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肌肉大小、神经控制、肌肉纤维类型、肌肉代谢、激素水平等。
以下是这些因素的详细介绍: 1. 肌肉大小:肌肉的大小与力量直接相关。
当肌肉增加时,其产生力量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这是因为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产生力量的纤维就越多。
2. 神经控制:肌肉的力量也受神经控制的影响。
神经系统通过向肌肉发送信号来控制肌肉的收缩。
当神经系统向肌肉发送更多的信号时,肌肉可以产生更多的力量。
3. 肌肉纤维类型:人体肌肉主要分为两种纤维类型: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适合耐力运动,而快肌纤维则适合快速、高强度运动。
肌肉的纤维类型也影响力量的产生。
4. 肌肉代谢:肌肉的代谢能力也会影响力量的产生。
肌肉需要能量来收缩,并且在运动中产生废物。
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力量下降。
5. 激素水平:激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例如,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较高,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力量增加。
而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则较高,可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总之,肌肉力量的产生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通过训练和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肌肉力量。
- 1 -。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其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1. 肌肉结构:肌肉结构的大小、长度、纤维类型及分布等都会
影响肌肉力量。
大型肌肉的力量通常比小型肌肉更强;长肌肉通常比短肌肉更强;而快肌纤维相对于慢肌纤维具有更高的力量产生能力。
2. 神经控制:神经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冲动的频
率和数量上。
高频率和大量的神经冲动会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
3. 营养状况:肌肉力量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4.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肌肉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会逐渐下降;而男性相对于女性具有更高的肌肉质量和力量。
5.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影响肌肉力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适
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反之缺乏运动则会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
综上所述,肌肉力量受到多种生理学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提高肌肉力量。
- 1 -。
运动生理学——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3)等长收缩力量指机体的肌肉在长度不发生变化时表 现出的力量;
(4)超等长收缩力量指机体的肌肉在拉长-缩短过程表 现出的力量。
第二节 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1、运动中枢的机能改善(经长期的力量 训练……) ①运动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 ②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兴奋 强度 ③参入同步作用加强
(二)骨骼肌的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1)传统认为: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体积增大, 肌纤维增粗,细胞核增多, 肌肉增大完全是 由于原有的肌纤维直径的增粗,无新的肌纤维 产生。 (2)另一种说法:力量训练可使肌纤维数量增 多。
2、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它不仅是肌纤维收缩蛋白含量增加,而且还具 有三磷酸腺酶的作用,它能催化ATP分解为 ADP和放能,从而改善肌肉的能量供应。
(三) 力量训练应为全面身体训练服务,只 是到后期才宜进行专门性练习。
(四) 青春期发育后期,性别差异显著,女 性肌力较小,要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 肌的力量。
(1)一般力量指机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水 平,是各运动环节克服阻力的工作能力;
(2)专项力量指机体在时间、空间方面严格符 合 专项竞技动作要求的肌肉力量;
(3)辅助专项力量指机体在时间、空间方面辅 助专项竞技动作要求的肌肉力量。
(三)根据力量的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反应力量
(1)动力性力量指机体在动态时表现出的肌肉 力量;
2、植物性功能的改善也是力量素质提高 的重要因素
内脏功能——心脏、肺脏功能(物质基础,反 应人体机能状态),在力量练习中,特别是大 负荷情况下会出现“屏息”或憋气现象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大小,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纤维类型:肌肉纤维可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适合进行耐力运动,快肌纤维适合进行爆发性强度运动。
肌肉纤维类型的不同会影响肌肉力量的表现。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主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接头的数量和效率、肌肉收缩协调性等。
3.肌肉横截面积:肌肉横截面积越大,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肌肉横截面积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肌肉长度:肌肉长度的变化会影响肌肉力量的表现。
在肌肉处于最优长度时,能产生最大力量。
5.肌肉收缩速度:肌肉在不同收缩速度下的表现也不同。
较快的收缩速度通常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
6.荷尔蒙:荷尔蒙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也很大。
例如,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较高,有助于肌肉生长和力量的提升。
总之,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需要通过科学训练和合理饮食来提高肌肉力量。
- 1 -。
运动生理学11.1 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2019/11/5
15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八)体重和其他
@体重大的人一般绝对力量较大。
@体重较轻的人可能具有较大的 相对力量。
2019/11/5
16
1 力量素质
