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

2、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嘱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根据需要做抗生素过敏试验,遵医嘱给予术前应召药。

4、手术当日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正常服药.在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室后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律的变化。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2、应用股动脉时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温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3、嘱病人多饮水,按需予以静脉补液。

术后6小时内总入量应达到1500毫升,尿量达1000~1500毫升。

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

4、患者卧床24小时,病人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情况。

5、如伤口局部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压迫1小时,术侧肢体制动8小时。

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

6、根据需要遵医嘱予抗菌素预防感染。

7、抗凝治疗者给予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应于腹部脐下偏左或右,注射后嘱病人稍用力压住针眼5-10分钟,不得揉动。

8、术后给予半流食、易消化食物.少食用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

9、病人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暖及卧位舒适,做好生活护理。

10、术后24小时拆除压迫止血器,确定无出血、溶血等情况时,病人方可下床活动。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

2.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化验及治疗,注意血压、白细胞、血常规、肝肾
功能,有无其他部位转移,并戒烟戒酒,询问造影剂过敏史。

3.手术前一日护理
(1)做好病人全身清洁及手术区备皮。

(2)根据麻醉方式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3)其他遵嘱执行。

4.手术日晨护理
(1)测T、P、R、BP,检查备皮区,注意有无不宜手术的情况,如月经来潮,感冒等。

(2)嘱咐病人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取下假牙发卡等。

(3)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药物、盐袋等。

(4)准备好床单位、监护仪等物品。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协助将病人搬运至病床上,观察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血
肿形成。

测量T、P、R、BP,了解麻醉及手术情况。

2.病人取平卧位,穿刺部位压迫3h ,注意压迫不宜过紧,防止血栓形成;术后8h
可以翻身,注意患肢不能屈髋;患肢制动24h,注意观察患肢温度及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术后24h可下床稍活动。

3.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

4.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后注意保持大便通畅,3日无大便应报告医生,及
时给予处理。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一)护理常规1.病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住院原因和要求、医疗诊断、主要临床表现、经济情况、家庭情况等。

2.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焦虑和紧张,还是开朗和放松,护士应知道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是否要进行保护性护理病人,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等。

3.病人体检情况:包括T、P、R、BP、有无水肿,胸、腹腔积液,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术前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是否完善。

4.既往史:病人过去健康状况、所患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5.病人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排便、生活自理程度等。

6.女病人月经情况:介入手术应避开月经期。

(二)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表现为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等。

与病人对介入手术方法不了解,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所致疼痛、以往手术不良经验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威胁有关。

2.病人在床上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潴留,与病人害羞或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3.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促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介入治疗。

(四)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情况,使病人尽快适应周围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操作过程、术中配合、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使病人愉快的接受介入放射学的诊断和治疗。

2.协助病人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有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三系,摄X线胸片,做心电图等;特殊检查有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3.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向病人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术前2天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便。

4.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将舒张压控制在110以下。

5.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6.检查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按穿刺部位做好双侧腹股沟或腋部的毛发处理,督促清洗干净。

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便于术后对照。

7.根据病情术前导尿或灌肠。

8.为使病人安静地接受检查治疗和减少迷走神经反应,必要时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

肿块介入护理常规

肿块介入护理常规

肿块介入护理常规概述肿块介入护理是一种针对肿瘤患者进行的治疗手段,旨在通过介入治疗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介绍肿块介入护理的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

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计划,确保术前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 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具备手术的安全性。

- 对患者进行全身清洁消毒,并提供适当的麻醉。

术中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情况。

- 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因体位变换而引起并发症。

- 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确保手术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 配合医生完成引导针置入、药物注射、介入治疗器械操作等操作。

- 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提供所需的辅助器械、药物等。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的术后复苏情况,包括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等重点观察指标。

-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疼痛药物的给予或冷敷等。

- 观察患者的伤口引流情况,及时记录和处理。

- 提供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和宣教,帮助其应对术后不适和恢复期的问题。

注意事项术中的安全措施- 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术中各项操作符合安全标准。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应对突发情况。

-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确保手术团队之间的沟通顺畅。

术后的护理观察- 重点观察术后的疼痛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体温变化等指标。

- 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异常情况和并发症发生。

-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患者的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 提供信息和解答疑惑,帮助患者了解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情况。

-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结论肿块介入护理常规是保证肿瘤患者获得有效护理的重要手段。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医护人员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照顾。

