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护理常规是病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病人的日常护理、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

在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的身体健康和舒适。

1. 患者接待和床位安排:-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住时,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房的设施和服务,并协助患者安排好床位。

- 床位应保持整洁,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环境。

2. 个人卫生和洗漱:-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洗漱,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洗手、刷牙等,以保持患者的清洁和健康。

- 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洗漱用品和设备,并确保其清洁和卫生。

3. 饮食和营养:-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患者的饮食要求,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状况。

-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和营养师,以调整饮食计划。

4. 疾病预防和感染控制:-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标准和流程,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等,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

5. 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措施。

-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身体和情绪需求,提供温暖、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度。

6. 病情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 护理记录应准确、详细,并包括患者的主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程度等关键信息。

7. 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内的设备和用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如床栏、轮椅、输液泵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和家属注意安全事项,如防滑、防摔、防火等,并及时处理和报告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它涉及到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疾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护理质量,病房护理常规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1. 病房环境卫生:- 病房应保持清洁、整洁和无异味。

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和设备进行消毒。

-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 床单、被单、毛巾等物品应定期更换和清洗,以防交叉感染。

2. 病人个人护理:- 病人入住后,应进行详细的个人信息记录,包括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以便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

- 定期给病人进行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病人的饮食需求应根据医嘱进行合理安排,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 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包括帮助病人洗漱、更换衣物、翻身、如厕等,确保病人的卫生和舒适。

3. 疾病管理:-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确保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 定期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如病人的疼痛评估、皮肤状况评估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压疮患者等,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4. 康复护理:- 对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康复需求和医嘱,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 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病人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 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5. 护理记录和沟通:-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护理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措施等,以便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情况。

- 护理人员之间应及时沟通,交流病人的情况和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以上是病房护理常规的标准格式文本,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保证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

2.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化验及治疗,注意血压、白细胞、血常规、肝肾
功能,有无其他部位转移,并戒烟戒酒,询问造影剂过敏史。

3.手术前一日护理
(1)做好病人全身清洁及手术区备皮。

(2)根据麻醉方式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3)其他遵嘱执行。

4.手术日晨护理
(1)测T、P、R、BP,检查备皮区,注意有无不宜手术的情况,如月经来潮,感冒等。

(2)嘱咐病人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取下假牙发卡等。

(3)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药物、盐袋等。

(4)准备好床单位、监护仪等物品。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协助将病人搬运至病床上,观察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血
肿形成。

测量T、P、R、BP,了解麻醉及手术情况。

2.病人取平卧位,穿刺部位压迫3h ,注意压迫不宜过紧,防止血栓形成;术后8h
可以翻身,注意患肢不能屈髋;患肢制动24h,注意观察患肢温度及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术后24h可下床稍活动。

3.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

4.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3日无大便应报告医生,及
时给予处理。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一)护理常规1.病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住院原因和要求、医疗诊断、主要临床表现、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等。

2.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焦虑和紧张,还是开朗和放松,护士应知道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是否要进行保护性护理病人,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等。

3.病人体检情况:包括T、P、R、BP、有无水肿,胸、腹腔积液,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术前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是否完善。

4.既往史:病人过去健康状况、所患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5.病人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排便、生活自理程度等。

6.女病人月经情况:介入手术应避开月经期。

(二)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表现为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等。

与病人对介入手术方法不了解,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所致疼痛、以往手术不良经验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威胁有关。

2.病人在床上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潴留,与病人害羞或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3.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促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介入治疗。

(四)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情况,使病人尽快适应周围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操作过程、术中配合、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使病人愉快的接受介入放射学的诊断和治疗。

2.协助病人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有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三系,摄X线胸片,做心电图等;特殊检查有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3.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向病人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术前2天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便。

4.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将舒张压控制在110以下。

5.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6.检查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按穿刺部位做好双侧腹股沟或腋部的毛发处理,督促清洗干净。

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便于术后对照。

7.根据病情术前导尿或灌肠。

8.为使病人安静地接受检查治疗和减少迷走神经反应,必要时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照顾。

这些常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下面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1. 环境卫生:- 病房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确保病房内的床铺、家具和设备的清洁和整齐。

- 定期清洗病人使用的床单、被子和毛巾等物品。

2. 患者的个人卫生:-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洗漱、刷牙和洗澡等个人卫生活动。

- 按照医嘱更换患者的尿布或便盆,保持患者的排泄物清洁和干燥。

- 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保持患者的衣物干燥和整洁。

3. 饮食和营养:- 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和医嘱,提供适合患者的饮食。

- 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和饮水量。

- 协助患者进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4. 患者的体位和活动:- 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等。

- 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下床活动等。

- 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问题。

5. 疼痛管理:-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记录疼痛评分。

- 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镇痛剂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节病房温度、减少噪音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呼吸状况、饮食摄入和排泄情况等。

- 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预防感染:- 按照手卫生的要求,洗手或使用消毒剂,减少传播病菌的风险。

- 确保患者和访客正确佩戴口罩,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设备,如床桌、椅子、电话等。

8.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注。

-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 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以上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病房护理常规包括患者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药物管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生活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漱、更换衣物、翻身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3. 提供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4. 协助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保持患者排泄通畅,及时更换尿布等护理用品。

5. 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二、病情观察:1.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瞳孔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3. 监测患者的尿量、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便秘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观察患者的体位、活动情况,防止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排尿排便情况、体温变化等,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征变化。