2019/11/5
1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肌源性”因素
@“神经源性”因素
@其他因素
2019/11/5
2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一)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积之和。
2019/11/5
@ 力量训练100天,上臂肌横面积增 加23%,肌力增加92%。
@(二)肌纤维类型
I→IIa→IId/x→IIb
@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
2019/11/5
7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三)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
19/11/5
@肌肉最适初长度为肌小节2.0-2.2微米。
8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三)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
2019/11/5
@收缩前牵拉肌肉使力量增加,除改变初长度 外,还与牵张反射和肌肉的弹性成分有关。
9
1 力量素质
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四)中枢激活 @(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2019/11/5
@ 中枢激活水平越高,动员肌纤维数目越 多,肌肉力量越大。
@ 缺乏训练的人60%肌纤维同时收缩;有良好训练
2019/11/5
11
1 力量素质
运动生理学_10肌肉力量
b.运动训练 →肌肉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生、内 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 ↑
c.肌纤维增殖:待研究因素
2).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类型与肌力关系:快肌纤维%组成越高肌力越大
3).肌肌收缩时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越大,产生的张 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肌节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肌丝重叠 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 大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 小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虽然↑, 但不如最适初长时。
2 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 等长练习—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的抗阻力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时间,利于工作能力↗; 生理效应 提高肌肉绝对力量; 提高肌肉无氧代谢能力(由于肌肉持续收缩,供血↘) ⑴ 省时省能,又能提高肌肉力量; 优点 ⑵ 能弥补动力性练习时不易锻炼到的肌群和力量较弱的肌群 ⑴ 易疲劳(由于无放松); 不足 ⑵ 对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效果不明显。
4).关节运动角度
同一块肌肉在关节的不 同运动角度时差生的力量也 不同。 (在不同角度时,肌肉对骨 牵拉角度不同造成的。) 2.神经源因素 1)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 维参与收缩的能力。 能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 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水平低者:60%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90%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MVC: 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 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替↗和及时准确(+) 或(-),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 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 力量。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强而集中→同步高频(+)↗→动 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运动单位募集↗→力 量 发放高频冲动增加肌肉强直收缩程度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80%MVC靠中枢增加冲动频率。
肌肉力量
•
2.渐进式的超负荷安排
• 若对机体循序渐进地、缓慢地施加超负荷, 虽然成绩发展速率较慢,出成绩较晚,但由 于机体对此种超负荷一直会产生非常良好的 适应,故不仅可以达到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最终获得较高的运动成绩,并且可以保持较 长时间。 ∴安排超负荷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 近利,一定要从长远着想,从运动员需要最 终获得的运动成绩人手,制定出运动员的多 年训练计划,并控制每次超负荷所增加的强 度,使成绩按计划地增长。
•
(二)不同超负荷时身体机能发展的差异
•
不同超负荷安排身体机能的不同发展速率
1.突增式超负荷安排
• 依据刺激-反应-适应规律,施加较大增量的超负 荷可使机体发生较大的反应,并获得比较明显的 适应效果,因此能较快地出成绩。 但若持续性地给机体施加较大超负荷,运动员固 然出成绩较早,训练早期时常出类拔萃,但极易 导致机体过早衰竭,无法达到本来具有的运动潜 能,最终能够获得的最高成绩比预期的会明显降 低,并且最高成绩保持的时间较短,往往形成 “昙花一现”。
①身体机能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恢复越充分,耐受阶段相应越长。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运动强度越大,密度越大,耐受时间相应越 短,反之亦然。
③训练过程中的恢复程度
(二)疲劳
• 影响因素: ①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③训练课的负荷总量以及负荷类型等。
负荷总量一般与疲劳程度呈正比例。复杂活 动负荷较之简单活动负荷疲劳程度一般相对 较深。
最大重复次数(RM) :
• 概念: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应用: 5RM→肌肉粗大、力量↑、速度↑ 举重、投掷 6-10RM→肌肉粗大、力量↑、速度↑ 100米跑、跳跃 10-15RM→力量↑、速度↑、耐力↑ 400和800米 16-30RM →力量↑、速度↑、耐力↑ 中跑 30RM→毛细血管↑、耐力↑ 长跑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绪论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功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成长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身体素质: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功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为运动性疲劳。
