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电影《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电影《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传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在跨文化传播的环境下更是充满挑战。
而《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首先,电影《功夫熊猫》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元素。
片中的主人公熊猫“波”具有中国功夫的传统魅力,再加上精彩的功夫打斗场面,吸引了很多观众。
而电影中的音乐、服装和道具等元素则大量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以丰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浓厚的东方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电影也融入了西方的喜剧元素和幽默台词,使得故事更加幽默搞笑。
这种巧妙的融合使《功夫熊猫》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观众的共鸣。
其次,电影《功夫熊猫》通过精致的动画制作和优秀的配音队伍打破了语言壁垒。
虽然电影是用英语制作的,但其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上映版本都配备了当地的语言配音,这大大降低了观众的语言障碍。
此外,电影中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明亮、画面流畅的动画场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这些精细制作的细节让《功夫熊猫》成为了一部能够跨越文化边界的大众电影。
此外,电影《功夫熊猫》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也非常成功。
首先,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非常到位。
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发布预告片和海报等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其次,电影在上映后的市场推广中采取了多种渠道的宣传手段,如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以及社交媒体等,进一步扩大了影片的知名度。
此外,电影还与一些国际品牌进行合作,推出了相关的周边产品,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兴趣。
最后,电影《功夫熊猫》的成功也与其独特的情节和优质的制作团队密不可分。
电影以“胖子也能成为英雄”的主题,以及主人公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情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此外,电影的制作团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严谨的剧本创作、精湛的动画技术以及优秀的配音表演,确保了电影的质量和观赏性。
从_功夫熊猫_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_季岑
大 众 文 艺大144摘要:《功夫熊猫》中浓郁的东方神韵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精神;文化融合2008年夏,梦工厂推出了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此片在全球一经放映就引起轰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2010年《功夫熊猫2》再一次席卷全球,创造了票房奇迹。
影片中浓郁的东方神韵,绚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富娱乐的故事情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
有人说相对比《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外在的形式而深入到了对思想、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也有人说《功夫熊猫》事实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所展现的是“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是好莱坞又一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功作品。
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从造型上来讲,影片拿中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角,讲述的是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大熊猫阿宝在阴差阳错之下, 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最终成为拯救和平谷的大英雄的故事。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形象。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五大高手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
利用动画片的拟人化优势,五大护法将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螳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①影片在场景画面上更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中无论是“凤凰城”中的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卖豆腐、卖面条的中文招牌;还是以青城山山门为原型创作的熊猫阿宝练功住的和平谷寺庙的山门;或是反派沈王爷居住的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造型风格的宝塔,都无形中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2008年和2011年,好莱坞先后推出了两部颇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该片在全球创出过亿的惊人票房。
席卷全球的两部《功夫熊猫》让世人在捧腹之后,对片中的中西文化交融议论纷纷,尤其在中国放映后所引发的争议更是耐人寻味。
近几年来,诸多大热的好莱坞影片不仅都出现了中国元素,甚至将中国元素作为卖点,其中《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尤为典型。
首先,这部动画大片是好莱坞近几年来做得中国味最十足的一部影片,除了有中国功夫之外,还有中国江南村落式的建筑,以及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美食......大量运用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是两部影片得以在全球热映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观众来说,"功夫"令人联想起"拜师学艺"、"侠客"和"武功秘籍"等字眼,"中国功夫"作为西方观众最为好奇的中国元素,始终贯穿整部影片。
乌龟大师和浣熊师父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中国化的角色了,乌龟大师耍太极,浣熊师傅在树下吹横笛,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东西。
除此之外,熊猫耍长棍,孔雀的扇子功,螳螂针灸为熊猫疗伤,大龙用不倒翁练功,勇猛五将对应的中国功夫猴拳,蛇拳,虎鹤双形和螳螂拳,还有极其精彩的乌龟大师羽化成仙和黄包车大战等各种打斗场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味。
其次,影片中的环境也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
在《功夫熊猫Ⅰ》中,故事的背景是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色的山谷--和平谷。
在这个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里,映入眼帘的全是中国式的建筑,蓝天白云下的古典亭台楼阁,蜿蜒的上山石级、阴阳八卦图、倒挂的福字、剪纸、皮影、丝绸、汉服、灯笼、鞭炮、穴位图、牌坊、宫殿、庙宇、占卜、吊桥、蟠龙柱、宽窄巷、集市、面馆、包子、筷子、青釉碗、麻婆豆腐、黄包车、四人轿、龙船、舞狮、针灸等,制作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派中国背景气氛。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随着《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宝莱坞工作室近日宣布将推出《功夫熊猫4》,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全球影迷的热议。