这些常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下面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1. 环境卫生:- 病房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确保病房内的床铺、家具和设备的清洁和整齐。

- 定期清洗病人使用的床单、被子和毛巾等物品。

2. 患者的个人卫生:- 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洗漱、刷牙和洗澡等个人卫生活动。

- 按照医嘱更换患者的尿布或便盆,保持患者的排泄物清洁和干燥。

- 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保持患者的衣物干燥和整洁。

3. 饮食和营养:- 根据患者的饮食要求和医嘱,提供适合患者的饮食。

- 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和饮水量。

- 协助患者进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4. 患者的体位和活动:- 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如侧卧位、半卧位或坐位等。

- 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下床活动等。

- 定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问题。

5. 疼痛管理:-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记录疼痛评分。

- 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镇痛剂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调节病房温度、减少噪音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6.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呼吸状况、饮食摄入和排泄情况等。

- 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预防感染:- 按照手卫生的要求,洗手或使用消毒剂,减少传播病菌的风险。

- 确保患者和访客正确佩戴口罩,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 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常用物品和设备,如床桌、椅子、电话等。

8.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注。

-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 协助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以上是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的详细内容。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病房护理常规包括患者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医嘱执行、药物管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病房护理常规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生活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记录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 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包括洗漱、更换衣物、翻身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3. 提供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4. 协助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保持患者排泄通畅,及时更换尿布等护理用品。

5. 给予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二、病情观察:1. 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皮肤颜色、瞳孔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3. 监测患者的尿量、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便秘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观察患者的体位、活动情况,防止压疮、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排尿排便情况、体温变化等,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征变化。

三、医嘱执行:1. 根据医生的医嘱,按时给予患者药物,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2. 定期更换患者的输液、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保持器械的清洁和畅通。

3. 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如换药、拔管等,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4.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各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5.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1. 负责医院内药物的采购、储存和配发工作,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 根据医生的医嘱,准确计算药物的剂量,按时给予患者,并记录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时间。

3. 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2患者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制动6小时,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2小时,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术侧肢体有无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等症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尿量及颜色,每日尿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药物的排泄,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如出现血尿、少尿等,应立即报告医生,予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

5鼓励患者多饮水,饮食应少量多餐,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软食,如面条饭、鱼类、豆类、蔬菜、瘦肉泥等,忌辛辣、油腻、刺激性坚硬食物。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1、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

2、合理制订宣教计划。

术前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目的、特点。

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

3、术后责任护士应协助患者上床,取平卧位,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按医嘱给予抗炎、水化、支持输液治疗。

按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嘱患者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注意观察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有无
渗血,沙袋压迫位置是否准确。

术肢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凝血异常者应适当延长加压包扎及制动的时间,拆除绷带时动
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皮肤,并用汽油将胶布印迹擦净,常规消毒穿
刺点后用无菌敷料覆盖。

穿刺部位要连续换药3天,
5、指导患者取舒适卧位,注意患肢腹股沟部位不弯曲,另侧肢体可轻度活动;全身放松,不要过于紧张。

6、术后水化处理治疗期间应作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并嘱多饮水。

7、术后可进半流质或流食,宜清淡且营养丰富,主张少量多餐。

8、如发生尿潴留,协助患者尽量自行排尿,必要时导尿。

9、做好疼痛的护理
10、对于肝脏巨大占位者,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破裂出血。

11、高热时,做好降温处理,避免发生虚脱。

12、针对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如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呃逆、骨髓抑制等。

13、患者术后十分痛苦,责任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

I4、出院指导:讲解出院带药的目的、用法。

告之复查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一般1周复查1次,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3周后复查CT、B超。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第X章介入医学中心护理常规第一节介入医学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常规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恶性肿瘤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护理评估:术前应测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压疮发生风险(压疮Braden Scale量表)、跌倒发生风险(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及营养状况(营养筛查评估单)。

根据评估分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血管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双侧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后观察对照。

3.术前检查: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检验项目。

4.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器排便、排尿;屏气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做好放射防护宣教等。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备皮,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备皮范围;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遵医嘱给予安眠或镇静药物。

遵医嘱术前4-8h禁饮食;6.手术日准备:着清洁的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及首饰、金属物品等,女性患者不化妆;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止血、止吐药物;接手术前排空大小便;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无误,做好交接。