三、医嘱执行:1. 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予患者药物,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2. 定期更换患者的输液、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保持器械的清洁和畅通。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换药、拔管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各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5.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1. 负责医院内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发工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根据医生的医嘱,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按时给予患者,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3. 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病房护理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病房护理的质量,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病人的入住准备1.1 病床的准备:确保病床干净整洁,床单、枕套等床上用品要清洁、无污渍,床垫要平整舒适。

1.2 病人的隔离:根据病人的病情,对需要隔离的病人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手术后的病人、传染病患者等。

1.3 病人的个人物品管理:匡助病人整理个人物品,确保物品的安全和整齐,方便病人使用。

二、病人的生活护理2.1 个人卫生护理:匡助病人进行洗漱、更换衣物、刷牙等个人卫生护理,保持病人的身体清洁和舒适。

2.2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饮食要求和医嘱,提供适宜的饮食,定时赋予病人进食,并记录病人的饮食情况。

2.3 排泄护理:协助病人如厕,定时更换尿布,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排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病人的康复护理3.1 体位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正确安排病人的体位,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活动护理: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如翻身、坐起等,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

3.3 康复训练:根据病人的康复需求,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呼吸康复等,匡助病人恢复功能。

四、病人的医疗护理4.1 用药护理:按照医嘱赋予病人正确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

4.2 护理观察:定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4.3 病情记录: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医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五、病人的心理护理5.1 患者安抚:与病人进行交流,倾听病人的心声,赋予患者安全感和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5.2 心理疏导:匡助病人排解负面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其康复信心。

5.3 家属沟通:与病人的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关切,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定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

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3: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一次。

体温37。

5℃以上者每日测4次.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饮食.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5:常规心电图、胸片、检验(血常规、凝血试验、感染筛查、生化全项、肿瘤标志物)、CT 或B超检查,及时留取标本.6:每天下午记录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必要时记录出入量.7:术前、术中、术后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病历号、疾病诊断、近期检查结果、过敏史、介入治疗方式.8:术前告知患者介入手术大致时间,并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根据介入手术部位备皮,并告知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水,有糖尿病并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要告知介入治疗前后48小时停药。

9: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检查穿刺处敷料,协助卧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给以输液治疗。

10:术后常规3天每日测4次体温、脉搏,正常者3日后改为每日1次,记录出入量,无异常者3日后停止记录或遵医嘱。

11:术后4小时遵医嘱给以双下肢血液循环驱动、协助患者床上翻身、8—10小时或遵医嘱拆除患肢穿刺处压迫器、12-24小时拆除患肢穿刺处的绷带,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

12: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记录护理记录单。

13: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者其他止痛措施.14:严密观察为重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并积极配合抢救。

15:危重或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

16:保持病室清洁整齐,避免交叉感染.17:动脉留置导管患者,术后可以了立即床上翻身、半卧位等活动,要注意掌握翻身技巧。

18:术后即可开始“裸泵”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照料的一系列常规操作和流程。

这些常规操作和流程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以下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患者入院护理1. 患者入院前准备:确保患者的病历、医嘱和相关检查结果齐全,床位清洁整齐,床单、被子等床上用品清洁干净。

2. 患者入院时接待: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引导患者了解病房环境和护理常规,协助患者完成入院手续。

3. 患者入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疾病状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因素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1. 体温监测: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血压监测: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记录血压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心率监测:定时测量患者心率,记录心率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 呼吸监测:定时测量患者呼吸频率,记录呼吸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 饮食摄入监测: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量、饮水量等。

三、患者个人卫生护理1. 患者洗澡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患者洗澡时间和方式,确保患者的个人卫生。

2. 患者口腔护理:定时帮助患者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3. 患者皮肤护理:定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和皮肤感染。

4. 患者排泄护理:定时协助患者如厕、更换尿布,观察患者排尿、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四、患者营养护理1.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2. 饮食监测: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记录饮食摄入量和饮食偏好,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3. 饮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饮食宣教,教授健康饮食知识,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

五、患者安全护理1. 身体安全:保证患者的身体安全,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伤害。

2. 病情观察:定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等,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指护士或者医护人员积极参预病房护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1. 护理常规的目的:病房护理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2. 护理常规的内容:(1)患者入院护理:包括患者的接诊、入院登记、个人隐私保护、病情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等工作。

(2)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疾病护理: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等工作,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

(4)卫生护理:包括患者的个人卫生、床位清洁、病房环境清洁等工作,保持病房的清洁、整洁和舒适。

(5)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需求和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6)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并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匡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8)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3. 护理常规的操作流程:(1)接诊与入院登记: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完成入院登记手续。

(2)病情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定: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生命体征监测:护士定期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疾病护理:护士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等工作,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和治疗。

(5)卫生护理:护士定期给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保持病房的清洁、整洁和舒适。

(6)营养护理: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需求和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病人的基本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病房环境管理等。

在病房护理常规中,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1. 病人基本护理:- 协助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脸、洗澡、刷牙等。

- 帮助病人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床铺整洁干净。

- 定期翻身,防止病人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预防压疮的发生。

- 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给予病人适当的营养支持,根据医嘱进行饮食管理。

2.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疼痛加重等。

-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意识清晰度、情绪波动等。

- 检查病人的伤口、引流管等,观察有无感染迹象。

- 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3. 医嘱执行:- 按照医嘱给予病人药物,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以调整药物剂量。