这部电影不仅将继续讲述熊猫“阿宝”的故事,更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本文将从动画形式的表现、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功夫熊猫4》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一、动画形式的表现在《功夫熊猫4》的制作中,导演们将继续沿用西方卡通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们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比如,电影中将会出现舞狮、龙舞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会融入西方卡通片中常见的夸张表情和搞笑场景。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既展现了东方文化的庄重与华丽,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幽默与活泼,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人物角色的塑造《功夫熊猫4》中的角色塑造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角色,比如曾经的恶龙“泰龙”将变身成中国风格的反派角色,他身着传统侠客服装,善使中国传统武器,通过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令人敬畏的中国反派形象。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将在角色塑造上得到体现,例如在电影中会出现一位独特且具有西方魔幻风格的英雄角色,他的形象与东方的熊猫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了东西方文化在人物角色塑造上的碰撞与交融。
三、故事情节的设计电影剧情的设计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环节。
《功夫熊猫4》将通过讲述一个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故事,进一步展现文化的不同,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在碰撞与交流中的碰撞和相互影响。
故事中可以设想,东西方的功夫高手们因为某种原因相聚一堂,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展开对决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传统的功夫与西方的战斗技巧不断交流与碰撞,共同发掘出新的招式和战术。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电影传达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并催生出创新的理念。
总结《功夫熊猫4》的制作将以动画形式展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摘要:西方艺术家以电影为载体,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糅合众多中西方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展示了当代文化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一引言《功夫熊猫》讲述的是面馆服务生大熊猫阿宝,梦想成为拥有盖世武功的侠士的故事。
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功夫熊猫》中中国文化的体现《功夫熊猫》的创意源自中国艺术的元素,如庙宇、柱子、山水、太极、庙会、针灸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
动物们吃的是面条包子用的是筷子;除了主角阿宝之外,大到山水,小到瓷器,卷轴、汉服、牌坊等,对中国元素的刻画细致到了极点。
作为智慧的象征,乌龟大师去世时化作一片桃花,将中国道士得道时的“羽化登仙”诗意地展现在银幕上,显示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尊敬。
中国的道家精神影片中塑造了乌龟与浣熊、阿宝与太郎两组相对的元素,以剧情中两组力量的对比论证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许多台词也可以精确地对应到哲学文字。
“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 乌龟仙人说了这许多,老子只道一句“浊以静之徐清”。
乌龟:看着这棵树,我不能让树为我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师傅: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我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乌龟和浣熊的这大段对白,正是论证了老子的“道法自然”,万物依存的法则是自在天成的,不会以人为之力改变;同样的意思老子还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阿宝的鸭爸爸经营着一家面馆,阿宝一直都很好奇爸爸的汤面秘方何在,后来,爸爸说出的平凡的真理“我的汤面秘方,就是什么都没有”,即没有秘方就是最好的秘方。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海南大学毕业论文题目:Intercultural Elements in Kungfu Panda 学号:姓名:年级:学院:外国语学院系别:专业:英语指导教师:完成日期:AbstractWhen the movie kung fu panda in 2008 caused a boom, it quickly won the first prize at the box office in the US, and the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ilm so special is that the Hollywood-made film is se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film is ful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as it is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lm to show the Chinese culture symbols, it embedded in some western culture as well.The film can be used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KungFu Panda from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tried to analyze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elements of this film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u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par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elements showing in the film, including characters, symbols and philosoph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last part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Kungfu Pand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lements摘要2008年的电影《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引起了一股热潮,很快就赢得了在美国票房的第一名,然后传遍了全世界。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是一部充满东方神秘和西方幽默的动画电影。
影片中既有中国武术、哲学和文化经典,也有西方电影的幽默元素。
本文将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功夫文化的传承影片中主角——熊猫波(Po)是一个胖胖的、慵懒的小动物。
他因为对武术的热爱,偶然成为了师傅——龟仙人的弟子,接受了他的教诲,最终战胜了魁札和他的霹雳军团。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烙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在电影中被深入挖掘。
无论是武术的哲学理念,还是手法动作的描绘,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神韵。
在这场文化融合的盛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功夫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迷人之处。
中西文化的互相借鉴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武术文化之外,还有不少西方幽默元素的运用。
