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性特色论文

合集下载

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第一篇一、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社会环境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浮躁和功利,快餐文化和网络游戏盛行。

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高职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上,或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己,放逐自己,迷恋充斥着空虚与欲望的网络小说。

社会中消极的示范,已经让高职生缺乏学习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知识和接受文学经典给养的兴趣,很少有机会接受人文知识方面的熏陶。

高职院校层面上,对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固有观念的影响,重技术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教育,关注学生经来的“生计”,而忽视了学生未来的“生活”。

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甚至不开,专业课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更是微乎其微。

承担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多的任务放到团委、学生管理等部门,不能形成全院联动,共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教师层面上,承担专业课的教师因受到自身教育理念及知识水平的影响,在授课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他们或者认为进行此类教育是应景的,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才是关键,这些务“虚”的内容没有多大必要,或者在涉及人文素质教育时生硬地将其灌输进去,不能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去激发学生、感动学生,从而造成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也打击了教师进行这方面培养的积极性。

学生层面上,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看过文学经典读本的比例偏低,看过5本以内经典作品的占不到30%,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经典,但是通过改编之后的影视资料了解的,这些资料有一些共同的倾向,即不尊重作品原著,改编的成分比较大;同时,观看影像与阅读原著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同,阅读更能让人沉下心去细细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及启示。

此外,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地放到考级,考证方面,没有更多的余力去阅读文学经典著作。

二、文学经典阅读对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作用高职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让其成“材”,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其成“才”。

文学经典阅读可以很好地让高职生完成从“材”到“才”的转变。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

题记:努力吧,年轻的鹰;奋斗吧,年轻的鹰;惜时吧,年轻的鹰: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浅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宋凤龄尹文辉(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300)摘要:高职院校突出职业特色,而忽略了人文教育这一终极目标。

高职大学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On Humanistic Education Penetr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Changsha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Hunan,410300)Abstract: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give prominenc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 while sometimesneglect the fundamental aim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humanist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h 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penetration中国一贯重道德、讲礼貌、重人伦关系的传统文明,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社会变化迅捷的今天,经过岁月的流逝和冲洗,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角度高职语文教学正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很尴尬的位置,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目标的模糊,教学内容的不完善都对高职语文教学产生着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更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对教学内容的系统科学的配置,有利于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虽没有本科院校庞大的师资力量,雄厚的资金支持,也应从自身角度,努力完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一、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更注重贴近实际需要目前,全国出版的大学语文类教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每种教材的内容和体例都不同,大致有纯文选型、纯作文型,以及综合型三类。

这种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混乱,反映了人们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及课程目标认识的模糊不清,同时,也反映了各级高校对于语文教材选择上遇到了困境,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自身特色的语文教材。

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应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客观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高职院校在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时,必须认识到,高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总体的学业水平较本科生有较大差距,甚至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都没有,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教材。

合适的内容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通过内容能展现和检验出教师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现场的实践操作,因此,在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对于应用文等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语文知识应着重训练,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思维创造力,使语文学习不再只是其他学科的附属,还应为其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除了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职课程标准大学语文论文(全文)

高职课程标准大学语文论文(全文)

高职课程标准大学语文论文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设的背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团队在企业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在《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义了本课程的性质,即“高职语文是一门面向全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基本素养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作用包括: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及人文情感基础,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二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三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进展奠定基础。

有了正确的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确定等等方面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是个人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大影响。

因此,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以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课程主要围绕理解表达、思考辨析、综合应用三大方面开展能力训练,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课程在强调语文学习共性要求的同时,注重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三)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根据能力培养的特性,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作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能力训练。

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基于对语文学科性质、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特点的研究,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汉语言表达基本方法;②掌握人文阅读基本方法;③掌握专业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④了解综合性语文活动策划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①能够准确、清楚、流畅地表情达意;②能够准确地解读话意、文意;③能够观赏、分析优秀作品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蕴;④能够较为准确、熟练地进行专业应用文写作;⑤能够将语文基本技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探讨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探讨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探讨摘要:文章对大学语文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培养途径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通过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中基础性的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因此,对探索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与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具有现实和历史的双重意义。

