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辨脾病证候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脾胃病辨证脾的生理病理:运化——纳少、便溏(脾之所有证);腹胀(除脾不统血);浮肿(脾气、阳虚)升清——内脏下垂(脾虚气陷证)统血——出血(脾不统血证)喜燥恶湿——便溏、身重、女子带下一、脾气虚证【概念】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亦称脾失健运证。
【病因病机】1.多因饮食不节;2.劳倦过度;3.忧思日久,损伤脾土,4.禀赋不足,素体虚弱,5.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临床表现】纳少腹胀,便溏,或浮肿面色淡白或萎黄,或消瘦、或肥胖;+气虚证:舌淡苔白,脉缓或弱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治法:健脾(益胃)补气;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脾气下陷证【概念】脾气下陷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中气下陷证。
【病因病机】1.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2.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临床表现】脾气虚证+升清无力(头晕目眩,久泄久痢,便意频数;脘腹坠胀,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本证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为审证要点。
治法:健脾益气升提;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胃论》三、脾阳虚证【概念】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脾虚寒证。
【病因病机】1.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2.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3.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临床表现】脘腹隐痛,喜暖喜按,纳少腹胀,便溏,或浮肿,小便不利或带下清稀量多,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阳虚本证以气虚证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阳健脾处方:理中丸加减《伤寒论》四、脾不统血证【概念】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称气不摄血证。
【病因病机】1.多由久病气虚;2.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气虚统血失权所致。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脏腑辨证(三脾与胃)
添加标题
四君子汤
(二)脾阳虚证
概念: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 ○ 过食生冷,过食寒凉 ○ 寒凉药太过,损伤脾阳 ○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
脾阳虚证
0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临床表现:阳虚证 + 脾虚证
阳虚-形寒肢冷,四肢 不温,面白,口 淡不渴
脾-腹部冷疼,喜温喜 按,大便稀溏, 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或带下量 多而清稀色白
(十)胃 寒证
概念:是寒邪犯胃,胃气凝滞, 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 乘凉饮冷,腹部受寒 ○ 嗜食生冷,胃阳受损
(十一)胃热 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概念:是指胃中火热炽
盛所表现的证候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2
清胃散
成因:过食辛辣,食积 化火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临床表现:胃脘痛 + 热象
脾虚四证鉴 别表
(见书147页)
脾阳虚证:温煦功能下降 脾气虚证 脾虚气陷证:升
举功能下降 脾不统血证:固摄功能下降
(五)脾阴虚证
0
概念:是指脾阴不足,健运失调所表现的证候。
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0
成因:过食辛辣;热病伤阴;
茵陈术附汤
(七)湿热蕴脾 证
概念:是湿热内蕴中焦, 脾主运化功能受困所表 现的证候
成因:
○ 感受湿热 ○ 嗜食辛热肥甘,嗜酒 ○ 寒湿蕴久化热
三仁汤 THANK YOU
感谢大家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八)胃阴虚证
概念: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所表现的 证候
中医诊断学课件-脏腑辨证(脾)
胃痛--脾胃气虚 调补中气--补中益气汤
王某,男,55岁。1983年9月12日初诊。 近10天下痢稀薄,色瘀紫暗红,腹痛下坠频频入厕而泄 病2、3天后,前阴流血,开始粘稀,后为白粉状物,会阴及 手足冷重,形寒嗜卧,口唇渐现黑圈。此病己有4年之久, 曾多处诊治无效
素体阳盛,邪热犯胃 过食辛辣温燥,化热生火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
胃脘灼痛拒按 牙龈肿痛溃烂
消谷善饥 实热见证
(十)食滞胃脘证
食滞胃肠证
指饮食停滞胃脘,导致胃气逆滞所表现的证候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脾胃虚弱,食滞不化
胃脘胀痛 嗳腐吞酸,厌食 有无伤食病史
某男,49岁。19761128日初诊 进食后上腹部胀痛2年余。喜按,纳呆,吞酸烧心 便溏,中、西医治疗,效不佳 查见:体弱面色欠润,少气懒言,精神不振
舌淡胖齿痕 沉迟 苔白滑 无力
脾不统血 肢倦, 便血,吐血,尿血,肌衄,齿衄/妇
少气懒 女月经过多,崩漏
舌淡苔白 弱
脾阳虚
言,面 色不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腹冷痛,喜温喜按,肢冷尿少/肢体 困重/浮肿/带下清稀
舌淡苔白 细弱
(五)寒湿困脾证
湿困脾阳证 寒湿中阻证
指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饮食失节,过食生冷;冒雨涉水 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 嗜食肥甘,湿浊内生
实证
过食辛辣温燥;温燥药物太过;吐泻太过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
胃阴虚 饮食倍伤,饮食不洁,寒邪、热邪犯胃
寒滞胃脘证、胃火炽盛证、食滞胃脘证
(一)脾气虚证
脾失健运证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脾和胃病辨证
体现:(即食积证)
脘腹胀满疼痛,吞酸嗳腐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痛减, 纳呆厌食 (食积胃脘,气机停滞,胃失和降) 或肠鸣腹痛泄泻,泻下物酸腐臭秽
(积食下移于肠道,肠内腐气充斥)
舌苔厚腻,脉滑。
十一、胃脘气滞证
概念:邪气犯胃,致胃腑气机阻滞所体现 旳证候。
体现: 脘腹胀痛、窜痛,嗳气、肠鸣矢气则痛减, 痛而欲吐或欲泻,泻后不爽,或便秘
体现:即气陷证 (1)气虚证: (2)清阳不升或内脏下垂:
三、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
概念:脾(胃)阳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体 现旳证候。
体现: (1)脾胃病症状:
纳呆腹胀,泛吐清水,便溏(完谷不化)
(脾胃阳虚,运化失职)
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
(阳虚生寒,寒凝气机)
或见肢肿,尿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
思索讨论题:
(1)患者患肝炎3年之见症为何证?1970年6月因 劳累而昏倒后出现高热5天,是什么原因?
