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新剂型研发关键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分析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药物新剂型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药物新剂型可以改善现有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使用的便捷性,并且对于一些治疗难度较高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一、药物新剂型的分类药物新剂型是对传统剂型的改进和升级,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利用纳米技术把药物分散成纳米级别的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2. 控释剂型控释剂型可以把药物按一定的速度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3. 脂质体药物脂质体药物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制成一种新型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4. 喷雾剂型喷雾剂型可以快速地把药物带入患者的呼吸道,从而缓解症状,提高药物的使用便捷性。

二、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药物新剂型的研发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关键技术:1.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药物新剂型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通过纳米级别的尺寸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纳米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掌握纳米级别的控制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等。

2. 控释技术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按一定的速度、时间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副作用。

控释技术的研发需要掌握这样一系列技能:材料学技术、分析技术、系统生物学和数学建模等。

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也是药物新剂型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性质,制成新型药物。

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有: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等。

三、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前景药物新剂型的出现和研发将会改变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药物新剂型的几个应用前景:1. 应用于抗癌药物纳米药物和控释剂型等新型药物在抗癌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纳米技术、控释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可以制作出更有效、更安全、更便于使用的抗癌药物。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药物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药物剂型作为药物的载体和给药方式,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创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口腔给药剂型创新趋势口腔给药是一种便捷且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的给药途径。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口腔给药剂型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创新变化。

如喷雾剂、口腔贴剂等新型剂型,通过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溶解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二、注射剂创新趋势注射剂一直是治疗急性病症和重症疾病的重要剂型,其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药物疗效的保证至关重要。

因此,注射剂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改善剂型的稳定性和注射给药的准确性。

例如,纳米粒子注射剂的出现,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副作用。

此外,自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注射剂给药的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三、创新的给药途径除了口腔给药和注射剂,新的给药途径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穿戴式药物输送系统通过皮肤接触给药,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这种剂型无需频繁的药物给予,能够减少漏服和过量用药的风险。

另外,着眼于胃肠道给药领域的创新剂型也备受关注,如肠溶胶囊和肠黏附剂等,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现代技术在药物剂型创新中的应用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药物剂型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设计和制造定制化的药物剂型。

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药物设计和剂型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五、药物剂型创新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变化,药物剂型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药物剂型的出现,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同时,药物剂型创新还需注重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便携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药物剂型改进与发展趋势

药物剂型改进与发展趋势

药物剂型改进与发展趋势药物剂型是指药物的物理形态和制剂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对药物疗效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药物剂型的改进与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改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胶囊型药物剂型的改进胶囊型药物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具有易于携带、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等优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胶囊的制备工艺和材料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传统的胶囊采用明胶作为主要原料,但是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不适合药物的缓释、不适合高温环境等。

现如今,胶囊型药物剂型已经发展出了各种新型的胶囊,如软胶囊、薄膜胶囊等,在适应性和功能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口服液剂型的改进口服液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群体。

传统的口服液剂型存在药物稳定性差、剂量不准确等问题,而且患者在服用时常常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感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口服液剂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改进后的口服液剂型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减少患者服用时的不适感,并且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配,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透皮给药剂型的改进透皮给药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给药方式,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然而,传统的透皮给药剂型存在渗透性差、药物释放不均匀等问题,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了改善透皮给药的效果,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改进型透皮给药剂型,如透皮贴剂、微针贴剂等。

这些剂型在透皮渗透性、粘附性和药物释放性能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使得药物在透皮给药过程中更加方便、高效。

四、控释剂型的改进控释剂型是一种能够延缓药物释放速率的剂型,可以提供持久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频繁用药次数。

传统的控释剂型存在药物释放不稳定、制备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了提高控释剂型的性能,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控释剂型设计和制备方法。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

药物剂型创新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药物剂型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前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载体相结合,以便于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创新的趋势及其对医药领域的影响。

一、口服剂型的创新口服剂型一直以来是最常见且易于接受的用药形式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口服剂型也在不断创新。

首先,药物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物在胃肠道释放更为平稳,增强了药效的持续性;其次,纳米技术的引入使得药物可以更好地穿过肠道屏障,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此外,控释技术也是口服剂型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长效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二、注射剂型的创新注射剂型作为一种直接将药物注射入体内的形式,广泛应用于急救、手术以及疾病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注射剂成为注射剂型创新的一大亮点。