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大小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股杠杆做相向的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拉长收缩:当肌肉所产生的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氧亏: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速度素质:基础代率:单位时间的基础代称为基础代率。
兴奋性:机体活其组成部分的细胞、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成为兴奋性。
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结。
单收缩: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运动生理学10-肌肉力量
• 抓举 • Power snatch
• 卧推 • Bench Press
• 高翻 上举 • Power Clean and Press
• 弯举 • Curl
• 肩上推 • Push Jerk
• 硬拉 • Deadlift
• 深蹲 • Squat
思考题
1、什么叫RM?如何测定1RM负荷? 2、试对几种常用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生理学分析。
•其他因素
1.年龄与性别
• 20-30岁时达最大 • 青春发育期前:男肌力>女肌力(不显著) • 青春发育期后:男肌力>女肌力(显著) • 原因:①雄性激素 ②男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
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
2.体重 • 体重大→绝对力量较大 • 体重较轻→较大的相对力量 • 体重的增加→绝对力量直线增加 相对力量
(三)肌纤维类型
• 早期研究:运动训练不会引起肌纤维类型的改变。 • 近期有研究表明:肌纤维间有可能通过亚型相互转
化。
耐力训练:肌纤维的琥珀酸脱氢酶等有氧代谢酶活性、 毛细血管网数量和体积、肌红蛋白含量及慢肌纤维面 积百分比等增加;
速度和力量训练:有关无氧代谢酶活性及快肌纤维面 积百分比等增加。
第二节 肌肉力量训练
• 例一:超等长收缩-跳深练习 • 例二:超越器械-标枪出手动作
•神经源性因素
• ①中枢的协调能力:协调各肌群活动改善主动肌、 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 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 ②中枢兴奋程度:发放高频冲动;动员激素释放。 ③中枢的激活能力:动员更多的肌纤维数量同时参 与收缩。
4、T (time)——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 取决于动作速度。一般人采用中低速,运
运动生理学习题12
第十二章肌肉力量(一) 填空题1.运动生理学通常将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和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2.肌肉横断面积是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它是由肌纤维的和来决定的,通常以表示。
3.肌肉力量大小与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构成有关,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积或直径大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而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则肌肉力量较。
4.人的肌力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越,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
5.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越。
6.超负荷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7.最大负荷百分比P是表示力量练习强度大小的指标,通常以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的百分比表示。
8.肌肉在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9.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离心练习,它是动态力量的训练的一种方法。
10.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或者专门化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和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判断题1.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2.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3.等速肌肉力量是肌肉在其控制的关节活动范围内以恒定速度进行最大收缩的能力,是目前国内外肌肉力量评价常用指标。
()4.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5.肌肉横断面积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它是由肌纤维的粗细来决定的。
()6.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学因素。
你认为影响肌肉力量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你认为影响肌肉力量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有肌源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和其它因素,肌源性因素里包括肌肉横断面积、肌肉长度、肌肉的收缩速度和肌纤维的类型;其它因素里包括激素、性别、年龄、体重我认为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是神经源性因素。
1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叫作中枢激活。
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力量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多,则收缩时产生的力越大。
缺乏训练的人只能动员肌肉中60%的肌纤维同时参加收缩,而训练水平良好的人肌纤维的动员可高达90%以上。
中枢激活作用主要表现为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及其同步化的变化,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运动时完成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也需要许多块肌肉共同实现。