这种探索不仅关系着高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高职教育领地的生存与发展。

一、大学语文教育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一)大学语文具有德育功能高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节选),它们往往通过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而传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

教学时,通过学生阅读或教师讲授、渲染,让课文中的人物、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

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科学的材料、确凿的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表明自己的思想,因文释道,披文入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授业”“传道”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语文具有审美功能人格的完善,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训练。

个性、人格、情趣,这些人性的因素,与文学审美的关系甚为密切。

高职语文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其审美的作用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的形式来实现的。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施教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施教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施教策略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实践中努力寻求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施教策略: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营造诗化和思辩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思辩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强调职业技能教育,强调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那是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够了呢?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要求劳动者具备多种能力。

如果说传统的职业教育只是着眼于个人终身从事一种固定职业的就业准备的话,那么,随着社会变迁,职业的流动性大大加强,一些边际岗位和岗位群不断涌现,要求劳动者不仅要具备跨岗位的能力,还要求具备跨职业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和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到另一部分”。

[①]这就需要我们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牢固的技能基础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

社会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能力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而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大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她植根于汉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②]那么,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的培养:一、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目前我们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是按照文学史的线索,选取的多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少量的现代作品。

一本书教学内容繁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作讲解,就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论文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的一门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能够对学生的涵养气质、精神世界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如何通过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养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教师需要对教学节奏进行掌控,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完善的人文素养培养思路。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越来越被重视,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素养和基本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学科性质略显模糊。

尽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历经多年,但是对大学语文性质的鉴定,还多是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进行推断的。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基础性的公共课程,并且长期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上,这与英语教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轻视的学习态度。

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价值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对于学科的定位比较模糊。

要想达到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水平,还要从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对自身情感进行塑造。

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学语文课堂上未能体现出的内容。

2.课程定位缺乏统一。

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

对于那些刚刚经历高考入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行必要的巩固和延伸,同时学生的文学观赏能力也要进行必要的强化。

部分学生自身的人文综合素养不高,其人文精神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中的课程内容来对其进行改进。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对于大学语文内容的定位考虑,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种连续,也就是简单的补课;二是人文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要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进行培训;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洽的定位,让学生在掌握汉语言有用技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发挥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罗华(娄底职院公共事务管理系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具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但是,作为高职院校这一比较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是急待我们解决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有效工具性人文性Discussing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language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ow to play effectively the tool and humane feature of college language By the public affai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LuohuaAbstract: The college language acts as one of basic and synthetic science , it contains not only rich cultural basic and humane characteristic , but also it is one of the courses being trained of language and humane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will be integrated highly between the tool and humanity about the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for the especial group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and how to play effectively the tool and humanity featur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he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ive Tool Humanity高职院校每一位教过大学语文的老师几乎都有这样的认识: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具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

职高语文论文(5篇)

职高语文论文(5篇)

职高语文论文(5篇)职高语文论文(5篇)职高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一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同学的实际需求,在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同学的学习更好玩味,教学更有效果。

从理论上说,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是可能的。

首先,语文文本极强的包涵性使这种结合成为可能。

中国的语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很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文本中很多作品其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相关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索,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简单性。

“文史不分家”、“诗中有画”,前人的记载里也早已说明白这一点。

如大家熟识的《史记》,就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历史著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徐霞客游记》中用文学的笔触登记了大量地理学学问;一部《红楼梦》,“经学家观察《易》,道学家观察淫,才子观察缠绵,革命家观察排满,流言家观察宫闱秘事”,成了世人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它是万花筒,它无限丰富,包罗万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这也就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供应了先决条件,使其成为可能。

其次,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的阐释也表明高职语文与同学的结合是可行的。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曾有一个美术专业的同学跟我说:“画画我三天三夜不累,一上文化课我三分钟就困。

