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功夫熊猫_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_季岑
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引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各个领域,并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以《功夫熊猫》为例,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分:《功夫熊猫》的背景及中国文化元素的介绍《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于2008年上映。
该片以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大熊猫因缘际会成为功夫大师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该片将中国传统功夫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
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与传统的结晶,其中包括了古老的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戏曲、绘画、建筑等等。
在《功夫熊猫》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功夫、太极、中国菜、中国风音乐等元素的运用。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2.1 功夫文化的描绘《功夫熊猫》将中国传统功夫文化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讲述主人公熊猫“阿宝”的修行历程,揭示了功夫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自律、坚持和自信。
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和讲述,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使观众对功夫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2 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和剧情发展也巧妙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例如,通过主人公阿宝与果汁商的对话,呈现了“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同时,通过控制阴阳力量来引导自然能量的演绎,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的思想。
2.3 中国民俗文化的展示《功夫熊猫》中还融入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元素,如中国传统节日、龙舞、舞狮等。
这些元素在电影中以精美的动画形式呈现,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影响3.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功夫熊猫》作为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通过将中国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中,促进了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从_功夫熊猫_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_季岑
大 众 文 艺大144摘要:《功夫熊猫》中浓郁的东方神韵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精神;文化融合2008年夏,梦工厂推出了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此片在全球一经放映就引起轰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2010年《功夫熊猫2》再一次席卷全球,创造了票房奇迹。
影片中浓郁的东方神韵,绚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富娱乐的故事情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
有人说相对比《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外在的形式而深入到了对思想、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也有人说《功夫熊猫》事实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所展现的是“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是好莱坞又一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功作品。
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从造型上来讲,影片拿中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角,讲述的是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大熊猫阿宝在阴差阳错之下, 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最终成为拯救和平谷的大英雄的故事。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形象。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五大高手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
利用动画片的拟人化优势,五大护法将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螳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①影片在场景画面上更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中无论是“凤凰城”中的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卖豆腐、卖面条的中文招牌;还是以青城山山门为原型创作的熊猫阿宝练功住的和平谷寺庙的山门;或是反派沈王爷居住的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造型风格的宝塔,都无形中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
《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功夫熊猫》中的中西方文化2008年和2011年,好莱坞先后推出了两部颇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该片在全球创出过亿的惊人票房。
席卷全球的两部《功夫熊猫》让世人在捧腹之后,对片中的中西文化交融议论纷纷,尤其在中国放映后所引发的争议更是耐人寻味。
近几年来,诸多大热的好莱坞影片不仅都出现了中国元素,甚至将中国元素作为卖点,其中《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尤为典型。
首先,这部动画大片是好莱坞近几年来做得中国味最十足的一部影片,除了有中国功夫之外,还有中国江南村落式的建筑,以及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美食......大量运用具有鲜明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是两部影片得以在全球热映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中国观众来说,"功夫"令人联想起"拜师学艺"、"侠客"和"武功秘籍"等字眼,"中国功夫"作为西方观众最为好奇的中国元素,始终贯穿整部影片。
乌龟大师和浣熊师父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中国化的角色了,乌龟大师耍太极,浣熊师傅在树下吹横笛,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东西。
除此之外,熊猫耍长棍,孔雀的扇子功,螳螂针灸为熊猫疗伤,大龙用不倒翁练功,勇猛五将对应的中国功夫猴拳,蛇拳,虎鹤双形和螳螂拳,还有极其精彩的乌龟大师羽化成仙和黄包车大战等各种打斗场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味。
其次,影片中的环境也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
在《功夫熊猫Ⅰ》中,故事的背景是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色的山谷--和平谷。
在这个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里,映入眼帘的全是中国式的建筑,蓝天白云下的古典亭台楼阁,蜿蜒的上山石级、阴阳八卦图、倒挂的福字、剪纸、皮影、丝绸、汉服、灯笼、鞭炮、穴位图、牌坊、宫殿、庙宇、占卜、吊桥、蟠龙柱、宽窄巷、集市、面馆、包子、筷子、青釉碗、麻婆豆腐、黄包车、四人轿、龙船、舞狮、针灸等,制作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派中国背景气氛。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随着《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宝莱坞工作室近日宣布将推出《功夫熊猫4》,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全球影迷的热议。
这部电影不仅将继续讲述熊猫“阿宝”的故事,更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本文将从动画形式的表现、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功夫熊猫4》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一、动画形式的表现在《功夫熊猫4》的制作中,导演们将继续沿用西方卡通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们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比如,电影中将会出现舞狮、龙舞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会融入西方卡通片中常见的夸张表情和搞笑场景。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既展现了东方文化的庄重与华丽,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幽默与活泼,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人物角色的塑造《功夫熊猫4》中的角色塑造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角色,比如曾经的恶龙“泰龙”将变身成中国风格的反派角色,他身着传统侠客服装,善使中国传统武器,通过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令人敬畏的中国反派形象。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将在角色塑造上得到体现,例如在电影中会出现一位独特且具有西方魔幻风格的英雄角色,他的形象与东方的熊猫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了东西方文化在人物角色塑造上的碰撞与交融。