不同的肌肉群是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所支配而进行工作的,不同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得到改善,就可以提高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使上述肌肉群在参加工作时能各守其职,协调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受力量训练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提高主动肌运动单位活动的同步化程度,从而使肌肉收缩产生更大的力量。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即情绪高度兴奋时,会导致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其他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大量释放,这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人在极度激动或危险紧急情况下,发挥超大力量的现象众所周知。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情绪在极度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使肌肉的应激性大大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中枢发出了强而集中的神经冲动,迅速动员“储备力量”,从而使运动单位成倍地同步动员并投入工作。
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
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肌肉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肌肉的构造、形态和功能的科学。
肌肉的力量是肌肉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收缩时所能发出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与人体运动的表现密切相关,这篇文章将探讨肌肉生理学中的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
肌肉结构与力量在肌肉结构方面,肌肉由肌纤维束构成,而肌纤维束中又包括多个肌纤维细胞。
这些肌纤维细胞内含有肌纤维蛋白,肌纤维蛋白又包括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两种。
肌球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在肌肉中占有重要地位。
肌动蛋白则是一种线性蛋白质,能够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肌肉力量的大小。
肌肉力量的主要来源是肌肉中肌纤维细胞的交替排布,细小肌肉纤维与肌肉纤维束的数量。
根据运动的性质不同,肌肉还包括发力肌、持久肌和快捷肌。
发力肌在高速运动中释放最大的力量,持久肌则在长时间运动中提供能量,快捷肌则表现出速度快、反应灵敏的特点。
运动和肌肉力量的关系一般而言,运动与肌肉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通过刺激神经系统的控制来产生力量。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本身的大小、形态、肌肉的成分(肌肉和肌腱的比例)、肌肉节律(肌肉刺激的方式和频率)等多种因素相关。
研究表明,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神经系统的控制方式、肌肉纤维化的程度、运动的种类和节律等。
具体而言,如果采用重量训练的方式,可以增加肌肉纤维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厚肌纤维和增加肌纤维数量,进而增加肌肉力量。
而如果采用氧气消耗的方式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中心肌肉内储备的能量,让身体在连续长时间的运动中不断地产生动力,进而增加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的锻炼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力量。
训练可以按照每周几次或每天几次进行划分。
基本上,锻炼的设置取决于人体的特性以及个人健身目标。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成为肌肉力量锻炼的重要问题。
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肌肉力量的增强,不适当的锻炼则容易导致肌肉损伤。
运动生理学10
后者的大小与力量训练对神经控制的影响、肌肉肥大、 肌肉代谢和激素反应密切相关。 4、T(time)-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 概念:力量训练中练习者完成每组力量训练时的总时间,反 映动作速度的快慢。 T可以影响力量训练中神经控制、肌肉肥大和能量代谢 等多种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对于提高肌肉力量而言,初 练者可采用低速和中速进行训练,而优秀运动员可采用中速 31 和高速训练更加有效。
32
发展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各种力量训练参数
训练参数
肌肉力量
爆发力
最大肌力
练习强度(%1RM) 40%~60 % 重复次数 20~40 练习组数 3~6 训练频率(次/周) 3 间歇休息时间 30秒以内 肌肉能量代谢方式 有氧代谢 肌肉持续收缩时间 2分钟
►
概念:是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 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 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
30
3、R(repetition)-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 概念:一组力量训练中不间断完成的力量练习的次数。R的多 少与力量练习的强度有关,力量训练过程中,选择适当的R与 P组合,可以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增大肌肉体积等多 种不同的训练目的。 运动量或训练量:一次训练课当中力量练习的总次数与负荷强 度的乘积。 运动量=平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5、S(set)-组数 组数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训练目的不同可规定不同的 力量练习组数。一般情况下,一次力量训练课当中S可选择36之间。 6、训练频度 概念:每周训练的次数。其选择受多种因素如运动量、练 习强度、身体机能状态、恢复能力以及每周力量训练课的 训练目标等的影响。
►
►
► ►
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隔天训练的效果比每天训练效果好。 每天训练10次,肌肉力量提高47% 隔天训练10次,肌肉力量提高77.6% 举重等以发展肌肉最大肌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应足够大,一般 接近或达到肌肉的最大负荷能力,练习组数至少不低于3次,训练频度则可 适当减少,每周1-2次即可。 以发展肌肉体积线条和爆发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健美,其运动强度应适当 降低,但练习组数和频度则相应地增多; 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更低, 练习次数相应较多,练习频度亦可有所增加。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简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力量是人体肌肉组织的一种性质,受到许多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生理学因素:
1. 肌肉大小和结构:肌肉大小和结构是影响肌肉力量的最重要因素。
肌肉的大小和横截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就越大。
2. 肌肉纤维类型:肌肉纤维分为快纤维和慢纤维两种类型。
快纤维肌肉具有更强的收缩速度和力量,慢纤维肌肉则具有更好的耐力和持久力。
不同运动类型需要不同比例的肌肉纤维类型,例如短跑需要较多的快纤维肌肉,长跑需要较多的慢纤维肌肉。
