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合集下载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引言概述: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但惟独三者共同合作,才干实现教育的最大效益。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家庭的责任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注重家庭教育。

1.2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3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模范,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

二、学校的责任
2.1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2 学校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2.3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社会的责任
3.1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舞台,应该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2 社会要关注教育公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3.3 社会要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4.1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2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4.3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肩负教育责任,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奋斗。

五、结语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才干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希翼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奋斗。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提升,两者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通过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有着各自的重点,但它们也有相互补充的地方。

家庭教育主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思想和理论。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采用故事、游戏、情境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多媒体、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果的评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必须经过评估,以确定它们的有效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定期对子女进行沟通、反馈,以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未来教育提供依据。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情感为主,注重道德教育;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结合具体案例,就新时代全社会该如何形成教育合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结合具体案例,就新时代全社会该如何形成教育合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结合具体案例,就新时代全社会该如何形成教育合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不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教育合力,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首先,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支撑。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兴趣爱好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例如,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注重家庭教育的规律,为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在愉快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健康的成长。

其次,学校作为传递正式知识的机构,应该从课程设计到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方面做出创新。

例如,经常组织师生互动交流,开展课外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当代教育理论,改进教学质量,注重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最后,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例如,社会可以建立更多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和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文化和智力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文化和知识资源;社会也可以举办各种社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学生注入正能量和发展动力。

总之,构建一个有效的教育合力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三者合力,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例如,芝加哥市政府与学校利用市中心的建筑物等建设了很多文化中心和电影院,不仅可以供年轻人学习,还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去了解社会文化并且拥有娱乐的方式。

通过家校社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公民素质,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向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我们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合力所要做的事情。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案例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案例

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案例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未成年人教育的三个环节(学校、社会、家庭)中,学校具有龙头引领作用。

我校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1、对学生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人人熟知行为规范内容,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纪律、卫生”教育。

大力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

2、坚持开展周一升旗仪式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3 、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提高队员整体素质。

根据我校实际,具体组织了相应的唱红歌、舞蹈、器乐、校本剧、书法、绘画、摄影、读书活动、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鼓舞,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4、强化班集体建设和管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 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诚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发挥德育教育主力军作用。

(1)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使班主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以不断提高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作者:李珍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2期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特别对于我们的民族学校学生来说,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又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同时,学校具有青少年学生集中、环境影响好、规章制度健全、育人周期长等明显教育优势,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因此,学校里理所应当在教育合力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势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提供机会。

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利用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去网吧,游戏室等。

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

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进入这些场所。

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家庭,有家长的督促;在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

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会被某个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

例如有些学生早读课迟到,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老师自己包揽责任。

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家校社会合作和参与机制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家校社会合作和参与机制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家校社会合作和参与机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学校需要积极加强学生的家校社会合作和参与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应积极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状态,以便双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

2、举办家长教育讲座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念。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3、设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选拔有责任心、有热情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监督学校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开展亲子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活动等,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1、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与周边的企业、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实习、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实践能力。

2、邀请社会人士走进校园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讲座、报告等,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青少年活动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所。

三、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合作1、开展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亮点(3篇)

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亮点(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开展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旨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我校三位一体教研活动的亮点。

二、亮点一:构建多元化教研平台1.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我校通过开展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 搭建社会教育资源平台我校积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如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拓宽教研渠道。

3. 丰富教研形式我校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教师讲座、教学观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亮点二: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2. 强化过程性评价我校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四、亮点三:形成教育合力1. 家庭教育指导我校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2. 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社会责任感。

3. 校企合作我校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作者:冯乐萍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29期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三者形成良好的合力,实现三位一体教育机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也才能够推进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入和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因此,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机制,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构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的成长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初始时期,如果学校、社会、家庭中的任何一方面教育滞后,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教育体系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品质、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人生,学生在家庭教育养成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主体,在学校学生接受科学知识、行为规范、人生观的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之大,是别的教育无法比拟的。

社会教育补充和强化一个人受教育的成效,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以及实践活动。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就對学校和家庭教育起到抵消的作用。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结合,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才能提高育人效果。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机制构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单纯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新时代学生成长的需要,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家校社三方合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一、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之间的沟通是构建良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基础。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教师也应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二、构建共同育人理念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构建育人理念,形成合力。