三、故事情节的设计电影剧情的设计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环节。
《功夫熊猫4》将通过讲述一个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故事,进一步展现文化的不同,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在碰撞与交流中的碰撞和相互影响。
故事中可以设想,东西方的功夫高手们因为某种原因相聚一堂,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展开对决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传统的功夫与西方的战斗技巧不断交流与碰撞,共同发掘出新的招式和战术。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电影传达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并催生出创新的理念。
总结《功夫熊猫4》的制作将以动画形式展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浅析电影《功夫熊猫》中西文化的融合
浅析电影《功夫熊猫》中西文化的融合1 国际贸易术语通则的语言特色及实务操作2 透过中西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3 性格决定命运--简爱和苔丝之间的比较研究4 从美剧《绯闻女孩》看美国社会的享乐主义5 论《金银岛》的主题思想6 浅析霍桑《胎记》中的象征手法7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8 嘉莉妹妹:美国梦的破灭9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婚恋观10 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11 神话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大卫科波菲尔》12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13 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魔幻意象的审美透视14 中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5 《雪花与秘扇》中的姐妹情谊分析16 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美国俚语分析17 中美网络征婚广告中的文化差异18 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分析1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城市中的梦想20 《安娜卡列尼娜》的圣经原型探究21 浅析汉语成语英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及应对策略22 浅析《动物庄园》中的象征主义23 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黄色墙纸》中的象征手法24 论电影《飘》与文学原著的差异25 《喜福会》中的男性主义的解构26 论《珍妮姑娘》中造成珍妮悲剧的原因27 电影《激辩风云》中美国黑人社会地位的分析28 冲突与融合:《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29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异化形象30 英语商业法律文本特点及其翻译31 从电影《饥饿游戏》看美国人的竞争与合作意识32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33 艾达的成长--《冷山》分析34 农家女--人性美的体现与社会罪恶35 B BS论坛语言话轮转换特征分析36 《雾都孤儿》中奥利弗的人物性格分析37 英汉颜色词“紫色”的对比研究38 凯特•肖邦《懊悔》中的婚姻观探析39 中英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40 伯克和穆勒散文中的自由观念的对比解读41 从中美丧葬习俗看其宗教因素42 从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唐顿庄园》中会话开始的不同方式43 “迷惘的一代”的个性: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44 浅析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45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6 《最蓝的眼睛》中的女性主义47 《欲望号街车》中的意象分析48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性格的转变49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50 浅析英语否定的语义表征及语用情景51 《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中黑奴境遇的对比研究52 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53 英汉方位词序的比较研究54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的精神旅程55 商标翻译的重要性56 论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神话原型:溯源、嬗变与解读57 浅谈交际意图的动态变化58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象征意义59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花木兰—解析国产电影《花木兰》与迪斯尼动画《木兰》60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关于中英酒文化的解析61 中英禁忌语的文化差异分析62 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63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怪兽”内涵解读64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写作手法的对比研究65 英文电影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66 论超人梦在《马丁伊登》中的破灭67 比较中西方魔幻影视中英雄观之异同——以《哈利波特》与《西游记》为例68 《瓦尔登湖》中的不和谐之声69 《奥赛罗》中象征载体的运用70 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意义的跨文化研究71 浅析西方文化与西方广告语言的关系72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3 《夏洛的网》的主题探究74 论《好人难寻》中的暴力与死亡75 从中西方鬼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6 罗尔德•达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童话元素77 斯坦贝克《人与鼠》的美国梦分析78 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意识的体现分析与反思79 《雾都孤儿》的写作风格80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探究81 浅析北京旅游材料的翻译技巧82 论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83 解析《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84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的案例研究85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看商务合同翻译86 从《七宗罪》看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87 中美健康公益广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88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译作的译者主体性——以《怨女》为例89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语言学特征90 英语中缀研究91 网络用语的特点及其翻译92 浅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93 《西敏大寺》两种汉译本对比研究94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对比分析95 浅析劳里·哈斯·安德森《不再沉默》中的梅琳达形象——成长小说视角下的解读96 从美剧《摩登家庭》看美国文化的包容性97 论英文书名汉译98 多元文化背景下《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分析99 浅析电影《功夫熊猫》中西文化的融合100 礼貌原则下英汉称赞语的比较分析。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近年来,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分析电影逐渐成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
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价值观、集体感、隐私权等,这些差异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际荧屏上,好莱坞拍摄的动画片《功夫熊猫》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又一佳作,其中以中国题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国际电影行业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引起了国人对于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在当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分析电影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以让我们在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并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使我国永驻于国际舞台之上。