3. 神经控制: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也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一个因素。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产生肌肉收缩。
强大的神经系统可以激发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运动,增加肌肉力量。
4. 激素水平:激素水平会影响肌肉力量。
例如,男性睾酮水平较高,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
5.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最有效方法。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数量和横截面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以及提高激素水平。
以上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一些主要生理学因素。
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人体肌肉力量的大小和强度。
- 1 -。
运生运生第12章—肌肉力量
震动来保持和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图12-4肌肉力量发展的年龄规律和性别特点
3 2.5 2 1.5 1 0.5 0 蹬腿 绝对肌力 卧推 屈肘 去脂体重相对肌力
体重相对肌力
图12-6 肌肉力量的性别差异 (纵坐标为肌肉力量男/女比值)
图12-7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纤维肥大现象
NORM等速力量训练系统(美国)
NORM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等速测试系 统,它能提供多种操作模式,包括等 张、等长、等速和连续性被动运动等 各种运动模式。 下列各关节的测试和锻炼: 肩:屈伸、外展、内收、水平外展/ 内 收、内旋、外旋和斜对角动作 肘:屈伸 手腕:前臂旋前、旋后、屈、伸、尺屈、 挠屈 髋部: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膝关节:屈、外展、内旋和外旋, 足踝:足底屈、足背屈、内翻和外翻。 动力头:0%后坐力,最高速度700度 /秒,力距500nm,电子调节高度。 电动坐椅系统:电子调节高度,靠背 角度、深度。
二、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一)肌源性因素
1.肌肉横断面积
正相关:最大肌肉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也越大
2.肌纤维类型
快肌纤维%高,肌肉收缩力量大; 慢肌纤维%高,肌肉力量较小。
3.肌肉初长度
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长,张力和缩短程度越大
4.关节运动角度
二、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二)神经源性因素
1.中枢激活
二、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三)其他因素
3.激素作用: 睾酮、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 4.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运动能力 □肌肉壮大 □改善肌肉N控制 (募集、活动同步化、协调性) □肌纤维类型转变 □肌肉代谢能力增强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
肌肉力量作为人体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 分,其大小和变化对于增进人体健康和运动 员创造优异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检测与评价人体肌肉力量的大小、变化 速度和幅度则是掌握肌肉力量现状、评价力 量训练效果和发挥肌肉力量作用的关键环节。
生理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生理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在人体肌肉力量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生理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肌肉力量的形成机制,从而设计更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肌肉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理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一、肌肉结构和组成肌肉力量的表现与肌肉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
肌肉主要由肌肉纤维组成,每根肌肉纤维又包含众多肌纤维束。
肌纤维束中有许多肌原纤维,而肌原纤维中则包含许多肌单位。
肌单位是构成肌肉的最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与之相关联的所有肌纤维构成。
肌肉力量的形成,与肌单位的数量、大小和类型等有关。
研究表明,肌肉力量的形成主要与肌纤维类型的比例有关。
人体的肌纤维主要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两种类型。
慢肌纤维对于长时间低强度的活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快肌纤维则对于高强度、短时间的活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因此,肌肉力量的提高需要通过训练来增加快肌纤维的比例。
二、神经控制生理学还研究了神经在肌肉力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激活肌单位,从而导致肌肉收缩和力量的产生。
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
对于增强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特定的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
该训练方法主要通过进行特定强度和速度的肌肉收缩,来刺激神经对肌肉的适应性改变。
适宜的训练强度和频率可以提高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性和敏感性,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三、代谢途径肌肉力量的产生需要能量供应,能量主要通过代谢途径提供。
人体主要有两种代谢途径,即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主要通过磷酸化能量系统提供能量,而有氧代谢则通过氧气的参与以较为稳定的方式提供能量。
通过适当的有氧和无氧训练,可以促进两种代谢途径的发展。
特定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使其在高强度、短时间的活动中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而有氧训练则能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使肌肉在长时间、低强度的活动中持久地提供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6
2. 肌纤维类型——能量代谢为其关键因素
快肌纤维的收缩力>> 慢肌纤维,供能速 率快,单位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机械功。
ppt课件
7
CK
ppt课件
8
? Fast and Slow Muscle Fibers.