纳米注射剂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同时还能够增强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性,减少副作用。

此外,智能注射剂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响应外界刺激自动释放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三、局部剂型的创新局部剂型是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患病部位的一种用药形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局部剂型的创新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脑局部剂型的创新,利用脑膜递送系统和纳米载体等技术,可以将药物精确送达到脑部相关区域,提高治疗效果;再如,眼科局部剂型的创新,通过研究眼药水、眼药膏、眼内植入物等,可以更好地满足眼科疾病的治疗需求。

四、外用剂型的创新外用剂型是指将药物直接应用于皮肤表面的一种用药形式。

随着人们对美容和皮肤健康的关注,外用剂型的创新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例如,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使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实现治疗效果;再如,纳米基底的研究可以提高药物在皮肤上的分布均匀性,增强药效。

总之,药物剂型的创新发展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推进。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代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近年来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类新剂型的创新点、临床应用及前景,以期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简要介绍药物新剂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新剂型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改善患者顺应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新剂型的创新点、技术难点、临床应用等;接着,重点分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纳米药物等,探讨其原理、制备方法、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药物新剂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展示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为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药物新剂型分类与特点药物新剂型是指在传统药物剂型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或方法研发出的新型药物形态。

这些新剂型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满足特定疾病的治疗需求。

近年来,我国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显著,为医药产业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缓控释制剂:该类新剂型旨在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如口服缓释制剂、植入式缓释制剂等。

靶向制剂:该类新剂型能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在目标组织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如纳米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制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该类新剂型通过皮肤给药,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剂型创新

药物剂型创新

药物剂型创新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以适合人体服用或外用的形式进行制剂,以便于给药和提高疗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医药品需求的不断提高,药物剂型的创新不断演进和改进,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药物剂型创新的现状和对医疗领域的影响。

一. 药物剂型创新简介药物剂型创新是指通过改进原有药物的剂型、研发新的剂型或加入新的载体等手段,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给药频率或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药物剂型创新的目的是寻求更安全、有效和方便的药物给药途径,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 药物剂型创新的类型1. 固体剂型创新固体剂型是目前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等。

药物剂型创新在固体剂型上主要集中在改善药物的释放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降低剂量波动性等方面。

例如,通过改进缓释技术,制造出延缓药物释放的缓释片剂,以实现长效治疗效果。

2. 液体剂型创新液体剂型包括注射液、口服液、喷雾剂等。

液体剂型创新主要关注制剂的稳定性、渗透性和患者的使用便利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溶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纳米溶液具有高生物利用度和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3. 气雾剂型创新气雾剂型是通过雾化技术将药物转化为悬浮颗粒形态,易于呼吸吸入的药物剂型。

气雾剂型创新的关键是提高药物的粒径分布和药物的可吸入性。

目前,气雾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用药。

三. 药物剂型创新对医疗的意义药物剂型创新对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物剂型创新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次,药物剂型创新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合作度。

例如,将原先需要多次给药的药物改为一次性给药,可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接受性。

此外,药物剂型创新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减少药物的浪费和成本。

四. 药物剂型创新的发展趋势药物剂型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未来还有很多发展趋势可以期待。

药物新剂型

药物新剂型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二、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三、缓、控释制剂的不足
四、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五、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
六、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
1.1 概念: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 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 一级速度过程,对于注射型制剂,药物的释放可 持续数天至数月;口服剂型的持续时间根据其在 消化道的滞留时间,一般以小时计。定义:指用 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 用的制剂 。

蜡类骨架材料:即疏水性强的脂肪类或蜡类,如动物脂肪、 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 酯等。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常用的有CMC-Na 、HPMC、PVP、海 藻酸盐、脱乙酰壳聚糖(壳聚糖)等。
不溶性骨架材料:常用的有EC、聚甲基丙烯酸酯、无毒聚 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
四、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缓、控释制剂主要由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
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则形成骨架型缓、控 释制剂。 药物被包裹在高分子聚合物膜内,则形成 贮库型缓、控释制剂。
两种类型的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释药
原理有:
溶出原理;
扩散原理; 溶蚀与扩散相结合的原理; 渗透压原理; 离子交换作用;
阻滞剂、骨架材料、包衣材料、增稠剂等
阻滞剂(retardant)是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类或蜡类材料。 常用的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 硬脂醇(即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第一代) 、常规剂型(第二代) 、缓控释剂型(第三代) 、靶向剂型(第四代) 、时间脉冲释药剂型(第五代) 。