”《高校心理学》告知我们:学习爱好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

具有学习爱好,会引发剧烈的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意,而不是一种负担。

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高职生的学习主要是围围着专业方一直组织的,学习爱好与专业爱好亲密联系。

同学的爱好是其学问、素养等方面因素在其外在选择上的综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同学爱好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同学学问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同学最简单接受的。

老师有培育、提高同学学习爱好的任务,但也同样有适应同学爱好爱好的必要。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

职校语文教育论文10篇第一篇:中职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先民积淀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中国文学中屈子独醒、司马迁受刑、班昭续书等。

语文教师必须注意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理念,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感受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对人类精神需求的关注,从而肯定人生价值,明确生活意义,尊重人生,热爱生命。

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也必然能将自己在课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课堂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

语文教学重视阅读品味好的文学作品能启迪人的心灵,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时代的特色,所以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这些有文化内涵的精品读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应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精神家园。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用到课外。

结合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本上有关书信的内容,我就让学生摘抄和背诵古今中外有关亲情的诗句,甚至歌词,让学生欣赏歌曲,比如《烛光里的妈妈》等。

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如朗诵、演讲、辩论、读书笔记等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校团委、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可以联合语文组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组织学生看立志书籍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然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一学期后让学生写体会,包括有关《弟子规》的黑板报比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者,平时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而且自制力差,对校外不良文化缺乏抵制力。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的冷思考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

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

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可见,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缺失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它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基础薄弱,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在经典诵读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许多高职校的校园里只能看见朗读外语的景象(英语有PETS考试),诵读经典的景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长此以往,高职教育将无法承担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为什么会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

大量的肥皂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以及恶搞艺术等娱乐文化充斥文化市场,高职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游戏性、娱乐性的走势。

在不少高职校学生的观念中,那些经典的作品过于深刻严肃,读起来太累,不如快餐读物轻松、刺激,也不如时尚读物那样新潮、前卫,经典著作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

2.专业素养的缺乏,语文教师无法肩负推行经典诵读的重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论文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形式,脱离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高职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理念,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高职生相对文化根底差,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因势利导,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注入“时代的活水”。

如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实物,训练学生的逻辑说明能力;可以带着学生实地参观,训练学生的空间说明能力等。

在网络文学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在网络中如何标准使用语言,让学生选择推荐网络文学作品并开展一些评论等,这些都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高职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的能力高职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容无视。

口头表达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和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与普通高中相比,更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应用文是人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等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职校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展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借条到收据、从采购申请到财务分析、从求职信到工作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或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学习扩展到社会生活天地。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论文一、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作为面向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1.大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在人格品质体系中居核心地位,支配、调控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对实现一个人的人生目标起着动力和激励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命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执著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留下的那些彪炳千古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壮怀激烈”的岳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杜甫“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忧国忧民意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豪气,文天祥“臣子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忠贞誓言,无不洋溢着崇高壮烈、震人心魄的情怀,这对于青年学生汲取精神营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2.丰富大学生的心灵体验大学语文课程以经典文学文本为载体。

文学以最自然的生命存在感悟世界,以诗意的方式呈现现实。

通过文学世界认识自然、自我、社会,并在精神上实现超越,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可以说,最丰厚的人文情怀、最闪耀的人类智慧、最精深的普世价值,都在那些伟大的著作当中。

这些都是最鲜活也是最感人至深的力量,能带给大学生丰富且自由的心灵体验。

比如,读沈从文,如在午后煦暖的阳光之下饮啜一杯淡茶般恬淡、清然,学生们在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田园牧歌式的桃源福地中感受和谐隽永的诗意,心灵在喧嚣复杂的尘世面前无限舒展。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色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色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色[摘要] 面对学生愈来愈低的人文素质,高职语文只有从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突出人文性特色,才能具有生气和活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文性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愈来愈令人担忧,有的学生甚至连一张假条都写不明白,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下述原因:第一,学校不重视,大学语文课时日益压缩,有的学校甚至取缔了大学语文课;第二,学生不重视,认为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第三,教学手段较落后,还停留在“课本、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层面上,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四,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缺乏人文性:其五,教师队伍波动较大,由于领导不重视,许多许多骨干教师纷纷“改行”教其他课程。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尴尬?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似乎还没有人说得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规划中,人文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都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高职语文课堂恢复生气和活力,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听,又能让学生学而能用?这就必须改革大学语文课程,凸现其人文性特色。