- 定时给予病人输液,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器的使用。

-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拍片、抽血、换药等。

4. 病房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 定期消毒病房内的器械和设备,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 确保病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 协助病人的家属与医生、护士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病房护理常规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为每位病人提供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和照顾。

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标准格式,包括护理前准备、护理过程和护理后处理等内容。

一、护理前准备1. 患者信息记录:在进行护理之前,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确保患者身份正确无误。

2. 病情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意识状态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 护理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护士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措施。

二、护理过程1. 患者卫生: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日常卫生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洗脸洗澡、更换衣物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2. 体位转换: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位转换,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安排体位转换的频率和方式。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应提供合适的饮食,包括饮食种类、饮食量和饮食时间等,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药物管理:护士应按照医嘱规定,正确给予患者药物,包括口服药、静脉注射药等,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5. 导尿护理:对于需要导尿的患者,护士应正确操作导尿管的插入和拔除,定期清洗导尿袋,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6. 疼痛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或非药物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7. 安全护理:护士应注意病房内的安全问题,包括防止跌倒、防止烧伤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护理后处理1. 护理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其他护理操作的执行情况。

2. 报告交接:护士应将患者的护理情况向接班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特殊需求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 整理环境:护士应整理好病房的环境,包括床铺的整理、垃圾的清理等,保持病房的整洁和舒适。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常规操作和措施。

它旨在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促进患者康复。

一、病房环境和设备准备1. 病房环境要保持整洁、安静、通风良好。

定期清洁地面、墙壁、窗户等,确保病房的卫生状况。

2. 病床应保持干净整洁,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要定期更换和清洗。

3. 病房内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如呼叫器、电视、电话等,以方便患者的生活和沟通需求。

二、患者个人卫生护理1. 定期给患者进行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洗澡方式,如全身擦洗、浴盆洗澡等。

2. 患者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等。

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

3. 患者头发和指甲的护理。

定期为患者理发、修剪指甲,保持头发和指甲的整洁。

4. 患者排泄护理,包括如厕、排尿、排便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保持排泄的正常和舒适。

三、患者营养护理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2.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耗平衡。

四、患者活动护理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

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相应的康复设备和指导。

五、患者心理护理1. 关心和倾听患者的情绪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

2.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3.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患者应对病痛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六、患者药物管理1. 根据医嘱,按时给患者口服或注射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频率,确保患者按时、准确地服药。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院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

病房护理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卫生:包括患者的洗漱、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偏好,确保患者获得营养均衡的饮食。

3. 床位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患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床位整洁,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4. 疼痛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等。

5. 导尿护理:对于需要导尿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清洁导尿管口,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呼吸护理:对于需要呼吸护理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辅助呼吸或氧气治疗。