(2)分析热退后旳临床病症,并判断其证型。
病案6
姜某,男,28岁,1990年7月12日初诊。 主诉:闷热,烦渴,全身发黄1周。 病史:患者于10天前割禾时,为暴雨淋湿全身,当
日自觉头身困重不适。因忙于农作,并未在乎。1周 前又添发烧,烦闷,汗出少而粘,脘腹痞胀,纳食不 馨,泛恶,厌食,继而全身发黄,小便如茶色,大便 稀糊不爽,遂来求医。检验:发烧38.2℃,面黄垢, 白睛及皮肤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疗为急 性黄疸型肝炎。 (1)患者10天前属何证?与现证病机上有何联络? (2)找出并分析临床主症,并判断其证型。
天来,精神倦怠,乏力,汗出,纳差,腹胀,大便 泄泻,形体日见消瘦。曾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 病症无明显缓解,要求中医治疗。 检验:面色萎黄,形瘦乏力,精神较差,皮肤潮冷。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思索讨论题: (1)试分析证候,判断证型。 (2)请归纳本证旳病机特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脾病辨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脾病辨证脾病是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水湿停留,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变化。
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食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
一、脾气虚证[概念]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亦称脾失健运证。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要点]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并见。
二、脾虚气陷证[概念]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脾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米泔。
并见脾气虚证。
[辨证要点]体虚气坠,内脏下垂。
三、脾阳虚证[概念]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称脾虚寒证。
[临床表现]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食少便溏,或浮肿,小便短少,或带下量多而清稀,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脾虚失运,消化机能减弱与虚寒症并见。
四、脾不统血证[概念]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称气不摄血证。
[临床表现]各种出血,如便血、溺血、肌衄、鼻衄、月经过多、崩漏,并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脾气虚证与出血并见。
五、寒湿困脾证[概念]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
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黄而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辨证要点]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见症。
六、湿热蕴脾证[概念]湿热内蕴中焦,脾气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辨脾病证候》课件
湿热蕴结
湿热蕴结是脾病的证候之一, 症状包括口苦、腹胀、皮肤 瘙痒和尿潜血。
辩证的方法和步骤
1
回顾病史和症状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观察症状,是辩证的第一步。
2
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嗅闻、询问和脉诊等方式,进一步获取关于病情的信息。
3
辨证分型
根据症状和体征,将脾病归类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脾病证候》PPT课件
欢迎来到《辨脾病证候》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脾病的基本 概念,其特征与症状,常见的证候分类,以及辩证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 分析和注意事项,让我们一同学习辨识脾病证候的要点。让我们开始吧!
