崇拜与教育
鬼魂崇拜的教育
祖先崇拜中的教育
巫术活动中的教育
“予击石拊,百兽率舞。” “仪式和禁忌” 女娲补天
《尚书 · 舜典》
精卫填海
四、原 始 艺 术 教 育
音乐教育 考古发现,原始人类已经发明了琴、瑟、 笛、磬、钟等乐器。 绘画与雕刻 如半坡遗址出土的彩纹陶器 舞蹈教育
( 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 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 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 战车的技能。 ( 3)“书”和“数”:书是指识字、写字, 数是指计算 。
射御

3、六艺教育的特点
(1)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 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2)求知兼求能 。 (3)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五、军事教育
《白虎通》载:“皇帝始作弩”。
《史记· 五帝本记》载:黄帝“教熊、罴、貔、 貅、貙 、虎,以与炎帝战于陵泉之野”。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一、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二、文字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考古发现我们先民记事的方法分三种类型: 第一、物件记事,《周易· 系辞》说:“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第二、符号记事,在实物记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如在物体上作一定符号以表达意思。 第三、图画记事,用摹绘事物形象的简单的图画 记事。
二、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活动(5万年以前)
(一)工具制作与使用 (二)火的使用与管理 (三)生产经验的传递 (四)婚姻制度与生活教育 (五)语言的训练
教育起源
教育
社会生活
人类生存与 发展 的愿望
社会生: 以文化知识与 道德修养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发生在生产生活场所 以社会生产和生活知识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教育思想史:研究重要的、有深远影响的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探讨各个教育家之 间在思想上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思想和素养的 提升。“读史使人明智”。教育史课程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以大量的史实为基础。学习教育史课程 可以让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历程,了解历史上的
义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问题。提出了教育 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论断。
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 在的前提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劳动是聚集财富的 唯一手段。为了使劳动更有成效,他们就 要制造工具,尽管这种工具是极为粗糙与 简单,经验虽有限,但他们也必须把这有 限的、极为简单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中国教育史
绪论:教育史是什么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研究自古至今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的历史规律。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 教育史的分期
教育史的研究内容
各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史: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校的特 点和经验。
思考题: 1、简述文字在教育起源中在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学校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西周的学校
三、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学校的产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 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 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 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依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四,有助于教师的教育创新。创新的前提是: 了解前人想过了什么和做过了什么。美国教育史 学家布里克曼曾说,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之一就是减少无知。如果缺乏教育史的修养,就 很有可能 “创造”一个早已被抛弃的想法和尝试, 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尝试一些不该尝试的失败 和经验。可以说,不了解教育史,是谈不上教师 的教育创新的。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潜能在后天中发展 动物——行为的本能性——本能在遗传中继承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错误之处在于它否认了 教育的社会意识性与目的性。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美 国著 名心理 学家孟 禄 (1869—1947 年 )
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摹仿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求。所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说,儿 童对成人的摹仿就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四、奴隶社会学校 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客观原因: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3、说明: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 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考核方式

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40%
期末考试60%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重点: 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原始社会教育的 特点 难点: 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发展分期:
200万年前—20、30万年前。 (旧石器早期) “猿人”时期 20万年前—5万年前 (旧石器中期) “智人”时期 5万年前—5千年前。 (旧石器晚期) 氏族公社时期 “新智人”时期
二、西周的学校
(一)学校设置与教师
(二)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 (三)“六艺”教育的特点
1、西周的学制系统:
2、西周学校的教师
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 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 是官。师者必为官或退仕。国之重臣太师、太 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师。

2、“六艺”教育
第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人们 在为满足生活必须的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 生 产经验;人们在劳动中也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 系与行为规范 —— 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只有得以 传递,才能使后人获得社会劳动力的特殊资格, 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劳动。 因此,生活经验与生产经验的传递就显得十分 必要与迫切,这些经验传递的手段无疑是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