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

第三至第六代剂型是药物新剂型的主要内容,也可统称为控制给药系统。

其中可分为速度性控释、方向性控释[1 ]、时间性控释和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系统系统。

1.速度性控释给药系统速度性控释剂型是指用任何的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速度的给药系统。

这是发展最快的日趋成熟的给药系统,这类给药系统的上市产品数量每年几乎以指数速度递增,它包括速释性剂型和缓控速释性剂型。

2.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方向性控释剂型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埋,形成可在体内可动性地指向靶组织释药的给药体系。

Widder (1979)提出靶向含义有 3 级:1 级是制剂特异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2 级是选择性地指向器官的特殊(病变)部位;3 级是指向病变细胞内输送药物。

目前正在开始研究的指向细胞核修复缺损或异常基因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可称为4 级。

根据系统的靶向作用可分为:局部靶向、物理机械靶向、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特异性靶向和复合型靶向。

微粒体系等。

3 .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速度性和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只与血中或靶位药物浓度有关,而与时间无关。

但时辰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心率、体温、血流量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等都存在明显的日内节律变化,导致一些疾病(如哮喘、心绞痛、高血压)节律性发作,按照生理和病理节律的需要设计的释药方式符合节律变化的药物制剂,以适应生理和治疗的要求。

这种药物制剂称为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又称时间脉冲给药系统。

一般分外调式和自调式控制脉冲,又可分单次脉冲、多次脉冲、自调式脉冲。

4.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由于制剂技术的进步,许多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限制已被打破。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一、 1.近几十年来,随着各专业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也相应发展迅速,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

各种剂型品种数量猛增,产品的纯度质量、稳定性有了提高,同时,随着科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剂型和制剂已不能满足用药水平提高的要求,如高效、长效、低毒和控释等。

但药物的新剂型可以改善它们的有效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对作用部位的选择性,减少病人必须同时服用药物的数量,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药物剂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传统剂型,常规剂型,缓控剂型,靶向剂型,时间定时释药剂型.后三阶段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药物新剂型,也可以称为控释给药系统二.目前,药物的新剂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微型胶囊剂:简称微囊剂,系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而成的直经为1~500微米的微小胶囊。

微型胶囊剂有很多优点,首先,经微囊化处理的药物,外层覆盖着一层高分子膜,减少了药物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对于遇空气易氧化变质的物质可起到保护作用,利于贮存,同时也遮盖了药物的不良气味。

其次药物用高分子物质包裹后,在消化道中一般不被消化液溶解,药物释放时首先体液渗入微囊,溶解囊内的药物,然后顺着囊膜内外的浓度差向外扩散,直至内外浓度达到平衡,这可达到延长药物疗效的作用时间。

2、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将药物制成可贴于皮肤的控释剂型,药物经皮肤吸收而起全身治疗作用,该系统给药方便,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个体差异较小,有利于设计给药剂量,并可随时终止给药,病人乐于接受。

3、气雾剂:系指将药物制成液体、混悬剂或乳浊液与适宜的压缩气体(如氟利昂、二氧化碳及氮气等)装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使用时借气体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粒喷出的制剂。

如治疗哮喘的喘乐宁气雾剂,使用时只要将喷射口对准口腔,在吸气时按动阀门,药物即可被吸入气道。

4、膜剂:系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薄膜状剂型,可供口服、口含、舌下给药,眼结膜囊内及体内植入。

药物新剂型的进展概况(首选)

药物新剂型的进展概况(首选)

药物新剂型的进展概况孙 黎 王 翀[关键词] 新剂型;速释;缓控释;靶向do:i10.3969/.j i ssn.1000-0399.2010.11.045随着医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开发研究新产品、新剂型成为医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新的制剂与开发新化合物实体相比,具有成本小、周期短而见效快的优势。

