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大纲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展望
• 随着时辰药理学和时间药物治疗的发展, 脉冲制剂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脉冲制剂因其在释药时独特的释药特征, 能根据生理节奏的变化, 自动调节释药时间, 时滞、释放 曲线、释放度是评价一种脉冲口服制剂是否成功的重要指 标。目前利用外界刺激如热、光、电磁场、超声波等来实 现脉冲释药, 优点是容易控制时间, 可进行多次释药, 但 由于需要安装外置能源, 造成了人体给药的不方便, 因而 对于这种脉冲制备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停留在体外研究, 体 内研究则更多的是在动物身上进行。
2.干包衣层控制的脉冲给药 2.干包衣层控制的脉冲给药
• 压制包衣脉冲片按其外层 材料可分为半渗透型、溶 蚀型和膨胀型等几类。 • 包衣材料主要有亲水性凝 胶材料, 蜡质材料,如氢 化蓖麻油、二十二烷酸等 , 致孔剂有乳糖、聚乙二 醇等。
干包衣层控制的脉冲给药
2.1 半渗透型脉冲制剂包衣材料主要是蜡质加致孔 剂。加有致孔剂的蜡质衣层水可部分渗人, 从而 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同时蜡质衣层也在缓慢溶蚀, 一定时间后衣层分散完全, 可使片芯暴露。 • 通过改变包衣的厚度或包衣材料中疏水、亲水物 质比例可以调节间隔时间。
应答式释药系统( 应答式释药系统( responsible system)
• 应答式释药系统包括开环和闭环两种体系。 • 在控制释药领域中, 开环系统被称作脉冲式或外调式释药 系统,利用外界变化因素, 如磁场、光、温度、电场及特 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 • 闭环系统被称为自调式释药系统。是利用体内的信息反馈 控制药物的释放, 不需外界的干预。利用pH 的改变来调 节释放速率即是其中一种方式
• 脉冲释药系统定义:按预定的模式迅速而短暂地释放定量
药物, 并且能迅速停止释放药物的给药系统。该系统不是维 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而是按照需要和预定的时间单次或多次 释放足够的药物, 提供有效的血药浓度,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 脉冲制剂是随着时辰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可以通过掌握发病节律, 并根据发病节律设计药物制剂, 对 节律性发作的疾病用药疗效显著。因此脉冲制剂受到国内外 研究者和许多制药公司的关注, 目前已有产品问世, 其应用 前景广阔。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标准
2.掌握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微囊等主流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应用特点;
2.能够对常见的药物新剂型进行鉴定和质量判断;
3.掌握药物新剂型常见品种的制备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
采用PPT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教授为主,辅以课外作业、答疑、实践操作等,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工具与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声像资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场所,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倡产学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产中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4.微型包囊技术
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微囊性质,微囊在药剂上的应用
5.口服速释制剂
速释制剂的定义、应用特点,速释制剂的制备技术
6.口服缓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定义、优点,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技术,缓、控释与普通制剂的区别
7.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设计基础和分类,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的区别,微球、微囊、微粒、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及乳剂、微乳等常见靶向制剂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制备方法
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素质。
学习内容:
一、理论部分
1.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概述
药物剂型的概念、药物新剂型的发展历史、分类、现状和发展前景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物的概念、材料、应用特点、制备方法、速释与缓释原理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是指针对药物研发领域不断涌现的新型剂型和新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升药学人员对这些新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定义、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新剂型指的是通过新的制剂工艺和药学原理研制出的具有独特给药形式和释放特性的药物制剂。
控释制剂、纳米药物、口腔溶解片等。
药物新技术是指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用于提高药物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高通量筛选、智能药物设计等。
1.介绍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包括新剂型的研发动力、应用领域和优势,以及新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2.讲解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原理和制备工艺。
通过介绍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科学原理和制剂工艺,培养学员理解和掌握新剂型和新技术的能力。
3.探讨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应用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员了解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4.介绍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评价方法和质量控制。
包括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疗效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稳定性测试等,以及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1.理论讲授。
通过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等方式,向学员传授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让他们对新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实验操作。
组织实验室实践,让学员亲身参与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制备和分析过程,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团队项目。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员开展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1.适应药物研发的需求。
药物研发领域不断涌现新的剂型和技术,药学人员需要掌握并运用这些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和推动行业发展。
2.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使新药迅速面市。
3.推动药物创新发展。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为药物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能够促进药物研发的创新和多样化。
2015药士药剂大纲主要内容(打印版)仅供参考概述.