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学校也要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三、建立互动平台为了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互动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家校社三方共同参与的网上平台,也可以是一个定期组织的研讨会或座谈会。

通过这个平台,家长、教师和社会可以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共同解决教育问题,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不仅在理念上要保持一致,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阅读、游戏、实践等多种学习资源,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社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通过共同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

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学校要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社会要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社会成员。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

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班主任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骨干——班主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

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其一,告状式家校联系。

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

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

我曾以“你对家访的看法”为题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喜欢”家访的仅614.3%;“无所谓”的11人,占26.2%;而表示“不喜欢”的竟有25人,占59.5%。

25人之中,大多数都有被“告状”的经历,其余未被“告状”过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家访,是从别人那里间接获得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

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

作为教师,你的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

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候,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

其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

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

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要各自发挥作用(1)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

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3)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使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大部分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

他们需要孩子有优良的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不加重视,对孩子娇宠溺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名次,其他一切都好商量。

家庭教育表现的重智轻德的特点不能全面培养子女,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初的教育形式,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则是在孩子入学后,接受更为系统、全面的学科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形成教育合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确保两个教育系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相互衔接。

同时,学校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培养孩子的多元化发展,如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等,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家庭则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生活习惯和个人习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共同体。

学校应积极支持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如请家庭教师授课、组织家长学习等。

同时,家庭教育也应该主动向学校教育反馈,向学校教育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为孩子提供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育则应该注重与家庭的合作,积极与家庭沟通,了解家庭的教育背景和孩子的个性特点,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不仅要实现优势互补,更要注重和谐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摘要】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科教兴国的战略必然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培养人才进行最充分的联系。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更趋实效化、科学化。

一、纵观国内外“三位一体”共育情况及方向1.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州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学校结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的发展,而进入21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和许多州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

2.在我国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

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时想起学校。

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3.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关键要靠教育。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4.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少年儿童的教育重任。

三者通力合作,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就着手完善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文化、楼梯间的过道文化、厕所的厕所文化、晨间的朝会文化以及课间操的集会文化等形式,时时处处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规范化训练,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作者:洪立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5期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家庭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今教育对家长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本文针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问题展开研究,着重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构建一体化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具多元化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配合前言: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对我国教育观念带来极大的转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

由于家庭与学校属于不同的教育者,因此将其相融合时需要明确一致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完美的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家庭教育有着巨大关联,而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其综合发展。

因此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教学模式,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属于不同教育形式,在开展过程中,一定会存在某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现如今,很大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重视,总是认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只有学校,将教育责任完全推脱给学校。

并且认为学生成绩的好与坏都源于教师和学校教育,不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培养,进而对学生身心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理念相冲突在学校教育中,通常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在家庭教育中,绝大部分的家长对学生都会产生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的态度,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二者在进行教育配合时,会产生较多的理念冲突,进而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形成教育合力作者:邓胜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10期【摘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学生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结合教育。

而21世纪必须加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股力量有机结合,构建“三教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李岚清同志指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三大教育理论把家庭教育放到突出位置,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因此,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方式必然要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地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社会和家庭担负着共同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如何培养社会的建设人才,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

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有些是残缺的,甚至是畸形的,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层次的,相当部分影响甚至是负面的。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有些要求、期望和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很可能是不相符合的,有少数甚至是可能是根本对立的。

所以我们必须和家长联系、沟通,以便相互了解和理解,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高、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重要性。

三教主要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是三教。

这三教构成了我们所讲的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或者也叫做大教育观。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它有很多脱节的地方,所以我们讲,如果你只强调一个方面教育,那只是一个小教育观。

而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一个大教育观,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所以它就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教的结合,否则就是不完全的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能是“育人”,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说明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看成是争取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享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

1、目的性原则。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方针目的,保证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

无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互相配合,共育新人。

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智轻德忽视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家庭和社会教育也要克服纠正,既要重视智育,更要突出德育,还要加强劳动教育,以及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2、主导性原则。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总是觉得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

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

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现象和问题,几乎都归咎于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失误;学生的安全、犯罪、吸毒等问题都被说成是学校的责任。