理想的剂型应具有剂量小、毒性小、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因此,新的剂型的发展对于传统药物能够起到革命性的推动,是药剂学的研究热点,大量新型药物剂型及制剂的问世则是其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主要围绕速释剂型、缓控释剂型、靶向剂型3个引人关注的剂型进行阐述。

1 速释剂型速溶和速崩技术是速释型给药系统的主要技术,系指利用处方中组分的水快速膨胀和溶解特性,使固体制剂快速崩解和溶解,并促使药物快速释放和吸收,达到快速起效之目的[1]。

1.1 速效释药机制 传统的剂型如固体分散体,利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等,使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以增加难溶药物的分散度,并朝缓释、控释和靶位释药方向发展[2]。

除注射剂、气雾剂等速效剂型外,还可以通过微粉化方法制备高效、速效制剂,将固体药物在一般粉碎的基础上,再经气流粉碎、球磨机粉碎和水飞处理,制成直径小于5 m的细微粒子,然后再制成散、丸、片等剂型,药物经微粉化后表面积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它的溶出速度,使之高效、速效。

1.2 剂型的种类 速崩制剂系指遇分散介质迅速崩散的固体制剂,主要包括分散片、泡腾片和Z yd is剂型等。

分散片设计应在短时间(11~21 水中,<3m i n)完全崩解成细小均匀呈悬浮液状。

泡腾制剂在3m i n内伴随起泡形成分散体或溶液,两者溶出速度都明显比普通片剂快。

Z yd is剂型是一种冷冻干燥的多孔包药干糊片,不需要水便能舌头上迅速溶解[3]。

近些年来,制药公司开发出几种特殊用途的新型口腔速崩片,如具有局部治疗作用的、含有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口崩片,它在胃内能形成均匀的薄膜,使药物在胃内至少停留5.5h之久,以便彻底杀灭幽门螺杆菌并修复溃疡面。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物剂型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中药药物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剂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中中药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一、胶囊剂型胶囊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患者易于服用、剂量易于控制等优点。

在临床药学中,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胶囊的制备工艺和材料,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胶囊剂型。

例如,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的慢释剂型胶囊,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药效持续时间,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疾病。

此外,还有利用胶囊剂型将中药药物和西药药物进行配伍的研究,以实现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二、口腔贴剂型口腔贴剂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的药物剂型。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口腔贴剂型的制备原理是将药物涂布于一片可溶性的片剂上,当患者贴在口腔黏膜上时,药物会迅速溶解和吸收,达到治疗的效果。

口腔贴剂型的优点是便于患者使用,同时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能够避免胃肠道吸收不完全和首过代谢的问题。

因此,在中药药物剂型的研究中,口腔贴剂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三、纳米药物剂型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技术领域,在药物剂型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剂型是指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级别的胶体溶液或固体颗粒,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在中药药物的研究中,纳米技术也被用于改进药物的负载、传递和释放等特性。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中药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缓释效果。

四、软膏剂型软膏剂型是一种外用药物剂型,适用于中药药物的肌肤透皮给药。

中药药物的研究中,软膏剂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外科创伤、皮肤疾病等方面。

软膏剂型具有质地柔软、易于涂抹和吸收等特点。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软膏的基质和添加辅料,可以实现药物的慢释效果,提高药物在局部的疗效。

此外,软膏剂型还可以通过药物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达到改善疾病局部环境、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传统中药剂型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虽然这些剂型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剂型复杂、服用不便、稳定性差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和开发新的中药剂型。

一、固体分散剂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型剂型。

固体分散剂型是指将传统中药通过合适的载体转化为固体分散粉末,通过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使中药有效成分与载体充分结合,并在服用时能够迅速溶解和释放。

这种剂型具有药物效果明显、剂型稳定、用量准确和便于贮存等优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黄连等中药制备成固体分散剂型,并在抗炎、抗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纳米药物传递系统也是当前中药新剂型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是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纳米技术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纳米级别的颗粒或囊泡,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治疗效果。

通过纳米化处理,中药药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稳定、均匀,并且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黄芪、甘草等中药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颗粒或纳米胶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贴剂是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另一热点。