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器具。

7. 体温监测: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或保温措施。

8. 感染控制:护士需要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定期给患者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9. 安全护理: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环境安全,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病房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10. 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总之,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护士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细致护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安排和实施病房护理常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十八章介入治疗护理常规第一节介入治疗一般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诊新人院患者,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特级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3、测T、P、R、BP;bid连测三日改为qd,体温℃以上者qd,℃以上者q4h,体温正常三日改为qd;qd记录大、小便;每周测量体重一次;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相应级别护理、饮食;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5、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特点、目的和注意事项;6、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7、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其他止痛措施;8、按医嘱及时留取标本并送检;9、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使病人术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信任感、安全感,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10、卧床病人定人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垫棉垫、气垫床、贴减压帖,预防压疮发生;11、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向病人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定时进行房间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第二节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一执行介入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治疗前护理1、饮食指导:护士应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食物,以防术后便秘;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也应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2、训练床上排大小便及胸式呼吸练习;3、备皮:备双侧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4、必要时术前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并记录;5、术前4~6h禁食水,以防术中呕吐;6、术前排空膀胱,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7、备好术中用药并协同病历、X光片、CT片带至介入治疗室,必要时术前半小时应用镇静剂;三介入治疗后护理1、病人回病房后应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术后4~6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2、患者取平卧位12~24h,注意保暖,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术侧肢体平伸、制动12h,但术侧脚趾注意活动,防止血栓发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出血,观察术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及足背动脉搏情况;3、按医嘱及时给予抗炎、水化、保肝、止吐、支持输液、吸氧、止痛等治疗;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促进化疗药物、造影剂的排泄,减轻化疗药物的损害;观察尿量及颜色,每日尿量应在2000ml以上;如出现血尿、少尿、应立即报告医生,给子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的治疗;4、饮食指导,应少量多食,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如面条、烂饭、鱼类、豆类、蔬菜、瘦肉,切碎煮烂,忌辛辣、油腻、刺激性坚硬食物,为预防便秘,多吃蔬菜、水果或清晨空腹饮温开水300ml;四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腹痛:注意观察,鉴别腹痛性质及所致原因,必要时行化验及腹腔穿剌、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1、腹痛:注意观察,鉴别腹痛性质及所致原因,必要时行化验及腹腔穿刺、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2、恶心、呕吐:注意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呕吐原因,提高心理耐受能力;恶心、呕吐较严重者暂禁食,按医嘱应用止吐药;3、发热:栓塞综合症所致的发热通常不超过℃,1周周内可降至正常,一般不予特殊处理,也可适量应用退热剂,对继发性感染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并给予高热护理;4、肝功能损害: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有无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对发生肝昏迷者按肝昏迷护理,持续给氧,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致窒息;5、呃逆:为少见并发症,可持续数天至月月余,患者非常痛苦;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免除急躁情绪,以减轻、缓解呃逆症状;治疗上可采取穴位封闭,针刺合谷、内关、翳风等穴位;6、术后活动:介人治疗后第一天早上,拆除敷料;穿刺处无渗出,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强度以不劳累为准,以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7、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加强营养,按时复查;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就诊;第三节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一、执行介入科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术前主动和病人谈心,做好健康宜教,讲解介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列举成功的病历,以消除顾虑,增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介入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必要时查血型、备血;3、有明显感染、高血压、心律失常者应治疗后再放置;4、术前15min常规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射阿托品;2%利多卡因喷喉麻醉,术前5min肌注度冷丁50mg;气道阻塞症状明显者给予鼻导管吸氧,此时要注意保持两侧鼻孔的通畅;三、术后护理常规1、生活指导:术后卧床休息1-2天,两天内不要大声讲话,以保护声带;属病人咳出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咳痰困难或术后咽喉疼痛、声嘶者可用雾化吸入并鼓励病人轻轻咳,勿用力;2、饮食指导:术后应禁食2h,以防咽喉麻醉作用未消失而引起误咽,2h时后可先饮一小口温水,吞咽顺利无呛咳,方可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第2天才能正常进食;3、病情观察: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出血,爽中带血属正常现象,应先向胞者解释,使其加紧张,若出血较多成不止要立即请医生处理四、术后发班的护理1、支验内肉芽和种瘤组织生生长增生的组织通过麦架刚眼,向支架腔内生长,形成新的气道空,尤其是在发感染的情况下更易形成肉,因此术后要加强病情现察,特期是观察体、呼吸的变化,按医属合理使用抗生生素;2、支架移位主要是用力和紧急气管插管时发生,另外可能是支架型号偏小不能牢固固定于适当部位;术后定期作胸部X线检查成纤支镜检查3、支架远端分部物阻塞由于支菜的放置影响气道纤毛活动和气道动力学,阻结液消除面导致支架远端分部物的积聚和阻塞,故放置支架后,子以雾化吸入,必要时使用纤支镜排除黏制分泌物;4、出血因支架压追周田大血管造成侵蚀烂引起,多由支架型号过大造成,选择适当的型号是预防出血的主要办法;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痰中带血或出血不止,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第四节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一、执行介入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常规1、术前做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功能检查;2、必要时做过敏试验;3、穿刺部位皮肤准备;4、术前4h禁食水;5、术前宣教:了解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相应的讲解方法,介绍介人的目的、注意事项、过程及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三、术后护理常规1、协助患者返回病房,测量生命体征,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2、穿刺部位的护理:患侧肢体制动6-24h,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血,患侧肢体温度、感觉及患肢远端的动脉博动情况;凝血功能低下者应适当延长加压包扎及制动时间;拆除翻带时动作轻柔,以兔损伤皮肤,常规消毒穿刺点后用无菌慧料盖;穿刺部位要求连续换药三天;3、观察患者局部反应情况、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4、遵医定期复查;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1、支架移位:可手术复位;2、支架移走:有条件者用同篮取出支架,或可严密观察,如无危害者可不予处理3、血检形成:术后遵医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第五节胆道内外引流管PTCD与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常规1、术前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做确过敏试验;3、术前禁食水4h4、教会患者闭气方法;5、穿刺部位皮肤准备;6、术前宜教:了解病情,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采取相应的讲解方法,介绍介入的目的、注意事项、过程及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二、术后护理常规1、协助患者返回病房,卧床休息,避免咳、打喷嚏、深深呼吸,测量生命体征2、观察穿刺处数料有无血,接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3、冲洗胆道外引流管:夹闭引流袋一侧,将配置好的抗生素溶液庆大素8万U+生理盐水20ml以缓慢、均匀的速度推人,如阻力较大或患者剧烈疼痛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待药液完全推入后夹闭引流管15-20min后开放引流袋一侧释放胆汁;包扎接头处,要善固定引流袋;4、观察胆汁颜色、性质、引流量及引流是否通畅,并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5、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治疗;6、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半流食饮食,少量多餐,忌油制激性食物察远期并发症;肿瘤向支架内生长或支架两端肿瘤组织增长引起梗阻,食物团块嵌塞支架引起梗阻,再次出现吞咽困难以及呛咳等应及时就诊;三、术后并发症的护理1、食物嵌塞:嵌塞之食物可用内镜取出或探条推入胃内;2、胃食管返流:使用抗酸药物多可控制;3、疼痛:注意加强巡视,做好解释工作,如疼痛剧烈在排除食管破裂后可遵医瞩对症止痛处理;4、出血血:少数患者会出现少量出血,一般对症止血处理即可;5、再狭窄:可再放置另一枚支架来解决狭窄;6、支架滑脱:早期严禁进食固体食物、止吐措施得当可减少其发生率;一旦支架移入胃内,可用胃镜嵌取;第七节输尿管内涵管置入或支架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介绍操作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2、全面了解病史实验记录:如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穿刺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3、指导患者进行屏气练习,屏气10~15s,然后缓慢呼出,以备术中定位准确;4、术前禁食4h,除去饰物、内裤,排空大小便,更衣,对有紧张、焦虑者,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10mg;5、测T、P、R、Bp并记录,携带CT片护送至CT室;二术中护理1、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上举;2、术中配合:以CT引导为例;1热情接待患者入室,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2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平卧或俯卧于CT台上;3嘱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协助医生做好体表定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备好器械台,准备物品,药药物,协助医生用碘伏消毒剂剂,行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并铺无菌单;4配合医生带无菌手套,提提供注射器,生理盐水及穿刺针,并抽取1%利多卡因麻醉药,询问有何不适,给予安慰;5协助医师包扎穿刺点;6护送病人回病房,注意随访及卫生宣教;三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2~4h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嘱患者多饮水;2、发热: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在℃之间,与穿刺损伤有关,除常规用抗菌素3~6天预防感染外,可不做特殊处理,2~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3、腰部疼痛;与穿刺损伤有关,一般疼痛均能忍受;四健康教育1、定期复查: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象,肿瘤标志物及CT检查等,如有不适随时就诊;2、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可反复多次就诊;3、饮食指导:应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固醇、高糖类、丰富纤维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造影剂排除4、卫生宣教: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康复;第八节经皮穿刺瘤体内注药治疗的护理常规PCI或PEI 