– Fast muscle fibers are adapted for rapid, powerful contractions.
recruitment, & the size of each motor unit.
? The number of muscle fibers varies among different motor units.
– Muscles performing refined, delicate movements have few muscle fibers per motor unit.
? Thick for strength but results in poor O 2 diffusion ? Fatigue relatively quickly.
– Slow muscle fibers are adapted for sustained contraction.
? Thin to aid diffusion of O 2 but weaker ? Relative to fast fibers, slow fibers have.
运动单位的动员
ppt课件
5
(二)决定肌肉力量的因素
1. 肌肉的横断面积
力量训练引起肌肉体积增
加及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是 由于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造成 Muscle
的。
一般认为,训练使横断面积的增加是由 于训练促使肌原纤维合成增加所致,而 对于肌纤维数目无明显影响。
Connective tissue
Tendon
第四节、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一)概述
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 为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同 作用在骨骼肌工作中的综合表现。
ppt课件
1
? 力量素质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
? 肌肉力量表现为:绝对肌力、相对肌力、 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等。
Connective tissue
(1)一块肌肉由多条肌纤维组成,并受多个神经元 控制,单纯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只表现出肌肉的震颤 ,参与收缩的神经元越多,力量越大,参与神经元 数目多少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Tendon
Muscle fiber
பைடு நூலகம்
ppt课件
15
Whole muscle tension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muscle, the extend of motor unit
ppt课件
2
绝对肌力
? 绝对肌力和肌肉的横断面大小有关,横 断面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 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数量和 每条肌纤维的粗细
? 绝对肌力只能反应整体力量,不能反映 肌肉每条肌纤维的性能
ppt课件
3
相对肌力
– 肌肉单位横断面积( /cm2 )所具有的肌力。 但日常应用一般以绝对肌力 /体重代替
– 与肌纤维类型及神经对肌肉的调节能力有关
相对力量可更好地评价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ppt课件
4
相对与绝对爆发力的训练
? 力量型项目如:举重、柔道等应增加肌肉 的体积增长肌肉块,追求绝对力量的增加
? 短跑、跳跃、体操等以速度和灵敏为特点 的项目,应该保持轻体重的同时增加肌肉 的相对力量——主要靠神经募集更多的肌 纤维参与动作。
纤维数目越少越灵活;数 目越多产生的力量越大。
ppt课件
17
因此,运动单位的募集包括两方面:运动单位的
数目和运p动pt课单件 位的种类
18
A motor unit is one motor neuron and the muscle fibers it innervates.
? Each motor neuron controls several to thousands of muscle fibers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 运动单位的动员(Recruitment of motor units )
运动单位(Motor Unit, MU )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 基本的肌肉收缩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ppt课件
12
运动单位的动员
生活经验:
熟睡时的肌力? 早晨刚刚苏醒时的肌力? 晨练后精神倍加振奋时的肌力? 激烈运动后倍感疲劳时的肌力?
ppt课件
13
? 运动单位动员定义:
参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 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 (Motor Unit Involvement)或运动单位 募集(Motor Unit Recruitment)
ppt课件
14
A whole muscle is a group of muscle fibers
?A tendon attaches a muscle to a bone. Muscle
?A single action potential in a muscle
fiber produces a twitch.
?Gradations of whole muscle tension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muscle fibers contracting
– Muscles performing coarse, controlled movement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fibers per motor unit.
(2)不同神经元,其所支配的肌纤 维数目存在差异,因此兴奋时表 现出的收缩力量不同。
ppt课件
16
(3)一个运动单位中肌
– Less SR ? Ca2+ remains in the cytosol longer. – More mitochondria, a better blood supply, and myoglobin.
ppt课件
9
3. 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纤维处于一定的长度时,横桥与 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结合的数目最多, 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