中药贴剂是指将中药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配方混合制成贴片状,然后贴在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剂型。

中药贴剂具有剂型简单、用药方便、易于贴敷和吸收迅速等特点。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逍遥散、透骨草等中药制备成贴剂,并在治疗疾病、舒缓症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进展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剂型,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和适用性,使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促进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和应用。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PPT课件

药物制剂新剂型介绍PPT课件

纳米技术
将药物制成纳米级颗粒, 以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改善药物的溶出度 等目的。
优点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改善药物的溶出度,提高 药物的疗效。
缺点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 求较高,成本较高。
乳化技术
乳化技术
缺点
将药物制成乳剂,以达到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改善药物的口感等目的。
制备过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成 本较高。
口腔速溶片
优点
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避免胃肠道刺 激和首过效应;方便使用,无须用水送 服。
VS
缺点
口腔黏膜对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速率有限 ;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或异味较大的药物 不适用。
03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制备 技术
薄膜包衣技术
01
02
03
薄膜包衣技术
利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片 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以达到防潮、避光、控制 释放等目的。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评价方法
01
02
03
04
有效性评价
评估新剂型是否能够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疗效和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
对新剂型进行毒理学研究,确 保无毒或低毒,符合相关法规
要求。
稳定性评价
对新剂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学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在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经济学评价
评估新剂型在生产、销售和使 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以确定
透皮贴剂等。
创新阶段
目前,药物制剂新剂型已经进入 了创新阶段,更加注重个性化治 疗和精准医疗的需求,如靶向制
剂、智能释药系统等。
药物制剂新剂型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药物制剂新剂型可以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降低副 作用和用药成本,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

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药物新剂型因其毒副作用小、效果好、治疗时间短、便于控制剂量等优势,逐渐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发展。

一、药物新剂型的定义与种类药物新剂型是指将原有药物通过近代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手段改进后形成更加安全、高效和精准的新药型。

常见的药物新剂型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微粒体系剂型,二是纳米乳剂型,三是胶束体系剂型。

微粒体系剂型是将药物加工成颗粒形式,以实现药物负载和缓释的目的。

微粒体系包括微球、纳米球、微粒、纳米粒等。

例如,抗癌药利妥昔单抗就是采用微粒体系剂型制成的。

纳米乳剂型是指将药物通过纳米乳化技术制成的药物乳剂。

纳米乳剂可使药物更好地穿透细胞膜,进入靶细胞的细胞器内,强化药效。

例如,经过改良的氟滴灵纳米乳剂,可用于治疗肝癌。

胶束体系剂型是指将药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形成的复合物。

胶束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的结构特征,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

例如,吡柔比星为了提高其水溶性,在研究中采用了胶束体系。

二、药物新剂型的优势相对于传统药物剂型,药物新剂型有以下几个优势:1、靶向性强。

药物新剂型可通过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吸收过程来提高药物靶向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2、缓释效果好。

药物新剂型可以制成缓释型药物,延长药物的半衰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剂量更加精准。

药物新剂型结构更为复杂,可更加精准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剂量,减少过量用药及副作用。

4、生物利用度高。

药物新剂型使药物更易被细胞摄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量,降低药品毒副作用。

三、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前景药物新剂型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乐观。

1、对治疗疾病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新剂型在相关领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药物剂型发展

药物剂型发展

药物剂型发展药物剂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是指将药物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以一定的药学技术方法组合,制成适合给药的形式。

药物剂型的发展对于药物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剂型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趋势。

一、药物剂型的发展历程药物剂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随着药学科学的进步,药物剂型的种类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下是药物剂型发展的主要历程:1. 古代的天然药物剂型古代人们主要使用天然药物来治疗疾病,常见的剂型包括膏、丸、汤等。

这些剂型通常由植物、动物或矿物经过研磨、挤压等简单处理得到。

2. 半合成药物剂型的出现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合成新的药物,并尝试将其制成更便于使用和携带的剂型。

例如,19世纪末,人们将阿司匹林合成并制成片剂,为药物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3. 高科技药物剂型的崛起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突破,药物剂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微胶囊、纳米粒子、自控释放系统等新型剂型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当前的研究热点1. 纳米技术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当前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可以将药物制备成纳米粒子,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实现靶向输送。