一、介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前进,当今国际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全球化趋势蔓延,继而广泛地对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环境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繁衍。
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着其历史、政治甚至国民的整体发展和历程,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意义。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其本身都存在自身的精华和糟粕,而中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是通过对自然环境、思维模式、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多方面来予以实现的。
矛盾又统一的中西方文化或是针锋相对,或是结合相容,都可以从另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得以理解。
在多元化的国际大潮中,只有正视和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国际的洪流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我国的电影事业不断完善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实现自身的本质飞跃。
正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建立在各自的环境和土地上,自称体系迥然不同,导致两种文化背景也大相径庭,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对价值的追求观念上和伦理的取向上别有一番不同的味道,而中西方现实人格的差异也在长期的文化背景下大异其趣。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基础上,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树立人们的文化系统和文化价值,从当今电影文化中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对中西方文化理解和解释,也会对我国的电影事业起到推进的现实作用。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摘要:西方艺术家以电影为载体,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糅合众多中西方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展示了当代文化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一引言《功夫熊猫》讲述的是面馆服务生大熊猫阿宝,梦想成为拥有盖世武功的侠士的故事。
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功夫熊猫》中中国文化的体现《功夫熊猫》的创意源自中国艺术的元素,如庙宇、柱子、山水、太极、庙会、针灸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
动物们吃的是面条包子用的是筷子;除了主角阿宝之外,大到山水,小到瓷器,卷轴、汉服、牌坊等,对中国元素的刻画细致到了极点。
作为智慧的象征,乌龟大师去世时化作一片桃花,将中国道士得道时的“羽化登仙”诗意地展现在银幕上,显示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尊敬。
中国的道家精神影片中塑造了乌龟与浣熊、阿宝与太郎两组相对的元素,以剧情中两组力量的对比论证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许多台词也可以精确地对应到哲学文字。
“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 乌龟仙人说了这许多,老子只道一句“浊以静之徐清”。
乌龟:看着这棵树,我不能让树为我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师傅: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我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乌龟和浣熊的这大段对白,正是论证了老子的“道法自然”,万物依存的法则是自在天成的,不会以人为之力改变;同样的意思老子还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阿宝的鸭爸爸经营着一家面馆,阿宝一直都很好奇爸爸的汤面秘方何在,后来,爸爸说出的平凡的真理“我的汤面秘方,就是什么都没有”,即没有秘方就是最好的秘方。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是一部充满东方神秘和西方幽默的动画电影。
影片中既有中国武术、哲学和文化经典,也有西方电影的幽默元素。
本文将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功夫文化的传承影片中主角——熊猫波(Po)是一个胖胖的、慵懒的小动物。
他因为对武术的热爱,偶然成为了师傅——龟仙人的弟子,接受了他的教诲,最终战胜了魁札和他的霹雳军团。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烙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在电影中被深入挖掘。
无论是武术的哲学理念,还是手法动作的描绘,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神韵。
在这场文化融合的盛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功夫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迷人之处。
中西文化的互相借鉴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武术文化之外,还有不少西方幽默元素的运用。
例如,在第一场木兰杯比赛的组队环节中,波和其他四名主角一同参与了筛选。
这里用到了“美装”,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好玩。
理解两种文化的魅力,完全不必一个固执于东方文化不接受西方文化,或是另一个认为西方文化好、不需要东方文化的立场。
正是因为《功夫熊猫》依托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将西方幽默元素浸入到电影中,才让中西方文化大大地融合得更加自然。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在电影中,主角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勇气的角色。
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勇气和仁爱。
这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同时,《功夫熊猫》还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社会文化如何凝聚人民的力量,传承更壮大着中国文化。
结论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是因为影片兼有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也是因为电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或许是一个长期并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走在这条道路上必将让我们获得新的视野和感受。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最新资料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1.引功夫熊猫1》是美国梦工厂于2008 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据保守估计全球票房超过5.5 亿美元。
影片主角阿宝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好吃懒做,肥头大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踌躇、会犹豫、会恐惧,但是就是这样一只平凡的熊猫在影片中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为受人尊敬,救民于水火的功夫大侠。
熊猫为我国的国宝,影片选取熊猫为主角,以功夫为主题,打造了一部北美制作的洋溢着浓厚中国风的动画电影。
选材的中国化和制作的北美化,注定了影片必然融合了中西方的两种文化。
创作团队的匠心独具使得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丝毫感觉不到两种文化的冲突,相反中西方文化在影片中实现了自然的融合与对接,使观众们在观影中了解异域文化。
这样的制作环境下,主角阿宝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色彩,是一只长着西方骨骼的东方特产。
本文将回顾功的必然以及必经之路,简要分析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西方文化融合影响下阿宝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历程,分析阿宝成2. 阿宝的成长历程美国文化重视个人奋斗,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个人奋斗取得成功是美国梦的精髓。
熊猫阿宝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必然。
阿宝有天分,有理想,并且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忍受煎熬和痛苦。
有天分,肯吃苦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加上“中原武术第一人”的浣熊师傅的教诲,阿宝的成功是必然的。
2.1心怀理想功夫熊猫1》以阿宝的梦境开始,梦境中阿宝英勇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副侠肝义胆,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阿宝是鸭子老爸面馆的继承人,老爸指望着他能成为自己独家煲汤秘方的传人。
梦境中的形象是阿宝的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理想照进现实,阿宝只有一脸的无奈和惆怅。
阿宝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深藏着一份对功夫的热爱,渴望成为功夫大侠。
