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_学校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
绪论:教育史是什么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研究自古至今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的历史规律。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教育史的分期 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教育史的分期中国 教育史的分期
教育史的研究内容
各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史: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生、 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校的特 点和经验。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潜能在后天中发展 动物——行为的本能性——本能在遗传中继承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错误之处在于它否认了 教育的社会意识性与目的性。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美 国著 名心理 学家孟 禄 (1869—1947 年 )
认为:儿童对成人的摹仿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求。所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的角度说,儿 童对成人的摹仿就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二、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活动(5万年以前)
(一)工具制作与使用 (二)火的使用与管理 (三)生产经验的传递 (四)婚姻制度与生活教育 (五)语言的训练
教育起源
教育
社会生活
人类生存与 发展 的愿望
社会生产
教育的分化
教育
制度化教育 —专门的教育机构: 以文化知识与 道德修养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发生在生产生活场所 以社会生产和生活知识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四、奴隶社会学校 教育的特点——学在官府
1、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客观原因: (1)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2)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3)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3、说明: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 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依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四,有助于教师的教育创新。创新的前提是: 了解前人想过了什么和做过了什么。美国教育史 学家布里克曼曾说,教育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之一就是减少无知。如果缺乏教育史的修养,就 很有可能 “创造”一个早已被抛弃的想法和尝试, 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尝试一些不该尝试的失败 和经验。可以说,不了解教育史,是谈不上教师 的教育创新的。
( 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 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 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 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 战车的技能。 ( 3)“书”和“数”:书是指识字、写字, 数是指计算 。
射御

3、六艺教育的特点
(1)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 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2)求知兼求能 。 (3)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结论:
第一,原始的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 了可能性。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的 本身”。劳动使人的四肢分离使手脚分工, 手成了制造与使用工具的器官;劳动使人 类有了较之其它动物有了更发达的思维器 官——大脑;劳动中为交流劳动成果与信 息,便产生了信息的媒体 —— 语言。手、 脑、语言无不是后天教育形成的物质条件。
三、原 始 宗 教 教 育
自然崇拜中的教育活动
图腾崇拜与教育
鬼魂崇拜的教育
祖先崇拜中的教育
巫术活动中的教育
“予击石拊,百兽率舞。” “仪式和禁忌” 女娲补天
《尚书 · 舜典》
精卫填海
四、原 始 艺 术 教 育
音乐教育 考古发现,原始人类已经发明了琴、瑟、 笛、磬、钟等乐器。 绘画与雕刻 如半坡遗址出土的彩纹陶器 舞蹈教育
义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问题。提出了教育 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论断。
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 在的前提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劳动是聚集财富的 唯一手段。为了使劳动更有成效,他们就 要制造工具,尽管这种工具是极为粗糙与 简单,经验虽有限,但他们也必须把这有 限的、极为简单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考核方式

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40%
期末考试60%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重点: 学校教育的萌芽与原始社会教育的 特点 难点: 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发展分期:
200万年前—20、30万年前。 (旧石器早期) “猿人”时期 20万年前—5万年前 (旧石器中期) “智人”时期 5万年前—5千年前。 (旧石器晚期) 氏族公社时期 “新智人”时期
其二、人类的生存方式是生活。人们必须在 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的情况下,去满足生活基本 必须,这就形成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 这就构成了最原始的人际关系,形成了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也需要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因此,传递“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即 是教育产生的根源,又是教育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这些经验的积累无不是以劳动为前提的。
第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人们 在为满足生活必须的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 生 产经验;人们在劳动中也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 系与行为规范 —— 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只有得以 传递,才能使后人获得社会劳动力的特殊资格, 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劳动。 因此,生活经验与生产经验的传递就显得十分 必要与迫切,这些经验传递的手段无疑是教育。
二、西周的学校
(一)学校设置与教师
(二)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 (三)“六艺”教育的特点
1、西周的学制系统:
2、西周学校的教师
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 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 是官。师者必为官或退仕。国之重臣太师、太 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师。

2、“六艺”教育
他们都无视教育的社会性,脱离了教 育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目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 行为的基本特点,而生物行为、儿童对成 人的摹仿恰恰也是一种无目的自发行为 (或 称本能行为),他们都抛开了这个前提。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前苏联教育界试图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

五、军事教育
《白虎通》载:“皇帝始作弩”。
《史记· 五帝本记》载:黄帝“教熊、罴、貔、 貅、貙 、虎,以与炎帝战于陵泉之野”。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一、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二、文字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考古发现我们先民记事的方法分三种类型: 第一、物件记事,《周易· 系辞》说:“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第二、符号记事,在实物记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如在物体上作一定符号以表达意思。 第三、图画记事,用摹绘事物形象的简单的图画 记事。
教育思想史:研究重要的、有深远影响的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探讨各个教育家之 间在思想上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思想和素养的 提升。“读史使人明智”。教育史课程一个显著 特点就是以大量的史实为基础。学习教育史课程 可以让教师了解教育发展的历程,了解历史上的
三、学校的萌芽
《礼记· 文王世子》:“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春秋繁露》:“成均:均为五帝之学。” 《礼记· 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孟子:“庠者,养也。”
四、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内容为生活经验 3、教育活动在生产中进行 4、教育手段为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别 6、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1831— 1902)提出。
他从庸俗的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教育 是由生物进化而来,断言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 教育产生的基础。
人类行为与一般动物行为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 产 劳 动 教 育 (一)工具制作 (二)火的发明与使用 图 (三)渔猎 例 (四)农业技术教育 (五)畜牧业 (六)天文、历法与数学 (七)原始手工,工艺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内容
取火、渔猎、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等
返回
二、生 活 习 俗 教 育
(一)关于婚姻与家庭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生活能力的教育 (三)民俗教育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改革,掌握教育发展
的规律。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二,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 教育史的知识是教育理论中的基础知识,教育 史学科则是教育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学习教育
史有助于其他教育学科的学习。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第三,学习教育史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 养。中外教育史中许多教育家的关于教学方 法、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的论述,对今天的
思考题: 1、简述文字在教育起源中在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学校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西周的学校
三、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学校的产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 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 袭,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 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