1.改革教材内容,注重人文性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名目繁多,比较混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60多种不同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大学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古文为主、偏重文学作品、突出思想“教化”,缺少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

而且其编者多为重点大学的教师,适应对象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并不完全适合高职院校使用。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自行组织编写、各自为政,这直接导致了教材使用的混乱局面。

由于各类学校的生源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具有不同特点,盲目采用权威教材而视学生层次、特点于不顾,显然行不通。

为了方便统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国家应当组织专家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创新性大学语文统一教材,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突破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广泛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

论大学语文人文教学[论文]

论大学语文人文教学[论文]

论大学语文的人文教学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教材规范、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探索,结合当今数码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以及文学的实用性特点,力图把大学语文纳入整个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宏观体系中,改变大学语文教育的滞后状态,真正起到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语文教育重建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学,将该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应当引起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达成普遍共识,并付诸新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之中。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现实处境和面临的问题有学者指出,眼下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工程管理方法之移用于学术研究管理,在于工程技术的价值标准之凌驾于学术研究中原有的标准。

阿玛蒂亚?森将这种思想和理路称之为“关于治国方略的技术取向”。

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院校尤其是工科为主的院校基本不开或只在文科类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虽开设该课程但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弱、水平低,以及“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想教”等。

另一方面,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乃至毕业时写文章仍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的状况,仍无多少实质性的扭转和改进。

关于这一困境,有人将其概括为“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目的不明”、“队伍不稳”和“学时不足”等五个方面,并作了详细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阐述。

二、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斯图尔特?霍尔指出,“文化”是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最困难的概念之一。

“语言是在一种文化中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媒介’之一”。

语文教育一方面是人文功能,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因为“文化个体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其感受世界的精细度、敏感度,还影响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另一方面是其工具性功能,即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个体获得成功与良好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对此,社会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口才好并且其他方面也不太差的人常常能立即获得收入丰厚的工作,并且能使他的职位得到迅速提升,以致超过那些缺乏口才的人……”屠锦红、徐梅综合加涅和布卢姆的观点,用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情感性目标来概括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学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相应的三类课程要素: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情感。

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一、在语文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在语文课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品格培养当前,高职学生在文学知识基础方面相对较差,而学在课程设计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而通过高职语文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主要通过富于感情和思想的语言文字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编排和选取的,其中有中外经典著作,名家名篇等。

选取的这些文学作品通常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表现了国人的情怀气度、品格,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子“从善如流”、“见贤思齐”的人格修养,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与内心修养,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感情,杜甫“穷年忧黎元”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不表达作者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这些都给人带来重要启发。

这些内容都是高职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选择其中的经典之作进行阅读鉴赏,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达其中的情感神韵,使学生将文字内化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使情感得到升华和提高,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熏陶与感化,进而提高对社会生活中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国人的母语。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扎实的语文文化知识是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素养。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媒体的发展,现在大多学生更多喜欢用电脑上网,在手机上浏览网页,很少阅读经典著作,致使他们连一些简单的文学知识都不清楚,缺少基本的文化素养,这无疑成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的“拦路虎”。

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大学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一、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大学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利用,虽然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可是这种进程本身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为之苦恼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

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

而大学语文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大学语文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大自然之美。

《大学语文》的课本里选编了好多篇描写大自然美色的文章,其艺术效果可谓达到了晶莹亮丽、明朗清澈、生机勃勃。

反复的诵读吟咏,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伟《山居秋暝》)宋代大文豪苏轼评价王维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清幽明净的自然美。