7.用物准备: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备防护服。

二、术后护理常规1.患者交接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了解术中情况,交接皮肤、穿刺处敷料、留置管路、静脉输液及病历等。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每小时观察穿刺处动脉加压包扎情况,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非血管介入患者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置管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等。

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术后饮食一般术后3~4h内禁饮食,后根据病情改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

胰腺癌粒子植入、腹膜后粒子植入患者遵医嘱禁饮食;食管支架、鼻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应饮食护理。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心脏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一. 术前护理
1. 详细采集病史资料~包括药物过敏史等。

2. 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检查~签署术前同意书。

3. 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4. 遵医嘱行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并做好记录。

5. 指导患者练习呼气、屏气、咳嗽动作~练习床上排便、进食等活动。

6. 保证患者手术前夜充分休息。

7. 术前禁食2小时~禁饮1小时~排尽小便。

8. 在左上肢建立静脉留置针通道。

9. 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心导管手术的意义、方法、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二. 术后护理
1. 与导管室医护人员交接伤口以及术中情况。

2. 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床边心电图检查~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3. 体位:术肢制动平卧~弹力绷带加1kg沙袋或8字形压迫带压迫止血~观察术肢血运。

4. 压迫及制动时间:术后常规沙袋压迫4,6小时~制动6,12小时,支架术后安装闭合器者使用压迫带压迫4小时制动6小时~压迫时间结束时更换伤口敷料。

12小时后若无渗血渗液情况~可鼓励病
人逐渐下床活动。

5. 严密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血肿~发现出血后及时手法压迫止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6. 遵医嘱给予抗炎、抗凝、补液治疗。

7. 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床上进餐及大小便。

8. 指导病人术后24小时内多喝水~将体内的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术后24小时内咳嗽、打喷嚏时应轻轻压住腿部伤口~以免震动引起疼痛或出血。

9. 如有腰痛、尿潴留、低血压、造影剂反应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应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对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术护理的常规程序和注意事项。

手术护理是以独特的方式满足患者手术期间和术后的各种需要的护理过程。

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减少可能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以下是手术护理的一般步骤: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检查患者的手术准备情况,包括其病情、手术原因、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

护士还要检查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药物过敏情况等,以便提前预防并管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术中护理:术中的护理是对患者手术期间的各种需要的综合性护理。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导尿、清洗手术部位、消毒、遮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保持气道通畅,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等。

3.手术器械和药物管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负责管理手术器械和药物。

手术器械的管理包括准备和清洁,确保其安全可靠。

药物管理包括准备和给药,护士需要根据医嘱正确给患者用药,合理使用药物。

4.感染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感染。

这包括正确的手卫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等。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伤口护理等。

护士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建议,如术后饮食、活动等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的一般性常规步骤,护士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手术类型和手术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护理。

例如,在心脏手术中,护士需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护士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等。

除了上述的常规程序外,护士还需要具备以下一些技能和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及时应对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团队合作能力,与手术室其他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

介入科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定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

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一级护理和特殊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3: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日一次。

体温37。

5℃以上者每日测4次.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饮食.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5:常规心电图、胸片、检验(血常规、凝血试验、感染筛查、生化全项、肿瘤标志物)、CT 或B超检查,及时留取标本.6:每天下午记录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必要时记录出入量.7:术前、术中、术后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年龄、病历号、疾病诊断、近期检查结果、过敏史、介入治疗方式.8:术前告知患者介入手术大致时间,并遵医嘱抗生素过敏试验,根据介入手术部位备皮,并告知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水,有糖尿病并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要告知介入治疗前后48小时停药。

9: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检查穿刺处敷料,协助卧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遵医嘱给以输液治疗。

10:术后常规3天每日测4次体温、脉搏,正常者3日后改为每日1次,记录出入量,无异常者3日后停止记录或遵医嘱。

11:术后4小时遵医嘱给以双下肢血液循环驱动、协助患者床上翻身、8—10小时或遵医嘱拆除患肢穿刺处压迫器、12-24小时拆除患肢穿刺处的绷带,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

12: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记录护理记录单。

13: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者其他止痛措施.14:严密观察为重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并积极配合抢救。