第一节绪论1.1药剂学的概念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药剂学的任务:1)基本理论的研究;2)六个研发: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中药;生物技术制剂;医药新技术。
1.2剂型、制剂、制剂学等名词的含义剂型: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如:散剂、片剂(某一品种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制剂:根据标准,制备的药物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
如:阿司匹林片、阿昔洛韦片(某一剂型中含有不同的具体品种)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
2.1剂型的重要性1) 改变作用性质、作用速度、毒副作用;2) 提高靶向性、影响疗效;2.2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胃肠道、非胃肠道)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胶体溶液、乳剂、混悬、气体分散、微粒分散、固体分散)3)按形态分类(液体、固体、半固体)4)按制备方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3.1辅料在药剂中的应用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4)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4.1药典53637785 一共九版凡例(总说明)正文(主要内容)附录(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查方法)第二节液体制剂1.1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1)水2)非水溶剂1.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溶出速度: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2.1表明活性剂概念和特点表面活性剂: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类)2.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1)临界胶束浓度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3)增溶作用3.1液体制剂的特点概念:药物分散于适宜介质→液体型制剂(内、外用)特点: (1)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2)给药途径广,可内服也可外用;(3)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4)能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5)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足:(1)稳定性差;(2)携带、运输和贮存不方便;(3)水性液体易霉变;(4)非均匀性液体易分层或沉淀。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一、囊心物与囊材
• (一)囊心物
• 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除主药外还可加入附加剂,如 稳定剂、稀释剂及控制释放度的阻滞剂或加速剂等。 但微囊化的方法则应根据囊心物的性质而定。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二)囊材 囊材是指用于包囊的材料。囊材一般为天然 的、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1.天然的高分子材料 是常用的囊材,无毒、 成膜性好、较稳定。 2.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多为纤维素衍生物, 毒性小、黏度大,成盐后溶解度增加。 3.合成高分子材料 成膜性和化学稳定性好。
• 复方醋酸甲地孕酮微囊注射液的制备 【处方】用于制备微囊的材料,配3万支(2ml/支)用量
醋酸甲地孕酮(MA) 明胶 36%甲醛溶液 20%氢氧化钠溶液 450g 适量 适量 适量 戊酸雌二醇(PE2) 阿拉伯胶粉 5%醋酸溶液 150g 适量 适量
【制法】按处方1将MA与PE2分别用气流粉碎法制成微粉;明胶、阿拉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子模块三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LOGO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包合物的概念、重要性、材料及其特点, 包合方法及包合物的应用 2.了解包合物的鉴定 3.掌握微囊的概念、特点 4.熟悉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 微囊性质
能力 目标
1.了解药物制成微囊、包合物的优点 2.制定微囊、包合物在药剂上的应用 3.能够对微囊、包合物进行判断质量
伯胶分别以注射用水溶解,过滤得澄清的囊材溶液,此溶液与醋酸甲 地孕酮戊酸雌二醇加液研磨,混匀,置夹层反应锅内,维持液温5055℃,不断搅拌,滴加5%醋酸溶液至pH值4.0-4.1,在显微镜下观察 成囊后,继续加入总体积1-3倍40℃的注射用水,囊形更为完好。冷 却至10℃以下,加入36%甲醛溶液继续搅拌,用20%氢氧化钠调至PH 值8-9,固化完全后用注射用水洗微囊至无甲醛为止。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PPT课件
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
• • 一、概述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亦称衣膜包料),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亦称芯料、核料)包裹而成的的微小胶囊。将药物制成 微囊的过程称为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微囊的直径也由最初的1~1000µm减小的 后来的1~250µm,与微球(第六节介绍)属同微米级制品,但后者为分散药物的骨 架型微小球状实体。 药物微囊化以后,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散剂、片剂、胶囊剂及注射剂等剂型。 二、微囊在药剂中的应用特点 药物微囊化以后,具有延长药效、提高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降低胃肠道副作用、 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改进某些药物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可压性)、可将 液体药物制成固体制剂及控制微囊大小而起靶向作用等优点。主要缺点是尚缺乏适合 所有药物的包囊方法。 1.利用微型包囊技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2.微型包囊技术可制成多种药物剂型 3.能使药物在指定的部位发挥作用 4.能使某些液体药物固体化 5.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 • • 根据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的程度和形态不同,固体分散体主要分为四大类: 1.固体溶液 固体溶液系固体药物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分散而成的分散体系。 2.低共熔混合物 药物与载体按适当的比例在较低的温度下熔融(必要时借 助于少量水或液体),得到完全混溶的液体,搅匀,速冷固化而成。药物以 超细结晶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当该分散体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载体便溶 解,药物以微晶状态分散在介质中,然后进一步溶解。 3.共沉淀物 共沉淀物是由药物与载体以恰当比例而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 物。质脆、透明、没有确定的熔点,状态似玻璃,故有时称其为玻璃溶液。 这种固体分散体常用多羟基化合物为载体。有较强的氢键效应,能抑制药物 析出结晶。药物的溶出较固体溶液容易 。 除上述类型外,尚有将药物与载体按一定比例缔合生成分子化合物、络合物, 以使溶出速率增加的其它固体分散体。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二○一二年八月《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三、药物的剂型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五、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六、GMP,GLP、GCP七、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药剂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方剂等名词的意义。