脾病的特征与症状
乏力和虚弱
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乏力和虚 弱感,在长时间活动后表现更为 明显。
常见的辨脾病证候的案例分析
气滞血瘀—瘀血型
患者出现胸闷和疼痛,我们采用 拔罐疗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瘀 斑和痛感。
气虚血瘀—气虚型
患者表现出疲劳和心悸,我们使 用针灸疗法来调和气机、活血化 瘀,以改善气虚状态。
湿热蕴结—湿热型
患者有皮肤瘙痒和尿潜血的问题, 我们采用传统中药煎剂清热利湿, 以舒缓症状。
消化问题
脾病常导致胃痛、食欲不振、腹 胀和大便不正常。消化问题是脾 病的典型症状。
睡眠障碍
脾病可能导致入睡困难、易醒和 深度睡眠不足。睡眠障碍与脾病 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
常见的脾病证候类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脾病的常见证候 之一,表现为胸闷、疼痛、 瘀斑和月经不调。
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是由脾病引起的另 一种常见证候,症状包括疲 劳、血淤和心悸等。
辨脾病证候的注意事项
1 综合分析症状
中医关于脾的临床辨证
下载后 可复制文字哦
中医关于脾的临床辨证 03
(2)【实证】脾蕴湿热、寒湿困脾 主证:食欲缺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身体重倦,苔腻,脉 濡。 脾蕴湿热:兼见发热口苦,尿短赤,大便溏不爽,舌苔黄腻, 脉濡数。 寒湿困脾:兼见头重如裹,口淡不渴,小便不利,大便稀薄, 白带,舌苔白腻,脉濡缓。 脾蕴湿热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寒湿 困脾见于胃肠炎、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治疗 脾蕴湿热:清热利湿;用茵陈四苓散(茵陈、猪苓、泽泻、白 术、茯苓)。 寒湿困脾:温中化湿;用胃苓汤(即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姜、枣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泽泻、白术 可复制文字哦
中医关于脾的临床辨证
01
1.生理 位于腹内,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 调节水液代谢,主统血,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宜升,喜燥恶湿。 2.病理 脾主运化,其致病因素多系饮食劳倦,影响消化吸收 ,传化失职导致消化系统异常。脾病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脾 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阳虚弱,中气不足则虚;寒湿困脾,湿 热内蕴则实。 如脾气不足,失于健运,不能正常消食,使饮食停滞,影响传 导功能,以致腹胀泄泻,由于脾虚,吸收功能障碍,营血不足 ,不能滋养全身,四肢痿弱,肌肉消瘦,甚则全身功能减退。 脾主津液代谢,运化失权,而现水湿证候,如水肿、痰饮等。 如水湿停滞,阻遏阳气,又会影响脾的功能。 脾统血,由于脾气虚衰,失于统摄之权,血溢络脉,而成各种 出血疾病,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多与脾有关。 3.病证范围 泄泻,胃脘痛,呕吐,呃逆,水肿,黄疸,臌胀 ,痰饮,吐血,便血,崩漏,痿证。 4.证候分类 (1)【虚证】脾失健运、脾虚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 主证:均以脾胃气虚为基础。食欲缺乏,脘腹胀满,体倦乏力 ,短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或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倦怠,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气虚机 体功能 低下
面部失荣 宗气亦虚
舌淡苔白,脉虚弱脾气虚弱之征
辨证要点:纳呆,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并见
脾虚气陷证
脾虚气陷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脾虚 升举无力
内脏失于固托 清气下陷
脘腹重坠作胀,食后更甚 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 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 小便浑浊如米泔 头晕目眩
阳虚阴盛 阴寒内生
腹痛喜温喜按 形寒肢冷 寒凝气滞 面白无华或虚浮 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阳虚水寒内盛之征
辨证要点:纳呆,腹痛绵绵,便溏清稀与虚寒症状并见
脾 不 统血 证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的证候
溢于胃肠
血溢 脉外 溢于膀胱
便血
溺血
皮下出血
溢于肌肤Biblioteka 冲任不固辨胃肠病证候胃肠 生理病理 基础
胃气虚证 胃阳虚证 胃 肠 病 常 见 证 型
胃阴虚证 胃热炽盛证 寒饮停胃证 寒滞胃肠证 食滞胃肠证 胃肠气滞证
虫积肠道证 肠热腑实证 肠燥津亏证 肠道湿热证 小肠实热证
二证鉴别 二证鉴别 二证鉴别 二证鉴别
病 案
胃气虚证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 痞胀、喜按,食少等为主要表现得虚弱症候。 胃受纳腐 熟减退和 降失常
受纳腐熟功 能减退胃失 和降 阳虚阴盛 阴寒内生
食少脘痞,食后缓解 泛吐清水或夹有不化食物 虚寒内生 胃脘冷痛其痛绵绵, 气机不畅 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阳虚失于温养 畏寒肢冷,体倦乏力 机能减退 口淡不渴
阳虚内寒津液未伤
辨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与阳虚症状并见。 类证鉴别:胃气虚证与胃阳虚证