15:危重或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

16:保持病室清洁整齐,避免交叉感染.17:动脉留置导管患者,术后可以了立即床上翻身、半卧位等活动,要注意掌握翻身技巧。

18:术后即可开始“裸泵”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手术过程
患者通常采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体 内,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
者信息核对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了解患者病史和用药情况
远程手术护理支持
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手术护理支持将成为可能,为手术患者提供更 加及时、专业的护理服务。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疼痛管理与舒适度调整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 评分法或面部表情评分法进行
量化。
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 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
良反应。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 不良刺激,以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非药物性镇痛方法。
并发症监测及报告制度
0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模拟手术、团队拓展等活动,提高团队成员 之间的协作能力。
强化团队凝聚力
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 感和凝聚力。
未来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智能化护理设备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护理设备将在手术护理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护理
机器人技术将在手术护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手术的精准 度和安全性。
器械与药品准备
01
02
03
手术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方式及医生要求 ,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 确保器械齐全、性能良好 。
药品准备
准备术中所需药品,包括 麻醉药、抗生素、止血药 等,确保药品质量可靠、 使用安全。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病房护理常规是指在医院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

病房护理的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在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卫生:包括患者的洗漱、更换衣物和床单等。

护士需要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保持患者的清洁和舒适。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饮食禁忌和偏好,确保患者获得营养均衡的饮食。

3. 床位护理: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患者,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床位整洁,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4. 疼痛管理:护士需要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使用药物或物理疗法等。

5. 导尿护理:对于需要导尿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清洁导尿管口,并定期更换导尿管。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 呼吸护理:对于需要呼吸护理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辅助呼吸或氧气治疗。

护士还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器具。

7. 体温监测:护士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采取相应的降温或保温措施。

8. 感染控制:护士需要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程,定期给患者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9. 安全护理:护士需要确保病房环境安全,防止患者的意外伤害。

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病房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10. 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总之,介入病房护理常规是护士在病房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细致护理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安排和实施病房护理常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健康。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介入导管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导管手术护理常规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介入导管手术护理常 规
REPORTING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手术前期准备 • 手术中配合与操作 • 手术后恢复期护理 •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 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PART 01
手术前期准备
患者评估与教育
师详细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加强与病房医师、护士的沟通协 作,共同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
保患者安全。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盐食物。
适当运动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护理理念。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和处理,防止 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 报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制 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
症。
床边活动
术后12-24小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 助其在床边坐起、站立等活动,逐渐增加 活动量。
活动注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 撞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根据患者耐受 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PART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介绍
血管损伤
包括动脉穿孔、血管夹层、血 栓形成等,可能导致局部血肿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全麻介入护理常规1 准备工作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

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2 全麻护理配合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

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垫,以免发生压疮。

⑸协助抢救: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上述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

B全麻维持期的护理配合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C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⑴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⑵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即刻处理。

⑶检查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师及时处理。

⑷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严密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一、外周血管疾病一般介入护理常规外周血管疾病是指脑和心脏之外的循环系统的任何疾病或异常,常被用作外周动脉疾病的代名词,可包括任何血管的任何疾病。

(一)评估与观察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观察术侧肢体的肌力及肢体运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针对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认识、感觉、情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戒烟限酒。

对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4.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卧床的意义,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5.术前准备(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三系统,胸片,心电图等。

(2)药物过敏试验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按手术要求备皮,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协助其清洗干净。

(4)穿刺动脉者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导尿和灌肠。

(6)一般患者术前清淡流质饮食,预避免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患者及特殊患者与医生沟通禁食水时间。

(7)协助患者准备手术用物。

二、术后护理1.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护理(1)按照局麻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与活动①静脉穿刺患者平卧4-6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动脉穿刺患者用一次性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平卧6-8h,穿刺侧肢体伸直,12-24h后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压迫4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十八章介入治疗护理常规第一节介入治疗一般护理常规1、主动、热情接诊新人院患者,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

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特级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3、测T、P、R、BP。

bid连测三日改为qd,体温37.5℃以上者qd,39.5℃以上者q4h,体温正常三日改为qd。

qd记录大、小便;每周测量体重一次。

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相应级别护理、饮食。

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5、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特点、目的和注意事项。

6、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

7、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其他止痛措施。

8、按医嘱及时留取标本并送检。

9、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使病人术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信任感、安全感,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10、卧床病人定人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垫棉垫、气垫床、贴减压帖,预防压疮发生。

11、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向病人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定时进行房间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一)执行介入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治疗前护理1、饮食指导:护士应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食物,以防术后便秘。

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也应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