第二章液体制剂教学内容:一、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三、低分子溶液剂四、高分子溶液剂五、溶胶剂六、混悬剂七、乳剂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九、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注射剂三、注射剂的制备四、输液五、注射用无菌粉末六、眼用液体制剂七、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散剂三、颗粒剂四、片剂五、片剂的包衣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通则。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一、胶囊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二、滴丸剂和膜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胶囊剂、滴丸的制备方法、特点。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教学内容:一、软膏剂二、眼膏剂三、凝胶剂四、栓剂1、基质2、处方组成3、制备及质量检查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中药制剂新剂型 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3)渗透泵控释制剂: 指的是利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比
骨架型缓释制剂更加优越。
也称靶向给药系统,指通过载体将药物有选择性的定位或者富 集在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者细胞内的药物载体系统。特别适 用于肿瘤药物治疗。
哪些药物并不适合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1)缓控释制剂能够减少服药次数,延长药效,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2)可保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 (3)减少了患者用药的总剂量; (4)能达到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要求,从而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按给药部位分为: (一)经胃肠道给药
如包衣片、骨架片、多层片等片剂,肠溶胶囊、药树脂胶囊、涂膜胶囊等胶囊 剂,丸剂等。 (二)不经胃肠道给药
如注射剂、栓剂、膜剂、植入剂等
按照制备工艺分类,主要分为: (1)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包括①亲水性凝胶骨架片,多采用直接压片法制成 ②蜡质类骨架片,也被称为溶蚀型骨架片,可采用湿法制粒压片、熔
融法等制备方法; ③不溶性骨架片,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或湿法制粒压片等方法制备。
(2)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指将一种或多种包衣材料对颗粒、片剂、小丸等进行包衣处理,从而控制
按照靶向制剂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 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前体药物制剂是指通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一种在体外不具 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特定靶组织中经过生物转换(酶或其他生物功能 的作用)后转化为活性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的教学药物的新剂型和新技术是药学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这些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也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药物剂型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新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
在药物剂型的教学中,需要介绍传统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的特点和制备方法;同时也要介绍新剂型如纳米药物、控释剂型等的特点和应用。
在新技术的教学中,需要介绍基因工程技术、脂质体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当前热门的药物传递系统如脂质体传递系统、微针传递系统等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和实验教学。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讲述和展示的方式介绍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理解。
还可以采用讨论、研讨和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和深入理解。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考试和实践评价。
通过课堂考试,可以对学生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评价,考核学生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评价手段,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教学是药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对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理论掌握和应用能力,为药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是当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追求,药物制剂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其中,纳米技术是药物制剂新技术的重要方向。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纳米药物得到了临床应用,如纳米氧化锌制剂、纳米银制剂等。
另外,新型剂型也是药物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例如,口腔黏膜贴片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微针贴剂可以通过微针将药物直接注入皮肤,避免药物在肠胃道被破坏和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的不断涌现,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和效果。
- 1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标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是研究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
主要介绍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到的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得到协同发展。