崩漏
食少便溏 面色淡或萎黄,头晕目眩 舌淡脉细无力
运化无职 血虚不荣
辨证要点:慢性出血与气血两虚症状共见
相 同 病 临 床 机 表 现 脾气虚 证 脾 失 健 脾阳虚 运 气 证 虚 不 足 脾虚下 精 陷证 津 失 布 脾不统 血证 面色萎 黄神疲 体倦 食少纳 呆气短 懒言 大便稀 溏舌淡 脉弱
辨证要点: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
湿热蕴脾证
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失职所 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脾胃纳运 失司,升 降失常 湿热 为患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 热势急迫 湿阻气机 熏蒸肝胆 胆汁外溢肌肤 湿困肢体 湿遏热伏 便溏不爽 身目鲜黄。皮肤发痒 肢体困重 身热不扬,汗出不解 口渴多饮,尿黄
辨脾病证候
脾脏 生理病理 基础
脾 病 常 见 证 型
虚证
脾气虚证 脾阳虚证 脾气下陷证 脾不统血证 湿热蕴脾 二证 鉴别 二证 鉴别 病 案 四证 鉴别
实证
寒湿困脾
病案分析
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水谷不运 脾失 健运
腹胀食少,食后胀甚 大便溏薄
浮肿,体胖
食入不消,清浊不分
胃气亏虚,气滞中焦
胃气失和上逆
胃脘隐痛或痞胀 食后胀甚纳差 嗳气
气虚不 足体失 荣养
面色萎黄 胃虚及脾,气血虚少 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全身机能衰退 胃脘按之觉舒 舌淡苔白,脉虚弱气虚之象
类证鉴别: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
辨证要点:食少,胃脘痞满,隐痛喜按与气虚症状并见。
胃阳虚证
胃阳虚证: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致胃失和降 所表现的证候。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 脾虚运化 失职 健运失职 气虚 食少便溏
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色 无华,舌淡白,脉缓弱
辨证要点:脘腹重坠,内脏下垂与气虚症状并见
脾阳虚证
脾阳虚衰,失于温煦,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运化失权 温运失职 津液失布 水湿不运 泛溢肌肤 水湿下注 带脉失约 寒凝气滞
纳少腹胀,大便稀溏 肢体浮肿 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口淡口腻,口多不渴, 面黄晦暗,浮肿尿少, 舌淡苔白腻,脉濡而缓 口苦而粘,口干饮少, 身面鲜黄,身热不扬, 舌红苔黄腻,脉濡而数
相 病 机 寒 湿 困 脾 证 脾 阳 虚 证
同 临 床 表 现 病 机
不 临 表
同 床 现
脾 纳 失 寒 内 盛
胃 运 常 湿
腹痛便溏 四肢不温 食少纳呆 口淡不渴 浮肿尿少 妇女白带 量多清稀 舌质淡苔 白滑脉沉
案例2:乔 X ,男, 37 岁.一周前出现恶寒发热, 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厌 油腻,经某医院按“感冒” 治疗,恶寒发热减轻,前 天面目发黄,且尿黄如浓 茶,今日来诊。症见面目 发黄,其色鲜明,脘腹痞 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 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身 热不扬,口微渴,小便短 黄,舌质红,苔黄腻,脉 濡数。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内蕴之象
辨证要点:纳呆,腹胀,便溏不爽与湿热内蕴之象
相 病 机
同 临 表 床 现 病 机
不 同 临 表 床 现
寒 湿 困 脾 证 湿 热 蕴 脾 证
湿邪 中阻 脾胃 纳运 失职 升降 失常
脘腹痞 闷,纳 呆呕恶, 身面发 黄,苔 湿热蕴结郁 腻脉濡 蒸伤阴
寒湿凝聚困 阻中阳
不 病 机 气虚 不运 阳失 温运 临 床 表
同 现
食后腹胀,或肢体浮肿,舌淡苔 白,脉细弱 畏寒肢冷,腹部绵绵作痛,喜温 喜按,或浮肿带下,舌淡胖嫩, 苔白滑,脉沉无力 脘腹坠胀,脱肛,子宫脱垂,久 泻久痢,头晕目眩,小便混浊如 米泔,脉沉弱 肌衄,鼻衄,尿血,便血,月经 过多,崩漏,脉细弱
清阳 不升 气不 摄血
寒湿 凝聚 困阻 中阳
温运 失职 阴寒 内生
脘腹胀痛,纳呆呕 恶,口淡口腻,面 黄晦暗,苔白腻, 脉濡而缓
腹部绵绵作痛,喜 温喜按,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畏寒肢 冷,舌淡胖嫩,苔 白滑,脉沉迟无力
案例1:刘 XX ,女, 60 岁.工人.年轻时 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 较劳累。八年来常感神 疲乏力,腹胀便溏,未 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 时犯。半个月前又因劳 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 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 感,气短乏力,头晕目 眩,纳少便溏,面白无 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 候,又称湿困脾阳﹑寒湿中阻。
脾胃功能 失调
运化失司 胃气上逆
土壅木郁 阳气被遏,温化失司
脘痞或痛,纳少便溏 泛恶欲呕 面目肌肤发黄 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寒湿 困扰
妇女白带量多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 头身困重 寒湿重浊,阻遏清阳 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滑或白腻 脉缓弱或沉细为寒湿内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