晚秋之际,新雨刚过,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照在溪水之上。

自然美与心境美那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水月交辉,人、物两忘的意境。

二、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很少能真实的感受生活的艰辛,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甚至更有甚者,拿自己的生命做儿戏,大学语文的学习就能帮助同学们培养乐观、豁达的胸怀。

比如,大学语文里苏轼的作品,通过对苏轼本人的了解就知道,苏轼一生坎坷崎岖,在遭遇“乌台诗案”以后,他被贬黄州,可是他并未觉得凄苦难忍,反而在《定风波》一词中发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情怀。

此后被贬岭南,他依旧乐观。

几次的贬谪,并没有使他觉得人生的绝望,反而还促成了他创作的高峰,他的佳作不少都是在贬谪期创作出来的,比如说《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等。

当代大学生可以用温室里的花朵来形容,经不起大的挫折磨难。

大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珍爱自己生命生这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给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旷达潇洒,积极乐观。

2021年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

2021年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

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人文精神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精神;课程 ___;内涵论文摘要:归根结底,一切教育的最高价值应该说是人文的。

如果说知识赋予我们的是工具理性,那么人文赋予我们的则是价值理性。

高职语文在给予学生以语文基础知识以外,人文精神才是高职语文的筋骨。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

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舰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高职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既要作为工具教会学生表达思想。

叉要在审美中培养其人文精神。

因此,高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1.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

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丰富的思想性。

“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

②情感意向性。

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

③美感性。

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

2.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义性。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问不是对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

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

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

”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

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变,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117校园公关理论版一、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大学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应当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两翼,不可偏废。

人文精神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所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大学语文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的价值功用:一方面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能力,即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广泛的阅读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判断能力,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为走向职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它的工具价值。

另一方面,是依托大学语文丰富的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高级的心智训练,以启迪思想,砺练人格,完善道德,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这是其人文价值所在。

以上两者是相辅相成、文道合一的有机统一体。

2.人文教育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大学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思想主线即人文精神,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资源,一篇篇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集中呈现出凝练优秀人文精神的事理、情志和历代人物形象。

例如孔子孟子等古圣先哲至理名言、儒家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安贫乐道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领袖英雄人物舍身取义、清廉为民的爱国精神等都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情怀。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提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 可见,语文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在大力倡导课程思政的今天,大学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

语文教学活动正是通过“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在对古今中外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情景再现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完成情感的体验和道德的完善。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论文-文体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论文-文体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地前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慢慢深入人心,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社会对高素养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用一、前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就需要教师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关注重视的程度,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也对此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说起人文素养,它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也可以这么说,在客观世界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就是人文素养,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能够通过人的表现来进行评判的,然而无法通过直接的窥视人的内心所得到,因此人文素养就能够通过个体给表现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对高职的语文教师来说不仅仅要把语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不断地向学生传达一些有关人文素养的品质以及精神。

三、高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1.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注重学生的分数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并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是严重的缺乏的,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的教学过程融入人文素质,充分的把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养给表现出来,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师在传统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往往都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就会出现“满堂灌”和应试教育,只是一味地重视对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色[摘要] 面对学生愈来愈低的人文素质,高职语文只有从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兼顾应用性的同时,突出人文性特色,才能具有生气和活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人文性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入学生源的语文素质愈来愈令人担忧,有的学生甚至连一张假条都写不明白,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下述原因:第一,学校不重视,大学语文课时日益压缩,有的学校甚至取缔了大学语文课;第二,学生不重视,认为基础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第三,教学手段较落后,还停留在“课本、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层面上,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其四,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缺乏人文性:其五,教师队伍波动较大,由于领导不重视,许多许多骨干教师纷纷“改行”教其他课程。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如何走出尴尬?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似乎还没有人说得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规划中,人文乃至传统文化的普及都应该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高职语文课堂恢复生气和活力,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听,又能让学生学而能用?这就必须改革大学语文课程,凸现其人文性特色。