纳米药物剂型可以克服一些传统剂型的局限性,例如药物的生物不相容性和快速代谢等问题。

2. 控释技术的研究药物的持续释放是当前药物剂型研究的另一个热点。

通过控制药物释放的速率和时间,可以更好地调控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并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控释技术在缓释剂、负载剂和缓慢释放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个性化剂型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个性化药物治疗日益受到关注。

个性化剂型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理特征和生理状态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效果。

目前,个性化剂型正逐渐发展成为未来的趋势。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药物剂型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趋势:1. 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为药物剂型的制备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剂型的量身定制。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

药物新剂型的发展现代药物制剂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是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气雾剂等。

第二代是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

第三代是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

第四代是由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发展与完善使药物剂型和制剂的研究进入DDS时代。

出现了缓控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智能型释系统与大分子给药系统等新剂型。

1.缓控释药给药系统(1)口服缓控释药给药系统:目前主要有择速,择时,择位控制释药3大类。

新型口服缓控制剂不仅可达到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而且还能保护药物不被胃肠道酶降解,促进药物胃肠道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注射缓控释给药系统:缓控释注射剂可分为液态注射系统和微粒注射系统,后者相对前者疗效持续时间更长,可显著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无针注射给药系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技术具有无痛,无交叉感染,便捷,微量,高效,安全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之一。

2.透皮给药系统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精确给药及给药方式的便捷性,耐受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使透皮给药系统成为新一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

通过药剂学手段,化学手段,物理手段及生理学手段等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3.靶向给药系统(1)脂质体:脂质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靶向载体,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随着载体材料的改进和修饰,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脂质体靶向制剂,如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磁性脂质体,pH和热敏感脂质体等。

(2)载药脂肪乳:近年来,将脂肪乳作为载体的研究日趋广泛。

鉴于脂肪乳油相对人体无毒,安全性好,因而是部分难溶性药物的有效载体,载药量较脂质体高,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特征,粒径小,稳定性好,质量可控,易于工业化大生产等优势,脂肪乳作为新型给药载体已得到了广泛认同,该类制剂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发展现状分析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发展现状分析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发展现状分析摘要:目前,药物制剂新剂型的理论和技术越来越完善,并且发展速度有了越来越快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药物制剂的发展。

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查看资料,可以了解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现状,而且目前所出现新的药物制剂技术还冲破了原有的药物制剂观念,使得新药物制剂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疗效更加稳定,新药物制剂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制剂新剂型出现在人们面前,为药物制剂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药物制剂;新剂型;发展现状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药物制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以后,有人会选择使用感冒胶囊,也有人会使用感冒片。

而这里的感冒片和胶囊就是本文所说的药物制剂。

通常情况下,药物制剂具有两大作用。

首先,药物制剂可以有效减轻病患的痛苦。

其次,药物制剂能够有效地将药物本身的效果和作用挥发出来。

例如,胰岛素本身属于蛋白质的一种,如果被人们正常食用就会被分解,反而失去了胰岛素原本的效果。

但是将胰岛素制作成药物制剂直接注射到病患的身体之中,就能够将胰岛素原本的效应充分地发挥出来。

因此,药物制剂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减少患者的痛苦,对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地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1]。

一、药物制剂新剂型品种的开发在过去药物制剂的主要形态不是药片就是胶囊。

现阶段,对药物制剂新剂型的研发除了上述两种形态以外,工作人员还会站在新的角度上对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进行有效的考虑,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疗效,降低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

在药物制剂新剂型品种的开发中,如何使病患在用药时具备良好的顺应性以及对复方制剂的研发是当今药物制剂研究的重点内容。

目前,市面上所流通的OTC药品都属于复方制剂。

对复方制剂研发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所使用的材料必须具备互补的效用,如此才能够将药物制剂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或副作用降至最低。

药物剂型的发展与改进

药物剂型的发展与改进

药物剂型的发展与改进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载体形式。

药物剂型的设计和改进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便利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药物剂型的发展与改进,并介绍其中的相关技术进展。

一、背景与意义药物剂型的发展与改进是与制药工程技术、医学研究、患者需求等密切相关的领域。

药物剂型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减少剂量以及改善患者遵从性,从而优化药物治疗效果。