有人说:生活与教育联系,就将家务活动中的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这些本该是家庭教育的事,都弄到学校来了。

某校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该班两名成绩较差的学生打死后,三位学生家长跑到学校来说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学校的教育不够,就连政府和公安部门都这样认定。

事实上,这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力所能及的范畴,是一种夸大和泛化学校功能,以及推卸责任的一种可怕现象。

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

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

“养不教,父之过”。

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

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

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

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

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是教师!我们爱学校!我们更爱自己的职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

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从教人员的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

学校教育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和完善,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资源。

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展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切方式,包括看电视、网络、交谈、他人的示范行为等—些无组织无意识的带有教育性质的活动。

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即活到老学到老。

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习惯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成长。

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个人的人品素质影响最大。

因为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对于孩子都是一本无字的书,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至于哪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最大,这真不好选择,就如同手和脚,哪个贡献最大呢?——缺少了哪个,哪个就会显得重要现在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老师对于学生那是骂不得,打不得,爱不得,骂了家长说老师对孩子人格侮辱,打了更是体罚学生,爱了有人说老师收受礼品了。

老师很被动,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学习要管,生活要管,思想也要管,这本身就是教育方式的一种误区。

如果家长认为所谓的教育就是考试考高分,毕业找到好工作的话,我想说,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去难为孩子,你自己努力点成为李刚,按中国的现状我爸是李刚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的。

自己成不了李刚,却要让孩子成为李刚,多可笑可悲的想法!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是看待和思考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现象,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教育。

很显然三观教育光凭学校是很难做到全面的,至少我们很少听说哪个孩子的脾气象他老师,总是说像他爸妈的多吧?其实真正在影响孩子的还是我们看不见的“教育”,而过分的强调和加重学校教育,其实是一种家长和社会推脱责任的表现,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惜通过送礼课外补习等方式尽量减少家庭教育的时间,一旦教育失败则将责任推给老师不尽职或者孩子不努力。

这是其实一种成人世界下一种以成人价值观为中心的教育论,说白了就是家长强奸了孩子的意志,让老师让了替罪羊。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知道,其实学校教育的作用本来就弱于其他两项。

1:受教育的时间,以孩子8岁上小学,24岁大学毕业来说,每天7个小时的在校时间,还要去除周末和寒暑假,远少于孩子在家的时间。

2:学校教育,是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是2个甚至更多的家长对一个孩子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全社会对一个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专注度影响力无疑远高于学校教育。

3:学习教育是一种被动教育,孩子本身带有逆反心理,对一些教育内容带有心理抵抗性;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包围式教育,孩子无时无刻不是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内容,教育的效果显然要比学校填鸭式教育显著。

4:学校教育是家长付出学费让别人教育自己,在学生看来自己是付出的一方,对于教育的态度难免有所轻视和抵触;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孩子通常是索要的一方,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让你有求于人时,总是更容易听对方的话,而如果是觉是自己是付出方时,则比较难服从对方。

分析一下中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期初期,特别是中小学的成绩和科学知识远超西方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却难有突出的作为和成就呢?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过分的注重学科教育,忽略人格教育和思维教育,而其实就是注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果。

在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道德观念和思维价值体系的支撑下,孩子在结束被动接受式教育后陷入入迷茫,因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给予他们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校教育无法给予的,所以才会出现孩子到了高中,大学,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后生活放纵道德迷失的社会现状。

我们不能把老师当成一个圣人来要求,毕竟那是只是一份工作,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不可能全部由他们来承当,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家长刻意如此,那局面将是现在这样的惨状,家长一边送礼一边骂老师,孩子过的不快乐也不见得有出息,老师工作压力大又不真正受人尊敬的“三输”局面。

真正良好的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学校来承担,人格教育的主要责任让家庭教育来承担,社会教育负责给予教育内容实践的机会,锻炼自我辨别,自我学习,自我纠正的能力。

教育真正要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一张文凭或者一门技艺,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和清醒的头脑。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腰堡中学王凤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了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形式,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搞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担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创新人才的任务。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均有各自的特点。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统一性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还资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学生每年有160多天在学校以外生活和活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及各种社会现象必将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社会教育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纪实性、补偿性等特点。

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和独特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因此,只有把学校教、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