1.改革教材内容,注重人文性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名目繁多,比较混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
有 60多种不同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大学语文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古文为主、偏重文学作品、突出思想“教化”,缺少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

而且其编者多为重点大学的教师,适应对象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并不完全适合高职院校使用。

因此,许多高职院校自行组织编写、各自为政,这直接导致了教材使用的混乱局面。

由于各类学校的生源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具有不同特点,盲目采用权威教材而视学生层次、特点于不顾,显然行不通。

为了方便统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国家应当组织专家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创新性大学语文统一教材,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突破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广泛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

同时也要从高职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还要有适当的能力素质训练的内容,如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为凸现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在教材内容编选时应凸现以下内容:
1.1 传承我国文化精髓,同时汲取西方优秀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精神品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国人的情怀节操、品格胸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方同样不缺一大批充满睿智的先哲圣贤,他们在作品中所渗透的深邃的思想、独到的思维方式、人性化的思想光辉,曾启发了多少求知者探索世界和人的自身。

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只有精选典范之作进行阅读鉴赏,才能向学生在完整的意境中传达情感神韵,在精神上获得愉悦与陶冶,才能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是非、美丑、善恶的批判能力。

1.2 充分融进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感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课堂、课本层面上,没有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缺乏社会生活的滋养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教学内容显得呆板、滞后,缺乏“生气”和“活力”。

改革后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除在课堂讲解课本知识外,还应融入社会生活内容,特别是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1.3 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素质包括文学素质,同时也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内容。

为了确实保证高职学生对大学语文“学而能用”,在适当安排语言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如应用写作、演讲口才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也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灵活组织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语文的主要问题在于教法的陈旧,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全部时间,使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而失去了发表看法的机
会,剥夺了学生主动收获知识的权力。

而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的共同学习期望是:语文课不能光停留在课堂上的“说教”,还要从“课堂”走向“实践”。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而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讨论、朗诵、演讲、辩论、竞赛、欣赏、情景剧表演甚至实地参观等,通过这些寓教于乐、凸现人文性的灵活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目前,大学语文教师大都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教学效果非常有限。

为解决此问题,一些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配备了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但由于学校、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面临种种问题,如由于资源有限,学校安排使用多媒体教室时,往往优先考虑专业课程,而把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置于次要位置;一些大学语文教师自身对此缺乏重视,认为多媒体教学耗费更多时间、精力,还不如传统教学方式来得直接;而部分已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大学语文教师一味依赖现成的网络、光盘,按部就班,没有创造性地汲取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多媒体教学,从而显得生硬、呆板,长期以往,也遭致学生“冷眼”。

开展多媒体教学应力避的类似问题,否则也会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4.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文化底蕴、审美情感、人格
魅力
由于对大学语文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大学语文课在部分高职院校遭到冷遇,课时不断减少,任课教师地位也下降了许多,导致许多骨干教师纷纷“转行”教授其他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严重短缺。

人文教育要得以圆满实施,必须要靠一批德才兼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没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人文教育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广博知识、高尚的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思想水平,具有关注现实生活的正确、准确的视觉和关怀学生健康成长的爱心、耐心。

教师只有具备的这一人格魅力,才能产生无声的力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并尊重,具有无穷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由这种教师把握大学语文课堂才会使学生觉得一节语文课“转瞬即逝,韵味无穷”。

高职语文建设是加强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素质也是权衡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徐中玉先生说:“大学生需要吸收全人类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对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累,则应有更广泛的理解,并加以发扬光大,具有宽厚的人文根底,肯定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应牢记“兼顾高职语文的实用性的同时,把高职语文的人文性摆在第一位”,让高职语文课堂走近生活、走近时代、走近学生,让它永远焕发出“生气”和“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称得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卜之.大学语文教育的理想与伤痛——徐中玉先生访谈录[n].中国教育报,2005-9-15.
[2]林建华.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创新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2005(29).
[3]黄保安.浅析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作者简介:
李泉(1972-),女,陕西礼泉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