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识记圆明园被焚毁、领土被大量割占、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耻辱。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一代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此次战争为何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鸦片战争有何联系?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因为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在性质和目的上是一脉相承的,是英法等国为扩大在鸦片战争中所取得的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①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如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③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④文化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造成严重破坏。
(3)战争过程与签订的条约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②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③条约的危害: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性质相同)1、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力。
2、时间:1856年—1860年3、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俄国既充汉帮凶,又单独作案。
)4、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5、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6、主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朝皇帝逃走,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7、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财宝并火烧圆明园;8、签订条约:1858年,中英法俄《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驻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10月,中英法《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共给英国;4)赔款额大增。
9、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0、总理衙门:1861年设立,负责办理对外交涉、通商、海关等事务。
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沙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割地最多”(俄国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一文,不动一兵,比任何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时间1858年1860年1860年1864年十九世纪80年代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定》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中国西北部60多万平方公里约40万平方公里44万多平方公里7万多平方公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不择手段而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以及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
2、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教学,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其社会影响,认识到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提高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及<天津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为烧圆明园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重点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为难点。
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地图提供的信息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空间上认识这场战争。
通过谈话法,比较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
备注:教学活动——投影《火烧圆明园》图片,请问:圆明园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军烧毁?鸦片战争的炮声刚刚沉寂,西方为什么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联系《南京条约》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路线:当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时,广东巡抚以何种态度面对侵略军?说明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假如你是广东巡抚,你将如何迎战!这一路打到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天津条约》,为什么美俄也横插一刀?阐述美俄插足的原因为什么英法联军没有结束战争,而是再次发动进攻?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投影圆明园被毁前的宏伟壮丽与被毁后的废墟作对比引导学生对圆明园到底是重建还是在遗址上建公园进行辩论,然后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讨论,得出结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英法联军结合地图学生讲述讨论,进行回答以疑激思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分析其危害思考,讨论谈感想下一堂课进行汇报交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的角度去分析第二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及影响展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5.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以及战争过程的动态演示文稿。
1. 案例一: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让学生了解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我国历史发展。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
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约( C )
A.100多万平方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12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首方页 千米 末页
过关训练
12.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 B
A.① B.② C.③ D.④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 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 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 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D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10.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最深刻的影
响是( C ) A.大量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中国的市场被进一步占领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损失大量珍宝
11.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
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 300千米的边界线全
部确定。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曾通过一
夏宫:圆明园;强盗:英国、法国;态度: 反对和愤怒的态度。
过关训练
(3)材料三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 园的主人”又是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 什么角色?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 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树上的伙伴”:英国和法国; “主人”:中国; 角色:英法联军的帮凶;影响: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
拓展阅读
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一支舰队进京换约。 清政府指定英法换约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 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 防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退 出大沽口。 ——《中国历史》(2001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_ 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的内容。
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揭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对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还不太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掌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更好地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共52张PPT)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比较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 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特权
2. 《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大幅增加。
圆明园遗址
能抢的都抢了, 能烧的都烧了, 就剩下这些石头了!
英、法号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本 在地质球上上某却个如角此落里野有蛮着、一贪个人婪间,奇对迹:我它们叫国夏家宫。犯 …西都…下体人了现民在的滔这想天座象大宫力殿所罪中能。。创我造…们的…一有赞切一同几天雨乎,是两果神个的话强观性盗点的闯东入, 了夏对宫侵,一略个者进的行洗罪劫行,无另比一个痛放恨火;焚烧但。是…,…我在历们 史的对审当判台时前国,家一个的强的盗落叫后做法也国非,常另一痛个心叫。做今英国天, 。…我…们我相一信定解要放了努的力法学国习、涤真荡本了领污泥,浊把水祖的国法国建 一天定是设会一得把定这 会空笔 来前不 到强义 的之。大财,归实还现给被中抢华劫民过的族中的国重,新这一崛 ——起[。法国]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1.背景:第二次在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 期间
2.侵略国: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 俄、美 3.规模:第二次更多国家参与,时间更长,范围 更广
4.危害:第二次危害更大(使中国丧失大量土地; 圆明园被焚毁;列强的侵略势力进入内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共28张PPT)
二、自主预习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 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拒绝
英法美
提出“修约”要求
清朝
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 间:1856年爆发 1860年结束 侵略者: 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 无恶不作,破 暴 行: 坏巨大,洗劫空前 危 害: 第二次鸦片战 争使我国主权再次 丧失、领土又被割 占,社会的半殖民 地化进一步加深。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 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 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三、合作探究
1、着圆明园原来的辉煌、被焚毁的惨烈和近 年来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你有怎样的感想呢?