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介绍操作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2、全面了解病史实验记录:如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穿刺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3、指导患者进行屏气练习,屏气10-158,然后缓慢呼出,以备术中定位准确;4、术前禁食4h,除去饰物、内排,排空大小便,更衣,对有紧张,焦虑者,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10mga;5、测T、P、R、B即p并记录,护送至T宽;二术中护理1,手术体位:果取平卧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上举;2、术中配合:以CT引导为例1热情接待想者人室,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2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平卧或俯卧于CT台上;3属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协助医生做好体表定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备好器械台,准备物品,药物,协助医生用碘伏消毒剂,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并铺无菌单;4配合医生带无菌手套,提供注射器,生理盐水及无水酒精针,并抽取1%利多卡因麻醉药,询问有何不适,给予安慰;备好药物,协助医生配置混合液,碘化油,无水乙醇;5注射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疼痛明显者给予安慰,必要时肌肉注射止痛药;6手术结束前,提供1%的利多卡因,协助医生边退针边注入利多卡因,封闭通道,防止无水乙醇返流引起疼痛;7按出无水酒精针,协助患者包扎穿刺点;8护送患者回病房,注意随访及卫生宣教;三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2-4h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穿制点有无渗血,观察患者腹部特征,术后局部皮肤颜色,如出现局部胀痛、出汗、面色潮红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术后常规行保肝,止血,及抗生素治疗;2、发热:因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引起的发热,常在术后数小时发生,1-2天达高峰,体温一般为低一中度发热达39℃的少见,可物理降温或用消炎痛栓塞肛;3、腹部疼痛:由于使用化疗及无水乙醇,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引引起,多局部限于穿刺部位,有时见于右肩部或剑突下,术中用用1%利多卡因封闭通道,一般疼痛均能忍受;4、严重并发症很少,均可保守治疗,包括腹腔内出血,胆管炎或胆管损伤继发黄疸,胆汁血症,动门静脉分流与休克,由乙醇返流门静脉所致肝硬梗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均不明显;四健康教育1、定期复查:出院后定期复査肝功能,血象,肿瘤标志物及CT检查等,如有不适随时就诊;2、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可反复多次就诊;3、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4、饮食指导:应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糖类,丰富纤维素饮食,避免刺激性失误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排除毒素;5、卫生宣教: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康复;第九节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术前详细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介绍操作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2、全面了解病史实验记录:如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穿刺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3、指导患者进行屏气练习,屏气10~15s,然后缓慢呼出,以备术中定位准确;4、术前禁食4h,除去饰物,内裤,排空大小便,更衣,对有紧张,焦虑者,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10mg;5、测T、P、R、Bp并记录,护送至CT室;二术中护理1、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或俯卧位,双上肢上举;2、术中配合:以以CT引导为例;1热情接待患者入室,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2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疾病诊断及手术名称,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平卧或俯卧于CT台上;3嘱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协助医生做好体表定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备好器械台,准备物品,药物,协助医生用碘伏消毒剂,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并铺无菌单;4配合医生带无菌手套,提供注射器,生理盐水及穿刺针,并抽取1%利多卡因麻醉药,如多次反复定位,要做好患者工作,询问有何不适,给予安慰;5妥善固定引流管,护送病人回病房,注意随访及卫生宣教教;三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2~4h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2、发热:常在术后数小时发生,1-2天达高峰,体温一般为低一中度发热~℃,达39℃的少见,可物理降温或用消炎痛栓塞肛;3、腹部疼痛:引流管置人后会因为咳嗽、喷嚏等引起局部疼痛,可向患者讲明原因,消除紧张心理;四健康教育定期复査: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象,肿瘤标志物及CT检查等,如有不适随时就诊;2、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可反复多次就诊;3、饮食指导:应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糖类、丰富纤维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4、卫生宣教: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活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康复;第十节放射粒子组之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应针对每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人文关怀,消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信心,交谈过程态度和蔼,措辞适当,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必要时请已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2、术前宣教: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种技术的基本知识及治疗期,术中的感受,术后可能出现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获得有关信息,同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教,并妥善保存于病例中;3、术前准备:准备治疗区皮肤及各种皮试,术前30min给予止血药、镇静药,有哮喘、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术前常规备氧;4、营养支持:监督患者膳食,合理搭配,给予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少渣易消化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二术中护理1、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2、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早发现病情变化;3、根据术中病情的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三术后护理1、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2、呕吐时应遵医嘱给予灭吐灵20mg肌注;3、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药;4、监测生命体特征,及时掌握患者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情况,是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四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出血、气胸: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咯血,发热、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肺肺不张等现象,术后给予患者侧卧位,利利于止血、引流,防止肺不张,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2、粒子浮现和肺栓塞:术后常规照X线胸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伴心跳加快、紫钳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勿深呼吸,剧烈咳嗽或用力活动,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五防护指导1、医务人员的防护:医务人员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果给患者做检查、处置,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的一侧,应与粒子植入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操作动作要轻快,避免长时间受照射,必要时使用铅围裙,来保护医务人员;2、排泄物、分泌物的防护:呼吸,消化系统肿患者的痰液,呕吐物或大小便应使用滤液,防止粒子浮出,污染环境;3、周围人群的防护1患者间的防护:接受粒子植入患者尽量居住同一病房,并在房门、床前挂醒目的警示,患者不要随意串病房,向患者讲解防护的重要性;2患者与家属间的防护:体内植入粒子的患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孕妇、儿童与患者要保持一定距离;患者不要抱幼儿,家属尽量不要站在粒子植人的一面防止长期受照射,影响身体健康;第十一节肝癌射频治疗的护理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治疗前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多弹头集束射频治疗的特点,手术配合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医护人员员的准备:充分了解射频治疗肿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参加病例大讨论;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手术中的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便紧急处理;3、完成各项检查:治疗前的心电图,胸片、B超、CT三大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如发现异常,先进行治疗,待结果正常后再进行射频治疗;4、皮肤的准备:治疗前一天清洁皮肤,常规备皮;5、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6、肠胃道准备:术前晚流食、术晨禁食;7、麻醉会诊准备:请麻醉科会诊;8、静脉通道准备:下肢留置静脉新型双尾针;二术中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前房间应空气消毒,凡进入治疗间人员必须更换拖鞋,洗手,换衣服,戴无菌口罩、帽子,术中严格无菌操作;2、病人准备:根据病变的位置,摆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术中的部位,将电极片黏贴于患者大腿内侧,平整固定好;3、仪器、器械准备:术前应常规检查各项仪器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器械准备是否齐全;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一般选用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CT引导下将电极针插于肿瘤部位;治疗中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严密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5min测量一次并记录,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表情及肢体皮肤颜色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治疗开始时,由于功率低、组织温度不高,患者一般无异常,随着治疗功率的加大,肿瘤组织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少数患者有大汗、心率加快等反应,术中应配合医生观察参数并认真做好记录;4、液路管理:在下肢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接三通管,便于麻醉师操作和护士术中临时用药,防止术中意外地发生;三术后护理1、治疗完毕,穿刺点用无菌纱布包扎,必要时用腹带,待病人清醒后观察无任何不适方可用平车送回病房,嘱病人平卧6h,卧床休息24h;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2、术后禁食至肠蠕动恢复,食清淡软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术后当天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minl次,连续6次平稳后改1~2小时一次,次日8点停止;4、遵医嘱给予止血、保肝治疗;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发热: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必要时给予补液治疗,体温高于℃,可用物理降温措施或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并鼓励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基础护理,出汗多时,及时更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舒适,年老体弱者,退热时出现大汗淋漓、应密切观察,防止虚脱等现象;2、疼痛:出现疼痛是因为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水肿,肝被摸张力增加所致,轻度疼痛一般。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在医院病房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日常护理中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照顾。