例如,在第一场木兰杯比赛的组队环节中,波和其他四名主角一同参与了筛选。
这里用到了“美装”,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好玩。
理解两种文化的魅力,完全不必一个固执于东方文化不接受西方文化,或是另一个认为西方文化好、不需要东方文化的立场。
正是因为《功夫熊猫》依托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将西方幽默元素浸入到电影中,才让中西方文化大大地融合得更加自然。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在电影中,主角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勇气的角色。
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勇气和仁爱。
这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同时,《功夫熊猫》还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社会文化如何凝聚人民的力量,传承更壮大着中国文化。
结论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是因为影片兼有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也是因为电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或许是一个长期并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走在这条道路上必将让我们获得新的视野和感受。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最新资料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1.引功夫熊猫1》是美国梦工厂于2008 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据保守估计全球票房超过5.5 亿美元。
影片主角阿宝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好吃懒做,肥头大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踌躇、会犹豫、会恐惧,但是就是这样一只平凡的熊猫在影片中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为受人尊敬,救民于水火的功夫大侠。
熊猫为我国的国宝,影片选取熊猫为主角,以功夫为主题,打造了一部北美制作的洋溢着浓厚中国风的动画电影。
选材的中国化和制作的北美化,注定了影片必然融合了中西方的两种文化。
创作团队的匠心独具使得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丝毫感觉不到两种文化的冲突,相反中西方文化在影片中实现了自然的融合与对接,使观众们在观影中了解异域文化。
这样的制作环境下,主角阿宝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色彩,是一只长着西方骨骼的东方特产。
本文将回顾功的必然以及必经之路,简要分析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西方文化融合影响下阿宝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历程,分析阿宝成2. 阿宝的成长历程美国文化重视个人奋斗,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个人奋斗取得成功是美国梦的精髓。
熊猫阿宝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必然。
阿宝有天分,有理想,并且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忍受煎熬和痛苦。
有天分,肯吃苦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加上“中原武术第一人”的浣熊师傅的教诲,阿宝的成功是必然的。
2.1心怀理想功夫熊猫1》以阿宝的梦境开始,梦境中阿宝英勇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副侠肝义胆,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阿宝是鸭子老爸面馆的继承人,老爸指望着他能成为自己独家煲汤秘方的传人。
梦境中的形象是阿宝的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理想照进现实,阿宝只有一脸的无奈和惆怅。
阿宝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深藏着一份对功夫的热爱,渴望成为功夫大侠。
这份热爱与理想为阿宝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2时世造英雄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乌龟大师的预言发生了变化。
《功夫熊猫》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动画片以“画”为本。中国动画的这种传统,显然与中国人对动画本质的理解有关:动画,顾名思义就是“动”的“画”,只要让“画”动起来,就是动画。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动画“以画为本”的传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而且,中国动画的“以画为本”尤其指的是以中国画为本,基本与西洋画无涉。以水墨动画为例,中国动画的创作者经多次试验,克服技术困难,成功地将中国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基本原理完美地运用到动画中,创作出诸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动画佳作。而美国动画一开始奉行的就是“以动为本”。在他们看来,动画首先是一种运动,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运动”。动画不是“会动的画”,而是“画出来的运动”。-------这样直接导致视觉效果的差异。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致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 “ 谢谢 ”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这是我们的文化习惯。而在英语国家中 “Thank you.”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 “Thank you.” 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 “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 ?”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 “ 不用了 ” 、 “ 别麻烦了 ” 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 “Yes,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 “No,thanks.” 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的坦荡直率这两种不同风格。 可见,在讲英语的国家里,人们常常以 “ 迎合 ” 对方的方式予以接受,以示对对方的肯定或尊重;在我国,人们往往采用 “ 否认 ” 或 “ 自贬 ” 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或谦逊。
【推荐下载】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带给观众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摘要: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全球上映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功夫熊猫》,文化融合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1976 年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根据霍尔的观点,人类交际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 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 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
在低语境文化中, 情况则对正好相反,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环境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少。
这意味着, 在低语境交际中, 人们更多地要依靠语言本身来达到交际目的; 而在高语境交际中, 语言的作用可能就要小多了, 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相对较为敏感。
受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交际时注重意会,语言表述常常含蓄模糊,信息更多地存在于文化内涵之中,而非言语本身。