在专业知识上,培养学生具备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在综合能力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基本素养上,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主要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到的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药物新剂型的概念、原理、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科学,主要介绍药物新制剂的基本理论,各种新剂型的特点,基本制备方法及所运用到的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药物新剂型的概念、原理、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适用制药工程专业。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1、固体分散体与包合物制备技术;2、微粒分散系包括微囊、微球、亚微粒、纳米粒、胶束、纳米乳、亚微乳、复乳、脂质体的制备技术;3、缓控释和靶向制剂包括骨架型制剂、缓释包衣和小丸、脉冲式和自调式释药、动脉栓塞、磁性导向与主动靶向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4、不同给药途径的新剂型如经皮给药新剂型、眼部给药新剂型、口腔、鼻腔、肺部与直肠给药新剂型、子宫、阴道与植入给药新剂型的制备技术;5、生物技术药物新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设计第九单元透皮给药制剂(4学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制剂的特点;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组成;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
能力要求:对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处方设计有一定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设计实践性设计:案例教学列举严达正骨贴、散结消瘤巴布剂,配有药品图片,制备工艺过程,逐一分析剂型特点。
知识体系:系统介绍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研究的技术手段等。
多元性设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纸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原理,制剂的组成、特点;制剂的技术要点和制备的主要方法;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安排:教师活动:课堂讲授,PPT文稿显示重点内容,课堂设问,问题引导,透皮给药制剂常见剂型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由透皮给药技术制备的药物在治疗中的意义,进而提出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并回答学生的相关提问。
学生活动:课堂听讲,用核心技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对常见透皮给药技术制备药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节透皮给药制剂概述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定义;透皮给药制剂应具备的条件;TDDS的发展与特点;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与吸收途径;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第二节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研制透皮给药系统的步骤;体外透皮渗透的研究;第三节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膜材的加工、改进、复合和成型;制备工艺流程;透皮给药制剂用高分子材料;透皮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三、教学手段动式教学: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透皮给药制剂有种类,和口服制剂相比,透皮给药制剂的治疗优势。
教学讲授: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辅助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透皮给药制剂的图片。
四、教学分析教学效果预测: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运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动式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积极有效,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反馈: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观察讲授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通过提问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分析、理解、应用等各阶段的学习效果、课外教学环节中通过检查笔记、师生讨论与交流,批阅作业等手段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将课上定性评价与课外定量评价相结合。
分析标准:绥化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理论教学类)绥化学院课外教学环节评估指标《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课程代码】10031012【适应专业】制药工程【授课对象】普通本科【课程简介】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课程重点介绍了固体分散制备技术、包合技术、微乳和纳米乳的制备技术、缓控释制备技术、靶向技术、透皮给药技术。
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研究技术,药物制剂最新的研究进展的一门学科,是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中的章节内容均按不同的药物制剂类型进行分类,介绍药物制剂制备的方法和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在实际制剂制备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参考学时】36学时【参考书目】1.陆彬主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梁秉文,黄胜炎,叶祖光主编,《新型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梁文权主编,《药剂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绪论●§1 概述§2 剂型的发展历史§3 制剂研究的基础理论●基本要求:1..掌握剂型的分类以及分类的特点;2.理解制剂制备的基础理论;3.了解不同制剂类型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药物、药物剂型及药物制剂的概念,药物最新机型的研究进展。