本文将就介入病房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1.1 定期测量体温:体温是反映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护士应该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监测血压和脉搏:血压和脉搏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应当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情况。

1.3 观察呼吸情况: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床单被罩是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最直接部分,护士应当经常更换床单被罩,保持环境清洁。

2.2 定期清洁病房空气:病房空气的清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士应当定期清洁病房空气,确保患者呼吸的是清洁空气。

2.3 注意病房卫生:病房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护士应当注意病房的卫生,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三、定期更换留置导尿管3.1 定期更换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患者的生命通道,护士应当定期更换导尿管,防止导尿管感染。

3.2 观察尿液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及时发现尿液异常,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3 避免导尿管移位:导尿管的移位可能导致尿液外溢和感染,护士应当避免导尿管的移位,确保导尿管的正常使用。

四、定期翻身和按摩4.1 定期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减轻身体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4.2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护士应当定期为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

4.3 观察皮肤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时发现皮肤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定期喂食和观察饮食情况5.1 定时喂食:患者的饮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护士应当定时喂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5.2 观察饮食情况:护士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确保患者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的常规工作内容和标准操作流程。

1. 病人生活护理1.1 病人个人卫生:包括帮助病人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在进行这些工作时,护士需要注意病人的隐私权和尊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礼貌。

1.2 饮食护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饮食,并确保病人的饮食摄入量和营养需求。

1.3 排泄护理:帮助病人如厕、更换尿布等,保持病人的排泄通畅和卫生。

1.4 睡眠护理: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和舒适。

2. 病情观察2.1 体温观察: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2.2 血压观察:定时测量病人的血压,并记录下来。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心率观察:定时测量病人的心率,并记录下来。