此外,非言语交际在高语境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甚至沉默都可以传达思想,沟通情感。
相反,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十分重视言传,强调语言本身传递信息的重要性,要求语言直接,具体和准确。
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的语言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不仅体现了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还反映出深刻的道家思想内涵。
言简意赅,充满寓意,含蓄深沉,听者需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领会其内涵。
如: There are no accidents. (世上没有巧合。
) 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从第一部的上映开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通过他的勇气、智慧和努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
而在《功夫熊猫4》中,不仅有精彩的格斗场面,更呈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让我们一同探索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就融合了东西方元素。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中国功夫、中国民间故事、中国画等东方文化元素;同时还加入了西方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幽默元素以及动作片的风格,如特技动作和搞笑情节等。
这种东西方元素的结合,使得角色形象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也吸引了西方观众的兴趣。
其次,电影中的剧情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功夫”这一东方文化的重要符号,电影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动作场面的精彩呈现,还有对中国哲学和智慧的深入思考,例如主角熊猫“大熊猫”时常引用的“内外皆能和谐”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同时,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也将东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功夫熊猫4》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哲学“阴阳学说”的影子,并将其融入到了故事的设定和发展中。
这种创意的运用,不仅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独特性。
同时,电影中对于团结合作、追求梦想的描绘,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使得东西方文化在剧情中得到了平衡和协调。
最后,电影中的视觉表现手法也充分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无论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还是西方现代特效的运用,电影都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些视觉上的碰撞和融合,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领略到这种交融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功夫熊猫4》既是一部动作冒险电影,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
它通过角色形象、剧情、故事情节和视觉表现等多个方面,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功夫熊猫》: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影片《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梦工厂制作,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画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效果,成功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故事发生在一个以中国为背景的世界,其中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
例如,主角熊猫阿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功夫大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
然而,在阿宝的成长过程中,西方的熊猫形象和幽默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影片通过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阿宝作为主角,他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决心的熊猫,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幽默感和善良的角色。
这种角色塑造融合了中国功夫的坚韧和西方动画的幽默,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有趣。
此外,其他角色如乌龟师父、五福星等也都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
他们既有中国功夫的传统形象,又有西方动画的幽默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最后,影片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影片的画面效果精美细腻,既有中国画的柔美和线条感,又有西方动画的色彩鲜艳和立体感。
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同时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此外,影片中的功夫动作设计也充满了中国功夫的特色,如熊猫的拳法和各种武器的运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功夫熊猫》成功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艺术表现,影片将中国功夫与西方动画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观影体验。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思考。
无论是喜欢中国功夫还是西方动画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功夫熊猫2》中的中西文化对比共7页
《功夫熊猫2》中的中西文化对比和很多观众一样,《功夫熊猫2》给我的第一观影冲击就是它所呈现出的浓郁的中国风情。
虽然影片中不乏西方文化元素的影子,但整体看完,如果是在完全没有影片制作背景信息的情况下,一位中国观众很可能会以为这是一部由一群突然顿悟从而突飞猛进的中国本土动漫人自己制作出的、并以为也只可能是中国人才能制作出的如此浓郁中国风情的动漫影片,然事实众所周知,它的确是一部由西方制作团队完成的动画影片,观众们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西方文化元素的因子还是不时显现于其中。
首先,主角阿宝虽然形象上是中国特有的国宝动物大熊猫,但其性格上的设计很具美国特色,简直就是一个精力旺盛、随时享乐、幽默耍宝的美国“坏小子”,当然,这个“坏”不是“大奸大恶”的坏,它更是指一种有着这样、那样的人性弱点,但同时也有其可爱之处、让人讨厌不起来的“非英雄”形象,更重要的是,阿宝有着“善”和“正义”的潜质,而这些正是美式成长剧主人公所需的要素,于是,可想而知,按美式成长剧的模式,在某一个重要关口,阿宝顿悟了,他突破并超越了自我,他成功了,他从一个剧作中的普通主人公变成了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主流人物。
此外,阿宝的表情、动作也颇具美国特色。
我的印象中,一个“不坏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动漫作品中可以大悲、大喜、大怒、大……所有这些在通过眼和嘴等的面部动作加以表现时,似乎总在一个约定俗成的限制框架里做着加强或减弱,结果给人的印象就是其面部轮廓基本是静止的,那么,观者看到的各种设计形象往往都是有着一张漫画式的平板面孔;而如果是“坏人”,其面部轮廓也许会做一些变形设计,以助其“非正义”之感,但创意上又往往流于程式化。
再来看阿宝,这位“不坏的”主人公有着美式坏小子的丰富而夸张的表情,他挤眉、弄眼又撇嘴,而其面部轮廓似乎也在随之夸张变形,再加上其饶舌搞笑的时尚语言,于是,一个立体的三维形象呼之欲出。
当然,有人会说,这本来就是部3D立体动画影片,人物形象有三维视觉效果本来就应该的嘛!但看完之后大家如果再作回想的话,似乎除阿宝外,影片的其他主要形象如阿宝的伙伴们往往表情单一,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有些归于二维平面化了。