难点:药物剂型分类,药物剂型生产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二单元固体分散制备技术●§1 固体分散技术概述§2 固体分散剂载体材料§3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4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5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6 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基本要求:1..掌握分散剂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的类型;2.理解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3.了解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重点、难点:重点:常用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和缓释原理;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难点:独立完成一般固体分散体药物的剂型设计,处方的设计,包括辅料的选择以及制备工艺流程的设计。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三单元包合制备技术●§1 包合技术概述§2 包合材料§3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4 包合物的验证●基本要求:1..掌握包合制剂制备方法;2.理解包合物的验证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包合技术的简介;形成包合物的条件;包合物的分类;包合物材料;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难点: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四单元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1 微囊概述理§2 微囊制备§3 影响微囊质量的因素●基本要求:1..掌握烃微囊化的方法: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物理机械法;化学法。
●重点、难点:重点:药物微囊化后的特点;适合制备成微囊药物的种类;微囊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囊材的要求条件;影响微囊质量的因素。
难点:微囊化制备技术。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五单元纳米粒与亚微粒制备技术●§1 纳米粒与亚微粒概述§2 乳化剂、助乳化剂与乳化设备§3 烃类的卤取代反应§4 羰基化合物的卤取代反应§5 醇、酚和醚的卤置换反应●基本要求:1..掌握纳米粒特殊医疗价值;纳米药物特性;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球的制备;磁性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2.理解掌握纳米和亚微粒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重点、难点:重点:纳米药物特性;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球的制备;磁性纳米粒与亚微粒的制备;难点:纳米球与亚微粒的修饰;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六单元纳米乳、亚微乳与复乳的制备技术●§1 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2 复乳的制备●基本要求:1..掌握纳米乳的定义;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原理;纳米乳制备成注射剂;纳米乳存在的应用缺陷;复乳的制备;2.理解纳米乳和亚微乳和复乳的制备技术。
●重点、难点:重点:纳米乳的定义;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技术原理;纳米乳制备成注射剂;纳米乳存在的应用缺陷析。
难点:纳米乳与亚微乳质量评价、纳米乳的制备。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第七单元靶向制剂●§1 靶向制剂概述§2 被动和主动靶向制剂§3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基本要求:1..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和特点;靶向制剂的制备技术;经过修饰的药物微粒载体系统;理解前体药物;药物大分子复合物等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重点、难点:重点:靶向制剂的制备技术;经过修饰的药物微粒载体系统;前体药物;药物大分子复合物等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
难点: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和作用机理。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第八单元缓释、控释制剂●§1 缓释、控释制剂概述§2 缓释、控释制剂的制备和评价●基本要求: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概念和特点;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的特点;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材料分类。
●重点、难点:重点: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材料分类。
少部分学生掌握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技术。
难点: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系;迟释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特点;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内外评价方法;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九单元透皮给药制剂●§1 透皮给药制剂概述§2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3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基本要求:1.掌握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制剂的特点;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组成;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2.掌握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原理,制剂的组成、特点;制剂的技术要点和制备的主要方法;质量评价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制剂的特点;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组成;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
难点: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原理,制剂的组成、特点;制剂的技术要点和制备的主要方法;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第十单元生物技术制剂●§1 生物技术制剂概述§2 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技术药物概念、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生物制剂制备的方法;2.理解生物制剂的概念、影响生物制剂稳定性的原因、生物制剂制备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蛋白质类药物的一般处方组成;液体剂型中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化。
难点:固体状态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与工艺。
●教学方法提示:讲述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考学时: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考核要求】掌握:固体分散制备技术、包合技术、微乳和纳米乳的制备技术、缓控释制备技术、靶向技术、透皮给药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熟悉:制备工艺流程,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是应用;了解:第六代药物制剂给药系统以及定时给药系统、定位给药系统。
【成绩记载】●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编写人】苏适【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