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4 呼吸观察:定时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并记录下来。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5 疼痛观察:询问病人的疼痛感受,并根据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如有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3. 疾病预防3.1 感染控制: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操作规范,确保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3.2 预防跌倒: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要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并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全。

3.3 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保持病人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床垫。

4. 康复护理4.1 活动训练: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功能。

4.2 心理支持: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3 家属教育:向病人的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病人。

以上是病房护理的常规工作内容和标准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病房护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为病人的康复和健康服务。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前准备工作在患者入院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床铺干净整齐,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2. 检查病房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呼叫器、监护仪、氧气吸入装置等。

3. 准备好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医嘱,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二、患者入院接诊1.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主诉、病情和需求,并记录相关信息。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3. 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如留置导尿、静脉输液、换药等。

4. 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提供合适的饮食,并记录患者的摄入量。

三、病情观察与记录1.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 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4. 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及时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四、药物管理1. 根据医嘱准确计算和配制药物,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给药途径。

2. 在给药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情况。

3. 给药时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4. 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并及时报告医生。

五、病情交流与心理护理1. 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关注点,并赋予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2. 患者在病房期间可能会浮现焦虑、恐怖等情绪,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

3. 鼓励患者参预康复训练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教育,匡助患者恢复功能。

六、感染控制1. 护士应遵守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规范,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消毒双手。

2.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一、外周血管疾病一般介入护理常规外周血管疾病是指脑和心脏之外的循环系统的任何疾病或异常,常被用作外周动脉疾病的代名词,可包括任何血管的任何疾病。

(一)评估与观察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观察术侧肢体的肌力及肢体运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针对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认识、感觉、情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戒烟限酒。

对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4.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卧床的意义,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5.术前准备(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三系统,胸片,心电图等。

(2)药物过敏试验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按手术要求备皮,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协助其清洗干净。

(4)穿刺动脉者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导尿和灌肠。

(6)一般患者术前清淡流质饮食,预避免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患者及特殊患者与医生沟通禁食水时间。

(7)协助患者准备手术用物。

二、术后护理1.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护理(1)按照局麻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与活动①静脉穿刺患者平卧4-6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动脉穿刺患者用一次性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平卧6-8h,穿刺侧肢体伸直,12-24h后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压迫4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人工心脏起搏器由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由起搏器、导管电极和电池组成。

临时起搏的方法包括经心内膜、经心包、经食道临时起搏。

所有的方法均基于一个外部的脉冲通过电极提供心率支持。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经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

即经右腹股沟静脉通过下腔静脉将电极植入右心房和(或)右心室。

通常,要临时起搏的病人情况是短暂的或有一个可纠正的病因,它能在短期起搏后很容易地撤除。

另外有些病人,在撤除临时起搏器前需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临时起搏器适应症】1.各种原因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黄中毒、心脏外伤或外科手术。

2 严重病态窦房结综合佂,具备永久起搏器植入指针,需行心脏起搏器过度者。

3室上速、房扑药物治疗无效或禁忌电复律,可用超速抑制。

4室性心律失常、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或尖端扭转室速。

5心脏电复律生理检查,长Q-T间期合并多形室速者。

6预防性起搏、心脏介入性手术或外科手术有病窦。

【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需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常起病急,病情重,濒死感明显,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也缺少心理准备。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家属简明讲述安置临时起搏器的重要性,说明这是紧急有效的抢救手段,取得家属的理解。

对患者用亲切的语言告知这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是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负责准备无菌敷料器械包,临时起搏器等用物,检查导管电极包装盒及失效期,检查急救物品的完整性及有效性,将抗心律失常药、升压药、局麻药、对比剂、抗休克药、抗心绞痛药、抗过敏药等分类放置于易取易放位置。

3.备皮:临时起博器的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两侧腹股沟,要将这一范围内的体毛刮去,以利于手术区的皮肤消毒,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4.术前描记12导联的心电图。

5术前停止所有抗凝药。

【术前护理】1接患者进介入导管室,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手术同意书等,2准备好临时起搏器,确保电量充足,确保连接导线安全,牢靠。

3.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4为手术医生做好皮肤消毒的准备,铺无菌手术台,穿手术衣,准备术中所需无菌器材及药物等,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5.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好方向,便于手术时观看,排除对心电监护仪的各种干扰因素。

6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简单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最佳配合。

7建立静脉通道,给患者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脏缺血、缺氧。

【术后护理】1.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2.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起搏阈值,起搏频率,常规设定起搏频率60-70次/ 分。

注意观察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观察注意心律与起搏频率是否一致,起搏电极各种原因发生改变而影响起搏带动,如起搏频率,起搏阈值,起搏导线撕裂,电极脱位,电池消耗等。

3.经常巡视察看电极连接情况及临时起搏器的位置是否妥当,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4.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右侧髋关节制动,避免髋关节屈伸,以免电极脱出起搏失灵。

右下肢每2小时给予被动按摩一次,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并观察右下肢体皮温,皮色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出血的观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每天更换敷料,用75%酒精擦洗导管,并在电极出皮肤处敷抗菌软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6.临时起搏器应挂于输液架上或固定在床上,以防滑脱而牵拉导致脱位,每天检查接头连接处,确保安全起搏。