《功夫熊猫》中东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功夫熊猫》中东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由约翰·斯蒂文森和马克·奥斯伯恩导演的《功夫熊猫》讲述了身处古中国和平谷的熊猫阿波,由一个慵懒好吃的面店学徒转变成为身怀绝技的龙之武士,为谷中居民除去恶魔太郎,从而赢得声名、实现梦想的传奇经历。
这部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打元素,延续了梦工厂一贯的夸张与搞笑作风的美国励志动画片,在赢得票房的同时也倍受争议。
笔者试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加以解读,主要关注片中所体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是中美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对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意义,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
美国影片《功夫熊猫》中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东方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元素的对接。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就影片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所应持有的文化自觉态度。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功夫熊猫》采用动画片的制作形式,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选用的诸多形象本身就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其一,就主角阿波而言,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相联系,体现了角色与形象的相契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熊猫既是象征团结进取的吉祥物,又是传递友好和平的使节;而中国功夫作为神秘悠久的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又是展现民族精神和气节的表征。
这样的认同和共识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把其间承载的流传千古之久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
而功夫熊猫则巧妙地将中华民族的两大象征结合起来,赋予角色以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双重意义和使命。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熊猫阿波的成长过程也是古老民族逐步崛起的象征,是民族精神复苏与觉醒的写照。
其二,影片中无论是“龙之武士”的称号,还是“龙之神旨”的秘密,都取意于古代中国对龙图腾的崇拜。
在历史上,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曾起到过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
中西文化交会下的精神境界与意义生成——对电影《功夫熊猫2》中西文化整合传播的解析
坞 式 的故事 结构 方式 、将语言 与人 物个
性 幽默 相 融 合 、 将 美 国 的 内核 用 中 国 元 素 的精 妙 包 装 、 用 数 字 技 术 打 造 ,在 技 术 与 文 化 方面 找 到 了融 合 的 良好 平 衡 度 。
而保证 组织 的高效 率运 转。尤其 是在今 天 事 业 合 作 的 需 要 越 来 越 宽 泛 ,人 际 交 往 也越 来越频 繁 , 合作 内容越来越 丰富 , 人与人 之 间合作 的边界 越来越 扩大 化。 我们离 不开 与各种 类型 的人 合作 ,只 有 选 择合 作 , 能成 为最 具 竞 争 力 的 一 族 , 才
美 国 动 漫 大 片 《 夫 熊 猫 》 系列 凭 功 借 一 只 憨 厚 熊 猫 很 棒 的 武 功 和 美 式 的 可 爱 俘 虏 了 全 世 界 的 眼 球 ,也 获 取 了 很 好
载 了对 世界和 平 的希望 、尊重 生命 、保
护 环 境 、 对 灾难 的 降 服 。 这 一 点 又 抓 住 了 全 球 人 们 内 心 中最 深 层 的 渴 望 — — 渴
没 有 团 队 合 作 意 识 就 不 可 能 适 应 我 们 这 个时代 。这种 精神 的提倡 是符 合 当下 ,
秀的 ,甚 至是 最 差劲 的 ,但 “ 人物 ” 小 却用 “ 大情怀 ”解决 了大问题 ,成 为 了 大英雄 。 管熊猫 阿宝 长着 一副绿眼睛、 尽 说 话 耸肩、摊 手 、摇头 ,以真 实 的、多
面 的 、鲜 活 的 形 象 、 西 式 的 幽 默 娱 乐 了
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引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各个领域,并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遥的影响。
电影《功夫熊猫》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
电影《功夫熊猫》体现的中西⽂化差异与融合2019-09-06摘要中西⽅⽂化是世界⽂化体系中的固有的两种⽂化范畴,历来存在很多为⼈所知的差异。
本⽂通过对电影《功夫熊猫》的⽂化⼈类学解读,进⼀步说明了中西⽅⽂化的差异,以此推进中西⽅⽂化的融合,促进民族⽂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西⽅⽂化差异融合改⾰开放以来,我国融⼊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在⽂化交往和融合⽅⾯,我们清楚的体察到,我们同西⽅国家的跨⽂化交际⽇益密切和频繁,中西⽅的各项⽂化合作可谓达到了⼀个历史的新⾼点,从所谓的本⼟⽂化与外来⽂化的渗透交融,到⽂化观念的资源共享,成果领域的超拔凸显,这⼀切的盛况均体现了世界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个重要载体,已然位列⽂化传播与共享的“仙班”。
⽂章考察的美国好莱坞⼤⽚《功夫熊猫》这⼀现代重要的媒体表征之⼀,集中反映了这⼀事实,也让我们再⼀次体验到了何谓中西⽂化差异。
⼀、中西⽅⽂化差异的历史构型(⼀)哲学观与逻辑思维⽅式之异构关于中西⽅⽂化差异,⾸先是⼀个世界观问题,我们称之为⽂化的逻辑前提。
不同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思维⽅式,决定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中西⽅⽂化的差异之逻辑起点就是中西⽅⼈持有的不同的思维⽅式或者称思维模式,它主导着⼈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总的看法。
具体到⽂化认知上⾯,就表现为中西⽅⼈所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这是⼀个常识问题。
只有弄清楚这个前提,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化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本质逻辑,那么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显⽽易见,除了地域的因素之外,具体来讲还在于中西⽅⼈所特有的思维认知模式。
(⼆)哲学观差异决定价值观异构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观,那么我们在理解⽂化作为⼀种认知结果的时候,就必然会受认知者本⾝价值判断的影响。
不同的认知结果来源于不同的价值⽂化母体。
这是⼀种⾃⾜的体系,也是任何⼀种⽂化都持有的特有的价值体系,它在⼈们的交往过程中充当着原则、圭臬的作⽤。
《功夫熊猫》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融合-7页精选文档
《功夫熊猫》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融合一、文化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继而广泛地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都被纳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和现实中。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指出的:“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括通讯、旅游及生态的全球化为基本内容,而以文化及社会、政治影响为直接后果的一种社会变化趋势。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让民族文化变成全球文化,更不是让某一强势文化所吞没,而是指以文化差异为前提,承认文化的多样性,让民族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让民族文化参与文化的全球性的流动与交换。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超越地域和国界局限,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融合,从全球多样化的文化中领悟其他文化,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文化认同,从而共享文化资源,丰富本土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这一历史背景下,为了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各民族都强调“文化自觉”,积极促进“文化更新”,这样便推动了多元文化发展融合的格局。