这份热爱与理想为阿宝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2时世造英雄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乌龟大师的预言发生了变化。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价值观融合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价值观融合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2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3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4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6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7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8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9 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10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11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2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13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1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5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16 论不同语境下广告语中双关语的翻译原则17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8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19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20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21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22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23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24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25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26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27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2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29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30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31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32 控制学对英语家教影响的实证分析33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34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35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36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37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38 中西文化差异对品牌翻译的影响39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40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41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42 对《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分析43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44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45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46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47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48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49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50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51 论文化对词语内涵意义的影响52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53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 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E.B.White’s Charlotte’s Web54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55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57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58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5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60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61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62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63 言语幽默的功能对等翻译64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65 硬汉形象-浅析厄内斯特?海明威《杀人者》66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67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68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69 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70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71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72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73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74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75 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76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77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78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79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80 乡村音乐歌词的人际意义分析81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82 An Analysis of the Sym 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83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84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85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86 《夜莺与玫瑰》和《快乐王子》中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87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88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评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之破灭89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90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91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92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93 汉语公示语英译之跨文化交际研究94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95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96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97 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9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99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100 从《撞车》谈种族主义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01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02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03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104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05 On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06 中西礼仪对比107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108 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10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110 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111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112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13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114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115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116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117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118 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性色彩浅析119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 alue120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2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2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23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12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125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26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127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Correspondence128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29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130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131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132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133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134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135 网络英语中的新词探究136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137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38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139 从文化角度分析《论语》中特殊词语的翻译——以“仁”为个例140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4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142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143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144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145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146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14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148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149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150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51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152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153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54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55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156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157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158 “垮掉的一代”形成的背景探析159 英语歧义初探及其排除方法160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61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62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163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 ersions of Hamlet 164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65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6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167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168 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169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170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171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172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173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174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17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176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77 海明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178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179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180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81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Titl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 under Three Beauties Theory182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83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184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185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86 A Study of Hawthorne’s Criticism on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87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田园诗歌对比研究188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189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190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91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192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193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194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95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196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197 从《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98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199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200 英语学习能力与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
【推荐下载】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带给观众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摘要: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全球上映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功夫熊猫》,文化融合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1976 年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根据霍尔的观点,人类交际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 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 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
在低语境文化中, 情况则对正好相反,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环境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少。
这意味着, 在低语境交际中, 人们更多地要依靠语言本身来达到交际目的; 而在高语境交际中, 语言的作用可能就要小多了, 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相对较为敏感。