二、固体制剂的发展与改进1. 口服固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是最常见的药物剂型之一,其主要形式包括片剂、胶囊和颗粒剂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制造工艺越发精细,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控释功能,从而减少剂量频次,提高患者便利性。

2. 眼用固体制剂眼用固体制剂主要是眼药水和眼药膏等。

在固体制剂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优化了药物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提高了药物的渗透性和黏附性,增加了药物在眼部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液体制剂的发展与改进1. 口服液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的形式包括糖浆、混悬液和溶液等。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的应用使得口服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和口感得到了改善。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控释领域做出了重要突破,通过纳米技术实现了药物的缓释效果,提高了口服液体制剂的疗效。

2. 注射用液体制剂注射用液体制剂主要包括溶液和乳剂等。

在制备过程中,研究人员不断优化药物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更加均匀,增加了药物的疗效。

四、半固体制剂的发展与改进半固体制剂包括块剂、软膏和凝胶等。

在半固体制剂的改进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制备工艺和药物在半固体基质中的释放情况,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保持药物在局部的长效作用。

五、新型药物剂型的研究进展1. 载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载体技术逐渐应用于药物剂型的设计中。

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

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

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
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个体化医疗的需求增加,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是朝着个体化方向发展。

个体化的药剂剂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需要进行定制,提供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

2. 即时释放和控释:药物的即时释放和控释是药剂剂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即时释放剂型可以迅速提供药物的疗效,而控释剂型可以持续或定时释放药物,提高疗效的持久性。

3. 高效吸收和生物利用度:药剂剂型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减少剂量和用药频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例如,通过纳米技术、透皮吸收技术等手段,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多功能化和智能化:药剂剂型的发展还包括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多功能化的药剂剂型可以同时具有多种药物的疗效,或者起到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

智能化的药剂剂型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或身体状况进行调节,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效果。

5. 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药剂剂型的发展也趋向于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绿色药剂剂型可以采用可
降解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在生命周期内尽量减少资源消耗。

总的来说,药剂剂型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个体化、即时释放和控释、高效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医疗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各剂型发展简介

各剂型发展简介

各剂型发展简介1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发展趋势主要是长效(1日1次和1日2次的控释、缓释制剂)和服用更为方便的剂型,以改善病人的顺应性,尽可能减少服用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控释制剂可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稳态血药浓度,释药可长达24小时。

避免多剂给药血药浓度很大波动,因而减少了不良反应。

1.1 速释制剂近年来,速释制剂发展较快,速溶片、速液化咀嚼片(Quick-liquifying chewable tablet)、水散片和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自微乳化释药(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systems,SMEDDS)等水中分散型速释制剂不断涌现。

(1)口服冻干剂(2)微粒载体技术(3)药物预处理(4)分散片(5)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此种制剂是将药物与油、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混合制成。

近年来,研究人员将此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亲脂性药物溶于油溶液中口服后可在胃内乳化。

1.2 缓、控释制剂我国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始研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

近年来,无论是进行研制的单位数量,还是涉及的药物品种制剂类型都不断增多和扩大。

择时释药系统系根据时辰动力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原理,定时定量释出有效治疗剂的药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献报道该系统的其他名称还有脉冲释药(Plused Release)、定时钟(Time Clock)、闹钟(Alarm Clock)和控制突释系统(Controlled Explosion Systems)等。

临床实践表明,许多常见病(如哮喘和关节炎等)发病呈近似昼夜变动,心肌梗死等威胁生命的疾病发作亦是可预测的波动。

例如,哮喘在睡眠期间发作是活动期间的100多倍,通常近似昼夜节律变动,最佳给药时间是清晨4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新剂型发展概况
药剂学界习惯把剂型划分为传统剂型(第一代) 、常规剂型(第二代) 、缓控释剂型(第三代) 、靶向剂型(第四代) 、时间脉冲释药剂型(第五代) 。