“多元文化”是指具有不同起始端点的文化,“多元”体现了“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即文化的统一多样性和多样统一性的矛盾统一。
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各种文化因素互相渗透、冲突、依存和重组,而这一演化过程又反过来推进各民族文化更加融合,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文化融合美国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是西方艺术家以电影为载体,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糅合众多中西方文化元素,展示了当代文化多元性的融合共生,是文化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
《功夫熊猫》是一部励志片,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无论在传统的文化精神,还是从价值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
中西文化拼合的动画盛宴
中西文化拼合的动画盛宴【摘要】《功夫熊猫》这部影片,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巧妙融合,因为在这部影片当中不仅有中国元素,而且也有美国元素。
但是严格地讲,这只不过是中美文化拼合而成的动画盛宴,以中国元素制造的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美国式英雄成长励志的故事。
以笔者的观点,《功夫熊猫》就是一部中国的“硬文化”加美国的“软文化”炮制而成的动画盛宴,不能说是文化的融合,而是文化的拼合。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动画盛宴由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巨作《功夫熊猫》一经上映以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它不仅延续了好莱坞动画电影的豪华制作传统,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从剧本写作开始到电影上映历时长达十五年,可以说创下了一项纪录。
制作阵容不仅超级豪华,云集了杰克·布莱克、达斯汀·霍夫曼、成龙、安吉丽娜·朱莉、导演马克·奥斯本尼,而且制作非常精良。
它一经出世,便受到观众的欢迎,迎来掌声一片,票房更是一路飙升,仅在中国就创下了惊人的记录。
可以说,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
《功夫熊猫》讲述的是一个“又肥又大,又玩世不恭”的熊猫阿宝从一个普通的武侠迷,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选为龙武士,击败威胁当地人民安全的豹太郎到成长为中国一代武术名师的故事。
不客气地说,故事的内容庸俗而老套,因为它延续的是美国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一个无名小卒历尽千难万险最终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完成了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以一人之力保障了所有人的生命,甚至拯救整个世界。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仅制作相当精良,更重要的是灌注了丰富的中国元素。
有人说,这部影片是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巧妙融合,因为在这部影片当中不仅有中国元素,而且也有美国元素。
但是严格地讲,这只不过是中美文化拼合而成的动画盛宴,以中国元素制造的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美国式英雄成长励志的故事。
以笔者的观点,《功夫熊猫》就是一部中国的“硬文化”加美国的“软文化”炮制而成的动画盛宴,不能说是文化的融合,而是文化的拼合。
由碰撞到融合——以《功夫熊猫》为例剖析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
动画视阈Focus on Animated Movies由碰撞到融合——以《功夫熊猫》为例剖析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 刘小蓉一、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文化融合全球化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加快了向全球各个国家渗透的步伐。
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其本质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中尤为明显。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有意躲避也好或是无意错过也罢,最终我们要被这股经济大潮所裹挟,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全球化最早发轫于经济领域,并且其最主要的成就和影响也体现在经济领域,但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其波及范围和影响面也逐渐扩展,主要体现在在政治、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领域。
我们在讨论全球化这一课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这一进程给其他诸多领域带来了如何广阔、如何深远的影响,其源动力都是来自于经济的全球化。
换言之,全球化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影响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参与,都是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作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这一点在全球化对文化因素的影响体现得尤为明显。
正如我们上述所论及的那样,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固然要借助经济的全球化来实现的,但经济因素在中西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仅仅承担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一旦这个角色任务完成,其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经济因素便退出“历史舞台”,而让位于多元的文化因素。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犹如“滚雪球”的过程,在刚一开始,需要一个小雪球来作为整个大雪球的“内核”和依据,然后借助这一强有力的“内核”来将雪球逐渐做强、做大,而在雪球变大的同时,原来刚一开始的“小雪球”变逐渐融合在了整个大雪球之中。
用中西文化交融的观点来看,经济因素在一开始只是一个由头、引子,而在中西文化实现完全融合之后便逐渐消融在了多元的文化背景之中,而逐渐成为两方、甚至多方所共同拥有的“异质同形”的混合型多元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2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5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6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7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8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9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学习中的问题1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11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12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4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15 