受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交际时注重意会,语言表述常常含蓄模糊,信息更多地存在于文化内涵之中,而非言语本身。
此外,非言语交际在高语境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甚至沉默都可以传达思想,沟通情感。
相反,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十分重视言传,强调语言本身传递信息的重要性,要求语言直接,具体和准确。
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的语言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不仅体现了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还反映出深刻的道家思想内涵。
言简意赅,充满寓意,含蓄深沉,听者需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领会其内涵。
如: There are no accidents. (世上没有巧合。
) 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从《功夫熊猫》系列看中美文化融通
从《功夫熊猫》系列看中美文化的融通摘要好莱坞梦工厂动画制作的《功夫熊猫》第二部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的功夫熊猫热,这部较之第一部融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纵观整个功夫熊猫系列,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元素与美国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价值观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自2011年5月28日开始,由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第二部正式登陆中国各大影院。
这是继2008年《功夫熊猫》第一部在中国上映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梦工厂动画推出的又一顶级制作。
有所不同的是,导演由第一部的史特文森换成了韩裔的尼尔森,片中的华人配音演员在第一部成龙(猴王)、刘玉玲(灵蛇)的基础上增加了杨紫琼(占卜者山羊)。
故事的情节发展也有所变化,主题从第一部的拯救到第二部的寻根复仇,影片还加入了更多的柔性浪漫元素,如熊猫阿宝小时候与妈妈的生死离别,在与白孔雀的战斗中与悍娇虎(tigress)萌生的爱情等。
第二部仍然沿用功夫加熊猫的成功模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得以保留并加以丰富。
功夫熊猫系列自上映以来,得到了中国观众的极大认可。
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梦工厂职业化的创作团队和高超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之外,还要得益于制片方将中国的文化和元素与美国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民族文化相通相融的特质保证了影片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功。
一《功夫熊猫》系列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展现可以说中国元素为《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立下了首功。
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道德及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中国传统哲学观,代表了中国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所有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物质、形象以及符号等均可视为“中国元素”。
影片中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譬如:梦工厂电影片头有一经典的logo(标志)——坐在月牙上垂钓的小男孩,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第一部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穿唐装的猴子,第二部则变成了一出富有陕西地方色彩的乌龟钓鱼皮影戏;其它的如“针灸”“烟花爆竹”“锣鼓”等皆来自于中国民间;“大红灯笼”、“倒福(寓意福到了)”“剪纸”“泼墨”“皮影”等传统艺术则更是带有浓浓的中国味,令观众倍感亲切,从而对于影片的认同感大大增加。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功夫熊猫》: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影片《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梦工厂制作,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画电影。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效果,成功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故事发生在一个以中国为背景的世界,其中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
例如,主角熊猫阿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功夫大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
然而,在阿宝的成长过程中,西方的熊猫形象和幽默元素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影片通过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阿宝作为主角,他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决心的熊猫,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幽默感和善良的角色。
这种角色塑造融合了中国功夫的坚韧和西方动画的幽默,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有趣。
此外,其他角色如乌龟师父、五福星等也都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
他们既有中国功夫的传统形象,又有西方动画的幽默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最后,影片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影片的画面效果精美细腻,既有中国画的柔美和线条感,又有西方动画的色彩鲜艳和立体感。
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同时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此外,影片中的功夫动作设计也充满了中国功夫的特色,如熊猫的拳法和各种武器的运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功夫熊猫》成功地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艺术表现,影片将中国功夫与西方动画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观影体验。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思考。
无论是喜欢中国功夫还是西方动画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功夫熊猫》中东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功夫熊猫》中东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由约翰·斯蒂文森和马克·奥斯伯恩导演的《功夫熊猫》讲述了身处古中国和平谷的熊猫阿波,由一个慵懒好吃的面店学徒转变成为身怀绝技的龙之武士,为谷中居民除去恶魔太郎,从而赢得声名、实现梦想的传奇经历。
这部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打元素,延续了梦工厂一贯的夸张与搞笑作风的美国励志动画片,在赢得票房的同时也倍受争议。
笔者试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加以解读,主要关注片中所体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是中美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对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意义,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
美国影片《功夫熊猫》中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东方文化元素与西方文化元素的对接。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就影片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所应持有的文化自觉态度。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功夫熊猫》采用动画片的制作形式,展示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选用的诸多形象本身就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其一,就主角阿波而言,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与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相联系,体现了角色与形象的相契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熊猫既是象征团结进取的吉祥物,又是传递友好和平的使节;而中国功夫作为神秘悠久的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又是展现民族精神和气节的表征。
这样的认同和共识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把其间承载的流传千古之久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
而功夫熊猫则巧妙地将中华民族的两大象征结合起来,赋予角色以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传播的双重意义和使命。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熊猫阿波的成长过程也是古老民族逐步崛起的象征,是民族精神复苏与觉醒的写照。
其二,影片中无论是“龙之武士”的称号,还是“龙之神旨”的秘密,都取意于古代中国对龙图腾的崇拜。
在历史上,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曾起到过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