由于临时起搏器终端暴露在外,故必须予以保护,存放于患者周围安全位置,防漏电。

每日查看电池耗电情况,留备用电池以备随时更换。

7.周围电场对临时起搏器的危险临时起搏器电极是个低阻抗,直接与心内膜接触的通路。

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极可能引起电击或发生心室颤动,因此应避免使用金属物接触临时起搏电极的插头。

只能用电池做电源的临时起搏器。

起搏电极的插头不能与任何液体接触。

不能在起搏电极的工作状态下更换电池。

不能使用有一定强度的电信号如半导体,不能使用单极高频电刀或电凝器及移动电话。

8.饮食: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9.皮肤:患者处于强迫卧位,骶尾部受压,应给予气垫床,按时翻身叩背,保持床单位平整舒适,对高位皮肤患者应用皮肤保护膜。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按一定频率有效地收缩的一种植入式电子装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康复有良好效果。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

治疗方式为安装单腔、双腔起博器,三腔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解除疾苦,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永久起搏器适应症】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发生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有症状者;在观察过程中阻滞程度进展、H-V间期大于100ms 者.3、窦房结功能障碍,心室率经常小于50次/分,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者.4、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间歇发生心室率小于40次/分,或有长达3秒的RR间隔,虽无症状也应植入起搏器;5、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心率减慢,心率或RR间隔达到上述标准,伴有明确症状者;(但由于血管反应所致的血压降低,起搏器不能防治。

)6、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及/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必须采用具有减慢心律的药物治疗时,为了保证适当的心室率应植入起搏器。

【术前准备】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2.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即往史、家族史及过敏史,劝其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

3.做好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型、肝功能、电解质、胸片、心电图、心脏B超等,以详细了解心脏功能。

4.术前一天双侧颈部,胸前两腋窝备皮。

5. 负责准备无菌敷料器械包,检查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等一切抢救设备及抢救物品,保证其良好的备用状态。

6.前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辅助给药。

术前停用血小板抑制剂3天。

【术前护理】1接患者进介入导管室,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手术同意书等,2.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3为手术医生做好皮肤消毒的准备,铺无菌手术台,穿手术衣,准备术中所需无菌器材及药物等,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

4.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好方向,便于手术时观看,排除对心电监护仪的各种干扰因素。

5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简单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手术最佳配合。

6建立静脉通道,给患者持续吸氧,以改善心脏缺血、缺氧。

【术后护理】1 心理护理:术后送患者至监护室行心电监护,由于监护仪器的使用,患者有体内异物感、切口疼痛、体位不适均使患者产生恐惧与烦躁,护士应多陪伴患者,倾听患者诉说,向患者讲解监护仪的作用,给予心理支持。

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要宣传起搏器安置术的科普知识,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少食多餐,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水果及蔬菜。

2 心电监测:术后持续24h心电监测,观察起搏心律和自主心律的情况。

进行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对比,注意ST段及QRS波群的变化。

观察有无起博电极脱落,起博频率是否在限定频率范围内,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排除故障,保证患者的安全。

3. 体位与活动:电极导线脱位90%发生在术后1周,与导管定位不当,患者起床活动过早、导管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良、导管与静脉切口处固定不牢、右心室过大,右心室压力过高等因素有关,术后为防止电极移位,一般术后24h内应取平位或轻度非患侧卧位,尽量减少活动,24h后可适当床上活动。

术后第1天,由于电极头端与心肌尚为完全固定,应使患着尽量保持非患侧卧位,利用重力因素使电极头端尽可能与心肌保持充分的接触,避免翻身活动。

术后3d以内尽量卧床,3d后可下床活动,在此期间应避免植入起搏器一侧肢体进行大幅度、剧烈的活动。

术后可以坐起,尤其是拆线后可以进行轻度、适当进行上肢和肩关节活动。

在术后1~2个月后可进行上肢运动,以能摸到对侧耳垂为好。

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高举过头或过伸等动作,因为电极周围的瘢痕组织一般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形成。

4 切口护理:术后切口处用小沙袋或盐袋0.5kg,压迫6~8h,并观察切口处有无出血、肿胀等。

术后严格做好交接班,而不能流于形式,应严密观察伤口局部皮肤颜色、温度,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每天床边给予切口处换药,若有渗出随时更换敷料。

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监测体温7d。

5 饮食及排便护理: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使伤口愈合。

禁食易产气、刺激性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定时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可用开塞露,避免用力屏气排便,以防引起起搏电极脱位。

【健康指导】1.嘱患者出院后,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病人的姓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何时安装、短期寿命及各种参数,若有突发事故发生,将有助于被救护人员及时送到医院并为医生的诊治提供帮助。

2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触摸脉搏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监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

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器情况,末期探测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

指导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脉搏,若每次测得的脉搏数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或自我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3 .学会使用起搏器:指导患者熟记并能观察起搏阈值、起搏功能、电池耗竭情况等,不适随时就诊。

4 . 切忌与起搏器摩擦、撞击: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减少手术部位与衣物之间的摩擦,避免术部位受到撞击。

5 .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场和高压电区,如核磁共振、微波炉,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

使用手机时不要靠近置入起搏器的部位,通话时贴近与置入起搏器相反一侧耳朵,看电视时应保持距离,指导患者不宜手臂过度伸展及做重体力劳动。

6 .指导睡眠姿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月内的睡眠姿势为平卧位或者非患侧卧位,严禁患侧卧位,以免起搏电极受到牵拉而引起电极脱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