唯美主义在道连格雷变化中的体现16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17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18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19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20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21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22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2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24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25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26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27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28 红字中的象征意义29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30 家庭对汉尼拔和维托科利昂的性格特征影响分析31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32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33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34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35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36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37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38 从异化与归化看网络上美剧的字幕翻译39 中英酒俗对比40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41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42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43 从写作方法分析《宠儿》的主题44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45 《飘》两个中译本人名地名翻译对比研究46 从生长环境看林黛玉与简爱的反抗性格之差异47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48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49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50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51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52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nglish Tran slation53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54 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55 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幽默讽刺和地方色彩56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57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5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59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60 沃尔特·惠特曼及其诗歌研究61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62 Feminism in Eileen Chang's works63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64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异化65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66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意译67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68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69 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7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71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72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73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74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75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6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78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79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80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8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82 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83 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84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主人公弗洛伦蒂诺心理分析85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86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87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88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89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90 谈某些颜色词的翻译91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92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93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94 伦敦英语在英语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95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96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97 中西方服饰文化对比研究98 论简爱与凯瑟琳性格与命运之异同99 从《绝望的主妇》的字幕翻译中看文化因素100 On Women’s Status in the Early th Century Seen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101 《飘》中斯嘉丽的主要性格特征浅析102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103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104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105 “大”与“小”的语义相对性及翻译106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07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08 《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109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110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111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112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113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114 英语中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115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116 从《儿子与情人》谈家庭失和与失衡117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118 色彩在《隐形人》中的应用及其象征意义119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120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21 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122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的应用及例证123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124 作为失败者的淑:双性同体视角125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126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12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28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12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130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131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132 英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33 汉英导游词中国俗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134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3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6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37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138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139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140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41 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142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143 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144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145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146 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幽默转化策略——以老友记为例147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148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149 On the Manifold Functions of the Scene of Parties in The Great Gatsby150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s: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151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152 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和语言特点153 试析流行文化对美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54 从《太阳照常升起》分析美国一战后的消费道德观155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56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157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158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159 作为成长小说的《远大前程》分析160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61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162 《爱玛》中的求爱文化163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164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65 从中西思维差异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166 古诗词中数字模糊性的语用分析167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168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69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70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171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172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73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174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175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基于iPhone使用指南案例研究176 从心理角度浅谈丁克家庭在中国出现的原因177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178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179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180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181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182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艾丽丝•门罗的《逃离》183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184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185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86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87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88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89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190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191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192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93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194 The Study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195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96 中式菜名的英译197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198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功能199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200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