2、训练床上排大小便及胸式呼吸练习。

3、备皮:备双侧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

4、必要时术前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并记录。

5、术前4~6h禁食水,以防术中呕吐。

6、术前排空膀胱,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

7、备好术中用药并协同病历、X光片、CT片带至介入治疗室,必要时术前半小时应用镇静剂。

(三)介入治疗后护理1、病人回病房后应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术后4~6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腹部血管造影术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1.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2. 观察原发病症状有无加重及是否有新发症状出现。

3. 术侧肢体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 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皮下血肿。

护理措施
术前
1. 给患者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优点等。

2. 遵医嘱完成相关的检查。

3. 手术区域备皮,据医嘱备药。

4. 测双下肢足背动脉(或上肢桡动脉)搏动,并用记号笔做好标记。

5. 遵医嘱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必要时建立静脉通路(建议在左手)。

6. 入导管室前测随机指尖血糖。

7. 术前禁食水4h,暂停降糖药物(尤其时二甲双胍),抗凝药物用少量水服用。

术后
1. 穿刺点压迫器压迫4-6h,纱布加压包扎24小时。

2. 监测血压及末梢血运:回室后即刻、每间隔15min共测8次,以后q1h监测至满24h。

3. 返室时测随机指尖血糖。

4. 协助患者床上所需,尿潴留者给予导尿,定时翻身。

5. 术后饮水1000ml,记录3次尿量。

健康教育
1. 患肢制动24h,髂关节(腕关节)处于伸直位。

2. 指导床上进食及大小便,饮水至少1000ml。

造影结果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要做好预防出血的宣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用力咳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X章介入医学中心护理常规
第一节介入医学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恶性肿瘤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护理评估:术前应测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压疮发生风险(压疮Braden Scale量表)、跌倒发生风险(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及营养状况(营养筛查评估单)。

根据评估分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血管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双侧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后观察对照。

3.术前检查: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检验项目。

4.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器排便、排尿;屏气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做好放射防护宣教等。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备皮,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备皮范围;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遵医嘱给予安眠或镇静药物。

遵医嘱术前4-8h禁饮食;
6.手术日准备:着清洁的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及首饰、金属物品等,女性患者不化妆;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止血、止吐药物;接手术前排空大小便;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无误,做好交接。

7.用物准备: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备防护服。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患者交接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了解术中情况,交接皮肤、穿刺处敷料、留置管路、静脉输液及病历等。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每小时观察穿刺处动脉加压包扎情况,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非血管介入患者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置管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等。

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术后饮食一般术后3~4h内禁饮食,后根据病情改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

胰腺癌粒子植入、腹膜后粒子植入患者遵医嘱禁饮食;食管支架、鼻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应饮
食护理。

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鼓励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

4.术后活动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不同采取合适的体位。

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8h,绝对卧床24h,24h后拆除加压绷带后可下床活动,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及用力排便。

非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根据病情,手术当日可下床行室内活动。

5.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挤压,保持引流通畅;根据引流袋的类型按规定的时间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等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出,穿刺点处有无皮下血肿。

如有穿刺处活动性出血,立即压迫穿刺侧动脉,并通知医师给予重新加压包扎。

(2).发热:术后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导致体温升高,38.4℃以下嘱患者多饮水,可视情况给予温水擦浴;若降温效果差,或术后体温38.5℃及以上,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出汗过多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衣裤和被服,注意保暖,保持皮肤干燥。

(3).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穿刺处皮肤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4).疼痛:密切观察,正确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指导患者按时服用止痛药物或外用止痛贴。

患者出现突然疼痛加重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诊治。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介入术后,指导患者术侧下肢行背伸跖屈运动,每小时活动8—10次;或自下而上按摩术侧下肢,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不宜下床活动者,指导床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情况。

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嘱绝对卧床。

7.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细致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8.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着防护服。

9.护理评估:术后即刻及术后第一天评估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压疮Braden Scale量表)、跌倒发生风险(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

根据评估分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三、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

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等不适。

2.饮食指导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可适量进食新鲜蔬菜、
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应用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心态,勇敢面对疾病。

5.复诊须知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术后1~6月门诊复诊;若有不适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莫伟,方元. 临床实用介入专科护理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73-175
[2]肖淑萍,李玲,周国锋. 介入治疗与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51-153
[3]徐秀芳,李晓蓉,刘玉金.肿瘤介入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2-50
[4]周立,王蓓,毛燕君.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与操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