中国人民有着高超的智慧与工艺 落后就要挨打 要避免再次遭受侵略,就要强大起来
2、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 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它一 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清朝皇帝和皇宫贵族们都很喜欢在圆明园里休养。
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 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 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 主要不在紫禁城里 的宫殿中,而是在 圆明三园。
圆明园仅有的一套金 编钟中的两枚。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借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的根源所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展开课堂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新课导入】投影:圆明园复原图导入:曾经,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
然而,今天当我们前往参观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新授】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教师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学生回答: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③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④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列强是否满足于既得利益呢?它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请学生们依据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归纳:列强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它们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完整word)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附简案)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上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所以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有一些历史基础,但很薄弱。
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
加之这届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堪忧,所以需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节奏宜慢不宜快。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预习导入新课,通过预习题,初步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及时间、影响等内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法和图示法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对比法和分组讨论法来学习战争的危害和影响;提纲法进行课堂小结;习题法来巩固和提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侵略本质并没有改变(2)通过揭露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引导,讲解,提问,总结2、学法:预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精品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维方式;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图片:导入新课(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二、新课讲解模块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
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
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1)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3)战争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知识拓展】“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
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认识到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情景导入:《断壁残垣圆明园》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1: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材料2: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镑)年代1842184418481850185218541856正当贸易96.6230144157250100221总值材料3: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英国棉织品934.5便士,是中国的1246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1、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1.掌握相关史实2.结合教材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对比提升学生分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及借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4.《天津条约》的签订: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相关链接】
1856年,英、美、法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像1854年一样被清政府拒绝。
10月,英国驻华海军借口“亚罗号事件”向广州发动进攻。
1857年7月,英国司令额尔金率舰队到达香港。
10月,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率兵侵华。
12月,英法联军侵占广州。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咸丰帝忙派人去议和,双方在1858年6月签订了《天津条约》。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l.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相关链接】
火烧圆明园,一方面暴露了西方列强掠夺的狰狞面目,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
3.《北京条约》的签订
(1)《北京条约》的签订: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侵占中国土地数量: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过程
【相关链接】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防空虚,沙俄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康熙皇帝两次派兵打败沙俄侵略者。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步入近代以来,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中国东北和西北边境安全受到威胁。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思维拓展】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
2.扩大。
(1)第一,从战争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长、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2)第二,从危害和影响来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例1.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识图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
例2.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指两者()
A.根本目的相同
B.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结果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分析、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可以从背景、目的、参加国、结果、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但最主要的还是从目的方面来分析。
答案:A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主要体现在()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A、C、D三项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通过对三项的比较分析可知,领土与主权的进一步丧失是最主要的影响。
答案:C
例4.近代史上,中国遭到了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沙俄
C.葡萄牙
D.日本
解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答案:B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致使大批文物流落海外,其中四尊十二生肖
兽首最引人关注,这不仅引起国内外的广泛争论,更有收藏家开出天价竞拍这几尊珍品。
xx年2月,中国圆明园的文物铜兔首和铜鼠首被法国佳士得公司均以1400万欧元拍卖。
这两件文物是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其中之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
到xx年为止,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铜猪首和铜马首已回归中国。
xx年,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铜鼠首和铜兔首。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