电影《功夫熊猫》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
电影《功夫熊猫》体现的中西⽂化差异与融合2019-09-06摘要中西⽅⽂化是世界⽂化体系中的固有的两种⽂化范畴,历来存在很多为⼈所知的差异。
本⽂通过对电影《功夫熊猫》的⽂化⼈类学解读,进⼀步说明了中西⽅⽂化的差异,以此推进中西⽅⽂化的融合,促进民族⽂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西⽅⽂化差异融合改⾰开放以来,我国融⼊世界的步伐逐渐加快,在⽂化交往和融合⽅⾯,我们清楚的体察到,我们同西⽅国家的跨⽂化交际⽇益密切和频繁,中西⽅的各项⽂化合作可谓达到了⼀个历史的新⾼点,从所谓的本⼟⽂化与外来⽂化的渗透交融,到⽂化观念的资源共享,成果领域的超拔凸显,这⼀切的盛况均体现了世界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个重要载体,已然位列⽂化传播与共享的“仙班”。
⽂章考察的美国好莱坞⼤⽚《功夫熊猫》这⼀现代重要的媒体表征之⼀,集中反映了这⼀事实,也让我们再⼀次体验到了何谓中西⽂化差异。
⼀、中西⽅⽂化差异的历史构型(⼀)哲学观与逻辑思维⽅式之异构关于中西⽅⽂化差异,⾸先是⼀个世界观问题,我们称之为⽂化的逻辑前提。
不同的世界观也可以说是思维⽅式,决定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中西⽅⽂化的差异之逻辑起点就是中西⽅⼈持有的不同的思维⽅式或者称思维模式,它主导着⼈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总的看法。
具体到⽂化认知上⾯,就表现为中西⽅⼈所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这是⼀个常识问题。
只有弄清楚这个前提,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化的那种根深蒂固的本质逻辑,那么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显⽽易见,除了地域的因素之外,具体来讲还在于中西⽅⼈所特有的思维认知模式。
(⼆)哲学观差异决定价值观异构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哲学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观,那么我们在理解⽂化作为⼀种认知结果的时候,就必然会受认知者本⾝价值判断的影响。
不同的认知结果来源于不同的价值⽂化母体。
这是⼀种⾃⾜的体系,也是任何⼀种⽂化都持有的特有的价值体系,它在⼈们的交往过程中充当着原则、圭臬的作⽤。
观《功夫熊猫》——论中美文化差异
观《功夫熊猫》有感——论中美文化差异摘要:一个是拥有5000年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一个是流动着200年新生血液的经济帝国。
中国和美国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思维和价值观,在社会习俗和教育方面,也各具特色。
当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美国电影《功夫熊猫》被搬上银幕,中美两国的文化在这一刻剧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影片中的元素皆有着中国独特的风格,但主线剧情渲染的却是一种美国精神。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美文化交流的同时,两国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因此,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跨国交际中的重要的问题。
关键字:功夫熊猫;中国;美国;文化一、思维与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
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1]同理,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2]从《功夫熊猫》这部不长电影中,我们可以横贯中美两国,体味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人把对社会、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当做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而对美国来说,它们更加重视个人。
美国人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强调个性和自身的荣誉;中国人却截然相反,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操,才符合大局观念。
在《功夫熊猫》中,笨拙的熊猫Po从一个卖面的厨师,成为了神龙武士。
其中不乏许多搞笑的故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Po至始至终都是他自己,就算是练功,都是Master Shifu用Po最喜欢是食物威逼利诱才成就了他的辉煌。
经过努力奋斗之后,Po仍然满身肥膘胖的可爱,他的志向和爱好也从未变过,但他个人的核心价值却在此体现了。
Po有一群好朋友,有螳螂、虎,仙鹤、蛇和猴子。
当关在大牢中的豹子Tai Lung越狱后,他们为了荣誉集体出战,可最终却没能挡住Tai Lung的攻势败北了。
以《功夫熊猫》浅析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权威资料]
以《功夫熊猫》浅析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摘要]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国际多元化发展,文化在各国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各国文化间的差异与融合的研究也显得越发重要。
中美两国作为国际大国,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文化的传播在两国的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近年来在中美市场表现良好的《功夫熊猫》这一影片中展现的中美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分析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并通过对影片成功原因的分析,考量中美文化融合带来的惊艳效果。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美文化;差异;融合一、《功夫熊猫》中的中美文化元素展现当好莱坞喜剧遇上中国功夫,当美国熊猫披上中国外衣,从《功夫熊猫》系列仅拥有中国元素外表,到第三部中美合拍过程中融入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制造,让影片里的中国元素都和整部影片以及故事融为一体。
美国梦工场的“中国梦”与东方梦工厂的“工业梦”在中美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一)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1.浓厚的中国场景设计。
影片从角色、武艺、场景、语言等方面的展现中都巧妙地融入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
源于中国的角色设计――结合中国形象,选取熊猫为主角,结合中国武学,选取了猴、虎、鹤、蛇、螳螂的形象,展现了猴拳、蛇拳、螳螂拳、虎鹤双形的运用;源于中国的武艺――功夫,无论是武侠动作,还是太极八卦,抑或是“气”的完美运用,将中国经典功夫文化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源于中国的文化场景――中国传统服饰,唐装、蓑衣、花纹各异的服饰;中国传统美食,担担面、麻婆豆腐、四川的“变态辣”;中国传统建筑,熊猫村的设计,翡翠宫的展现,飞檐斗拱、红墙绿瓦是传统的中式风格;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习俗、茶道、针灸、鞭炮、传统庙会、剪纸画、宽窄巷,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中国传统器具――饭盒、花瓶等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美感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龙、八卦等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图腾也在片中大量出现;源于中国的语言与表情――卷轴上的繁体汉字、角色们的语言口型,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由碰撞到融合——以《功夫熊猫》为例剖析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
动画视阈Focus on Animated Movies由碰撞到融合——以《功夫熊猫》为例剖析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 刘小蓉一、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文化融合全球化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加快了向全球各个国家渗透的步伐。
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其本质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中尤为明显。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有意躲避也好或是无意错过也罢,最终我们要被这股经济大潮所裹挟,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全球化最早发轫于经济领域,并且其最主要的成就和影响也体现在经济领域,但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其波及范围和影响面也逐渐扩展,主要体现在在政治、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领域。
我们在讨论全球化这一课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这一进程给其他诸多领域带来了如何广阔、如何深远的影响,其源动力都是来自于经济的全球化。
换言之,全球化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影响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参与,都是以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作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这一点在全球化对文化因素的影响体现得尤为明显。
正如我们上述所论及的那样,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固然要借助经济的全球化来实现的,但经济因素在中西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仅仅承担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一旦这个角色任务完成,其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经济因素便退出“历史舞台”,而让位于多元的文化因素。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犹如“滚雪球”的过程,在刚一开始,需要一个小雪球来作为整个大雪球的“内核”和依据,然后借助这一强有力的“内核”来将雪球逐渐做强、做大,而在雪球变大的同时,原来刚一开始的“小雪球”变逐渐融合在了整个大雪球之中。