正在孕育的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剂型可谓之第六代。

第三至第六代剂型是药物新剂型的主要内容,也可统称为控制给药系统。

其中可分为速度性控释、方向性控释[1 ]、时间性控释和随症调控式个体化给药系统系统。

1.速度性控释给药系统
速度性控释剂型是指用任何的化学、物理或机械等可能的方法,控制药物进入体内中央室或直接进入有关组织速度的给药系统。

这是发展最快的日趋成熟的给药系统,这类给药系统的上市产品数量每年几乎以指数速度递增,它包括速释性剂型和缓控速释性剂型。

2.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
方向性控释剂型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埋,形成可在体内可动性地指向靶组织释药的给药体系。

Widder (1979)提出靶向含义有 3 级:1 级是制剂特异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2 级是选择性地指向器官的特殊(病变)部位;3 级是指向病变细胞内输送药物。

目前正在开始研究的指向细胞核修复缺损或异常基因的靶向基因治疗系统可称为4 级。

根据系统的靶向作用可分为:局部靶向、物理机械靶向、生物物理靶向、生物化学靶向、生物特异性
靶向和复合型靶向。

微粒体系等。

3 .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
速度性和方向性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只与血中或靶位药物浓度有关,而与时间无关。

但时辰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心率、体温、血流量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等都存在明显的日内节律变化,导致一些疾病(如哮喘、心绞痛、高血压)节律性发作,按照生理和病理节律的需要设计的释药方式符合节律变化的药物制剂,以适应生理和治疗的要求。

这种药物制剂称为时间性控释给药系统,又
称时间脉冲给药系统。

一般分外调式和自调式控制脉冲,又可分单次脉冲、多次脉冲、自调式脉冲。

4.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
由于制剂技术的进步,许多对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限制已被打破。

①首次作用强的药物中有不少被研制成缓释及控释制剂,如普奈洛尔、美多洛尔、普罗帕酮等。

②一些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也被制备成缓释或控释制剂。

③一些成瘾性药物制成缓释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

为减少癌症患者的痛苦,吗啡、可待因等麻醉药物将被制成缓释的单方或复方品种,如吗啡控释片。

一般认为,该系统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

制剂释放速率与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有一定相关。

目前已上市和正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的优势5.口服定速释放给药系统
一般认为,该系统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

制剂释放速率与体内药物的吸收速度有一定相关。

目前已上市和正在研究的大多数缓此类,膜控释、骨架控释是较常用的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及包衣技术和渗透泵技术也有应用。

比较方便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新技术还有多层缓释片或包心缓释片、小片或微片胶囊;一次挤出离心制丸工艺,微丸片、熔融包衣、药物高分子混熔挤出工艺等。

6.口服定位释放给药系统
在口腔或胃肠道适当部位长时间停留,并释放一定量药物,以达增强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特殊吸收部位对药物的吸收。

定位在结肠释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内容。

结肠释药对结肠疾病的治疗以及增加药物在全肠道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技术有利用结肠高pH生理环境溶解适宜聚合物包衣材料,或利用结肠特酶或正常菌落分解特异性聚合物如α-淀粉、果胶钙等。

还有,对胰岛素胶囊或微丸采用肠材料丙烯酸树脂包衣可减少胃酸和部分酶的破坏,可以达到定位释放的目的,在pH7.5~8.0的环境释放药物。

7.口服定时给药系统
定时释放又称为脉冲释放,即根据生物时间节律特点释放需要量的药物。

例如针对心绞痛或哮喘常在凌晨发作的特点,研究在晚间服药而凌晨释放的硝酸酯或茶碱制剂。

调节聚合物性填料的溶蚀速度可在预定时间释药,释药的时间根据药物时辰动力学研究结果确定。

8.靶向给药系统
(TDDS)是20世纪后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目前对各种
TDDS的靶向机制、制备方法、特性、体内分布和代谢规律等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有的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纳米粒制剂;有的已经投入生产,如脂质体、淀粉微球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TDDS的研究,在脂质体的制备、稳定性、药效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药物-糖蛋白受体结合物、药物-抗体结合物、白蛋白微球、白蛋白纳米粒、明胶微球、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聚乳酸纳米粒、乙基纤维素微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

但是TDDS研究成果在生产和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

体内代谢动力学、TDDS的质量评价项目和标准、体内生理作用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只有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TDDS才有可能成为常用剂型,目前临床上应用药物仅限于某些口服缓释和控释系统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