用中西文化交融的观点来看,经济因素在一开始只是一个由头、引子,而在中西文化实现完全融合之后便逐渐消融在了多元的文化背景之中,而逐渐成为两方、甚至多方所共同拥有的“异质同形”的混合型多元文化。
从《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从《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刘一瑾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17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特色各异的文化也在不断融合、借鉴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功夫熊猫》就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表现美国精神的典范。
它所展现的不仅是一场有好莱坞特色的精彩视觉冲击。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刘一瑾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动画中中西文化的交汇特性 [J], 陈恒
2.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J], 郭慧钰
3.电影《功夫熊猫3》的中西文化融合 [J], 梁钊华;赵丽玲
4.由碰撞到融合--以《功夫熊猫》为例剖析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文化 [J], 刘小蓉
5.《功夫熊猫》: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融合 [J], 赵朝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大144
摘要:《功夫熊猫》中浓郁的东方神韵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精神;文化融合
2008年夏,梦工厂推出了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此片在全球一经放映就引起轰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2010年《功夫熊猫2》再一次席卷全球,创造了票房奇迹。
影片中浓郁的东方神韵,绚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富娱乐的故事情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
有人说相对比《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外在的形式而深入到了对思想、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也有人说《功夫熊猫》事实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所展现的是“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是好莱坞又一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功作品。
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
从造型上来讲,影片拿中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角,讲述的是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大熊猫阿宝在阴差阳错之下, 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最终成为拯救和平谷的大英雄的故事。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形象。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五大高手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
利用动画片的拟人化优势,五大护法将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螳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①
影片在场景画面上更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中无论是“凤凰城”中的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卖豆腐、卖面条的中文招牌;还是以青城山山门为原型创作的熊猫阿宝练功住的和平谷寺庙的山门;或是反派沈王爷居住的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造型风格的宝塔,都无形中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片中大量融入了四川成都的代表性元素,麻婆豆腐、担担面、火锅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与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古建筑融合在一起,宛如一部中国风光宣传片。
此外,《功夫熊猫》中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仅从片名我们就能看到浓郁的中国情结,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是国际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标志,它的形象深受全世界的喜爱;“功夫”是众多老外眼中中国文化的精髓,甚至成为中国印象的代名词。
所以二者的结合不仅是典型的中国形象的代表,而且颇具时尚价值和市场潜力。
二、影片中的美国精神1.人物的美国式性格特征
影片中阿宝的形象是地道的中国特色,但是在性格方面却具有典型的美国特点,精力旺盛、随时享乐、幽默耍宝的个性在阿宝身上凸显的淋漓尽致,阿宝有着“善”和“正义”的潜质,而这些正是美式成长剧主人公所需的要素,此外,阿宝的表情与动作也相当具美国特色,挤眉、弄眼又撇嘴,美式“坏小子”的丰富且夸张的表情再加上其饶舌搞笑的时尚语言,搞怪的表情和动作时时让观众爆笑。
譬如,影片开头阿宝起床,努力了三次都没有反跳起来,起床后要和窗台上的玩偶对话,用了10秒钟的时间就对着窗台上的“盖世五侠”做了十几个表情动作,扔飞镖一次没成功再来一次,最后捡起飞镖连滚带爬的下楼。
这一连串的动作与表情在影片开场的几秒钟内就让观众捧腹大笑,我们在阿宝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典型的美国式幽默。
2.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功夫熊猫》中的阿宝是一个典型的美式英雄形象,没有英
俊潇洒、玉树临风的身材,更没有天资聪颖、德才兼备的资质,他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跟随义父经营着一家面馆,天生懒惰,有着肥胖的橄榄形身材,嘴巴总是喋喋不休,而且还是个爱幻想、爱做美梦的理想主义者。
这个造型似乎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英雄形象相差甚远,但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却最终成为了大英雄,这正是好莱坞商业片“放之四海而皆准”且屡试不爽的剧情模式。
美式英雄主义崇尚的不一定是完美无缺、风光无限的崇高形象,相反更喜欢塑造一些被赋予英雄使命的普通人,在普通人身上挖掘英雄的潜质,让小人物最终实现了英雄梦。
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好莱坞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这种文化的形成与美国社会强调的自由与独立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影片中的阿宝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训练,最终凭借一己之力打败了反角泰狼,拯救了整个村子,成为神龙大侠,这就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
此外,影片中阿宝成为英雄的命运是注定的,这表明美国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命中注定的,即所谓的“英雄决定论”。
3.美国式的幽默性
幽默性是好莱坞商业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美国动画电影有其独特的魅力,其中幽默性就是它最具代表性的一大特征,我们在欣赏美国动画作品的同时深深地被这种美式夸张与幽默所折服。
这种美式幽默是通过视觉元素——造型、性格,听觉元素——语言、配乐,以及戏剧性的情节来阐释的。
美式幽默在《功夫熊猫》中随处可见。
阿宝天真烂漫、口无遮拦、任性任情、可爱无比,他的武功天赋竟由他的食欲激发出来,不论是偷吃曲奇饼的尴尬场面,还是用筷子抢包子的打斗片段,都让观众捧腹大笑。
开篇的时候为了上山看武林大会,摔上山,撞城墙,最终从一个狗熊摔成最后的英雄——神龙大侠,当他最后真正成为神龙大侠的时候,头顶的也不过是一口锅。
相比较深明大义、舍己为人的完美英雄形象,我更喜欢这个欢天喜地、丑态百出、顺其自然的阿宝。
三、结语
《功夫熊猫》将美式英雄观、个人英雄主义这些美国人推崇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并佐以好莱坞惯用的美国式幽默,此番与中国文化的相融、相生,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好莱坞动画正是采用这种借鉴他国优秀文化但不摒弃自身的精神内涵,把自己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移植到每一部动画作品中的方法,让每一部动画作品都带有浓郁的美国风格,传承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
它的这一成功经验对于纠正中国本土动画盲目模仿日本、欧美,缺乏自身文化内涵的现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向琼.从电影《功夫熊猫》析中国传统文化[J].出国与就业 2011.06.参考文献:
[1]何宇.论异域文化元素与好莱坞商业动画造型[J].现代商贸工业 2011.08.
[2]张翠玲 美国精神的中国化表达——《功夫熊猫2》给中国电影的启示 [J] 青春岁月 2012.04
[3]李兆军 中国文化在迪斯尼动画中的阐释[J] 电影文学 2011.09作者简介:
季岑(1984—),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助教,从事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
王安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责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视觉传达方向负责人。
从《功夫熊猫》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
季 岑1 王安霞2 (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2.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